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如果一定要并入某一方,他宁愿选择印度。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他下决心把事情拖下去,拖得时间越长越好,私下希望最终能获得独立地位,因为在众多的王公土邦中,克什米尔是最大者之一。
蒙巴顿确也亲自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去了一趟,劝说王公同意并入巴基斯坦,但没有结果。此时,印巴双方都在埋怨蒙巴顿,而蒙巴顿则说“他再也不想管下去了”。这或许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期间,连续6星期每天要工作17小时,身体快要拖垮了”;或许他有意要留下一个创口,“由新独立的国家自己去解决”,以更容易使英国在南亚次大陆上施加自己的影响。因此,在印巴分治之初,这个问题就未能解决,也就埋下了日后两国兵戎相见的祸根。果然,当年10月和1965年6月以此为导火索分别发生了第一二次印巴战争,到1971年又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被肢解,东巴独立成立了孟加拉国,这是后话。
巴基斯坦和印度独立的日期,分别定在1947年的8月14日和15日,而实际上仅仅相差10多个小时而已。按照计划,
蒙巴顿要分别参加两个国家的独立仪式,以示公允。
由于巴基斯坦独立稍早一点,8月13日蒙巴顿先飞抵卡拉奇参加巴基斯坦的独立仪式。第二天上午,巴基斯坦国民大会开幕,宣布巴基斯坦正式独立。蒙巴顿应邀发表演说,他呼吁结束暴力,声称印巴分治不是断绝往来,而是一种新关系的开始,并要求巴基斯坦保持与英国的特殊友谊。当天下午,蒙巴顿又匆匆飞回德里,参加印度的独立活动。在14日与15日之交的午夜,尼赫鲁在印度立法会议上庄严宣布:“世界处在沉静之中时,印度就要走上独立自由的新生活了。”
此时此刻,蒙巴顿的总督府里一片静寂。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思绪万千。说实话,对大英帝国这块最大的殖民地在他这一任失去,蒙巴顿内心深处是难受的,然而这又是无可奈何的唯一选择。
8月15日,蒙巴顿和夫人先到德巴尔厅参加印度『政府』各位部长的就职仪式,然后又前往国会大厅,在那里发表了讲话。他再次说明,印巴分治是根据印度教和穆斯林的意志而采取的必然行动,是根据双方的路线方针作出的决定。言外之意,他要向长期主张次大陆为一个国家的印度国大党领导人阐明,印巴分治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主意。
艾德礼首相对蒙巴顿的工作表示赞赏,他来电称:“一项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今天终于完成了。在这伟大的时刻,我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你在战胜每一个艰难险阻中所显示的卓越才能令人惊叹不已。你短暂的总督任期将永远载入历史的史册。”
蒙巴顿在印度独立那一天曾承诺他将在1948年离开印度回国。这期间,他在印度『政府』正式邀请的前提下,仍担任着取得独立地位并随即加入英联邦的印度的总督,不过这仅是一个挂名职位,执掌印度实权的已是尼赫鲁总理。蒙巴顿的生日是6月25日,84岁的老母亲路易斯夫人特别重视家里的各种纪念日,因此他答应有可能的话到时就回国。
蒙巴顿向印度『政府』提出6月21日启程回国,尼赫鲁总理虽然犹豫了一阵,但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启程前,尼赫鲁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饯行宴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称赞蒙巴顿的功绩。
主人的客气足以使蒙巴顿自我感觉良好地离开了印度。他的离去,标志着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殖民统治的一个时代的终结。
重返海军
1948年6月23日,蒙巴顿一行乘专机返回了伦敦。再过两天,便是他48岁的生日。
此时,这里的许多人又在纷纷议论蒙巴顿的职位安排了。有的说他可能会去搞政治,到美国当大使;有的说他可能去经商;还有的说他将出任文职的国防大臣。实际上,这种种猜测都不着边际,蒙巴顿自己心里清楚,他的志向是继承父业,最终当上第一海务大臣。而为实现这一志向,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重返皇家海军。为此,回国后第三天,蒙巴顿就向海军首脑们打了报告,表示愿意服从他们的分配。
