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狼-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姓们纷纷围观,议论纷纷。还有些盲目的迷信者开始了对护国天女的歌功颂德。我望了一眼,只觉得心惊胆战。什么时候,我也会得到那样的下场?
  连忙催促车夫快些赶路。
  回到府内,难得的今日只有两个人用饭。丰盛的饭菜摆了满满一桌子。
  主父偃问道。“今日这一招,实在太过险了些。只是你又是如何得知,那份帛书必系出伪造?”
  “自家兄弟才老实说……我不知道,完全是猜的。”
  主父偃哈哈大笑,“小烈子真有你的!不过……你要是不想告诉我真话,我也不会勉强。毕竟,为官之道,就是不能完全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停了一下又道,“自家兄弟才这么说的。”
  我也笑了。
  “那么胖子你说我能不能信任你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看你的心意如何了。”主父偃难得正经道,“倘若在当时的情况下,朝中大臣们并没有站在你一边,少翁同党又不伏法,你又该如何?且像你行事这般卤莽张扬,容易树敌,亦招人嫉妒,日后定当要小心一些。”
  我知道他说的对,确实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作一番深省。
  但也只能苦笑,“就是身为寻常百姓家的媳妇,也不可能讨得家里每个人的欢心。何况这风云多变,叵测的朝堂。我也知道,没有人真正把我当回事,只不过我这个小角色,存在与否并没有危害到大家的利益,这才是目前尚能够立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不是不知道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只是……身不由已啊!”
  主父偃也沉默了。叹道。
  “世事不如意常###!你我泥潭深陷,只能随波逐流罢了。可叹我辈人微言轻,终究是无法逆转大局!”
  他说的是此次决意反击匈奴的事。诸侯王虎视眈眈,确实不可不防!
  “胖子,有朝一日,要你在皇权和友谊之间作一个选择,你还是会选择忠于大汉朝,忠于皇帝吧?就像我只能忠于我自己一样。所以,我们之意既没有秘密,又必然存在秘密。很多事我现在不能说,但是相信我,你一展抱负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虽然在这年代,我永远,也不可能会有一个真正可以信任的朋友。例如主父偃,例如东方朔,例如司马迁……
  然而我却愿意相信他们每一个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

第三十三章 廷议(下)(4)
主父偃定定地审视我,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之后,我们谁都没有说话,气氛异常的沉默。也可能是只有两个人而已,说起玩笑来都不带劲。
  ……
  午膳后。我便急急忙忙地套车赶往宫里,胖子难得没有公务,因此被迫留下来打扫卫生。
  ……来至未央宫。又横穿直走,找到宣室殿的方向。一路都没有人拦阻,颇有几分横冲直撞的架势。
  老远就看见忠顺在宫门外等着了。对我说道,“烈大人,您可来了!陛下心情正不好,烦您去劝劝,不过……您可要当心一些!”
  这小子!知道情况不妙还要推我上去挡子弹?
  里面传出一人声音道,“进来吧。”
  我小心翼翼地跨进大殿,轻手轻脚地紧走几步。刘彻正对着地图深思,一张兽皮描绘的万里疆域图被铺陈在榻上,刘彻盘膝而坐,剑眉深锁。
  指了指对面,示意我坐下。
  然后有两个小黄门出来欲收拾地图,被他制止了。
  “陛下找我来有什么事?您向来都厌恶妇人干政,所以应该不是找臣来商议国家大事的吧?”
  “在朕的面前还总是自称为我,普天之下也只有你一个了。”
  “多谢陛下夸奖,但是习惯已成自然,想改恐怕一时半会很难了。”
  大殿里的内侍们全都退下去了,我的表情也就放松了下来。调整了一下比较舒适的坐姿。
  ……
  坐下后,刘彻并没有再说话。我只好眼珠子乌溜溜地四处打量。
  然后盯住了矮几上摆设用的小金鸟。
  天地可鉴,我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只是研究下鸟的身上有几根羽毛而已。
  “喜欢就拿走吧。”
  刘彻没有抬起头望一眼,就对我的行为下了定论。
  我有点不高兴了。
  “陛下以为我就是这么贪财的小人吗?也太小瞧人了?……不过你要是送我,我也就不客气了。”说着就把小金鸟揣入了怀中。
  “朕听说,这种紫芝龙涎能解天下奇毒,你且试一试。”
  “哦……”事实上我已经恢复正常了。戴面纱纯粹是这两天的习惯和出于隐藏自己面目的需要。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讲的好,平白无故的有人送东西,没必要又还回去吧?
