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修仙-第6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那一道阳火之力凝结而成的金线,一则是在太细,二则凝实集中,在其他角度光华不显,是以那些仙盟人员并不能看到。
这种远距离传输,自然也是有不小的损耗的。
但王崎无所谓。
这原本可是应该洒在两个与神州后土体量相当的星球上的阳光。
是两个星球的生机之源、光热之根。而现在,它们全部汇聚在一个个体手里。就算这一股力量十去八九,那也足够维持一整片大陆的生机。
在取代了月球的兽机关集群之上,早有响应的法阵在等待。那阳火之力一接触兽机关集群,便被这庞大阵势吸收,二次转化、提纯。最终,一道凝实到极点,却又温驯起来的阳火,便被送入兽机关集群的内部。
这一道直通兽机关内部的火柱,在许多文明之中,甚至有“大日真髓”“阳火精灵”一类的东西。其中便是一个火星子,都能在一群修行人中掀起血雨腥风。
但对于王崎来说,这种东西是可以随手捏的。
倒不如说,非得这样才能进行“修复”的天剑,才是一等一的难搞。
阿露儿的自爆,可是将劳德行星的大气层都给撕去了。
尽管这也有阿露儿本身不熟悉寂仙毁道宝典真正用法、自毁威力非常分散的缘故。但是,天剑能够在这种攻击的面前保持完整。
这已经是无可想象的能力了。
这全是因为,天剑自身的“根基”不凡。
“法器”这种东西,虽然是“器具”,但却并不是单纯的“外物”。将法器纳入自己灵力循环、变成自身功体一部分的法诀真的是数不胜数。如果要是换个科幻的画风,那么它们应该更接近“强化义体”一类的赛博化产物。
这也是弱小者不宜收纳过于强大法器的根本缘由——修士本身修为不到位,反而会为法器强大的结构所拖累。单纯使用可以,但是想要将之收炼入自己行功体系,那就太危险了。
这就好比一台内存只有几M的早期电脑去读一个以TB计算的硬盘,或者用一台差分机去驾驭电子化产物。
无法驾驭还是小事,若是将自己的烧了才是大事。
但天剑却是个例外。
它本质无比强大,却能够被结丹期的天剑使所掌握。
在王崎看来,等闲的天剑,其实就好比是用“航天用合金制成的刀剑”。
在地球所在的无灵气宇宙中,古代手工碳钢所制成的长剑、现代民用不锈钢制成的长剑,还有航天用合金材料打造的刀剑,在功能上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砍人而已。但是,航天合金剑的材料,实在是对不起它的功能。
这么好的材料,就打造这样简单的结构,做那样简单的事情,实在是暴殄天物。
天剑伴随天剑使同修共长。天剑使的成长,便是天剑的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天剑使会不断在天剑之内留在自身法力的痕迹,形成契合自己的结构,最终将之纳入自己的掌控,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就好像外挂了一个动力炉一样。
天剑本身也是极为适合作为动力的。阳光,本就是一个星球最容易接触到的负熵的力量,是生命的来源。天剑原理等同于大日,乃是最适合融入自身的制式法器之一。
而为了让低阶天剑使也能够驾驭,天剑宫便相当于是硬生生用能够炼化出仙器的炼材,去炼制了低阶法器,甚至为了限制天剑炼材过于迅速的衰变,而设置了许多道封印。
这就是将许多能够打造复杂仪器的材料,炼成一柄剑。
而天剑使的修持,便相当于是将这合金剑,熔炼成高强度的义肢。
尽管根基相似,结构却是迥异。
原本这种同修共长,是需要花费几百年、几千年才能完成的水磨工夫。
天剑宫刚刚创立的时候,人族登仙的最快纪录,也在百年以上。
不,这已经不是正常的速度了。也只有极少数天赋高到足以让“某位大能”在这个宇宙投射一个同位体的天才,才能做到这种事情。
但是,当初谁都没有遇见过心想事成啊。
外道加外挂,愣是让王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甚至他反过来用正统元婴法与元神法重走登仙路,也极为迅速。
