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之元始本纪-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泩,所以太上讲到无为圣道时,人族修士悟道的就少了,那百余名在讲圣道时悟道的人族修士,除了伊喜,毫无例外,全部都是周朝王室和八大家族的修士。
这九大世家之所以能在讲圣道时继续悟道,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抛弃过姬宫泩的理念,而无为圣道是在金丹大道的基础上升华,一脉相承,所以他们才能悟道。
伏羲暗自侥幸:幸好大多数人族修士的道心都以破损,从此再无证道可能,未来的前途顶多就是太乙上阶。否则那些悟道两次的人族修士,各个都能证道大罗,那些悟道三次的,成就混元也大有希望,人族仅仅听一次圣人讲道就能产生百余位大罗,七八个准圣,那就太可怕了。而现在,除去那些道心破损之人,悟道两次的人族只有八九人,而悟道三次,即剑道,金丹大道,无为圣道三个阶段都悟道的只有伊喜一人。
人族出现八九个大罗,一个准圣,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伏羲心想。
太清道德天尊这一次讲道,用了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年,刚好十分之一的个量劫的时间。
太清道德天尊讲道结束后,又做了一番总结道:“本座创立金丹大道,为洪荒众生奠定无上道基。从此以后,洪荒练气士三阶九品。九品者,一品金仙,二品神仙,三品妖仙与巫祖,四品天仙,五品天神(魔),六品妖神(巫士),七品地仙(散仙),八品神灵,九品修真者。”
道德天尊先是排出了九品练气士,然后一一解说:
练气士第九品:修真者。修真者,只修手段,不修大道,不重道心,为了修为,杀人夺宝,无所不用其极,其成就止于真仙境界。
练气士第八品:神灵。神灵者,以香火愿力修行,虽然悟大道,却无道心,且香火愿力本质乃是外力,练气士法力驳杂,神体不净,未来成就可证大罗,可是一旦某日香火散去,愿力不再,就会跌落尘埃,不如凡人。
练气士第七品:地仙(又名散仙)。地仙者,修大道,铸道心,有大神通,但是地仙借助外力修行,道基不稳,未来成就止于太乙,不过地仙可以转世重修,重铸道基,晋升中三品练气士,证道长生,故品阶在神灵之上。
七八九品练气士,此为下三品,统称散仙,修行极限为大罗,以其境界可称大罗散仙或太乙散数。
听了下三品的解说,在座的各族修士议论纷纷。
修真者属于修士底层,现在各族有资格坐在这里听道的,基本上都是有心求道的,本身就对修真者那种不修大道,只知道杀人夺宝的无知之徒没有好感,当然,在座的真仙及以下境界的修士中不乏喜欢杀人夺宝的修士,不过这些人万年前能听到老君的大道传音,成为前来听道的有缘人,本身其实就已经树立了另类的道心,已经不算是修真者的行列。所以修真者为练气士最底层,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第八品的神灵,除了证道强者和少数仙人以外,其实在座听道的大部分人根本还没有听过香火愿力,不过道德天尊这么说了,那就定有其事,一些妖族真仙已经打算好,回去以后就派一些底层族人去修神灵之道,如果晚辈的修真者中能有一个专修神灵,最后证道大罗,那就赚大了。
至于第七品的地仙,这还是神族老祖镇元子所创,镇元老祖最早在自己的土之神国开始实施生死试练,每一位新生神族全都会扔到神国的蛮荒地带历练,这些新生神族为了生存,猎杀妖兽,生吞灵物,导致法力驳杂,神躯不净,遗患多多,但是却能帮助神族铸就道心,突破血脉极限。
神妖之战后,镇元子创立的生死历练在神族推广。后来妖族在帝俊主持的妖神计划中借鉴此法,让妖族的一些天才后辈也经历生死历练,这些完成了生死历练的修士就被称之为地仙。
每一位地仙都是各族的精英,各族都会花费大力气帮助他们净化了神躯(妖躯、巫躯)杂质,待法体杂质驱除干净,地仙就能晋升天仙或妖神,现在妖族新成长起来的大罗几乎都是妖神。
