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曼·普伊格天使的命运(1979)
作者简介(见〃蜘蛛女之吻〃条)
内容概要《天使的命运》的故事情节由两个层面(现实的和梦幻的)
展开。
第一个层面即现实的层面叙述一个名叫安娜的青年女子因和丈夫(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公司的经理)不和离异。后安娜得癌症;赴墨西哥城一家医院住院治疗。她孤身一人处身异国;又得了重病;倍感孤寂、凄凉。她有一名叫波齐的男友;律师;政治上是个庇隆主义者;他对在台上的军政府诗对立的态度;常为遭当局迫害的知识分子和民众主持正义;为政治犯进行辩护。安挪在医院动完手术后;波齐赴墨西哥;名义上是探视女友;实际上另有所图。原来安娜还有一男友;名亚历山大;此人系政府要员。波齐希望安娜能将历山大诱来墨城;然后将他加以绑架;以赎取被政府夫押的同伴;安娜考虑自身和家庭的安全;加以她对波齐皈依的庇隆主义持有异议;便对男友的请求断然加以拒绝。波齐多方相劝;终难使安娜改变主意。波齐回国不久;即遭警方以恐怖主义分子的名义杀害;安挪闻讯;甚感悔恨。宏娜的病情已相当严重。第一次手术因肿瘤已经扩散;医生不得不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她听朋友说;这次手术十分成功;很有希望康复。对这种说法安挪似信非信。手术后极度虚弱的她此时唯一的希望是能见一眼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母亲和女儿。与现实的这个层面相并行的另一个层面为梦幻的场面。安娜进行手术后;因疼痛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沉沉入睡。梦中的她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欧某国一巨商的妻子;美貌绝恰;丈夫为保护她;将她安置在一座闲入难以进入的海岛上;还为她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别墅;防卫森严;还给她找了个面貌与她酷似的替身。新婚良宵来过;忙于商务的丈夫即离她外出。优裕的生活条件却难以安抚她那颗孤寂的心。她渴望自由地生活;希望得到真正的爱情。此时;与女主人形影相随的贴身使女瑞奥突然宣称自己是个男子;是某一大国派来的间谍。还说他早已如醉若痴般地爱上了她;表示愿意放弃问谍活动;与她私奔。她也钟情于这个漂亮的男子;且意欲尽快结束这种笼中鸟似的生活;便毅然同意与他一起离开海岛。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瑞奥杀死了巨商派来监视女主人的人后;即与女主人双双上了即将启航的海轮。在地中侮的途中她终于发现瑞奥带她出走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她利用他的一时疏忽;将安眠药放入他的饮料中;在他陷入朦胧之际;将他推入大海。此时;同船航行的一位好莱坞电影制片商看中了女主人阿娜多姿的美色;立即与她签约;让她去拍影片。到了好莱坞;她虽很快走红;成为明星;但一切均得听从制片人的摆布;仍然得不到她渴望已久的自由;却招来了同行们的嫉妒;最后被另一名女演员驰车碾死了。一梦既息;另一梦又起。此时;小说的情节显得更为离奇了。时间可能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长足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计算机时代;科学也给人类自己带来了灾难——大气严重污染后;产生了〃温室效应〃;地球表面温度剧烈上升;引起南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将地球上的五大洲都淹没了;只留下了南北两踉的陆地;出现了〃南北极时代〃。已进入计算机化的人类;连名字也用上了代号。这时的女主人公是个代号为w218的服务生;她义务服务于一家医院。这家医院专门收洽一些老年患者与残废人。w218是个美貌少女;她的义务是在两性关系上满足这些患者的要求;以此来〃温暖〃这些被
社会唾弃的人的心;她实施的是〃爱情疗法〃。不久;w218与一个代号为LKJS的青年男子邂逅;两人很快堕人情网。但当她千里迢迢去他的国家打算与他成婚时;却发现他旱有妻室。此人原系间谍;他负有监视w218的使命。原来她有一种潜在的〃特异功能〃——她满30岁后便能〃看出〃每个人头脑中在想些什么。这种特异功能很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因而;LKJS所在国政府千方百计试图控制她;甚至消灭她。她已〃看出〃了她情人负有的这项使命;便愤怒地向他的背部刺了一刀。他受了重伤。w213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应她本人的请求;法院同意她去位于冰天雪地的极地的一家医院继续当她的眼务生;以〃服务〃代替苦役。这是一家传染病院;患者进入这家医院;犹如进入死牢。三个月后;w218已染上了传染病;住进了病房。在病房内地与一老妇进行交谈。后者告诉她。患者入院后几乎无一生还。只有一个年轻妇女;因思念女儿心切;身穿睡衣冒死逃出医院;后被寒冷和悲伤〃溶解〃;却又在她的故国重新〃聚台〃;成了一个天使——一个和平小天使。这时;原来用第三人称讲述的老妇;突然改用第一人称;仿佛这个天使就是她本人的化身。天使的突然出现;使这个陷于内战的国家立即出现了和平。但那位从医院里逃出来寻找自己小女儿的年轻妇女(这时她又由天使恢复到自己的原形)终于发现;她如此渴望见到的这个女儿却早已在战乱中死去。
