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奈三国-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鲁肃说道:“此信现在书房,且容我取来与主公观瞧。”
    然而,鲁肃那一点点地迟疑。却被一直留心鲁肃,生怕此举伤害了与鲁肃感情地孙权。看了一个满眼,不由得引起了孙权一丝丝的怀疑。
    而这时,步鸠又在一旁听鲁肃要去拿信,连忙出声说道:
    “主公,此地非是讲话之所,我等何不与子敬同往书信观信,共议国事。”
    鲁肃明白,这是步鸠对自己的不信任。可孙权在听闻之后,并没有表示反对。这也让鲁肃微微有些不快。不过,鲁肃还是说道:“既如此,主公请随我来。”
    鲁肃领着孙权、步鸠来到书房,径直从案头取出一封信件,递给孙权。
    此时孙权已经相信鲁肃应该没有问题了。否则的话,鲁肃也不会拿信件给自己看。不过,都到了这一步了,不看也不象话。孙权只得随意地接过信件,准备随便看看,就此还给鲁肃,而后再安抚鲁肃,与鲁肃修好。
    可孙权就这么随意的一看,当即就是一皱眉,随即仔细的看了下去。看完之后,讲信丢在桌安之上,向鲁肃问道:“子敬,此信何以如此?”
    “原信如此,吾尚不知何故,正待天明去询问那徐元直。”鲁肃实话实说道。
    步鸠偷眼观瞧,心中大喜。却见那信中多有涂改之处。步鸠当即质问道:“世间书信,焉有以草稿送人?想是鲁将军不欲他人知晓信中机要,事先涂改耳!天明向询,意在串供耳!”
    “住嘴!子敬乃世间信人!他既言原书如此。此必无虚假。此事就此罢休!”一旁的孙权大声喝道。
    步鸠茫然不知为何。鲁肃却对孙权多有几分感激。
    稍候,孙权带步鸠离开鲁肃府宅。路上,步鸠不甘心的向孙权询问道:“主公,那鲁肃所呈书信,分明涂改而得,其中必有缘故?主公何不追问?”
    此时,孙权很是气愤,忍不住怒声对步鸠发泄道:“子山何以愚钝至此!此事若是再加追问,岂不是要逼着那鲁肃标明自己要投奔幽州。而此时,我江南却万万不能得罪幽州。如此,岂不只能明着送鲁肃走。而且,周瑜与那鲁肃乃是生死之交,若是鲁肃有所差错,那周瑜岂不是要真的要反。而今,万事以应对曹操为首,他事且等今后慢慢计较。”
    步鸠虽被孙权责骂,可心中很美,自己终于又成了孙权绝对的心腹了。
    次日,鲁肃果然持书信前去质问徐庶,徐庶只是假言到:
    “某来时匆忙,想是荀大人知道的也比较晚,故而一时匆忙,放错了手书。”
    鲁肃正人君子,面对徐庶如此皮赖,也是无话可说。只得叹了一声:“文若公一时匆忙,却是害了我鲁子敬了。”
    而鲁肃的一声长叹,那徐庶当即来劲了,拉着鲁肃就要找孙权。
    开始之时,鲁肃还以为徐庶要为自己出头,前去质问孙权任何强看他人信件。连忙对徐庶说道:“元直不许害我。此事已经罢休。我主深信我之。切不可在因此生事。”
    徐庶也是不管,还是径自走。鲁肃生怕徐庶狂言,在惹出什么事端,连忙紧跟徐庶,只是苦劝。徐庶全当没听见。
    等徐庶见了孙权。鲁肃这才放下心来。却原来徐庶使准备要走,特向孙权前来告辞地。
    孙权本来就烦心徐庶,听徐庶要走,假意挽留一下,也没过多坚持,随即就答应。
    可没想到,徐庶在孙权答应之后,却说道:“吴侯。某奉太尉大人之命来此彻查吴侯谋兄一事。虽经吴侯澄清。又经列为大人齐证。然,万事不可只听一家之说。某还要前往周瑜之处,听听他到底是如何指正吴侯得。”
    孙权这个气啊。从这走了,还要去周瑜那。还真是认真负责啊。不过,你走就走呗。你还告诉我干什么?真真得没拿我当回事。
    不过,孙权这个气算是白生了。没等孙权发作,徐庶已经继续说道:“然而,为了避免你们两家各持一词,导致真相无法得知。某特请吴侯派一人随我一同前往周瑜哪里。双方当面辩说。真相自可大白。”
    孙权闻言,心里当时好过了许多。这徐庶办事,却也周到。如此,却是要向我告知的。虽然孙权知道周瑜不会说什么不利于如今的言辞。可这过场,还是要走一趟的。
    孙权当即说道:“如此好,我遣步鸠随你前往。”
    “不可。尔江南之人,某不可尽信。”徐庶毫不留情面的反对道。一点也没有什么含蓄一说。
    孙权这个气啊。给你点颜面,你徐庶到得以了。孙权不悦地说道:“那汝却如何?”
