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开端-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鹏还打算,等日后存货充足,产量提高后,将盐出口到大宋,从大宋手中换取银钱物资。
等赵煦当政后,高鹏还要让赵煦下令,大理可派人到大宋境内开采石盐与卤盐,反正他们没有高鹏的制盐之法,这些矿产在他们手中等于废物。
也就卤盐可作为中药材入药,但消耗也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想必赵煦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除此之外,高鹏还祭出了他的终极法宝,那是高鹏自经历过碧血剑后,就做好的准备。
碧血剑世界,农民之所以揭竿而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衣少食,没了活路。
以此为鉴,他在轮回表中放了一些杂交水稻、土豆、玉米、番薯等高产量农作物种子,而这些东西,日后他也会在轮回表中常备,因为在许多世界,这些东西都十分适用。
这些东西一出,大理再无缺粮之虞,更是丰富了大理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类型。
光一个杂交水稻的产量,就已经足以让大理百姓种一年吃三年,毕竟,那可是后世养活了中国十四亿人的神物。
有了这些作物,高鹏还会号召开荒,加大农作物种植,等到百姓丰衣足食,高鹏便会让段誉下旨,鼓励多生多育,生得多的家庭,朝廷甚至会给予一定奖励与补助,等于是国家帮你养孩子。
如此一来,未来十数年内,大理人口必然大增,人口大增后,大理国土与土地必然就不够用了,那么该怎么办呢?自然是向外扩张。
如此一来,高鹏就有足够的理由发动战争,侵吞他国土地了,到那时,大理国内也不会出现反对的声音,更避免了因土地不够而造成社会动荡。
高鹏的计划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向他的任务目标前进着。
最让高鹏满意的是,大理与其他大国不同,因为国小,且帝王与臣子之间关系亲近,江湖气息浓厚,所以大理朝廷可谓上下一心。
高鹏与段誉发出的政令贯彻执行得比较彻底,这也让高鹏少操了许多心,政令一经发出,自有人去负责执行落实,他也不必多管,如此,他就有了许多修炼的时间。
这次回来,阿朱给了高鹏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她将自己从少林寺偷回来那本易筋经交给了高鹏。
易筋经修炼不易,因为要修炼这门武功,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
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
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地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当年为阿朱偷盗了去,寺中众高僧虽然恚怒,却也不当一件大事。
可到了高鹏手中,那就大有用处了,最简单的用法,找一批农家年轻人,告诉他们这是一门可以强身健体,增长力气的呼吸吐纳之法,练出成果后就能更好的去开荒种地。
如此一来,那些人并不以为自己是在练武功,只盼能增长力气体力,令身体强健,不生疾病,可以多种粮食,这反而符合了修炼易筋经的要求。
说不定,凭着这门易筋经,大理能够进化为全民高武的神奇国度,最妙的是,修习易筋经之人并不知道自己练的是神功绝学,也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而一旦那些人知道了自己练的是武功,心中存了练武的心思后,功力便会停滞不前,再无进境。
就算最后易筋经是武功这件事传开,但大理已经得到了无数身怀深厚易筋经功力的百姓,他们岂不是最佳兵源?日后大理要征战的地盘太大了,高手有多少都不多。
当然,易筋经高鹏只会给原大理土著习练,日后融合进大理国的其他民族,他却不会轻传此功。
更何况,这书中还隐藏了一部《神足经》,这可是在几个月内造就了游坦之的神功绝学,其等级绝壁在混元功之上。
如此一来,军中又多了一门可以迅速制造高手,却又不至于太过夸张,直超天蚕神功的功法。
第十二卷 第七十五章 三年穷要饭,给个皇帝都不换
两个月时间转瞬即逝,萧峰提前动身出发,赶往洛阳参加丐帮百花会,顺便将丐帮两大绝学还回丐帮,随行的依然是那八名萧峰的心腹御林军。
这八人得高鹏破例传授护龙军标配武功天蚕神功、七旋斩、燕行千里,个个功力深厚,足以独挡一面,有他们保护萧峰,高鹏也能完全放心。
萧峰这次回丐帮,心下可谓五味杂陈,复杂已极,往事历历在目,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便在这复杂心绪下,萧峰启程往洛阳而去。
高鹏这次却没有跟去,因为没必要,再过三四个月,便是原著记载的高太后龙驭宾天之日。
到那时,赵煦亲政,大理与大宋除军事方面外的全面合作就要展开,高鹏尚需做好一应准备。
六月初,萧峰返回大理,带来了洛阳百花会的结果,赵煦果然不出所料的坐上了丐帮帮主之位。
他一身武功惊世骇俗,且胸有丘壑,文韬武略俱是不俗,无论人品才智皆乃上上之选,刚好萧峰也在场,丐帮帮众两相一对比,均发现,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新帮主,竟是丝毫也不输于萧峰。
这下丐帮群豪是真心乐开了花,他们相信,在宋帮主的率领下,丐帮定能恢复昔日的荣光,重新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帮。
而吴长风作为赵煦的引荐人,可谓给丐帮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他也得到了提拔,被升为丐帮执法长老,顶替了当初白世镜的位置。
而萧峰虽是契丹人,但他从头至尾,并未做过什么危害大宋之事,所有人都已经知道,那些所谓弑父弑师之事萧峰确实是冤枉的,那都是鲜卑贼子慕容博的手笔。
且萧峰如今成了大理驸马爷,与辽国也并无关系,永远不用担心他会帮着辽国来对付大宋。
故而他们心下对萧峰身份那点芥蒂,也彻底消失无踪,一帮老兄弟,加上新帮主,喝了个天昏地暗。
不过赵煦论真正的酒量,自然是不如萧峰多矣的,便是连一些丐帮宿老也比不上,可备不住他功力深厚啊!