  拿出小金鸟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扑鼻的异香。不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成分?
  

第三十四章 马邑之策(1)
刘彻好像也还是不错的样子……
  我诌媚道,“陛下真是关心并了解臣下啊!陛下英明神武,而我却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汗颜不已!”
  他听了这话还是比较高兴的。说道:“王恢向朕献了一策,在匈奴人抢掠最盛的马邑一带设伏。朕已经听了众人的意见,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愣了愣。
  “别人不知道,陛下难道还不清楚。臣只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呃不对,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根本就不懂什么问卜求祷之术。难道陛下想要我占演一番,看看此战胜负,吉凶如何吗?”
  我并不想参与到男人们的政事,况且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个本事和谋略。只道至少历史上的大事件是不可改变的,也许正因为了解历史,反而对自己的思维及想法产生了局限性。
  关于马邑之伏,只知道后来是机密泄露了出去,并没有成功。
  但是刘彻正在兴头上,自然不能上去触霉头。
  因此试探了下。
  “陛下,似乎攻打匈奴的时机未到啊?”
  “哦?你想说什么?”
  见他不高兴,我连忙道,“当然,提前作下准备是应该的。”
  “朕只是要你说说自已的想法。”他指着地图道。
  不过我文化水平低,到现在也不认识几个大字呀?
  “倘若在此地,于两面陕谷设伏,当以什么方法才能引敌入瓮,又该以什么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请问陛下此次欲出兵多少?”我陪着小心问。
  刘彻低沉的声音含着一丝阴唳。“三十万。”
  那岂不是长安城的守军,乃至周边各郡的兵力全都要倾巢而出?
  我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性,只因为统治者的一句话。三十万将士将要出生入死,奔赴前线。只是……如此一来,长安城岂不是要空虚了?
  “陛下,似这等军国大事,应该征询诸位大臣的意见,我只是区区一个小人物,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朕让你说,哪来那么多的只是,但是?”刘彻刚刚缓和一些的表情又有些不悦了。
  我慑于淫威。只好让大脑以光速运行思考。唯恐说得不对,犹豫了下。
  “……不知此陕谷的地势如何?若是便于隐藏,其长度也足够。倒是可以在山上设滚石、檑木。待敌人进入陕谷,再将前后路封死,以火烧之,则敌方若然有十万之众亦不足为虑也。可一举歼灭。我们的伏兵数量也可以减少一半,用来防守长安,恐敌兵分两路,直捣我后方。”
  刘彻闻言似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我。
  “火攻此法甚好,只是若引火烧山,则我方将士也要受损,用强弩火攻,射程最多只可达到三百步。恐不理想。”
  这个嘛……我倒没有考虑过。像我这样的国际恐怖份子,脑袋里就一条筋。制造多一些的火药、炮弹,轰他个匈奴人心惊胆战,王庭都变成碎末!
  试问哪个鸟人还敢犯我大汉?
  只不过,不到万不得以,以火药为武器还是不用的好。
  尊重历史?改变历史?不知道会引起怎么样的后果呢?
  可是历史还是一成不变,那要我出现作什么?如果什么都沿着历史的轨迹,二十多年之后,便就是我的死祭。
  我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脑子里尽是鸡毛鸭血,考虑着毫无相关的事。
  只听刘彻道:“依东方朔的建议,在此地设伏,置陷井,绊马桩等,再设机簧杀敌,等敌军疲于奔命时,我将士俱出,杀他个片甲不留。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我们要如何在此地埋伏数十万兵士而不被发现?”
  “请问陛下,马邑附近居民人口多吗?”我兀自思考,冷不丁冒出一句,连忙捂住嘴,众人眼光都向我看来。
  “马邑军民约有万余,且边民多骁勇强悍,问这做什么?”