而镇元子因为创立了生死历练,所以被尊为地仙之祖。
第494章 炼气九品,金天散仙
太清道德天尊解说完下三品练气士,继续解说中三品和上三品的练气士:
练气士第六品:妖神、巫士(巫族精英)等。五品练气士,修大道,铸道心,重自身修行,偶有用外力辅助修行者。妖神和巫士的未来成就可达混元准圣,不过五品练气士极重血脉,一个族群仅能有一位老祖,其余血脉后裔永无超越老祖的可能。
练气士第五品:天神、天魔等。神魔一脉修士,能修大道,铸道心者,可称天神、天魔,天神(魔)修行不重外力,其血脉比巫、妖更为强大,故未来成就可至亚圣。
练气士第四品:天仙。天仙修大道,铸道心,重功德,远因果,修行不重外力,只以外力为护道手段,可成就大罗。不过仙道重在超拔,天仙虽只能成就大罗,若是稳固道基,则可晋升上三品炼气士,有成圣的可能,故品阶在天神之上。
四五六品练气士为中三品,统称天仙,修行极限为不朽亚圣,以其境界可称大罗天仙,太乙天仙等等。
练气士第三品:妖仙,巫祖。妖仙、巫祖者,修天道,铸道心,能突破血脉极限,有成圣之资,例如女娲,帝俊、后土几位道友。
练气士第二品:神仙。神仙者,天道宠儿神魔一脉,既有先天神体,又重后天努力,先、后天完美结合,可成圣道,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二位圣人。
练气士第一品:金仙。金仙者,先天弱小,全凭后天努力,铸就无上道心,成就后天神体,乃超拔仙道的极致,机缘一到,即可成圣。
上三品练气士,统称金仙,以境界高低可称无上、不朽、混元金仙,大罗金仙,太乙金仙等等。
上三品练气士皆有成圣之资,不过神仙的先天资质强于妖仙,所以神仙战力在同阶妖仙之上,故妖仙三品,神仙二品。
金仙以后天努力铸就不弱于神仙的后天神体,战力与神仙相当,可是神仙起点高,金仙起点低,金仙能达到神仙的程度,所受磨砺远甚于神仙,金仙道心往往更甚神仙一筹,故金仙排第一位。
太清道德天尊关于练气士九品分阶的理论说完,所有听讲修士心头大震,议论纷纷。
各族修士基本认同金、天、地三阶仙人的划分,但是对于九品的位置有些异议,而异议主要集中在仙在神前,神在巫、妖之前这两点上。
自从元始创立仙法之后,洪荒修士的修行就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派为仙道修士,注重超拔,追求的是道行境界和突破先天极限极限,另一派为神道修士,注重修为,追求的战力高低和先天血脉尊贵。
按照道德天尊三阶九品的划分,上三品金仙、神仙和妖仙,都是能把神、仙两道相结合的大能,各族修士对此没有异议,但是中三品里,天仙极限是大罗,天神、妖神的极限是准圣,可是天仙品级却在天神、妖神之上,同样的情况还有下三品的地仙和神灵,修真者的高下之分。
虽然仙道流传甚广,但是真正能成为仙人的修士却是极少数,平时各族修士喊的真仙,太乙仙人,不过是追捧仙道这个潮流而已,其实本质都是神道。
仙道艰难,神道简单,洪荒绝大部分修士都是修真者的层级,少数能修大道,悟道的,幸运的突破了修真者的层级,走的也是神道,他们无望仙道,却也不希望被仙道强压一头。
除了修行道路的异议外,还有一个异议就是种族之分,各族能来听道的修士,基本都是上中品的资质,而上三品中,神仙在妖仙和巫仙之上,中三品中,天神在妖神和巫之上,这让占了人数多数的巫、妖二族修士不满,他们感觉这样的排行有损巫、妖二族颜面。
不过这不满也就是存在于巫妖二族的中低阶修士之中,巫、妖二族证道级别的强者都没有异议,到了他们的境界,自然知道神魔血脉和巫、妖二族血脉的先天差距,到了证道强者这一级,他们想的是怎样才能突破先天血脉限制,转修仙道,达到上三品的资质。
虽然各族修士对三阶九品的金、天、地仙人的划分有些不服,但是也没有人出声反驳,这毕竟是圣人所定,所以三阶九品的练气士等级就此在洪荒流传开来。
太清道德天尊讲道完毕,各族修士回返本族。
此次道德天尊讲道,受益最大的是人、妖二族和张自然创立的香火愿力修行法。
人族前来听道的修士,至少也有一次悟道的经历,加上听圣人讲道的福缘,回去以后道行基本都能晋升一个大境界,那些道心破损的太乙境仙人虽然不能证道,但也能从太乙散仙提升到太乙天仙的层次。