所以,王崎倒觉得,是时候抽个时间用剑修手法收炼天剑了。
元婴法蕴含的很多技术,单独拆出来的话,在科幻画风里都堪称逆天。比如随身版生物圈技术、意识上传技术、强化义体制造技术——这些都是元婴法就自带的特性。
这就好像是一个压缩包,自带许多了不得的东西一样。
但是,若是不求甚解,而是拿到秘籍【用户手册】就直接上手进行傻瓜式修炼,那么练歪练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元神法这等基于元婴法的外道,就相当于完成了解包,还自己打了个“单一种族增强”“单一天赋增强”的模组一样。
金色的阳火真髓落在天剑之上。与此同时,王崎掌心吐出一道法力,与阳火同时落在天剑之上。高温让天剑变得微微可塑。王崎就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功力去修正天剑之上的扭曲。
他别的不多,就法力总量惊人。
与此同时,一道金色的细线从天剑之上腾起,好似灵蛇一般在王崎身周缠绕数匝,继而钻入王崎穴窍。
随后,王崎掌心再次涌出一道灵力。
一人一剑,就这样不断的交换灵力,完成修炼。
对于王崎来说,这就好像手工活一样,多少需要专心。
——话又说回来啊,刚才都说了,本命法器在科幻画风之下应该是“赛博义体”之类的玩意,然后这种祭炼本命法器的感觉又像是做手工活……俺寻思之力?
王崎为这个念头感到疑惑。
而他身边的宋史君微微叹息:“师弟,你这算哪门子专心修炼啊……没见过本体修炼还要用分身看论文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神州最前沿
王崎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
说实话,以剑修手段收炼天剑,已经占用了他相当多的思考能力了。刨除掉指挥兽机关集群所消耗的心神,以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所花费的心思,剩下的思考能力真的很低了。
也就看看论文什么的,最多也就是“一般等级的聪明人”的水平。
“这论文啊,毕竟是万法归一前辈捎给我的。”王崎说道:“至少也要稍稍了解一下最新的研究。”
这些论文是以灵犀瓶的形式送达王崎手上的。据说是和支援指令一起到达万法归一麦思伟手上的。
隔着仙路通讯殊为不易。无论是利用逍遥修士做中继,还是龙皇分享给人族的通讯协议,都极为有限。作为逍遥修士,麦思伟享受的“带宽”本就远超超人。对于这些原理神州的巅顶修士来说,这隔一段时间获取大量论文,已经是一种必须的“补给”了。
嗯……倒不如说,这种形式的补给才是征天使唯一需要的“必需品”。
以仙盟的技术水平,现在绝大多数元素以及简单化合物都可以在当地采集。而强大修士又不同于凡人,对于食物、饮水、睡眠乃至整个周边环境的要求都很低。这也是在只有长生者才能跨过仙路的前提之下,仙盟征夷司的任何一支队伍都可以进行持续数年的漫长远征的原因。
而仙盟的研究,事关修士修为,事关长生,事关道路,任何仙盟修士都非常关注。
在那之前,王崎所享有的“带宽”就真的只够发布有限的指令并提交文字报告的。甚至连幻景都不能上传。
甚至于说,如果不是情况特殊,仙盟本土又有人坚持要给王崎这一份“补给”,那么王崎目前还享受不了这个待遇。
不过,有限的通讯能力,还是能省一分就是一分的。所以,这一份给予王崎的“补给”,就是由麦思伟代为交托。
反正麦思伟本身也是需要论文补给的。只需要在他的补给之中额外加入许多某些人急切要给王崎而麦思伟本人极其麾下并不感兴趣的就行了。
反正麦思伟在去支援陷入危机的王崎时还是需要见面的。
对此,王崎只能报以苦笑。
人族才刚刚进入这个宇宙。在这种尺度下,自己能够保持这种“人工接线电话”级别的通讯水平,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些论文,就是神州最新……不,考虑到论文传播与引发讨论所需要的时间,这大概是最近一个月左右最重要的研究了?
