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天后;法拉奇前往雅典对他进行采访;随即与他结为生活伴侣。1976年5月1日夜;刺客制造一起车祸;杀害了帕纳古里斯。由于记者职业的影响;使法拉奇特别善于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因而她的作品充满了写实风格;她的创作也大部带有现实主义的特色。也正是由于记者的敏感的政治嗅觉;使法拉奇非常善于以重大的政治事件作为创作的题材。因而她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政治事件刚刚结束不久就迅速问世;对当今社会有最为直接的影响;《男子汉》就很能代表法拉奇的创作风格。小说以主人公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的斗争经历为线索;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希腊人民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为读者展示了发生在希腊国度里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由于这部作品完全以伯纳古里斯的传奇性经历为题材;所以;它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当代生活中曾经存在和发生过的真人真事。因而;使这部长篇佳作别具一格;有着大大高于其他许多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就象一面镜子;鲜明、生动而又真实地映照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重大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上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是法拉奇创作的一大特色。在《男子汉》中;法拉奇在描写帕纳古里斯的坎坷生涯的同时;成功地穿插描写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象希腊军人政府的强权专洽、对军人独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的刺杀、世界舆论对帕纳古里斯的声援、希腊军政府为掩饰局面所下发的大赦令、塞浦路斯政变、希腊政府换汤不换药的议会选举、谋杀帕纳古里斯等等。小说对希腊政治历史事件的真实描写为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创造了有力的氛围;提供了典型的环境。从而使主人公作为反叛战士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正是这些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构成了主人公苦苦挣扎的矛盾漩涡。从而使主人公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始终如一、视死如归的昂扬斗志和非凡的工作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为一个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法拉奇对帕纳古里斯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身为帕纳古里斯在生活和事业上的伴侣;法拉奇并没有因个人的情感而放弃她的现实主义原则。所以;在塑造帕纳古里斯这一形象的过程中;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主人公英雄行为的渲染上;而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从而使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了坚实的生活土壤;显得真买可信。帕纳古里斯是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对军人独裁政权的斗争信念;对自己的信仰的追求;以及在遭受了难以形容的非人折磨后仍不屈服的精神;都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抵抗运动战士的优秀品质。然而;他的性格又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憎恨邪恶;却又主张宽容。不怕牺牲;却又留恋生活。渴望胜利;却崇拜死亡。面对死刑的判决;他报之一笑。即使已预感到死亡的来临;却还迎着死神走去。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勇敢、他的坚强、他的视死如归。而随着小说情节的进展;他性格中的另一个方面;即他的固执已见、他的孤傲不驯、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无政府主义的倾向等便一一显露出来。使人觉得他不是神;而是一个同样有缺点、有错误的活生生的人。小说从始至终以作者向主人公讲话的形式写成;有着独特的第二人称小说的特色。此外;小说在描述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怀时;饱含深情;文笔流畅;富于哲理;对读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福和)
