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奈三国-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巾士卒包围下,刘明得部队淹没在群众的海洋中,覆灭只是迟早之事。刘明早在黄巾士卒围困上来之前,就命令部队由一字阵变成方阵。刀盾手在外,长矛手,长刀手及匣弩手在里。这都是平时演练过不知多少遍的阵型变换,可以说是熟练无比,轻而易举之事;可是在现在这种短兵交接的环境下,变得困难无比,在付出了一个营的兵力,三百多的生命后,才实现了这一战术。可是就这样,虽然刘明得部队在短时之内可以结阵自保。可是早晚难逃灭亡的命运。尤其是,此时匣弩手的弩箭都射完了。全都改成短刀手了。也全都冲上去,弥补刀盾手的漏洞。
  刘明此时是忧心忡忡,无计可施。刘明看着自己心血打造的部队,在逐渐得瓦解;看着平日里兄弟一般的士卒,在一个个得倒下。心如刀割,平日里他们是那么的信任自己,可此时此自己看着他们灭亡,自己却没有丝毫办法。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刘明撰着手里的长刀,无可奈何,虽有心亲自冲杀上前,可是士卒们还需要自己的指挥。此时的自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希望和寄托。如自己冲了过去,阵型势必散掉,只会提早灭亡。
  此时刘明唯有诚信的向老天爷祈祷,让其展现奇迹,保佑自己的部队度过危难。要知道刘明可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就受的无神论的教育,虽然谈不上是一个纯粹布尔什维克,也是绝对不信神鬼的一个主。可是此时刘明心中默念:老天爷呀,老天爷。虽然我平日里不信奉您老人家,也没给您老人家祭祀过什么,可是您老人家把我扔到这里来,可千万不能不管我呀,您既然把我扔到这来,肯定是有任务让我办,可千万不能让我不明不白的死在这里,就算让我死在这里也没关系,可是我这些手下,都是信您老人家的。也是冲着您才跟我的,您可不能扔下他们不管。展现你的神力吧!只要我能率众在今日活下去,我一定信奉您老人家,给您立个金身。如果您没空,满天的神佛,哪一个好心救了我们,我也一定不会忘了您。如果你们敢不显圣,我今后一定要屠佛灭道,毁了你们所有的道场。
  刘明都快急神经了,不仅把自己到古代来的自然现象嫁祸到老天爷身上,可且还敢威胁满天的神佛,也不想想,如果今日没有神佛显圣,刘明及他所有的部队命丧于此,刘明又如何实现自己的豪言壮语。可是什么叫无巧不成书,谁又真的知道天意如何?谁又能够肯定自然现象不是老天爷玩弄的一种手段?
  总之就在此时,后面的黄巾士卒一阵大乱,而且立马就波及到与刘明部队交战的黄巾士卒,黄巾军的攻击力度立马就减弱了几分。刘明大喜过望,暗说:难道真是老天爷保佑不成?
  就在刘明狂喜之时,旁边有护卫刘明的亲兵提醒道:“庄主,您看!黄巾的帅旗倒了!”
  刘明闻言连忙仔细观看,果然此时,原来屹立于黄巾大军之中的程远志帅旗不见了。刘明心念间急转,想到以往和杨军聊天时谈到的兵法阵型。急声传令:“快让全体将士高呼,黄巾主帅已死,我们后方的奇袭生效了,我们胜利了,黄巾败了。”
  旁边的亲兵就近就高呼起刘明的命令,片刻之间,刘明的所有人马都高喊起:贼首已死,黄巾贼败了,我们胜利了。或是喊道:埋伏起作用了,援军来了,我们赢了。在这一声声的呐喊中,刘明得人马自是士气大振,而黄巾士卒则是人心惶惶,惊恐不已。尤其是那些心思灵活的黄巾士卒,看到主帅大旗确实倒下了,而且后面再也没有命令传来,最主要的是那些程远志的亲兵,负责砍杀后退士卒的督战队不见了。立马就偷偷的逃跑。这些黄巾士卒又有几个是傻透了心的,既然别人能逃跑活命,为什么自己不行?结果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众。这可真应了兵败如山倒那句话了。原本站着上风的黄巾大军就这样树倒猢狲散,本包围着刘明部队的黄巾士卒,这一撤可不要紧,还连累了此时正把张飞强骑兵围困起来程远志亲兵。
  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惊变?请看下一章吧。
    正文 第四十九回 损失惨重
     更新时间:2008…6…26 0:49:35 本章字数:2128
