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来的男人登基了-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说完,转身欲走,才走了一步,便感觉到自己的裙摆被一只手攥住了,姒幽微愣了一下,低头望去,正对上姒眉的双眼,她以那般姿态仰望着,低声道:“你不问问我,族里怎么样了吗?阿幽姐。”
  闻言,姒幽顿时沉默,良久之后,才道:“不必了。”
  她别开视线,淡声道:“我与巫族已再没有关系了,既无恩情,也无仇怨。”
  听着那脚步声渐渐远去,少女的眉心也随之一点点蹙起,眼里隐约闪现出水光,仿佛随时都要落下来一般,她垂下头,咬住拇指,轻轻地开口:“对不起。”
  “阿幽姐,对不起……”
  那眼泪终于还是落了下来,模糊了视线,眼前俱是蒙蒙的昏黄的光晕,姒眉什么都看不清,她只觉得分外难过,事情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呢?
  她甚至不知道应该恨谁,她素来爱憎分明,有仇就要报,有恩就要还,可这一次,却是巫族先欠了姒幽的,又该如何清算?
  少女的抽泣声隐约自殿内传来,姒幽在大殿门口站了许久,直到一名侍卫忍不住过来问道:“王妃娘娘,您怎么了?”
  姒幽蓦然回过神来,道:“没事。”
  ……
  十二月的隆冬,长街上的青石板都结满了细碎的冰,踩上去会咯吱作响,整齐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几乎整条街道都在为之震动,有疑惑的百姓们探头出来看了一眼,放眼望去,尽是盔甲与长矛刀兵,吓得又缩了回去,还将门一并上了栓,生怕惹祸上身。
  赵羡骑着马,面沉如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目光沉沉如暗夜一般,叫人猜不出其心中所想。
  待长街走到了一半,他便勒停了马,后面跟随的数千御林军也立即停了下来,御林军统领过来,拱手问道:“殿下,有何吩咐?”
  赵羡望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道:“安王何在?”
  那统领愣了一下,答道:“安王殿下已去追那些贼人了。”
  赵羡应了声,又抬眼看向长街的尽头,道:“你率领众士兵分散去搜寻贼人踪迹,另派二十人随本王来。”
  靖光帝派了三千御林军,他却只要二十人,统领心中虽然不解,但是并不敢多问,连忙应答下来:“是,下官明白了。”
  他立即点了二十人出来给赵羡,又道:“王爷若觉得不够,还可以再多带一些。”
  “不必了,”赵羡轻扯了一下唇角,漫不经心地道:“二十人,本王还嫌多了。”
  他说完,便拨转马头,低喝一声,往另一个方向纵马而去,那二十个士兵连忙翻身上马追了上去,一行人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不见了。
  很快,长街便到了尽头,赵羡将马勒停下来,身后追随的士兵忙上前来,道:“王爷,再过去便要出城了。”
  赵羡摆了摆手,道:“就是要出城追。”
  那士兵疑惑道:“王爷知道寿王殿下在何处?”
  赵羡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士兵只觉得头皮一炸,仿佛刚刚这一道目光如刀子也似,他深知自己问得太多,连忙垂下头去连连求饶:“王爷恕罪,是属下多嘴了。”
  赵羡不再理他,一扬马鞭,纵马便出了城门,往京郊的方向而去,一线弯月犹如女子的娟娟细眉,洒下些微的银色光芒,赵羡的目的十分明确,他能够感觉到赵瑢如今所在的方位。
  赵瑢身上早就被姒幽种下了无妄蛊,而此蛊为他身上的心蛊所克制,赵羡越是靠近,那种感觉就越发强烈。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赵瑢现在如何了。
  赵羡挥动马鞭,低喝一声,驱使着马儿往远处奔去,那是去往护国寺的方向。
  护国寺在京郊的北屏山上,此时正是夜里,山上黑黢黢的,唯有蒙蒙的银色月光洒落下来,令人难以辨认前路,若不是赵羡知道上山的小路,又有心蛊指引,恐怕也想不到赵瑢竟会跑来这里。
  待到了山腰处,前路陡峭难行,赵羡便翻身下了马,大步往山上走去,林子里很安静,只能听见靴子踩过落叶发出的窸窣声音,他脚下不停,循着蛊虫的方向而去。
  越是往僻静处去,赵羡的眉便皱了起来,实话说,今日事态的发展确实是出乎了他的意料,本以为赵瑢会被顺利带回皇宫,但是万万没想到,半路上突然出了变故。
