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进修仙-第9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可以重新开始设计实证了。”艾轻兰如此说着,冲着左右招了招手:“谁来把墙重新砌一下?顺便再刻上一个符阵隔绝声波——啊对,不只是声波,就连超声波也给我隔绝掉。”
  于是,新一组实证开始。
  这一次,依旧是最开始的操作——北荒红马的中枢神经提取液,缓冲剂,致病生灵源质。唯一不同的是,艾轻兰直接将聚合酶给剔除了。
  酶具有极强的专一性,只能对一种或少数几种物质发生反应。
  从逻辑上来看,致病生灵源质的扩增过程,并不需要聚合酶。
  扩增反应,在距离蝙蝠最远的水浴锅上完成。
  其中,一半的反应物用超声波处理过——只需要艾轻兰伸出手指,在试管壁上轻轻一弹就可以了,修士的指力与控制能力,能够保证试管以超声波的频率震荡。
  而另一半,则没有。
  新一轮的反应再次开始。
  这一次,水浴锅提示音响起后,艾轻兰揭开了仪器盖子。
  没有任何意外,第一次出现过的生灵源质变形、沉积、粥化的现象再次出现了。
  “噗。”艾轻兰笑了:“居然是这样……走运哦。”
  谁也没想到,宋书复居然穷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居然是蝙蝠帮助她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而在夜晚,在调阅动物房的影像记录时,众人才发现,他们的幸运,远不止于此。
  因为……
  画面显示,前天晚上——也就是小徒弟执行第一次操作的那天戌时,这些可怜的蝙蝠们,正因为感染瘟毒而痛苦不堪的嚎叫着。
  当然,有超声波的成分。
  小伏翼体型较小,本来也没有什么力量。但是,为了延续更好的延续这一批蝙蝠的姓名,宋书复使用的饲料都掺杂了定额的低级灵药,保证这些小伏翼在不妖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健康。这使得这一批小伏翼本身就比野外的同类提醒更大。而前些日子,正好是他们身上腺瘟毒与炼尸马瘟发病的时候。这些日子他们还有力气,叫得也格外大声。
  而宋书复本身就比较穷,置办的笼子也没有吸收杂音的功能——原本一些实证部会通过那种手段避免实证动物的精神处于焦虑状态。
  但是,这种“大声”,也就是以小伏翼的标准而已。在穿过笼子和一堵墙之后,也省下不了多少能量了。
  按照后来的推测,还有催化作用的范围,也就只有靠墙的短短几尺了。
  如果不是宋书复的小徒弟就在那一个水浴锅跟前做的操作,如果不是那个水浴锅正好靠墙,如果不是那天蝙蝠正好痛苦得忍不住大声喧哗,那这个实证就不会这么成功。
  甚至于说……如果小徒弟进行操作的时候,墙对面的蝙蝠没有叫得这么用力——这些小东西只要叫得稍微小声一点,那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穷,所以改建的时候仓促;因为穷,所以动物房和实证区只隔了一堵墙;因为穷,所以笼子没有吸收音波的功能……
  很大程度上,这都是宋书复穷出来的成就。
  对此,宋书复只是咂咂嘴。
  “妈咧,这话说得我心里怎么就这么不是滋味呢?”