  “臣乱说的,陛下不要在意。就当是听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帮助?”
  

第三十四章 马邑之策(2)
“你且说来听听。”刘彻点了点头。
  我道。
  “在遥远的地方,东方大陆上有一个庞然大物的国家。叫中国。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历尽了朝代兴衰。到了清代末期,政府腐朽,故步自封。而西方列强却开始了比较迅速的文明进程,逐步兴盛起来。中原地大物博,人口广茂,兼资源丰富。因此,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又有日寇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东北三省的彻底沦陷,无不令人心胆俱裂!血泪斑驳的中国,凡是华夏的子孙莫不切齿痛恨侵略者!我泱泱中华亦到处不乏有志之士,奋起而抗击日寇!那时就算是手无寸铁的农民,亦投入到抗日的烽火当中……真正的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但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占领整个农村,使农村成了被敌军忽视的薄弱环节和后方。面对日军不断向内地深入侵犯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成许多支队,奋勇向敌人后方挺进,与广大民兵一起点燃游击战的烽火,在广阔的地域上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尽管当时武器装备最差、生活条件最苦,斗争环境最恶劣,但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采取游击战术为主的灵活主动战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运用了“地道战”“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麻雀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松花江畔、长城内外、中原大地……游击战的烽火遍地燃烧,我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神出鬼没,打一点便换一个地方,在自家的坑头、窝灶下、牲口棚里遍挖地道,往往就一些耕田用的农具、篱耙,甚至于菜刀大砍刀,就能打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防不胜防。我们再顺便缴获他们的武器,为我所用。这里臣先给陛下讲一讲地道战的一些故事……”
  彼时在太官署用过午饭,窦婴、王恢、灌夫、张汤、司马迁等又回来了。
  见一人在讲故事,一人在听。也没有打扰我们。
  渐渐听着听着,加入了听故事的行列,偶尔忍不住提出一些问题。
  “小烈大人是说,我们可以在陕谷一带挖掘地道,埋伏人马,待等匈奴人一入陕谷,我汉朝神兵天降,立即杀他个片甲不留!”王恢点头赞赏。
  窦婴道。
  “确是好计,如此一来我方亦可节省大量兵力的投入。先可在山上设滚石檑木,或许不能全阻但亦能将匈奴的主力之师隔成数断,使之不能首尾呼应。杀敌一个措手不及。匈奴人慌张之余必定混乱,我们事先设好的陷井,机关就派上了用场。倘若在此时能损敌十之一二,则匈奴军心已不稳,溃退之际。只需以我十万之师,便可稳操胜券。”
  “二位大人所言甚是。另外既然决定在马邑设伏。势必先要将边民驱散。迁移至别处,如此一来,边境空虚,难免会为匈奴人所警觉,不肯深入腹地。则我方奇谋难成。不若教边民也于家中挖掘地道,作息与日常一致,以麻痹匈奴探子。待等引得匈奴兵一至,所有百姓可迅速避入地道。二则平日也可用来避守,防备匈奴人三不五时的侵掠,保存我边关百姓的安全和财物。”
  众人议论纷纷。
  东方朔坐在旁边挖耳朵。我目光四处打量、游走。看看人都到齐了,独不见主父偃,如此重要会议没有他的份,怪不得胖子要郁闷了。
  见没我什么事,想准备走人。
  不过没人注意到我,因此又不好提出。大家正讨论得热烈,如火如荼。我只好在一旁发呆干坐。
  刘彻略一顿,道,“马邑城北连大漠,东临京都,西面黄河,居于朔中地带。而朔州三面环山中部开阔,水草丰美,粮仓丰盈,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也正是我大汉朝与匈奴接壤之地,匈奴人入我中原,先必下朔州攻雁门,马邑城可谓重中之重,绝不容许有失。众卿且每人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方略,以作参考。朕此次定要教匈奴人有来无回!”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章 马邑之策(3)
此时,有人在殿外求见。
  “御史大夫韩安国,求见陛下!请陛下赐见!”
