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志X-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ァ
却说曹丕不管派人干什么事,都有另一些人进行通风报信,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闻报大惊,但此时袁熙已离得不远了!当下顾不得甄宓,急忙带领手下仓惶逃离洛神殿!一路上,慌慌张张,却正好撞见了正在巡逻的朱灵。
朱灵本是曹操心腹,但因曹操派他担任监军随刘备讨伐袁术时,他未能完成监视任务,致使刘备从此龙归大海,因而曹操对他十分厌恶,再也不得重用。这次曹操南征,曹丕主政,他才重新得到任用,因此心里十分感激曹丕。这时他急忙问道:“大公子何事慌张?”曹丕道:“袁熙在洛神殿造反了!”于是二人急点城防兵马,杀回洛神殿来!
那袁熙冲入洛神殿,终于见到了甄宓。二人长久未聚,相见之下难免卿卿我我,手下士卒实在等不及了,才劝得他们往外撤去。
但此时曹丕朱灵已经赶到,并在殿门口不远处布置了埋伏,袁熙等人刚一出门,就被一阵乱箭射来,由于袁熙本人是众矢之的,竟然连中三箭!
等到手下拼死将袁熙救回洛神殿时,袁熙已是气息奄奄,甄宓亦是哭成了泪人儿。袁熙喘息着说道:“锦川兄原本劝我独自撤退,但我放心不下夫人,又与曹丕仇深似海,于是便冒险前来了……宓儿你也不必悲伤,大丈夫原本就该马革裹尸,方显英雄本色!”说罢,摘下项间的玉佩,给甄宓挂上道:“这其中藏有重要物事,你若见到锦川兄就交给他……不知他何时会来救你,希望夫人耐心隐忍等待,他……决不会食言的。”没过多久,袁熙与世长辞,殿内哭成一片!
甄宓这时反而哭声渐止,她举起右拳,当着一众手下发誓道:“今日之后,你们之中如有任何人得以生离此殿,都请替我昭告天下:谁能杀了曹丕,我就是谁的人!苍天可鉴!”
此时曹丕听到殿内传出甄宓哭声,又见袁熙手下死伤甚众,绝无可能突围而去,急忙严令小心合围,不得伤及甄宓毫发!正因如此,袁熙剩余不多的手下才得以守住殿门,捱到天色渐晚。
这时,夜色降临,一弯残月升起,冷冷地看着洛神殿内外的一片血腥!远处几个大胆百姓也在悄悄窥视,窃窃私语:“天若有眼,神若有灵,就这样视而不见吗?”终于,残月也被阴云所盖,夜空之中,只有夹杂着血腥的混浊之风!
恰在此时,忽然众目睽睽,火把余光映照之下,但见衣带飘舞的甄宓,竟以一个单手向上的奇特姿势,冉冉升起于大殿屋脊之上,并且继续飞升!
洛神!洛神显圣了!周围百姓纷纷呼喊,曹丕朱灵手下士兵再也不听指挥,一声惊叫,四散奔逃。至于曹丕心中有鬼,更是逃得飞快!
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老高,才有胆大之人进入洛神殿探视,只见昨夜一场透雨,已将血腥冲得干干净净,尸体也全都不知去向,就好象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此情此景,令人倍觉万分诡异!
曹丕吓得从此不敢踏进洛神殿一步,并且在身边加派了三倍的保镖,以防不测。同时,也没忘记赶紧行文安定守将,解除袁尚职务,防患于未然。然而就在同时,安定已有消息传来,袁尚反了!
四十一章 决计联合
甄宓其实是被杨华在热气球上用黑色长索拽住而救走的,由于夜色笼罩,众人看不清上方的黑索,才形成了“成仙飞升”的诡异一幕。这其实十分冒险,杨华与文姬绝没料到袁熙直接冲入洛神殿,确实准备不及,只得在苍促之间升起热气球,总算救出了甄宓。
但由于事先准备不足,热气球升起之后,遇到了较强的西北风,因而在完成任务之后,已无法在预定地点着陆,只能向着东南飘去。“怎么办?”文姬忙问。杨华想了一下道:“我们索幸就飞往东南,在天亮前降到江东地界。周瑜正好与我有约,我久仰其名,就去会会他吧!”