而那些道心无损的人族修士,因为眼界大开,未来成就会更高,福缘深厚者甚至能够证道大罗。
除此之外,人、妖二族绝大部分修士都属于九品修真者的层次,而八品神灵的出现,让二族一些有志向的九品修真者有了晋升之路,两族整体实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比较而言,巫族的整体实力就没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巫族自幼就在厮杀中成长,普遍都是从三阶的地仙起步,神灵之道对巫族没有太大用处。
就在人、妖二族大力推广香火愿力之法的时候,一件影响洪荒的大事发生了:
“本座玉清元始天尊,有感洪荒各族纷争不断,有心调和血脉之别,减少杀戮,特创阐教一脉,凡有缘人,不限种族,皆可拜入阐教门下,参悟圣道至理。”
异史公:关于九品练气士的想法。
大罗金仙,混元金仙,太乙散数(仙)这些设定是洪荒仙侠类小说的标配,可是很多人把金仙,天仙,散仙当做境界来设定,我觉得很不合适,因为境界高低最好是呈金字塔结构,境界越往上,人数应该越少。而不应该是葫芦状,某个低境界的修士比高境界的修士还少,那就太别扭了。
我记得有一本洪荒流小说把境界分成混元金仙,混元天仙,混元散仙,大罗金仙、天仙、散仙,太乙金、天、散仙,金、天、散仙等等,然后每个境界又分为上中下三阶,而最顶级的混元金仙就有三清,女娲等六大圣人,而孙悟空则是太乙散数(仙)。
当时我的脑袋就炸了,混元金仙就有六个,混元天仙应该有几个?以此类推,到了孙悟空的时候,有多少个比孙悟空强的大能啊,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吧?这样的设定下,大闹天宫是溜猴吗?用几万个大能的脸皮去捧一个猴子?我觉得真被溜的不是猴,而是这些大能啊。
所以我在本书中,把金仙,天仙,散仙设定为资质,这样就好解释很多事情,比如说阐教十二金仙打不过截教三代弟子,就可以理解为十二金仙代表着他们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战斗力。再加上一些大道相克的设定,以后的封神大战就好写多了。
另外关于九品练气士的划分,这是我写书时就构思了很久的一个设定。主要有这么几点想法。
第一,网文修真小说盛行,我非常喜欢看,从缥缈之旅,诛仙,升龙道开始,到凡人修仙等等,各个大神的名著都有追。可是喜欢归喜欢,却一直有一个不通达的念头,那就是修真小说里面的杀人夺宝等情节太多了,戾气太重了。感觉每一本书,除了主角等个别人,其他修真者根本不像神仙,更像一群拎着西瓜刀抢地盘的流氓,实际上很多书主角都是这样的人,只是站在作者和读者的角度,主角更能被人接受一些。
在我的心里,神仙不一定是仙风道骨,正气凛然,可也应该是有大神通大手段,更有着自己的坚定理念的高人。所以在设定本书的时候就有了有别于一般仙侠小说的大道的概念。所以我想写一群有理想,有信念,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神仙。
第二,大多数网络小说的书友、作者和我一样都是草根,有着草根情节,草根情节在仙侠小说有两大表现,一类是主角出生就有强横的血脉或者无上的传承等先天条件,然后主角一路打脸和升级。另一类是从废材出生,然后一路升级,再去打脸。
第一类属于这先天资质派,第二类属于后天努力派,这就成为了我的九品阶级的理论来源,中三品练气士就是那种先天资质卓越,后天努力一般的人,而上三品的妖仙和神仙就属于先天强横,后天亦努力的人,而金仙则是以后天努力追赶的人。
本质上,我还是赞同后天努力最重要的,所以我的元始最后成为了后天圣人。
其实我最早是想把神仙摆在第一品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先天资质强,但是后天努力也能和那些奋斗不休的草根们相当,这样的人是不是成就更高呢?马云,马化腾这些人都是先天条件一般,全凭后天努力成功的人,可是如果马云的儿子也能和马云一样的努力,有他老子留下的基础,其未来成就会如何呢?
