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夫人-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太夫人教导儿媳妇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侍奉婆母,比如,婆婆现在要打叶子牌,儿媳妇就得端着茶水在身后候着,婆婆累了,儿媳妇要上前去锤腿捏肩,婆婆用饭,儿媳妇要站在旁边布菜。
茵娘有时候也觉得林太夫人对何氏过分了点,但她却不想帮她求情。她心胸不大,太爱记仇,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晚上她骂她骂得多难听呢。
茵娘直接忽略何氏的幽怨,对林太夫人笑着道:“好的差不多了。虽说娘疼我才免了我的请安,但几天不见娘,有些想娘了,所以来给娘请安。”
茵娘说得林太夫人心中妥帖,笑骂道:“就你那张嘴会说。说吧,甜言蜜语的哄着我,又想从我这里哄了什么去?”
茵娘有时候来林太夫人这里,会故意说她这里的东西好,然后讨一些不甚值钱的小物件去,她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从林太夫人这里顺东西走,而是为了奉承林太夫人逗她开心的意思。
茵娘笑道:“娘可冤枉我了,我是说真话,您却偏不信。您看着吧,我今日可不从您这里拿走一样东西,袁麽麽、玲珑和翠珠三人来给我作证。”
袁麽麽、玲珑和翠珠三人皆笑着道好。
林太夫人笑道:“这个小滑猴,都快把我院里的人拉拢到你这边去了。”
袁麽麽和玲珑,翠珠三人知道林太夫人说的是玩笑话,因此也没因这话而惶恐。林太夫人又道:“快过来吧,帮我看看牌。”
茵娘道:“是,娘。”
茵娘走到林太夫人旁边,机灵的小丫鬟连忙搬了张椅子给她坐下。
林太夫人拿着两张牌,犹豫不决道:“你说我是打左边这张牌好,还是打右边这张牌好?”
茵娘指了指左边这张牌,道:“打七筒。”
结果林太夫人刚把七筒打下去,下家的袁麽麽将牌一翻,满脸笑道:“哎呀,碰糊,我赢了。”
林太夫人非常质疑的看着茵娘,茵娘不好意思的呵呵笑道:“要不,娘这一局我来给钱。”
林太夫人道:“那倒不用,不过是凑个消遣,难道我还在乎那几个钱。”说完就拿了桌子上的碎银给了袁麽麽,玲珑和翠玉亦给了钱。
林太夫人趁着袁麽麽等人洗牌的时候,对身后的何氏道:“老二媳妇,把茶端给我。”
何氏将茶端给林太夫人,结果林太夫人喝了一口就吐回了茶碗里,然后瞪着何氏道:“大冬天的,你让我喝这么凉的茶,你娘是怎么教你伺候婆婆的?”
何氏手指用力的捏着手中的托盘,手指发白,好不容易才压下了心中的怒气,才道:“对不起,婆婆,我这就去给您重新倒一杯。”
何氏重新倒了茶来,林太夫人喝了一口,将茶碗放回何氏手中的小托盘,又道:“用心学着些,服侍婆婆是门高深的学问,学好了你一辈子都受益匪浅,我是为你好。想当年我伺候你祖母时,那可真是从早到晚寸步不离的服侍着,连晚上睡觉都还要在她床前打地铺守夜。”
何氏心中骂道:学好了难道要跟你一样折腾儿媳妇,如果真有这么好,怎么不见你教导你亲儿媳妇。
何氏不敢将心里话说出来,面上只得道:“是。”
袁麽麽等人见林太夫人要“教导”儿媳妇,相互望了一眼,然后纷纷告退。正好林太夫人打叶子牌也打腻了,便允了她们走。
林太夫人走到旁边的榻上坐下,然后望着何氏。何氏捧着托盘站了半天了,手实在是酸了,本打算装作没看见林太夫人的眼神。但林太夫人一直望着她,她最后实在是装不下去了,这才走到她前面,跪在地上拿了小锤子帮她捶腿。
茵娘都有些同情何氏了,于是选择不看她,免得自己心软。茵娘走到林太夫人的旁边坐下,挽着林太夫人的手臂道:“娘,我今天还有些事想请教你呢?”