    “吴侯可遣鲁肃将军随我前往见那周瑜分辨。鲁将军正人君子,向不谎言。深得我家荀大人信赖推荐,当是可信之人。”徐庶毫不迟疑的说道。
    正文 第五百八十九回 明白人周瑜
     更新时间:2008…10…3 16:33:13 本章字数:4233
    孙权大怒:这分明就是鲁肃找那徐庶掩盖。怪不得两人一同前来呢。
    孙权有心不答应。可一想到曹操已经对周瑜宣战了。此时绝对不能再与幽州为敌了。为了大局,一个鲁肃也不值当的。
    孙权还是忍下了这口气。表面不动声色,应允道:“好!就依徐先生之意!”
    品性忠厚,不善怀疑他人的鲁肃,并没有发觉孙权的不满,可鲁肃得智慧却让鲁肃觉得徐庶如此言行,很是别有用心。不过,既然孙权已经答应了。鲁肃也明白这是孙权不想在此时开罪刘明,与幽州撕破脸的忍让。
    故此,鲁肃也很是配合的应了一声:“尊主公令。”
    然而,鲁肃此举,却让完全没有了往日默契的孙权,更是不满。不过,孙权城府甚深,还是忍了下来。
    徐庶在一旁看得明白,忍住心中的得意,拉着鲁肃,告辞而出。
    鲁肃虽然心中对徐庶如此做法有些不满。可为了不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局,还是忍让了下来,并没有继续与徐庶分辨,责难。稍稍安排了一下,就与徐庶同往江夏。
    这回,徐庶并没有再次乘着他那巨大的铁甲战舰,那战舰的用处,在给孙权他们看完了之后,也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而那铁甲舰在大江之上,逆流而行,实在是太费劲了。没得耽误那些时间和人力,还要平白让他人看笑话,减弱铁甲舰的威吓力。
    故此,徐庶把铁甲舰和众多的护卫都留在原地,只在当地要了一只小船,带着四名高手护卫,就与鲁肃前往江夏。
    这一路上,徐庶一改嚣张作风,与鲁肃谈时局,谈社稷。
    谈百姓人生。其博闻广见。让鲁肃那是佩服无已。而这种感觉,鲁肃平生,也就在与诸葛亮的交谈之中有过。
    不过,诸葛亮的给与鲁肃地那种博闻广见。更多是诸葛亮博览群书,学究过人所得。而徐庶给鲁肃地这个感觉,却是经历许多事物后的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徐庶讲述的一些幽州百姓生活,以及幽州的新鲜事物,以及幽州针对各族实行的法度。
    这都是让鲁肃耳目一新地。而且更是真实无比地。
    说来也是,徐庶和诸葛亮都曾拜在水镜先生门下,虽然诸葛亮的天赋有可能高过徐庶一些,但徐庶本就是才智过人之辈,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间又远比诸葛亮长。单从师承来说,徐庶与诸葛亮却是不分上下的。而诸葛亮另有家学渊远,可徐庶来到幽州,接受地新鲜事物,又远远不是诸葛亮所企及的。二者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徐庶的人生阅历那却是诸葛亮比不了的。
    虽然诸葛亮来到江南之后,也是经常走访名流。可一来诸葛亮在老家琅岈的时候,在诸葛亮老爹的安排下。苦读群书,基本上没怎么与外界交触。二来。诸葛亮自比管乐,在江南走访名流,那也是走着上层路线。学术不怎么样的,诸葛亮也是不屑一顾的。
    而徐庶则不然,少年之时,徐庶好游侠,拜在王越门下,为了义气,劫过法场,避祸走江湖,那绝对是经多见广。人生的感悟,本就是诸葛亮比不了地。后来又弃武从文,拜在水镜门下学万人敌。与水镜门下来自五湖四海的门人交流,那更是阅历惊人。而其后,奉师命辅佐刘备,以及归附刘明,更在幽州增长了见识。