不过想到元始天尊的门徒是十二金仙,而不是十二神仙,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把金仙放在了第一品。
第495章 三清计议,阐教问世
在道德天尊讲道结束之后,八景宫内,三清相对而坐。
“都言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证道长生,等证道大罗了才知道,原来长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只有无上圣人才是长生的终点,如今吾等三兄弟皆已证道无上圣人,却发现,圣人不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灵宝天尊叹息道。
“是啊,不成圣,不知肩头责任之重。”元始天尊道:“不想成凡须成圣,成圣才知凡之贵。”
“二弟有什么想法?”道德天尊道。
“吾观当今天下,众生皆以种族为本,往往是非我族内其心必异的心态,战争往往因此而发。”元始道:“大哥您转生人族之事,尤其是老君这一世,给了我启发,血脉之别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如果能让众生在思想上相互认同,战争和杀戮就会减少。”
“思想上的认同,应该如何做?”灵宝天尊问道。
“教化,通过教化,可以让众生在思想上认同。”元始天尊道:“所以吾想创立一种组织,名曰宗教,专门以教化天下。”
“宗教?”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
“对,宗教。”元始天尊道:“宗教不同于种族,种族以血脉为纽带,宗教以思想为纽带,不但能减少战争,而且还能指引众生的向道之心。”
“二哥此举大善。”灵宝天尊道:
元始摇摇头,道:“这宗教是前所未有之事,虽然吾有信心,可是也不知最后实际效果到底如何,所以吾要创立洪荒第一个宗教,规模不会太大,仅仅是尝试一下,至于真正教化天下的宗教,交给他人吧。”
灵宝天尊诧异的道:“大哥这是为何,若是大哥的宗教能通行天下,必然功德无量啊。何必将此功德白白让与他人。”
元始天尊笑道:“吾之圣道乃是元始之道,一元初始而已,吾首创的第一个宗教已经符合‘元’之奥义,若有后来者能创立更完美的宗教,这才能符合‘始’之奥义,吾却不会因为一个宗教而坏吾自身根基。”
灵宝天尊恍然大悟,证道修士的修行就是弘扬自身大道的过程,所谓弘扬大道,在圣道大罗、混元和不朽的阶段,是要让天地认可和推崇,而到了无上圣道阶段,就不仅仅是要天地认可和推崇,更是要让众生认可和推崇。天地有灵,人亦有灵,二者有强弱之分,却无贵贱之别。
以元始圣道为例,它的大道之理是元和始,元是第一,始是发展和超越。从元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不断的有第一出现,如元始创立种植之法,炼器之法,太上和通天创立炼丹、驭兽之法等等。从始的角度来说,得有人能在原有基础上去超越,若是无法超越过去,那就证明元始圣道是错误的。
就元始本人而言,他的圣道就决定了他不怕被人超越。每一次被人超越,反而能壮大元始圣道,圣道越强,元始也就越强,从而实现反超压制。在圣人不死不灭的前提下,元始也许会败很多次,但是对同一个对手,元始不会败两次。
当然,天道定数之下尚有一线生机的变数存在,天道法则决定了世上没有天下无敌之人,以元始而言,在他之后,就有最强圣人(太上)能克制元始,最强圣道(通天的生克衍化圣道)能克制元始圣道,未来还有一个圣人的圣道能刚好完克元始。
回到宗教的问题上,如果元始创立洪荒第一个宗教以后,再无宗教能将其超越,那对元始圣道的打击才是致命的。以元始现在的圣人实力,首创就达到巅峰,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可是这样的话就是自毁根基。
圣人境界又叫无上境界,无上者,既有至高无上之意,也有圣人不应该高高在上的意思。如何在圣人境界保持谦卑的心态,这才是圣人修行时要面对的最大劫难,是超越天、地、人三劫之外的,圣人独有的圣心劫。圣心劫虽不致命(圣人不死不灭),可一旦圣心蒙尘,道行将无法提升,这对圣人是比死亡还要痛苦的事情。
见灵宝天尊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元始道:“若是大哥和三弟有兴趣,这个最强的教化天下的宗教不妨就由你们来创立吧,好歹也是一份功德和气运。”
灵宝天尊眼睛一亮,道:“听二哥这么一说,弟弟我倒是有些兴趣,一会我便回去闭关,整理和完善一下教义。”
元始微笑点头,望向道德天尊道:“那大哥呢?”