w218的命运如何呢?她此时已得了不治之症;等待她的是什么;人们完全可以想见。
作品鉴赏进入本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文坛出现一派空前繁荣的局面;流派纷呈;思想含义深刻;艺术技巧独特的作品次第涌现;层出不穷;评论家们称这种现象为文学〃爆炸〃。〃爆炸〃文学在60年代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后;进入70年代因拉美一些国家政坛发生剧变;有的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出现了军事独裁政权、进步作家受到迫害;繁荣的丈坛出现了短时间的萧条。人们一般认为;〃爆炸〃文学已进入尾声。然而;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无法用武力强行使之平息下来的。有压迫;必有反抗;有反抗;必有文学。7O年代中期起;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再次涌现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评论家们称他们为〃爆炸后的新一代〃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便是这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普伊格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他常常喜欢用写通俗小说的方法进行写作。他的小说都有一个引人入胜、娓娓动听的故事;以吸引读者。与此同时;却又在作品中提出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在《天使的命运》中。安娜在梦幻中所经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扑朔离奇的场面;完全可以独立成篇;看成是一部部小说中的小说。诚然;因其属梦幻;显得荒诞不经;缺乏现实性、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就象人们在梦中见到的事物一样;时而出现这个场面;时而又出现另一个场面。这儿需要读者的合作。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小说中出现的这一个个场面加以联贯;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在《大使的命运》里那一幕幕梦景虽属荒唐;却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安娜的这一个个梦正是她现实生活的拆射。现实中的安娜是个不幸的女人。她没有真正的爱情。丈夫只将她看成〃长期包下的妓女〃;以满足个人的欲望为唯一的目的;男友们与她相好;初时显出一片真心;日后渐渐露出真面目:或仅仰慕她的美色;将她作为玩物;或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安娜也没有自由;没有家庭的幸福。梦幻中的安娜又是怎样呢?她成了贵妇人;但仍然是只〃笼中鸟〃;幽禁在海岛上;与瑞奥出走;原以为找到了心上人;
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却又发现他是个另有使命的人;到了好莱坞;当了电影明星;金钱有了;名声大了;仍然没有她最需要的东西——自由与爱情。小说正是通过两个不同的层面对安挪这个女主人公遭到的种种厄运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70年代阿根廷的社会情况;指出了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她们的悲惨遭遇。