    如此,鲁肃在于徐庶交谈的过程中会觉得徐庶比诸葛亮还隐隐的胜过一筹,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一个人地才能和见识,与他的人生阅历,那是息息相关的。诸葛亮再是天才,他没有亲眼见过幽州地那些新鲜事物,只是听着传闻,依托自己所学进行理解,那也是比不过徐庶亲眼所见,以新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分析地。
    虽然,徐庶如此表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目的,只是为了缓和与鲁肃地关系,加深与鲁肃地交情。很是呈现了徐庶自身真实的一面。可这对鲁肃地0震撼,却是巨大无比的。远胜于徐庶先前的那些手段。
    想当初,鲁肃本有投靠刘明之心,只不过是因为与诸葛亮一席话,令鲁肃深信刘明的变法,乃是乱世的根苗,只不过是因为刘明个人的实力过强,并拥有众多良材的维持,这才没有出现危机,并呈现一片祥和景象。而若是刘明万一不在,必呈现军阀割据,民族混乱等等等等祸端。那时候造成的乱世,可比如今还要恐怖,危难万分。毕竟现在的局面,已经逐渐呈现太平的迹象,百姓的生活也安稳了许多。只要维持下去,就是百姓最好的归依了。战国七雄,不就是照样保持了数百年的安定局面。16 k  小 说 wWw。16K。cn 首发
    当时诸葛亮的这些言词,说的鲁肃深信不疑,这才改变了鲁肃投靠刘明的想法。而鲁肃本人却又一个有大志的人。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想要有一番作为。
    故此,鲁肃才会想要在至交周瑜辅佐的孙策帐下有一番作为。虽然鲁肃因为奔丧,没有在孙策在世之时大展拳脚,可还是在孙权的极力邀请下,保了孙权。
    可如今,徐庶的这番无心之话,却动摇了鲁肃最初的根本,令鲁肃对自己当初听信诸葛亮之言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对于鲁肃这种有志青年来说,人生的根本理念和抱负,那才是他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远远超过他自身的性命。
    这一点,就如同中华大地之上,无数的有志志士为了理想不惜献出生命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徐庶并没有在路上对鲁肃做什么招笼的言辞,举止。鲁肃这个正人君子,自然也就对徐庶减弱了防范之心。
    更由于话语投机,鲁肃对徐庶也有了几分知己的感觉。
    不多日,鲁肃楷同徐庶乘小船来到江夏。
    原本鲁肃还怕徐庶见周瑜如见孙权一般的张狂。那周瑜虽然脾气甚好,肚量甚宽,可那却是对朋友,而非强权。纵使周瑜顾全大局,可却也不会屈于压迫的。可没想到。
    徐庶见周瑜。那却与见孙权完全两样,对周瑜很是恭敬。就连徐庶在孙权那里再三强调的什么使命,查询,那也只是象征性的走走过场。以至于鲁肃事先准备的那些打圆场的言辞。一句也没用上。
    而事先早就得到报告地周瑜,对此也是极为奇怪。等把徐庶打发走了之后。周瑜紧忙命人暗中把鲁肃请到密室,向鲁肃询问道:“子敬,今日徐庶举止,何与传言不符?”
    鲁肃摇头道:“此事怪哉。我也不知。”
    周瑜连忙说道:“你且把近日之事,与我细说之,容我思之。”
    鲁肃知道周瑜想问题比自己强,连忙把近日发生地事,全都向周瑜说了。就连徐庶派人给他送了一封有涂改的信。以及孙权过府索看等等,连同徐庶在乘船之事给他讲的那些新鲜事,全都一字不差的给周瑜说了。
    周瑜听候,沉思良久,这才说道:“子敬。若不是徐庶带你来此,恐你命休矣!”
    “公谨此言何解?”鲁肃还是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吴侯既过府索要信件察看,必是有人进言。”周瑜给鲁肃分析道。
    “这我也知之。此必是布鸿进的谗言。”鲁肃认同道。
    不过。鲁肃随即又说道:“可主公观信之后,见我坦诚。并无丝毫疑心与我。只要主公心我,我又有何危?”