  毫无疑问,他们是幸运的。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
  在来自于无灵气宇宙的、他们所不知道的另一段历史之中,这个过程,就没有这么顺利。
  普鲁辛纳在1974年就开始了朊病毒的提取工作。而在此之前的60年代,就有英国放射学家尝试使用紫外线破坏羊瘙痒病的核酸,并得出了羊瘙痒病致病因子与核酸无关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被整个学界所嘲笑了。
  毕竟,这就相当于试图向着进化论举起反旗。
  中心法则,就是这样的存在。
  普鲁辛纳使用啮齿类动物,一共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分离出朊病毒。由于他的实证有相当的说服力,所以“朊病毒”【prion】这个称呼,才被承认。
  但整个学界,依旧只有他一个人相信,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DNA与RNA参与。
  整个学界都在证明相反的事情——朊病毒的复制,必须要有DNA或RNA参与。
  而光是这个广日持久的证明,就一直持续到1996年。
  平息这一场争论的,说来可笑,也带有相当强烈的运气成分。
  1996年,英国疯牛病爆发。
  由于资本家大量使用病死牛的肉骨粉作为辅助饲料,所以疯牛病疯狂传染。
  人命关天的时候,更多的力量汇聚在这个领域。普鲁辛纳的发现才被承认。
  1997年,普鲁辛纳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跪——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我只希望写到“朊病毒”这个概念出现。也就是几章之前,这个番外其实就已经结束了才对。直到我搜到了一篇90年代的论文——《人类朊病毒蛋白质CDNA、分子克隆、染色体图及生物学意义》?????????????九十年代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第四十章
  在无灵气宇宙地球的历史里,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异常曲折。
  实际上,最初被研究的以朊病毒为病原体、可以感染人的疾病【人类朊毒体病】,早在1955年就被发现了。当时,一名叫做盖达赛克的美国探险家兼医生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考察一个具有食人习俗的原始部落时,就发现了这种疾病。
  这位美国医生甚至已经断定,这种叫做“库鲁病”的疾病,是由那个食人部落吞食死去亲人的脑髓所引发的。
  他就使用黑猩猩作为实验动物,将库鲁病患者死亡后取得的脑组织匀浆稀释,注入黑猩猩体内。
  之后,他又先后使用物理手段分离了较大的病菌与寄生虫、通过紫外线灭杀核酸,来确定库鲁病的病原体。
  他甚至尝试过使用蛋白质分解酶处理这些匀浆。
  当然,毫无疑问,蛋白质分解酶让这些匀浆彻底失去了致病能力。
  但是,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嗯,一定是蛋白质分解酶破坏了“库鲁病病毒”的外壳。
  这应该是一种新型病毒。
  在当时,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然的——倒不如说,几乎所有学者都会这样想。
  而在盖达赛克发现库鲁病并对它下达了一个不准确……不,甚至可以说是有“错误”的结论时,日后朊病毒的发现者普鲁辛纳才刚刚上中学。
  而这个成就,便使得盖达赛克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而童年,普鲁辛纳还在琢磨是不是要用潜伏期只有100天的仓鼠代替潜伏期有两百天的小鼠。
  另外,顺带一提,人类最早发现的可以感染人的朊病毒疾病,是1913年由两名德国医师汉斯·克鲁兹菲德和阿尔冯斯·雅各发现了“克雅二氏病”。
  而普鲁辛纳也是在目睹了1972年目睹了自己的一个病人被克雅二氏病折磨致死后,才选择研究与克雅二氏病、疯牛病症状相似的羊瘙痒病。
  在1913年到1997年之间,地球的学者们仍然有许多机会得到“朊毒体是特殊的病原体”的结论。
  然而,直到1996年英国由于大规模使用病死牛肉骨粉而引发疯牛病爆发的意外之前,普鲁辛纳的观点都不被其他人所承认。
  而实际上,到了1997年后,整个学术界对普鲁辛纳的态度也只是“勉强接受”。
  即使是到了2001年,某一个关于朊病毒研究的重大成果,在上期刊时都表示“该结果将强烈的支持普鲁辛纳的假设——普鲁辛纳因为这一假设而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奖”。
  2001年6月14日,《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塞罗诺公司宣布,其旗下的塞罗诺药物研究所中,以克劳迪奥·索托博士为核心的研究小组,已经研发出了异常朊病毒蛋白的检测技术。
  准确的说,是再现了朊病毒的复制过程。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简称PMCA。
  宋书复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一穷,究竟穷得少跨越了多少难关。
  宋书复一个人数十年的研究,便等若是地球上普鲁辛纳八年的积累。有了宋书复的基础,艾轻兰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项研究。
  而现在,宋书复的最后一点运气,便使得艾轻兰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飞跃。
  如果没有这一则意外发现,那么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艾轻兰都需要为这个“假设”而继续奔波。
  当然,“节省了几十年的功夫”,并不意味着几十年的问题一瞬间都解决了。
  事实上,这并代表“结束”。摆在艾轻兰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当然,和地球上的同行相比,艾轻兰无疑要幸运很多。
  关于朊病毒的机制,现在地球学术界最为看好的,普鲁辛纳在1995年提出的版本。而克劳迪奥·索托正是根据普鲁辛纳的猜想,才仿照PCR的思路,完成了PMCA技术。
  而艾轻兰则直接发现了这样的诡异现象——她可以直接从现象反过来推测“原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艾轻兰如此低声说道。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重力”,“重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万有引力”,而引力的来源,则是“质量导致的时空弯曲”。而“质量”的来源,便是下一步要研究的东西。
  没有什么“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哪怕它看上去确实是如此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之下,便是“道”之所在了。
  艾轻兰便是要思考,致病生灵源质为什么经过超声波处理之后,就能够完成扩增?