《天使的命运》这部小说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对话、日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普伊格原来是搞电影的;因而;在他的小说里对话均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而且;犹如戏剧和电影里的人物对白一样;有时整章整章地让甲乙两人在那儿对谈;作者丝毫也不露面。在《天使的命运》里;这种对白主要是在安娜与其女友贝娅特里斯和其男友波齐之间进行的。小说一开始;安娜已住院;她的这两位朋友前来探视;他们之间的谈话就这样开始。谈话的内容多属日常生活琐事;有时也涉及时政;有时平心静气;仿佛在叙友情;有时也有激烈争论。一切显得是那样自然;就仿佛作者用一架录音机将书中人日常之间的言谈录下音来;然而加以记录整理而成一般。主人公的心态有时光凭对话难以全面展现;这时;作者使用日记——安娜自白的一种形式加以补充。简言之;小说正是通过对话和〃独白〃使女主人公的身世、境遇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屠孟超)
巴拉圭文学
阿·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作者简介阿·罗亚·巴斯托斯巴拉圭当代作家(1917—)他的文学道路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1942年;诗集《歌唱黎明的夜莺》问世;受到读者与评论界的好评。曾任巴拉圭《祖国》杂志的编辑和记者。1947年;因反对军事独裁政权被流放;只好长期侨居在阿根廷。他的文学成就;在小说方面尤为突出。1960年;长篇小说《人子》问世;该作以其鲜明的思想性和浓厚的乡上气息而享誉拉美文坛。此后;又先后创作了《闲汉》(1966)、《水上行》(1967)《莫利恩西娅》(1969)三部小说。1974年;一部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问世了;它的名字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我;至高无上者》。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即统治巴拉圭二十六年的独裁者弗朗西亚。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弗朗西亚写的或口授给秘书帕蒂尼奥的记录;在书中被称作〃历史文献〃。其中;还穿插着弗朗西亚和秘书的谈话摘要。此外;书中还有一应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由他做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正文之外;还有一位〃编纂者〃;时重大的事件和人物加以注释和说明。这样;整个作品的结构就变得错综复杂了。小说是这样开始的:一张匿名传单贴在大教堂的墙壁上;写着:〃我;共和国的最高独裁者;命令:在我死后;我的尸体必须身首异处;将头颅插在长矛之上;必须在共和国广场上暴晒三日;届时要用钟声召集百姓前往观看。我手下的全体军政官员一律要受绞刑。他们的尸体要埋葬在郊外牧场;不得安置任何纪念性质的十字架和标志。三日之后;我的遗体必须大化;其骨灰抛入大河之中。。〃作品立刻把被压迫群众的愤怒情绪表现了出来。接着;作者运用意识流、内心独自等手法集中刻画这个独裁者的优心仲仲、残酷暴戾、武断专横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之后;由于脑震荡;神志恍惚;出现了复视现象。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病态;使他的人格双重化:一个是〃我〃;另一个是〃至高无上者〃;二者互相冲突。〃我〃表现了独裁者的色厉内荏和对人民的恐惧心理;〃至高无上者〃则描写弗朗西亚的刚愎自用和武断专横;这样;双重人格集于一身;使得人物性格复杂并丰满起来。鉴于《我;至高无上者》鲜明的思想倾向与高超的艺术技巧相结含;拉美文学评论界认为;它是七十年代拉美文学中反军事独裁统治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同时;它也被看作是罗亚·巴斯托斯的代表作。
内容概要《人子》全书分为九章;标题是〃人子〃;〃木头和肉体〃;〃车站〃;〃迁徙〃;〃家〃;〃联欢;〃流放者〃;〃使命〃和〃从前的战士〃。第一章以〃我〃回忆的形式主要介绍独裁者弗朗西亚的一个奴隶的儿子——马卡里奥老人的故事。接着;通过老人的讲述描绘了伊塔佩村的发展史。马卡里奥的父亲本是独裁者弗朗西亚的仆役;只是由于马卡里奥拿了元首的一枚金币而被赶回伊塔佩村。随后;在〃我〃和几个村童的一再要求下;〃马卡里奥讲起他的外甥加斯帕尔·莫拉的故事:加斯帕尔是个会制做吉他的琴师;〃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到这里买他的乐器;而且从不跟他讨价还价。因为他不是吝啬鬼;他留移买材料和工具的钱之启;把剩余的钱全部分给那些比他更穷的人。他替那些被大火、冰雹和蝗虫毁掉庄稼的农夫偿还债务;他为那些孤儿寡妇购买衣服和食物。孩子们挤在他的作坊里看他干活。
