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宠妃天成-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放心,这东西臣亲自验证过的。只要想法子放在皇上的寝宫之中,不知不觉便能成事。而今大皇子才不过八岁,黄毛稚子,能有什么作为?到时大臣们自会推举王爷。”他笑着道。
苏家在暗地里还是有一批势力的,趁着李怀玉还没有动手,他们可要抢先了。
留下东西,苏慕远便离开了。李怀恩在书房里对着那瓶子想了许久,才终于下定决心。
他并没有找太后。毕竟那是他的母亲,自来疼爱他。李怀恩很清楚,只要太后一直如此,李怀玉便不会对她如何,就算自己做了什么,也影响不到。
通过自己早年收买的一个小太监,他将东西送进了乾清宫,就开始了忐忑的等待。
可惜他等来的不是皇帝驾崩的消息,而是大理寺的官员,和一卷将他下狱的圣旨。
李怀玉自然不会中招,那个小太监是早就被找出来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动,为的便是今日。
永宁十年九月,经刑部和大理寺审理,苏慕远的罪状竟增至九宗九十二条,其中能够抄家灭族、处以极刑的,便有二十一条。成帝李怀玉下令,查抄承恩公府,男丁发配边疆,女眷罚没入宫。
与此同时,受此案牵连的越王,也被查出了许多罪状,最后皇上念其为亲手足,将他圈禁。
因为李怀玉的动作雷厉风行,所以直到案子了解,圣旨都颁下去了,太后才听到消息。
虽然圣旨之中,语焉不详,但太后知道,李怀恩必定是做了十分大逆不道的事。
然而那毕竟也是她一手养大的儿子,收到消息之后,她便去了乾清宫,李怀玉却避而不见。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太后一定会为李怀恩求情,但李怀玉却不想姑息。
先帝曾说过,做一个有手段的帝王,便免不了要受人诟病,但只要于国有利,便不能害怕这些。
永宁十年十月初三日,丞相于秀明上书请求致仕,李怀玉允之。
至此,先帝朝留下来的老臣,终于失去了手中的权柄,而年轻的成帝,完全掌握了整个朝堂。
… ,
正文 387 莫遣两分离
钟粹宫。【
林清听到香凝带来的消息,倒是微微一愣。
再没想到,李怀玉会有这样的决断。也对,以他的聪明,不会查不到自己的身份,对太后对苏家,都不过是情面上的事。而今苏家做了那样的事,他自然是不会姑息的。
只是外间的传言,只怕要更加难听了。虽然李怀恩不过是被关起来,但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兄弟下了手,一个冷酷残暴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正当她出神的时候,却听得外面有人回报,却是太后来了。
林清不由一惊。太后虽然最近对她也算是和颜悦色,但放下身段到钟粹宫来,这还是第一次。
不过心思一转,也就明白了。许是为了给李怀恩求情来的吧?到底是自己亲自养大的,情分不同。
林清调整心绪,笑着迎了出去,“什么风把太后娘娘吹来了?臣妾真是惶恐。”
若是平日,太后一定会敷衍几句的,然而她如今心中不安,抓着林清的手便问道,“皇上不在这里?”
林清脸上的笑意一僵,抽回了自己的手,“原来太后娘娘是来找皇上的。这个时辰,皇上怕是还在武英殿批折子呢!并不在臣妾这里。太后娘娘还是去乾清宫问问吧!”
她口中如此说,心中却明白,太后大约是去过乾清宫,没能见着李怀玉,这才病急乱投医。
果然太后脸上惊惶之色愈重,皱着眉道,“哀家便不去了。你若是见着皇帝,叫他去慈宁宫。”
“是,臣妾记住了。”不过说与不说,说了之后,李怀玉会不会听,却又不一定了。
太后失望的离开,林清也失望的回了屋子。
对太后她是真的没什么期待,毕竟并未相处过,也没有感情,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
但如今和太后对李怀恩的态度一比较,她也难免心气难平。同是她的孩子,为何差别这般大?