由于蒙巴顿在皇家海军里的军籍一直保留着,他回去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于是,10月份蒙巴顿出任地中海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
英国地中海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之一,而第一巡洋舰队又是皇家海军中唯一的一支常备舰队,它拥有4艘大型战舰和数十艘各类中小型舰艇。所以,蒙巴顿的职位是相当重要的。但是,与他当年担任盟军一个大战区的最高司令或总督时相比,这个职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有趣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地中海舰队总司令鲍尔将军,是蒙巴顿在东南亚战区任最高司令时下面的东印度舰队司令,地中海舰队副司令也曾在蒙巴顿手下任过职。在整个地中海舰队的领导层中,他这个第1巡洋舰队司令的职务排在第4位。于是,人们好奇地观察着他们之间将怎样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
蒙巴顿处理眼下的上下级关系时很有分寸,既不显示出骄傲自大、摆过去的老资格,又不刻意表现出做作的礼貌和谦恭。他恰如其分地对上级表示敬意,又不失他本来应该得到的礼遇。因为谁都清楚,蒙巴顿在历史上的地位已超过了地中海舰队中的任何一个人。舰队司令鲍尔将军对他很礼貌,一见到蒙巴顿就不由地想起当年在东南亚时的情景,总是对他以“长官”相称,而蒙巴顿也尊重现实,见到鲍尔或汇报工作时,也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他为“长官”。他们如此礼貌地处理好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地中海舰队的官兵中传为佳话。
1950年6月,蒙巴顿被调离地中海舰队,
回海军部担任第四海务大臣。当时,皇家海军部有5个海务大臣,因为参加内阁的英国海军大臣是文官,所以第一海务大臣实际上是海军的专职首长,蒙巴顿之所以很早就立志当上它,原因就在于此。第二海务大臣负责人事,第三海务大臣负责舰艇设计和制造,第四海务大臣负责补给和军饷等后勤工作,第五海务大臣负责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
来海军部走马上任后,蒙巴顿对后勤方面糟糕的程度惊诧不已,这项工作的确是被人为地忽视了。15万海军预备役人员应做到召之即来,可是海军所有的仓库只有可供4万人的军服和用具。没有军需储备,也没有搞任何军需储备的计划,甚至没有足够的扫雷设备装备现有的扫雷舰。蒙巴顿开始干了,他巨大的工作热情和能量迸发出来了,新的主意和新的举措不断涌现。首先,他完全重组了他的后勤机构;其次,他从第三海务大臣那里,拿过来了为各舰队分配武器弹『药』的权力;再次,他获得了制订皇家海军所有行政计划的权力。正是蒙巴顿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两年中,使第四海务大臣位置的重要『性』达到了以往未曾有过的程度。看他这么愿意干,海军部赋予他的任务也没完没了,像当年他父亲在这里工作时一样,海军部里的旧口头语又落在了儿子的身上:“什么事儿都让迪基去干,因为他肯干、会干。”
1951年艾德礼的工党『政府』垮台后,丘吉尔又奇迹般地打回了唐宁街。保守党在野时,曾指责过蒙巴顿在次大陆搞的那个分治方案,人们以为丘吉尔复出后会惩罚蒙巴顿。然而,保守党执政后,丘吉尔反而感谢蒙巴顿在次大陆的出『色』工作,使自己不再为那里的问题心焦劳神。看来,在台上执政和在台下做反对党,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两党领导人都支持年富力强的蒙巴顿实现自己的理想。1952年5月,蒙巴顿先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转年2月,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
1955年3月21日,蒙巴顿接到正式任命,他真不敢相信自己一生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这也是丘吉尔最后一次提携他,因为在4月份丘吉尔就辞职下台了。
