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宋初云-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杨家一家既然已经过上了好日子,那这一年的中秋节刘氏自是要好好的操办一番了、补一补往年没能热热闹闹的过中秋的遗憾。于是才刚刚七月底、八月初,刘氏就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过中秋节的各种物事了,且还一早就明言说今年一定要让大家伙儿好好的博一回饼、博到大家伙儿都尽兴为止!
而鱼儿很早就知道闽南一带中秋时有博饼的风俗,且也早就想亲身博上一回了,因此听了刘氏的话鱼儿便开始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并总是缠着刘氏问博饼时会拿什么来当彩头。
这博饼其实是闽南一带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闽南特有的独特月饼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带有赌博色彩的娱乐活动。
博饼时所需的物事也很简单———一个大瓷碗儿、一副骰子、一大盒会饼(月饼),家境好些的人家除了准备一大盒会饼外,还会准备各式各样的物事用来做彩头。
而这会饼虽然也是月饼当中的一种,但却和寻常的月饼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里头分别有一个最大的、被称作“状元饼”的大月饼;
有两个比“状元饼”稍微小上一圈、被称作“对堂饼”的月饼;
有四个比“对堂饼”小上一些、被称作“三红饼”的月饼;
除此之外,还有八个被称作“四进饼”的月饼,十六个被称作“二举饼”的月饼,而一盒套饼中最小的、被称作“一秀饼”的月饼则有三十二个。
这月饼既然分了大小和“等级”,那自然是要靠掷骰子来决定谁吃大饼、谁吃小饼了,于是这博饼也就有了它一套独特的博饼规则。
特别声明下,小云查了下才知道博饼是明朝时郑成功发明的~
汗,虽然宋朝还没出现博饼,但博饼真的是闽南特有的一个风俗,尤其是现在厦门年年都会在博饼上做文章~~小云也很爱这个风俗啦,所以才给写上了~大家就当穿越的蝴蝶效应好了~
PS:感谢“张JW_99521”和“wetry”亲亲的打赏~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五章 博饼
这个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
有两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
有四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
有三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一至六、能够按着顺序排列的则可得对堂饼;
再来,就是得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若是扔到瓷碗里的骰子扔出四个“四点红”、那就可以把最大的状元饼拿走,若两个人都出现四个“四点红”,则比较剩余的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骰子扔出五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四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若是四个“四点红”加上两个“一点红”、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六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
而若是大家博饼的过程当中,有人把骰子从瓷碗里掉到了外面,那那个人就得停一轮才能继续参加博饼。
而这用一盒会饼来当彩头远远有些不够、毕竟鱼儿一家上上下下可有不少人,加上杨七娘也会带着陈师傅一起回家过节,因此刘氏一早就带着林氏到城里去大采购了一番,买了一些平日里大家伙儿都用得到的物事,分成和各种大小的会饼相对应的几种彩头。
而博饼需要的各样物事都准备好、大家伙儿都把博饼的规则记得滚瓜烂熟后,中秋节也很快就来临了。
而中秋节一到,鱼儿一家便把一张大圆桌搬到了地坝里,再拿了几条二人凳围着桌子摆了一圈,随后一家人便围着圆桌一边吃月饼、一边开始博饼,很快杨家的小院子里便响起了接连不断、骰子落到瓷碗里的清脆声响。
这闽南人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大家伙儿博的是一个好兆头,且大多数闽南人都愿意相信,博到状元的人之后一年的运气总是会特别好。所以闽南一带的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还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而鱼儿今年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眼看着无论是会饼还是物事都快被博完了,鱼儿跟前依旧只有零星几个最小的“一秀饼”,以及用来作为博到一秀的彩头的几样小玩意儿……
这样的结果让鱼儿很快就郁闷的崛起了小嘴儿,再轮到她时也装模作样的把骰子捂在手里吹了一口气、象征性的吹了口还运气,吹完才重重的将骰子扔到了瓷碗里。
而这骰子一落碗、鱼儿就急忙凑了过去,睁大双眼看着那骨碌碌转个不停的骰子,期望她能转出个最大的状元、把已被杨六郎博去的状元饼抢来。
而这骰子在瓷碗里转啊转啊,骨碌碌的转了好一会儿、慢慢的里头的五个骰子都停了下来,只剩下一个骰子还在转。这五个已经停下来的骰子竟意外的全都是黑色的六,这让最后那个还在打转的六成为了最关键的一个骰子,让鱼儿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的瞧着碗里,就等那个不听话的骰子停下来了。
而那个不听话的骰子慢慢的终于停了下来,最后竟真的露出了六那一面,也就是说鱼儿掷出了清一色六个黑六!