  “这个老匹夫!又来做什么?”刘彻怒道。
  “陛下,韩安国曾任北地都尉多年,对匈奴战况颇为熟悉。不如听听他的意见。”窦婴道,“况且此人乃一员猛将,陛下北伐匈奴,势必要以韩安国、李广为大将军也。”
  刘彻遂命人传旨接见。
  少时,韩安国一身戎装步入大殿,虽年约五十,仍然威武高壮,身形挺拔,不愧为大汉朝一员悍将!未见皇帝,便已远远地长跪于地。
  “臣有罪!泣告于陛下!若执意出击匈奴,则韩安国纵为走卒亦所愿耳!只是有一言不吐不快,望陛下能容臣启奏。”
  “韩爱卿有话不妨直说。”刘彻见他装束,先是一愣,转为愉悦,“我大汉朝将士多如韩将军之威武,匈奴不为所惧也!”
  “陛下,先帝时臣亦曾为边吏,因此对匈奴兵况及匈奴人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我大汉朝与匈奴千里之隔,若是出击,必人马劳顿,所费巨甚。且匈奴人迁徙不定,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臣举一例,其王庭之繁华,也只不过我大汉朝普通的郡县,得之并不足以为利耳。而我大汉却要远征千里,将士已疲,匈奴人亦早已得到消息,或许已经布好了大口袋等着我们往里去钻。待等我军马深入匈奴,匈奴反可以全制弊,则我汉军势必危殆!因此臣才认为,不如先和亲,以麻痹匈奴人,然后趁其不备,另谋良机一举攻之。臣非一已之私,实乃心中所虑耳!”
  刘彻听罢终无不悦,上前扶起韩安国。
  “朕今日方知韩卿不仅为一员悍将,亦多有所谋。”
  韩安国受宠若惊,忙在皇帝的一扶中站起身来。
  “各位爱卿,且向韩将军说说此次对匈奴之策吧。”刘彻大袖一拂,在榻上坐下。示意众人皆坐。
  称之为将军,众人亦明白刘彻要任命韩安国为统率的大将军了。
  大伙儿亦受宠若惊。自高祖以来,采用了儒家的统治思想,及一套尊卑区别过甚的君臣礼法。皇帝与大臣之间再也不可能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有这样近距离而坐,促膝详谈的荣宠与机会了。很快,大家皆脱履上榻,围着大而宽的矮几盘坐。
  由熟悉军事的王恢向韩安国讲解马邑之策。
  王恢为燕人,并数为边吏,熟悉胡事,对汉朝在马邑囤军的布局也比较了解。由他来讲解分析,自然合适不过。
  韩安国听罢大惊,叹曰,“此为奇谋!奇计耳!此计若成,则我大汉朝天威!匈奴人亡我之心必尽去,四夷莫敢来犯!甚妙!甚妙也!”
  “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引得匈奴人入我所伏?”张汤道。
  “匈奴人生性多疑,彪悍。恐稍有闪失,计谋难成,反而要使他们日后加倍地侵扰中原,彼时战乱四起,陷边关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耳!”
  “臣建议趁于单入长安之际,杀之,将之首级悬于城门楼上。则老单于痛失爱子,必伤心动肺,大怒之下必欲挥师南下。马邑是他们的必经之地,于此地设伏必有所获。”余人尚未表态,灌夫已经不耐地嚷嚷。
  此言甚毒!甚毒啊!
