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元始本纪-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人大怒:“你这孽障,敢来刺我!”
  哪咤把枪展一展,又劈脑刺来。道人跳开一旁,袖儿望上一举,只见那灵柩宫灯化作一座宝塔,把哪咤罩在玲珑塔里。
  道人双手在塔上一拍,塔里火发,把哪咤烧的大叫:“毋那道人,你到底是谁?为何放火烧我。”
  道人笑道:“贫道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是也。你被魔气乱了神智,待吾以寂灭之火烧化你的魔气,让你的恢复清明。”
  燃灯口念真诀,塔内神火更盛,哪吒虽然被烧得大叫,但是一身魔气慢慢的散去。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燃灯收了宝塔,哪咤睁眼一看,浑身上下,莫莫有烧坏些儿。
  哪吒这时已经神智清明,连忙朝李靖跪倒请罪,李靖见哪吒清醒,心下高兴,带着哪吒拜谢燃灯老祖。
  燃灯唤李靖道:“你且跪下,我秘受你这一座金塔。如哪咤哪一日再次入魔,你便将此塔祭起炼化他的魔气。”
  哪咤在旁,只是暗暗叫苦。
  燃灯道:“哪咤,你父子从此和睦,但是灭世黑莲乃魔道至宝,你若哪日道心跟不上道行,又会入魔,此塔交给你父亲,却是让你不再有走火入魔之危。”
  哪咤见是如此,只得再次拜谢,然后回返乾元山修炼。
  燃灯又对李靖道:“如今商纣失德,天下大乱,你且静待时机,若人族再出有德天子,你可再出来建功立业。”
  李靖叩首在地,回陈塘关去了。


第652章 何为圣 圣为何
  就在太乙真人磨练哪吒心性,燃灯老祖以寂灭之火炼化哪吒魔气的同时,昆仑山中玉虚宫内,元始天尊命南极仙翁将新入门的姜子牙叫来。
  元始天尊道:“自后土皇地祇陨落以来,天庭无主上千量劫,洪荒各族已经习惯了没有天庭管理的状态,故而南极长生大帝即玉帝位后,洪荒各族很少有愿意进天庭任神职的修士,为此,为师与诸位众人商议封神,须得找一位主持封神之人,为师决定就由你来负责。你可速速下山,不要延误。”
  子牙大惊道:“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明鉴。不弱让申师弟前去。”
  姜子牙入门修行数千年,如今已经证得金仙,正在努力向太乙境界奋进,如何愿意现在下山。
  元始天尊摇摇头道:“此事不可由申公豹负责,他修的乃是魔道,封神之事若由他插手,必然导致生灵涂炭,牵连了无数无辜修士。”
  姜子牙还待恳求,元始天尊道:“姜尚,以你的心性和道心,确是修行之才,未来成就必然不凡,不过你的先天资质不足,若在山中闭门造车,恐怕永世难证大道。”
  姜子牙默然无语,只得收拾行囊下山。
  姜子牙下山后,寻找昔年好友宋异人,娶马氏女为妻,谋生无着,收五鬼,开算命馆,火烧琵琶精,获罪后归隐西岐等事就不再一一表述。
  …………
  却说此时纣王已经将西伯侯姬昌囚禁了数千年,姬昌长子姬伯考无奈,只得带着三件奇珍异宝亲王朝歌,希望纣王能放了父侯。
  姬伯考来到朝歌,先是以重宝贿赂了纣王身边的两个心腹费仲尤浑,这两人虽然有大罗道行,但皆是孤家寡人,家族势力弱小,一心依附于商朝帝族,为虎作伥。
  费尤二人家世哪里比得上西伯侯姬氏亿万年传承,被姬伯考送上的厚礼打动,便在纣王面前求情。
  纣王哪里不知费尤二人的底细,但是他囚禁姬昌,为的就是等姬伯考自投罗网。
  姬伯考资质卓绝,以琴证道,大罗上阶的道行,姬氏姬昌之后绝对的继承人,但是姬伯考有紫薇星神一族的血脉,乃是纣王眼中一等一的隐患。
  纣王叫来妲己吩咐了一番,便传召姬伯考。
  姬伯考敬献司南车,醒酒毡和白面猿三宝,这三宝可不一般,醒酒毡能够助人快速吸收灵物的灵力,而白面猿则是妖族大圣通臂猿袁洪的嫡系后裔,被人族获得,驯养成太乙境界的灵兽。三宝之中最珍贵的是司南车,这是轩辕黄帝讨伐蚩尤时所创,能破幻境,当年旱魃便是以此车寻到风伯雨师的祭坛,大破风雨灵域,为人族获胜奠定了基础,战后,此车得人族香火供奉,成为一件功德之宝,一直是姬氏的镇族之宝,姬伯考敬献此车,可见心意之诚。