赵煦运功逼酒的动静可比段誉高明多了,他直接将喝下的酒水化作蒸汽,从三万六千个毛孔中缓缓排出。
如此一来,酒气分散,也不会出现什么身上冒烟的情况,可谓隐蔽无比,连萧峰都没能看出什么问题。
但萧峰知道,赵煦肯定作弊了,他能找到高鹏这么一个对手都已经十分不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真正的海量之人?只是他弄不清赵煦究竟是如何作弊的。
当然,他也不会闲得蛋疼的去拆穿赵煦,而且那小子也十分有分寸,虽然在作弊,却也没有一点异常都不露,他保持着自己脸上泛红,摇摇晃晃的状态。
但无论丐帮弟子们如何灌他,如何摇晃,却能始终不倒,这就让那帮老叫花子佩服无比了。
萧峰在洛阳陪着老兄弟们狂欢了三日,这才告辞离开洛阳,返回大理,当然,在离开前他与赵煦长谈了一次。
赵煦也明白了高鹏让他当丐帮帮主的良苦用心,心下感激万分,当即对着大理方向抱拳深深一揖,在他心中,高鹏不仅仅是他的好兄长,更是良师益友。
八月下旬,汴梁探子传来情报,高太后病倒,高鹏当即孤身一人御风前往洛阳丐帮总舵,面见赵煦。
丐帮总舵内堂,赵煦房间,只高鹏、赵煦、阿紫三人在场。
看着一身粗衣散发的赵煦,高鹏打趣道:“看来你这个丐帮帮主,做得很是习惯嘛!”
赵煦已成为丐帮帮主三个月,一应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原本因萧峰出走,而处于混乱,几乎变成一盘散沙状态的丐帮,也早已回到正轨。
赵煦闻言微微一笑,叹道:“的确很习惯,混在丐帮之中,时常能跟兄弟们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没有那么多事需要操心。”
“有时候真想就这么在丐帮混上一辈子,难怪丐帮之中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年穷要饭,给个皇帝都不换’,当乞丐,确实比当皇帝舒服啊!”
高鹏闻言失笑道:“当乞丐的确是无忧无虑,什么都不必操心,每日只需设法填饱肚子,便什么都不用管了,这样的日子看上去确实舒坦。”
“而当皇帝整天日理万机,劳心劳力,为国家大事操心,确实很累,可是……你真以为那些乞丐这句话是发自真心的么?”
高鹏正色道:“你错了,那只是他们的自我安慰之言罢了,试问天下人谁不想丰衣足食,娇妻美妾在怀?”
“而做乞丐,若是高层还好,那些底层乞丐,你真的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么?”
“除了那些天生好吃懒做之辈,谁又想去做个朝不保夕,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乞丐?”
赵煦听完高鹏的话,叹息着苦笑道:“说的也是,我这个帮主跟那些长老们倒还好一点,丐帮的底层弟子,真的怕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吧!”
“但是偏偏有外敌入侵时,往往是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提着竹棒去与手持刀枪的敌人拼命,多年来为守卫边关而死的丐帮弟子不知凡几,我……欠了他们啊!”
一旁的阿紫莫名其妙的看着赵煦,道:“这关你什么事?依我看,欠他们的是大宋皇帝与朝廷,跟丐帮帮主没关系,因为丐帮帮主,本身就是要去拼命的那一个。”
高鹏与赵煦对视一眼,齐齐露出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高鹏伸手揉了揉阿紫的头发,笑道:“能说出这种话,我家那个刁蛮任性的小公主,也长大懂事了嘛!”
“怎么样?现在回想一下当初那个星宿派弟子,是不是特别讨厌那时候的自己?”
阿紫闻言一怔,脸上浮起一丝莫名的笑意,道:“才没有,自己为什么要讨厌自己?只能说,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了。”
“哈哈哈哈……”
说笑了几句,赵煦这才正色对高鹏问道:“段兄,你这次来洛阳,那个日子……是不是快到了?”
