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已先行他二人一步抵达,正刻正坐在下座,闲清逸志的品着杯中之茶,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倒与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亲。”
“主公。”
二人先后上前行礼,刘封盯着刘备这副带甲装束,不解道:“父亲,这么晚了你还身披盔甲,莫非是有紧急军情不成?”
刘备见他二人到了,回到了主位上,将铁盔放案上一放,目光转向徐庶:“元直,你来解释吧。”
徐庶站了起来,溢着茶香的嘴巴简洁明了的说了六个字:“主公要去樊口。”
刘封和赵云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转向了大堂左侧,在那面墙上悬挂着一张巨幅的荆州地图。
樊口是樊水进入长江的水口,此地位于长江以北,夏口以东,原本是隶属于江夏郡。但前几年孙氏吴军大举进攻荆州,破沙羡,杀黄祖之后,顺势侵占了江夏东部数县。后来刘琦就任江夏太守,只能自保,不敢向东用兵收还失地,故而此时的樊口,实际上一直处于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内。
“父亲,孔明先生尚在去柴桑的路上,与江东联手之事尚未尘埃落定,理论上我们跟孙氏还处于敌对状态,父亲这个时候退往樊口,会不会有点冒险了。”刘封也不清楚刘备这个决定的真正用意,但这并不影响他及时的表现对父亲安危的关心。
“为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的口气有些无奈。
徐庶接着道:“是这样的,刚刚接到斥候情报,曹操所委任的伪江夏太守文聘已率五千兵马抵达安陆,大有南下进攻夏口之势,所以主公才临时决定星夜起程率一部分兵马退往樊口,构建第二道防线,以备不时之需。”
刘封未曾见过文聘其中,但也听说过他的声名,此人久居荆州,是刘表手下的一员宿将。当年刘表在时,一直利用刘备所部来抵御北面的入侵,这个文聘则长年未受重用。此次曹操收降荆州之后,果断的起用此人,并令其参与了长坂坡一役,现在又令其担任江夏太守,还委以重兵,摆明了是想利用他在对江夏的了解和人望,来打击刘备。
只是,文聘虽然是员宿将,但手下兵马不过五千,又无水军支援,以夏口目前的兵力配置,完全没有必要畏惧。看来,刘备退往樊口的原因,绝非畏惧那么简单。
“主公,夏口有兵一万,战舰数百余艘,区区一个文聘,何必忌惮?”赵云替刘封道出了心中所惑。
徐庶叹道:“先前主公与子德公子几次相商,子德公子虽然答应跟江东联手,允许吴军进入江夏,但却只允许吴军在江南活动,而且坚决不许吴军入驻夏口。而曹操下一步的用兵,必然是襄阳和江陵两路大军齐发,会攻夏口,如果不让吴军进驻夏口,光凭我们手中现有的兵力,能否抵达得住顺汉水而来的北路敌兵,实在是个未知之数。”
徐庶这么一解释,刘封二人恍然而悟,但刘封却疑心又起: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来发展,孙刘联军应该在赤壁跟曹操交手,但听徐元直这么一分析,似乎交战的地点极有可能发生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战争的结果莫不是也有改变的可能了吗?