出任第一海务大臣的第一天,蒙巴顿在日记中写道:“我坐在父亲的画像下面,心里十分激动。”尽管当年路易斯亲王办公室的窗前,现在建有一幢黄褐『色』的大楼,挡住了外面『射』来的阳光,但蒙巴顿还是坚持要去那里办公。不过,他坐在父亲当年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并不想沉缅于过去,他要着眼于更新、更高的目标。他认为皇家海军需要改革,以期适应时代的要求。
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
三军主帅
1959年,蒙巴顿在皇家海军第一海务大臣的位子上干满四个年头的时候,麦克米伦首相决定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次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在正式任命公布前,蒙巴顿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他在海军中的最后几周。4月19日和20日,他发出了1300份告别信,其中大部分的结尾都有他的亲笔签名。4月23日,他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讲话,“告诉广大人民,海军的前途是光明的”。按规定,他移交第一海务大臣职权的时间是5月1日零点整。当这一时刻到来时,蒙巴顿十分伤感地说:“现在我已不再仅仅属于皇家海军了。”
蒙巴顿是继威廉·迪克森之后的第二任国防参谋长,这个职务设于1958年,目的是统一指挥和协调陆海空三军。然而,迪克森在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方面,没有取得成功。他仅干了一年多,便干不下去了,由蒙巴顿来接替他。当时,陆海空三军各自的参谋长,有事可以直接去见内阁大臣和首相,蒙巴顿认为这样做无疑是损害了国防参谋长的权威。于是他上任伊始便定下规矩,各军种有事先要找国防部请示,不准他们越级去找内阁大臣和首相。
20多年来,蒙巴顿一直主张三军统一。
还在大战期间,他就曾说过:“我个人认为,所有军官都应享有去各兵种服役的机会。他们应分别在达特默思、克兰威尔和桑赫斯特轮流服役,一年换一个地方。这样,他们既可受到一般的锻炼,还可学到特殊本领。”他还主张,军校学员通常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学习参谋课程和战术课程应着眼于三个军种,某一军种的参谋应到其他两军种里工作一段时间。他在负责联合作战总部的期间,便是这么做的。
在领导机构的改革方面,蒙巴顿提出撤销各军种参谋部,而设立三军统一的联合计划参谋部,并由他来担任这个机构的常任『主席』。不过,由于遭到了各军种参谋长的消极抵制,这一目标没有在伦敦实现。蒙巴顿于是把它付诸实施于海外驻军,分别在塞浦路斯建立了近东联合司令部,在亚丁建立了中东联合司令部,在新加坡建立了远东联合司令部。这种新的指挥机构,在提高英军的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在1961年,伊拉克再次称科威特是它的一部分,并在科伊边境集结重兵,对科威特进行威胁。英国派出航空母舰前往海湾地区,并答应科威特,一旦需要支援,英国军队24小时内即可采取行动,结果使伊拉克未敢轻举妄动。英国之所以能夸下海口,中东联合司令部的建立是原因之一,因为它能迅速协调和调动陆海空各部队,简化了工作程序。英国驻中东地区司令埃尔沃西中将说,在这次事件中,
没有联合司令部这样一个指挥机构,英国的干涉肯定不会那样顺利。
然而,就在蒙巴顿在国防参谋长的显赫职位上,全力以赴地干自己的事业的时候,1960年2月他的夫人埃德维娜却不幸病故了,终年仅59岁。
埃德维娜是位很要强的女人,自战争期间她主管过圣约翰救护队以后,一直着『迷』于医疗救护事业。这几年,她每年都要花几个月去非洲和远东地区,帮助那里的红十字会工作。过度的劳累和条件的艰苦,使得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她反而似乎要与死神争夺时间拚命去工作。这次就是在她代表圣约翰的海外野战救护旅去远东视察时倒下的。
埃德维娜去世后,蒙巴顿陷于巨大的忧伤之中,他写道:“我太痛苦了,我过去从未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她和她对我是何等重要。”丧偶的人都会有这种心情,但蒙巴顿比其他人都更吃惊地发现,他是那样地离不开埃德维娜。他和妻子过去经常分居,也时常吵嘴,加上他在事业上很充实,自以为没有妻子在身边,他也会生活得很好。现在他才感到以前的那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他永远失去了她,形单影只,成了年逾花甲的单身汉。