  却说此时,黄巾大军兵败如山倒,贼众四散奔逃,那些逃跑的黄巾士卒不仅一哄而散,还冲散了围困张飞所率强骑兵的程远志亲兵,被围困在人海当中的张飞,见到原本围了个密不透风的黄巾大军一阵混乱之后,松散了开来,心中大喜,高喊了一声:“儿郎们,随我来!”奋起神勇,长矛舞动如飞,原本精钢打造,笔直的一杆丈八蛇矛,竟被张飞挥舞的让人看起来好似弧形一般。此时的长矛,可不仅仅是刺了,那半尺多长的矛尖,就是一把短刃,所划过之处,都是手断,人头飞。那长大的矛杆,就仿佛抡圆的棍棒,挨上的立马就被弹飞出去。那些剩下的强骑兵,在张飞的神勇感染下,在为了活命的**下,也都拼了最后一丝力气,玩命的沿着张飞从黄金大军空隙间,杀出的一丝血路冲了过去。终于这些强骑兵冲出了重围。
  待到张飞率众冲到开阔的地方,此时一营360人的强骑兵只剩下百二十人,还是人人带伤,张飞悲吼一声,大声地问道:“儿郎们,可有心与我再冲回去,为死去的弟兄雪恨?”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强骑兵,闻张飞所言,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誓死追随三庄主!为死去的弟兄雪恨!!”张飞仰天大笑:“好小子们!有种!随我来!”转身带领这些强骑兵又冲了回去,这回可和刚才大是不同,虽然还是同样的一批黄巾士卒,可是在没人指挥,又是四散奔逃的情况下,强骑兵又恢复了初次迎战黄巾士卒的威风场景,只见张飞领着这百二十人的铁骑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稍微聚成一团的黄巾士卒就会被张飞率众冲开,小股的人群或是大片松散逃命在强骑兵强大的冲击力面前,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而此时一直在外围领着突骑兵游射的拓跋鹰看到黄巾大军已经溃败,也命令手下不再奔射,而是挥舞着马刀追逐着那些逃跑的黄巾士卒,同时大声喊道:“跪地投降者免死!!”被追上的黄巾士卒纷纷跪地投降,也有顽抗的可是却都死在了马刀之下。不过这回黄巾士卒的逃跑不像以往那样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有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程远志强拉来的,平常打仗就是作为炮灰,胜利和大伙一拥而上;此时失败了,也都是各自逃命,如此一来经造成了刘明的部队无法在击溃皇军大军的同时,像以往一样的全部俘虏这些黄巾士卒,只是凭着突骑兵的马快抓了一部分的俘虏,也就八千来人。
  此仗之后,刘明聚拢部队休息之时,才得知黄巾为何突然溃败。原来在黄巾大军包围了刘明部队的同时,由于张飞率强骑兵的冲杀,程远志无奈之下命令自己的亲兵前去阻挡张飞,结果被此时正在努力领兵抵抗黄巾的关羽看出了机会,尤其是此时正面冲杀的黄巾士卒经过多时的拼杀,已经有些疲乏了,再说了此时的战场上,除了张飞,谁又是关二爷的敌手?那关羽后世号称: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易如探囊取物。那么大的名头可不是白叫得,而且关二爷那一身的本领也不是白练得。关二爷看见了机会,命手下继续严防黄巾,自己催马杀入黄巾军中,一口大刀,上下翻飞,如分水之白鲨,破浪之蛟龙,势无可挡,愣是从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到程远志跟前,而程远志此时正关心后方张飞的突击,待醒觉有人破阵杀来之时,为时已晚,那关羽哪会给程远志机会,而且程远志的功夫和关羽也不是是一个级别的,自是被关羽手起刀落,斩为两段,要说也不怨程远志低能,谁又会想到自己在大军的保护之下,而且是大占上风之时,竟被人杀到跟前一刀斩杀,只能说是命苦不能怨政府,关羽关二爷的功夫过于高超罢了。那关羽斩杀了程远志之后,又随手斩杀了程远志身后的掌旗之人,然后在程远志的阵中四处冲杀起来,那些程远志身边的人看见程远志被关羽一刀斩杀,而这尊煞神又开始了追杀周围之人,再加上以程远志率领的如此大军,竟迟迟不能覆灭眼前如此稀少的部队,这些人早就有些心浮气躁,同时身前,身后,两方的林中不时地传来的震天鼓声,不知道敌方还有多少伏兵等待杀出,这些人更是人心惶惶,此时主心骨程远志一死,这些不安立马沸腾出来,这些人争相逃命,导致其余的黄巾士卒在见到主帅的大旗已倒,不知道敌方到底有多少伏兵的情况下,一哄而散。这才解了刘明的危机,也救了张飞。