  纣王佯装大喜,同意释放姬昌,并下令于鹿台款待姬伯考,席间命姬伯考操琴。
  姬伯考奏了一曲风入松,纣王大悦,妲己得纣王暗示,上前求道:“陛下当赦西伯父子归国,固是陛下浩荡之恩,但邑考琴为天下绝调,今赦之归国,朝歌竟然绝响,深为可惜。妾身愿意拜姬伯考为师,学得琴道,以助皇上清暇之乐。”
  纣王大喜,命姬伯考传艺,姬伯考只得答应。
  妲己得纣王暗旨,在学琴时极尽勾引之能,而姬伯考哪敢和纣王妃子苟合,严词拒绝,妲己便反诬姬伯考调戏自己,纣王大怒,启动鹿台法阵要困杀姬伯考。
  鹿台之内,纣王与姬伯考大战,可是令纣王惊疑的是,姬伯考以琴证道大罗,本来应该不擅征伐,可是却能和纣王斗个旗鼓相当,要知道,纣王证的可是霸王大道,师承轩辕黄帝一脉,乃是以武道结合帝王大道,战力超强,虽然只有大罗初阶,但是纣王还没见过那个人族大罗能在战力上与战绩抗衡。
  纣王害怕夜长梦多,祭出道兵金瓜武士,结道兵法阵,法力一下子超越大罗,达到准圣级别。
  姬伯考抵御着纣王的攻击,口中道:“大王,所谓小臣调戏娘娘之说,大王应该心中有数,此事小臣不可能做过,大王此意莫不是专门为了要小臣的性命。”
  纣王颇为佩服姬伯考危难关头依然气度沉稳,愿意让他四个明白,道:“姬伯考,你说得对,寡人确实想要你的命,甚至寡人囚禁西伯侯,也是为了引你上钩,前来朝歌。”
  “大王这是为何?”姬伯考道:“如今天下四镇伯候已经反了两镇,大王难道还要把姬氏逼反吗?难道大王就根本不顾念商朝天下和人族?”
  纣王道:“寡人所做一切正是为了人族的未来。”
  “原来如此!”姬伯考恍然大悟。
  “你明白了?”纣王道。
  “明白了一半。”姬伯考笑道。
  “呵呵,那你说说。”纣王很感兴趣,想知道姬伯考猜到了多少。
  “外人传大王昏庸,内宠奸妃妲己,外用佞臣费尤,其实不然。”姬伯考道:“大王其实一直很清醒,你其实是在利用费尤和妲己达成你的目的,甚至连逼反东南两大伯候,也是你故意的。”
  “真聪明,你猜对了。”纣王道。
  “可是小臣还有一事不明,不知大王可否解惑?”姬伯考道。
  “说!”
  “大王故作昏庸,到底为了什么?如今东南两镇以反,今日之后,西镇姬氏也不会再臣服,北路崇氏虽然忠心,可也不会愚忠到底,到时候天下皆反,帝族子氏再难坐拥天下,改朝换代就在眼前,大王图的到底是什么?”
  “朕方才已经说过了。”纣王长吸一口气,坚定的道:“朕所图的是人族的未来。”
  “人族的未来?”姬伯考疑惑的道。
  “对,就是人族的未来。”纣王道:“寡人要净化人族血脉,为人族大兴奠定基础。”
  “净化血脉?”联想到纣王所害之人,姬伯考似乎猜到了纣王的用意:“大王莫非剑指神人一脉?”
  “姬伯考,你真的很优秀。”纣王叹息道:“如果你不是神人血脉,寡人真的希望商朝之后,由你来做天子。”
  “为何大王要除掉神人血脉?”姬伯考道:“神人,毕竟也是人族,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入神族血脉,正可壮大人族。”
  “可是神人神人,神在人前。”纣王道:“如果人族也有五六位圣人,是绝对的第一强族,自然可以取外族精华以强自身,可是现在,神族和人的实力如天壤之别,引入神族血脉就不是壮大人族,而是人族被神族窃夺气运了。”
  “大王多虑了。”姬伯考道:“神族契合正道,即使拿走一份人族气运,也会欠下人族因果,正是人族可以凭借的强大助力。”
  “因果?”纣王不屑的笑了:“因果圣道乃是魔道一脉,正道神族若真的会在意因果,与魔族何异?更何况,别人不知,你我这个地位的还不知:神魔原本是一家吗。”
  姬伯考沉默了,神族、魔族都源自上古神魔,这个隐秘,各族凡是有些地位的人,无不知晓。
  纣王道:“如今的神人,谁不是以自己的神族血脉自傲而蔑视寻常人族,而寻常人族又有几个能坚守本心,而不去羡慕神族血脉。一个没有自信的种族,真的能够屹立于洪荒各族之林吗?”