    “咳!子敬,你过于实诚了。”周瑜对自己的这个平生好友,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周瑜还是尽力给鲁肃分析道:
    “那吴侯既然听从小人之言,过府索信,那就已是对你心有疑虑。否则,吴侯必不作此举。昔日,诸葛亮收服巴蜀,进谗言者,何其多也!吴侯终能力排众意,不为他人之言所惑,可见吴侯之明智。决非他人所能轻易惑之。故此,吴侯疑心若生,也不是轻易就能消除的。
    何况,吴侯观看了那封言语模糊的涂
    改信件,有焉何可轻信与你?倒是,你先前坦诚,吴侯意欲离去,那才是吴侯信任与你,不愿损伤与你之情。可惜,却被那步鸠小人给破坏了。而后来,吴侯见信之后,向你询问,那已是吴侯对你最后的信任了。可你却实话实说,如此离奇之事,何人可信?就算没有步鸠在一旁的挑拨,吴侯也是不会轻信的。若是那时吴侯还直言麦问与你,那还是没把你当外人,想要你给个交待。可他既然怒斥步鸠,却不问你这个当事者,那分明已是对你起了戒心。只是畏于幽州地威势,不敢把此事挑明了而已。而暂时没有杀你,那也是顾虑你我的交情。若不是徐庶把你带来此地,你早晚必大祸临头!”
    鲁肃得周瑜之言,虽有些不信孙权会如此绝情。可鲁肃与周瑜相交多年,鲁肃对周瑜智慧的信任,那可还远在诸葛亮之上。故此,鲁肃也是不怀疑周瑜地判断会有错误。
    不过,鲁肃倒也不担心自己的今后如何,反正鲁肃也觉得自己的先前对幽州地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正准备亲自到幽州待上一段时日,看看那些幽州各族的百姓都是如何看待幽州法度的。如此,倒也是一个机会,省得向孙权请假了。
    鲁肃只是稍稍惊楞一下,随即笑道:“看起来,我倒要乘那徐庶地救命之恩了。”
    周瑜虽然不解鲁肃此时为什么还这样轻松,可依然说道:
    “子敬过也量大。此分明是幽州行那抹书离间之策,那徐庶带你来此,虽让你脱离吴侯掌控,暂无性命之忧。可却也坐实了你与其勾结之说。吴侯之心,再难动摇。此等贼人,不杀之,已是万幸。何来谢他一说。”
    鲁肃一想也是。不由一笑。不过,此时鲁肃脱出自身是非,却猛然见想到周瑜适才所言,对孙权一律称以吴侯,并没有称之主公。在想到庞统所献得那个计策。不由得心中一动。
    鲁肃与周瑜,那却是生死之交,不见外的。鲁肃既有所疑,当即直接问道:“公瑾,你何以言孙权吴侯?莫非你真有异志乎?莫非那庞佬所献之策,也你之机乎?”
    周瑜一笑道:“子敬,你我至交,我也不瞒你。庞统献策之举,绝非我之授意。然,士元所献之策,即被孙权采纳,那就是天意如此。我岂可逆天而行?”
    鲁肃当即就是一楞。
    而周瑜继续说道:“我之心,子敬知之。若无国太好言相抚,以及顾念伯符所愿,只在孙家振兴,我焉何容得了孙权登位。尤记得,你曾劝我:你我之志,岂在江南一地。可而今看来,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决非能给你我驰骋天下之人。何况,你从幽州归来,又言天下何其大也。如此,你我又如何还能困守一地?何况,孙权既然采乃此策,军中随我起事者,多有不知,此必被孙权所忌。不说那些信我之人,或是盲从之人,必被孙权所除。就连我,也是要被那孙权所顾忌,所防范。我又如何能不早作打算,未雨绸缪。”
    “啊?公瑾,难道而今你自立竟然是真得不成?”鲁肃急切地问道。
    “确有此心。”周瑜微笑着对鲁肃说道。
    “啊?那些江南老将如何会听你的指使背叛孙家?公瑾冒然行之,此事必败。何况此时还有曹操窥视江南,江南并非良地。若是公瑾无心辅佐孙权,随我一同前往幽州也就是了。若是那幽州果然大兴之相。你我辅之,也可一展长才。他事休言,但是那幽州的铁甲战船,却是我亲眼所见。正是公瑾纵横四海之坚船!”