“什么事,说吧。”
“是这样,今年丫鬟们的冬衣都要开始做了,只是您知道府中正在守孝,冬衣不好做成鲜艳的颜色,但库房中又没有这么多的素色布料,我正在头痛应该怎么办呢。”
果然还是年轻,遇上点难办的事情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不过罢了,我就提点提点她,谁叫我是个好婆婆呢。
林太夫人道:“这有什么难的,你就将冬衣折成银子发给丫鬟,让她们自己在外面做也好,自己买了布料让针线房帮她们做也好,总之你跟她们说,银子发到她们手上她们看着办,只一样,不许手拿着银子却穿得破破烂烂,或者穿着鲜艳的衣裳进府办差。”
茵娘想到的自然也是这个法子。她之所以还会请教林太夫人,则是为了找机会奉承林太夫人,另外也免得让她觉得儿媳妇太能干不需要她了,反而对儿媳妇不满起来。她可不想被林太夫人叫去“教导”如何为人媳。
茵娘奉承道:“还是娘有办法,这法子既省事又容易让丫鬟接受,丫鬟手中拿了银子也会称赞起侯府的仁慈来。我当时能想到的,也只是尽快派人去外面买一些素色布料回来呢。”
茵娘的话极大的让林侯夫人满足了被人需要的感觉,对茵娘越越发慈爱起来,滔滔不绝的指点起她主持中馈时一些地方应该怎么样做。而茵娘则真的像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那样,非常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还称赞几句。
在下边帮着林太夫人捶腿的何氏听了,不由的撇了撇嘴,心中不屑道:果然是乡下来的丫头,打理内院这样高深的学问她怎么可能会知道,不过仗着长媳的身份才有机会主持了中馈,若是让她来,她定能将内院管理得更好。
不过陈氏蠢也有蠢的好处,说不定什么时候犯了错,她就有机会插手侯府的中馈了。等她接手了中馈,她定会将内院管理得严严实实的,让外人见了,只会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她,连陈氏都压了下去。到时候就算她是大嫂又如何,还不是要看她的脸色过活。
何氏想到陈茵娘会被她气成猪肝色的样子,就觉得心情非常舒畅,连手里捶腿的动作都有劲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送上~~~
第98章 萍娘
过了十一月,接着就进了腊月。腊月有腊八节;腊月尾是除夕。
腊月二十八;皇后娘娘给各府下发了赏赐;侯府亦收到了宫里赐下的赏赐。因为林凤祁出征在外,加上腊月初的时候,苏将军与林凤祁在福建与扶桑人打了一场,小胜扶桑人。虽是小胜;但因为之前宋将军败得太难看,对比之下却也让靖晖帝龙心大悦。因此今年宫里的赏赐要比往年厚一些。
侯府的腊八节和除夕都过得简单。年夜饭的时候;一家人对着一桌丰盛的素菜;具是吃了没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茵娘也没有办法,家里的厨子换了好几拔;菜式是翻着花样的做;但任谁在吃了大半年的素菜,未沾一点荤腥之后,再是对着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素菜,也几乎提不起兴趣来。
年夜饭早早就收了,虽然还在守孝,但林太夫人还是给每人发了红包,茵娘和去年一样,收到的还是金元宝。
大年初一,外命妇要进宫给皇后娘娘朝贺,茵娘和林太夫人因有孝在身则无需去。
到了大年初五,陈夫人进侯府来见女儿。陈夫人看着女儿又瘦了一圈的小脸,很是啧啧心疼了一会。
陈夫人坐在火炉旁边,一边烤火一边跟茵娘说起大年初一进宫的事情来:“初一朝贺的时候,皇后娘娘升座,三皇子也坐在娘娘旁边,样子长得虎头虎脑的,下面一群的外命妇,他小小年纪竟然也不怯场,不仅如此,他还学舌学娘娘说话,长长的一句话,他说的又顺溜又有威仪,不知道多让人稀罕,许多的外命妇都夸他聪明呢……”
陈夫人说得很与有荣焉。
燕娘升了敬妃之后,皇后见堂堂一个敬妃娘娘,为皇室诞育了一对皇子皇女,结果父母亲都是白身,这说出去实在是不好听。皇后乐得送敬妃一个人情,于是禀报过了皇帝之后,给陈夫人加封了一个三品的诰命。因此大年初一的朝贺,陈夫人是有份参加的。
陈夫人成了大燕第一个丈夫是白身,自己却身带三品诰命的妇人。若说这不让人羡慕那是假的,但更多的,陈夫人成了一些妇女顶礼膜拜和励志学习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丈夫不成器的妇女。看,男人没出息没关系,子女养好了就行,凤冠霞帔,让我的儿女帮我挣。
陈夫人说了许多三皇子的趣事,说着说着,却有些叹息的说了一句:“三皇子长得很像燕娘,不仅样子想,连聪明的性子也像。”生子,却不能将儿子养在身边,无论如何都是一样憾事。
