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奈三国-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王允盘算的很好:你刘明不是势大么?你刘明不是与曹操有姻亲么?如今我就劝皇上把皇位给你,天下再有何物?何事?可大于此?反正刘明也是汉室地正统传人。把帝位传让给刘明子裔,也是不失汉室的正统。他王允更是拥护有功,名垂青史。
    不过,此时刘协却有些不认同的问道:“老太师,那刘明不是说汉室栋梁么?那刘明既然势大,何不入京驱除曹贼?因何老太师却让朕让位给他地子裔?”
    “皇上。正因为那刘明是一个忠臣,故此,若那曹操以皇上性命相要挟,那刘明焉敢妄动?而若是皇上让位于刘明幼子,皇位不在,曹贼必无加害皇上之由,以添刘明讨伐之祸。
    终保地皇上安全。何况,那刘明七子四女,幼子刘夏,刚满周岁,上报宗谱,乃刘明正妻蔡氏之子,大儒蔡笆之外孙。”
    皇上让位于他,也是汉室血脉传承,并无点污。而若那刘明果真忠义,皇上脱险后,刘明或许还会还政于皇上。即便不成,皇上也落的一个逍遥自在。再无惊吓度日。岂不美哉。反之,若皇上还在此险地受困于贼,但凡皇上有失,宗亲选嗣,终还脱不了刘明一脉。皇上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得保自身。王允掰土开了,揉碎了,详细的给刘协分析道。
    那刘协自打继位以来,当皇上的好处,那是一点都没尝到。可当皇上受地那些罪,那可比任何人都多。这个皇位,刘协本来就没有更多的留恋之心。只是,刘协当皇上这些年,虽接连受董卓、曹操挟持。可身边却也一直有王允这样的老臣教导其祖宗基业等等,故此,刘协才一时舍不下。
    可如今经过王允的反复劝说,刘协也想过一个安稳日子。
    就像先前刘协都有意用皇位保全皇后性命一样。
    最终,王允顺利劝说刘协传位于刘明七子刘夏。由刘协写下圣旨,并把玉玺也交给了王允带走。
    王允回去之后,先是称病在家,随即就安排幽州密探接应其前往幽州。那幽州密探本与王允有往来,更知道王允乃是关羽岳父,颇受刘明重视,先进王允要走,虽不知其意,可仍然极力安排。
    然而,王允这一走,麻烦事可就多了。
    几日后,刘协思量王允已经走出曹操领地,遂按着王允的吩咐,在朝会上,公然宣称,自身无德,失宠于天,以致大汉连年动乱,百姓不得安生。故,自辞皇位。让位于宗亲刘明之子刘夏。并已遣太师王允,携诏书、玉玺前往幽州传位。
    刘协说得到是轻松,他说完之后,转身退朝了,多年的担子全撂下了。可朝野之中,那可立即就全乱了。有思往幽州者,有跪泣刘协三思者,形形色色,不一类书。
    就连足智多谋,坚狠果决地程昱,对此突如其来的意外,那也是懵了。待程昱清醒过来,自知此时许都惊乱,不是质问,追究皇上刘协的时候。当下,一面派人封锁消息,许都四门紧闭,不许任何人出入,违者斩!另一面派人快马追缉王允,务必不能让王允前往幽州。同时,八百里加急快报,上报给曹操得知。
    曹操一听就傻了眼了。若是皇上传位给刘明之子。那刘明可就是正统了。那刘明的那些臣子,肯定不会让刘明放过地。
    而若是刘明有此大义,哪怕是那刘明再迂腐,再不好杀戮。刘明手下的那些大臣,也不可能让刘明不一统天下的。那自己的这点势力,那可就要完蛋了。
    当下,曹操也就再顾不得与孙权纠缠了,遣书给孙权,提议两家修好。
    此时,孙权正因曹操脱困,水军船只尽丧,不便拦截曹操的五路大军,以及无力应对曹操进犯濡须,威胁建业地兵马而发愁,当即允了曹操。
    曹操随即留守夏侯敦领兵十万于襄阳,自己连忙领着大军往回赶,以便布置。
    稍候,周瑜、诸葛亮奉命回转。周瑜问孙权:“何故与曹操休战。曹操既然急退,必是后方有所变故,我军趁机追击,岂不大利。”
    周瑜在于曹操交战中,虽火烧芦天荡,取得大功,可随后被司马懿顺江漂木之法,尽毁船只,元气大伤,完全没有达到预定计划。当前心又不甘。
    反倒是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而今,曹操之敌,非我即在幽州。而今舍我急退,必是幽州有变,此时我等牵制曹操,图为幽州操刀耳。且,曹操乃是我江南屏蔽,曹操若是有失,我江南独自面对曹操,我江南必不可保。不如放曹操归还,与那刘明厮杀,待其军力绞缠一处,他处空虚,我军可趁机与曹操修好,兵出西川,得汉中,逼凉州,迫刘明退兵,维持三家分立之局。进而缓图天下。”
    孙权点头。就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虽然临阵变通不行,可这全局观,确实有两下子。
    至此,曹操和孙权的部署全被打乱了。但是,这些却绝对不如刘明受到的影响大!