  姬伯考道:“所以大王故意逼反东南两镇,为的就是利用战争来消耗那些有神人血脉的家族实力?为此,大王宁愿搭上整个商朝的天下?难道就不怕圣人之怒吗?”
  “真正的帝王,不会局限于一家一姓的天下,也不会顾惜自己的性命。”纣王道:“可叹洪荒空有六位圣人,除了元始天尊勉强还能站在天地众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其余五圣的眼睛不过只看到一族之地,如此胸怀气魄,也配圣人之名?”
  纣王只是感慨了一句,却不想姬伯考听到这话,如受重击,脸色一白。
  纣王没有继续再说余话,大声道:“好了,姬伯考,寡人之意一句说明,此事事关重大又刚刚开始谋划,寡人定不能让你活着离开,你准备与寡人一战罢!”
  姬伯考叹道:“好一个纣王,不愧是人族天子,吾便成全你。”
  姬伯考长吸一口气,气势暴涨,双手抚琴,全力拉动琴弦,猛的一松,无边声波向纣王袭来,纣王也汇集全力,一刀劈出。
  两股强大的法力撞击在一起,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爆炸开来,尘埃落定,鹿台之中,只有纣王持刀而立,而姬伯考所站的地方,只剩一张断裂成两半的灵琴。
  天降血雨,万灵同悲,姬伯考陨落!
  纣王虽然取胜,但是心中却颇为犹疑,方才那一击,他胜的太轻松,一个上阶大罗不应该仅仅一招便陨落身死,可是天降血雨,万灵同悲的异象却做不得假,姬伯考,确实死了。
  与此同时,东海金鳌岛碧游宫中,通天圣人正闭目打坐,这时一道灵光没入通天圣人天灵。
  “哈哈哈……”通天睁开双眼,哈哈大笑。
  笑声中,通天浑身气息猛地暴增,然后瞬间回落,通天身上原本冲天的气机竟然变得无比平和,若有人现在看到通天,根本感应不到通天身上丝毫的气机,就像看一个凡人一样。
  “无上中阶境界原来是这样。”通天站起身来,叹息道:“何为圣?圣为何?可叹我成圣亿万年,却是今天才明白这个道理,难怪一直止步于初阶巅峰。纣王,谢谢你!”


第653章 太师闻仲回朝歌
  纣王斩杀姬伯考,没有想到反而成全了通天圣人,原来,姬伯考乃是通天圣人的一个化身。
  修行之初看资质,到了真仙境界以后,修行更重悟性,可是等到证道大罗之后,修行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变成了道心。唯有无上道心才能修到无上境界。
  可是修行越往后,道心就越难提升,尤其是到了亚圣这个级数,已经很少有东西能够动摇强者的心智了,因为亚圣真灵不朽不灭,不灭则不动,不动则不变,不能变化又何来升华。
  为了锤炼道心,元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化身历练。元始分出多个化身,这些化身会以各种身份在洪荒游历,感悟红尘,而且,为了能够从多角度感悟圣人,元始还封印和隔离了过半化身的记忆,让这些化身从轮回入世,直接死亡之后,元始才收回这个化身的一世记忆,感悟其一生的经历。
  这种锤炼道心的方法很奢侈也很危险。
  因为修行重气运,而气运如水而善流,必须依靠功德方能镇压,功德与气运的关系就像水箱和水的关系一样,修士每多分化一个化身或分身,就相当在功德这个水箱上多开了一个口子,会加速气运的流逝,也只有三清这样功德无边的人才能够为每个化身提供足够多的功德以镇压气运,可如何哪个化身,尤其是被封印了记忆的化身做了什么恶事,那功德就会如潮水般散去,故而说这种化身历红尘的方法很奢侈。
  而每一个被封印了记忆的化身,等其一生结束,本尊收回记忆的时候,又十分危险,因为每一个化身就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要把化身和本尊两段完整的人生整合很不容易,一不小心,本尊很容易被化身的亲身经历扰乱心智,就像精神分裂一样。
  即使以元始之尊,也要小心谨慎,每一个被封印记忆的化身,每过百万年或证道大罗,都会自动解除封印,元始本尊会将记忆收回,这样,以元始圣人之尊的本尊意志,才能强压化身,不会被化身的经历乱了心神。
