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奈三国-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⒈丛H绱耍芄贡呈艿小S盅捎薪妇V莸氖盗Γ课也棠吃偈遣徊牛プ〔芄缶涣礁鲈碌氖盗Γ苁怯械摹2芄疑跎睢6喜换岱复说却砦蟮摹O壬牵还鞘廊宋拗嵌N业染V葜冢恍枳攘跆疽煌程煜录纯伞!
蔡瑁之言,让诸葛亮一震。诸葛亮没想到这个蔡瑁还是很有头脑的嘛。不过,蔡瑁越是如此说,诸葛亮也越是感到说服蔡瑁的重要性。
诸葛亮虽然比较重视曹操的这次南下,可诸葛亮却根本就没有把曹操的这次南下放在心上。诸葛亮早在草庐之中与孙权夜谈的时候,那就断定了曹操在北边还有刘明大军坐镇之时是绝对不敢跟孙权或是刘表,决一死战的。曹操南下的最大作用,那就是威胁。以其强大的兵力展示其决心,妄图不战而胜。或是以微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战果。两败俱伤,或是损失过重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的,那都不是如今的曹操可以承受的。故此,联合不联合刘表根本就无所谓。即使是孙家独自作战,那种损失也不是曹操可以承受的。只要打上一仗,表露出孙权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曹操也就只能退却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联合曹操,谋取更多地实惠而已。
始终以来。诸葛亮的假想敌就是刘明,此次诸葛亮独自来到荆州,也是抱着借曹操的压迫,争取和平夺取荆州的目的来的。可如今蔡瑁竟然也有如此的眼光。这就不得不让诸葛亮震惊了。按着蔡瑁那样的想法,保持格局不变地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格局不改变。力量不统一。那最终只能是谁也发展不了,最后只能让刘明一统天下。这种局面,那可比让曹操得取荆州。然后再孙曹联手,更难以让诸葛亮接受。
诸葛亮不动声色的笑道:“蔡侯之言,可谓高见。然。无论是幽州地刘太尉,或是京都的曹丞相,他们谁最终一统天下之后,恐怕蔡侯得家族在咱们荆州,也不会如同今日一般风光了。”
“孔先生此话怎讲?”涉及到家族的利益,也由不得蔡瑁不关心得问上一问了。
“蔡侯恕罪。山人本是浅见。偶观其事所感。与之以蔡侯闻。徒增其笑耳。山人还是藏拙了吧。”眼看着蔡瑁询问。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的拿起来了。
“孔先生乃水镜大家之高足。所见之事,必为远见。愚安敢不信。况且,就算是先生说的有什么偏差,咱们此时也不过是闲聊。说来听听,也是无妨。”诸葛亮越是如此不说。蔡瑁也是越发的心里痒痒,越发的想要知道有什么不好。
诸葛亮这才假意推托不过地说道:“蔡侯。非是山人有什么高见,实是山人在游学之中。曾听得一些幽州的民法。那幽州的民法如今流传颇多,其中有一项,那就是其土地国有,任何人不可买卖,转让土地。所有的人只能租赁和使用那些土地。而蔡侯您得蔡家。乃是咱们荆州名副其实的望族。荆州四成以上的田地,尽为蔡侯家族所有。若是刘太尉取得了天下,恐怕这荆州的田地,也就要重新划分了。”
蔡瑁闻听此言,心头巨震。幽州民法,刑法,流传天下,蔡瑁也是早有所闻地。只是蔡瑁一直以为刘明乃是汉室宗亲,不会过多改变大汉的传统法典。而大汉的法典又是刑不上大夫。自己乃是荆州的豪门望族,那些刑法根本就与自己没关系。蔡瑁也是从来没有留意过的。可如今,这个孔明既然这样说了。那就万万没有撒谎的道理。流传那么多的东西,稍微对证一下,就能清楚。根本就没有撒谎的必要。而若是真的话,那就说明了刘明是想让皇家完全拥有所有的土地。独自一个家族壮大。这绝对会极大损害自己家族实力的。蔡瑁此时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坐等刘明一统天下是否正确了。
而此时,诸葛亮看着蔡瑁变颜变色。却也不去管他。只是径自说道:“不过,虽刘太尉得势,可占七成。但终究后话。曹丞相得势,也未尝不可。然,曹丞相乃宦官之后,其心态可知一二。兖州望族,于曹丞相势弱之时,鼎力相助。恭迎曹丞相入兖州。可曹丞相羽翼初成,就对兖州的望族,大加抄没。陨落者,不知凡几。而曹丞相攻克徐州,更是大肆屠城。世家望族之家业入其手中者无数。就连曹丞相的军规之中都有着围城之后投降者,尽屠之。若是曹丞相万一提兵来此,蔡侯领兵与其相抗之。那曹丞相虽不能一时间奈何得了蔡侯,可终究要遭到曹操的嫉恨。若曹操得之荆州,蔡侯得家族也可想而知。”
诸葛亮此言乃是断蔡瑁的后路。蔡瑁在如何的无能,那也总不可能曹操一来就投降得吧。那对刘表,以及其他的家族,那是根本交代不过去的。然而,只要蔡瑁出头了。就有可能被曹操惦记上。
然而,蔡瑁听闻之后,却明显松了一口气。只是点头说道:“先生之言。真乃金玉之言。某受教了。只是不知先生对此,却有何可教吾?”