    正文 第五百九十九回 刘明新政
     更新时间:2008…10…3 16:36:19 本章字数:4172
    皇帝传位给刘明幼子刘夏。
    这一消息在幽州上层董延开来,不亚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幽州上层来说,拥护刘明登上皇位,那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否则,他们也就不会集聚在刘明的旗下。难道还当过家家似的,打完天下就让给别人?那他们这些大臣岂不全都越混越回去了?
    只不过,在这些人等计划当中,在刘明武力取得天下之后,世间再无敌对势力之时,召集刘氏宗亲:祭天,上弹天子无德,而后公推刘明登上皇位。
    可如今这一来,天子传位,却直接绕过了刘明,传位给了刘明的幼子刘夏这么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孩。这其中可争议的地方就多了。
    而这些纷争,也绝对不止是那些知道消息的幽州上层,就连刘明的核心智囊团,对此也是分歧不少。
    就拿荀域、荀攸叔侄来说,虽然王允搞得这么一手,大大出乎了这两人的意料之外,跟他们原先的设计,大大不符。可是荀域、荀攸却是欢欣不已,绝对拥护的。
    荀域、荀攸,大氏族出身,自幼受的教育,那就是忠君,拥护正统,就连跟随刘明,那也是因为刘明势大、仁君之外,那也与刘明有灵帝亲口承认的皇族正统身份有关。
    故此,如今王允搞得着一处,虽然出乎荀域、荀攸地意料之外,可皇上传位的正统性,那可又比宗亲公推的正统性强得多了。这在荀域、荀攸地心目中,那优先级别,绝对是第一的。
    于是,荀域、荀攸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君权天授,天子传位,乃是大统,不可辞!”
    然而,郭嘉。贾诩却认为:废长立幼。乃是乱政之根苗。
    决不可因为一个名分,而遭致最终的隐患。
    于是,郭嘉、贾诩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幽州大兴,乃中兴之貌。我主为开国之主。无需假手他人。且,自古长幼有序,废长立幼,乱政之根苗。不可不防。当借此开国,自立门户。安天下与大同。”
    至于杨军、蔡琶,这回倒是没什么看法。
    那杨军乃是跟着刘明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刘明的底细。
    对于杨军来说,只要这皇位最终落在刘明的家中,他那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至于皇位给谁,那都是一样地。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年纪大了,看待儿孙们地一个天真想法。
    而那蔡琶,那心里可就复杂多了。虽然对于蔡琶来说,刘明幼子刘夏是他女儿生的嫡子。可刘明长子刘振,那也是他女儿生的嫡子。而且还是嫡长子。这对于蔡琶这种大儒来说,规矩是不可废的。这皇位,就应该是嫡长子刘振得。但是。天子待天而行事,皇命不可违。这对蔡琶来说,那也是一个束缚。难啊!
    原本这种争分地局面,往常都是在刘明的大而化之下,最终有一个非常圆满,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方案而划下句号。但是,这一回,刘明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在得知消息之后,听完众人的建言,就那么不发一隅的走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荀域、荀攸、郭嘉、贾诩等人。
    虽说这也让荀域、郭嘉等人再次明悟:虽然主公刘明把大部分地工作都抛给了他们,平常主公不管,也没什么要紧的。
    可少了刘明确实就跟少了一根主心骨一样。但是,如今这局面,刘明哪能一走了之呢?该来的事情,终归是要来的,躲能躲得过么?
