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革命迫在眼前;定将爆发。与整个革命潮流相比;达米扬的那不祥之夜不尊重要;但它仍是全书第一部分的高潮和中心;也是最为悲壮的结局;然而作者也没有正面去描写它;只是通过不同的人转述;又在以后不同的章节中反复提及;读者根据这些片断渐渐编织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图。人们认为亚涅斯的这部小说不仅为墨西哥革命小说画了个句号;而且为墨西哥传统小说画了个句号;从此开始了当代新小说的时代。《山雨欲来》就是划分墨西哥现代小说先后两个时期的分界线。亚涅斯还不愧为语言大师;作品中大量采用民间语言、谚语和俗语;语言优美;结构严谨。
由于上述种种特点;《山雨欲来》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段若川)
胡·鲁尔弗佩德罗·帕拉莫(1955)
作者简介胡安·鲁尔弗;1918年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萨尤拉的一个小村庄;在祖父的庄园阿布尔科度过童年。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加上连年战争;那里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在那动乱的年代里鲁尔弗的童年非常不幸;双亲相继去世;他被约瑟芬派修女收养;跟她们学会了读书写字;家中的藏书使他有机会博览群书。十岁时姑妈送他到瓜达拉哈拉读书。由于入学考试时大学罢工;使他无缘上大学;他便当了会计。1935年来到墨西哥城;在国家移民局及其他政府部门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旁听文学课程;并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他写的第一部小说《沮丧的儿子》长达三、四百页;但因不满其矫揉造作的风格;便把它扔进了垃圾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在移民局工作的鲁尔弗负责安置从欧洲来的难民。40年代曾与几位朋友创办《面包》杂志;在该刊上发表自己的早期作品。1946年他离开移民局到古德瑞奇公司工作;跑遍全国。1954年他被提升到该公司出版部门。从1962年起在全国印第安研究所工作。1953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烈火中的平原》;1955年在墨西哥文化经济基金出版社发表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成就甚高;再版数十次;被称为墨西哥当代神话;从而鲁尔弗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先驱。曾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和哈维尔·比利亚鲁蒂亚文学奖;1976年成为墨西哥语言科学院院士。1980年墨西哥为他举行全国性纪念活动;并授予他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荣誉博士称号。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1985年被任命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名誉校长。1986年1月7日病逝于墨西哥城。
内容概要《佩德罗·帕拉莫》原名《喁喁私语》;或《月旁孤星》;讲的是一个名叫佩德罗·帕拉莫的庄园主的故事;但实际的主人公应当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墨西哥农村。佩德罗是庄园主卢卡斯的儿子。他小时候;父亲半夜被雇工杀死;一大早尸体拉回家来;他受到很大刺激。原先他光是傻头傻脑地追求姑娘;现在则变成一个地产不多、野心很大、仇恨周围一切人的家伙。他采取软硬兼施、巧取豪夺的手段;渐渐把科马拉村的土地全郎据为己有。他抵赖债务;偷移地界;谋财害命;无所不为。为了勾消欠账;吞并土地;他与自己最大的债主多洛雷斯·普雷西亚多结婚;尽管他从来不曾爱她。对妻子厌倦以后又将她抛弃;却扣留了她的地产。伤心的多洛雷斯只有出走;最后含恨死在他乡。佩德罗为抢夺阿尔特雷特的地产;与他发生争执;竟派人将他吊死在家中。佩德罗终于成为当地的恶霸;他心狠手辣;周围所有的人;无论是雇工、商人、律师或神父;对他全都望而生畏;敢怒而下敢言。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大革命震撼世界;农民起义军所向披靡;顺我者昌;逆我着亡;但是;连农民军都被这奸诈狡猾的恶霸地主蒙蔽了。他假装拥护革命以保护自己;派心腹打入革命阵营;以便监视起义军行动;他还唆使起义队伍抢劫周围的村落;而自己反倒趁机扩大了地盘。但是;为所欲为的佩德罗也不可能处处顺手;事事如意;痛苦和不幸同样要降临到他头上。首先是他的爱子米格尔·帕拉莫之死。这个坏种17岁时就行凶杀人;村中半数的姑娘都被他蹂躏;他却依仗父亲的权势逍遥法外。一次他夜晚出材去寻找女人;马失前蹄;他坠地身亡。佩德罗从儿子的暴死中预感自己该归