三皇子是前年冬月二十出生的,到现在已经十三个月将近十四个月了。长得聪明伶俐又大胆,j□j个月大的时候就不要人扶着要自己下地学走了,摔倒了也不哭,反而一脸懵懂的坐在地上,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摔倒一样,常逗得凤仪宫里的宫女大笑。宫女要来扶,他也不要,反而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十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能两个字两个字的说话了,到了现在,基本上能说一些比较短的句子。三皇子爱学舌,宫女说的一些话,他听一遍就能记住,然后一遍一遍的重复说给皇后听。
年前抓周的时候茵娘没有去,却听陈夫人说是抓了一本史记和一个印章。
听说三皇子抓周的时候还有一段趣事。三皇子先是抓了一个胭脂盒,男孩子抓到胭脂盒并不是个什么好兆头。抓周又称试儿,人们相信抓周抓到什么东西则会预示孩子的前程,抓到胭脂盒则预示着此子长大后喜好粉脂美人。宫女们准备抓周物件时并没有放胭脂盒一类的东西,这个却是抓周前薛贵妃放上去的,这明晃晃就是恶心人的意思了。皇后不信试儿的说法,更不想破坏抓周宴,暂时没有跟薛贵妃计较。
结果没想到三皇子偏偏抓了这个胭脂盒。周围观礼的人都愣了一下,薛贵妃却比别人先反应过来,噗呲笑了一声道:“看来我这个做庶母的,要从现在开始帮我们三殿下准备美人儿了。”
司礼的宦官正搜肠刮肚想要找几个比较好听的赞词呢,结果三皇子却眉头一皱,将胭脂盒直接扔到薛贵妃身上,抓了旁边的一本史记一个印章,蹬蹬蹬的跑到皇后面前,将书和印章交给皇后要她帮他藏起来,之后还一脸警惕的望着周围,生怕有谁会抢了去的模样,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连进门刚好看到这一幕的靖晖帝都不由哈哈大笑,夸起他聪明来,把薛贵妃却气得半死。
说完三皇子,陈夫人又说起二公主来,道:“小公主跟三皇子却是完全相反的性子,三皇子好动,身边要有好几个宫女内侍才看得住,小公主却文文静静的。她喜欢让人读书给她听,那天我进宫正好遇到小宫女念诗经给她听,宫女一连念了好几个时辰,嘴巴都干了,小公主却听得入迷……”
茵娘笑道:“这不正好,若是小公主跟小皇子的性子反着来,小皇子文文静静的,小公主却活泼好动,那才让姐姐头疼呢!”
陈夫人道:“说的也是,女孩子性子乖巧一点好,讨人喜欢。”
茵娘又问起另外一件事情来:“对了,萍娘跟应家八少爷的婚书合了吗?”
年前的时候皇后做媒,替自己外租家的表弟求娶萍娘。以皇后之尊,只称是替自己的表弟求娶萍娘,而不是直接下懿旨直接赐婚,这已经给足了陈家面子了。
应家八少爷是应家三房的嫡子。应家一共四房,暂未分家。大房二房和三房都是嫡出,四房是庶出。应八少爷是三房的嫡出三子,比萍娘年长两岁,今年十五。
虽说是求娶,但皇后做媒,陈家哪里敢不给皇后面子,这亲事根本是不得不答应的。但凭着应家的门第求娶萍娘,算是萍娘高攀了。可正因为高攀,陈夫人多少有些恶意揣测皇后和应家的用心,应家的一个嫡出少爷,就是求娶高门贵女也求得的,凭什么看中萍娘。陈夫人面上虽然答应这场婚事,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
后面陈夫人自己找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位八少爷,知道他没少胳膊少腿,容貌也不丑陋,更没有宠爱通房丫鬟一类的陋习,这才放心下来。但也有一样不好的,这位八少爷不喜读书,也不喜骑射剑术,反而喜欢书法画画一类的,他于科举怕是无望的。
陈氏却觉得这基本不算什么缺点,就算不能科举入仕,凭着应家的权势,难道还不能帮自家人谋个职位。就算应八少爷不喜欢做官,自己女儿也能富富贵贵的过一生。
大女儿当了皇妃,二女儿现在是侯夫人,三女儿又跟应家结亲,陈夫人觉得自己的一生,基本上是圆满了。
陈夫人回答自己女儿道:“合过了,钦天监的人说应八少爷五行缺金,萍娘却是旺金的命格,两人的婚事,再合宜不过了。”
茵娘是听林凤祁说过钦天监的那些人的,说什么阴阳命格之类的,真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外人根本听不懂,这八字要怎么合,还不是由他们说了算。只要皇后娘娘暗示一下他们要合成吉利的,他们就一定能合成大吉出来。受林凤祁的影响,茵娘对阴阳命格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茵娘又问道:“那下定了吗,婚期定在什么时候?”