    鲁肃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听明白之后,一点都没有责备周瑜背叛的意思,只是担心周瑜地安危。
    正文 第五百九十回 鏖战江心
     更新时间:2008…10…3 16:33:29 本章字数:4168
    “子敬莫急。即使你我前往幽州,却也不在此时。想那幽州人才济济,若是你我空手而去,岂不被人相轻。何况,此时节,曹操大兵压境,若是你我就此前往幽州,岂不是让人觉得你我怕了曹操,乃是投奔幽州避难而去。如此,却如何还有咱们大展拳脚的机会?”周瑜笑着说道。
    鲁肃那个急啊。对周瑜说道:“公谨。如今关头,那还顾得了那些?你那座下,吕蒙、徐盛等,皆乃孙权贴身之心腹。
    你若有差池,被那些人看出端详,顷刻间,你性命不保。而除此之外,那老将黄盖,程普等人,食孙家三世俸禄,哪怕孙权再有不是,他们也是会全力维持孙家基业的。有得他们等人在,若无外力,江南无人可动得了孙权。何况那诸葛亮马上就要回来了。若有孔明在孙权之侧为其谋划,恐公瑾更难有作为。”
    鲁肃言辞恳切,周瑜很是承情。不过,周瑜还是笑道:
    “子敬莫急。如今曹操檄文已下,大军顷刻而来,我虽对孙权不满,可与伯符情义尚在。我如何看得孙家基业瓦解。我自当全心应对曹操,保全孙家基业。还了伯符待我之情。而那时,我兵退曹操,我在军中,威信高涨。而且,与曹操角斗之时,也可削得许多隐患,彼时我在自立,却是何人可奈我何?”
    周瑜坦言计划,很是自信。
    鲁肃稍微一琢磨:周瑜这个计划,确有许多成功的可能。
    于是开口说道:“公瑾,那孙权如今虽心疑与我。可他终究待我不薄。我食其俸禄多日,却不可与他为敌的。我只能在你军中,为你主持军务,却不会领兵对敌孙权。”
    鲁肃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就像周瑜原先能为鲁肃压制住对孙权的不满一样。如今周瑜既然有了主意。鲁肃也是二话不说的就表明了态度。
    周瑜大喜道:“子敬如此,足矣。就连我,那也是只对孙权一人,孙家的基业,我也是不会图谋的。某今有此意自立。除了我受伯符之恩情。不得不为友报仇之外。更是听闻子敬所言,幽州势大,世间无人可抵挡。故此,要为孙家的血脉。留下一线生机。想来,若是孙权当政,更有那诸葛村夫穷兵好战。
    以弱击强,屡战而不得修养。孙家血脉如何能够延续?但只看诸葛亮激战巴蜀,损耗了我江南多少子弟,就可见其端详。而且,若是你我掌大军,退可安守一方,保得江南百姓太平无忧。进可归附幽州。一展你我之长才,纵横四海,驰骋天下。见见那些你我上未听闻的天下异貌,如此岂不状哉!”
    鲁肃点了点了头。
    至此,徐庶停留在周瑜军中。每日里与周瑜、鲁肃等人论述天下局势,以及幽州新政。却绝口不提招揽之事,而周瑜、鲁肃等人也都是积极备战。没有表露投靠幽州的任何心意。然而,双方自有一种默契在心中。
    而此时地曹操。却也领着大兵再次动身,开往赤壁。
    不过,曹操却没有派人去联络孙权。虽然联络孙权共同出兵,有可能减弱曹操地压力,可一来曹操本来就是打着消灭孙权全部实力的盘算而来的,如今孙权兵力分裂,曹操只需要先消灭一部分,曹操自然更有把握。另一个,曹操疑心慎重。即使曹操如今对周瑜自立一事已是信了十之八九,可终究却不能完全相信。而且,就算曹操全信了,曹操也是不会对今后可能存在的敌人,而不加以任何防范地。
    故此,曹操虽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先击败周瑜,而后再取江南。可曹操却也不得不防背着孙权。
    如今这局势,防备孙权,那对曹操来说,那绝对不是多此一举。
    虽然曹操不得不赌刘明在其出兵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异动。可是因为曹操面对刘明强大的军事压力,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那种赌博,绝对不是曹操的本性。虽然曹操有很多的军事行动看起来都像是在赌博。可那都是经过曹操周密计算,有了七八分把握下的大胆博弃。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上天,那可不是曹操的性格,这也是伟人和平常人地一线之隔。
    所以,曹操对孙权,那却绝对不会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赌博上。哪怕是周瑜自立,孙权乃是暂时的盟友,可孙权终究是个后的敌对分子,曹操是不能百分百放心的。何况,那孙权如今所占领的杨州,更直接比邻着曹操地豫州,徐州,更有威胁曹操老家兖州的地利。曹操就更不可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了。
    故此,曹操从汝南动身的时候,先派大将曹仁,领兵五万进军合肥,依此监督建业和扬州地孙权兵马不得异动。尔后,这才统领大军,准备以绝对的兵力优势,一举消灭周瑜得兵马。
    而曹操之所以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准备先消灭周瑜,而不是孙权。那就是因为,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