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妈妈突然间脸色烧得通红。
  第一卷 第101章 出家(中)
  陶妈妈突然间脸色烧得通红,不由辩道:“夫人,我这是在为大姑奶奶和您担心呢?她这样不管不顾地敛财,只怕帐目上也会做手脚。那时候,她不是赖到我们大姑奶奶的头上,就是把个烂摊子丢给您?她得了好入我们还要给她背黑锅!”
  十一娘笑道:“内院的钱应该是外院司房拨进来的吧?司房应该没有两位管事专管着内院的帐目吧!就拨了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都是有章可循的。就算这两三年帐目不清,可大姐掌家也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早年的帐目应该都入了库的。她就早要做手脚,也不过是这几年的前,她想把以前的帐全翻过来,只怕她的手还没有那么长,能伸到司房里去。”说到这里,她笑了笑:“而且,她这样迫不及待地改革,触犯的可不是我们一房的利益。别人都不说,凭什么我们出头?退一万步,三夫人管家,是太夫人决定的。就算出了再大的纰漏,那也是太夫人的意思,难道还喊打喊杀闹得有人皆知不成?三夫人未尝不是仗着这点才也乱指挥,只管坐着管就是了!”
  陶妈妈望着眼前神色自若的十一娘,眼底全是震惊。
  大太太不是说她年纪小,性格虽然沉默,但也有些懦弱吗?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念头一闪,她立刻意识到——大太太看错了人。
  向妈妈心乱如麻。如果说之前她对交待的事充满了信心,现在,则充满了怀疑,深切知道,‘有备无患’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了防备,所以才能全身而退。可现在,这个十一娘到底表露了多少,又有多少隐藏在她们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为难谆哥呢?一切的一切,都让她略一思忖就觉得汗透背脊……
  一时间,她望着十一娘的目光中充满了戒备“夫人说的是!这件事我,我们还需要从长计议。”
  十一娘看着陶妈妈的神色从震惊到失措,从失措到担忧,从担忧到强作镇定……她不由得微微笑起来。
  看样子,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徐府这样复杂,她唯一能用的上,也让她用的,不过是元娘留下来的人,她要和这些人合作,而不是被他们利用,或是当成挡箭牌。那就要向他们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要不然,没有人会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所以她索性借着这个机会问了陶妈妈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你可知道侯爷名下有多少产业?”
  陶妈妈迟疑了半天,嘴角……,衣服不好回答的样子。
  十一娘看着也不着急追问,而是道“三房这样急着敛财,你不觉得奇怪吗?”
  陶妈妈听了果然神色一变,忙道“说起来,当年老侯爷为了支持皇上继承,家里的产业卖掉了大部分,二爷死后,老侯爷感觉世事无常,活着的时候就将徐府仅剩的那点产业分了——包括死去的大爷在内,每人一份。后来老侯爷去世,侯爷继承了爵位,家里内忧外患乱的很,加之大夫人还在,没有谁去提分家的事,这样一来二往,家里世道越来越好,就更没有人去提了。”
  十一娘沉吟道:“知道死去的大爷那一份由谁掌着吗?”
  陶妈妈道:“当时就拿出来买了祭田,老侯爷说,让后人也念着大爷的功德。”
  “一共是多少亩?”
  陶妈妈额头已微微有汗:“一共有两千亩。”
  两千亩,大太太给自己买陪嫁田庄的时候好像一亩地是五两银子,就以这个折算,每房可以分一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徐家也不过五万两银子左右的家当。这其中应该还包括了房产古玩、字画之类一旦变卖就会折价的东西,真正分到手里的,未必有一万两的现银……再看现在徐家,仅青帷小油车里仙绫阁的绣品就价值不菲,更不要说元娘屋子里的那些陈设,太夫人院子里的那些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花木。而徐令宜领三份俸禄。永平侯,每年一千三百两银子,五百二十二石米,太子少师,每年七百二十两银子,二百八十八石米,五军都督府都督,每年五百二十二两银子,二百一十石米。就这样,有时候银子还会折成绢……
  她不由笑望着陶妈妈:“也就是说,不是很多了!”