  刘明大大地把关羽夸了一顿,表扬关羽临危不乱,勇敢过人,身手非凡。同时也安慰了张飞一下,告诉张飞领强骑兵冲阵也不是全无功劳,如果不是他领着强骑兵的勇猛冲杀,程远志就不会把亲兵调去抵挡,那关羽也就不会如此轻易的斩杀程远志,解了众人之围。不过同时还告诫张飞要吸取此次教训,一定要牢记杨老告诫的话,强骑兵绝不可以丧失其强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机动力,否则就算强骑兵再厉害也会像今天一样,身陷险地。同时刘明也自我批评道:“此次战役是我疏忽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小瞧了黄巾,只是根据苍鹰的侦查,而没派人详加打探,更不应该的是竟然以小股部队正面对抗有组织的黄巾大军,虽然有安排伏兵突袭,可是要是没有二弟的斩帅成功,今天大伙就要全部命丧于此,使我刘明无能连累了大伙!”刘明言罢,想着那些死去的弟兄,泪染巾袍。在场的众人都是大为感动,要知道今天虽然胜利了,可是大伙都是十分得悲伤,不快。为什么?就是因为次长虽然胜利了可是重步兵,五营一千八百人,死了一千多人,强骑兵一营三百六十人,死了二百多人,只有突骑兵贯彻了游击,骚扰的战策,无一伤亡,可以说刘明虎啸山庄大半的家底,没了。
    正文 第五十回 重整旗鼓
     更新时间:2008…6…26 0:49:36 本章字数:2127
  本来大伙因此次战役损失惨重,可以说是虽胜如败,导致心情沮丧,士气败坏,可此时大伙感刘明的真情流露,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尤其是那张飞更是哇哇暴叫:“大哥,休得如此悲伤,都是弟弟无能,没有带好这些强骑兵,不仅没有解大哥之危,还连累了许多弟兄丧命,这绝不是大哥的错。要怪就怪我吧。请大哥治小弟的罪!”其他人等也纷纷说道:“庄主休要悲伤,我等乱世之人,如没有遇到庄主,不知多早之前,就化作了怨鬼!时至今日那都是赚的,而且死去的弟兄是为了保卫庄园而死,是为了庄主建功立业而亡,也可说是死得其所,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只会高兴,绝不会抱怨庄主。”那关羽也厉声说道:“大哥,自古以来,瓦罐难免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何况是当兵之人,既然从伍,就必然有阵亡的觉悟,关键是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绝不能让死去的人白死。大哥您一定要振作,只要您能带着我们这些活下来的弟兄,建功立业,使我虎啸山庄威名远传,那这些死去的人就没有白死!”
  其实刘明也没什么,不过是看到死了这么多的往日伙伴,一时控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之情,可没想到,这些古人竟如此的见不得男人流泪。竟引出了那么大的反应,开始刘明还觉得好笑,其中张飞的真性情也着实的让刘明感动,可后来刘明再听他人的言语,不由得怒火渐起,凭什么别人就要为你们这些活着的人建功立业而死。可是随后关羽的话让刘明心中顿悟了:是呀!自己也是当兵的人,既然当兵自然要有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觉悟。虽然此时之人没有为国家如何如何的念头,可也有保家和为自己出力的想法。为国,在现在这个家族至上的时期,没有人会这么想,凡是说为国怎么,怎么样的人,也只是说说而已,打着一个如此的旗号罢了。现在这些追随自己的人只是简单的把死归结到为了帮自己建功立业,虽然他们的想法狭隘了些,可是如果自己不让他们如此想,那他们岂不是连一点的目的都没有了吗?那他们不更是死得没有任何价值了吗?多么朴质,憨厚的人,就为了自己帮过他们,他们就可以,以死相报。而且确实,死者已死,死者什么也带不走,也不会感觉到什么,所有为死者操办的事情,不过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就让他们这样想吧!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微薄的价值取向吧。刘明想明白了此中环节,收起了悲容。(早在想发火时就没有悲容了)高声对大伙说道:“为了不让死去的弟兄白死,我刘明一定带领大家击溃黄巾,让我们虎啸山庄威名远扬,我刘明要领着你们共同的建功立业,而你们也一定要顽强的活下去,努力的拼搏,要知道从现在起,你们不再是一个人活着了,你们还要替那些死去的弟兄更好的活下去,你们是他们的希望,你们决不可辜负这些死去弟兄的厚望!!”