    对比于这些大臣的分歧,刘明地内室,确是没有什么争论。风平浪静的很。不得不说在张秀儿的内宫军事化管理下,刘明的内室,那还真是高度的统一。观点也是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蔡琰的长子刘振才是应该登上皇位,继承刘明势力的继承人。
    因为张秀儿有过其父张角被兄弟暗害地经历。故此,张秀儿在蔡琰生下嫡长子之后,就全力培养刘振文治武功,而对那些后来的孩子,包括她自己地孩子刘毅在内,都是引发兴趣,让那些孩子追逐各自的天性爱好。
    这些,外面人不清楚刘明的家事,可包括蔡琰在内的所有内眷,那都是一清二楚,这刘振早就是刘明内定的接班人,那岂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对于这种早就明悟了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有什么奢望了。何况,能有奢望的人,也就是蔡琰和张秀儿而已。可这俩人的意见出奇一致,那还什么可争论的?
    不过,内室不得干政。这也是刘明早就订下的家规。故此,倒也没人在此时干扰刘明。包括张秀儿在内。
    哪此时的刘明到底在干什么?逃避么?还是说来自民主时代,不想让子孙当这个皇帝?
    当然不是了。对于刘明来说,这么多年,刘明在手下那么多名人、贤士的拥护下,对于夺取天下,登上皇位,早就有所觉悟了。怎么可能对此逃避?
    至于那让后世子孙继承皇位,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刘明可还没伟大到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却要实行什么民主,让别人坐享其成。而且,如今这个年代,恐怕也不会有人想到什么民主,那怕是赋予的权利稍为大了一些,少了一些权利的制衡,都有可能形成权臣当道的危局。何况,就算是在民主社会,老子列业,那也是给儿子,万万没有胳膊肘往外拐给别人的道理。
    只不过,刘明虽有对登上皇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位的觉悟。可因为孩子都小,这继承人的想法,事先确实没有考虑的。
    这刘明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深知历史造就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花无百日好。千秋万代的帝国,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家族再优秀,即使可以保怔几代人的人贤明,可终究难免出现一两个昏庸。这也是现代家族企业,多聘用职业经理人的根本所在。这一点,早在刘明上的企业课上,就明白的很。
    而大到一个国家的变迁,那可就更不是一个家族没落可以罢休的。更是一个家族地毁灭之日。而且,就算没有外因。为了皇权。名利。兄弟相残者,比比皆是。这些却都是重视情谊地刘明所不愿看到的。
    尤其是,这个皇位还是传给刘明他的幼子刘夏,这就更让刘明不满了。刘明在现代那会儿。慈禧选小孩当皇上的把戏,那可没少知道无论是电视书籍,都没少介绍。对此,刘明可使深恶痛绝地。一个周岁大的孩子,能有什么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就这样受人操控长大的孩子,又岂能没有逆反心理而胡作非为?什么国家大事,百姓民生,这在远离贫苦的孩子心里,又能有什么具体的认识?
    这一点。刘明甚至比较欣赏张秀儿的做法,因人利导,引发孩子的兴趣之后再加以教育的方法。只可惜大儿子刘振,却被她操练很辛苦。不过,刘明也知道。这也是当初自己那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惹得祸。
    故此,刘明如今脑袋里面杂乱地东西巨多。而那些百十年才有可能发生的事,却也不是可以立即拿出理论来和众人商讨的。而那些因由。更是还需要熟虑后,才能在不引起众人疑义的情况下和别人说起的。所以。刘明才会独自一人静思。
    刘明这一想,就想了整整七天,这才有了些脉络。而此时,王允早就到了幽州,暂时住在关羽地府上。等待刘明的接见。
