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行计算〃和解释、分析问题:法贝尔的妻子艾维用手相学预测丈夫命短;是由于生命线不长;伊丽莎白遭毒蛇蛟伤;法贝尔用毒蛇蛟人的死亡率测算;
只有3%—10%;以侥幸的心理去保佑女儿的生命;法贝尔身患绝症;而他认为手术成功率可达94。6%;来自慰自己。特别是几次〃巧合〃和〃偶然〃事件;法贝尔认为〃不需要任何神秘学的帮肋;有数学就够了〃;言下之意:技术可以决定一切;什么问题都可从中得到合理的答案。弗里施在《能干的法贝尔》中;通过一系列〃巧合〃〃偶然事件〃;表现了生活中某种必然性;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说:〃偶然是世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因而通过小说中一系列〃巧合〃、〃偶然〃;使读者深刻理解到人物构成的矛盾关系:法贝尔与汉娜间的悲欢离合;是因为3月26日在墨西哥的强行降落;通过机上邻座的偶然相识;了解到汉娜的下落;由于剃须刀突然坏了;在他准备离开旅馆而来离开时;接到法国工会来的电话;订上了去欧洲的船票;否则〃就不会乘船去了;无论如何不会乘伊丽莎白搭乘的那艘船;。。也就不会在这个世界遇到自己的女儿〃;不在巴黎又遇上伊丽莎白;也不会一同前往意大利;回到希腊;伊丽莎白不被毒蛇蛟伤;也不会躺进医院;法贝尔就不会与昔日的情人汉娜再次相逢。这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不止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法贝尔、汉娜、伊丽莎白等人物命运的转机;许多是通过偶然事件来体现的。弗里施笔下的〃无巧不成书〃;做到了〃笔区云谲;文苑波诡〃;万无重复;各有特性。小说中的法贝尔是那个社会的悲剧性人物;他染上了美国生活方式;玩世不恭;他不是生活在万物生长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那种到处充满〃异化〃的世界;〃技术世界〃成了他〃自然世界〃;他的一生是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任何〃义务〃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尽管法贝尔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科学技术、聪明能干;但精神空虚、无明确的人生目的;到头来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弗里施描写自然景色;不仅以景物启情、寓情;而且以景物渲染主题的情调:书中的空气、太阳、月亮、女人等描写无不交织着主人公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火是一种洁净的东西;而土壤则在一阵暴风雨以后就是泥浆。。满是病菌的腐土;象凡士林一样滑溜;朝霞下的小水坑象是污血坑;月经血坑;坑内水蜥麇集;黑压压的小脑袋带着急速扭动着的细尾巴;象是一摊攒动着的精子;一模一样。。可怕〃;〃阳光象早先一样黏乎乎的;。。我们周身是湿淋淋的汗水、雨水和油腻;象刚生的婴儿一样污秽。〃读罢这段文字;如果不用主人公那心情阴郁的眼光;如果不在自然景色的情调渲染中领略它的主题;几乎是别无门径的。主人公面对太阳下落;〃已经沉到绿色的烟叶丛中去了〃联想到〃它象膨胀变大了;在弥漫的雾气中有如一只充满鲜血的泡泡;又象一只腰子或是别的什么玩意儿;叫人看了讨厌;〃看到嶙峋山岩会联想到〃太古动物〃;心中油然产生不可名状的恐惧;把雨水比喻成〃洪水〃;把月亮下的人影看成〃幽灵〃等等;从而可感到法贝尔一种无法排遣的恐惧和渗透一切物色之中愁绪难释。法贝尔最后一次返抵阿尔卑斯山的那段描写:〃这毕竟是一次平稳的飞行;仅仅在阿尔卑斯山上空碰到微弱的燥热风;我在年轻时就对阿尔卑斯山有所了解;但这是首次飞跃它的上空;一个天色湛蓝的下午;一堵常见的燥热风的风墙。。〃;〃傍晚斜照的山谷;阴暗的山坡;阴暗的峡谷;谷中的白色溪流;斜照中的草地;阳光染红的草料房;一下看到森林开阔区、满是乱石的盆地里的畜群。。〃;面对大自然景色;法贝尔〃期望嗅到干草的气味!〃〃期望在大地上行走。。在夕阳照射到最后几颗树下;闻松香的气味;听流水的声音;〃〃期望接触大地。。。〃弗里施的这段成功的景色描
绘;渗透着主人公思乡之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试图摆脱恐惧;期望接触大地——回到现实;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马庆发)
马克斯·弗里施安多拉(1961)