一路上,杨华再三劝慰甄宓,并发誓必取曹丕性命,才使甄宓悲痛渐止。三人在庐江附近的山林之中降落,几天之后,径向附近的东吴水寨,投入拜会周瑜的名贴。
周瑜这时正好喜得贵子,取名叫周循。古时规矩,出生的头两天称为“三朝未满”,不能见外人,第三天便可抱出来见客,并接受贺礼。
杨华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郡主”的身分,自然也要等待这个时刻,带上礼物去见,才算赶个吉庆。在此之前,相关情况其实都已有所了解。怎么相见,使用什么样的礼仪,甚至送什么样的礼,都是双方下人互相间早已讨论好了的。当然,杨华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他认为,如果周瑜真是自知生命有限,对小乔一事并不计较,那么自己的地盘与他并不接壤,双方就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反而存在某种“亲缘关系”,东吴本来就有一种重视亲情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应该与他结交为上!
杨华进屋之时,周瑜满面红光,由仆妇抱着孩子,一看到杨华,连呼“久仰”!杨华忙道:“不好意思,其实公瑾兄才是大大的名人,小弟佩服已久,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杨华其实是由衷赞美,但周瑜不知,只道是杨华客气,但能得到“光禄大夫”的如此赞扬,他还是非常高兴的!他连忙让仆妇抱过孩子来,给杨华观看。
杨华知道此刻一定要说句吉利话,于是就按后世的史书评价说道:“嘿!你看这孩子,将来必定有乃父雄风啊!来,让叔叔抱一下……”那孩子不怕生,伸出小手来便让他抱,杨华接过抱着,忽然一泡尿撒出,湿了袖子。这在古时候也算“沾着吉利”,周瑜笑道:“瞧这孩子!一泡尿早不撒,晚不撒,偏偏看中了锦川兄你……看来真是有缘啊!将来,如果我不在时,还望锦川兄对他多多关照!”
杨华来之前自然知道了关于孩子的一切,于是意喻双关地说道:“切莫客气!我可以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同来贺喜的还有周瑜的不少同僚,鲁肃和诸葛亮也来了。杨华随即与他们一一相见。鲁肃和诸葛亮的个头都比周瑜略高,鲁肃一副文士打扮,但脸上轮廓分明,臂上肌肉发达,其实是个会武之人,也有着武士的豪爽。诸葛亮则是“貌细而质粗”:远看一介书生,近看则像农民,手上还留着茧子,但双目炯炯有神,透着智慧!杨华微笑着说道:“我们好像是师兄弟啊?”诸葛亮亦笑道:“还真多亏了锦川弟的推荐呢!来日定当备礼致谢!”二人心照不宣,边上鲁肃却以为二人真的素识,高兴地说道:“如此一来,我方更添胜算了!”
正在这时,那仆妇抱着孩子进内堂去换尿布,出来时却由祝融抱出。祝融见到杨华,没来由地脸上一红。原来大多数女孩,抱着别人孩子时,多半会想到自己如何生个孩子出来,此时骤然见到心上人,只道是被看破心思,自然有些不好意思……杨华立即上前与她搭讪,并低声问起小乔何在?祝融耳语道:“小乔正做‘假月子’,一个月不得出门,十分气闷。”说罢二人暗笑。
诸葛亮等看到杨华一来便与内眷十分熟络,大惑不解。杨华便解释道:“在下与公瑾原是亲戚。”
周瑜想是猜中杨华心思,过来说道,“锦川兄跟我入内瞧瞧吧!”于是,留下一屋子的客人,带领杨华进入内院。此时旁人并未介意,只有诸葛亮产生了一些失落感,不知在想什么心事。
周瑜与杨华直接进入二乔所在的堂屋。大乔小乔已等在那里了,文姬甄宓早和她们聊得十分热乎。按理所谓“月子”期间不宜见外客,但对于杨华则情形特殊,原本就有许多不可外扬之事,只好从权了。杨华与周瑜的关系该怎么说呢?算是“连襟”吧……
各人重新见礼已毕,商讨了一些“家事”以后,谈到了周喻的病情。杨华说道:“公瑾大哥的病或许可以请华佗来治治看,让他把肚子剖开,用刀割去肿瘤,不知行不行?”周瑜骇然道:“哪有这种治法?战场上一旦内脏流出,便是死定了。”杨华知道即使在现代,肿瘤也是不治之症,于是也不很肯定地说道:“若能找到华佗,不妨请他来看一下,总无坏处!”周瑜叹道:“等找到时再说吧!”接着又开玩笑道:“我若一直活着,小乔怎么还你?”杨华笑道:“在我心目中,朋友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何况公瑾兄乃是当今第一智者,若真想还时,还怕没有办法吗?大不了再替你另外找些美女来吧!”