南斯拉夫文学
安德里奇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
作者简介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作家。1892年10月9日生于特拉天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两岁丧父;跟母亲一齐到了姑母家;在维舍格勒读小学。架设古城郊德里纳河上的11孔大石桥给予幼小的安德里奇以丰富的精神营养;几个世纪以来关于此桥的种种传说和故事在他心灵深处播下了良好的文学种子;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安德里奇在萨拉热窝读完中学;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14年被奥地利当局逮捕入狱;1917年获释。1918年;《南方文学》杂志创刊;安德里奇即是该刊的创始人之一。以后;他以《南方文学》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散文诗和文学评论;积极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德里奇隐居在贝尔格菜德;拒绝同法西斯合作;埋头文学创作作。写出了〈特拉夫尼克记事〉(1945)、〈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女士》(1945)部长篇小说。它们取材子波斯尼亚历史、采用记事体;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并大量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特拉夫尼克记事〉写法国驻波斯尼亚领事达维尔寻求正确的人生道路及其理想的幻灭。《女士》则记述了拉伊卡·拉达科维奇的一生。
而《德里纳河上的桥》以一座大桥的兴废;追述了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波斯尼亚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狸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此外;安德里奇还著有《泽科》(1950);《万恶的庭院》(1954)等作品;他于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要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丞相穆哈默德。巴夏为了开拓疆界;巩固帝国的霸业;在德里纳河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桥。从此;这座大桥就和维舍格勒城居民的主活发生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关于大侨的建设和变迁的传说也就是一部有关维舍格勒城及其世世代代的居民生活、奋斗的历史。大桥就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了一连串饱含着血泪的故事。穆哈默德·巴夏原是波斯尼亚人;小时候作为〃血贡〃被拉到土耳其禁卫军中;置身异国他乡;可他长大后却被擢升为海军大将和丞相;并当上了附马;成为土耳其苏丹统治人民的得力工具。这位巴夏与波斯尼亚上层社会中的许多大人物一样;在土耳其占领巴尔于半岛后;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保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竟然纷纷改变信仰;唯土耳其统治者之命是从。然而;信奉基督教的〃赖雅〃(平民百姓)则坚决反对他们在德里纳河上建侨;更反对官员的趁机横征暴敛。他们在暗地里组织起来;千方百计地破坏这项给维舍格勒人带来无穷灾难的工程;于是一场建桥与反建桥的生死斗争就这样惊心动魄地展开了。乡民拉底斯拉夫就是在这一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民族英雄的突出代表。他虽然个儿矮小;沉默寡言;而且有点神经质;但却非常善于鼓动;经常人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乡民中间进行宣传;〃弟兄们;这种日子我们受够了;我们应当起来自卫。谁都看得出来;这个工程会把我们的命断送;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兔。〃后来;破坏大桥工程的事故不断发生;破坏的程度时大时小;同时;关于河神不让在德里纳河上建桥的谣令也越来越甚嚣尘上。土耳其统治者对拉底斯