刘封并不希望历史发生太大的变动,至少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只有那样他才能躲过曹军南侵的这场眼前劫难,否则一切对将来的设想和努力,都将是空谈。
“主公,云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赵云的表情忽然变得沉重起来。
“子龙但说无妨。”
赵云走到大堂的中央,昏黄的烛火在他眼中闪烁,刚毅的目光正视着刘备:“主公在樊口设下第二道防线,那是否意味着,如果夏口之战不幸兵败,主公是否准备率我等托往孙氏篱下避难。”
两条瞄成一线的眼眸中,流露出几分无奈的之色,刘备走下座来,负手驻立在墙壁的大地图前。诺大的地图上,黑色的星星点点代表着曹操占领的地域,放眼扫去,整个天下几乎已被黑色所占据。
“万不得已时,只好再走从前的老路了。”
从那一句“从前的老路”中,刘封隐约听出了几分发自内心的辛酸。青州附公孙瓒,徐州附陶谦,冀州附袁绍,荆州附刘表,这就是他的父亲刘备十数年来走过的老路。多少年过去了,那些曾经他所依附过的一方之雄均已陨命,只有他却仍然顽强的活着。
赵云的嘴角微微抽动,刀锋似的目光中涌动着几分决毅,沉默了片刻,忽然厉声道:“主公放心,夏口之战,云必死战以报主公。”
赵云突如其来的表态,看似是在向刘备表决心,但在刘封看来,却更像是压抑已久的愤怒在爆发。看来这一回他是报了必死的决心,打算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在这一场大战中战死,也不愿流落江东,再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了。
赵云这个外人一表态,刘封这当儿子当然不能没反应,他立刻也换上一副慷慨决然的表情,正色道:“儿与云叔一样,此战必赴汤蹈火,以报父亲的恩情。”
看着两个亲信的人大表慷慨忠心,刘备紧凝的眉头微微舒展,嘴角斜扬,流露出几分欣慰的笑意,他走上前来,双手轻抚着二人的肩头,欣然道:“有子龙和封儿坐镇夏口,这一战我就放心了。”
一听刘备这话,刘封的心头不由一震。
他嘴上虽然慷慨,一副为父赴死的激昂,其实哪里会甘心为刘备卖命。他原以为刘备此番撤往樊口,会带着他这个儿子一同上路,到时候就算夏口之战失利,自己保住性命依然不成问题。
可是眼下听刘备这话,竟然是打算独自撤往樊口,别说是赵云,就算是他这个关系更亲密的儿子都不打算带走。
第二十四章 未来的钥匙
三更第一更奉上,冲榜求票,拜谢。!
————
“父亲打算何时起程去樊口?”看着刘备的这身装束,刘封觉得这句话问得有点多余。
“事不宜迟,为父打算今夜就和你三叔起程东行。”刘备的回答果然如刘封所料,没想到他这么心急,连一晚都等不了就要急着撤到安全地带。
刘备拿起了豹纹盔,环视在场的三人,压低声音道:“你三叔已经在码头待候,我这就走了。夏口之事,暂由云长与元直商量着作主,遇有大事千万要记得派人来樊口向我请示。还有,先前密议之事,你们就听凭元直的分派行事。”
刘备又叮嘱了几句就匆匆起程,当天夜里随他一同前往樊口的,除了张飞和一千兵马外,还有甘氏阿斗等高层的家眷。
送别过刘备之后,已经是深夜,在回城的路上,眼见周围全是自己人,刘封忍不住问道:“听父亲先前所言,似乎尚有密令交待给元直先生,不知方不方便透露一下。”
徐庶斜眼瞄了一眼左右,确定身边无耳目时,才低声道:“主公的密令,其实是叫我们借着入驻夏口之机,暗中蚕食子德公子的兵马,尽量争取在曹军大军进攻之前,全面掌控江夏郡的控制权。”
刘封心头一震,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刘琦那一副真诚直爽的样子,对他那叔父,对自己这个从弟的那份热情。走投无路之下人家收留了你,你却从头到尾想着谋夺人家的家业,即使是在乱世以生存为借口,那么这份猴急的心态也有点不太厚道。
“子德心思耿直,对我们似乎完全没有防备,要夺其权也不是件难事,不知先生打算怎么做?”刘封只能顺着话题问下去。
徐庶轻轻夹了马腹,又拉开了些与身后人的距离,刘封会意,故作随意的跟了上去。
“子德公子对主公的防备,虽然没有他父亲景升那么严密,但也没大公子说得那么容易对付,若不然的话,他又何必放着舒服的大宅院不住,偏偏却要搬去江夏军的兵营里去住呢。难不成诺大的一座夏口城,堂堂太守,除了他让出来的那座太守府,就再没有别的宅院了吗?”
被徐庶这么一提醒,刘封细想连日来刘琦的举动,确实发现了几处可疑之迹。先是他搬进了兵营,到后来又鲜有独自登门拜访刘备,不是请刘备前去他营中会面,就是以顺便视察城防为由,约在他处相见。
“这么说,子德对父亲已经起了疑心不成,莫不是当日我们在汉水中的计划走漏了风声不成?”