“已经下了定了,应家给的聘礼单子我算了一下,整整有两万多的聘礼。按应家的意思,婚期定在萍娘及笄之后,我觉得这样也好,应家人口多,免得她年纪小,嫁进去不知道媳妇怎么做。”
茵娘也同意将萍娘多留几年,她和燕娘都已经嫁出去,陈夫人身边只剩一个萍娘,若萍娘再早早的出嫁,她只怕陈夫人会孤单。
母女两人又说了一会,茵娘又问起陈老爷来。
说起陈老爷,陈夫人只觉得脑门都疼,跟女儿抱怨道:“你爹自断了腿后,脾气是越发暴躁了,整日在床上发脾气骂人,丫鬟们伺候他吃饭,他动不动就喜欢摔盘子的,非要让斗姨娘和秋姨娘过来伺候他。斗姨娘和秋姨娘是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好的时候个个在他面前讨好卖乖,现在瘫痪了,全都不耐烦理他了,个个找好了理由躲了起来。”
陈老爷对茵娘姐妹几个基本没有尽过父亲之责,茵娘有时候对他也很恼火,但陈老爷瘫痪,茵娘多少还是伤心的,但对陈老爷的现状,她也无可奈何。
陈夫人回去的时候,茵娘让人包了药材,又将自己库房里放着的两颗百年老山参让陈夫人带了回去,只道是给陈老爷补身体用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不知道能不能两更,就算有也会非常晚,亲们~不要等了。
第99章 大捷
到了三月;春暖花开,豪门勋贵人家结伴出游和开春宴的渐渐多起来。
茵娘在家中有些担心;她已经半个月没有收到林凤祁的家书了;之前他都是隔几天就会有一封家书送回来。他怕林凤祁遇到了什么危险,或者受了伤,导致连家书都写不了了。
青花倒了一杯茶给茵娘,安慰她道:“夫人;您不要担心,这信在路上耽误了也是有的,或者可能送信的人粗心,把信落在半道上了,您再耐心等一等;说不定过几天就来了。”
茵娘却觉得青花这样的理由说不通;林凤祁的家书一向是跟呈报给皇上的官文一起,通过官道送回来的,送信的人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耽误或者把信落在半道上,这种事几乎不可能发生。
茵娘最终还是没法安心,于是使人去苏大将军府问了苏家大公子,苏大公子对战事了解得明显比茵娘要清楚,他回复道:“弟妹安心,凤祁兄并无遇到危险或受伤,他现在是身有重任,暂时离开了南方,弟妹安心等待,恐怕不久就有好消息传来。”
话虽然这样说,但茵娘的心还是无法放下。于是干脆学了别的人家请了尊菩萨回来,在棠荣院置了个佛堂,每天早上处理完家事之后,便在佛堂里念起经文拜起佛来。
其实茵娘并不是太相信鬼神,只是茵娘现在多少有点急病乱投医的感觉,秉着“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日日给菩萨供香。且念经文可以令自己的心静下来,茵娘觉得自己有事可做,也不会这样矛头乱撞的担心。
林太夫人也很久没有收到儿子的家书了,心中也是担忧的。她本也不信佛,但见茵娘置了佛堂,自己便也跟着置了一个,平时有事无事的时候就呆在佛堂里敲敲木鱼。
林太夫人还跟茵娘抱怨道:“现在若不用守孝就好了,我们可以去寒云寺上上香,寒云寺的佛祖灵验。”
茵娘便安慰道:“我们不如给寒云寺送些香油钱,让寺里的主持给我们点两盏长明灯,佛祖见了我们的诚心,也一定会保佑相公的。”
林太夫人觉得很是,便让人给寒云寺送了五百两银子去。
结果送银子去的婆子回来后,还带了主持的话回来,主持问林太夫人和茵娘:“尊施主还要不要印些无量经》,印无量经》下发穷人以解救苍生之苦,如此更见功德,佛祖见了亦会更加保佑林相公。且印一千本的无量经》只需五百两银子。”
林太夫人听完主持的话之后气得笑了,茵娘亦赞叹那主持可真会做生意,她真是自叹弗如。
林太夫人最后还是道:“算了,五百两银子也不是出不起,让人拿了送去。但从我手中诓了一千两银子去,最后若又没保佑我儿子,我拿它们寒云寺是问。”
