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与之相反;保罗则是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消沉和放弃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原来在高级中学当校长;是个颇有政治前途的议员;可是因为同情校内一个左派教师;他挨了批评;最后只好脱离政界;放弃教职;去做生意。保罗处处冷眼观世;承认他〃拿原则做交易;挣的钱不干净。〃但是;他从来不否认自己在从事一桩〃肮脏〃的事情。他不用漂亮的语言来装璜自己;因为〃我还没有玩世不恭到这样的地步。〃这对社会上许多同类的人物确实是一个辛辣的嘲笑和揭露。《白云或友好协会》的写作手法是小说化的;而它的情节构思却又是极为戏剧性的。小说设计了代表团团长猝死;原因不明这一情节;于是从案发当天早晨开始到三天后死因真相大白为止;简直象一部侦探小说。可是作者着眼的并非破案。一件人命案子是个观察或捕捉活人的好办法。团长之死使〃人人都是作案者;人人都是受害者〃。中国人固然要侦查代表团;代表团也怀疑到中国人。小说就是用这样的灯光来烛照书中人的一举一动;组织起一幕幕既反映现实;又符合情节的生动细节。尽管代表团的成员和陪同人员已经组成了一个友好的团体;他们谈论友谊;寻找友谊。但是现实生活却充满着误解与矛盾;正如社会一样;友谊也往往只不过如行云流水;难以捉摸。不过;作者在《白云或友好协会》里着眼的仍是他向来的题目:疾病和人的心理因素;文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功能、虚度的人生和优郁的情感。当然;小说既然以中国为现场中心;必然会反映到中国的许多现象:营业员的服务态度;小孩子成群结队在墙边上小便;宾馆门口的哨兵;鞍山环境的严重污染;北京城景观的杂乱等等。〃看到中国人这样对待他们的历史真让人痛惜〃。毫无疑问;作者写《白云或友好协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中国寻觅读者;然而他无意中选择了中国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混乱而继往开来的时刻;以欧洲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改革中的中国所作的种种反应;这倒为沟通东西两方的文化;为中国人了解欧洲;为欧洲人了解中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曹乃云)
英国文学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1945)
作者简介伊夫林·沃;(1903—)英国作家;全名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1903年10月28日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其父阿瑟·沃系英国著名出版商兼文学批评家;也是一位虔诚的英国圣公会教徒。伊夫林·沃从小就受到两方面的环境薰陶:宗教与书本。沃的父母给孩子读故事;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作品。沃在7岁时就写过一个题为《赛马的诅咒》的短箱小说;并被收入一个成人作品集中出版。他和他的哥哥长大后都成为作家;与儿时的家庭影响关系颇大。沃上中学时;被父亲送到圣公会教会学校;每天早晚两次礼拜;周末则要去3次。据沃本人回忆;他当时并不觉得这种宗教仪式过于繁琐。1921年至1924年;沃在牛津大学的赫特福德学院学习;1924年遂转入希瑟利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不久之后;沃便发现绘画亦非其爱好;又去当中学教员;可两年之内被开除了3次;从此开始酗酒;并企图自杀。直到1927年;沃才正视现实;开始从事家人所擅长的文学创作。他先试笔创作了数篇短篇;还写了传记文学;1928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衰落与瓦解》;一举成名。此后;沃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集两部;以及书信集数部;其中被誉为佳作的有:《衰落与瓦解》;《一抔土》(1934)、《旧地重游》(1945)、《荣誉之剑》(1965)等。沃曾于40年代后期为《旧地重游》搬上银幕一事访问好莱坞;并根据此间搜集的素材创作了《受爱戴的》(1948);这是他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