而就在此时,一直盯着碗里的杨六郎突然高声喊了一声:“阿妹掷出了黑六勃,大家还等什么?吹灯抢物事喽!”
杨六郎话音才落就率先把摆在桌上的烛灯给吹灭了,随后动作迅速的把手伸到面前堆了最多物事的刘氏跟前,二话不说就把刘氏的物事往自个儿这边捞……
而鱼儿听了杨六郎的话却傻傻的愣了一会儿———这鱼儿只记得扔出六个一样的数字很大、大到可以拿最大的月饼,但却忘记这扔出六个“六点黑”属于特殊情况,这样的特殊情况被称作“黑六勃”,且有人扔出黑六勃大家伙儿就可以吹灯抢饼!
所谓的吹灯抢饼,其实就是把灯吹灭了、大家在一片漆黑里可以随意的抢别人博到的物事,直到有人重新把灯点起来为止。
而这抢可比博容易得多了!
怪不得杨六郎话音才落就强占先机先动起手来了,而其余人一见杨六郎的动作、也都马上回过神来,护着自个儿面前物事的护着物事,物事少急着去抢别人的急着抢别人……
于是等鱼儿反应过来时,大家伙儿已经把能抢的物事都抢光了、且已经有人重新点起了烛灯,这让鱼儿马上就有了欲哭无泪的感觉———这六黑勃明明是她掷出来的,可她怎么什么都没抢到?
于是鱼儿看向大家伙儿的目光当中又多了几分哀怨,且一双美目已然含了泪光,以一副泫然欲泣、委委屈屈的模样来进行抗议,尤其是率先吹灯抢物事的杨六郎,更是被鱼儿一个劲的埋怨。
不过这博饼图的就是博到大物事时的乐趣,因此大家伙儿这时不但不让着鱼儿,还个个都摩擦着手掌想着再博一把大的,对鱼儿只给予了精神上的安慰和同情。而鱼儿见平日里都宠着自己的长辈、今儿都被不让着她了,顿时心里更加郁闷、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博把大的,一次在大家伙面前扬眉吐气!
于是新一轮的博饼又开始了,鱼儿博了几次都没博到好物事,最后终于在大家伙儿的同情目光下博了六个“红点一”!
这一次鱼儿可是把六个“红点一”代表什么给记得紧紧的———这六个“红点一”被称作“满地锦”,谁博出“满地锦”、桌上所有还没被人博去的月饼和物事就全都归谁所有!
于是鱼儿见自个儿博到了“满地锦”,当下就把桌上剩下的那些还没被人博走的月饼和物事、统统都揽到了自个儿跟前,随后得意洋洋的说道:“这些还没被人博走的物事,全归我一人所有啦!我的面前总算能有上几样物事了。”
杨六郎闻言探头瞧了瞧鱼儿飞快扫到自个儿面前的物事,依旧用同情的语气说了句:“阿妹,这剩下的都不是什么好物事了,你就是全得去了,也比不上我前头博到的状元……”
鱼儿一听杨六郎这话里满是炫耀的语气、当下就气鼓鼓的瞪了他一眼,随后大声说道:“这状元不是可以追的吗?我记得六哥你只掷了个最小的状元,我们可以再接着博一圈,看有没有人能博出比你大的状元、把你的大月饼抢去!”
这博饼的乐趣在于可以抢别人已经博到的物事,只要骰子掷出来的点数大过先前的人就行,比如杨六郎博了个状元、而鱼儿随后再博了个状元出来,且点数比杨六郎的大,那杨六郎博到状元获得的物事就归鱼儿所有了!
因此大家伙儿听了鱼儿的话、很快就都挽起了袖子,决心在这最后一把好好的掷个好点数出来,好把前头被人博走的几个好物事抢过来!
可惜在鱼儿前头的几个既没博出个压过杨六郎的大状元、也没博出特殊情况来,而这鱼儿是最后一个博的,所以轮到鱼儿时大家伙儿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打算等鱼儿扔一把骰子就结束这次博饼开始专心赏月,甚至杨六郎已经美滋滋的开始清点自个儿博到的物事了。
杨六郎的轻视让鱼儿十分不满,于是鱼儿把自己知道的各路神佛、连西方的耶稣圣母都一一求了一遍,求他们赐予她好运气后、才重重的将手中的骰子扔到了瓷碗里,随着清脆的“叮咚”声响起、几个骰子便开始骨碌碌的旋转起来。
很快,最终结果就出来了,鱼儿似乎已经转运了般、竟然又掷出了六个“四点红”,这六个“四红点”被称作“红六勃”,可以说是博饼所有的点数当中最最大的,并且博到“红六勃”的人可以把所有的月饼和物事都纳入自己的怀中!