作者简介(见〃能干的法贝尔〃条)
内容概要《安多拉》十二场寓言剧;该剧控诉了法西斯迫害犹太人;并提出在这类罪行中谁是帮凶的问题。安多拉是弗里施虚构的国家名字;与安多拉毗邻的是黑人国;在剧中它是〃和平、自由和人权的堡垒〃。但在这里的人都是〃无罪的人们〃;居民们把自己的房子粉刷成白色——象征洁白和无罪。这个白色国家受到〃黑色〃邻国的威胁。剧中主人公安德里是教师康青年时和邻国一个女人所生的私生子。但是;教师当时畏于社会习俗;他不敢公开承认;百般掩饰风流韵事。恰好黑人国发生了迫害犹太人的罪行;康佯称这孩子是他从黑人暴行中救下来的犹太孩子;安多拉人则把康的行为说成扶危济困的义举。从此;〃犹太人〃便成了安德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被作为康的〃义子〃抚养;另一方面又作为〃犹太人〃到处遭受歧视。安德里因自己和别人不同而感到孤独;力图改变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他聪明、能干;很快掌握了一门木工手艺。安德里成了木匠之后;欣喜若狂;以为自己可以自食其力;还想攒钱和教师的女儿;同父异母的妹妹芭布琳结婚;但遭父亲断然拒绝;梦想落空。而那些木匠师傅怀有对犹太人的偏见;百般刁难;歧视他;不让他好好学手艺;而是打发他去做生意;还说什么;犹太人只会赚钱;天生就不是学手艺的材料。那个想占芭尔琳便宜的士兵当众侮辱取笑安德里;将他打倒在地;并公然声称要霸占他的未婚妻。士兵有恃无恐地撒野;同时还嘲笑犹太人是胆小鬼。安德里热恋着芭布琳;芭布琳也满怀激情和他亲吻;两人心心相印;难舍难分。可未得到父亲肯首之前;只能象兄长那样关心爱护芭布琳。安德里甚怕芭布琳因他是犹太人而嫌弃他;他多次问芭布琳;自己是不是象别人说的那样只好色;而没有感情。当他鼓起勇气;向父亲表露心迹时;又遭拒绝;而来得到任何解释。于是;他十分恼火;悲愤地喊出:〃就因为我是犹太人!〃安多拉人对犹太人的偏见;歧视就象一座围墙;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去看病;也时常遭到医生的盘问和数落。在他到处碰壁之后;心中逐渐滋长一种反抗情绪;暗地里拼命存钱;将来带上心爱的人悄悄远离这个国家。正当他编织着美丽理想时;守护在芭布琳门前睡着了;此时;士兵闯进芭布琳屋里将她奸污了。这一不幸事件发主之后;康与安德里的关系彻底破裂了;整个家庭笼罩着一种阴影。康几次想对安德里承认自己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可话到嘴边又无勇气和盘托出;而安德里又认为康在象别人一样歧视自己;父子关系日趋恶化。康的妻子目睹这一状况;请求神父帮忙;从中调和。于是;神父把安德里叫到教堂开导劝慰他;并用圣经上的语言教导他:首先要爱自己;接受上帝把他创造出来的这个样子;不用去顾及他人的看法;况且说他〃是犹太人;纯属无稽之谈。〃后来;〃黑色〃邻国入侵安多拉。一天;安德里亲生母亲走进酒店;见到昔日的亲人康和儿子安德里;她便把手上的戒指送给安德里;但未相认。她匆匆离去时;被人从背后用石头砸死了。康懊悔自己当时怯懦;现在的状况;迫使他终于向神父倾吐了真情。〃黑色〃人军队以捉拿砸死女人的凶手为借口;发动了向安多拉〃白色〃国入侵。平时气壮如牛、夸夸其谈的家伙;说什么血战到〃最后一个人〃;此时此刻却胆小如鼠;而且协助黑人把安德里当作凶手;说他是犹太人;诬告他扔石头;杀了人。为了给犹太人示众;安德里被当众拉到广场处以极刑。芭布琳拼命保护他;惨遭毒打;当众剪去头
发;被唾骂作〃犹太人的婊子〃。这时;康终于不顾一切;鼓起勇气宣布安德里的真实身份;可已为时过晚;无济于事;也无一人相信;只得自缢而死。敌军撤退了;只有已经发了疯的芭布琳仍然留下;不停地呼喊:〃我要粉刷;我要粉刷。。〃;仍在寻找她的头发和她的哥哥:〃我的头发在哪?。。〃;〃这是安德里的鞋子;别动它们;要是他回来;他的鞋就在这里。〃
作品鉴赏《安多拉》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人的异化以及人本身和他自愿或被迫扮演的角色之间的矛盾问题;愤怒地控诉了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迫害;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即谁是凶手;有谁承担罪责的问题。弗里施观察的是人的心灵境界;他所喜爱的题材;往往是一个人能否放弃原有的身份与经历变为另一个人的问题;认为人应该是自由的;并具有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没有任何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现代人却完全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被放进预定安排的框架中;这就是悲剧所在。