徐庶笑了笑:“这倒未必。我猜想子德这般表现,无非是因为主公力主与东吴联盟的原因。主公是跟孙氏无仇,但子德毕竟跟孙氏是世仇,他有这份防范之心也是意料之中的反应。”
徐庶的分析缜密而富有逻辑性,刘封面露钦慕之色,却又感叹道:“既然子德已有防备,这里又是他的地盘,我们想侵夺他的权力只怕不那么容易了。”
徐庶的嘴角微微斜扬,古铜色的面庞间露出一抹诡笑:“这事岂能难到我徐庶,待我回去喝几坛好酒,自然会想出一条妙计来。”
徐庶笑得胸有成竹,看着身旁这健硕的身躯,刘封忽然在想:同样七尺壮士,有的人则只是匹夫而已,而有的人却深藏智慧,妙算如神,相差天壤之别。
“元直先生,真不知你这满脑子的机谋妙算,到是从哪里学来的,是你的老师水镜先生吗?”刘封心有感悟,顺口问道。
徐庶先是一怔,接着豪迈而笑:“水镜先生虽是我师,但说句实话,老师所做的,仅仅只是将学生引进门而已。我这一肚子的墨汁,真正的老师其实另有高人。”
“不知是哪位高人?”刘封起了兴趣。他知道徐庶、诸葛亮这些妖人都曾求学于水镜先生,如今听徐庶提到还有更高明的老师,自然是十分好奇。
轻抚着几缕淡须,徐庶的表情故作神秘,酝酿了半天,嘴里却只吐出一字:“书。”
“书?”刘封闻之一怔。
“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兵法政略,你所想学到的世界万物,统统都在书里,书难道不正是世上最高明的老师吗?”
一语道破玄机,蓦然之间,刘封心头重重一激灵,恍惚间有种醍醐灌顶的觉悟。
‘刘封啊刘封,你应该觉得得惭愧才对,你整天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茫然于没有方向,你忘了小学老师就教过你的话了吗——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拥有着超越千年的知识,但那些什么数理化、电脑、技术、网络什么的,除了一些粗浅的历史知识外,真正能在这个时代用上的又有多少呢?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他们是如何用兵作战,他们又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明辨是非,他们的价值观又是如何……
有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自己所了解的仅仅只是皮毛而已,而不深入了解这一切,又如何能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而刘封想要了解的这个时代的一切,正如徐庶所说,统统都在书中。
一瞬间,刘封仿佛找到了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一直以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为了尽量不引起刘备的戒心,刘封都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来了解这个世界。哪怕是他有心提高自己的武艺和用兵的谋略,但也不敢主动的向赵云和徐庶这样的高人求教。
但是现在他想通了,既然不能向别人求教,那我为何不能自学呢?做为一个现代人,连数理化那样无趣的学科,都能硬着头皮啃下来,而且还一啃就是二十多年,那么现在,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学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何难。
想明白了一切的刘封,此刻心中一片的通畅明朗,兴奋的叫了一声:“多谢了徐先生!”,接着便策马扬鞭,先行而去。
望着绝尘而去的刘封背影,徐庶五官分明的脸上一片茫然,喃喃道:“奇怪,谢我什么……”
第二十五章 神秘人
次日,东方鱼肚初白,旭日将升未升。。
夏口城的军民清梦未醒时,刘封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洗盥之后,拉开寝房之侧的那道木门,信步迈进了那间墨香四溢的阁间。
晨光从窗缝中挤进阁中,举目四顾,三面墙壁下各安放了一人多高的木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满了一卷卷的书简。中间一面檀木红案上,随意的展放着几卷书简,旁边的砚台上的笔墨还未干。
这就是刘琦的书房了。
当初刘琦把宅子让给了他们,刘封只知他所住的这间屋子,隔壁就是他那从兄的书房,先前也未曾多留意,若不是昨晚经过徐庶的点拨,刘封倒忘了自己睡觉的隔壁就藏了一屋子的宝贝。