不过也只是这么想想,林清心里很明白,别说是自己没有被太后养过一天,就是一样她养大的,也难免有亲疏之别。既然早就想通,也就不会因此难过了。
不过就这么不管,也是不成的。李怀玉不可能弄死李怀恩,最差也只能这样一直关着了。
或许几年几十年之后,可以让他暴毙,但绝不是现在。可太后不将李怀恩救出来,是不会死心的。
想了想,她将小李子叫来,打发他到乾清宫去,“请皇上到钟粹宫来用晚膳。”
虽说就算不请,李怀玉大抵也还是要来钟粹宫的,但这样到底郑重些。况且也防着他不来的情况。
天将黑时,李怀玉才来。林清连忙吩咐人摆饭,一边伺候着他更衣。
“这天气热得很,臣妾准备的大都是凉菜,皇上多用些,这几日瞧着气色不大好呢!”她自己苦夏,除了水果,别的东西,不过随意吃一点。倒是照顾李怀玉的时候多。
菜上来之后,李怀玉看着一桌子红红绿绿的菜,倒是有了食欲。他这段时间忙得很,的确有些累了。
等用过了晚膳,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林清才道,“今儿太后娘娘来过了。说是请皇上有空去慈宁宫。”
这事李怀玉早就知道了。圣旨颁下去之后,他也算是能松快一会儿了。太后去的时候,他根本不忙,只不过不想见她,便叫人推了。后面她来了钟粹宫,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听了林清的话,他只是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
“皇上不打算去?”林清问道,“可臣妾瞧着,太后怕不是那么容易妥协的,这事不好办。”
“没什么不好办的。那是谋逆,朕还留着怀恩的性命,已经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了。”李怀玉冷笑。
若是太后看不清形势,他也不介意用点儿手段,让她看清楚!
林清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虽然是谋逆,但动静到底不大,不知外面的人多少猜测,这个时候,皇上做什么都是错的。她毕竟是太后,若真的动了她,只怕就不是流言这么简单了。”
这道理李怀玉也懂。成国以孝治天下,若是皇帝自己都不孝了,虽然不至于动摇国本朝纲,但是动荡是免不了了。再说宗室之中,有好些人,可就等着他出错呢!
“可若是不这么做,莫非就让她不停的来打扰不成?”李怀玉皱眉。
林清道,“那也未必,前朝孝成太后终身在集云山五佛寺礼佛,民间传为美谈,咱们也可效仿。”
李怀玉闻言忍不住笑了,林清这个主意倒真是不错,只是……“太后怎会愿意去?”
“那倒不难,集云山在严州府,那里有台城行宫,若是将越王圈禁在那里呢?”林清道。
太后疼爱这个孩子,若是知道想要救他已经是不可能了,必然要跟着去照料的。到时候,说不定她会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去集云山祈福礼佛也说不定。
然后……眼不见为净,至于太后要做什么,只要不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大约是林清能够想到,最好的结果。反正她和太后的关系,怎么和缓都会有隔阂,索性分开。
李怀玉听着,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着实妙极,最好的地方便是不动声色。如此别人也不能说什么了。
“这个法子可行,但朕还要再做些准备。”毕竟将李怀恩送去台城行宫,其实也还是有些冒险的。
永宁十年十月,李怀玉在朝堂上提议,将越王迁往台城行宫圈禁。
大臣中许多人都疑心他是不是打算将李怀恩送出去之后,暗地里将他解决了。
但也有部分人认为,越王离开京城之后,和李怀玉的冲突更少,反而更加安全。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这个提议,最后还是得到了通过。十月初九日,越王李怀恩迁往严州府台城行宫。