〃戏剧的主题应该是揭示颠倒着人的存在;〃这类观点在弗里施的小说和戏剧中不断出现;愈趋深化。安多拉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国家;它是当今社会的缩影;是一个意志薄弱而又冷醋无情的群体的模型。弗里施曾自己评论这部作品说:〃该剧作(如果您现在想正确理解我的话;也就是逐段逐句阅读之后)是一部政治教育剧;并以政治背景为假设;这是所表明的。。。我并不想详细阐述这一题目。总而言之;该剧是与某种社会密切相关的分析。〃又说:〃安多拉人在法庭上;并不是什么法官;而是当今的证人〃;作者认为〃不是在构思作品;而是将此与当今发生故事地点进行对堂公簿。〃弗里施掌握了丰富的戏剧技巧;运用现代派的艺术手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具有当代特征的现象移植到过去的时代;这一艺术处理;使人领悟到作者借古讽今;嘲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残忍的行径。该剧中的主人公安德里在绝望的爱情和强大世俗偏见面前;陷入迷惘;他不断地考察自己;逐渐地接受了别人强加给他的〃犹太人的性格〃这一说法;众人固定的看法终于压倒了事实。剧中的人物和冲突陌生化;甚至进行漫画般的夸张;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判断;创作手法上深受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影响;善于把对现实的描述同人物的内心独白(联想、回忆等)交织在一起;并用虚构的国名、情节来联系人的内心矛盾。整个剧作结构别具一格;两条时线交错进行:一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条是当事人过去的回忆。剧中两个主角;一是遭受凌辱;受人歧视的安德里;在安得里眼里他是个〃犹太人〃;但他也抗争自己的命运;也希望象所有的安多拉人那样;〃踢足球;象别人那样大胆地去爱所爱的人;那样欢笑〃;可就是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失去了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另一个主角就是教师;作为白人他拥有足够的精神上的自由;不仅可识破他同乡的虚伪的想法;也可同那些偏见作斗争;可他生活在那个所谓〃人权、自由〃的国家;却安于摆布;亲人不敢相认;只能佯称〃养父〃。危难之际;才向公众宣布自己是安德里的亲生父亲;道出真情;可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难以拯救儿子。《安多拉》剧中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和腐蚀人的灵魂一面。主人公安德里明白;并且感觉到;所有的人似乎都不想钱;多次反思:〃我是不是象安多拉人对我观察和猜想的那样;老是在想钱。他们也说得对。现在我就想着钱。我老是在想钱。。。〃那位木匠师傅硬要教师支付五十镑;给儿子支付学徒费;并且再三表示一个子都不能少;否则决不收安德里为徒。剧中描写安德里对芭布琳忠贞不渝的爱情;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表现这对恋人渴望自由和真正的情谊。他
们之间的爱〃胜过一切〃。该剧字里行间暗含讽喻;语言简炼、含蓄;散文般的诗意为该剧增添光彩;无论是士兵和安德里的唇枪舌剑;还是神父对安德里的劝慰;或是教师以及夫人间的对话;或是那些自吹自擂士兵的表演;或是店主那滔滔不绝的叙述;总之;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观众面前时而令人陷入深思;时而令人激动;精神振奋。《安多拉》〃既不是叫作安德里和芭布琳;又不叫作康;而是叫作安多拉〃;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剧。弗里施的创作态度令人折服;始终严肃、认真。最初萌发作者创作《安多拉》是在1946年;他当时游历过正是一片废墟的德国;在那找到了〃安多拉人的〃模特儿;发掘了人类反法西斯主义的深刻寓言剧。作者五易其稿;后于1958年脱稿;1961年首次在苏黎世上演一举成功。二十多年来;《安多拉》在欧洲各国连年上演;经久不衰。
(马庆发)
阿道尔夫·穆施克白云或友好协会(1980)