于是鱼儿一边得意的笑,一边动作麻利的从目瞪口呆的众人手里、把月饼和各种物事都懒到了自己身前,揽完后还笑嘻嘻的冲杨六郎说了句:“六哥,这下该换你眼红我了吧?我可是博到了所有物事都能通吃的‘红六勃’哦!听老一辈的人说,这红六勃很少见出现在瓷碗里,博到的人接下来一年的运气会很好、很好……”
杨六郎显然没还从这个意外中回过神来,毕竟状元本就很难博了,没想到更难博的红六勃竟然让鱼儿在最后一把给博到了!
只见杨六郎怔怔的看着瓷碗里的骰子,一脸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道:“阿妹你竟然真的博到了少见的红六勃,这……这也太邪门了吧!你就靠着这最后几把彻底翻了身!”
而鱼儿其实也就是为了争一口气,真正把所有的物事都收入囊中时、鱼儿心里反倒有些过意不去了,于是鱼儿很快就把那些物事分作好几份,最大的两份笑吟吟的送给了杨大柱和刘氏,随后杨四郎、林氏、杨七娘等人也都分到了一份,唯独先前故意同鱼儿炫耀的杨六郎什么都没分到。
这别人都有了、杨六郎却没有,杨六郎很快就不高兴了,一脸郁闷的提醒了鱼儿一句:“阿妹,你是不是落了什么?”
“我有落了什么吗?”
鱼儿心里明知杨六郎是在说自己把他给落下了,但脸上却故意装出一副迷茫不解的模样,装模作样的前后瞧了瞧后、眨着一双大眼睛说道:“没有啊,我没落了什么啊!这物事已经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我自个儿要的……”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六章 热闹(一)
这中秋博饼图的就是个乐趣,因此杨六郎见鱼儿故意逗耍他,也没像平日里那样笑呵呵的揭过、事事都让着鱼儿,反倒是挤眉弄眼的同鱼儿计较起来。慢慢的竟不依不饶的追着鱼儿在地坝里四下乱窜,似乎不把鱼儿怀里抱着的状元饼抢到手就不罢休般。
而鱼儿可是好不容易才得了那最大的状元饼,还想着待会儿拿去同李二妞、马四娘等小姐妹们炫耀呢!毕竟这状元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博到的,听说马四娘家年年都会博饼、但马四娘长这么大却还没博到过状元饼……
于是杨六郎越是想抢,鱼儿就越是嘻嘻哈哈的东躲西藏,像只灵活狡猾的小狐狸般在地坝里闪来躲去,让一直抓不到鱼儿的杨六郎急得喘起了粗气儿来。而一旁的杨大柱、刘氏等人见了鱼儿他们兄妹嬉闹都咧了嘴哈哈直笑,或是笑杨六郎“笨”抓不到鱼儿,或是给鱼儿加油打气让她一定不能让杨六郎抓到……
于是一时间小小的地坝里满是欢声笑语,杨家一家人都在天际那轮明亮的圆月下露出了愉悦满足的笑容,都想让时光一直停留在这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一刻,尤其是升了一辈当上祖父、祖母的杨大柱夫妇,心里更是有着满当当的欣慰、满足和愉悦……
鱼儿和杨六郎在嬉闹了一会儿后,一直面带微笑看着鱼儿和杨六郎戏耍的刘氏笑着嗔了杨六郎一句:“小六,你这个当哥哥的满院子乱跑的抢妹妹的物事,也不怕传出去了让人笑话?”
“就是、就是!六哥不害臊,抢妹妹的物事!”鱼儿边跟着起哄、边趁着这个空挡钻到了刘氏身边,紧紧挽住刘氏的胳膊后还不忘冲杨六郎做了个鬼脸。
而杨六郎见刘氏开口了、也知道玩闹得差不多了,于是也就不再像先前那样追着鱼儿跑了,而是一脸溺爱的看了鱼儿一眼、道:“阿母,我这不是一边逗阿妹玩,一边哄你们开心吗?瞧你们刚刚笑得多开心!眼下可不能笑够了就把我给训上一顿啊!”