王崎快速扫过一行行生灵之道领域的标题。对于这一部分,他的兴趣确实不是很大。在与龙族、妖族接触之后,研究龙族妖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俨然成为了古灵崖的一个新热门方向——只不过现在还是秘密的,只有少部分求道者知道。
但是,“龙类学”或许将要成为一个新的分支领域了。
唯一让王崎多扫两眼的标题,还是《龙族阳德氏种族认知初探》这种东西。
王崎并不打算亲自去研究,也不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深入下去,所以没有太过仔细的阅读,只是将之当做一种“兴趣阅读”。
当然,还有两篇论文,却被王崎定性为“稍后必看”了。
是关于化形法的研究。
在“血脉灵犀”、“结构”等思维,“转录”“编辑”等概念被正式引入法术领域之后,“数理逻辑”,尤其是“算器理论”这一块,竟也被纳入了天灵岭的补习范畴。
当然,这依旧是源自于他王崎的改变。
以“语言”破解“化形”,足以称为“传奇”。
唯一让王崎有点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找到艾轻兰的名字。作为真正破解化形奥秘的人,艾轻兰在这个领域应当是最前沿的求道者之一。
看起来应该是还没醒过来。
——说起来啊,人族怀胎只有十个月,师姐一觉醒来发现孩子都出生了,算不算很惊悚啊?
之后,物性之道。老实说,王崎并非是实证派,所以在这个领域的建树也终究有限。之前对于泛晶体拓扑结构与超流体的力学研究,都属于“从算学上归纳总结”。但现在缺乏已知现象的情况之下,他能做的有限。
无灵气宇宙可不会存在“泛晶体”这种神异的东西。进入“凝聚态”的领域之后,无灵气宇宙与本宇宙的差异已经异常巨大了。王崎甚至不敢肯定,自己前世的认知会不会成为今生的知见障。
缥缈之道,微观领域。缥缈宫依旧在寻找更基本的粒子,并试图填充或推翻几个现在最被看好的粒子模型。路小茜在进去之前,干的也是这个。
不过,王崎的十六重态,确实特得到了长足的补充。经有两个大型机构发文称,可能找到了十六重态之中尚未被观察到的“空缺”。
“啧啧,还真的有点想念自己在神州的那一点基业。虽然现在兽机关更多了吧,但是事情也多了,而且还要隔三差五的刚仙人,还要逃难,还要照顾难民,不能想怎么对撞就怎么对撞了。”王崎叹息。
宋史君不由得大摇其头:“不不不不……我几十年都没有遇见过正面与仙人斗法的事情,更没有组织过难民撤离的事务。”
王崎摇摇头。南溟的实证部已经托付给不准道人了。虽说听说缥缈宫都自带实证必败光环,但不准道人只是远程指挥,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吧。
最后,就是算学领域了。央元的时间流逝速度与神州有着人为的巨大差异,而劳德虽然不至于如此,但也肯定与神州后土有所不同。因此,王崎也不好判断,自己的论文到底有没有引发大范围的讨论。
快速将论文过一遍,然后去看结论,这种事情很简单。
但是想要吃透,然后根据那论文写出自己的论文,却往往需要月余到年许的功夫。
立刻针对某篇论文写出驳论,恐怕也就是算学领域少数天才的特权。
但另王崎欣慰的是,终究还是有自己希望的内容。
比如,范畴论。
从一个具体例子,比如说“实数”,从这个例子出发,去引导出一个“抽象结构”,例如“拓扑域”,那个这个“抽象结构”确实保留了“例子”的一些重要性质,但也势必会抛弃“例子”之中的另一些性质。只有在例外状况下,一个结构才会只描述一个“例子”——也就是这个“结构”能偶完备描述的唯一例子。
但是当一个抽象结构像常见的那样,可以容纳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具体例子,我们又专注于“抽象结构”本身,也就是诸多例子的共同特色上,就会让诸多具体例子的个性模煳不清。
掌握万事万象、万千具体的法门,在于将“抽象”的过程倒过来思考,即某一类型结构所有有可能的粒子的“类”,再加上保持这种“结构”的所有函数。
这就是数学上“范畴”的概念。
“类”的概念,便是格罗滕迪克K理论的“K”之所在。
而相关的东西,王崎便在地底利用心想事成所给予的灵感爆发性,写出了自己形式的“类别论”。
虽然过程显得有些跳跃。
而这也正是弦论的基石之一,是王崎元神法的根源。
弦论确实几近乎玄,但却是现阶段“最不可能犯错”的理论——弦论那比烟海更浩渺、比宇宙原子数更大的可能性总数当中,总会由“真实”存在。
这也是王崎选择它作为元神法的理由。
而范畴论,则是布尔巴基学派工作的自然补充。
其中王崎最看好的一篇,主笔与第一作者是魏沧。看起来,“基派”也确实是走上了正轨。即使王崎必须离开神州,也能走下去。
