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门毓秀-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还不快点如实道来”怀袖对这裙衫的来历也极为好奇。
“这件衣裳的确不是咱们京城里的裁剪师父做的,是前年勤嫔回南面省亲的时候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我当时身材尚幼,穿着有些大,就收了起来,今日想着师父要去参加斗茶大赛,这件衣裳师父传着正合适,就找了出来。那,跟师父的身形正合适。”月牙解释完,将衣裳在怀袖身上比划。
一旁侍立的翦月等诸宫女见了,皆赞叹不已。
怀袖却将衣裳小心翼翼地收起放在月牙怀里,温和拍了拍她的手背,含笑说:“你的心意我领受了,君子不夺人之所爱,况且当年你身形年幼穿不得,现在你与我身形相当,正穿着好看,你留着穿吧,你打扮的好看,我这做师父的也同样高兴。”
说完便叫翦月为自己梳理妆容,待翦月为怀袖洗漱完,刚在妆镜前坐下,却见翦月在镜子里对着她努了努嘴。
怀袖扭头看时,不禁浅笑起来。只见月牙抱着衣裳坐在怀袖床边闷不做声,耷拉着头一副失落景象。
怀袖心中不忍,便起身走过去轻轻牵住月牙的手说:“好丫头,别为这个事儿伤神了,这衣裳原本是勤嫔跟你好,为你带回来的,如今你让给我穿,她见了心中会不自在的,或以为你嫌弃她,反倒不好。”
“师父若是担心这个,便是不碍事的,这次勤嫔没跟着来,即便是来了她见师父穿着好看也会喜欢,勤嫔最是温和良善且通达的性子,不会因为这些恼的。”月牙见怀袖话语显露松动,便又极力相劝起来。
怀袖再无话可驳便只得说:“可这件是汉家的服饰,会不会犯了咱们宫里的忌讳?”
月牙站起扬着脸道:“这个师父尽管放心,皇叔父后宫中好几位南方的妃嫔平日也偶有穿汉家服装,皇叔父以前很喜欢看勤嫔穿着汉服翩然起舞的模样。”月牙说的手舞足蹈,最后神色微微沉寂说道:“哎,只可惜……”。
怀袖不解地问:“可惜什么?”
“可惜去年年初勤嫔小产后,身体一直羸弱,直至此时依旧缠绵病榻,太医说勤嫔身体不易远行颠簸,因此今年没来承德,留在宫内静养呢。”
月牙语气中难掩惋惜之情,紧跟着又捉住怀袖的手说:“师父,我了解皇叔父的脾性,他也喜欢汉族的问话,平日里也时常教授我们这些阿哥公主们要尊重汉家经史,你这么穿,他一定很喜欢!”
怀袖方才听见月牙说起勤嫔的事,心下有些动摇,此时听闻皇上会喜欢,便又激起了心中的逆反情绪,正开口要推脱,旁边侍立的翦月却开口劝慰道:“姑娘,你就穿吧,可别付了月牙公主这一片心呢!”
“是啊……”旁边侍立的众宫女也都纷纷附和劝道。
怀袖再无可推说,便只得勉强点了点头。
月牙见怀袖同意,高兴的竟然跳跃起来,一时也不顾及公主身份,一手拉住怀袖将衣服塞进她怀里,推着翦月说:“翦月快伺候我师父更衣。”
接着又挥手将其他人赶着出去,口中连声道:“你们几个都退出屏风外面守着。”
月牙吩咐毕,回头笑嘻嘻看着怀袖,调皮道:“徒儿可否在此伺候师父更衣?”
怀袖粉面微红,嗔斥道:“你这淘气的丫头,还不快去,不然我可不穿了!”