  为什么是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水浴锅中完成?
  经过超声波处理之后,致病生灵源质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常规的生灵源质到底是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才会被转化成致病生灵源质的?
  这个过程为什么不需要酶的催化?
  致病生灵源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还有——它究竟算不算常规意义上的“生灵”?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问题。
  “需要重新设置实证了。”艾轻兰如此说着,快速在自己的记事簿上书写。
  关于在不同温度下重新那一操作的实证。
  关于在不同强度超声波处理之下重复那一操作的实证。
  关于在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之下重复那一操作的实证。
  关于使用不同数量致病生灵源质模板的情况下重复那一操作的实证。
  关于改变缓冲液成分后重复那一操作的实证。
  关于……
  一瞬间能够想到的实证实在是太多了,无数灵感同时在艾轻兰的脑子之内激荡。
  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实证部……不,未必只有这一个实证部。艾轻兰的能量,足以影响许多实证部。而螺旋双尊若是能够认可他,那么集茵谷旗下有的是实证部会做相关的验证。总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相关实证都不会停止。
  只不过,生灵源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的开发,也就意味着以前需要数个月才能等到的结果,现在只需要花几个小时就能获得。
  这简直就是一等一的神奇手段!
  就在艾轻兰兴致勃勃的设计实证的时候,辰风走了上来,对她说道:“兰姐,我知道你很高兴,但是,现在咱们还有其他手续需要跑啊……”
  ……
  外门知会制度,是神州最新推行的一个特殊的制度。
  这个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只有一点——当一个修士做出了颠覆性成就的时候,他就有责任先行通知其他门派的仙盟领袖人物。
  数年之前,“不完备”造成的万法门大规模走火入魔事件还历历在目,仙盟许多技能一时之间都接近停摆,许多高阶修士功体不稳,甚至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
  这还是包括苍生国手冯落衣、机老图灵真人在内的诸多万法门修士提前做好准备的结果。
  而近年来,新一代修士逐渐崛起,对过去的颠覆速度远超以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崎,但是,弥天昭等其他修士同样有这一类迹象。
  甚至有老人心惊胆战的怀疑,这些年轻一代的修士会在强大外敌攻打过来之前直接玩死人族。
  所以,在万法门大规模走火入魔事件之后,仙盟在同行类似评议制度之外,还设立了外门知会制度。
  你做出了颠覆性成就,就应该先行通知其他门派的高层。
  对此,冯落衣多多少少是有些不乐意的。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其他领域的前辈”,多半就是他了。
  不过,这个制度的直接原因是他自己的徒弟,所以这个责任,他想不担还要考虑合不合适。
  而现在,他的脑子更疼了。
  因为,他这一次接到的报告,是“本发现等同于动摇了天演论在生灵之道中的地位”。
  天演论是什么地位呢?对于部分今法修来说,差不多都要上升到信仰的地步了。
  尽管天演论在遗传、血脉根等学说提出之后,自身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但这些修改只是对它的精确化、准确化,而不是“动摇”。
  如果说写这个的是别人也就算了,因为自从这个“外门知会制度”出现之后,仙盟隔三差五总能从仙院子弟甚至旁门之人那里接到三五个推翻相形之道的报告。
  但是,这份报告加上“艾轻兰”这个名字就不一样了。
  这么比喻吧,如果其他人跑过来说自己要推翻算理逻辑,那冯落衣只会一笑而过,但是王崎这么说,冯落衣就要一剑斩了这个逆徒了。
  他不得不重视——不然,天灵岭将会直接遭受到浩劫。
  只是,当他真正听辰风叙述完之后,反而有一种……唔,怎么说呢,就那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就这样,也算是“等同动摇天演论”?