  陶妈妈听着脸色微变:“我怎么一直没往这上面细想……就一直纳闷,三房那样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蹦来跳去的这样急。原来所谓的公中银子,全是我们侯爷的家当……还有二房,今要买张画,明要买个花瓶,百两千两的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疼。我就奇怪了,大姑奶奶从不是个小气的人,前两年怎么为了钱的事和侯爷生气。”说着,已是团团转。
  十一娘听着目光微闪。笑道:“妈妈别急。既然府里没钱,用的都是太夫人的陪嫁。说不定二夫人也用的是自己的陪嫁!”
  “哎呀,你知道些什么啊!”陶妈妈已有些激动起来,“您”也变成了“你”,“二夫人嫁过来的时候不过一个四百亩的小田庄,三十六抬嫁妆。听说,就这三十六抬嫁妆,有些也是太夫人为二夫人做面子拿了体己钱子给填的窟窿。后来二夫人守寡,膝下又没个孩子,太夫人怕她没有个依靠,就把自己的陪嫁分了。二爷、四爷、五爷,各一份。二爷的,给了二房,五爷的,聘五夫人的时候就拿出来了,侯爷的,我们大姑奶奶可是一直没看见,和你成亲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写公中应分多少田产地亩给你们……还有侯爷得到那黄金一万两,十倾良田。那个时候大姑奶奶已经不在了,你还没有进门。这帐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啊!”说着,团团转起来,“不行,这事我得找人到司房打听打听去。这些产业,可是又淳哥一份的!”
  十一娘听着不由暗暗叹一口气。
  锦帛动人心。徐令宜还没有死……不怪有人为争产杀人放火都做得出来。
  “这件事你也别急。”她弄明白了自己想知道的,笑道,“免得没影的事吵出个影儿来。”
  陶妈妈听着有道理,强压了心中的激动,而十一娘看着时间不早了,遣了陶妈妈,去了太夫人处。
  五夫人还没有到,三夫人拿着账册正和太夫人说着什么,看见十一娘进来,就打住了话题,笑着和十一娘行礼。
  她就想到了陶妈妈关于三夫人要改革厨房制度的事!
  应该是在说这事吧!
  十一娘笑着回了礼,又上前问了太夫人的安,笑道:“娘和三嫂在算账吧?那我帮着魏紫她们布箸去。”说着,也不待太夫人发话,转身去了西次间。
  三夫人就继续着刚才的话题:“……这样一来,也免得那些人为吃饭扯皮吵嘴。少了很多的麻烦。”
  太夫人听着微微一笑:“厨房的大买办是谁啊?”
  三夫人笑容就有了几分勉强:“是甘老泉。”
  太夫人望了她一眼,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照着你说的办吧!”
  “嗯。”喜悦无法掩饰地从三夫人脸上溢出来。
  “不过……”太夫人话音一转。
  三夫人立刻露出紧张的神色:“不过什么?娘您尽管吩咐!”
  太夫人慢慢地啜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道:“不过,菜单子让各房把各房喜欢吃的拟出来,然后再让厨房照着搭配。不要自作主张,想做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三夫人忙应了一声“是”,表情却有几分失望。
  “既然没事了,你去帮着十一娘摆箸吧?”太夫人淡淡地道,“她年纪小,刚进门,你又是做嫂嫂的,要有个样儿。”
  三夫人心里更是憋得慌,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笑着站起来应了一声“是”。
  一旁服侍太夫人的杜妈妈不由叹了口气。
  太夫人听着也叹了口气:“你是想问我,我明明知道她想敛财,为什么还放手让她做吧?”
  杜妈妈就笑道:“您一向心慈。这是怜惜三夫人,怕她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呢?”
  “我不是怜惜她。”太夫人神色有些落寞,“我是怜惜勤哥儿和俭哥儿。”又道,“说起来,她能想到这法子,也动了不少脑筋。只可惜,心眼用在别的地方!”
  ******
  十一娘在太夫人那里吃了饭,服侍太夫人睡下,回了自己睡。
  冬青已在那里焦急地等:“夫人,大奶奶说,她等会抽个空来见您。”
  也好,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既不能撕破了脸,大家除了要商量怎样劝大太太,也要商量怎样和十娘说这件事。
  她睡了午觉起来,大奶奶还没有来。
  十一娘又怕大奶奶来了找不到自己,留了话,先去了太夫人那里,正好未正差一刻进门。
  太夫人刚起来,笑道:“这孩子,还按着点进!”