  夜风自前方吹来,在寂静的林间发出呼呼之声,赵羡紧走几步,他感觉到自己距离赵瑢越来越近了,正在这时,他忽然听见了脚步声,猛地住了脚,赵羡侧头望去,月光极是微弱,林子深处影影绰绰,黑黢黢一片,脚步声还在继续,朝这边过来,十分稳健而有力。
  赵羡顿了片刻,弯腰拾起一枚小石子,朝后方掷去,石子擦过树枝,啪嗒落在了远处,这动静立刻引起了那人的注意,于是脚步声紧追着那石子落下的方向而去了。
  赵羡这才继续往前走去,直到他从树林子里出来,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大片空地,与漆黑昏暗的树林不同,这里很是空旷,月光肆无忌惮地自天上洒落下来,他抬眼望去,甚至能看见远处的京城,宛如盘踞着的古老巨兽,蛰伏在夜色之中。
  空地再往前走,便是悬崖了,赵羡站在原地没有动,只是叫了一声:“二皇兄。”
  过了许久,寂静的空气中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不疾不徐,带着几分虚浮,一道颀长的人影从树后转了出来,道:“没想到来的人竟然是你。”
  赵羡转过头望着他,银色的月光不甚明亮,但足以让他看清楚那人的面目,正是被半路劫走的赵瑢。
  赵羡半眯着眼打量他,只见他双手被绳索绑缚着,衣冠也乱了,是难得一见的狼狈之态,遂笑了一声,道:“我奉父皇之命,来带二皇兄回宫。”
  不想赵瑢听了这话,反而退了半步,赵羡的脚步一顿,笑也收了起来,盯着他,道:“二皇兄?”
  赵瑢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道:“我没有猜到的是,赵振会背叛我,赵羡,这次是我输你一筹。”
  赵羡沉默一瞬,才用平静的语气开口道:“说完了?”
  赵瑢不语,赵羡继续道:“若说完了,便与我一道回宫吧,父皇已醒了。”
  赵瑢低头看了自己手上的绳索,忽而冷笑一声,道:“回宫?”
  赵羡觉得他语气不对,却听赵瑢慢条斯理道:“现在回去,岂不是要沦为阶下囚?”
  赵羡扯了扯唇角:“皇兄何出此言?”
  赵瑢抬起头看他,目光锋冷似刀:“自古成王败寇,父皇心意已决,来日你登得大宝,又如何会有我的容身之处?”


第172章 
  不等赵羡说话,他便自顾自道:“当日的淑妃恐怕亦是如此作想,否则又怎能让你白捡了便宜?”
  被说白捡便宜,赵羡也不生气,又走近一步,道:“皇兄要这么想,我也没有办法,还是先回宫吧。”
  岂料赵瑢竟然又退了一步,赵羡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赵瑢见了,竟有些快意,道:“若是我没有猜错,可是父皇派你来的?”
  他见赵羡不语,便继续道:“若你今日未曾将我带回去,你猜父皇会怎么想?”
  赵羡冷冷地望着他,声音没什么情绪,道:“父皇如何想,我是不知道,但是皇兄若是要一意孤行,皇后娘娘会如何,我倒是能猜到,这样做值不值得,皇兄是聪明人,自然比我清楚。”
  赵瑢面上的神情微微一滞,不动了,他站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一般,片刻后,才自嘲道:“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只是赵羡,赵振今日会背叛我,来日亦说不定会背叛你,他虽常说无心朝事,但是屡建军功,在武将之中颇有声望,总有一日会入父皇的眼,你又怎知,是谁笑到最后?”
  他这一番说来,带着十足的挑拨意味,赵羡神色不动,淡淡道:“这就不劳你费心了。”
  赵瑢见他这般,嗤笑一声,摇了摇头,抬步朝这边走来,岂料才走一步,赵羡忽然听见一丝动静,就像是什么东西猛然撕裂空气,发出了锐利的尖啸声,朝这边刺了过来。
  他只来得及伸出手去,一道寒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入了赵瑢的胸口,鲜血喷溅出来,他大概没有想到林中竟有人埋伏,满眼都是震惊之意,紧接着,整个人往后倒了下去。
  而下面则是万丈高崖。
  赵羡大惊失色,顾不得许多,迅速奔了过去,然而只能看见一道身影正在急剧缩小,最后消失在山崖之下,不见了,唯余崖边岩石上,一道鲜红的血迹宛然。
  林中的脚步声匆匆离去,赵羡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赵瑢一死,他必然要受到靖光帝的苛责。
  风声自林间呼啸而过,有不少凌乱的脚步声匆忙靠近,不远处传来人的呼声,是那些御林军们跟上来了。
  他们见赵羡站在崖边,一人疑惑问道:“殿下,您怎么在这里?”