“嗻!徒儿遵命,那徒儿就在外面恭候师父的仙姿喽!”月牙单漆跪地,学着那些大臣们掸了掸衣袖做了个单漆跪地的姿势,巧笑着退至屏风之外。
翦月独自留在屏风内伺候怀袖更衣,不多时便听屏风后面传来啧啧叹息。
“师父快出来,我都等不及了!”月牙憋不住催促道。
“姑娘出去吧”又听见翦月的声音,接着屏风后面转出来一个人,却是翦月,对着月牙眨巴着眼睛笑,用手指了指屏风内,又摆了摆手。
月牙当即明白怀袖是不好意思了。便说:“师父,先出来给我瞧瞧,若是穿着不舒服再换下也不迟呀。”
月牙说完,只听见屏风后面一阵摆弄裙摆的声音,跟着脚步窸窣,怀袖转过屏风走了出来……
今日是康熙茶宴的第二日,也是正式进行斗茶的日子。昨日的茶艺表演成功调高了众人的兴致,对此次茶宴接下来的项目越发的起了兴致,康熙和孝庄皆对此间的演绎甚是满意,早搁下话,只等瞧今日斗茶的正头戏码。
斗茶,这一雅趣起源于盛唐而兴盛于宋,宋朝皇室饮茶之风较唐朝更盛,直至宋徽宗时达到顶峰,赵佶曾亲自撰写过一部品茶的名著,名为《大观茶论》。
自明朝后期因对汉文化的逐渐漠视而渐渐淡化,直至明朝又逐渐地兴盛起来,清人入关后,高祖皇太极原本就对汉文化十分感兴趣,直至世祖顺治帝时,越发崇尚汉学。直至本朝,康熙皇帝成年亲政以后,更加重视满汉文化的融合,民风日益开化,一些旧时的民俗便更加兴盛起来。
第121章 常宁疑语
斗茶源于点茶法的兴起,又因此法穷精极巧,在宋朝时也只在富商贵族中间流行,因此后世流于民间对于此种饮茶方法的记载资料极其少有,时至清朝,点茶法以及斗茶的行事讲究虽然恢复,但其制作技艺却已经比无法与宋时相比了。
怀袖曾在外祖母的藏书中看到过一部北宋苏辙所著的一部《和子瞻煎茶》,对其中描写生动细致的斗茶情景极其倾慕想往,便下了一份功夫或请人制作或悉心搜寻,将斗茶中所需一应的器物都搜集齐整,按照书中详细记载的点茶方法相仿古人,竟做了出来。
怀袖的外祖母固伦瑞敏公主当年在高祖皇太极身边的时候曾见识过一位中原的文学贤士给皇太极演绎点茶法,当时尚年幼的固伦瑞敏公主对此种中原的饮茶方法一见倾心,特将其中每一步骤做了详细的记载。
后到怀袖研习点茶法时,固伦瑞敏公主特地寻出当年做的记录一步一步给怀袖指引,祖孙二人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点茶法的茶品新添了多种茶品,因此,怀袖对于斗茶主要的烹茶工艺点茶法,也算是颇有研究的。
怀袖入宫前,其他一应的心爱之物皆被外祖母令其额娘冬果尔尽数散去,唯有这套点茶器具,准许她带了来便随着一同带进了宫内。
怀袖在填写所需用的物件时,只填了一只小药撵,旁人皆不明其意,怀袖也不做多做解释,只说有这一件东西即可。
茶宴大会前夕,怀袖便整理好了茶具,用一直漆红的小木箱收拾好,斗茶当日,叫两个稳妥的小太监,小心抬了去前一日举行茶宴的月汐凝岚殿。
怀袖仍旧与月牙同坐了一顶肩舆来至月汐凝岚殿,承德地处山北,昼夜温差大,晨曦与傍晚清风微带着寒凉,因此,翦月怕怀袖惹了寒凉,特在外面加了一件银白暗纹云锦披肩。
怀袖本不想因穿扮招惹旁人侧目,添了此一件也正合心意。
今日的月汐凝岚殿与昨日同样喧然热闹,旁边还多了好些宫女太监,想来必定是昨日听各自的主子说了如何热闹的便动了心思,央求了主子来见识世面的。
月牙和怀袖刚坐定,常宁便满脸堆笑向这里走来。
“六叔今日的装束好生精神,可是昨日相中了哪家的闺女,今日叫皇叔父给你指婚的?”月牙见常宁没穿官服,只穿了一件平时穿的长衫,却是簇新的,先调侃一句。
“小丫头家,说话总口无遮拦,改天叫你师父好好教教你!”常宁口中随嗔怪,却只用了一根手指轻轻点了一下月牙的鼻尖儿,充满了宠爱。
“奴婢给恭亲王请安。”怀袖低身行礼。常宁赶忙摆手免礼道:“怀姑娘既然都做了月牙的师父,以后就不用这么客气了,行礼就免了。”
常宁紧跟着悄声嘀咕了一句:“说不准过些日子该我给你行礼了呢。”
“王爷说什么?”怀袖没听清他自言自语,开口问道。
“啊?呃,没,没什么,我自言自语呢,呵呵,自言自语。”常宁嬉笑着含糊带过。
月牙刚才也听见他说话,却也没听清,便道:“六叔,你若是敢欺负我师父,当心下一次我那你这件衣服擦砚台。”说话间面露狡黠之色。
“我哪里敢欺负你师父,你师父眼下可是皇……皇太后老佛爷面前的红人儿呢。”常宁说完轻吁了口气,方才疾转话头险些咬了自己的舌头。幸好反应的够快。
想着这些,对怀袖呲出一口的小白牙,点头笑道:“对吧,怀姑娘。”
怀袖浅然淡笑问道:“王爷负责料理这茶宴大会也甚是辛苦,莫不是又什么事要交代的,怎有空在这里与我们闲聊?”