  杜妈妈正服侍太夫人穿鞋,笑道:“可不是。今天一早也是和昨天一样,辰正还差一刻钟到的。”
  太夫人“哦”了一声,眉角挑了挑。
  第一卷 第102章 出家(下)
  十一娘给太夫人问了安,说起自己想从元娘那边挑几个人到自己屋里当差的事:“……娘如果同意了,我这几天就暂时定几个人。到时候您再帮我拿个主意。”
  太夫人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十分柔和,笑道:“本就留给你处置的。你自己拿主意就是了。”
  正说着,贞姐儿和谆哥起来了。
  两个孩子给长辈行了礼。
  谆哥就问太夫人:“今天我们还去不去二伯母那里?”
  十一娘有些意外,不知道谆哥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太夫人就呵呵笑着问他:“你喜不喜欢去?”
  谆哥眯着眼睛点头:“二伯母那里有糖包子吃。”
  太夫人笑起来:“你就惦记着吃。”
  谆哥站在那里笑。
  太夫人就对十一娘道:“怡真的学问好。勤哥、谕哥、俭哥没启蒙之前,也都跟着她学着识了几个字。先前天气太热,后来又忙着你们的婚事,就把谆哥留在屋里了。昨天怡真考勤哥儿学问,这孩子听着,也惦记着上学的事呢!”语气间流露出对谆哥儿懂事的欣慰。
  难怪昨天三个孩子对二夫人都那样的尊敬。
  十一娘暗暗吃惊,脸上露出了几分惊讶:“我听说过二嫂的学问好,可没想到竟然能指导孩子们的启蒙。”又笑望了一眼贞姐儿,“贞姐儿的学问也是跟着二夫人学的吧!”
  太夫人笑着点头:“怡真是什么都会。说贞姐儿手指长,所以特意教她音律。如今也能弹上几支曲子了。”
  十一娘的目光不由落到了贞姐儿的手上。
  果然,十指修长,骨节分明,不像一般养在深阁里的小姐软若无骨,而是隐隐透着几分劲拔。
  贞姐儿见十一娘望着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握成了攥:“我的手不好看……”
  十一娘笑道:“认真的手最漂亮。”
  贞姐儿一怔。
  十一娘已笑道:“要是不常常练习,手指怎么会有劲,要不是有劲,又怎么能弹得好曲子。”
  贞姐儿微微的笑,面颊有淡淡的粉色,十分的漂亮。
  十一娘嘴角微翘。
  贞姐儿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身姿如柳、眉目如月的美女,却目光清澈,淡然娴静,有大家之女的磊落之风。说起来,有点像二夫人……和文姨娘相差的太远了!
  想到这里,她不由一阵庆幸。
  还好太夫人把贞姐儿养在自己身边,要是跟着文姨娘恐怕会成为第二个话篓子……
  太夫人就叫了魏紫去准备些吃食带过去,然后对十一娘笑道:“我们也去那里吵吵她。”
  陪太夫人,十一娘自然是义不容辞。刚笑着应了,三夫人来了。拉着十一娘:“我去你屋里找你,说你来了太夫人这里。正要和你商量厨房的事。”
  十一娘故作不知:“厨房的事?我又不懂。不知道三嫂要我做些什么?”一副全力配合的样子。三夫人就絮絮叨叨说起管家有多难,家里的开支有多大之类的话为。
  太夫人看着她们一时说不完,笑着牵了谆哥的手,对三夫人和十一娘道:“我送他们去怡真那里,你们慢慢说。”
  十一娘正惦着罗家那边的消息,笑着应了,送了太夫人和孩子们出门,然后往自己屋里去:“……三嫂到我那里坐坐,我们好好说说。”
  三夫人急着把这事做成,笑着跟十一娘去了她那里。
  “……你们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单子拟出来,让厨房帮拟出菜谱来……没找到四弟妹,我先去了五弟妹那里,把这事跟她也说了,她连声赞好,让我来问四弟妹,只说你同意了,明天就可以开始把以前的老规矩改一改了。”
  十一娘就笑道:“现在是三嫂当家。家里是什么情况,没谁比三嫂更清楚。三嫂既然觉得这样好一些,自然就有它的好处。我没什么意见。到时候你只管吩咐我院里管厨房的吴妈妈就是了。”
  过程出乎三夫人意料之外的顺利,她不由微微一怔。
  就有小丫环进来禀道:“四夫人,陶妈妈来了。”
  十一娘就和三夫人客气了几句,送三夫人出了门。
  回到屋里,陶妈妈拿了一份名单给十一娘,然后逐一向她介绍这名单上的人:“……您看满意不满意。”
  陶妈妈给她挑的这些人都是些没有什么背景,以前在元娘屋里做小丫环的。
  十一娘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正是要这样的。”
  年纪大一点虽然有经验,但也喜欢凭着经验办事。机灵些的早做了大丫环,不机灵的早被淘汰。而这些小丫环年纪小,又经过一定的训练,品级又低,到自己屋里来一下子就做二等、三等的丫环,应该会珍惜这样的机会!