内容概要作品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形式的。〃我〃是查尔斯·赖德上尉。他服役时间不算太长;但已十分厌倦军队生活。他麻木地按照军规生活;执行类似整理军营卫生、给火车车皮消毒等乏味的命令。这一日;部队到达了新营地。赖德从副连长处得知了驻地的名字;马上;〃。。随着我的受了伤害的感觉恢复了知觉;我耳边逐渐充满了许多甜美的、纯真的、久已忘却的声音:因为他说出了我那么熟悉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叫〃新娘河〃。部队将在此地的布赖兹赫德庄园驻军;这座庄园和赖德年轻时代的友谊与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年前;即1923年;赖德还不满20岁;正在牛津大学读历史专业。在一次酒醉之后;他结识了塞巴斯蒂安。这位校友的父亲是马奇梅因侯爵;英国的名门望族。不久;塞巴斯蒂安约赖德去新娘河畔的古老庄园做客。塞巴斯蒂安不称这庄园为家;而是叫它〃我家住的地方〃;这使赖德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塞巴斯蒂安领赖德去看望他幼时的保姆;然后就勿匆离去;连家中的姊妹也没有给赖德介绍相识;赖德对此颇不理解。赖德的堂兄也在牛津上学;每个学期都来对赖德进行一番规劝;可是赖德并不听从他的劝告。赖德还认识了塞巴斯蒂安的几个朋友;布兰奇聪慧敏感、愤世嫉俗;对赖德颇有触动;马尔卡斯特本人除了吃喝玩乐无甚突出之处;可是他的妹妹后来嫁给了赖德;带给他婚姻的不幸。布兰奇说塞巴斯蒂安〃生在一个非常邪恶的家庭里〃;还告诉赖德;马奇梅因侯爵是一个酒色之徒;现在和他的情妇住在威尼斯;马奇梅因夫人是个大美人儿;笃信天主教;因此拒绝与不忠实的丈夫离婚;塞巴斯蒂安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大妹妹朱莉娅也是个美人儿;哥哥性情古怪;曾在牛津读书;后退学要去任教职;又未能遂愿;总之;这是个复杂的家庭。赖德本人的家庭生活也不幸福;他
的母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父亲没有再婚;过着孤癖的独居生活。赖德在学校放假时回家去和父亲小住;可父亲却毫无亲子之情;并恶作剧似的捉弄儿子;使赖德既伤心又失望。正巧塞巴斯蒂安摔伤了踝骨;困居家中;拍来电报请赖德去陪伴。赖德得救似的从父亲身边溜掉。在休养期间;塞巴斯蒂安向赖德流露出〃当一个天主教徒真不容易〃的感慨;使不信仰宗教的赖德很吃惊。塞巴斯蒂安还讲到他的父亲;说他是一个好人。伤好后;塞巴斯蒂安约赖德同行;去威尼斯看望他的父亲。赖德和马奇梅因侯爵的女伴卡拉闲谈;从她那里听到这样的议论:马奇梅因家族的人〃都充满了仇恨——仇恨他们自己〃。秋天到了;牛津大学开学了;赖德和塞巴斯蒂安双双返校。赖德开始绘制临摹画;这种绘画爱好后来发展成为他的职业。塞巴斯蒂安的情形不大好。他开始频频醉酒以逃避现实。塞巴斯蒂安的母亲企图收买赖德去为她监视塞;但赖德不愿意背叛朋友。后来;校方因塞巴斯蒂安行为不检点而开除了他;他的母亲派专人看管他并安排他去欧洲各国旅游;希望治愈他的酗酒症。赖德再次见到塞巴斯蒂安;已是圣诞节了。他是应马奇梅因夫人之邀;去庄园度假的。苍白瘦弱的塞巴斯蒂安并没有放弃酗酒的癖好;而且对人的戒备心理愈加强烈。赖德不便过问塞巴斯蒂安的生活;便向他讲述自己从牛津退学后进美术学校学习建筑绘画的经历。此时朱莉娅已有男友;叫雷克斯;是一个加拿大暴发户。雷克斯不仅想从朱莉娅的嫁妆中发一笔财;还想从她家的贵族身份上沾些光。他毫无道德观念;虽曾离过婚;却密而不宣。朱莉娅的婚后生活十分不幸;导致了10年后她与同样不幸的赖德发生了一段婚外恋。赖德为了提高画艺而去巴黎;学习深造了15个月;1926年才回国。他刚到伦敦;就接到朱莉娅的电话;请他尽快去探望她的母亲;老夫人已病重;非常想在临终前见一见塞巴斯蒂安。为此;赖德再次出国;在摩洛哥的非斯城里;找到了生病住院的塞巴斯蒂安。他正在患感冒和肺炎合并症;无法旅行。几天之后;传来马奇梅因夫人去世的消息。赖德又受马奇梅因家族的长子布赖兹赫德之托;为庄园绘画。时间飞逝。10年后;赖德已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建筑画家;主要为那些〃马上就要荒废衰败的宅第画像〃。赖德举办过画展;出版过个人画册;这之后;他发现了妻子与他人有奸情;猝然离家;去异域旅游作画;长达两年之久。在回国的客舱上;赖德与朱莉娅邂逅相遇;往事的回忆与眼前的不幸将两人拉到一起。然而;他们的恋情多灾多难;双方必须首先与配偶离婚;方可再婚。在战争逼近之际;这桩婚姻官司格外麻烦。马奇侯因侯爵突然宣布返乡;原来他已病入膏肓;打算〃叶落归根〃。马奇侯因侯爵在临终之际;家人请来神父给他作宗教的临终仪式:忏悔。马奇梅因终于完成了这项仪式;满足了家人的精神需要;可朱莉娅由此也改变了对再婚的看法;决定不再结婚了。已经办好离婚手续的赖德只好尊重她的意愿。赖德的回忆到此结束。在〃尾声〃部分;赖德所在的部队将旅部设在庄园;士兵们在打扫卫生。赖德独自上楼去看望老保姆;从他那里得知朱莉娅和她的妹妹都当上了救护队员。赖德又去小教堂;发现那里〃没有露出年久失修的凋敝景象〃。他感慨地引用《旧约》中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空虚的空虚;一切都是空虚。〃