“好了,阿母不训你了就是,咱家的几个孩子里头就属你最会耍嘴皮子,”刘氏先是笑着嗔了杨六郎一句,随后才对众人说道:“这饼博完了,我们差不多该开始祭神和祭祖了……”
鱼儿一听刘氏这话马上主动说道:“阿母,我去帮您把蒸好的芋头和红番薯端过来。”
鱼儿说完便放下怀里抱着的状元饼往厨房走去,一进厨房就揭开木头做的大锅盖儿,把早搁在大锅里蒸熟的红番薯和芋头一一端到了灶上,随后才将它们端到了地坝里的八仙桌上。
而鱼儿把蒸熟的红番薯和芋头一一端出到地坝后,林三娘和杨七娘也陆陆续续的把其他用来祭拜的物事摆到了八仙桌上,刘氏则忙着准备装满大米的香炉、长香、红烛、酒盅、嵌金箔的元宝纸等祭拜用的物事。
这些祭拜用的物事同鱼儿前世见过的相差无几,毕竟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物事本就是一代传一代的流传下来,基本上是不会受现代科技的影响。
不过鱼儿在现代时最常见人们用鸡鸭鹅、鱼、猪肘子、猪头等荤菜来祭拜,用红番薯和芋头来祭神、祭祖鱼儿还是头一次见到。因此鱼儿早在得知红番薯和芋头乃是闽南人中秋祭神、祭祖时一样必不可少的物事时,就缠着刘氏好好的打听了一番……
鱼儿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闽南、以及相邻的澎湖(现台湾)一带,都有用蒸芋头和红番薯祭祖宗的风俗习惯。据说每年一到中秋节那一日的清晨,闽南妇人们当天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将准备好的芋头和红番薯蒸熟,以作中秋之夜祭祀祖宗时用。
因为这芋头是白色的、番薯是金黄色的,所以闽南人在中秋节吃红番薯和芋头、有“包金包银,鼎中出金银”的美好寓意。
当然这个规矩和闽南一带盛产红番薯和芋头也有些干系,尤其中秋节前后正好是红番薯和芋头收成的最佳时节。加上闽南地区土地贫瘠、旱地多水田少,这让产量高、好种植的红番薯和芋头成了闽南人的主食。
所以每到中秋节时,闽南人就会把红番薯、芋头洗净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熟,或者把红番薯切成薄片放油里炸,最终用金灿灿、香喷喷的红番薯作祭品,寓意风调雨顺、丰产又丰收。
而芋头则是闽南一带民间传统风俗中、寓有“吉利”意思的一种物事,因为在闽南方言里“芋”与“路”谐音,闽南一带也流传着这么一句闽南语顺口溜———“食米粉芋,有好头路”。这“好头路”在闽南话中就是人有好出路、能够出人头地的意思,也算是吉利话儿。
加上这芋头蒸熟后又松又香,种植时把一粒小芋艿下去,到中秋节收成时不但有大芋艿(闽南话叫芋母)、一窝里还有大大小小的小芋。所以闽南人在中秋团圆时吃芋,在闽南话里叫“抱子抱孙、全家人丁兴旺大团圆”……
往年杨家因家境不甚富裕,所以每年过中秋时最多只会买上几个最寻常、便宜的月饼,一家人围着一起就着茶水吃了就算是过了一回中秋节了。而如今杨家的家境已慢慢的好了起来,刘氏既打算好好的过一次中秋佳节,那自然是该准备的物事都准备了,并且打算每一样风俗习惯都不落下。
于是祭神和祭祖的物事都准备好了后,杨大柱便按照规矩带着一家人,以月饼、红番薯、芋魁以及鸡鸭鹅等荤菜祭拜神明及先祖。祭拜完了必须由杨大柱来卜卦,若是卜到的卦象是一开一合、那就代表神明和祖先已接受了杨家一家人的心意了。
而卜到这样的卦象后、这些祭品才能被撤下来,反之则必须稍候片刻再卜一次卦,一直到卜到一开一合的卦象才能将祭品端走。
而杨大柱带着一家人持香祭拜完、只卜了一褂就卜到一开一合的卦象了,于是刘氏马上招呼鱼儿等人把祭品都端到了八仙桌上,祭品都撤下来后、刘氏更是大方的叮嘱大家伙儿想吃什么就夹什么。
这祭拜过神明和先祖的物事,闽南人一般称它们为神明和先祖赏赐的物事,因此刘氏还叮嘱鱼儿等人、让他们一定要多吃祭拜过神明和祖先的物事,才能把神明和先祖赐予他们的福气吃到肚子里去。
而杨大柱带着杨三郎几人围着八仙桌坐下后,刘氏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杨大柱身边,而是带着林三娘和杨七娘又忙开了。鱼儿见刘氏只喊了林三娘和杨七娘跟在身边帮忙、没喊自己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于是鱼儿陪着杨大柱吃了会儿菜就摸到了刘氏她们身边去了……
“阿母,你带着三嫂和阿姐在这儿忙活些什么呢?怎么不把我也叫上呢?”鱼儿说话间像个撒娇的女孩儿般嘟起了小嘴儿,不满的抱怨了句:“难不成阿母是嫌我笨手笨脚的帮不上什么忙,才不喊我一道的?”