诸葛亮对蔡瑁的神情转变大为不解。诸葛亮此时刚刚出山,情报部门根本就不完善,就连家门也是刚刚迈出不久,他那里知道蔡瑁早年和曹操关系密切,交情匪浅。蔡瑁根本就不认为曹操会不念旧情地对自己下黑手。
说来也是可怜,这个诸葛亮被刘明那样一渲染,被逼得足足比原先历史上早出现了七年之久,虽然才华不减,可见闻和阅历却少得太多了。
诸葛亮见蔡瑁如此神情。不敢把自己的身份挑明,只是装作随意地说道:“蔡侯,山人一村夫,哪里有什么说教。只是山人觉得蔡侯乃是咱们荆州人的英雄,若是咱们荆州的英豪都能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凭长江之天险,咱们不惧天下任何的诸侯。只可惜如今长江半壁,已经尽为东吴所有。若是能与之联合。当可无忧。”
“哼!孙家小儿。无德无能之辈。其父就是一个痞子。他又能好得到哪去?与之联合,万万不能。”蔡瑁气狠狠地说道。
诸葛亮没想到蔡瑁竟然也对孙家有那么大的意见。他可不知道当初蔡瑁险些就死在孙坚的手上,而这蔡瑁又有些小肚鸡肠。
诸葛亮又与蔡瑁闲聊了几句。看套不出什么了。随即告辞而去。随后,诸葛亮又拜访荆州的第二大家族蒯家。
蒯越也盛情的接待了诸葛亮。诸葛亮在与蒯越交谈后。觉得蒯越乃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而且削越也显然如蔡瑁一般的不相信曹操会拼尽全力的攻打荆州。于是,诸葛亮也通过暗示的方法,向蒯越点出了刘明和曹操危害性。
正文 第四百九十七回 不愧是伟人的诸葛亮
更新时间:2008…10…3 16:07:25 本章字数:3180
失望啊。失望。
那剻越对诸葛亮所言,到也是为之动容。经由诸葛亮对刘明那种土地国有化的阐述。剻越也同样觉得刘明这是触犯了所有世家望族的利益,把所有的家族都放到了对立面。剻越也不禁同样动摇了跟随刘表他们坐等刘明一统天下的信念。
然而,这个剻越却也与蔡瑁一样,早年之时,同样也与曹操的关系颇为密切。同样也自认为了解曹操,觉得只要对曹有所帮助,曹操就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他们的事。
这不得不说,夏侯家族不愧是当今天下八大世家之一,这曹操在少年之时打下得人脉,确实是相当的不错。象什么袁绍、袁术,蔡瑁,剻越,许攸等等等等的,多多少少都与曹操有些交情。
而与之对应的。诸葛亮却因为刘明的到来。丧失了太多的人脉关系。
要不然的话,依着原先的历史轨迹,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乃是好友,与荆州地方的各个豪强大地主势力也皆是朋友。而且在诸葛玄的精心安排下,诸葛亮的大姐也早就应该嫁与了荆州大族中庐(今湖北南漳)剻祺,那剻祺的宗亲就是荆州三大世家之一的剻越,而诸葛亮的二姐也早就应该嫁与荆州士林魁首的庞德公之子庞山民。那庞德公与“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情如兄弟,又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而有着他们的关照,那诸葛亮的人脉资源,那还了得?