常宁闻听一拍脑门,伸手点着月牙道:“你看你看,都是你扰的,我连正经要说的事险些忘了。”
常宁说着,从袖管儿内掏出一张白娟,上面罗列着数行像是名单似的文字,略扫了一眼对怀袖说:“今日是斗茶大赛,我特地告知你,你是第三个出场,排在兰贵人的后面。可记好了。”
“兰贵人也参加了斗茶?”怀袖忍不住脱口问道。
“嗯,是啊,怎么?怀姑娘认得这位新近的贵人?”常宁道。
怀袖赶忙笑着摇头道:“我哪里认得这样的贵人,兰贵人未进宫前是索大人的掌上明珠,且是赫舍里皇后的亲妹子,这想必宫内无人不知吧。”
常宁点头称是,又说了几句便去忙旁的事了。
怀袖心内暗想,宝兰平日那般大大咧咧的性子,今日竟也参加了斗茶技艺,不由得心内暗自讶然……
今日的天气越发的晴朗剔透,天空似倒过来的明镜,一丝云都没有,一碧万里,晴炼如洗
月汐凝岚殿内如同昨日一样金碧耀彩,宫灯高悬,金龙大宴桌上摆放着时鲜果品和各色精致的果脯糕点。康熙和孝庄还没来,四座闹哄哄众人聊天解闷儿。
“师父,我瞧着今天来的人比昨个儿还多呢!”月牙四下环顾了一圈对怀袖说道。
怀袖含笑点了点头,悄然掀开身旁漆红的小木箱看了一眼里面斗茶的器具,见那一只青釉的瓷罐完好安放在箱内,心中安然,又轻轻地将箱盖合上了。
怀袖也不与众人闲话,只似无意地摆弄手中那朵刚采摘的含苞待放的白茶花,淡黄色的花蕊上抖落的花粉散落在怀袖的手指上,飘散着阵阵淡雅自然的芬芳。
过不多时,孝庄携着康熙一同进入殿内,众人依旧跪了安,苏麻喇姑仍旧坐在怀袖身旁的桌上。
苏麻喇姑刚落座,回头望着怀袖轻盈笑问:“今日该有你的节目了吧?”
怀袖含笑微微点头。苏麻喇姑看了看怀袖身旁的小木箱问:“需用的器具物品都准备稳妥了吧?”怀袖点头道:“谢谢姑姑挂念,稳妥了。”
苏麻喇姑微微点头又问:“排了你的顺序是第几,告诉了么?”
“是第三个,清早恭亲王来告诉了。”怀袖回道。
第122章 龙华惹事
“我知道你做事稳妥,今日便只等着看你出彩了。”苏麻喇姑难得诙谐玩笑说道。
“不叫姑姑取笑便罢了,原本就是来充数的。”怀袖浅笑应答。
二人正聊着,康熙起身说了些暖场子的话,便亲自宣了斗茶大赛正式开始。
第一个参加斗茶的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英之妾邹氏。
邹氏也是江南人,且出身书香之家,因此举手投足只见也如昨日的韩氏一样自有江南女子的温柔味道,还未行茶只看着便叫人赏心悦目。
邹氏刚入府不久,还是新人,见了人多略有些怕羞,脸始终嫣红且略低垂着,走上来先给康熙和孝庄磕了头,想是江南汉家女子穿惯了裹着脚的小绣花鞋,还不习惯花盆底,刚站起来,脚底下却滑了一下,身子微微一歪,忙伸用扶了一下旁边的花梨木小茶几,才稳住身子,却显得越发紧张局促。
邹氏带来的确是点茶法用的茶末,只是已经加工好了的,只在旁边小红泥炉上面煮了水,尚或是心中因实在紧张,炉火拨的过了,火苗直冲至铜炉两侧,不多时便烧滚了一壶水,只是水滚太盛反溢出壶盖,将炉内的火炭反扑的荡起一阵白色的烟气,旁边侍立的宫女赶忙过去看是否有烫伤。
邹氏腼腆回应无事,又拿了茶巾小心翼翼地垫着铜壶柄,将水注入杯中,便静静地侍立在旁等候了。
常宁作为茶宴大会的监使官,早瞧出了邹氏紧张,见已将水注入杯中,便起身问道:“是否可以记录‘咬盏’的时间了?”邹氏仍脸面潮红只轻轻点了点头。
常宁便命旁边的一个小太监捧上来一个沙漏,常宁亲自将沙漏放置在茶碗旁边,只见沙漏中细腻的沙粒缓缓漏下,常宁与顾贞观,容若,张廷玉四位评官都站起来走至茶盏旁,细细瞧着杯盏中的汤花。
康熙也忍不住起身走了过去,仔细看了看杯中的茶汤,不过只站了片刻便又回去了,众人都略显紧张,屏气盯着沙漏。
怀袖知道这是在观茶了,因在座位上无法看见杯盏中的茶汤,也只能注视着旁边的沙漏,只见沙漏才刚落下不到少半的细沙,张廷玉便说道:“出水痕了。”
其他三人围拢着一看,纷纷点头,常宁将沙漏放倒,请邹氏过来看,邹氏走近看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常宁端起茶盏走至康熙和孝庄双手献上说:“请皇上太皇太后鉴赏。”
康熙看罢点了点头,孝庄细瞧着杯盏内的点点茶花儿,却微微皱起眉心问:“我瞧着这茶怎么跟咱们平日里喝的不一样呢?”