  我在一旁听了惊叹。
  在角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感到十分的尴尬。
  万绿丛中一点红,果然特别的扎眼。打量刘彻,他扫了我一眼还是没有表示。因此只好乖乖地坐着,揣磨着对面的香炉已经历经多少年代,是哪一朝的古董,借以打发时间。
  只听窦婴说出众人心中所想道:“我大汉朝毕竟是以仁义治天下。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举不为妥也。”
  “或可诈称于单被我们所杀,弄个囚犯的首级弄得血肉模糊悬于马邑边镜,让匈奴人每日都能看到,这下总妥当了吧?”灌夫又嚷。
  “那么陛下以为又要如何防守长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四章 马邑之策(4)
东方朔仍是摸着眉毛,不咸不淡地问出一句。
  司马迁只负责记录。适当地插上一言。
  不知道今后他的史记里会不会写下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不清楚名姓的小人物曾于宫中旁听群臣策论?嘿嘿……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五章 上班早朝(1)
“长安的防守自然也不能松懈。可是我们目前所有兵力加上马邑囤军的兵力亦不过才三十万有余。倘若全部抽调出去,恐为不妥。”韩安国道。
  “除非抽调诸侯王各部的人马,可以弥补不足。”
  此举无异于有引狼入室之忧。但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众人皆沉默。
  东方朔反对道。
  “一则,各诸侯王军部分散,想要集合在一起不容易。二则军马大规模调动,必定会引来注目,容易引起机密外泄,况且诸侯王并必肯借兵。臣以为不妥。”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准备怎么办吧。”
  众人中,灌夫最为不耐,他为人卤莽耿直,世说“不喜文学好任侠”,纯粹粗人一个。自然不像其他人一样弯弯肠子九转十八绕。窦婴见状忙拉了他一把。
  “所谓,两国交锋不斩来使,于单固然杀不得。纵使诈言已被我所杀,亦有失我泱泱大汉的气度。计诱匈奴需得另觅他法。”
  外间天色已不早,我不停地想像着皇宫膳食的品种,才能借以抵挡一波一波袭来的睡意。
  佬佬的,我们人手一颗手榴弹,配备一打轰天雷,试问还有谁敢靠近周边三百步的距离,俺们就欣赏他的牛B!
  大汉朝高级员工会议还在进行。公务员们踊跃发表意见。
  夜色已渐渐如泼墨,浓密厚黑的云层遮蔽了天空。
  未央宫开始掌灯,传膳。
  长乐宫。
  老太后亦是辗转难眠。长乐宫外,一干黄老学的维护者长跪于地,泣求哭诉。
  “陛下年少气盛,欲对匈奴用兵。此举诚为不智,臣等个人事小,大汉基业为大。唯今之计,只能太皇太后您出面才得以扭转大局啊!”
  “……皇帝……皇帝这么快就沉不住气了吗?”
  老太后颤抖着双手,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唤道。
  “来人!传哀家旨意……不,还是哀家亲自去上皇帝。内侍何在?内侍!”
  同时,在另一座亭台楼阁,富丽的宅院。主人正在宴客。
  “有劳郡主亲自前来造访,田汾深感荣幸!本来嘛,是该我去见郡主,不知老淮南王可好?郡主在长安玩得尽兴否?”
  庭园深深,寂寂无语。直到这中庭,才出现人声。宴席精美,席上只有两人,谈笑间神情似颇为愉快。院中数名舞姬长袖飞舞,歌声如铃。
  刘陵道。
  “长安城比以往更加的繁华富庶了。跟这里比起来,我淮南国也就是一块荒凉的乡下地方,都不愿回去了呢。”
  “淮南国亦是鱼米之乡,听说那里的山水美,亦多出美人。今日一见郡主,果然是绝代风华,人所难及啊!令田汾这等粗人都难免于自惭形秽!”
  “太尉大人真是说笑了。”刘陵笑道,“若说美人,在长安比比皆是,刘陵蒲柳之姿,哪里能登上大雅之堂?只是我此次前来,也是家父的意思。说道他老人家久居淮南,没有办法亲自来登门拜访,又对太尉大人仰慕已久,特命我带来一些薄礼,也都是些淮南的土产,希望大人不要嫌弃。”
  然后拍了拍手。
  立刻就有一队侍从鱼贯而入。
  献上八件托盘,四方宝匣。全都用红布盖着,看不清是些什么。
  “淮南王真是太客气了!在下愧不敢当啊!”
  田汾何等样人,老远已嗅出了金铜之气。
  果然,打开第一个楠木匣子,就见里面是一块雪白无瑕的羊脂白玉璧。田汾纵然贪利之心甚重,却不敢收受淮南王的礼,况且礼物如此之重,谁知道这老小子有没有安好心?
  不过……他又打开盒子看了眼。
  上好的羊脂白玉,价值连城啊!
  “田大人就不要再推辞了,这也是家父的一点小小心意,若大人不收,反而家父要怪我办事不利,说田大人看不起他老人家了。”
  刘陵察言观色,使了个眼色,从人已将十二件礼物交予了太尉府的下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五章 上班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