如果要再加上诸葛亮在原先的历史上还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为妻,而那黄承彦之妻与刘表后妻蔡氏又是亲姊妹,那刘表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诸葛亮妻的姨父。这诸葛亮与蔡氏家族也就能搭上关系了。
就冲着诸葛亮还得管蔡瑁叫一声妻舅。那要和蔡瑁谈论起来点什么,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而且,那时节的地方名士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等也都是诸葛亮的座上宾。那诸葛亮在荆州可发挥地影响力,那还有别人可比得的?
可如今,满完。随着刘明的到来。在那小小的蝴蝶效应下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这个诸葛亮了。诸葛亮原先在历史上那么雄厚的先天条件,以及人脉关系。如今全没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也不过是接着刘明的宣传,在水镜先生那里挂了一个名号,并刚刚结交了几个朋友。
可如今由于孙刘敌对地关系,而诸葛亮此次又不是代表着孙权前来正式的使节,而是要来挖荆州墙角来的。诸葛亮还不能报出自己那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号。
这你又能让诸葛亮怎么办?
面对于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而且还是曹操很早之前就打下来的关系。刚刚来到荆州。与众人没有什么深交的诸葛亮,那真是有力使不出。甚至诸葛亮都不敢跟剻越交底,不敢报出自己真正的名号。所谓的交浅言深,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除非是设好了地圈套,有着完全地把握。否则的话,那就是自取灭亡。
但是,诸葛亮是什么人?那可是刘明原先所在年代里大神级的伟人。什么样地人才能成为伟人?光是天才就可以了吗?不对!他还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诸葛亮虽然如今只有二十郎当岁。讨句白话,那就是刚刚迈入社会不久。一个有着顶尖学历和顶尖才智。却缺少一点社会经验的高材生。可面对着接连的挫折,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沮丧和消沉。诸葛亮失望过后,只是巍然一笑。
诸葛亮暗暗的对自己说道:虽然没有把蔡家和剻家争取过来。可最少他们现在也不是那么死心塌地的支持了刘明了。这就是自己的胜利。
随后,诸葛亮依然以着饱满的热情,继续走访了荆州三大世家地最后一个家族——马家。
马家。作为荆州三大家族之一,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蔡家和剻家。但是,马家的文风最盛。他在荆州士林中的影响力和口风,那却要把蔡家和剻家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这也是‘绛风堂’马家虽然居于荆州三大家族之末,在军事和政治上完全不能蔡家、剻家相比,却依然能和蔡家、剻家鼎足而立的所在。
不过,此次诸葛亮走访的却不是走访的马家之主。而是率先拜访的马良。有道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季常虽然年龄不大,更不是马家之主,可由于马良地学问过人,品德过人,今年一十八岁的马良对马家这样一个崇尚文风、品德的家族来说,那影响力却是非常巨大的。诸葛亮经过两次曲折,这回也算是来了一把迂回路线。
别说,诸葛亮和马良初次相见,那还真是一见如故。正所谓:性格相吸。投眼缘。那真是一点都不代假的。诸葛亮和马良相互之间的第一印象,那就特别的好,而之后,由于诸葛亮乃是打着水镜弟子的旗号,马良也是热情的招待了诸葛亮。两个人谈古论今,别提有多投机了。那真是惺惺相惜。
最后,诸葛亮觉得马良这个人的人品,那绝对是没得说。即使自己向其坦诚自己的真实身份,那马良也不会害了自己。反倒是自己一直隐瞒下去的话,却有可能妨碍自己交到一个真心的朋友。更有可能令自己丧失一个争取马家的机会。
诸葛亮乃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心中有所决定,那就不再犹豫,当即向马良坦言道:“季常贤弟,愚兄惭愧,适才却有事欺瞒了贤弟。其实,愚兄这个孔明二字,却乃是愚兄的表字,愚兄真名乃是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乃是琅玡诸葛亮是也。只因虚名所害,却向贤弟隐瞒了身份。还请贤弟莫怪。”
“啊?兄上原来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诸葛亮。我却说得以兄长这般才华,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兄长如此盛名,却隐姓游学四方,实乃是高风亮节,不为虚名所困。小弟佩服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怪罪兄长?何况,如今兄长与我说了实情。更是拿我当自己人看待。小弟如今实在是欢喜的很。”
什么叫名人效应?这可真不是吹得。诸葛亮一报名,当时就让马良这个热血青年激动了。
这接下来再说话,那可就好办多了。诸葛亮说起话来,那也更是流畅,雄辩,着实得让马良敬佩不已。觉得诸葛亮果然不愧是传说中的人物。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不过,热血青年马良,也如同所有的听过诸葛亮传闻的那些人一样,也同样对诸葛亮为什么不去那个大肆登报招聘诸葛亮的刘太尉那里效劳感到不解。
马良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得向诸葛亮问道:“兄长,传言之中。那幽州的刘太尉,登报招请与您。对您虚席已待。那刘太尉,雄霸江山半壁,黄河以北,己尽归其所有。其实力乃是天下诸侯之翘楚。且,传言其又仁义爱民,首重承诺。出世以来,向无一虚言者。兄长若是去了,定能一展才华。然,兄长因何至今没有向其效力,助其早日一天下,是天下的万民得以早日的安定呢?”