拉夫恨之入骨;把他绑在桥头上;施以桩刑;如同烤叉串小羊;不同的是;木桩的尖头不是从嘴里出来;而是从背上出来;鲜血从木桩的进口和出口处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在木板上汪了一滩又一滩。他的两肋上下起伏;颈上血管的跳动清晰可辨;他的一双眼睛一直不停地;慢慢地转动着。从他那紧闭的牙缝中透出喃喃的声音;〃土耳其人。。上耳其人。。〃他咒骂道;〃造桥的土耳其人。。你们不得好死。。你们不得好死。。〃统治者的野蛮暴行丝毫也没有吓住勇于斗争的维舍格勒人。在他们看来;上身裸露;四肢被捆;头靠在木桩顶上的拉底斯拉夫的挺宜的身躯是不会倒下的;他象一尊塑像;高高在上;不怕风吹雨打;永远屹立在那里。在拉底斯拉夫英雄形象的鼓舞下;乡民们组织过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斗争;终于迫使统治波斯尼亚几百年的土耳其帝国由盛到衰;不得不退缩到遥远的南方海边。然而;波斯尼亚人民并未从此得到解放;他们又沦落到奥匈帝国占领军的铁蹄之下。从表面上看;奥匈帝国要比土耳其帝国〃文明〃得多;他们开银行;建铁路;铺设供水管道;给小城带来一片〃繁荣〃和〃进步〃的景象;使得原来的一座古老的维舍格勒城也涂上了一层欧洲式的色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物价腾贵;通货膨胀;小城居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蒂卡;〃大桥酒家〃的老板;一个精明强悍;深谋远虑的犹太女人。她能够巧妙地运用她那完美的身躯;非常狡猾的手段以及相当大的胆量;把每一个欲火难忍的人镇住。每一个顾客都瞩目于她;为了得到她的青睐和满足自己的私欲;把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扔在了酒家。而她则把赚来的钱用于周济穷亲戚;过问他们的生活琐事;安排他们的婚事;让他们的小孩去读书或者学手艺;让病人去治疗;并告诫和责备那些懒汉和挥霍浪费的亲人;表彰勤和苦干的美德。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妓院竞争;股票下跌;她最终仍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阿里霍扎则出身于城里最悠久、最受人尊重的家庭。他为人忠厚;性格耿直;可在近代文明咄咄逼人的进攻面前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在整个城市遭受战争浩劫的同时;他感到自己的生命的火花已日趋暗淡;这是否标志着世界的末日已经到来;最后;他竟同代表伊斯兰古老文化的大桥同归于尽。1914年来到了;这是德里纳河上的大桥最后存在的一年;同以往的每一年一样;这一年来得很慢;但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专人眼花绩乱。民族觉醒的怒涛冲击着巴尔干半岛;维舍格勒的青年也开始忧虑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他们常常在桥头举行热烈的讨论;探求如何奋起;摆脱外来侵略者的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轰然一声巨响;德里纳河大桥被拦腰炸成二段;这正是人类即将迎接新的曙光——1917年10月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它象征着古老的波斯尼亚;连同她的被占领;受屈辱的历史永远结束;而新的自由独立的波斯尼亚必将在斗争的烽火中诞生。
作品鉴赏《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今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小说涉及的历史事件如此之治繁;描写的人物又是如此之众多;但井没有给读者留下支离破碎;东拼西凑的印象;相反;读过之后却觉得作品前后浑然一体;互为关联;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得到这样完美的艺术效果;关键在于作者新奇巧妙的艺术构思。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它更象人民苦难
的目击者;亲眼看到波斯尼亚儿童像羔羊一样被土耳其侵略者送往异地充当〃血贡〃;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乡民像小鸡一样被抓到工地上服苦役;还亲眼看到勇敢无畏的维舍格勒人怎样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斗争的颂歌。总之;这座大桥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有了这样一个万花筒或多棱镜;作者便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随心取舍;自由驰骋。不管任何人物与事件;只要能和大桥联系起来;便可纳入作者构思的网络。这就使得小说的跨度异常浩大;头绪极为繁多。然而;它并不是一部谨严的历史著作;而是一部塑造众多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小说。譬如乡民拉底斯拉夫在小说中出场的场面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对其在桥头所受桩刑的具体描绘;他的高大形象在读者心中即深深扎下了根。一如作品中所说;〃他已超凡人圣;割断了尘缘;本身自成体系;不受人间任何羁绊;无忧无虑。谁也不再能把他怎样;刀枪;谗言恶语乃至土耳其人的淫威都对他无可奈何了。〃同样;罗蒂卡的精明强干和乐善好施;作者也是通过与酒鬼周旋和救济乞丐、病人这样一些具体场面来加以体现的。至于为了更深刻他说明阿里霍扎对大桥的挚爱以及大桥在其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作者索性在小说的结尾安排他与大桥同归于尽。虽然;大桥和他的生命都不存在了;但是他的灵魂则得到了真正的升华。另外;《德里纳河上的桥》还创造了长篇小说的新形态;可以说它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庄严史诗。