作者简介阿道尔夫;穆施克(1934—)是继弗里施和迪伦马特之后瑞士最为著名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由教师而成为作家。1959年;穆施克在瑞士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在苏黎世当了一年中学教师;随后便赴日本、西德、美国等地当大学德语教师。1970年起任苏黎世联邦工作院文艺教授。他的处女作〃在兔年的夏天〃(1965)以独创的构思;挥洒自如的文笔、浓郁的异乡情调使穆施克一举成名。而作者在1969正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反魔法〃则是针对瑞士的现状;让一群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欧洲的学生运动进行了生动的回忆和反思。穆施克常以自己为对象剖析当代的知识分子;他追求的不是改造或者改变世界;而是追求心灵的智慧和平静。1974—77年期间他是全面修改联邦宪法的筹委会成员;试图在现行制度与必要的改革之间进行调和。在创作上;穆施克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他致力于通过对当代知识分子内心的刻画而真实认识人们所生活的时代。与长篇小说反映重大社会问题不同;穆施克的短篇作品大都写婚姻、家庭、村庄等个人生活范围内的小题目;分别编成《异体》(1968);《爱情故事》《1972)和〃离去的熟人〃(1976)集;皎洁平静的世界和受苦人孤独的挣扎常是短篇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小说《白云或友好协会》是穆施克发表于1980年的一部关于中国的故事。这是一部既反映现实;又富有想象力;才思横溢;风格独特的作品。小说写的是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社会的八个欧洲人在1978年游历中国。作者借中国的山山水水;寻觅通向人物内心自我的途径;反映欧洲人的恐惧、孤独与不安;也反映他们的思恋、追求和希望。《白云或友好协会》成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上乘之作。
内容概要一位有名的瑞士作家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表示了访华的意愿。一个星期后他意外地接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协会的邀请;于是以他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小型的专家代表团来到了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是:团长雨果·施达泼;他急功好名;一味地追逐数字;咄咄逼人;实际上只是一个不了解生活情趣;内心孤独苦闷的农学教授;退休的公司经理伽路斯;他自以为熟悉中国人气质;为人谦和忍让;处世谨慎;长期从事对华贸易;是一位有资格的化学专家;马丁;他平易近人;遇事沉着而有主见;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援外专家;撒母埃耳;该人独行其是;然而却能深得众望;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作家;保罗;说话尖刻;经历复杂;有点玩世不恭;却是一位外贸行家;心理学家贝恩哈特;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我〃;伽碧;她顶替丈夫名额前来;只对风景名胜和购买物品感兴趣;丈夫是原商业厅厅长;尤勒斯;是一名亲华的书商;他只知提一些时髦的激进问题;遇事时则毫无主张;只能退缩一旁。代表团一行访问了中国广州、成都、北京、大冈、鞍山最后来到辽宁省省会沈阳。抵达沈阳以后第二天早上团长突然死去;原因不明;访问日期只好中断一天;以后又照常进行;只是代表团里多了两名陪同干部;省巡视员穆氏和省革委会副主任康氏。代表团里人人疑虑重重;可是相互之间仍然谈笑自若;装作没事人一般。死去的代表团团长施达泼工作勤奋、知识渊博。他努力地搜集材料;准备完成第三本关于中国农业的书。他只有对农业感兴趣;没有农业的地方简直不愿意去看。撒母埃耳说他其实根本不想看中国;只是要一个到过中国的记录而已。施达泼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永远摆出一副援助者的面孔。他不满意中国方面对他的问题只给予一些含混的