诸葛亮闻言长叹一声道:“咳!贤弟有所不知。那刘太尉确实乃是盖世人杰。我若是保他,他一统天下,那是指日可待。但是,吕望可报周家八百载。愚兄却连他百年也保不住。只要拿刘太尉和愚兄过世。这天下必然重新归于混乱,那时节的战火,比之今日。那却要更加的巨大。有此之虑,愚兄安敢保他,落那样一个千载的骂名。”
“唉!兄长这时哪里话来。兄长之才能,比之吕望,毫不逊色。
何以自谦至此?况且,百年之后,那都是身后之事,事无常态。兄长又料得了那许多?只要兄长帮他打下铁桶般的江山,他那刘家子孙又不是秦之二世。岂有百年既亡的道理。“马良好言向诸葛亮劝道。
“咳!贤弟误会了。愚兄断言保不了他百年的基业。那倒不是愚兄自认才学不佳。实乃是那刘太尉的政令所限,愚兄力又不及,实难扭转天命耳。”诸葛亮再次叹道。
“兄长此话何解?”马良不解的问道。
诸葛亮正言向马良说道:“贤弟,天子领率万民。但天子是万万不可能一个人管理万民的。这就必须有人扶助之。这也是所谓的: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从而得以上下有别,长幼有序。即以王治臣,以臣治吏,以吏治民。从而形成一个稳定无比的天下。使之万众所归。但是,刘太尉的所行的法度却颠覆了这一点,臣与吏与民,皆相等。虽短时可讨好百姓,无所忧患,可长久下去。上下无所别,民心必骄。政令必然也不通畅。政令不通,乃乱世前奏。再加上那个刘太尉把土地进归为国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也必然会有所不满。当刘太尉不在之时,无人可以镇压这种不满。乱世不起,又在何时?”
正文 第四百九十八回 观虎斗的刘明
更新时间:2008…10…3 16:07:34 本章字数:3124
马良闻听诸葛亮所言,对诸葛亮更是佩服。诸葛亮果然有大智慧,竟然能看出这细微之处的不足。不过,马良敬佩过后,却又不禁有几分迷惑。十分不解的向诸葛亮问道:“兄长,那您因何不把此事向那刘太尉言及呢?以那刘太尉的智慧,以及其报纸上对兄长的看重,应该能听得进兄长所言吧。”
诸葛亮摇头道:“军国之策,乃国之大事。轻易改之不得。如今,刘太尉羽翼早成,即使是愚兄去保那刘太尉,也万万不可能一步登天,成其首辅。若以某初来乍到之资,冒然向刘太尉言及此事,断不会轻易改变刘太尉的想法。反倒会因为标新立异,遭到刘太尉的反感,同时也引起其臣下的不满。而若是行之日久,党派得利者越重,改变国策所触及的强权者越多。那也就更不可能改变既定之国策了。如此,此事终究不可改变。我去之何意?”
马良听后,觉得有理。如今这个刘太尉确实是羽翼早成。身边亲信者众多,那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人,更是誉满天下。而那蔡邕,管宁,更是天下士林的魁首大家。那刘太尉即使是在如何的听闻过诸葛亮的名号,那也万万不可能在诸葛亮初来乍到的时候,就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完全相信的。而既然那刘太尉的国策都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刘太尉的那些手下都没有反对,那诸葛亮冒然进策,那也是断不会被采纳的。
于是,马良也就对诸葛亮更加得钦佩。这诸葛亮真是了不得。对天下无意之事。虽高官厚禄而不动心。真乃君子也。
不过马良还是有一事不明,觉得奇怪,遂向诸葛亮问道:“兄长。
那刘太尉乃是当世豪杰。其手下更不凡智者。他因何会行此不智之策?”