常宁手端茶盏笑道:“老祖宗,这是茶末,的确跟咱们平日里喝的茶有些不同,却是跟前儿月牙送您那幅画儿上的一样。”
“哦……”孝庄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问:“你刚才说这叫什么茶来着?”
“回老祖宗,这叫做点茶法。”常宁说道。
“这‘点茶法’是什么个意思呢?”孝庄似要刨根问底似得。
常宁呵笑说:“老祖宗,此刻可不能跟你说这个,这问题先搁在这儿,一会儿自然有人给你解,且比我说的精彩多了,给您先留着个念想儿。”
“行,那我就等着,今日你们是评官,我知道你们这里面都有规矩,我遵守就是了。”孝庄向来随和,便笑着叫邹氏退下去了。
接着走入殿内的便是新进的宠嫔宝兰。
宝兰今日身着一件枚红色滚边紫葡萄藤的锦缎旗服,白娟做的龙华上绣着掐金丝的团凤图案,轻盈的水腰随着笔直的宫步轻轻摇摆,虽然只是贵人,大拉翅旗头左侧反复插缀着繁复妖娆的玉雕花瓣层层叠叠,右侧一直鎏金的飞凤步摇随着脚步的韵律轻轻摆动。
索额图此时也在殿内,就坐在旁侧的宴桌前,瞧着自己的女儿自入得殿内,那气质中颇具皇家威仪,心中甚是满意,不觉喜色飞上眼角眉梢。
宝兰走至殿中央,慢慢地低身下拜,含着嗓音细声慢语说道:“臣妾贵人兰氏给皇上,太后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康熙刚开口说了句:“兰贵人平身吧。”
康熙话刚落,却听得旁边的孝庄说道:“兰贵人这身装扮好生华艳,我瞧着你这衣裳的绣纹甚是喜欢,只是上了岁数,眼花看不清,你走近来些,让我仔细瞧瞧。”
宝兰闻听孝庄此言,面带桃花色,起身款步走至孝庄面前,孝庄面色和蔼注视着渐渐走进自己的宝兰,待她站定,孝庄却没看她身上的衣裳,只伸出手将其缀于胸前白绢的龙华轻轻地撩起来仔细端看。
怀袖等不明缘由只是好奇瞧着,可孝庄身侧的苏麻喇姑却眉头微蹙。
果然,孝庄看了一会子,将龙华放开了,浅笑问道:“你现住在哪一个宫中?”
宝兰闻听太后如此问,只当太后喜欢自己,定是喜事便赶忙回道:“回老祖宗,我目前所居绯华宫。”
孝庄接着问:“你宫内的掌事女官可跟了来?”
宝兰闻听孝庄此问心内虽然纳闷,嘴上却不敢怠慢,赶忙回说:“跟来了。”
孝庄闻听,对旁侧侍立的太监说道:“宣绯华宫掌事女官。”旁侧站立的大太监闻听赶忙高声喊道:“宣,绯华宫女官觐见……”
旁边立刻就走出来一个年龄稍大些的宫女,走至殿中央跪地叩头道:“奴婢绯华宫掌事女官梨香叩见皇上,太后……”
“你先起来,过来我有话问你。”孝庄此时收了笑,面色比往日多了几分肃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份庄重尊贵的皇家威严之色。
下面坐着的八旗贵胄以及亲贵大臣们都不知道什么缘故,也不敢出声,只静静地坐着瞧,索额图也是纳闷,心内却已有些不安起来。
梨香站起身走至太皇太后身前,因宝兰是主子,所以并不敢与宝兰比肩而立,只站在宝兰身后旁侧位置。
孝庄指了指宝兰身上说:“你上前几步,看看你主子今日穿戴的是什么?”