还孽债了;便说;〃最好早点开始;以便快些结束。〃他从疯狂的复仇心理出发;追求无限的权力;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小王国;他在那里主宰一切;但是他无法逾越包围着自己的可怕孤独;他追求爱慕一生的苏珊娜——一个普通的穷苦女人;却被拒绝。他表面的残暴专横掩盖不了内心的痛苦。苏珊娜是佩德罗少年时代的女友;他们曾一起游泳;一道放风筝。苏珊娜象征着他那已经失去的;可贵的、天真无邪的往昔。苏珊娜是他渴望的幸福;唯有她才能把他从外表凶残、内心空虚的矛盾中解救出来。但是苏珊娜饱尝了人间的艰辛;她是不可能拯救佩德罗罪恶的灵魏的。小时候由于母亲患肺病;人们回避她和父亲;母亲死后没人送葬;从而她与父亲离家出走。父亲是个矿工;一次硬逼她下到深深的尸穴去找金子;她吓得半死;心灵受到严重创伤。长大后嫁人;不久失去丈夫;只好回到父亲身边;父亲又奸污了她。苏珊娜已经濒临疯狂。为逃避战乱;她与父亲回到科马拉村。多年来一直思慕苏珊娜南佩德罗派人找到她;杀死了她父亲。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女人;与苏珊娜成婚;但是为时已晚;她已经疯狂;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她死后;科马拉敲响丧钟;但钟声没完没了;人们全都聚集到这里;使苏珊娜的葬礼变成了欢乐的节日。佩德罗气急败坏;发誓要进行报复:让科马拉村在饥饿中死去;因为他的幻想破灭了。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科马拉村荒芜了。现在;他一生追求的苏珊娜已然死去;自己也只有等死了。他每天都踡卧在一把旧躺椅上;看着人们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他终于突然死去;是赶驴人阿文迪奥杀死了他。阿文迪奥是佩德罗的许多私生子中的一个;他的妻子病死;他前来请求父亲帮他安葬妻子;他由于悲痛喝得大醉;酩酊中举起砍刀;杀死了父亲;佩德罗死去了;科马拉村也在饥馑中死去了。变成了一个鬼魂出没的世界;过了一段时间;佩德罗的结发妻子、被抛弃的多洛雷斯·普雷西亚多死在外乡;临终前嘱托儿子胡安到科马拉村寻找自己未见过面的父亲。胡安回到故乡。正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杀死佩德罗·帕拉莫的赶驴人阿文迪奥;他为胡安作向导;引他回村里;可是胡安不知道阿文迪奥早已死去;现在只是一个鬼魂。胡安本来希望看到母亲回忆中的美丽故乡;看到精心耕种的绿野和村中快乐的人们;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个死亡的、充满私语、回声、阴影和游荡着痛苦的亡灵的村庄;他在村里遇到的都是死者的幽灵;他们仍像生者一样活动着;会思想;会说话;有性格。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胡安知道了村中发生的一切;也听到了关于生父佩德罗的种种说法。在这鬼蜮世界;他觉得阴森可怖;透不过气来;最后他也死在科马拉村。这村里仅存的三个活人;多尼斯和他的女人;亦即他的妹妹;还有穷苦的老太婆多洛特阿把他埋葬了。现在胡安的亡灵与科马拉村与其他亡灵在一起了;他们继续以对话、独白、回忆等方式讲述着佩德罗·帕拉莫以及科马拉村的故事。
作品鉴赏《佩德罗·帕拉莫》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首先表现在它奇特的结构上。它象一幅表面互不相联的零碎片断拼成的镶嵌画;这幅画要由读者参加拼排才行。故事情节并不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交代的;而是从胡安返回故乡开始;以赶驴人阿文迪奥杀死佩德罗·帕拉莫结束。全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胡安回到科马拉村的前因后果;讲他在村中奇异而可怕的经历;但他的叙述又不时被佩德罗的内心独白及母亲多洛雷斯的回忆打断;以跳跃的方式引出一系列人物和事件;作者从而打破了时空界限;迫使读者随之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我们一直以为胡安是个活人;当读到全书一半时;突然发现他在回答与他埋在同一墓穴中的老妇多洛特阿的问