  虽说每个实证部都有胡吹大气要经费的成分吧,但是你们这样玩是不是稍微过来了点啊?要不要这么夸张?
  这么小怎么就不能自我复制了?
  辰风有些焦急。他确实不太懂应该怎么描述这个发现的意义。
  一旁的艾轻兰睁开了眼睛:“冯前辈,后续的事情,还请由我来说明。”


第四十一章
  “冯前辈于我集茵谷而言,也是开道之人。”艾轻兰罕见的带上了恭敬的神色:“您和图灵真人都是以算学思想研究生灵之道的先驱,许多理论对我们而言也是很具有启发性的。”
  冯落衣点了点头,应承了这份恭维。这确实是他的荣耀。
  兽机关,也就是地球上被称作“冯·诺依曼机器”的东西,最开始就是他提出的设计。
  另外,元胞自动机也是他的发明。通过网状格上无数网格【或者说元胞自动机的“基元”】的有限状态变化,这种点阵图就可以模拟出“自我复制”、“繁殖”、“演化”等不同的概念。
  苍生国手也曾证明,如果“自我复制”就是生灵的根本属性,那么这个属性也能够被“机关”所取得。
  ——这就是兽机关最初的设想。
  最开始的兽机关异常巨大,而且非常笨拙,就算搭载了先进的算器,也没办法做出太过灵活的举动,只能放到矿物充足的天地里开采矿物,然后制造同类。
  焚金谷在金属类灵材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使得兽机关的改进成为可能。而千机阁数代人的努力,便使得兽机关不断缩小。
  但与此同时,这些采矿兽机关,对于指挥算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万仙幻境则使得人们看到了让兽机关自己负担自己计算能力的可能性。
  但直到算君成功以混沌算法还有几何拓扑建立兽机关网络,这个特殊法器才算真正实用化。
  如今,兽机关已然成为了人族的大杀器。冯落衣确实不用为“最小横截面直径十纳米左右”的东西懂得自我复制而感到惊讶。
  单体的兽机关其实更小。
  但是艾轻兰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诚然,更小的兽机关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条件完全不同。”艾轻兰如此说道:“兽机关最大的特性,就是必须要借助集群之力。单体的兽机关没有力量移动,也没有自我复制所需要的计算力。只有群体排列才能涌现出这样的功能。而很明显的是,我们所发现的病原体,就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性——诚然,一个病原体,同样会有夭折的可能,但是,依旧存在这样的概率,即使是一个病原体,也有可能导致某个生灵患病。”
  冯落衣点了点头,但这依旧不足以说服他。
  不只是兽机关。元胞自动机也表明,想要呈现出“繁殖”这种“程序”,或许并不需要多高的复杂度。
  对于冯落衣的质疑,艾轻兰也点了点头:“确实,冯前辈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没有多高的复杂度,某些特殊的结构也可以实现‘自我复制’。但是,元胞自动机毕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东西。而我们,所有天灵岭修士,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具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建立在无数不确定的粒子之上,是建立在随机之上。”
  “不然,按照拓扑同构的说法,研究焦圈面窝之类自带一个洞的点心,就和研究哺乳类没什么区别了。”
  人和焦圈是拓扑同构体。因为,将人的一切细节全部去掉以后,你就会发现,人的“体表”实际上是一个“圈”,有一个从口入、从后门出的完整的洞。
  这个笑话王崎就讲过,而且在万法门中流传得相当广泛。
  另外,它还有后续版本。
  只要被捅个对穿,人和焦圈就不是拓扑同构。
  冯落衣至少也听过,他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艾轻兰继续说道:“另外,我们所发现的新型病原体,并不是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复杂的东西。它还很有可能是天然存在的,而非是出自于‘设计’的东西。”
  “哦?”冯落衣抬起眉毛:“怎么说?”