  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兵,听到刘明的话顿感跟平常不一样了,好像有了什么寄托,觉得活着的有意义了。这些兵的士气,一下就振奋起来。不只是谁先高声地喊道:“为了庄主,为了死去的弟兄,我们战无不胜!!!”紧跟着此起彼伏的喊声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声浪:“我战无不胜!”
  刘明手下所有的将领都感到震惊,关羽也暗自佩服:大哥果非常人也!不仅这么快从打击中恢复过来,而且几句话就让士兵们整个变了个人似的。其实关羽又哪里知道,刘明说得这些话,在现代的追悼会上都快用滥了;至于打击,刘明连时空逆转都挺过来了,这又明白了生死的意义,当然给它造成不了什么了。可是也不说是刘明没什么改变,最少刘明就为自己套上了一幅领着活下来的人建功立业,不让死去的人白死的枷锁。
  刘明看大伙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命令收敛部队,押解俘虏,回归虎啸山庄别院,到了庄园,论功行赏,关羽不用说自是首功一件,其次就是拓跋鹰。这拓跋鹰所率领的突骑兵在战后统计,不仅无一伤亡,而且是所有作战部队中杀伤敌军最大的。其他人等也各记功劳。
  此次战役刘明和众将领总结了一下,大伙都觉得,此次战役中:
  首先,是匣弩手的射击,由于黄巾军是成纵向阵列冲击,匣弩手的抛射只能射杀靠前的士卒,威力大减,而且由于负重的原因,一个匣弩手只能带三匣弩箭,在弩箭射完后,就只能算是一个轻步兵了,如不能大规模的使用,使其成为集团化,一次性的大规模杀伤敌军,则下匣弩手的威力不大。建议以后集中使用,最少成立一个两千一百六十人的匣弩团,才可当大用,而且根据匣弩每射一箭,都要来拉动一下弩机,使弩弦绷紧,同时让匣中的弩箭滑下这一不足,建议命匣弩手分三排站立,在一排射击之时,二排准备,三排上弩;再一排射完时,一排退后,二排射击,三排准备,此时一排转为三排,开始上弩;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不间断的箭雨,谓之三连射。当然此时刘明还没有这个实力,成立如此大的军团。应该说刘明鼎盛之时也不过是十一营的人马,离两个团还差一个营。这只是此时大伙的一个美好愿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愿望离实现已经不远了。
  其次,是刀盾手虽然坚不可摧,可是在不能成其规模之时,尤其是人数相差悬殊之下,只要被推倒在地,虽然敌人不能把他砍死,可是盔甲之中得刀盾兵也承受不了众多人等的碾踏和蹂躏。同理还是要和匣弩手一样成规模,扩大军团人数。
  至于强骑兵和突骑兵的评论,还是下章再说吧。
    正文 第五十一回 风云变色
     更新时间:2008…6…26 0:49:36 本章字数:2332
  再次,就是就是强骑兵的表现可圈可点。关键就看你怎么用了。如果是在同等兵力下,强骑兵绝对是无敌的,就是敌人数倍于强骑兵,强骑兵也完全可以击溃之,可是如果敌我双方数量相差的太过悬殊,如此次,敌我双方相差近百倍,则就算是强大如强骑兵也要难免吃亏。可是话又说回来,在这两次的战役中,不管是强骑兵全盛之时与邓茂的战斗,还是强骑兵久战之后,追杀程远志的溃兵,强骑兵虽然是人少而敌方人多,可是在强骑兵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和机动力后都是那么的所向无敌。大伙讨论完一致认为,强骑兵还是一定要扩大的,同时在使用上则是一定要遵循以强击弱,即如遇到纵向的不能穿透的部队,则一定不可强加冲锋,以免强骑兵陷入重围,而是要斜刺里冲锋,从敌人的薄弱环节穿插出去,拉开距离后,反复的冲杀,以点带面,逐渐的击溃敌军。套句现代话,就是削苹果战术,一圈一圈的吃掉敌人。