第123章 灵巧应变
梨香闻听此话,还没看脸就已经吓地惨白。
小心踮着脚,探头向宝兰胸前看了一眼,吓的赶忙跪在地上一连磕了数个响头,口中颤声说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全是奴才一时疏忽,并未注意主子出门时候换了这个……”梨香一边说一边连连磕头有声,声音已带了颤抖的哭腔。
宝兰见梨香如此情景,却扔不明缘故,但见她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心中猜到定是自己哪里错了,却又不知究竟错在何处,满脸疑惑一时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垂首站在当地。
孝庄看了宝兰一眼,沉声问:“你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儿呢,对吧?”
宝兰低了头,如实回复:“臣妾确不知,还请太皇太后赐教。”
孝庄继续问:“我先问你,你脖子里的这条龙华是哪儿来的?”
此时,坐在旁侧的康熙闻听此言,才认真去看宝兰胸前那条白绢龙华,这一细看,便觉确有几分眼熟,但一时也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宝兰低头看了眼胸前的龙华,即刻底气十足地仰起了头,说道:“这条龙华是我姐姐赫舍里皇后在世时,送给我的。”
孝庄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对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当是赫舍里当年临终时候赠与你的,对不?”
宝兰闻听孝子此言,顿时惊诧地目直口张,顿了片刻才吞吐说道:“正,正是……”
孝庄看着宝兰惊诧的目光,脸上露出微笑道:“你一定纳闷儿我是如何知道的,对吧?我这就告诉你。”
说罢,孝庄指着宝兰胸前的龙华,对旁边端坐着的康熙皇帝说:“这条龙华原是我当年送给赫舍里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她临产的前几天去我宫中给我请安时候,脖子里还戴着这个,那时天气已经炎热,我就说她:‘身子重了就不必拘泥于这些穿戴了,以轻便利落为要’,她却说:‘别的都不戴了,只戴着这个,因是我送的,便图借了我的福气给孩子讨些吉祥。’因此,这件东西我印象极深。”
康熙闻听,再看那条龙华似想起了什么,隧剑眉皱气,斥道:“宝兰放肆,这东西岂是你当下的身份能佩戴的?”
宝兰闻听赶忙跪地叩头道:“求太皇太后宽恕我无知之罪。”说罢,也是连连叩头。
此时下面的索额图快坐不住了,刚才听见孝庄说那番话的时候,额头上的冷汗就冒出来了。
此时可大可小,若不追究,则只斥责几句便了事儿,若追究起来,则是以下犯上,被打入冷宫也不为过,此时,便是只听上面的一句话了。
孝庄微含笑意道:“我想,你姐姐当年临终前将此物赠与你,想必是想提点你行为皆尽高贵端庄,只是你还未深解她的意思,这个东西你也不是不能带,只不过戴的早了些。”
说罢对旁侧跪着的梨香说:“你既已是掌事宫女,就算没伺候过先皇后赫舍里,也应该明白那团凤图案,唯有皇后才能用得,旁的嫔妃是无权使用的,依我看,你对这些宫规戒律尚不明白,也就没有资格做掌事宫女,下去领十板子,去尚衣局当差吧。”
梨香哭着磕头谢恩,被两个小太监带走了。
宝兰跪在地上,听着刚才孝庄对梨香的发落,忍不住身体微微颤抖起来,有孝庄在场,又是后宫之事,康熙虽然贵为皇上,后宫主事却只能全凭太皇太后孝庄料理。
孝庄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宝兰说道:“你也起来吧,念在你新入宫,这一次就不追究了,只以后要学会行事收敛才好。”
宝兰闻听不再追究,心中终于松了口气,赶忙磕头,口中连连谢恩。孝庄命其免礼平身,仍旧让她继续参加斗茶大赛,至此一节算是翻过去了。
苏麻喇姑缓缓舒了口气,连怀袖刚才也是替着宝兰担心了一把。
虽然刚与她有过口角之争,却毕竟是些不足提及的私人小事,如今日干系前程的大事,怀袖心内却并不希望宝兰受到重罚。
幸好此事由孝庄料理,孝庄平日参禅礼佛,心内常存善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