  “很简单,若是您在空无一人的荒野之中漫步,然后看到远处有一块巨石,您多半会觉得,那块巨石应该就是在那里——了不得也就是从天外砸落,或者是被什么扔在那里。但若是您面前出现的是一件法器,或是一架机关,那么您肯定会觉得……是有什么人,或者非人之外的其他灵慧之物,将那东西扔在了那里。如果这个时候再觉得,那东西理所当然的就在那里,那就太荒诞了,对吧?哪怕是没有您这样的才智与见识,哪怕是普通的凡人,都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冯落衣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人造之物,跟天然之物,有好几点巨大的区别。其中,自偶然之中诞生、具有种种特性的天然之物,便很少呈现出自身强烈的目的性。另外,它也具有很强大的可约化性。尽管生灵的底层、涉及到酶系统等部分的时候,这些东西也会显得很精密,但在很大程度上,生灵并不会出现机关那种‘拿走一个零件就无法运转’的现象。”
  冯落衣再次点了点头:“但是……因为那个病原体是天然的,所以设计到了什么……什么东西?”
  艾轻兰摇了摇头:“不,是因为这玩意不可能是出自智慧设计,所以才匪夷所思。”
  “嗯?”
  “这里可是龙族地盘哦,也不会有谁想不开,在这个地方散步这种古怪的病原体。而且,这种病原体传染性差到了一定境界,已知的传染途径就只有同类相食。”艾轻兰摊手:“如果不是在大规模养殖之中大量使用病死牲畜做成的肉骨粉,那这种瘟毒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传染。没有人会用这种杀不了太多东西的病原体毁灭其他物种。”
  “另外,它也不可能是妖族的设计产物。且不说它那么低的灵力含量,根本就不可能是法术产物吧,这东西不足以传染修士,只能够杀死凡人或凡俗生灵——而对于妖族来说,尚未开灵者,哪怕是血脉至亲,亦是与牲畜无异。他们根本没有理由设计出这种毫无目的的杀死凡俗之物的产物。”
  冯落衣赞同道:“如你所说,这十有八九是自然形成的了。”
  哪怕是采食星球的仙人,也不会使用这种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仙人不同担心凡人的反抗,也没有理由杀死凡人,导致自己采食的成果减小。
  而仙人若是想要屠戮凡人,那有的是手段。
  想到这里,冯落衣又问道:“这个东西,确实是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了?”
  “它违背了本方天地所有生灵必然要遵守的‘理’,但是它又必然是这一方天地的自然产物。那么,便肯定是我们所认知的‘理’,和真正的‘道’之间,存在着偏差。”艾轻兰说道:“中心法则囊括了所有天然的生灵,而这是一个意外——我们尚且不知道这东西从从哪来的,又是为什么存在,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它为什么能存在,是什么促使它存在。”
  冯落衣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大致了解了。那么这个颠覆性就是指……”
  “对中心法则的颠覆。”艾轻兰点了点头,将中心法则的意义复述了一遍。
  中心法则第一次阐明了生物体内血脉灵犀传递的规律,对以后大量关于血脉根须性质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导致了现代生灵之道领域研究战略的根本转变。
  集茵谷之所以能够取代灵兽山万木谷天生峰,成为天灵岭第一支脉,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的天灵岭修士,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这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