作品鉴赏《旧地重游》有三个方面常为评论家们谈到:1。自传色彩;
2。宗教内容;3。讽刺成份。事实上;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沃本人的许多经历与书中主人公赖德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沃早年上牛津;后在一所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不幸的。他在牛津读书时;过的也是无拘束的放荡生活;连当时流行的同性恋和酗酒症也都没被他错过。《旧地重游》刚刚面世时;就曾因其浪漫情调而遭到评论家的批评;这便是沃后来修订删改本书的原因之一。不过;据考证;《旧地重游》中对20年代牛津大学的描述〃异常地准确〃。作品的宗教内容是引起争议的重要方面;因为书中的主要情节都与宗教有关:塞巴斯蒂安酗酒以致被校方开除;是因为他无法正视笃信宗教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以及父母的不幸婚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朱莉娅无法寻求到真正的婚姻幸福;是由于她总是徘徊在宗教大门的内外;心灵上得不到持久的平衡;不信仰宗教的赖德;纠缠在这些颇受宗教困扰的人们中间;不仅没有力量帮助他们;还常常因此而陷入麻烦。他与朱莉娅没能终成誉属;主要原因是朱莉娅突然悔悟并重新皈依天主教。因此;作者对宗教所持的态度;成为争论的焦点。批评家们在书中发现许多例证可以支持各自的观点。不过;对于持〃褒〃的观点的批评家;例证大概是比较少而无力的。尤其是考虑到作品的讽刺特色;这无疑是与宣扬宗教相矛盾的。沃是一个著名的讽刺大家。就其本人个性而言;沃是一个集各种矛盾、偏见和无常于一体的怪人。他酗酒、对人不友好、脾气时好时坏;连朋友也认为难于相处。可是;熟悉他的人又深深地为他的机智善辩和荒诞幽默的言谈所吸引。《旧地重游》中布兰奇的举止反映了沃的机智与偏激。赖德的父亲则是古怪性情的一个实例。马奇梅因一家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激烈的精神世界;都在沃的冷嘲热讽之中得到深刻的揭示。有评论认为;布兰奇与马奇梅因一家;是沃笔下的人物画廊中永不褪色的形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旧地重游》因感情色彩浓厚和沉重的宗教主题而引起一些批评;但是;它的问世带来了更多的肯定。美国著名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曾经评论说:沃是〃自萧伯纳以来英国出现的唯一一位第一流的喜剧天才〃。当代著名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旧地重游》〃是一部富有魅力的作品〃;它〃才华横溢〃;〃激荡人心〃;人物描写〃绝妙生动〃。由此看来;感情色彩浓重或许并不完全是坏事;象伯吉斯那样〃总是被它迷住;深受感动;甚至掉下泪来〃;怕也是一种不坏的阅读经历。《旧地重游》的叙述方式也颇值一提。全书由三个部分外加序幕和尾声组成。在三部分正文中;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向读者介绍他所亲身经历的事件和亲眼看到的人物。为了使读者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叙述者总是介入其中。每当故事进入引人入胜的关键之处;叙述者便站出来;提醒读者这是由他进行的间接描述;他〃不得不把一番长谈归纳为几句话〃;或者〃她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是在10年以后;在大西洋上的暴风雨中〃;以此说明回忆这项活动是他的〃专利〃;读者是无法真正接触到它的;只能通过叙述者而窥其一斑。叙述者在保存珍贵的回忆时是吝啬的;但是在表达丰富的感情时;他又是慷慨的。他用美丽的文笔竭力体现美好事物的短暂性:欢乐〃如翠鸟倏地掠过水面〃;美貌〃犹如透过树林缝隙的阳光;又如镱子里的烛光〃;青春是完美的;但它〃又何其迅速;不可挽回地失去了〃。这一切;在一句切题的话中得到突出:〃我想在我幸福生盾过的每一处地方埋一件宝贵的东西;等到我变得既老又丑又不幸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去把它挖出来;回忆往事。〃