周瑜哈哈大笑道:“好!就冲着‘朋友生命第一’这句话,我也要把你当作知己!唉,自从得病之后,我只是风liu名声在外,其实自己十分小心!可我看锦川兄才是不声不响的真正风liu人物哦……对了,眼前这两位女孩,一个自称‘天一’,一个自称‘宓儿’,可是凭她们的气质,好像不该是默默无闻之辈吧?”
杨华亦笑道:“大哥好眼力!还说自己不风liu?这二位美人的真实身份,在此说说也无妨:她们一个是大大有名的才女,民间传说已成为‘太阳女神’的蔡文姬;另一个则是新近名头更为响亮的‘洛神’甄宓!”
“喔……想不到竟是名媛当面!差点儿错失了缘份……”周瑜十分感叹,他望着文姬甄宓,又看看江东二乔和随后进来的祝融道,“我周瑜何世修来的福份,今生今日竟能与天下五大美女会聚一堂!此时此刻岂能无酒?”于是下人端上美酒佳肴,一众佳丽欢声笑语,便如百鸟啼鸣……杨华趁机与小乔频频暗送秋波,却碍于周瑜当面,表面上只作一般言谈。
周瑜亲自为每位美女把盏,酒过三巡之后,周瑜忽然叹道:“江东之人,就是这样沉迷于享受,倒让锦川兄见笑了!”
杨华道:“其实江东人并非只知享受,这里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周瑜道:“或许那是以前的事,可现在我的同僚当中,除了鲁肃等少数几人主张抗曹之外,其它人几乎清一色地全都主张降曹,认为曹操必胜!弄得原本是来联合抗曹的诸葛亮也跟着态度暧mei起来,至于主公更是举棋不定!唉,我心情好闷,不知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哎,对了,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只有锦川兄你十分肯定曹操必败,却是据何而论?”
杨华自然不能说“本来历史就是如此”,于是想了想道:“这是我卜算出来的‘定数’!曹操秋季起兵南征,就五行说来正好属‘金’。他在新野襄阳一带杀人盈野,所仗持的便是‘秋金’的‘肃杀之气’!但是他没想到江南地域原本属‘火’,火能克金。因此,就五行定数来说,他的军队必然会被一场大火所败!此外,火也可以解释为疾病。《内经》说:‘今夫伤于寒者,则为热病。’入冬以后,他的军队必然疫病流行。‘内火’加上‘外火’,其人焉有不败之理?”
周瑜眨眨眼道:“你说得太好了!可这些道理过于深奥,我自己尚且一知半解,如何拿去说服别人?”
杨华笑道:“你只需鼓动了诸葛亮,他自会替你去‘舌战群儒’!”对这一点杨华还是有信心的。
周瑜却道:“可是这两天他只是与我兜圈子,根本不谈实质性的问题。”杨华道:“他这是在玩弄谈判技巧,争取份量较重的筹码……我们不妨想想,他是干什么来了?明日你只要假意放出风说,现在你也想降曹了,他就一定会先行急起来的。”
“好!今日喝个痛快,明日便去会他!”
……
第二天,周瑜、杨华与诸葛亮相见。周瑜假意道:“锦川兄与曹操有旧,他和我说,曹操其人还是很能知人善任的。我刚添了儿子,觉得人生在世不如多多享受,因此决定降曹了!”
“不可!”诸葛亮急忙劝道,“其它人降曹或可,但公瑾您必有麻烦!”
“哦?却是为何?”
诸葛亮想了想道:“公瑾可知曹操南侵的真正目的吗?他除了想要江南之地外,更想得到的乃是‘江东二乔’。”
“哦?你这番话的根据是什么呢?”
“曹操在许都建造了一处‘铜雀台’,以作为其晚年的栖息之所,准备在铜雀台里揽尽天下美女,其中主要就是‘江东二乔’!这可从他儿子曹植的《铜雀台赋》里得到证明。”
诸葛亮接着吟道: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到这里奋然起立道:“够了!这曹操也欺人太甚了!竟想公然夺人妻子……锦川兄,看来我们不得不与他决一死战了!”