  陶妈妈见十一娘很满意,笑道:“那我就把人领来。
  十一娘见大奶奶还没有来,笑着应了。
  不一会,陶妈妈就领了六个丫鬟,四个婆子来了。
  丫鬟的年龄在十二、三岁间,都素着脸,看上去干净整洁,模样儿也机灵。婆子都四十来岁,面相老实,打扮得很干练。
  几个给十一娘行了礼,都恭手立在了一旁。
  陶妈妈就一个个给十一娘介绍。
  四个婆子的丈夫有的在元娘的田庄上帮助,有的在徐府打杂,六个小丫鬟一个叫绿云、一个叫红绣、一个叫双玉,一个叫芳溪,一个叫秋雨,一个叫雁容。其中绿云和红绣准备做二等丫鬟,其他几个都是三等丫鬟。
  十一娘想到元娘身边的两个大丫鬟,一个叫绿萼,一个叫嫣红的,就仔细打量了两个丫鬟一眼。
  相貌都很普通,气质却很沉稳。
  她不动声色地把人和名字对上,然后简短地说了几句“以后要听姐姐们的话,和睦相处”之类的话,就让琥珀把人领了下去。
  然后让冬青磨墨,把几个的名字重新誊了一遍。
  陶妈妈在一旁看着她字迹娟秀却带着几分洒脱,有几分女子的婉约,又有几分男子的飞扬,心中不由一颤。
  大太太说,她擅女红不喜读书……
  她心里不由生出几分怨怼来。
  大太太到底知不知道这位十一小姐的底细?
  起了抽空要去罗府问一问的心思。
  十一娘见陶妈妈看见了自己的字迹颇有动容,心中微微笑。
  她前世从五风开始学习书法,除了在罗府的三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从未间断过。要不然,明明和道古时代讲究“字如其人”,怎么会把精力全放在女红上。怎么也要把一把字写端正了!
  把名单写好,十一娘递给陶妈妈:“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陶妈妈看了一遍,一字不错。
  知道十一娘都记在了心里,微微有些吃惊,却再也没有那种愕然——从十一娘对三房掌的态度到现在只听了两遍就把人名记住了,她对十一娘已有了精明能干在印象在心底,惊奇感也就少了很多。
  十一娘就叫了滨菊和竺香来,让大家一起拟菜单子。
  陶妈妈发现十一娘知道很多菜,有一起些,连她都没有听说过。
  竺香不由犹豫:“要是厨房做不出来呢?”
  “做不做得出来是他们的事,拟不拟单子是我们的事!”滨菊不以为然地道,又在菜单子上添了一道“佛跳墙”“……最考食材,既可以是鲍鱼海参,也可以五花肉大白菜,我倒要看看她们怎么个配送法!”一副刁难人的口气。
  陶妈妈自然是喜于乐见的。
  三房掌家就推翻了元娘以前的规矩,就是变相的否认元娘的功劳。
  十一娘却笑着嘱咐陶妈妈:“想办法看看五房都拟了些什么菜。”
  陶妈妈立刻明白过来。五房还怀着身孕,四房这个时候越过五房去,别人看了不免觉得四方在暗中下绊子。
  这个时候这样做也的确有些急切了。
  陶妈妈笑着应声而去。
  十一娘就随着滨菊和竺香在那里发挥。等琥珀回来说人都安置好了,她又让琥珀领着滨菊和竺香去挑人:“……你们各找个的帮手。我呢,吃的不好我只找竺香,没衣裳穿了我只找滨菊。”
  两人听了倒露出几分郑重来,跟着琥珀去挑人。
  冬青笑着给十一娘沏了杯茶。
  十一娘端着茶盅不由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冬青去看了钟:“申正过了一刻了。”
  十一娘听了不由暗暗焦急起来。
  这个时候大奶奶还没有来,不会是出什么事吧?