答复;说在中国见到的只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他也不耐烦同伴们向中国人提出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上都有;他可以讲出在哪本书里;而且能比中国人更详尽地给予解答。他主观专断;喧宾夺主;甚至不顾劝告强行参观不开放的寺庙;并且还顺手拿走一点细小的文物。他还闯进军事禁区;尽管咯旁树着牌子;用几种文字标明:禁止入内。所以他死以后除了伽路斯以外;谁都伤心不起来。保罗说:〃我无法为他悲伤;他使我想起自己的老子。〃施达泼死后旅行日程照常进行;大家反而能从客观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小说就是从施达泼死去的那天早晨开始;大家一开始还在餐桌旁等他;同时叙说着他来华后的趣闻逸事。副团长伽路斯彬彬有礼;他处处排解纠纷;一再为施达泼辩护;为他评功摆好。他处理事情既要顾到不对中国人失礼;又要包住团内矛盾;和施达泼形成一组严父慈母的对照。现在团长死了;这一消息使书商尤勒斯吓得哭了起来;他闹着说要回家。尤勒斯平时总是顽强地保持着自己不被人注意的地位;偶尔酒后忘形;说几句祝酒辞;也常常只是胡扯一些不得要领的恭维话。可是这个胆小的书商却发表了最为大胆的意见;他认为是中国人干掉了施达泼;因为施达泼曾经私自闯入军事禁区;也许中国人认为他是个间谍。来访的瑞士临时代办听了吓得要把他带回北京使馆;免得被中国人扣留起来。而伽碧则是一个感情得不到宣泄的阔太太。她过去当过教师;至今语言中还夹杂着学生的词汇。她是团内唯一的女性;却成了最无足轻重的一个;连中国翻译后来也忽略她;常常忘掉去翻译她说的话。来华前她要求丈夫把毒死猫的药放在她行李里。好让她从感到厌倦的婚姻里得到解脱。她箱子里装着各种药品;可是这些药片并未毒死伽碧。最后;她带着在中国采购的东西欣慰地登机归国;却让施达泼——这个代表团团长;一个什么事都可能做;唯独不会去死的人;糊里糊涂地代替了她进了天国。最后;小说揭出了一场误会;一桩疏忽。化学家伽路斯对中国法医的高超化验技术表示衷心赞佩。原来伽碧对团长施达泼的咄咄逼人非常反感;因而她将自己服用的抗忧郁药片放在施达泼的啤酒杯里;想让他喝了以后口干舌燥;少说点话。不料施达泼患有肾上腺瘤而自己并不知道。吃了这种药片以后;肾上腺素大量外溢引起血压增高;因而形成脑血管瘤而休克;呼吸麻痹;导致死亡。生活就是这样的捉弄人。要求丈夫给她毒药的伽碧高兴她终于能够活着回去;而富有干劲和活力;为了采集标本甚至可能翻墙的施达泼却成为他生前孜孜不倦地研究土壤的肥料而留在中国。因为施达泼夫人在瑞士得知丈夫身死的消息时只是简短地作了一个电文回话:〃甚铭念烦火化并扬灰〃。以至于伽路斯从电话里把电文记下来时由于感慨世态炎凉;手激动得都有点发抖;铅笔蕊也给弄断了两回;连在使馆代办面前他都感到难堪和不安。因为施达泼死后;伽路斯负责与瑞士方面联系。他扑在电话机上;电话一直打到下午三点钟;为了让施达泼夫人能在一个〃合适的〃时刻接受命运给她的这一打击;他请北京的瑞士使馆设法找到夫人;通知她;说晚上七点钟时将有中国来的电话。伽路斯选在七点钟;因为这时夫人大概已经吃过晚饭;她不至于空腹经受这一次遥远的打击。但是这也不算太迟。她还可以出去找亲友商量。细心周到的伽路斯在沈阳的电话机旁一直守到半夜;等来的却是这一纸简短的回文。离开沈阳了;代表团的成员带着施达泼的遗物飞返北京;他们在飞机上回忆和取笑着他们的团长。
作品鉴赏《白云或友好协会》一书中安排了八个不同职业的欧洲人游历中国;写了大量的中国风土人情;一些常见的游览项目几乎包揽无遗。此
书后来成了联邦德国不少人来华前的准备读物;民主德国也有刊行。但是和许多现代小说中情节只是一件外衣一样;作者的真实意图并不在于中国的山水;而是借此机会寻觅一条通往人物内心世界的途径。作者以讥讽的笔调着力刻画了施达泼这一专家形象;嘲笑他的虚荣、自负、强加于人等缺点。不过;作者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私生活的寂寞和得不到理解的同情。代表团是一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有着男性仪表和沉静的气质的马丁是一个患有〃左派忧郁症〃的人。他从不出风头;也不随声附和;却是一个〃不管和谁在一起;都在寻找自己的路〃的人。在鞍钢会议室里;他不顾自己和同伴们可能冒的风险和一位厂革委会副主任对话;一直问得他额上冒汗;语言吱唔。马丁在这里用礼貌的词句指控这些有权的人在自欺欺人;通过用鞍钢宪法和后来试行的奖金制度的比较;指控他们背叛了原来在这块土地上培养新人的理想。确实;中国过去提出的〃共产主义新人〃与近年来追求消费倾向是国外许多对中国有兴趣的人所关心的问题。曾经亲身经历过美国的青年学生运动并以〃左派作家〃著称于瑞士的穆施克当然要在笔下塑造一个患有〃左派忧郁症〃的马丁了。与之相反;保罗则是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消沉和放弃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原来在高级中学当校长;是个颇有政治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