永宁十年十一月十八日,万寿节,普天同庆,宫中开宴。
也是在宴席上,众人见到了从八月开始,便称病不出的皇太后。
从表面上看,太后的气色并不算差,只是整个人似乎瘦了些,渐渐的开始显出老态来了。
林清坐在太后下首,看着她鬓边的一抹灰白,不知为何,忽的想起从前看过的书上,都是这样形容这样的情形的:渐渐露出那下半世的光景来了。
她又想起自己初进宫时,第一次见到太后的情形。那时太后虽然是三十多岁,但瞧着却像是二十许。
一转眼十年过去,而太后也渐渐的老了。但不论如何,若是身心愉快,她应该不会老的这么快的。
她不知道太后去了集云山之后会过得如何,但也许不会如在宫里一般压抑了。
果然在众人献礼过后,太后开了口,“皇帝,这几日哀家总是梦见先帝爷,这心里着实有些牵挂。”
李怀玉闻言,笑着安抚道,“母后不必担忧,年底朕将往谒皇陵,可能父皇就是知道了这个,才会托梦给母后的。若是母后实在担忧,也可与朕同往。”
太后脸上一僵,却仍是道,“哀家做过梦之后,有时睡不着,在佛堂里念念经,倒是好多了。皇帝呀,哀家想着,是不是要出宫去寺庙里住一段时日?如此哀家心中也安定些。”
李怀玉微微勾唇,能够让太后开口,已经不易了。他自然不会拿乔,处处设置障碍了。
因此他并未提出让太后去大禅源寺礼佛,反而问道,“如此母后觉得何处比较好?”
然后不等太后回答,又道,“咱们成国有好几个大的寺院,不过最负盛名的,却是集云山五佛寺和钟山天净寺。集云山香火鼎盛,地方也好。不过钟山却是佛教圣地。”
太后也没有犹豫,便道,“如此,哀家便去集云山吧!”
李怀玉含笑点头。这是太后当着大伙儿的面提出来的,自然没人能说什么。
他微微偏头,看了林清一眼。林清便道,“太后娘娘,虽然是娘娘心中忧急,臣妾却想留娘娘过年再走。”
这也是应有之理。毕竟如今已经快进腊月了,只有一个多月过年。且不说雪天路滑,也没有在年底的时候出门的道理。所以林清的这个提议,是十分有道理的。
太后微微蹙眉,但还是点头道,“也好,这是应该的。”
永宁十一年正月十七日,皇太后凤舆出宫前往严州府集云山五佛寺礼佛。
这一日林清率宫中所有嫔妃去送太后,不过太后却一直都淡淡的,便是看到林清,脸色也没有和缓。
在积雪初融的宫门外,皇太后走上凤舆,最后一次回头看了看巍峨的宫城,然后起驾离开。
“回去吧!太后娘娘这是为了咱们成国,为何先帝爷和皇上,这才去礼佛的。咱们也只能在心中期盼太后娘娘早日回宫了。”林清回头道。
其实林清对太后,在惆怅怜悯之外,还有一种淡淡的向往。
出宫。这两个字,曾是她所有的梦想。
但既然已经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便也只能向往。
… ,
正文 388 花露滴争垂
新年一过,朝堂上的气氛又重新紧张起来。【
去年年中时,李怀玉曾收到过林湛的密旨,说是驻守北定城的将军李国远开始不安于室。
李怀玉当时的处理办法,是发了圣旨,让李国远年底回京述职。
然而直到年过完了,回京述职的其他大臣都已经返回自己所在的地方了,李国远却仍未回京。
因为去年下半年出了苏家和越王的事,所以朝堂上对李国远的动向,关注的并不多。
等越王被迁往台城,一切都安定下来之后,众人才惊讶的发现,李国远并没有上过折子,也没说过回来。
李怀玉心头不快,下旨申斥,并且勒令李国远回京。然而旨意却是石沉大海。
李怀玉心中已经有些了然,却也按捺住不动声色,在万寿节之后派了钦差去西北,然而钦差也没有回来。
至此,李国远的心思已然是昭然若揭。恃宠生娇,不听宣调,甚至忤逆不敬,恐怕已经没有将皇上放在眼里了。所以新年之后,第一次大朝会,便是讨论此事。
平心而论,李国远的确是一员虎将,并且这些年镇守西北,也是战功卓著。
如果说之前只是养匪自重,李怀玉虽然不悦,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所有的武将都会在意的问题,为了自己留个后手,无可厚非。
但发展到如今,恐怕李国远的心思已经不仅仅是自矜身份,而是要造反了!