  赵羡面色铁青,低声道:“去悬崖下搜。”
  一行人立刻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各个都面露震惊之色,忙不迭往山下奔去。
  赵羡站在山崖顶端,山崖下面逐渐亮起的火把,星星点点,犹如萤火一般,是那些御林军们在搜查。
  他深吸了一口气,冷冽的寒风被吸入了肺腑之中,令赵羡的头脑愈发清醒,他在崖边站了许久,才转身离开。
  远处传来夜枭的叫声,凄厉而冷清,在林间回荡开去,他没走多远,便觉得脚下踢到了什么东西,发出了当啷之声,赵羡顿了顿,将那物什拾了起来,触手冰冷,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一看,确实一块巴掌大的令牌,边缘折射出些微的寒光,上面刻着一个字。
  赵羡以手指轻轻摩挲过那令牌上的花纹,冷笑一声,将它收入了怀中。
  直到深夜时分,赵羡才率领众御林军回去,一路上气氛颇是肃穆,他坐在马上,不苟言笑,身后的士兵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各个都低垂着头,任是谁能想到,寿王殿下竟然会掉下山崖去?
  办砸了差事,他们这次说不定都要吃挂落,那可是寿王殿下,是皇上的亲生儿子!
  最后却连个尸体都没捞着。
  寂静的长街只能听见重重的脚步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后方传来,伴随着一个熟悉的男子声音:“四皇弟!”
  赵羡勒停了马,朝后面望去,只见一人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疾驰而来,在他身侧堪堪停住,是赵振,他道:“四皇弟,你可找到了二皇兄?”
  赵羡定定地看了他许久,最后才开口道:“二皇兄掉下北屏山的山崖了。”
  赵振大惊失色:“怎会如此?”
  赵羡不再看他,别过视线,望向远处的巍峨宫墙,道:“还是先回宫复命吧,别让父皇等太久了。”
  他说完,便一挥马鞭,马儿小跑起来,率先往宫门的方向奔去,赵振望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长街尽头,他微微眯起眼来,片刻后才拍马跟了上去。
  ……
  大殿里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靖光帝坐在榻边,一手按着扶手,望着地上跪着的两人,慢慢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赵羡叩首,低声一字一顿道:“二皇兄,坠下北屏山的山崖了。”
  他话音才落,门口处便传来宫人们的惊呼:“皇后娘娘——”
  “娘娘晕倒了!”
  靖光帝抬眼望去,果然见皇后被几人搀扶着,双目紧闭,面若白纸,他沉声吩咐道:“去请太医。”
  宫人们不敢耽搁,连忙七手八脚地将皇后送入了偏殿安置,好一阵鸡飞狗跳,这边靖光帝的脸色难看的犹如锅底一般,他站起身来,目光锐利地盯着赵羡的脊背,仿佛钉子要将他刺穿一般,声音冷肃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人现在如何了?”
  “朕让你把他带回来,他怎么会掉到山崖下去的?”