  正是凭借这个方法,元始即使晋升圣人以后,其道心依然能飞速提升,故而他很早就晋升中阶圣人,现在离上阶圣人也不远矣。
  作为互相扶持的兄弟,元始很早便将这个化身历红尘的方法传给了太上和通天,所以太上和通天也开始利用这个方法来锤炼道心,而姬伯考就是通天的化身之一。
  在与纣王的一番交谈中,通天突然醒悟,纣王身为人族天子,为了整个人族,他连自家性命和商朝的江山都可以不要,如此胸怀才是一个真正的领袖所应当具备的。而圣人身为洪荒的最顶层,自然也是洪荒各大种族的领袖,其目光就不应该局限于一族,而要放眼于六道众生。
  正是因为这份感悟,通天得以跨过无上初阶的瓶颈,晋升中阶圣人。
  晋升中阶圣人之后的通天,有了全新的感悟,他不再是神族的圣人,而是洪荒所有种族的圣人,肩负着引领各族发展的重任,这是来自于阴阳五行圣道的最本质的呼唤。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通天明白了:每一条大道都有自己的追求,大道的追求,第一步是完善自己,第二步是引导天地苍生按照自己的法则运转,以达到幸福和圆满。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大道,晋升到最高境界以后就是天道。天道者,苍生之导师,万物之至理也。
  通天回首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和苍生一样的可笑和可悲,拘泥于种族血脉之别,却不知只有思想上的认同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可惜纣王眼界绝高,格局却是不够。”通天自言自语的道:“不过没有关系,纣王,本座欠你一个因果,自会助你一臂之力,帮你完成溯源了结因果。本座相信,等你晋升到更高境界以后,心中格局就不会再局限于人族一族了。”
  通天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决定,彻底将截教万仙拖入了封神之劫中,至于是福是祸就不得而知了。
  …………
  再说纣王,在斩杀姬伯考之后,便下旨将囚禁的姬昌放回,纣王此举令无数朝臣忧虑,姬伯考乃姬昌嫡长子,未来的接班人,姬伯考即死,西伯侯姬氏必反无疑。纣王本不该冲动的斩杀姬伯考,既然已经动手,不如连姬昌一起除掉,削弱姬氏的实力。
  持这一观点的朝臣很多,即使是费尤二人也是如此认为。
  就在朝臣群起而谏的时候,太师闻仲回朝了。
  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氏,一直被视为商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黄氏一族也就罢了,数位大罗强者,是商朝帝族之下势力最强的家族,而太师闻仲能凭一己之力和黄氏一族并称,足以见闻仲的实力和威望。
  闻仲幼年时曾拜入阐教金灵圣母门下,修炼的是天劫大道,证就了属于自己的雷罚大道,现在已经是大罗巅峰,离混元准圣只有一步之遥。
  元始天尊曾经点评说,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却为人臣之极品。意思是闻仲曾入名山修大道,已经修炼到混元的境界,却离证就准圣差了那么一点点。闻仲为什么会登大罗巅峰却无缘于混元,因为他的心思在朝堂之上,做到了人臣的顶级,道行被这些凡尘庶务耽误了。
  元始天尊的点评固然非常中肯,但这不是重点,更关键的是,闻仲是所有人族众唯一一个得到元始天尊点评和惋惜的人物。要知道。洪荒所有种族的修士中,被元始天尊公开点评过的人物加起来也不过两掌之数,其中有一半是圣人。
  与闻仲的道行相对应的是他的品行,闻仲拜师金灵圣母,修习的是智慧大道和与麒麟一族有深厚渊源的天劫大道,智慧大道使人睿智,天劫大道虽是劫罚之道,但是至公无私,闻仲能习这两条大道而有成,德行自然不用说,闻仲当年亦参加了正魔大道,但是闻仲没有枉杀过任何一名魔道修士,死在他手里的一定是罪有应得之徒。