    说实在的,王允对于自己到了幽州,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刘明地接见,既是不解,又是惶恐。而且,住在关羽府上之后,隐约听闻幽州上层的纷争,那就更是不安。
    老实说,王允献策刘协,使其让位给刘明幼子刘夏,王允并没有打什么坏主意。
    毕竟王允忠心于汉室正统,不惜身死,自然也就不会对代表汉室正统地皇位人选有什么不利的想法。这大汉朝,帝室无后,从族亲中选择继承人,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远的不说,就是那灵帝,不也是解读亭侯刘某之后么。而今的皇上,虽然年轻,可终究无后,就连那头胎的龙子,也给曹操扼杀在董贵妃的腹中,谁知以后还会不会有。王允如此作,绝对不会遭到任何非议。
    而至于立刘明的幼子,那更是王允私下讨好刘明的一个行为。
    在王允来说,皇室正统,只要是嫡子就可以了,长幼其实并无分别,全凭皇上的喜好。就连当今的皇上刘协也不是灵帝的嫡长子,甚至连嫡子都不是,只不过是王美人所出。不照样是代表着汉室的正统。
    故此,刘明的哪个孩子来接受皇位,在王允看来,意义都差不多。而之所以建议由刘明的幼子继位,那就是因为刘明的幼子年纪小,继承了皇位,也不是继承了一个正统的名号,其他的,什么意义都没有,照样还是需要刘明出面一统天下。这也就跟当初桓帝无后,在汉室宗亲中,挑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孩刘宏当皇上一个意思。
    而且,如此一来,等刘明幼子长大了,那刘明也差不多到岁数给该退休了。正好交权。刘明父子两不耽误。绝对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买卖。这要不是王允觉得刘明乃是刘协的叔父,这皇位没有向上传的道理。王允甚至会直接建议刘协传位给刘明。毕竟诱饵越大,动力也就越大。只要刘明能早日出兵,一统天下,重振汉室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正统的威严,那就足够了。
    因此,王允好心好意办了如许多的事情,再来到自己女婿府上,却隐约听闻自己好似好心办了坏事,又怎么能不惶恐?
    可偏偏关羽此时又不在府上,而他那干女儿,虽然因为替张秀儿掌管青楼联盟而消息灵通,可终归是女孩家,与那些幽州大臣,还是不能直接通话的。这王允无人商量,又岂能心安?
    而刘明考虑了一些脉络后,虽然知道王允来了,可在没有最终方案的时候,还是没有接见王允。而是先叫来了自己的核心智囊团来完善。毕竟刘明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想出来,不过是根据历史的借鉴,所构思的一个框架和可能。具体的完善,还是需要哪些脑袋好的专家们去完善。如今这么好的人力资源,那真是不使白不使了。
    待众人到齐,刘明首先阐述了自己的构想道:“金太师王允,携皇话、玉玺来我幽州。我幽州大兴,此必然也。然,天下无万世帝国,夏商周,乃至未秋列国,尽演国之兴灭。而其中,无不是内忧而至外侮。盖一国之清平,虽列强,不得加身。然,人力有尽是,子孙千代,优劣皆有,无人可保。”
    而国之清平,却又尽系一人。此国不长存之必然。故,本公思之。
    以体制,补人力之不足。设三阁一处,理天下事。此三阁为:
    龙图阁、文渊阁、仲裁阁,以及军机处。龙图阁设阁老二人,主事十人。主管天下民生,路桥建设,凡与民与国之事,尽皆管之,官员升降,亦在其中。
    刘明说到这里,屋里的其他人,就已经全都傻了。这龙图阁的权利也太大了吧。这与皇上本人又有什么区别。当下,荀域、荀攸连同郭嘉、贾诩、扬军等人,齐声劝道:“不可。”
    刘明摆了摆手,制止他们继续说下去,开口言道:“尔等且听我说完再议。”众人遂不语。
    刘明继续说道:“这龙图阁主管民政,却也是只管民政。
    各地均设民政所,管理当地民政,使其当地繁荣富强。如此,各县设民政所,各州设高级民政所,各县民政所受所在州高级民政所辖。而各个高级民政所,最终受龙图阁所辖。从而使全国上下,如臂使指。”
    正文 第六百回 明目张胆偷懒的刘明
     更新时间:2008…10…3 16:36:39 本章字数:4261