  这话中的质问之意,令一旁的姒幽微微蹙起眉来,她袖中的手指握了起来,而跪在地上的赵羡也不由绷紧了神经,他恭恭敬敬地答道:“儿臣已派人去山崖搜寻了,只是山崖下有一条清江河,水势颇为汹涌,并无所获,儿臣已派了人立刻沿着清江河往下游去找了。”
  姒幽嘴唇微动,她正欲站起身来,却被一只手适时地按住了,竟是太后。
  她望着姒幽,神色不动,只是略微阖了眼,轻轻摇头,在这种示意下,姒幽虽然不解,但还是按捺住了动作,再次坐了下来。
  就在靖光帝即将发怒之际,太后忽然开口道:“皇帝,今日有些晚了。”
  靖光帝到了嘴边的骂声戛然而止,他对太后到底是尊敬的,只得忍着气,道:“您若是乏了,不如先回慈宁宫歇息吧。”
  太后站起身来,道:“你今日中了蛊,余毒未散,也该休息了才是,免得蛊毒反复。”
  “朕——”靖光帝还欲说什么,但见了太后面上的表情,不免弱了气势,最后只能点头应是,他瞥了地上跪着的赵羡与赵振两兄弟,声音里还夹杂着未曾散去的怒意,道:“给朕继续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儿臣领旨。”
  几人退出了大殿,夜色清冷,天边挂着一轮古月,竟已是西斜了,几颗寒星点缀,叫人见了便觉得心中发冷,偏殿那边传来了人声嘈杂,大概是皇后醒了,有妇人哭泣之声传来,听不甚真切。
  姒幽站在台阶上,极目望去,宫檐巍峨,如同一座座嶙峋的山峰,一只手伸过来,将她的手紧紧握住,暖暖的温度便传了过来,驱散了那令人讨厌的寒冷。
  姒幽转头,看见了面前的赵羡,她定定地望着他,心想,真是奇怪,以前从不觉得冷,而直到如今,她竟会因为留恋这人给的温暖,从而觉得这个冬天实在长得过分了。
  赵羡轻轻抚了抚她的鬓发,低声道:“阿幽,我们回去吧。”
  姒幽点点头,跟着他一同往前走,宫道上寂静无声,唯有两人的脚步声慢慢地回荡,姒幽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羡知道瞒她不过,紧紧握住她的手,悄声答道:“有人在暗处放箭,赵瑢被射落山崖了。”
  姒幽心中了然,道:“是赵振做的?”
  “不是他还能有谁?”赵羡嗤笑一声,道:“他只能听淑妃的话,若赵瑢不死,他此生都要受其掣肘。”
  姒幽眉心微蹙,道:“此人的心思……”
  “阿幽不必担心。”
  姒幽抬头望向他,赵羡停下脚步,他的目光在月色下显得幽深而莫测,声音极低:“他这辈子也不可能是我的对手了。”
  姒幽有些不解,赵羡看她那难得的懵懂模样,不由轻轻笑了,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去,口中提醒道:“还记得淑妃身旁的那个宫婢吗?”
  姒幽愣了一下,才想起来,道:“你说的是玉榴?她怎么……”
  她的声音顿住,姒幽倏然抬起头,道:“你看了那封信。”
  那是淑妃留给赵振的遗书,也正因此,赵振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赵瑢。
  “阿幽好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
  赵羡唇边带着几分笑意,忽而俯首在她耳边悄声说了几句,姒幽的双眸中闪过惊异之色,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淑妃竟是因为此事才……”
  赵羡轻轻抚过她脸颊边的发丝,声音意味深长,道:“赵瑢曾说过,赵振现在背叛了他,日后自有可能会背叛我,可是,我又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
  “这世界上,从来就不会有长久的盟友,所以注定了他会输。”


第173章 
  年关虽然越来越近,可是几乎没有人感觉得到热闹,就连京师的百姓们也没敢表露出喜气,无他,清江河自京城穿过,日日都有无数御林军来回巡视,听说是今上的第二个儿子,寿王殿下落了水,一直未找到人。
  谁都知道,天寒地冻的,滴水成冰,在水里泡上这么多天,哪儿可能捞得起来?能捞上来估计也是一具尸体了。
  天气冷得很,三千御林军却不敢有半分懈怠,恨不得把整条清江河底都给摸过一遍,这么些天折腾下来,不少人看见水都怕了,但是没办法,宫里没发话,就连两位王爷也跟着搜寻,无人敢有怨言。
  眼看年三十就要到了,靖光帝近来也是头大如斗,看谁都不顺眼,群臣们奏事都要谨慎再三,唯恐说错半个字就要被骂得狗血淋头。
  就比如现在这位,呼啦有什么东西飞了过来,砸在了工部侍郎的脚边,是一本奏折,上方传来靖光帝的骂声:“你那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这种事情还要来问朕?你若是实在不知道,就去问问朱光谋,明日还未有解决之法,你们都一并给朕回老家种红薯去!”
  工部侍郎吓得抖如筛糠,连忙跪下叩首请罪,靖光帝怒气冲冲地一拍桌子:“滚出去!”