他教那些有兴趣的孩子作木工和唱歌。他建造了学校。。〃总之;加斯帕尔·莫拉是个为民造福、受人爱戴的好青年。但是;他不幸得了麻风病;为了不把疾病传染给村民;他悄悄躲进山里去了。他的夫踪引起人们的震动;纷纷进山求他回家。他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怠;不久便死在一条小溪旁了。为了纪念他;村民们把他主前雕刻的基晋像搬回村中的教堂里;但遭到神父的反对。于是;大家决定把圣像竖在村旁的山顶上。第一章以马卡里奥之死而告结束。第二章主要讲述阿列克赛·杜布洛夫斯基的故事。萨普开村来了一个外国人;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他不是一个一般的流浪汉。我看他是从某个欧洲国家逃出来的大官。〃〃这是个特殊的人。。〃〃这是个神秘的人。。。〃但最了解情况的人是镇长阿塔纳西奥·加尔万;此人从前是个发报员;1912年3月1日;当农民起义军准备从萨普开出发去攻打首都的独裁政权时;发报员阿塔纳西奥·加尔万把行动计划秘密地通知了政府控制的兵营。事后;他被提升为镇长。他经过调查;知道阿列克赛·杜布洛夫斯基是个俄国侨民;据此;神父推测;这个俄国人是因为〃逃避布尔什维克党人的革命;才来到巴拉圭的。有一天;掘墓人的女儿马丽亚·雷加拉达得了急病;多亏了阿列克赛及时给她做了手术;她才得救。此事迅速传开来;村民们开始改变对阿列克赛的看法:〃怀疑、嘲弄和流言蜚语渐渐变成了尊敬和敬仰。谁也不再说他的坏话了。〃但是;几个月之后;马丽亚·雷加拉达发现阿列克赛砍坏了基督雕像;甚至粗暴地奸污了她;她不明白〃为什么会发主那一切。她当时不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第三章讲述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新鞋去首都上学的故事。登上火车以后;通过〃我〃和乘客的闲谈;介绍了铁路沿线的风光和一些趣闻逸事;比如:列车上的乞丐和小偷;新婚夫妻;庄园主等等;特别是乘客不得不在萨普开镇过夜时对当年农民起义的回忆。第四章主要介绍马黛茶园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雇工们实在难以忍受那非人的待遇;便千方百计地逃走。可是;〃没有任何人能够逃得掉。〃〃连孩子也逃不过于弹、砍刀和绳索的惩罚。〃这一章着重描述了新婚不久的卡西亚诺和纳蒂夫妇如何被招工潮卷入茶园后来又如何不堪压榨与侮辱而逃亡的。第五章介绍卡西亚诺和纳蒂侥幸逃出茶园后在一辆破车厢安家的故事并且通过这辆车厢再次回顾了1912年农民起义失败的经过。第六章讲述了政府骑兵队对一名政治流亡者的追捕;村民们巧妙地掩护了他;尤其是马丽亚·雷加拉达给流亡者帮了大忙。第七章〃我〃由于支持游击队而被判刑;他在集中营里目睹了反动政权对政治犯的迫害。在服刑期间;玻利维亚对巴拉圭发动了入侵。囚徒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敌的要求。面临玻利维亚侵略者的威胁;巴拉圭军事当局只好答应了犯人们的要求。于是;〃我〃被编入正规军;开赴前线作战。第八章通过士兵克里斯托瓦尔·哈拉驾驶卡车往前线送水、食物和药品的经历;揭露了巴拉圭军队内部的黑暗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最后一章;讲述了戈伊布鲁兄弟从前方回到家乡后惩罚恶霸镇长梅利顿·伊萨西的故事;从而说明战争教育了人民;广大群众开始懂得〃必须为这种可怕的人吃人的不合理现象找到一条出路。〃
作品鉴赏《人子》以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之间的格兰查科战争为背景;描述了巴拉圭人民为这场战争做出的巨大牺牲。作者当时是一名新闻记者;参加了这场战争;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这场战争前后;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悲惨处境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创作《人子》的基本索材。本书的结构就是为奉现这两个方面服务的;因
此作品中没有一个主人公是贯彻始终的;也没有一个中心事件统率全书。它的布局是散式的;即由多个人物故事组成;而每组故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从表面上看;这种谋篇的办法似乎有些散乱;容易使读者感到头绪难觅。但是;汉就每一章而言;无论人物还是故事是十分完整的。侍读完全书;读者眼前便出现了一幅完整的因面;每个人物和故事在全局中的地位也就分明了。这种散文抒情诗式的写法还有一大特点;即:作者把叙事、写景、议论和心理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我〃乘火车去首都时;书中是这样写的:〃小山飞速地向后面跑着。我想;那是由于基督在纵马飞奔。它终于消失在随着列车的奔驰而转动的绿色植物背后;这些植物象一个笨重的大陀螺;在铁轨的抽汀下转动着。这时我才注意到坐在对面座位上打吨的一个人。我好容易辨认出他是人。因为阳光和着大量灰尘从车窗灌进来只有从尘往的另一面才能看得清楚;那是一个消瘦的外国人。他既不象波兰侨民;也不象战前来这里建工厂;战争开始后返回祖国的德国人。但是;很明显;他是一个外国人。由于两条腿无法伸直;他只好蜡曲在硬邦邦的木椅上。