安德里奇以大桥为媒介;辅之以民间文学的多种表现手法及各式民间故事传说;大大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读来格外引人入胜;这是小说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首先;小说的题目《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来源于欧洲的一首民歌。开头几章有关大桥的种种传说;往桥墩里活活埋葬一对正在吃奶的挛生耍儿的故事;都是作者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的营养。书中对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中世纪和上一个世纪的一些民歌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民歌和传奇故事使小说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德纳河上的桥》在南斯拉夫曾有〃巴尔干人民的史诗〃之称。评论家说它兼有〃托尔斯泰的纪念碑式的风格〃和〃屠格涅夫的抒情情调〃;而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泽成许多国家的文字。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在描写人民大众的反抗斗争时;没有充分揭示它的阶级牛净实质;有时反而被宗教斗争所掩盖;而人民大众波澜壮阔的武装起义在有些故事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阿明)
罗马尼亚文学
拉哈里亚;斯坦库乌露玛(1970)
作者简介扎哈里亚·斯坦库;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1902年10月了日生于罗马尼亚的特列奥尔曼县;1932年毕业干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哲学系。在三十年代;他同左派和民主派的刊物积极合作;写诗和政论文章;抨击旧制度;保卫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1939至1945年因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而被监禁在集中营;1946至1952年担任国家民族剧院经理;1955年被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58年至1968年任罗马尼亚《文学报》主编;1964年起担任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主席直至1974年12月5日逝世于布加勒斯特。斯坦库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登上文坛的;1927年发表了诗《普通的歌》。30年代;他又发表了诗集《金钟》(1939)。在战争年代他写出了《硝烟迷漫的岁月》(1944)。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连续发表了《低声吟唱》(1970)、《时代的利剑》(1972)。《天鹅之歌》(1973)、《月光诗》(1974)等。他还曾经把叶赛宁的诗译成罗文。斯坦库又写过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主要的有《赤脚汉》(1948)、《猎狗》(1952)、《苦根》(1956—1959)。此外还有《拼命》(1962)、《疯狂的森林》(1960)、《风风雨雨》(1969)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旧罗马尼亚地主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描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对战前和战后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都作了广泛的概括。他的许多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乌露玛》(1970)是斯坦库晚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内容概要从浊流翻滚的多瑙河;到奔腾不息的大海;从灌木丛生的荒滩;到白垩岩峭壁;整个多布罗加古老而神秘。仲夏时节;习习的清风吹沸着平坦无垠的大地;成熟了的麦子好象给原野涂上了一层熔化的黄金。秋天;猛烈的飓凤袭来;暴雨倾盆;铺天盖地;使闪耀着金色光彩的多布罗加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古旧的、蒙上一层绿衣似的青铜。冬季;肆虐的暴凤雨一直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狂奔;整个多布罗加似乎成为一个结上一层薄冰的银色世界。春天来了;天气转暗;万里无云;多布罗加又呈现给人们一个翡翠般娇绿的世界。在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那是平淡无奇而又动人情怀的几个月;是幸福而又痛苦的几个月;它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久不愈合的创伤;我叫达利耶;是一个瘸脚流浪汉;在意大利半岛游荡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在康斯坦萨;我同那些帮助我重返故上的海员们分手后;带着在甲板上赌赢的一点钱;想在当地找个工作干。