道德天尊抚须而笑:“听二弟三弟这么一说,为兄倒是有些兴趣也创立个宗教,不过二弟认为宗教应该以思想认同为宗,以融合血脉之别,为兄以为,阴阳相生,为何不能有一个纯以血脉为宗的宗教,此二教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正好可以完善二弟的宗教之法。”
“大哥辛苦了。”元始叹道,大哥用心良苦,他怎能不感激。
如果把修行比作登山,从一个方向、一条路能上山,不代表从另一个方向、另一条路就不能上山,修行者悟出的道也许是正确的,可不代表是唯一正确的,可是大道是唯一,若不能证明道之唯一,那么道就永远无法升华为大道,所以,每当一条新道或新法出来时,以此为基,尝试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也是很有意义的:两条路若是都能成功,那么取其同者,若是一成一败,弃其错者。
道德天尊作为三清的大哥,一直站在元始和通天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两个弟弟,元始和通天能取得现在这样至尊无上的成就,大哥的牺牲甚多。
三清商议完毕,各自回返道场。
一量劫之后,元始天尊已经构思完善了阐教教义,破关而出。
元始天尊的话语在洪荒中响起:“本座玉清元始天尊,有感洪荒各族纷争不断,有心调和血脉之别,减少杀戮,特创阐教一脉,凡有缘人,不限种族,皆可拜入阐教门下,成本座弟子,随本座参悟圣道至理。”
元始天尊的话令洪荒震动,那所谓的阐教是什么东西,众人不知,但是他们听到一个词:圣人弟子。
到目前为止,元始除去神族血脉子嗣,弟子只有数十人,其中大部分是记名弟子,如十二元辰之辈,都是些血脉一般,资质平常之人,却因得到元始指点而一举证道大罗,像南极仙翁,四不像这两名记名弟子,更是证就混元。
这还只是记名弟子,而真正得元始费心教导的亲传弟子如云中子、真王等,哪个不是有亚圣之望的大能。
一时之间,各族震动,稍微有点本事和自信的,全都前往昆仑山,想要成为圣人口中的有缘人。
人族,一座大山之中,一位白发老者和一名年轻人。
白发老者道:“清虚,现在元始圣人立教收徒,你可前往昆仑山走一趟,若是能拜在圣人门下,则大道可期啊。”
“师父,那元始圣人收徒,入选者岂非平凡之辈,而弟子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元婴期的小小修士,如何能有这个福缘?”这个叫清虚的年轻人道。
“清虚,你莫要小瞧了自己。”老者道:“你的天资不凡,若能修炼到真仙,必然是少有的一品金仙资质,完全有资格去试一试。至于说境界,那更不是问题,如果圣人以境界高低为标准收徒,那又何必公告洪荒,直接和那些大罗、准圣招呼一声不就好了。”
“说是这么说,可是弟子还是觉得太虚无缥缈了。”清虚道。
“你试一试,也许不会成功,但是你不试,永远不可能成功。”老者道。
“弟子明白了。”清虚心中一震。
“去吧,即使不能拜入阐教门下,这一路远行,也可以看做是一场历练。”老者道:“你下去收拾收拾形状,就出发吧。”
“是,师父。”清虚应道,退了下去。
望着退下的道行,这名老者意味深长的笑了:“这人族的潜力确实不凡,也难怪大哥会转生人族,一个清虚,还有那个叫道行的,都是上上之资,可堪造就。”
在千万里之外,一名人族青年正将一只妖禽踩在脚下。
“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我道行的厉害。”年轻人道:“一只真仙大妖就了不起了吗?我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