杨华故意沉吟道:“却不知玄德公方面是否真心与我等一同抗战,前几日似乎没有明朗态度……”
诸葛亮立即击掌立誓道:“我方抗曹之心早定。今后若再口是心非,定当天诛地灭!”
“好!”周瑜说道,“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分头行动,由我说服主公下决心出兵抗曹,孔明先生则协助我与群臣舌战,驳斥他们的投降议论!”
诸葛亮笑道:“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无非雕虫小技而已!”
正说之时,鲁肃进来传讯:孙权忽然收到曹操的恐嚇信,急令周瑜前往柴桑进行商议!周瑜笑道:“时机来得正好,就让我们共赴柴桑!”又对鲁肃说道:“曹操既有恐嚇信,说不定伴有军事行动。我们这支水军原本只是执行训练任务,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兵贵神速,就请子敬带领他们立即驶往夏口驻防,与对岸的玄德公部队遥相呼应,防备曹军!”鲁肃于是领军而去。
杨华也作了相应安排。他让文姬、甄宓留在庐江陪伴二乔,同时做些情报工作,重点了解曹操实际作战部队的兵力配备。那袁熙留给甄宓的玉佩,里面原来藏着袁氏情报网的特别联络手段,眼下正好能够用上。
他自己则带着武功高强的祝融,随着当今天下无出其右的两位智者,向着柴桑,乘风破浪而进!
杨华傲立船头,心潮澎湃!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转折,就要在自己手中触发了……
四十二章 只欠东风
几天后,众人到达柴桑。杨华周瑜径直入内会见孙权,诸葛亮则暂留议事大殿之上,与张昭等人“寒暄”。
由于杨华曾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大夫”,因此很受孙权重视。当周瑜简略向孙权作了介绍之后,孙权立即下阶相迎。
杨华虽是早有所闻,但定睛看视孙权时,竟也吃惊不小:原来史书记载的所谓“碧眼紫须”的“异象”,竟是亚利安人种的模样,蓝眼睛,高鼻梁,棕色头发,活脱脱一个“马可波罗”!……却不知眼下这位有着异族血统的孙权将怎样维护一方领土?
周瑜在旁咳嗽一声!杨华总算见多识广,立即定下心神,与孙权寒暄起来。孙权问道:“曹操来信,言及他的军队有八十三万,先生曾在曹营统带过兵马,不知此言确否?”
杨华不想说谎,便道:“曹操中原起兵二十几万,虽在火烧新野之战损失了几万,但新近收降了刘表留下的水陆军兵十几万,再加上刘璋最近又向他称臣,给他派出了援兵部队,因此南征兵力总数在四十万上下,是应该有的。”
孙权沉吟道:“如此说来,虽然只有八十万的一半,却也是声势浩大啊……”
周瑜接口说道:“曹军虽然浩大,却并非不可战胜。现在按照实际能与我方接触作战的部队数目来看,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远道而来,除去伤兵、掉队、守卫要地之数,能够直接参战者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有着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至于他所得到的刘表军队,虽然含有水军,却是分散在各地,不少人未经训练,仓促之间能够聚拢的至多七八万罢了,而且全都怀着狐疑的心理。他用疲病的军队控制着怀有二心的士兵,人数虽多,也不值得畏惧。我周瑜如果得到五万精兵,便足以制服他们,希望主公不必忧虑!”
正在此时,前方恰好传来鲁肃的紧急军情:我方八千水军在夏口与曹操水军的先头部队相遇,各船组队奋力冲杀,竟把对方击溃!我军乘胜追击直至赤壁,却遭遇曹军的一种“连体船”,行走平稳,不怕冲撞,我军追得过近的战船有好几艘被对方撞翻,不得已只好收军返回。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备方面只是呐喊助威,却按兵不动。
周瑜道:“无论如何,我方算是小胜一场,可见曹军并非不可战胜!至于刘备未发,那是还未与他达成协议之故。不如立刻把诸葛亮请来商议吧!”孙权点头,于是杨华出去传唤诸葛亮。
这时但见张昭等一干文人重臣都已面红耳赤,默不作声,想必已被驳倒,只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撑着。杨华忙道:“仲谋公有令,请孔明先生前去商议大事,诸位可以休息了!”