  最后说到突骑兵,大伙则是一致的赞扬。拓跋鹰在此次的战斗中可以说是把突骑兵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此次黄巾大军是因为程远志被关羽杀掉失败的,那么如果没有突骑兵带给黄巾外围大军以强大的压力,黄巾大军也不是非得需要程远志的约束才不会溃败。尤其是突骑兵不仅马快,刀急,他那远远多于匣弩手所携带弩箭的数量才是突骑兵真正可怕之处,而且原本拓跋一族就是塞外的游牧民族,弓箭自小习得,只是原本所用短弓,射程较近,一直被汉朝的强弓硬弩所克制,这回拓跋一族并入刘明得手下,首先就装备了一弩三矢的蹶张弩,此弩弓长1。6米,弩臂长0。7米,有效射程可达到千步(约合830米),在此射程内洞金穿石,可以在非长远的距离就给予敌人强大的打击。其次,拓跋一族原先的短弓,被马钧参照刘明的连环手弩而制造的,钢质硬弓取代了,这种钢质硬弓在刘明标准化的流程下,可以铸模,批量生产,比以往的用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才”制作的弓,要快捷,和强大的多。此弓被称为神力弓,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在拓跋一族组建的突骑兵手上发挥出了可怕的杀伤力,此次与程远志的战斗中无一伤亡,却造成了黄巾士卒过万的的伤亡,最终迫使外侧黄巾士卒在没有程远志的约束下,立马就溃败而逃。
  大伙讨论后,最后决定先在由拓跋长老训练的刘明预备役骑兵中,选拔出优秀人员,补足一营强骑兵的编制,同时在降兵中挑选精壮的补充重步兵的人手,就地加以训练和教育,使之成为刘明的铁杆部队,要知道政治工作一定要落实到连队上,一直是刘明部队的特色。此时更是不能放松。蒋方那些宣教队的更是抓紧了工作,当然他们不会教育这些人如何爱国,而是反复的洗脑教育,灌输这是为自己而战,保护自己的利益,要忠于刘明,只有这样才可直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这会儿是不是有点像邪教^_^)。
  他们这些人忙碌着,而此时刘明则是带着一个不断抱怨自己不称职,没能力,没帮到刘明而羞愧的快自杀的可怜老头……杨军,回到刘焉那里报告战况。刘明现在真是不敢离开这老头,生怕他想不开,再出了什么意外。
  那刘焉得到刘明报告,说是前来攻打幽州的程远志大军已被击溃,其中战死者不下两万多人,有八千多的降兵,其余人等也已溃逃。刘焉听完,当时腰杆就挺直了,多日来的担惊受怕,一扫而空,至于刘明死了多少士兵,有多大的伤亡,它是一点也不关心,尤其是听到刘明不过才伤亡一千多人,更是不把这点人数放到眼里,这和黄巾贼的伤亡比起来是多么的悬殊。此时的刘焉,一心只剩下盘算该如何向朝廷请功,如何说自己的保土有方,如何的夸大自己平定叛乱的军功,才可取得最大的效果,同时要走和人的门路才不至于空欢喜一场,而是确确实实的落到实惠,当然刘明这个侄儿是一定要拉拢的,看他凭着两千多人杀败黄巾贼子的几万大军,自己不过损失千多人,可见这个侄儿确有几分本领,自己帐下可供调动的人手太少了,有本领的更少,如此良材一定要收到手下,这样一来,以后自己再也不会受那个公孙瓒的气。到时定要那个公孙瓒知道谁才是幽州之主。刘焉想到这里,看刘明还是一幅心痛部队伤亡的模样,意气风发的对刘明说道:“贤侄休要心痛,此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一件,老父定当向朝廷保荐与你,到时你高官得坐,厚禄得享,就是重获爵位,再领封地,也是未尝不可。至于你那些庄兵,死了也就死了吧。古语云:千军易得。此时中原之地多有逃荒,避祸之人来到此地,只要你想招,岂不是要多少都有。如果贤侄还是心痛他们,多给他们家人一些赏赐也就是了。这些赏赐就有老夫来出吧。”刘明在一旁唯有诺诺称是。
  此时天下间的战火,还是如火如荼的燃烧着。各地传到幽州的战报都不是很好。虽然大将军何进领左、右羽林军驻守都亭,防卫洛阳的安全,虽然也任命了三个中郎将,统帅屯骑、越骑、步兵、常水、射声等北军五校,及河东、河内、河南等三河人马,可以说是举国的常备兵马来剿灭黄巾,可是北中郎将卢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