在两个女儿的悉心关照下,蒙巴顿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
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在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蒙巴顿和助手们又对英国未来的防务结构提出了供『政府』选择的3种方案:a只对现行体制作些简单的修补;b建立一个完全统一的和确能发挥作用的国防部;c允许陆海空三军种各自的总部单独存在,但必须接受国防部的全面领导。其中,蒙巴顿认为最理想的是b方案。
由于撤销三军种总部,会使许多将军的职位难保,麦克米伦首相犹豫不决。他想先选择c方案,然后为二三年内实行b方案打下基础。当他征求蒙巴顿的意见时,蒙巴顿回答说:“作为一种临时解决方案,我同意。”然而,出乎蒙巴顿所预料的是,『政府』毅然采用了b方案。
那是1964年2月底,蒙巴顿率军事代表团访问墨西哥,3月1日他在那里收到了麦克米伦的一份电报。电报说,内阁正在就改组防务指挥系统的最佳途径(即b方案)进行讨论,而且进展顺利。首相还说“我想让您知道,我是多么地感激您。您辛辛苦苦制订的改组方案,如今正在开花结果。”几天以后,蒙巴顿的代表团抵智利访问时,英国内阁决定采用b方案来改组防务系统的结果传来了。3月5日,蒙巴顿在日记中写道:“《泰晤士报》航空版今天寄到了智利。报上以十分感人的笔调宣布,『政府』已原则上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定取消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重建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国防部。”多年的设想终于实现了,蒙巴顿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期间,蒙巴顿还为加强英国与美国之间的防务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蒙巴顿希望英国的防务能够取得完全独立,但他也知道,英国的安全与美国及其他欧洲盟友的安全有不解之缘。华盛顿的决策对英国军队产生的影响甚至不亚于白厅的决策。所以,在他任国防参谋长时,便利用各种关系保持了同美国人的紧密联系。
到了1964年下半年,64岁的蒙巴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遂产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蒙哥马利将老友的想法转告给了当时的首相威尔逊。
的确,像蒙巴顿那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即使比他年轻许多的人,也会被搞得精疲力竭的。以1965年2月1日至3日的日程为例:他于2月1日上午9点10分离开住所,10点30分到达办公室;到2日凌晨1点30分,除了吃饭之外,他一直都在工作,休息两小时后再工作到早晨5点;睡觉至9点30分又爬起来工作,晚饭回家吃,然后一直工作到夜间11点30分;3日早上5点45分开始工作,晚上有正式宴会,宴会后他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甚至在节假日,他平均每天也要花五六个小时批阅文件。长期紧张的工作,使蒙巴顿患了失眠症,他曾写道:“总是睡了不到两个钟头就醒了。”他确实太累,身体被搞垮,有点儿干得厌烦了。
1965年6月底,蒙巴顿的退休申请获得了批准。30日,他在王宫侍从的引导下正式谒见伊丽莎白女王陛下(也是他的侄媳),并接受了女王授予的一枚功勋章。从蒙巴顿1916年由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毕业,成为一名正式军官算起,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了。
次日,蒙巴顿要告别戎马生涯离开国防部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记者和市民,都纷纷前来围满了国防部大门口,蒙巴顿下楼时从窗子里看到了外面的场景,兴奋地说:“哈!门口还有这么多人,真令人满意。”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 第八章桑榆晚景
退而不休