大臣们意外的并没有因此吵起来。毕竟这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如果此时为李国远说话,若有一日他反了,这些人也脱不了关系。为了自己,也要袖手旁观。
所以朝堂上一边倒的讨伐李国远,认为他罪大恶极,应该押解进京审理。
但问题又来了。李国远如今在西北,天高皇帝远,他自己做了那些事,猜到了京中的意思,自然不会回来。可若是派人去,钦差已经被他扣下了,而且他手中还有军队,更不能轻举妄动。
而如果要派军队过去将李国远带回来,那就等于是要开始内战了。李怀玉自然是不想走到这一步的。
而且,他心中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顾忌,林湛还在西北,若是开战,只怕就危险了。
最后,李怀玉只能道,“朕再给李国远一次机会,派人去劝说他。谁愿前往?”
大臣们面面相觑,明知道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自然没有人愿意去。
沉默了好一会儿,李怀玉的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翰林学士秦玉笙站了出来,“皇上,臣愿前往。”
李怀玉这才松了一口气。若是没有人自愿前往,那他就只能强制命令了,但那毕竟不好。
“秦卿,能有此心,朕心甚慰。”李怀玉将秦玉笙好好的夸赞了一番。
早超过后,李怀玉将秦玉笙带回了武英殿。此次前往,与其说是去劝说李国远,不如说是去做调查,并且找到李国远的弱点。更重要的是找机会将林湛救出来。
而要做到这些,自然不是容易的事。老实说,秦玉笙站出来,李怀玉是松了一口气的。
因为秦玉笙够聪明,也年轻,既有迷惑性,也能够随机应变。而且他和林湛相识。
“秦卿,朕到时候会给你几个人,朕给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将林湛救出来,至于其他的,能做就做,若是不能,就算了。”李怀玉交代了一句,想了想才道,“你可想清楚了?你去了,能否回来,可不一定。”
秦玉笙苦笑了一下,开口道,“皇上,臣的妻子已经有孕了。就算臣回不来,秦家也有后了。”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也说明了他的坚定,最起码他是有必死的决心的。
李怀玉一时间,心中也有些唏嘘。秦玉笙这些年在朝中站稳了位置,算是他的左膀右臂,若不是此次的事情太过危险,其实是不该让他去的。
两人就应对的方式商议了半日,秦玉笙这才出宫,开始为出行做准备。
而林清知道这件事之后,只是微微一愣。秦玉笙对她来说,已经是很远的事情了。她心中虽然担忧林湛,但也知道担忧于事无补。甚至在内心深处,她觉得,林湛和秦玉笙在一起,是不会轻易出事的。
李怀玉看她发愣,忙道,“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吧!朕已经交代过,一定要将林湛救出来。”
林清看着李怀玉,其实他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极为难得了。毕竟臣子为国捐躯,自然是应该的,不能强求李怀玉。毕竟从林湛上战场的那一天,她就知道可能会有这一日的。
最起码,李怀玉现在顾虑林湛,绝不是因为林湛多么优秀,而是因为林湛是她弟弟。
“臣妾多谢皇上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宫里太过安定,她也开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
永宁十一年二月初五日,钦差秦玉笙携带圣旨和密旨,前往西北。
秦玉笙到了西北之后,便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永宁十一年三月,北定城八百里加急战报送达京城,羌人再一次来犯了!
与此同时,李国远的折子也送到了京城。在奏折中,李国远说表达了他对皇上的战战兢兢的心情,然后又说羌人来犯,他可能没有时间回京了。等战争结束了再回来不迟。
奏折中没有一个字提到秦玉笙一行人的消息,所以李怀玉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如何了。
李怀玉对这一场战争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在他下旨宣李国远回京的时候羌人来犯,实在是让他不得不多想。李国远所谓的养匪自重,莫非他养的,便是羌人?那又和投敌有什么差别呢?作为边疆守将,却和羌人沆瀣一气,怎么对得起死去的那些百姓和士兵?