诸葛亮正色言道:“贤弟。那刘太尉非是不智。实乃是才智过分超人,信心极度膨胀,故此才妄想人定胜天所造成的。以我观那刘太尉所行之国策,应是那刘太尉看现今的皇权不稳。乃片面的断定是地方势力过强所造成的。故此,那刘太尉才想一举把天下所有的豪族全部削弱,以此来达到皇权强盛无比,以此稳定天下,进而享受千秋万世的太平。此等思维,乃是他皇族根本利益膨胀的体现。故此,远非旁人可以劝得。只可惜,天下万民。有愚有智,优良不一。这就必将产生富贵贫贱。而优异者,也必然会吸引愚笨者依附。此乃天道,非人力可扭转。刘太尉不思安抚民之秀者,反而妄想将之削弱,此亦乃逆天而行。迟早必将引起天下秀民地反抗。那刘太尉千秋万代太平盛世的想法是万万不会成功的。即使那刘太尉武勇过人,能够压住一世,可也决不会长远。反而更因为那刘太尉的这种思想的流传,造成其他信心膨胀者群起而效仿。进而造成更多的乱世存在。须知,能行王霸之业者。
无一不是极度自信者和实力超群者。若有刘太尉之先例。效仿者之众,可想而知。此实乃万民之不幸也。”
诸葛亮这番话,说的马良动容不已。马良激动地向诸葛亮说道:
“兄长。这刘太尉实乃是天下之大患。兄长之大能,何不起而制之?
小弟代天下万民乞请兄长了。”说着,马良就要给诸葛亮行大礼。
诸葛亮急忙拦住马良说道:“贤弟且住。实不相瞒。愚兄此次走访荆州,正是为了此事。只可惜,荆州之士子,多是目光浅显之辈,蔡家、剻家更是只图自身之利益。愚兄实恨无人相助耳。”
马良毫不犹豫的说道:“兄长所为之事,乃是为天下人谋利。有兄长之表率。小弟不求名利,誓死相随。但求为天下人进一力耳。”
“好。好兄弟。”诸葛亮十分感动。当下也不隐瞒,把自己已经投靠了孙权。以及自己此行地目的,全都告述了马良。
马良听闻后,更对诸葛亮竟然为了天下苍生,而去扶助弱小的孙权,感到敬佩。同时也为诸葛亮经有联合曹操,共同抵抗刘明的气度感到服气。
马良三思后,为诸葛亮谋划道:“兄长。我们马家,小弟可为兄长说项。当可无忧。不过,单凭我们马家的实力。要想尽皆掌控荆州,那是不太可能的。况且。如今荆州之主,名义上还是那刘荆州,刘荆州乃皇室宗亲,本身又无恶政。冒然夺之。更是坐实了孙家对大汉的不臣之心。对孙家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既然兄长有联曹之心。
何不干脆就把这荆州也让与那曹操一半。反正以兄长的谋略,乃是穷长江之极以抗曹操。这荆北之地,别家也是得之无益。徒遭曹操猜疑。
不知兄长以为言否?”
诸葛亮高兴的说道:“贤弟所言正是。实不相瞒。愚兄此行,就是不想让我主落那个不臣地名声。故想不动武力。平安取得荆州之助。今贤弟也有此见。可见英雄所见略同。愚兄此行能得贤弟鼎力相助。真是不亏此行也。至于这荆州,若是日后荆州倒向曹操,我也早有定计夺取那荆南四郡。若不然,某也是要与那曹操平分荆州地。”
马良对诸葛亮也是如此的看法,极为高兴。遂笑道:“兄长也如此想。可谓极好。若是如此,小弟当可献上一策。”
“贤弟请讲。”
“兄长,既然如今的刘荆州还是名义上荆州共主。那刘荆州地儿子,那都可谓是荆州之继承者也。咱们正可以之入手。现如今,那刘荆州的长子刘琦,其母早丧。而刘荆州又取了蔡瑁之姐以为续室。那蔡瑁之姐也生了一子,名为刘琮。那刘荆州本就宠信蔡氏,蔡瑁一族又持掌荆州实权。刘荆州对那刘琮的偏爱,实乃是尽人皆知。那公子刘琦也对此极为忧虑。恐遭奸人所害。而那刘琦与小弟也有几分交情。
若是小弟把兄长引荐给他。由兄长给其献策离开荆州,前往那荆南之地。若是日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