在这乱世,对平民百姓来说,一车书简抵不上二两米饭珍贵,但对刘封这样不甘寂寞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比黄金还重要的宝物。
刘封决心在习武的同时,也要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所以他打算从今天起,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来读刘琦留给他的这些书。
刘封先是在书架中绕了一圈,粗略一扫,这里的藏书至少也有上百册,什么《易经》、《大学》、《春秋》、《韩非》的,儒法道兵,各门各派的经典著作都有,乍一看刘琦确实是个爱学之人。
刘封随意的翻看了关于儒家学术的书简,这些书摆放得倒是整齐,但上面多覆了一层灰,再看其他的书简,大抵都是如此。
‘唉,看来我这兄长只是爱收藏书,却未必爱看书。’
当今乱世,为将者兵法当为首要所学,刘封转了一圈后,从书架上取出一卷《孙子》。
抱着重重的书简,刘封小心翼翼的把它平放在了书案上,用袖子拭去了上面的尘灰,轻轻的将书简展开,才看了个开头就有点头疼,再耐着性子读下去,没多久头就犯了晕。
刘封上学语文水平虽然不差,但最头疼的就是古文,眼前这卷《孙子》,晦涩难懂就算了,还全是干枯无趣的大理道,对于刘封这个现代人来说,读起来实在是比做微积分还是难深乏味。
“唉,要是有白话文的就好了。”刘封摇头感慨,表情有些无奈。
刘封硬着头皮又读了下去,只能断断续续的从那咬文嚼字中理解一些,但由于自己古文水平差的原因,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无法理解作者的真实含义。在受了半个时辰的折磨后,刘封感到自己再读下去就要吐了,不得已只好暂时放弃。
“没办法,先把这本留着。看来得先读点简单的书,等把古文水平提升后再读这孙子吧。”
刘封遗憾的抱起书简,打算把它们放回原位,不过,就在他刚把书简放下去,目无意间瞟到的旁边一卷书,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掸去了书简上的灰渍,四个苍劲有力的字印入了眼帘——孙子注解。
刘封怀着好奇的心理,捧着这卷比《孙子》还要重几倍的《孙子注解》回到桌案,翻开来一看,才知道这其实是一卷关于孙子兵法的读书笔记。笔记的作者将孙子兵法的每一篇,都结合了从古至今的一些战例进行了重新的解读,而且还附上自己对这些战例的分析和认识。
笔记的用词不但远不及孙子兵法那般难深晦涩,还形象的附以战例,读起来非但不费劲,而且还十分的生动。
不过,可疑之处是这本笔记并未写明作者,看那笔记上面还有随手涂改的痕迹,看样子并非是什么古代的藏书,而且字迹也并非像刘琦的。
“以子德的能力,估计也写不出这玩意儿,这本笔记到底会是谁的呢?”刘封的心中疑云顿生。
不过这疑团对刘封来说并不重要,如今他正愁着如何能尽快提升自己的用兵水平,而这份意外得来的笔记,对他而言实可谓如获至宝。刘封当即捧着这孙子注解,贪婪的研读起来。
用了三天的时间,刘封将这份笔记大致阅读了一遍,现在他确信这笔记必是当代人所做,因为在笔记中作者援引了大量的当代战例,特别是关于曹操诸如官渡之战、征张绣之战、征徐州之战等,都做了详细的剖析。
在结尾处,笔记的主人还为曹操作了六字的评价:长于术,短于略。按照刘封的理解,就是在战术上相当出色,但在战略上却有所不足。
“曹操一生胜多败少,扫灭群雄,差点就统一了天下,这人竟然批评人家短于战略,不知是哪个狂妄的家伙,竟然有这么大的口气。”
刘封嘲讽似的咧了咧嘴,但在接着往下再看时,不屑的表情才渐渐收敛。
笔记的作者以官渡之战为例,指出在开战前,曹操焦虑异于常,自认无法与袁绍抗衡,是在荀彧分析指出己方有必胜原因后方才踏实。而在战役进入相持阶段后,曹操的信心再次动摇,写信给荀彧说自己打算退兵,是荀彧再次为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与利害之后,才打消了退兵的念头。
官渡一役,战略上居功至伟的是荀彧,而曹操的奇袭乌巢不过是锦上添花,正好发挥了他长于战术的优点。
在这一段分析后,笔记的主人又赞扬了曹操长于任人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才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短于战略的不足。
“嗯,这人对曹操的评价有理有据,如此看来,曹操并非是不可战胜,再强的人,也一样会有其短处。这人能把曹操看得这么透彻,他到底会是谁呢?刘琦的手里边为什么又会有此人的笔记呢?”