然而战争开始了,这时候为了边疆的稳定,自然是不能贸然让李国远进京的。
而且他相信,羌人也不会真的攻入成国。毕竟李国远也需要战绩来说明他的作用。
可是接下来李国远送过来的折子,却让李怀玉忍不住怒火中烧!
他在折子中,绝口不提战况如何,却只知道一味的要粮食要军饷。
然而这个时候,却也不能不给他。可是如果真的给了,和给了敌人,有什么差别?
现在实在是太被动了,李怀玉并不愿意。但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将自己手中的暗卫派去西北。希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查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定没有人能够想到,这场战争,竟然持续了将近一年。
永宁十二年二月,李怀玉派出去的暗卫,第一次和林湛的人接上头。
原来秦玉笙到了西北之后,因为和林湛相识,便住进了林湛那里。但是李国远不愿意接旨,处处推脱,因此和秦玉笙产生了冲突。在他打算对秦玉笙动手的时候,林湛将秦玉笙救走。
李国远虽然免不了有些心思,但是也知道自己和成国打是没有胜算的。他最好的结果,就是如今这样,天高皇帝远,没人管,自在的过日子。所以他没有动林湛。
他早就打听过了,林湛那个做贵妃的姐姐是很得宠的,枕头风的威力,他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他也不愿意得罪林湛,两人便相安无事起来。
后来李国远为了取得主动,也是为了拿到更多的粮饷,便让羌人开战。同时将林湛他们看守起来。
其实这场战争,虽然拖的时间很长,但是真正的大场面却没有,伤亡也很小。
李怀玉本人十分清楚,李国远不过是在做戏,自然不会真的打起来。但他却不得不付出粮饷,稳住李国远。
但是现在,他联系到了秦玉笙和林湛,他们还带了了许多原本并不能查到的消息。
李怀玉不愿意等下去了。尤其是秦玉笙提出了一个十分冒险的计划,里应外合。
如果成功,那就能够一举解决掉李国远,甚至能够打羌人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想要谋反的只有李国远一个人,下面的士兵,多半都是被蒙在鼓里的。只要能够将他和他手下的一批将领除去,那就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了。
可是这件事,应该派谁去做呢?李怀玉犹豫了。当初没人愿意去西北,秦玉笙去了,而今他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却又放弃,所以此事万万不能失败,不然秦玉笙和林湛就危险了。
而成国的将领,除了年轻不稳重的,其他人要么是信不过,要么是年纪大了。
其实黄大将军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李国远当初便是他推举的人,出了这样的事,他一直在回避,不好开口。
最后,李怀玉决定御驾亲征。
他这话说出来,朝堂上先就吵翻了。
消息传到后宫里,嫔妃们皆是大惊失色,集体找上了林清,要她劝说李怀玉。
李怀玉今年二十七岁,他的嫔妃年纪最大的也只是二十七,还算是很年轻的。若是李怀玉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她们这一辈子,可就真的完了。林清还能依靠着大皇子做个太后,她们呢?
… ,
正文 389 离歌犹婉转
打仗是什么样子,后宫之中的女人都没见过。【但是从偶尔只言片语的传闻之中,她们也能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死起人来,更是成百上千的死。刀剑无眼,就算身份再尊贵也没用。
所以她们听说李怀玉御驾亲征,便都慌了神,匆忙之间,也只能想到要去找宸贵妃劝说皇上。
林清听说李怀玉要御驾亲征,心中本就不安,见众人都找上门来,更是担忧。
然而这种事,她的劝说未必有效不说,当着别人的面,却是万万不能赞成这一点的。毕竟李怀玉并不是去做别的,御驾亲征虽然危险,却也是为了国事,再没有她置喙的道理。
因此她只能板起脸道,“朝堂上的事,咱们身为嫔妃,能说什么?许你们觉得本宫受皇上信赖,但正因如此,本宫更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