    “主公三思,此龙图阁权利过大,纵使与国有利,可却极易滋生权臣。此乃乱政之根苗,国之隐患,万万不可行之!”刘明刚刚告了一小段落,中心于刘明的杨军,就已经急不可耐的进言道。
    刘明当然知道杨军是怎么想的。很早以前,杨军就为了维护刘明的最高权力,暗中促使刘明不下分成几个党派,使其互相制衡,便于掌控。最终还是刘明开导了他,才是他醒悟刘明的安排。如今刘明准备赋予龙图阁那么大的权利,自然又让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头心急了。
    刘明微微一笑,冲杨军摆了一下手,安抚杨军道:“杨老无需心急,且待我把全盘说完,再做商议。本公还需列位多多的柬言。”
    杨军只好暂时按捺住心中的忧虑。余者众人见此,也不在言论,安心等刘明全部说清之后,再做商讨。
    刘明见众人安定下来,随即继续兴奋的说道:“龙图阁虽掌管全国。但百姓纠纷,刑法案件,均不得管。同时,龙图阁也要受仲裁阁的监督。今后,仲裁阁为我刑法之所,它将彻底独立与民政建设之外。自成体系,故此,这仲裁阁也同样设立阁老两人,主事七人。各县均设仲裁所,各州均设高级仲裁所。而且,各县仲裁所同样要受所在州的高级仲裁所管治。
    最终,各高级仲裁所,尽归仲裁阁所辖。民有不平,可于仲裁所申述。若有不服者,可进行上一级申述。或平反,或维持原判。最终止于仲裁阁。此外,仲裁阁除了进行那些百姓的日常纷争,以及陆盗窃匪等刑法外,阁内设检察院,检察员,可对龙图阁的一干民政所进行监察。单有违法,违规等等。均提供实例,上交仲裁阁查处。”
    听刘明说到这里,众人心中暗暗放下许多。龙图阁有此钳制,却是不会一家独大。
    只不过,众人却有些担心:这仲裁阁的权利是不是有太大了一点?若是仲裁所的官员枉法,或是凭借监察职权。威逼民政所的官员落下好处,这却如何是好?
    而此时,刘明却又已经说道:“但是,仲裁阁之所行,皆要有法可依,有例可循。而这有法、有例,这就是文渊阁之事。今后,民情属,改名民情所。同样在各地均设,各县设民情所,各州设高级民情所。最终统归于文渊阁。而文渊阁,设阁老一人,主事一百八十三人。他的职责就是体察百姓民生,汇之而成法。供仲裁阁执行之依据,更有弹劾仲裁阁和龙图阁之权。”
    好家伙!刘明刚刚说到这里,这下子。不仅杨军有些坐不住,连郭嘉、荀域等人。那也是有些发懵,主公这是在搞什么?如此一来,这文渊阁不就成了管官得官了嘛。而且就设阁老一人,不像龙图阁和仲裁阁那样还各有两个阁老分治。这阁老的权力也太大了吧。而且,凭什么文渊阁可以有一百八十三个主事,他这官员也太多了吧。
    眼看众人有些骚动,刘明清咳了一声,压制住场面。随后继续说道:“文渊阁虽只设一阁老,但文渊阁的阁老,却不同于其他阁老,文渊阁的阁老,对文渊阁内地各个主事,无管辖、任免之权,只是负责召集,调和文渊阁内地各个主事,以及审议哪些主事提交的议案。而那一百八十三名主事,也是分为常任主事,以及应届主事。常任主事,共十五名,主要负责协助文渊阁阁老审议各个主事提交的议案。而文渊阁的各个主事任免,不经手与他人。全部经由民情所推选而出。民情所,由各地选有德有才之人担任,设主事七人,可监管地方。再由这些主事,推举七人,入主该州高级民情所,监管州政,最终由每州选三人,担任文渊阁主事,使各地民情直达天听。无有遗漏。而且,文渊阁所有主事,任期三年。期满,则由地方从新选举,务必使之代表当地民声。”
    此时,屋里众人地脑袋都已经有些乱了。接受的新东西太多,其中许多道理,都是一时难以斟酌的。
    而刘明见此,依然不动声色,淡然说道:“此三阁之外,就是那军机处了。顾名思义,军机处就是统领军务的所在,从今往后,各军只受军机处统辖,自成体系,与地方无关。而军机处由我亲自领导。这些,就是三阁一处的概述,各位可有何建言?”
    此时刘明说完,让杨军、荀域、郭嘉他们发言了。杨军、郭嘉、荀域他们反倒无声了。开始的柬言,那是因为他们能很快的就判断出其中的不足。可等刘明彻底说完之后,他们去发现刘明说的这些,环环相扣,牵扯不清,不是那么好一眼就看破利害地。故此,他们此时却全都沉思起来。
    半晌过后,还是一直主持政务的荀域,率先舒缓了一下眉头,起身言道:“主公,您所论之新政,颇为新颖,域试分之,以供众参,还望主公指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