(申慧辉)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作者简介格雷厄姆·格林(1904—)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1904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伯肯斯特德。他在其父任校长的中学接受传统的中产阶级和英国国教教育。1922—1925年在牛津大学学历史并开始写作。1925年他出版诗集《四月的牙牙之声》。大学毕业后当过《泰晤士报》记者及《观察家》杂志编辑。1929年第一部小说《内心的人》发表;此后专事写作。1926年他改信天主教。他一生旅行甚广;足迹遍至亚、非、拉、美、苏联甚至中国;这为他的小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背景。二次大战期间他在西非为英国做情报工作。1957年后他主办过出版社。1966年起他定居于法国。格林是位多产而艺术精妙的作家;50多年来发表了40多部小说、戏剧、游记等及500多篇评论文章。他既写〃消遣性〃的惊险、恐怖小说;也写立意深刻的严肃小说。他的严肃小说诸如《布赖顿硬糖》(1938);《权力与荣耀》(1940)、《问题的核心》(1948)、《私通的结局》(1951)等的出版使他赢得杰出作家的盛誉。几乎他的所有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60年代后他的杰作依然不断涌现:《一个病毒发尽的病例》(1961)、《沉静的美国人》(1966)、《名誉领事》(1973)、《人的因素》(1978)、《吉诃德先生》(1982)及自传《一种生活》(1971)、《逃避的方法》(1980)等。他曾获得近10种文学奖。1966年获英国勋爵称号。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的精神历程。他被称为〃第一个用英语写作的重要的天主教作家〃。他的语言简洁清晰;艺术技巧高超完美。
内容概要故事发生在西非某英属殖民地。一个灼热、肮脏的港口城市。主人公斯考比是市警察局副专员;身材粗矮;头发灰白;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他正面临着一个难题:专员马上要退休了;而他却不可能升职。据传要调一个比他更年轻的人来。斯考比对此无所谓;他热爱他的工作;对他来说;工作比升职更重要。但他担心他的妻子露易斯会为此发疯。怀着内疚;对妻子的忧郁、不满和绝望的惧怕;他回到家。果然;露易斯已从别人的议论中得知这个消息;丈夫回来;她马上开始了发泄。露易斯是个热爱诗歌、敏感的妇女;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不断让人失望的生活;女儿的夭折;以及丈夫现在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众人的窃窃议论与讥笑;使她的神经极为紧张;她渴望着去南非的旅行;渴望摆脱目前的环境。当晚;她与斯考比去俱乐部借书;在那里她认识了新来的一个孤单的男子威尔逊。威尔逊名义上是会计师;实际上是负有特殊使命来这里调查钻石走私的。威尔逊在俱乐部中显得落落寡合;众人似乎在排斥他。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一大片扶手椅中间。这使露易斯觉得他与自己的处境极为相似。他们的相识给露易斯带来了兴奋。威尔逊也喜欢诗歌!共同的爱好将他们联在一起。他们经常见面;朗诵诗歌。斯考比看到交往给露易斯带来了幸福;很高兴这样。对他来说;只要露易斯愉快;怎么都行。这天夜晚;斯考比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因汽车坏了被耽搁在路旁的叙利亚商人尤瑟夫;并顺路把他送回了家。从此这个狡猾而又不乏真诚的商人就卷入了斯考比的命运。露易斯每天抱怨、渴望去南非休假使斯考比下决心让她如愿。但他却没有钱。对他这个克己奉公的人来说;除工资外别无收入。在某次公务搜查中;他曾搜出某商船船长的一封私信。他完全可以以此要侠船长以解决露易斯的旅费。然而;出于怜悯和同情;他既没有要挟;也没有报告;而是把信烧掉;