  正思考着,有小丫头进来禀报,“罗家大奶奶来了!”
  “快请进来!”十一娘一边说,一边迎了出去。
  门帘子一撩,头戴金丝累凤珠钗,身穿大红通袖衫的大奶奶已疾步走来。
  她眉宇间有几分急切。
  十一娘看着心中暗暗觉得不妙,忙携了大奶奶的手,“怎么这个时候才来?”
  “不好了!”大奶奶一语既出,眼角已有泪水,“娘听说两位姨娘要在慈源寺出家,气得昏死过去。”
  知道大太太会生气,但没有想到会气成这个样子。
  “现在怎样了?”
  已经请了太医院的刘太医,“大奶奶掏出帕子抹着眼角,”一直没醒。我来的时候正在诊脉,爹气得直骂人。你大哥那边,五姑奶奶那边,我已经差了人报信。只是十姑奶奶那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当年吴孝全陪四叔来燕京住了一年多,谁也没提起四姨娘的事……”——未完待续。
  第一卷 第103章 生气(上)
  这事做的太不地道……谁系的铃谁去解好了!
  她急道:“既然这样,我去见太夫人。等会跟着你回家看看去。”
  大丄奶奶却拉了她的衣袖:“我是怕你急,所以特来给你报个信。你还在新婚,这个时候回去,不太好……”
  成亲头一个月新房不能空着。
  十一娘笑道:“隔得近,我去看看就回。侍疾奉药,只怕得劳累大嫂了。”
  “本是我份内之事,说什么劳累不劳累的。”
  大奶奶和十一娘客气了几句,然后一起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在二夫人处还没有回来。
  两人又找到二夫人那里。
  远远的,就有悠扬却欢快的琴声传来。
  大丄奶奶听着脚步不由一顿。
  “是鹿鸣……”她望着高高的台阶,侧耳倾听,“中正跌宕,悠远洒脱,急缓有度。咦,宫弦有些轻,羽弦却有些重,手法好像不太熟练的样子。”
  既然手法不太熟练,那应该是贞姐儿在练琴了。
  两人慢慢拾阶而上。走到门口时,琴音停止。
  琥珀上前叩门,有明眸皎齿的丫鬟来应门。
  看见十一娘,她笑着屈膝行礼:“四夫人,奴婢结香。是二夫人身边服侍的。”十分大方。
  十一娘向她微微点头,随着结香穿过满庭浓荫去了二夫人屋里。
  明亮、简洁的梨花木家具,洁白如玉的甜白瓷器皿,靓蓝色帷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凤梨香,显得很温馨。
  太夫人很随意地歪在罗汉床上,笑盈盈地望着坐窗前琴几旁的贞姐儿“……姐儿的琴越弹越好了!”
  贞姐儿望着坐在自己身边的二夫人羞赧地笑:“多亏有了二伯母指点。”
  “她要你自己用心才是。”
  依着太夫人的谆哥已笑着跳起来:“大舅母!”
  屋里的人转地来。
  “谆哥!”大奶奶笑着应着谆哥,笔十一娘上前给太夫人行了礼。
  “四弟妹!”二夫人笑着和两人打招呼,“罗家大奶奶。”又叫了结午,“把我前几日买的西湖龙井拿出来。”然后笑着对十一娘道,“秋天天气干燥,喝龙井去去燥热。”
  十一娘谢了,和大奶奶一起受了小辈的礼。
  太夫人已直言道:“罗家大奶奶这个时候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大丄奶奶听着眼睛一红,“我婆婆生病了,公公怕小姑担心,特意让我来回小姑一声。”
  十一娘已目带期待地望着太夫人:“我想回去看看母亲。天一黑就回来。”
  太夫人立刻点头,喊了杜妈妈去给十一娘安排车马:“……回来记得报我一声。”
  十一娘很是感激,给太夫人行了礼,连二夫人的茶也顾不得喝一口,和大奶奶回了弓弦胡同。
  太夫人望着两人的背影,把济宁来找十一娘的事说了:“……好好的人家,实在是有心向佛,在家里供个佛堂就是。只怕是迫得没路可走了,想托身慈源寺。”
  二夫人只是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