话;才明白本书一开头就是胡安的鬼魂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到这里小说才进入第二部分;主要讲佩德罗的为非作歹;以及他与苏珊娜的爱情悲剧。这时;尽管仍有倒叙、回忆、对话、独白的穿插;但已经显示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故事轮廓。读者好象开始踩到坚实的土地了。由于故事是从半截开始写的;全书又在半路结束;正好可以与小说的开头的情节衔接;所以我们感觉整篇小说呈环形结构;好象读者可以随意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这种结构正符合墨西哥印第安人时时间概念:时间是环形的;周而复始;轮回不灭。在写作技巧上;胡安·鲁尔弗运用了全新的手法:取消了传统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以对话、回忆、内心独白等手段;把所描叙的人物事件与读者直接联系起来;有意地留下一个个空白;客读者去想象;去填补;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摄取镜头;如同〃立体派〃画家把商标、广告等原始资料直接运用在自己的画面上那样;宜接录用每个人物(鬼魂)的对话、独白、回忆、私语;避免直接描写;用暗示和回忆等代替;尽量去除逻辑推理及作者的评论;让客观事物和书中人物来说话;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情节的剪裁非常讲究;有意打乱时空顺序;依据心理时间来描写。胡安·鲁尔弗通过精心构恩;采用上述种种手法;使这部表面杂乱无章;实则结构严谨的小说艺术化、形象化地反映了墨西哥严酷的现实生活;其艺术效果有如一幅奥罗斯科的大型壁画;多姿多彩;凝炼浓重。人们把《佩德罗·帕拉莫》看成一部墨西哥当代神话;因为其中溶进了许多西方古代神话和印第安传说。比如。墨西哥印第安人认为;人死后;身躯虽然被埋葬;灵魂仍然在地上游荡;在亡灵节前后还会回家与亲人团聚。因此鲁尔弗在这部作品中创造的鬼魂世界对墨西哥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还借鉴了但丁《神曲》中所写的天堂、地狱和炼狱的形象;不过在《神曲》的鬼魂世界中亮相的是历代名人和当时的显赫人物;而鲁尔弗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活跃的却是一些最普通的乡下人;使人觉得非常真实。与但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鲁尔弗的笔下只有炼狱、地狱而没有天堂;从而没有给人留下可以脱离苦海的希望;连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胡安也死在科马拉村。科马拉意为〃饼铛〃;寓意〃炼狱〃;人们在那里受煎熬。正由于作品没给人留下任何希望;才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胡安历尽辛苦返回故乡寻找父亲;令人想起荷马的《奥德修记》。科马拉村中唯一幸存的多尼斯和他妹妹;这多么象《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在墨西哥小说史上;《佩德罗·帕拉莫》被称为第三代革命小说。马里亚诺·阿苏埃拉《在底层的人们》(1916)是第一代;从正面讴歌1910年爆发的革命。三、四十年代以穆尼奥斯的《紧跟潘乔·比利亚前进》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属第二代;是对那场革命的回顾。《佩德罗·帕拉莫》并没有从正面描写那场斗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极端穷困、落后并且毫无希望的墨西哥农村;好象那里从未发生过革命;好象社会变革之风从来就没有刮进这个村庄。这更促使人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反思那场革命;从而深刻地指出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虑;引导人们去探索贫困落后国家的最终出路。
(段若川)
奥·帕斯太阳石(1957)
作者简介奥克塔维臭·帕斯(1914—);墨西哥诗人、散文家。
出生在墨西哥城;父亲是律师和记者;是墨西哥革命(1910—1917)中著名将领埃米利亚诺·萨帕塔驻纽约的代表。母亲是西班牙移民的后裔;虞诚的天主教徒。祖父专门收藏墨西哥古代史并出版印第安小说、帕斯于1919年开始上学;并和阿玛丽娅姑妈学习法文;少年时期就开始阅读卢梭、雨果等法国作家时作品。从14岁开始诗歌创作。为满足父母的要求;曾入哲学文学系和法律系学习。但他本人更愿自学。受祖父的影响;大量阅读浪漫主义、帕尔纳斯派、象征主义以及西班牙〃27年一代〃诗人的作品。17岁时柏一些作家共同创办歌诗杂志《巴朗达尔》(1931)和《墨西哥各地手册》(1933)。1937他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作家联盟。马德里的严酷现实震撼了诗人的心灵;《在法西斯炸弹下》(1937)就是他当时精神状态的写照。回国后又主办了《车间》(1938)、《浪子》等文学刊物;成为〃车间派〃诗人中重要一员。1944—1945年在美国研究拉丁美洲诗歌。后从事外交工作;曾出使法国、瑞士、印度、日本等国;旅欧期问;参加了超现实主义的文学活动。1968年为抗议本国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辞去驻印度大使的职务;到美国和英国大学的研究机构中供职。