暗中救了船长一命。尤瑟夫知道了斯考比的难处;主动要借钱给他。他起初拒绝了。他去银行借钱;没借到。在露易斯又一次谈起去南非时;出于本能似的怜悯;斯考比答应让她两星期后走。无处可弄到的200块钱使斯考比病中神智混乱。在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借了尤瑟夫的钱;斯考比清楚地知道他要为此付出代价。露易斯终于走了。尤瑟夫向他谎报了一个假情况:另一个叙利亚商人在走私钻石。出于忠于职守;斯考比相信了他;结果使自己陷入了圈套。接下来的经历使斯考比陷于更无以自拔的境地:从法属殖民地开来的一条船遭到德国水雷的袭击;在海上漂流了40天的幸存者中有一位19岁的结婚才几天丈夫就遇难的姑娘海伦。斯考比在救护时对她产生了同情:她与他死去的女儿差不多大;对世事人情还一无所知;经过这场磨难后瘦骨伶仃;面容丑陋。斯考比与她在一起时;悲哀、爱怜和同情交织在心头。他认为自己有抉助她的责任。一个大雨滂沦之夜;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他们发生了肉体关系。斯考比越陷越深。他想保密;但有特殊使命的威尔威就住在隔壁;一切都没逃过这个侦探的眼睛。海伦;这个看上去柔弱无助的女子;也开始唇枪舌箭地象露易斯一样与他争吵不休;无休无止地抱怨不停。为证明自己的爱情;在海伦挑刺的刺激上;斯考比写了一封感情冲动的表白爱情信。同时对两个女人怀有怜悯和爱;使斯考比开始说谎。露易斯要回来了。斯考比面临选择:断绝与海伦的关系;重新回到他与露易斯的正常生活中。但是;他不能。他曾对海伦发过誓:只要她需要;他就会来。绝望之中;他想到了死。此刻尤瑟夫找上门来;要他利用职权转送给那位被他救过的船长一盒东西:钻石。他当即拒绝。但是尤瑟夫手中有他窃取来的斯考比给海伦的信;并以此要挟;斯考比只得干了。从此他更坠入深渊。露易斯回来了;总是逼着他上教堂;他则找尽一切借口拖延不去。最后;他再也逃不掉了:他没向神父忏悔就领了圣餐。这种渎神行为;使真诚的天主教徒斯考比无法原宥自己;他自认为已进入〃永世惩罚〃的行列;内心的绝望更加深重。他别无选择;开始周密地计划不露痕迹的自杀。这时;他接到通知;他被提升为专员了。但这已不能救他。他心绪极为恶劣。他去看海伦;大吵一场;海伦不理解也不想理解他。他身不由己地去尤瑟夫家。在这个世界上也许真正理解他的只有尤瑟夫。他讲了自己的忧虑。尤瑟夫要帮他的忙;居然把知道他们的事、为斯考比忠实服务了15年的佣人阿里杀了。斯考比十分震惊:是他送掉了阿里的命!一切都准备停当了。他装作心脏病而得到的药物足够了。他向海伦告别。露易斯自从得知他被提升;情绪大为改观。他做了。他被认为是心脏病猝发正常死亡。只有一个人;威尔逊发现了他自杀的秘密;他将发现告诉了露易斯;并向她求婚。露易斯向神父证实这事。神父回答:〃他是爱上帝的。〃
作品鉴赏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宗教小说;不如说是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描述。对作品中的宗教倾向;争议很多。格林自己也承认他为了忠于想象而陷入了某种程度的不忠于教会的境地。有些作家如伊夫林·沃、乔洽·奥威尔等均对其中的宗教意义提出了批评。格林则声称:〃我写了一本关于一个人走向炼狱的书。〃这部作品的严肃性和深刻性也正在这里。作者深入到他所体验到的人类困境之中;探索着善与恶、怜悯与毁灭、拯救与绝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评论家魏恩达姆认为这是〃对人生绝望的研究。。对人的精神解脱的探索。〃斯考比是个善良而饮弱的人;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警官。他对他所工作的这个气候恶劣、人性败坏的城市怀着悲天悯人的热爱。他几
乎象圣徒爱人类一样愿分担人们的不幸。在书中有两个词多次得到重复:怜悯和责任。这种怜悯与责任感体现在他与妻子、与海伦的关系上;体现在他暗中为船长解脱困境和途中帮助尤瑟夫上。但是;怜悯并不能拯救自己;也没能拯救他人。怜悯反而使他陷入无休止的痛苦的纠葛甚至罪恶之中;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作为人类心灵的洞察者;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动机与效果的相悖上;而是更深一层地揭示了斯考比剧烈复杂的内心冲突;亦即把这个人物置于〃炼狱〃之中;随着盲目的;几乎不可知的命运进程;揭示了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他斯考比可以忍受的;什么是他不可承受的。从故事的角度看;是命运在捉弄斯考比;但这却是整个人类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恶在人间畅行无阻;而善却不能再在世间漫步〃(格林语)。富有怜悯与责任感的斯考比;是善的象征。他处处行善;结果因善而玫命。他善良地轻信尤瑟夫对另一个商人的诬陷;结果导致上级对他的不信任;他善良地对待妻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