  工部侍郎如蒙大赦,连忙起身退了出去,刘春满轻手轻脚地捧了茶来,靖光帝靠着龙椅,半阖着眼,片刻后,才道:“让你去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春满轻声道:“回皇上的话,还是没有消息。”
  靖光帝良久不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刘春满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恭敬提醒道:“皇上,该用午膳了,御膳房今日备了八宝鸭,说是琢磨出了新做法。”
  靖光帝摆了摆手,道:“朕没胃口。”
  刘春满不敢作声了,靖光帝道:“你且出去吧,让朕一个人静静。”
  刘春满连忙应下,小心地退出了大殿,等门关上了,他才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寿王殿下的事情发生之后,这皇宫之中,就没一个人过得舒心。
  皇后起初还来哭诉,然而又在年关这当口,靖光帝政务繁忙,自己心情也不佳,再听她哭几声,头都要大了,一天下来,折子也没批,政事也没处理,须得凌晨时分才能躺下,第二日五更又要早朝。
  靖光帝年纪也大了,实在熬不住,后来便不让皇后来了,皇后几次见不到靖光帝,一腔悲愤无处宣泄,又去了慈宁宫,好在太后娘娘性情沉静,她哭,太后就听着,时间一长,皇后哭干了眼泪,也没办法了,只能在坤宁宫盼着外面的消息,吃着斋念着佛,日日祈求,竟是连门都不出了。
  而在刘春满看来,这次事件最倒霉的就是晋王殿下了,前不久才下了圣旨,要封他做太子,礼部和钦天监都忙活起来,眼看着册封的章程都安排上了,却没想到临头出了这种变故,册封大礼被无限延后,还不知今年能不能成。
  刘春满在心里又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正在这时,那边有一个太监小声叫道:“干爹。”
  刘春满看过去,果然是他那干儿子,他走过去,道:“怎么了?”
  那小太监朝前面扬了扬下巴:“您看。”
  刘春满眯起眼望去,外头不知何时已下起了小雪,将远处的宫殿都笼罩在了一层雾茫茫的白色中,那里竟然跪着一个人。
  刘春满一惊,眯起眼辨认了好一会,才哎哟一声,道:“怎么是晋王殿下!”
  他一甩拂尘,连忙下了台阶,小跑着朝那跪在雪地里的人而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赵羡的头发上都结了冰,刘春满躬着身子,连连道:“晋王殿下怎么跪在这里,哎哟这些个奴才们,都瞎了眼没看见么?奴才一直在殿内伺候皇上,没能瞧见您,您快起来,奴才这就去通禀皇上。”
  赵羡的脸色被冻得青白,他摆了摆手,道:“我今日是来请罪的,父皇眼下心情不好,烦心事多,公公暂且不要通禀了。”
  刘春满为难道:“那您也不能在这跪着啊,这大雪天的,若是冻伤了可怎么是好?奴才还是去通禀一声吧。”
  赵羡坚决地摇了摇头,道:“皇兄之事,本是我的过错,万死难辞其咎,还让父皇为此伤神,亦是我之不孝,唯有这样,我心中才能好过些,公公还是请回吧。”
  刘春满见劝他不动,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而一抬眼,见不远处还站着一个人,定睛一看,却原来是晋王妃,他顿时大喜,连忙过去道:“王妃娘娘,您劝劝王爷吧。”
  姒幽一身素色衣裳,衬得面色如玉,她撑着伞站在那里,定定地看着赵羡的背影,然后摇了一下头,转身就走了。
  剩下刘春满整个呆在了原地,愣愣地望着她纤弱的身影远去,进退两难:“这……您……哎,王妃娘娘!”
  慈宁宫。
  一名宫人正在门口扫雪,抬头便看见了一道素色人影过来了,她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立即恭敬行礼道:“见过王妃娘娘。”
  姒幽站在台阶下,对她道:“我想见太后娘娘,劳烦你通报一声。”
  那宫人连忙道:“娘娘说了,若是王妃娘娘来,只管进去便是,不需要通报。”
  姒幽微微颔首,收起了纸伞,宫人双手接过,道:“娘娘请。”
  这阵子因为要解蛊毒的缘故,她确实常来慈宁宫,对这里已是十分熟悉了,路过庭院时,靠墙的几株腊梅开了,幽香阵阵,清寒入骨。
  远远便看见太后在亭子里坐着,一名宫婢正在煮茶,铜壶里的水翻滚着,发出咕嘟咕嘟的轻微声音,见了姒幽来,太后面上带起一丝欣然的笑意,拍了拍身旁的坐垫,道:“来这里坐。”
  姒幽坐了下来,如往常一般挽起袖子,递过手去,太后探了她的脉象,片刻后才收回手,道:“已大好了,此后不必再用金针引蛊。”
  “多谢太后娘娘。”
  太后摆了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