但是;没有人肯要我找这个残废。于是;我便沿着海岸;毫无目标地向南走去。我又渴又累;在中午时分;走进了一个叫索格的鞑靼人居住的小村庄。我找到了村长;他叫赛利姆、列什特;我讲述了自己的来历;然后向他要活干。经过一段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他决定雇用我直到秋天。除了给我吃的和住的外;还能给我一点少量的工钱。于是;向在场的其他人告别后;我便随着村长向他家走去;他的妻子并不欢迎我;而且对我充满了敌意。只是慑于丈夫的权威;才勉强答应了我的到来。这时;一对青年男女赶着一群马象激流一样涌进了大院。他们是村长的掌上明珠。儿子叫乌巴特;女儿叫乌露玛。乌巴特长得丑陋不堪;而乌露玛却美貌动人。我只看了她一眼;就被她迷住了。我望着她;望得出了神。她的一双碧绿的眼睛;象月亮一样
可爱的脸庞;柳叶以的弯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魂飞天外。我的任务是同乌露玛;同去放牧。第二天清晨;当东方的天际刚刚露出一线鱼肚白的时候;我们便赶着马群冲出了院落。很快;朝霞就染红了大海;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几乎陶醉了。等乌翼玛策马向远处飞驰而去的时候;我便脱下衣服奔向了大海;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乌露玛又突然返了回来;她也一丝不挂地问我游来。我觉得自己仿佛处在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里。上岸后;乌露玛突然而大胆地向我表露了她的爱情。我经不住她的亲切呼唤;抵御不了她那迷人的诱惑;终于投入了她的怀抱。从此以后;我们亲密无间;共同饮马;共同放牧。大海中;回响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沙滩上;留下我们爱的足迹。然而;时间却迈着无声的脚步在悄然地前进。仲夏时节;麦子成熟了。为了抢收庄稼;村长让我去割地、打场;不止我去放马了。虽然通过争执;我又多得了一份工钱;但这消除不了我同乌露玛分离的痛苦。地里的活又累又苦。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夜里躺下后;又有无数的蚊虫赶来吞吸我的血液。就这样;从清晨干到落日;总算在三周内把村长的庄稼收割完毕。他额外给了我一点钱;让我到邻近的科尔甘村去找女人快活快活。可是;我心中想念的女人是乌露玛。我们已经好些天没在一起了。即使见了面;也只能偶尔说上一两句悄悄话。她告诫我;到那个村子里喝酒要特别小心;千万别接触那里的女人;因为她们的身上都有脏病。第二天一早;我便动身去了科尔甘村。在酒店里;有两个女人陪我喝了不少酒。但我没碰她们一下。待她们酒醉睡着后;就返回了索格村。村长家接下来的活是打场。但是;乌露玛却不愿意理我了;而且还经常莫名其妙地用鞭子抽打她的坐骑哈桑。打场完毕后;村长又叫我去放夜马;因为夜里的草可以使马膘肥体壮。就这样;在每天晚上;当别人都安然入睡后;我便赶着马群来到农场;然后直挺挺地躺在沙滩上;一直到天明;等到太阳升起来后;我就脱下衣服;跳进大海;一天夜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海面;我痛痛快快地游了一阵后;躺在岸上休息。这时;乌露玛出现在我的身边。我想拥抱她;但被她拒绝了。我们骑马在草原上奔驰。乌露玛说;如果我能追上她;捉住她;她就作我的女奴;听凭我的摆布。然而遗憾的是;我无论怎样也没能追上地。乌露玛的心情越来越糟了;对那匹马的虐待也日趋严重。乌巴特割礼的日期临近了;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割礼;并且希望我也成为一个鞑靼人。可乌露玛对我的感情却一天天冷淡了。乌巴待的割礼如期举行;仪式庄重而热烈。一个星期以后;他十分自豪地以一个男子汉的姿态出现了。而乌露玛则显得十分的憔悴;闷闷不乐。她说;自从我去科尔甘村那天起;他就不爱我了。虽然我没碰那里的女人一下;但毕竟同她们一块喝了酒;从而使自己遭到了亵渎。一天;她来到牧场;用一把锋利的铁叉;把那匹心爱的马哈桑杀掉了。秋风阵阵;凉意袭人;又落下了秋雨。我独自坐在海边;下定了离开这里的决心。这时;传来了鸟巴特落水遇难的消息。我疯狂地问那里奔去;远远看见乌巴特的尸体在海浪上漂浮。尽管村长和乌露玛冒死救回了他;但已没有成活的希望了。村长发给我工钱后;便打发我离开此地。他说是我这个瘸腿鬼给他家带来了灾难。我想;临走前再见乌露玛一面;向她告别。但她始终没有露面。我的希望破灭了;我沿着原路赶回了城里;登上了一列开住布加勒斯特的火车。在我的心中;多布罗加成了一段苦涩的回忆。
作品鉴赏在普希金的长诗里;美丽的茨冈姑娘真妃儿同贵族青年阿乐哥的浪漫爱情曾使我们难忘。在梅里美的短篇中;吉卜赛少女卡门那桀骜不
驯的性格和〃不自由;毋宁死〃的独立精神曾使我们惊叹。在肖洛霍夫的巨笔下;顿河哥萨克的纯朴生活场景更使我们陶醉。在这里;斯坦库为我们所展现的;又是一段充满强烈的抒情气息;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幅生活在罗马尼亚多布罗加大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图画。在这幅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和颇具民族特色的画卷中;作者巧妙地交错运用诗的语言和散文语言;深情动人地描写了一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青年男女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