退休以后,蒙巴顿居住在汉普郡的布罗德兰兹庄园,它是埃德维娜的外祖父凯赛尔爵士留下的。
蒙巴顿从13岁入奥斯本海军学校起,
50多年来一直过着一种严格的有规律的生活。对于习惯于这种生活的人来说,一下子退休了,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的确,蒙巴顿退休初期,不知该干点什么好:读书、画画、听音乐都觉得没意思,。对栽花种草、赛马、钓鱼也不感兴趣,对马球等运动,体力又不允许了。
在女儿们的规劝下,蒙巴顿又重新开始找回生活的乐趣。他经常穿着古怪的服装、骑着装饰漂亮的战马,缓行于乡间小路上。为了使偌大的庄园变成一个经济基地,蒙巴顿又专门成立了一个庄园管理委员会。他在日记里说:“虽然我的建立庄园委员会的建议一开始不大受欢迎,但是我想现在每个人都会同意这是管理这个大庄园的最好办法。”他还发挥了特别喜欢制订计划和方案的专长,从买卖一座农场到装修一间厕所,无不像准备打仗那样,事先鼓捣出一套方案来。在庄园委员会及其女婿的努力下,庄园经济确实兴旺起来了,蒙巴顿对农牧业一窍不通,但也丝毫不妨碍他在整体规划方面发表高见,而且往往还有奇效。
然而,外国的世界又不允许他沉溺于自己的庄园事业,名种各样的信件和邀请雪片似地向他袭来。他经常每天要回四、五十封信,每周要做3、5次的讲演,4位助手每天都在高度紧张地工作。
同时,英国『政府』还要利用他的声望和关系,以“私人”身份去扩大英国的影响。他被频频叫出布罗德兰兹庄园,成为国家一位不可多得的解决麻烦问题的专家和非官方使者。据统计,
从1965年退休到1979年遇害身亡,14年的时间里他总共访问了36个国家。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蒙巴顿更没有与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海军事业诀别,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海军事务。当时围绕航空母舰的作用问题军界内部争论了多年,由于他不再担任国防参谋长这一职务,使他更有精力以超脱的地位参加这场争论。1966年,蒙巴顿在上议院就以航空母舰对保卫英国东苏伊士政策的重大作用为主题进行演讲,反对削减航空母舰。1969年,『政府』计划让“鹰号”和“方舟”号两艘航空母舰退出现役,蒙巴顿马上选择一次文学午餐会的时机对该计划进行了抨击。他要求这两艘航母不但不能退出现役,还要拨款6000万英镑进行现代化改装。1970年6月,希思在大选中获胜,新『政府』决定不废弃这两艘航空母舰,甚至还同意拨6600万英镑改装它们。蒙巴顿很高兴,他从布罗德兰兹庄园里采摘了一篮鲜花并附上一封信称颂希思:“你干得真不错!我非常高兴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因为我是坚信你能取胜的人之一。我盼望保守党取胜的最大目的是改变在过去几年内搞得越来越糟的防御策略。”
作为军人和王室成员,蒙巴顿要在英国两大政党——保守党和工党之间保持中立,但他内心是倾向于保守党的。蒙哥马利晚年加入保守党时,曾也想拉他一起参加,被他拒绝了,这主要是受到王室成员身份的约束。
蒙巴顿退休后要做的另一件事是,给自己立传。他对自己的文笔没有信心,又不想马马虎虎地对待这件事情,于是想请英国著名作家福雷斯特来为他捉刀代笔。可惜福雷斯特不久便去世了,蒙巴顿还得另外找人为他写传。其实,他更愿意在死后,再由人家来写传。一则可以写出他完整的一生,二则他还活着,就得给执笔人做没完没了的叙述,其中不免夹杂着某种程度的自吹自擂,这样反而会遭到人们的非议,结果,在他生前,蒙巴顿的个人传记迟迟没有写出来。
与文字传记相比,蒙巴顿更愿意通过银幕来展现自己过去的成绩。他认为把自己拍进电影里,影响了范围会更大,许多人不见得爱看书,但肯定会愿意舒舒服服地坐在影院里看电影。他退休后不久,著名导演兼制片人约翰·布拉伯思就找到了布罗德兰兹庄园,请蒙巴顿参加一部有关他生平的系列片的拍摄工作。这正中他的心意,立即同意自扮自演蒙巴顿。
自己演自己,这在当时还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并非专业演员出身的蒙巴顿,自然有时显得很蹩脚,吃了些苦头。在马尔他,有一段戏是反映蒙巴顿在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部工作时情形的,其中一个镜头拍了17遍,最后导演才通过。在冷嗖嗖的海风中,被折腾了好几个小时的蒙巴顿却不感到受苦,为了使自己的银幕形象更完满,他对现场围观的人们说:“我听说就是超级影星,这种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