1971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主涯中;帕斯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最主要的当然要数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文学奖(1981)和诺贝尔文学奖(1990)。帕斯主要的诗歌作品有《假释的自由》(1958)、《火种》(1962)、《东山坡》(1969)、《旋转》(1976)、《向下的树》(1987)等。1989年他自己又编选并注释了《帕斯最佳作品选》。他的专著与散文作品有《孤独的迷宫》(1950)、《弓与琴》(1956)、《十字路口》(1957)、《榆树上的梨》(1957)、《旋转的标记》(1965)、《开向田野的门》(19;6)、《交流电》(1967)、《克劳德·莱特芳斯或伊索的新宴》(1967)、《马塞尔·杜尚或纯真的城堡》(1968)、《连接与分解》(1969)、《补遗》(1970)、《酸橙树的子女们》(1974)、《仁慈的妖魔》(1979)、《索尔·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或信仰的陷井》(1982)、《阴暗的时代》(1983)、《人在他的世内容概要及作品鉴赏《太阳石》作于1957年;是帕斯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84行;结尾的6行不算在内;因为它们与开头的6行是重叠的;完全一样;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的环形结构;如同阿兹特克人的日历一样;周而复始;无尽无穷。太阳石是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阿兹特克人圆形石历;用整块玄武岩雕成;直径为3。58米;重约24吨。按照阿兹特克人那样;将一年分为584天;这是金星绕太阳公转的时间。全诗的行数正好与这个数字相符。诗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的:
一株晶莹的垂柳;一棵水灵灵的白杨;/一眼高高的喷泉随风飘荡;/一棵稳健的树木翩翩起舞;/一条河流曲曲弯弯/前进、后退、迂回/却总是到达要去的地方:
全诗以这样的描述开始;反复吟咏;一气呵成;分成几十个段落;却没有一个句号。在这首诗中;帕斯完全打乱了时间扣空间的界限;将神话、现实、回忆、憧憬、梦幻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诗人激越的情感、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浸游;在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忆中打捞;为的是寻找那〃闪光的躯体〃、〃太阳的岩石〃、〃浮云〃和〃白昼〃
的颜色。在帕斯看来;这〃闪光的躯体〃只是个短暂时〃瞬间〃;是人类〃相爱〃的〃瞬间〃。由此可见帕斯的思想是受到弗洛伊德性原说影响的。为了寻找这样的时刻;诗人〃像言人一样〃;通过〃声音的回廊〃走向环形的中心;走进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帕斯把它比喻为一个女性的躯体:
我沿着你的身躯;像在世界上游荡;/你的腹部是一座阳光明媚的广场;/你的胸脯耸立着两座教堂/血液在那里将平行的神奇酝酿;/我的目光像常春藤一样覆盖着你;/你是一座大海包围着的城市;/一座被光线分为两半的/桃色的城墙/一个受全神贯注的中午/管辖的海盐、石块和小鸟的地方/。。
诗人从〃白皙的前额〃离开了女性的〃躯体〃;进入了记忆那〃没有尽头的通道〃;搜寻往事的碎片。一个具体的时间出现了:下午五点钟;一群姑娘走出了学校。其中一位向诗人走来;他〃身披我欲望的颜色〃走来。姑娘的身上凝聚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品质:她既是老虎又是小鹿;既是猛兽又是猎物;它们相反相成;像〃阴〃和〃阳〃一样维系着世间万物的平衡。她既是所有的女性而又不是任何一位女性;诗人在她的身上列举了梅露茜娜、劳拉、伊莎贝尔、佩尔塞弗娜、玛丽亚等一系列的名字。梅露茜娜是一位仙女的名字;她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丈夫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将她赶走;此后便时常回来用叫声抒发自己的婚姻悲剧。不幸的女性的形象使诗人联想起利剑的锋刃与屠夫的血杯。她就像常春藤一样纠缠着诗人无法平静的心灵。这女性是〃火的字迹〃。〃海的字迹〃、〃风的字迹〃和〃太阳的遗嘱〃;她甚至用〃无法破译的火红字迹〃为诗人纹身。她不是任何一个女性;可又是个实实在在的牺牲者的形象。正是她把诗人引进一座幻想的途宫:
像牵着言人的手/你将我引向/那通往圆心的长廊/你昂首挺立/像一道凝结在斧头上的火焰/像要剥去人的皮肤的光芒;/像断头台一样令囚徒迷惘;/像皮鞭一样富有弹性;/像月亮的孪生兵刃一样修长;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脱离古老的传说;最终他还是发现了梅露茜娜是一条蛇:梅露茜娜;我看见你粗糙的鳞片;/黎明时闪着绿色的光焰;/蜷身熟睡;裹着一层层床单诗人继续在自己的记忆中寻觅;于是就在诗中出现了克里斯托夫大街、改革大街、瓦哈卡城、维尔内特旅馆等地名。这时;在诗人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更加准确的时刻:
马德里;1937年/安赫尔广场这是一个诗人永难忘怀的时刻;比前一个(下午五点钟)更具体。这时诗人第一次使用复数第三人称和过去时态来叙述往事:一对情人在轰炸时作爱。这可能是诗人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是听到的传闻。但从这时起;〃情爱〃就成了诗中充分展示、充分自由的瞬间;在诗人看来;只有在这时;人们才会去掉压抑自己的伪装和做作;摆脱世间那被老鼠偷吃的法律;/银行和监狱的栅栏;/纸的栅栏、铁丝网;/电铃、警棍、蒺藜;/武器的单调的布道;/温柔的戴着教士帽的蝎子;/戴着大礼帽的老虎;/素食俱乐部和红十字会的主席;/身为教育家的驴;/冒充救世主、人民之父的鳄鱼;/元首、鲨鱼、前途的建筑师;/身穿制服的蠢猪;/用圣水洗刷黑色牙齿并攻读英语/和民主课程的教会的宠儿;/无形的墙壁、腐烂的面具——/它们使人与人类/并与自身分离;通过这〃情爱〃的瞬间;人们不仅会看到〃我们失去的团结〃;而且会重新获得自由;而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原始的条件。这〃情爱〃的瞬间;正是全诗实质性的出发点。诗人这时交替使用〃他们〃与〃我们〃的称谓;因为这样的〃瞬间〃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的人;这样可以使客观与主观相互映衬;将作者和读者合而为一。诗人在寻求
这抽象、绝对、自由的〃瞬间〃时;既在个人的记忆的海洋里打捞;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邀游。诗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历史和神话中的人物:亚当与夏娃之次子亚伯的遇害、阿伽门衣与卡珊德拉的悲剧、〃血腥之城〃尼尼威的崩溃、刺杂凯撒的布鲁图失败的予兆、阿兹特克帝国的君主蒙德祖玛的悲哀等。在诸多近代人物中;除了西班牙探险家楚鲁卡在特拉加尔阵亡之外;其余所有的政治家和革命者;如林肯、马德罗、罗伯斯庇尔、托洛茨基等人;都不是在武装捍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而是由于思想分歧被政敌谋杀或处决的。而在远古人物中;除了苏格拉底与市鲁图之外;其余为捍卫集体思想而死会的人们都已被忘却。这表现了帕斯对世界的看法:善与恶、美与丑、烈士与凶手、革命与悲剧就象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一样不可分开。在无可奈何之际;诗人写道:
死者已在他的死亡中注定/而不会有其它的下场/。。/人死已是人生的雕像面对充满不公与悲剧的现实社会;诗人采职了玄学的态度;将〃自我〃与〃非我〃结合起来:他们就是我们甚至:
如果我存在他们就不是他们/是他们赋予我充分的自身帕斯在诗歌创作上的最大成就是他把语言从〃清规戒律〃中解放出来。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手段〃;〃它将我们合成;又将我们分解〃。从这样的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帕斯对语言的偏激倾向。这种倾向是从法国诗人马拉梅开始的。它导致了诗歌的隐晦和朦胧。有人拿贡戈拉派的巴罗克风格与这种倾向相比;前者令人眼花缭乱;而后者则使人头晕目眩;这是一种对于〃眼睛所看不到的事物〃的揭示;是对现实的〃背面〃和人生的〃奥秘〃的研究。正因为如此;我们难以对他的诗作逐字逐句地进行注释;而只能从整体上去理解诗的内涵。在艺术技巧方面;这首诗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在结构上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从而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为了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帕斯将各种手法结合使用:形象剪接、诗句重叠、明喻隐喻交替、标点符号省略等。
2。象征主义是他主要的艺术手段。如诗中的维纳斯;她是全星、是爱神、是诗中的梅露茵挪、劳拉、艾萝伊沙、伊莎贝尔、玛丽亚、佩尔菲弗挪。这些女性;不仅是神、是仙、是人;而且都具有女性的多重品格:情人、母亲、女儿。她们是一切女性;又不是任何女性。用金星做她们的象征;最为贴切;因为她同样具有多重性格;既是启明星;又是长庚星;既出现在黎明;又出现在黄昏。她是一座〃生灵之门〃。作为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