诸葛亮随杨华面见孙权。孙权问道:“刚才先生与我部下多有议论,想必已经知道,多数人都在劝我降曹,不知先生有何看法?”
诸葛亮哂道:“刘琮投降之后,其部下大多在原地受封不动,而刘琮本人却被远远发配到青州去了……前车之覆,难道还不足以作为后车之鉴吗?”
孙权会意,奋然而起道:“不必多说了,我抗曹之意已决!今后再有人劝我投降者,便如此案!”说罢拔剑,一剑砍去案桌一角!
于是各方会盟形成。周瑜随即把鲁肃的军报展示给诸葛亮观看,诸葛亮歉然道:“先前我方兵马未动,是缺乏统一号令之故。今日既然会盟,我方一万水军,一万步军,当以江东马首是瞻。”他自知兵少,乐得大方一下。
孙权于是下令道:“公瑾,我命你为三军大都督,立即拔给你精兵三万!至于其余两万,也将后续到达。”说罢将又自己佩剑递给周瑜道:“临敌之时,一众将官任你调遣,如有不服,先斩后奏!”
“决不辜负主公信任!”周瑜慎重接剑道,“且看我把曹兵杀个片甲不留!”
此时杨华与诸葛亮先行告退。孙权留住周瑜道:“杨华离我们过远,不足为虑。然而你看刘备能否与我们真心结盟?”周瑜道:“我有一计。主公不妨瞒过诸葛亮,直接送信给刘备,请他前来东吴会盟,他若肯来,手下军兵必能听我调遣;如若推辞不来,说明心怀二意,适当时候索幸吞并了他。”
孙权又问道:“如果他真的来了,要留他到什么时候?”周瑜道:“使用金钱美女、华服美室优渥于他,使他沉缅于享受而忘本,最好永居于此!”凭周瑜之智,并没有制造事故谋害于他,应该算是厚道的了。
孙权会心一笑,于是依计行事……
周瑜会齐众将,三万精兵水陆并进,直发夏口,旌旗招展摭天蔽日。
船舱之中,周瑜杨华诸葛亮聚在一起闲聊,祝融在侧为三人斟茶倒酒。此时水军先锋黄盖掀帘进入,见状问道:“诸位莫非在议军机大事?末将本想寻都督谈点破敌之策。”周瑜道:“无妨,且坐!既然这样,我们各位索性就根据我军与曹操水军初次接触的战报,共同探讨一下破曹方略,以便坚定这次作战的信心!”又看了一下杨华和众人道:“为了不妨碍各自的独立思考,我看不如就请大家把各人自己的想法写在手心里,看看能否想得一致?如何?”
众人一听,都是饶有兴致。于是四人各自在手心写了一字,再摊开手来互想对照……竟然同样都是一个“火”字!
周瑜大喜过望道:“好!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曹操今番必然死无葬身之地矣!”
杨华在旁提醒道:“可是一个火字写来容易,做起却难。曹操一千多艘战船,不能只烧其边缘,还要烧其纵深,这并不是能够一呵而就的啊!”
黄盖道:“我刚才已有想法。可以使人诈降过去,将引火船开入其纵深,再行放火。”
诸葛亮反驳道:“曹操生性多疑,怎能轻信你的投降是真?”周瑜道:“这倒无妨。只要把握恰时机进行反间计,就能让他不得不信。”
诸葛亮又道:“可是,如果他执意要先行检查,才放你进入,却怎么办?”
黄盖道:“那只有到时候随机应变了……”
杨华道:“这样不太保险吧?能否远距离就开始放火?”
黄盖道:“不易!寻常火箭的射程有限,燃烧力也有限。若有一些特殊的纵火装置就好了!”
这时祝融在旁说道:“杨大哥,我想提供一种方法……”周瑜愰然道:“你看我竟忘了,我们这里还有火神的后裔在场呢!来坐下,快说说,有什么办法?”
祝融道:“我们祖先遗留下来一种纵火工具,称为‘神火飞鸦’。它腹中能藏大量引火之物,有一对翅膀,可在空中滑翔,一边纵火,一边借力往前飞行,能飞出很远,只是准确度不够,因此在我们那里很少实际应用。但是我看对于眼下情形正好合适。”
杨华等四人全都拍案叫绝!杨华道:“好!我这几天与祝融就负责制做这种工具!”周瑜也道:“那我就布置水军战船,准备大量箭矢和引火之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