王崎又仔细看了看,却没有发现其他论文的作者有塞缪尔·艾伦贝尔和桑德斯·麦克莱恩同位体的迹象。【此二人为地球历史上范畴论先驱。其中,塞缪尔·艾伦贝尔也是布尔巴基学派之中唯一一个非法国籍学者。1986年,艾伦贝尔获得沃尔夫奖】。
在今法体系之中,“修为”与“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直接关联。学术水平高的,必然是大修,是长生者。而元神法与人族特殊的契合性,又使得极少数修士可以以一个龙族惊诧的速度登仙。
但是天赋终归是有差别的。而先天的修仙天赋,同样也会微弱的影响这个速度。
近年来也有不少新晋的逍遥,实际上是当年缥缈宫、万法门黄金时代逍遥的同辈,与不准道人、苍生国手等人同时出生。
并非是这批逍遥修士天赋低,而是那一批,根本没有作为参考的意义。
而王崎也不能强行记住前世所有科学家的名单。
倒不如说,在人族体系之下,逍遥修士并不那么罕见。
这么说吧,如果元神法体系下,“逍遥”这个长生果位,需要“诺贝尔奖或同等奖项级别”的研究天赋,那么……这个标准,似乎也没那么苛刻?
世界顶尖大学,没个接近三位数的诺奖获得者任职,那出校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而就算刨除文学奖、和平奖这两个逗逼,只算自然科学。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就有二十四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菲尔茨奖,沃尔夫奖之类的自然科学领域奖项得主,都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递增。
至于有诺奖同级别研究成果,却没有获奖的科学家,就更多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均、差距与最强
王崎前世就听说过一个都市传说。据说,每年十月份开始,美国/西欧就会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开始产生情绪急躁、胸闷气短、心情苦闷的症状。视学科不同,这种神秘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斯德哥尔摩时间十月的三日十一点三十分【生物学或医学】、四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物理学】、五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化学】或十日的十一点整【经济学及部分应用数学】,并在第二年复发。
究其原因……毕竟,“德高望重”便几乎是“年事已高”的代名词了。
而诺贝尔奖是不发给死人的。哪怕在公布前就已经内定是你了,只要你在斯德哥尔摩时间三日十一点三十分、四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五日的十一点四十五分或十日的十一点整之前意外身亡,那就……对不起了。
老教授们却等不得几年了。
当然,这种事还没有发生过。但规则上来说就是这样的。
这有可能是段子,但当然也有可能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一小撮学者,凭着最纯粹的美学追求与爱,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一小撮人也不介意顺路收获一些名利。
倒不如说,这才是人之常情。
如果将“学术”这个圈子,将“科研共同体”比作一个大型网游,那么诺奖就像是一个成就了。这个成就必须在一个叫做“瑞典学术圈”的副本里才能刷出来。而这个游戏,八十九级升九十级是需要消耗稀有道具的。“瑞典”这个副本也是少数掉落这种道具的副本之一。
八十九级的职业玩家,确实有可能用微操、意识、运气干翻九十多级的玩家。但是,如果不入九十级的门槛,那么那些标注着“九十级以上”的副本,他们就进不了,那些顶级副本的掉落,自然也就无法取得。
更响亮的名声、更广的人脉,当然,还有更多的经费。
“诺贝尔”这个副本BOSS,确实是八十九级升九十级的最佳途径之一了。
至于满级全橙装的大佬,则又是一个境界了。
爱因斯坦一生诸多成就,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却是最不起眼的“光电效应”。
而因为八卦风评被害的杨振宁,同样是以这辈子诸多工作之中比最不起眼的那个拿到诺奖。
满级全橙装的大佬,也不介意自己自己成就栏里多点亮一个图标。
尽管他们早就不需要这样一个奖章证明自己了,但是,多个收藏品也不错不是?