刘氏其实最喜欢看鱼儿冲自己撒娇,因此眼下一见鱼儿露出小女儿般的娇态脸上就满是笑意,伸手轻轻的戳了鱼儿的额头一下、语带溺爱的说道:“阿母带着你三嫂和阿姐准备拜月的物事呢!你一未出阁的小娘子跑过来凑什么热闹?赶紧回地坝那边陪你阿爹和哥哥们……”
鱼儿闻言脸上有着不解的神色,边挽着刘氏的胳膊不肯走、边出声问道:“阿母您偏心!怎么三嫂和阿姐能跟着您一起拜月,我就不能了?”
一旁的林三娘听了鱼儿这话笑嘻嘻的替刘氏答了一句:“阿妹,咱们小岞村的规矩就是这样———只有已经嫁做人妇的妇人才能在中秋之夜拜月,家里的男人和未出阁的小娘子一概不能参加。阿妹你若是想跟着我们一起拜月,那得赶紧先觅个如意郎君嫁了才行……”
林三娘说到最后已是掩着嘴儿笑了起来,一旁的刘氏听了脸上的笑意也浓了几分,就连性子腼腆内向的杨七娘一见林三娘拿鱼儿的亲事打趣,脸上也多了几分“不怀好意”的笑容,让鱼儿当下就跺脚娇嗔了句:“三嫂,你欺负人!”
汗,小云已经没脸见大家了,只能说年关将近、婚期将至,有许多俗事缠身让小云无法专心码字~呜呜呜呜~
小云也不敢请大家原谅小云这几天的断更,只能努力的多多更新了~今天12点左右还会有一更~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七章 热闹(二)
林三娘闻言当下便冲鱼儿挤眉弄眼的了一番,还笑嘻嘻的反问了鱼儿一句:“哟!我怎么就欺负上你了?是阿妹你自个儿嚷嚷着要跟着我们一起拜月呀!我可是为了圆阿妹你的心愿,好心提了个法子而已。”
这鱼儿别看是穿过来的现代女,脸皮儿可是薄得和古代害羞的小娘子有一拼,似乎这穿越并不能让鱼儿变成一个“厚脸皮”的小娘子。加上鱼儿前世也没正正经经的谈过一场轰轰烈烈、刻苦铭心的恋爱,让鱼儿一遇到有人拿这种事打趣她、就会完完全全的变了一个人。
因此林三娘一拿亲事来打趣鱼儿,鱼儿的小嘴儿立马就不像以往那般伶俐了,别别扭扭了好半天才低声挤出了一句话来:“三嫂你再欺负我、我就找三哥告状去!我……我今后都不理你了……”
刘氏知道自家闺女什么都好就是脸皮子薄,因此见鱼儿被胆大的林三娘打趣得小脸蛋儿红得像红彤彤的苹果,马上就笑着出声替鱼儿解了围:“好了,老三媳妇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阿妹脸皮子薄,你就别再故意拿话逗她害臊了!”
林三娘见刘氏发话了、自然也就收了嘴不再打趣鱼儿了,而是改而向鱼儿解释起闽南妇人拜月的风俗习惯,不着痕迹的把先前那让鱼儿感到难堪的话题给岔开。
而鱼儿听了林三娘的话才知道原来这中秋之夜拜月、还真只是闽南妇人的活动,男人和未出阁的小娘子一概不能参加……
原来自古以来,闽南人对月亮就格外的崇拜,并尊称月亮为“月娘”、“月娘妈”。并且闽南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嫦娥奔月独居月宫后,十分思念留在人间的丈夫后羿,于是她便想了法子偷偷的传信给后羿、让他在中秋之夜制月饼供月,而有了月饼后嫦娥就能下凡、同后羿夫妻团圆共享月饼。
而有了这个传说后,闽南一带的人慢慢的会在中秋节时敬月娘、吃月饼以示团圆。并且每每到中秋佳节、花好月圆之时,闽南一带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