他的膝盖几乎触到了对面的座位;因此达米亚娜无法靠近车窗。从毡帽下面露出他一缕缕象玉米槽上吐出的缨子一样的淡黄色头发。衣服和靴子都很旧。他的粗呢外套放在腿上。口袋里装着一本磨破了边角的蓝皮书;封面上有几个金字;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衬衣紧贴着身子;突出的肋骨显得格外清楚;当他在座位上更换姿势时;天蓝色的眼珠在由于团倦而肿胀的眼睑下闪闪发光。阳光照得他难受;于是他拾手关上满是泥土的百叶窗;又局促不安地蜡缩在布满阴影的角落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罗亚·巴斯托斯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新。巴拉圭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但是下层百姓大多讲瓜拉尼印第安上语;为了使作品更生动、逼真;富于印第安民挨的乡上气息;罗亚·巴斯托斯巧妙地将方言上语糅进了西班牙语之中。对此;乌拉圭著名文学批评家安赫尔·拉马指出:〃直到现在这个时代;在语言方面;在使用自发的民间口语方面才出现一次巨大的飞跃;那就是作家深入到作品人物的语言中去。。。最能向我们表达这种变化的是这样一些小说家;他们已从当地语言中〃走〃了出来;而〃进〃入了西班牙语。具体他说;罗亚·巴斯托斯的情况便是如此;为了找到一种相应的西班牙语来表达讲瓜拉尼语的人物的经历;他曾遇到过不少难题。但在他的长篇小说《人子》中;终于找到了一种办法:〃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交替使用;在西班牙语行文中间插入瓜拉尼悟词句;努力使两种语言在叙述过程中融合起来。〃此外;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事件也是罗亚·巴斯托斯的常用手法;比如;1912年农民暴动这一事件就多次出现在前五章之中;但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在第一章里;这次暴动是这样被提及的:
〃最后一支游击队在塞罗科拉打了败仗;马卡里奥是从那场大屠杀中复活的拉撒路。〃这里描写的重点是马卡里奥;但读者会从此处提出问题。第二章一开始便提起这次暴动:〃村里的男人已经不多了;因为那些没有被炸死或者没有在随之而来的砍头和枪杀中丧主的人;都已飘零于异乡。砖瓦场已杳无人迹。谁电没有留下来;因为所有的工人都参加了那次暴动。〃但是;这是为俄国人呵列克赛的出场做铺垫的。读者则从这个角度了解了农民暴动。第三章里;作者再次提起这次暴动:〃他正在讲述那次暴动的故事。满载革命者的列车要完成一次突然袭击的任务。政府军从帕拉瓜里开出一辆装着弹药的机车;在这个车站把革命军的列车炸毁了。〃这一次是由一个庄园
主的口中说出的;从而反映了不同阶级的人对暴动的不同看法;第四章里;从茶园工人的角度提起暴动:〃1912年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不久;工业公司的代理人利用起义者逃亡和居民迁徙的机会;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雇工。〃这种多角度描写的手法;由于在不同章节的多次重复;因而可以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其艺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综观《人子》全书;它的特点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旬话:思想鲜明;形式简练;语言生动。
(赵德明)
乌拉圭文学
胡·卡·奥内蒂造船厂(1981)
作者简介胡安·卡洛斯·奥内蒂(1909—);乌拉圭著名小说家。生干蒙得维的亚。当过记者、编辑;翻译过福克纳和乔伊斯的作品;是〃45年一代〃的中坚人物。193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井》并一举成名。1941年创作《无主之地》;获阿根廷罗萨达征文奖第二名。1913年;标志着奥内蒂风格已然形戍的《为了今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后;反响强烈。小说以布宜诺靳艾利斯为背景;写〃联合军官团〃上台前〃山雨欲来凤满楼〃的压抑气氛;时序和结构也颇具新意。此后;随着〃圣塔玛丽亚〃系列小说的陆续问世;他在拉丁美洲文坛的地位日益提高。系列小说包括《短暂的生命》(1950)、《生离死别》(1954)、《无名氏墓志》(1959)、《造船厂》(1961)和《收尸倌》(1964)等;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不但是二战后南美社会病态发展的写照;同时也是作者生活感受的外化和内心世界的袒露;情调有些悲观;时空被高度浓缩;福克纳和乔伊斯的影响自不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