刘封对这份孙子注解的神秘作者起了浓厚的兴趣,既然刘琦能有他的笔记,那说明此人与刘琦相识,或者是刘表的属下也说不定。不过刘封将刘表手下那些蒯越、蒯良、韩嵩之类的谋臣武将扳着指头数了一遍,始终找不出一个看起来相符之人。
正冥思苦想时,外面亲兵来报,言是刘琦请他前去一叙。
刘封精神一振:“对呀,想知道此人是谁,去问一问刘琦不就知道了么。”
————
晚上还有一更,请朋友们有票的话多投几张,冲榜需要你们的支持,谢过。
第二十六章 金屋藏美
第三更送到。。
———
既然正好得到邀请,刘封便合上书,佩上他的青釭剑,衣袍内穿了一层细甲,带着几名亲兵离府而去。
刘琦并没有邀他前往北城的军营,而是去往了城东附近的一间宅院。与庄严肃穆的太守府相比,此间宅院则是精致典雅,处处散发着几分江南碧玉似的柔情。
刚一进府,刘封就听到琴声鼓乐,乐声靡靡,仿佛一个妖艳的女人正在耳边吐气幽兰,连日来的读书之苦,被这忽如其来的轻柔曼乐一扫而光。
迈入大堂时,一切果然不出刘封所料。
大堂的中央,一鼎铜炉青烟袅袅,幽幽的芳香扑鼻而入。七八名穿着妖媚,样貌可人的舞伎,正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正前方的胡床上,刘琦则是衣衫不整,斜卧在那里,一边享受着美酒果肴,一边眯着眼欣赏着眼前的轻歌曼舞。
身处弱势一方,曹操的几十万雄兵随时可能杀来,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江夏之主,更应该收敛自己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兵安民之中,却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他竟然还有此闲情赏美纵情。
“大战将至,难得兄长还有此雅兴呀。”刘封委婉的加以提醒。
刘琦见他来了,从胡床上一跃而起,赤着脚走上如火的大地毯,拉着他一同回到胡床,笑眯眯道:“正因为大敌当前,所以为兄才要好好放松心情,到时候才能轻装上阵,这叫公私两不误。”
刘琦虽有直爽仗义的优点,可终究身上这纨绔子弟的习性还是太重,并非做大事的人。刘封忽然觉得,刘备临走前交待要暗夺刘琦的兵权,似乎并非没有道理,如果将江夏的大权握在他的手里,多半会令取胜的希望又削减不少。
心中虽有感慨,但刘封却没有半点流露在脸上,他笑着附合道:“兄长说得也有道理。不知兄长派人来邀,是有什么要事吗?”
刘琦亲自给他倒满一杯酒,浸满酒红的眼眶转向大堂:“兄弟你忘了么,上次在汉水上时,为兄我可是答应过,到了夏口后,一定要让你好好见识下什么叫纵游芳丛的。你看这堂下美人,都是我金屋珍藏多年的娇娃,阿封你看上了哪个随便选,保准服侍得你欲仙欲死,哈哈——”
原来是这样,当大哥的带着小弟玩女人,还真是够义气呀。
穿越前的刘封虽然没有刘琦这般潇洒,但毕竟是个现代人,在玩乐这方面不可能比刘琦还保守。眼瞧着一双双媚眼暗送秋波,钩魂摄魄,刘封心里边自然就荡漾起来。
只是这刘琦上边没有老爸顶着,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纵情玩乐,自己可还个家教严厉父亲,在这种特殊的时刻跟着刘琦厮混于美色之中,若是让刘备听到了风声,岂不是自找麻烦。
刘封只好强抑**,苦着脸叹道:“兄长这番美意我心领了,只是父亲的脾气你也知道,我可不敢惹祸上身。”
刘琦面露鄙色:“怕什么,好色乃男儿本色嘛。再说了,此处乃为兄的别院,除了最亲信之人,旁人莫知,咱兄弟俩在此快活,只要你自己不傻乎乎的说出去,叔父他又如何能知道。”
刘封本打算推拒的,但转念又一想,当年的萧何曾通过受贿来表面自己胸无大志,古人尚且如此,自己适当的沾染点所谓的“坏习气”,其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想到此,刘封改换了口风,无可奈何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