到了四月,苏大将军上密折于靖晖帝,言军队已经做好准备,准备与驻扎在琉球岛的扶桑人决一胜负。靖晖帝密旨,准苏大将军所请。
到了四月下旬,南边传来大捷。
副帅林凤祁领着几个副将,于一个月前便秘密前往山东,手持靖晖帝的密旨,在屯驻山东的兵马中点齐三万将士,越过海峡,直捣敌人后方。
此次扶桑人虽是率全国之力进犯大燕,但亦留了二三万兵马驻留本国,防的便是大燕军队突袭后方。且扶桑人驻扎琉球岛,与本国只隔了东海,若后方起火,扶桑军队亦可快速回国救火。
但林凤祁抵入扶桑国时,却借用了三国时诸葛孔明草船借箭的虚晃一招,先是在船上放上许多木头人,让几个将士在船上敲鼓呐喊,于深夜向扶桑本岛行驶,形成一股大军压境之势,等到行至扶桑国沿岸时,见扶桑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迎战,则立马掉头回国。等此事重复一二三次,扶桑人放下警惕,到第四次时,林凤祁则真正率领两万兵马,突袭扶桑。并直入扶桑皇宫,直取扶桑天皇的脑袋。
后方起火,扶桑军队急着要回去救火,而此时,苏大将军则早让董将军率领一部分兵马,秘密乘船绕道琼州,行于琉球岛的后方,驻扎于琉球与扶桑国之间的小岛屿上,与在福建的苏大将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趁着林凤祁捣入敌人后方之时,一起夹击扶桑人。
只是董将军在夹击扶桑人时,受了扶桑人一剑,半条手臂被斩断,所领军队亦差点没有拦住窜逃回国的扶桑人。
好在林凤祁从敌人后方赶回支援,截杀了大部分扶桑人,并让随行军医救治董将军。
这一战赢得漂亮,扶桑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怕有几十年再不敢对大燕用兵,靖晖帝看到五百里加急送上来的战报之后,在御书房大笑了三声。
但对董将军之遭遇,亦是叹息一声,对身边的宦官道:“当年的董大将军用兵如神,却没想到他的子息如此不济。”
苏大将军未成名前,董大将军的名声几乎震惊朝野,号称不败将军,其名声比起现在的苏大将军甚至更隆,苏大将军打仗,还会在胜了几战之后,突然小小的败一下呢。
当年苗疆一战战败,先帝震怒,最后对董家的惩罚如此之大,亦有对董大将军的期望过高,导致失望愈大有关。
靖晖帝小时候是听着董大将军的战功长大的,等到苗疆一战时,他已经长成,在朝堂中慢慢接触到了政事,知道当年那一战,虽然有董大将军过于自信的原因在,却也与朝堂争斗导致粮草不继,董大将军想速战速决有关,因此并不能全怪董大将军。
靖晖帝对董大将军还是很钦佩的,因此也想扶一扶董家。且现在的董家走的是中庸之路,扶起董家,在兵权上可以挟制薛家和站在皇后一派的苏家,造成三足鼎立之势。
听闻董大将军的长子很有其父之风,只是在当年一战中董大公子亦受了重伤。按靖晖帝当初所想,其次子应该也是不错的,所以当时遴选副帅之时,才会选了董宁叔。当初召宋将军回京之时,亦将董宁叔继续留在了南边,与林凤祁并列副帅。
但结果,董宁叔比起其父兄来,差的真的不止一丁半点。
南边大捷的消息传出,百姓欢呼。
茵娘亦听到了消息,只是当时还听到副帅受伤,在与扶桑人作战时断了一臂,茵娘自然而然的就以为是林凤祁,心里难过的要死。还是苏大公子怕她一时心急没将消息听全造成误会,特意派人来告诉她,受伤的并不是林凤祁,茵娘这才放下心来。
茵娘怕林太夫人担心,之前听到副帅受伤时并不敢将消息告诉给她,但现在知晓林凤祁并不曾受伤,且还打了胜仗,则需要跟林太夫人说的。
林太夫人听到后,亦是很开心,跟茵娘商量道:“我看那寒云寺的佛祖挺灵验的,你说我们要不要再捐一千两银子过去,让他们多印几本无量经》?”
茵娘不想破坏林太夫人的好心情,附和道:“要的,要的,多捐几本,也好让佛祖多记我们的功德。”
林太夫人心情大好,但接着又开始抱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