实际上,给这些大佬奖项,却也不单纯是给大佬递茶了。
诺贝尔奖作为“最权威”的奖项,自然是需要将奖章与奖金给最牛的牛人的。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谁是世界第一,谁是业界领袖,但是诺贝尔奖却不给他颁奖,对于诺贝尔奖本身的威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但对于八十九级玩家来说,大佬们的这种非刚需,却无疑降低了游戏体验。
诺贝尔奖的单一奖项,每年都会生产出三到五名获奖者。而等待获奖的学者,则数倍于获奖者。
这其实是一个“比谁活得久”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上,越早开始排队的人就越有优势。
沃尔夫冈·泡利先生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获奖的成就,却是他1925年完成的不相容定理。
诺贝尔奖如此,菲尔茨奖、沃尔夫奖一类的至高奖项,同样如此。
而在神州,修士寿元悠长,在进步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还包括许多“之前时代”的修士。
逍遥修士,以及潜在逍遥修士的数量,就是这么可怕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一生最高成就为诺贝尔奖”、“通过诺贝尔奖获得更高声望更多经费做更劲的研究”和“走在路上看见有个副本顺手进去砍了一圈哎呀刷出成就了呢”,其实是三种不同的境界。
在这个世界,也就是“只差最后一步的涅槃期”、“花了几百年打磨自身才晋升的逍遥”和“百年之内就证得长生的逍遥”。
再重复一遍,并不是说那些修行慢的逍遥们差劲,而是百年内证得长生根本就是特殊个体。
若是换成人族的古法修士,五百年能修成元婴就是烧高香了。
每一个卡在涅槃期的修士,放地球上,都有可能是某一分支领域的着名学者。
当然,在地球,研究经费掌握在权力与资本手中,分配经费的工作,往往是政客和商人在完成。科学家必须要一个“外行人也能看懂”的标示去证明自己。
而神州修士,就没有这种紧迫感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同位体得到过诺贝尔奖”是证道逍遥的硬标准。
倒不如说,“诺贝尔奖”本身就不是绝对清晰的标准。
这倒不是说诺贝尔奖含金量低。实际上,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权威性,诺贝尔奖都是地球学术界的最高奖项。
但这并不代表诺贝尔奖能做到绝对的“公平”。
老话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本应“无第二”的体育赛事,都能黑哨不断,诺贝尔奖又怎么可能绝对公平?
决定诺贝尔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是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或许为了维护诺贝尔奖的权威性,这些学者会尽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但这些学者的喜好,终究会左右诺奖的最终得主。
就这么说吧,现在万法门要颁一个奖,有五位评审者,其中有四位倾向歌庭派的形式主义,是离宗,一位倾向少黎派的直觉主义,属连宗。而候选人当中,恰好是一个连宗一个离宗。两位候选者的成就都是差不多高。
那么这个时候,又有谁能够获奖呢?
而刨除学派纷争,诺贝尔奖依旧会有一些……不是那么公正的地方。
二战之前,诺贝尔奖就闹出了几次大乌龙【例如臭名昭着的“额叶切除术”】,而二战之后,政治方面影响的诺贝尔奖亦有好几例【牛胰岛素有争议姑且不论,但二战后日本确实因为政治因素而数次错失诺奖。尽管对于前轴心国来说,这算是求仁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