  不仅仅是人族,就是人族的对头妖族和魔族,也都不会在闻仲的品德上有所质疑。
  现在闻仲回朝,商朝修士各个期盼他能拨乱反正约束纣王,就连东南两大伯候的攻势都放缓了,他们也在等闻仲的反应。
  姜、鄂两大伯候起兵之后才发现,商朝实力太强,仅仅游魂关和三山关两大镇守总兵他们就拿不下,家族势力消耗严重,这让两大伯候有了退兵之意,他们已经派人向闻仲递话,如果纣王能够退位,他们愿意休兵。
  两大伯候的算盘打得很妙,只要纣王退位,就只是帝族子氏的一个普通大罗,他们两大家族有足够的实力整死纣王,为先族长报仇。
  闻仲回朝后,众大臣纷纷将纣王最近一段时间的倒行逆施说与闻仲。
  闻仲闻言皱眉,前去觐见天子,被天子留下宴饮。
  在宫殿中,纣王喝退侍从,和闻仲单独谈话。
  “大王,您为何这么急着逼反姜、鄂两家?”闻仲道:“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徐徐图之,慢慢的解决神人血脉的问题才是。”
  “师父有所不知,弟子也是无奈。”纣王道:“弟子证就大罗后,汤先祖传下法旨,要吾在九量劫内退位让贤,所以弟子的时间不多了。”
  纣王自幼跟随闻仲修行,故而视闻仲如父,而闻仲也是纣王解决神人血脉的最大凭仗,毕竟纣王登天子位的时候尚未证道,根本没有实力解决神人血脉的问题。
  “这是为何?”闻仲并非帝族子姓,哪里知道子氏的始祖成汤准圣还留下这样的法旨,事实上,纣王也是在证道大罗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条族规的。
  “这条法旨是在汤始祖退位归隐时就留下的。”纣王道:“成汤始祖的用意是为了大商江山考虑,天子乃人族共主,位高权重,天子的才能不配其位,可以有效减少天子对人族各诸侯的制约,相当于帝族让渡权力给各大家族,可以巩固子氏的统治地位。毕竟,再也不会有哪一家族能给各诸侯如此大的权力,所以尊子氏为帝族最符合人族各家的利益,若有反叛,各诸侯会共诛之。”
  “以削权来固位,成汤准圣确实是大智慧之人。”闻仲恍然大悟。
  纣王叹息道:“九量劫的时间,说长不长,所以弟子只能提前发动了。”
  闻仲忧虑的道:“可是这样仓促发动,影响太过恶劣,到时即使事成,大王也会被逼退位,甚至有可能被帝族推出来当替罪羊,朝中亚相比干、微子启等一直对大王之位虎视眈眈…………”
  “那也顾不得了。”纣王道:“只要能解决人族最大的隐患,别说天子位,就是丢了性命又有何妨。”
  “大王既然决心已下,臣定誓死相随。”闻仲道。


第654章 飞虎比干灭群妖
  闻仲望着纣王,百感交集,他与纣王名为君臣,实为父子。
  闻仲幼年拜入截教,在金灵圣母门下修道,太乙境界后下山,正逢正魔大战,身为人族的他参与战争之中,并在战争中证道大罗。
  战后,闻仲有三次归隐山林修行大道的机会,可是都放弃并出山,原因都是纣王。
  第一次,刚刚从战场战胜回来的闻仲遇上了天资卓绝的纣王,于是收其为弟子,为了教导纣王,闻仲留了下来。
  第二次,纣王证就金仙,闻仲本打算离开,又碰上夏商更替,担心弟子安危,闻仲再次留下,并加入商朝阵营,东征西讨,立下莫大功勋。
  第三次,商朝建立后,闻仲终于得以归隐山林,但是后来纣王有意竞争天子之位,求到闻仲头上。
  闻仲本不愿出山,并劝纣王也不要被红尘迷惑了道心,可是纣王在闻仲面前讲述了自己的志向,他要解决人族发展的最大隐患——神人血脉。
  闻仲有感于纣王的志向,于是再次出山担任商朝太师,辅佐纣王夺得大位。
  本来,按照纣王与闻仲的计划,他们打算用百余个量劫的时间,通过战争、罪罚等方式慢慢消磨神人血脉的势力,可是谁能想到,成汤始祖竟然会留下这么一道古怪的法旨。导致纣王不得不仓促发动,结果激起两大伯候的起兵。此战之后,纣王很难全身而退。
  闻仲本最看好纣王,闻仲相信,只要给纣王时间,他就一定能证就混元准圣。如果纣王的计划能够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