说起正事,高鹏也收敛了笑容,肃然的点了点头,道:“没错,不出意外,就是这几日了。”
第十二卷 第七十六章 掌握军队,方能掌握政权
赵煦脸上现出几丝纠结之色,起身踱步道:“可我若回去的话,丐帮怎么办?这个帮主……”
高鹏摊手道:“你继续当着啊!实际上丐帮帮主最大的作用不是处理帮务,而是起一个精神领袖的作用。”
“事情你完全可以交给长老们打理,你只需偶尔来丐帮露个面,或丐帮遇到什么大敌时出面解决一下即可,其他时间,你在不在都无所谓,丐帮同样能正常运转。”
“当然,你可以设置一处联络地点,设置好后告诉长老们,若有事可以到那里找你,然后你安排的人将情况禀报于你,你再决定如何处理就是,毕竟,统帅一帮,跟掌管一国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高鹏这话可不是瞎说,南宋五绝时代,洪七公整日介的满天下找美食,不务正业,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难得现一次身,可丐帮照样运转自如,依然是天下第一大帮。
可见丐帮帮主真的只是一个精神领袖,凝聚力所在,但处理帮务,还真不一定需要帮主出多少力。
毕竟,帮主是丐帮最强战力,若把时间都用到处理帮务上去了,哪来的时间修炼武功?
听完高鹏的话,赵煦这才忧虑尽去,的确,洛阳距汴梁不远,以他的轻功,不用三个时辰便能转个来回,却也耽搁不了什么事。
大宋五日一朝,中间有四天时间,就算用三天来处理政事,也有一日可回帮中,况且他还不用时常过来。
想到此,赵煦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既如此,待我明日稍作安排,咱们就回去吧!那边,也该做些安排了。”
阿紫听得满头雾水,不解的道:“二哥,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啊?为什么我完全听不懂?”
“哈哈哈哈……你很快就会懂的。”
……
次日,赵煦将一应高层叫拢来,告诉他们自己有些私事要离开总舵一段时间,并将帮务作了种种安排。
随即便带着阿紫跟高鹏一起出发,赶往汴梁,到汴梁后,他也不走大门,而是直接让高鹏驾云带着他与阿紫飞进皇宫,落在福宁宫外。
好在赵煦返回前已经换过衣服,重新将一头散发束起,恢复了当初的模样,否则那些宫女内侍,还认不认识他就不好说了。
“二哥?宋郎,我们来皇宫做什么?见皇帝吗?”阿紫好奇的四处打量,口中随口道。
“呵呵,皇帝……你不是天天见着么?”高鹏嘿笑着回了一句,与赵煦相视一笑,并肩往福宁宫行去。
“啊……陛下,是陛下回来了,奴才参见陛下。”
当福宁宫的内侍宫女鸡飞狗跳的对赵煦大礼参拜时,阿紫终于明白过来,目瞪口呆的看着赵煦,指着他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你是大宋皇帝?”
赵煦双手负到背后,微笑道:“如假包换。”
片刻之后,阿紫突然眼眶一红,委屈的道:“你们……你们合起伙来骗我。”
赵煦将阿紫揽入怀中,温声道:“我的身份在外面十分敏感,希望你能理解。”
阿紫一把推开赵煦,泣道:“我……我不要你,你是大宋皇帝,以后后宫佳丽无数,再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要。”
赵煦脸色微变,想都没想,道:“不,阿紫,我只要你一个,我发誓,日后我大宋皇宫只会有你一个皇后,不会有任何妃嫔。”
阿紫止住哭声,泪眼迷蒙的看着赵煦道:“真的?”
赵煦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真的,我发誓,你哥也在这,他可以作证,日后我要是立妃,你叫他来打我。”
阿紫这才破涕为笑,娇嗔道:“才不要,别人打你我会心疼,我不会打你,但是谁逼你立妃,我就杀了他。”
赵煦重新将阿紫揽入怀中,温声道:“傻丫头,我是皇帝,我若不愿意,谁敢逼我?皇帝立妃是为了让皇家开枝散叶,多生孩儿,只要你多给我生几个孩儿,我又何须纳妃?”
阿紫俏脸通红,却一点也不似大宋女子那般矜持羞涩,反而连连点头,道:“嗯嗯,我一定给你多生几个。”
在这件事上,高鹏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自然应该由他们自己沟通。
那些侍立在侧的宫女内侍噤若寒蝉,暗暗记住了阿紫的相貌,这可是陛下独宠的女子,日后多半便是大宋皇后,可得好生伺候。
看她开口就是杀人,显然不是什么善茬,偏偏陛下还丝毫不在意,陛下不在意,他们可就得小心在意了。
安抚好了阿紫,赵煦对那些内侍宫女道:“立刻给朕更衣,朕要去给皇祖母请安。”
“是。”
“段兄,还请你先稍待片刻。”
“无妨,你且去吧!”
赵煦在宫女内侍的侍奉下换好龙袍,画好“天子妆”,整个人气质立刻大变,阿紫双目发亮的围着赵煦转圈,口中啧啧赞道:“不错嘛!你穿上龙袍,比我大哥还威武。”
赵煦自得高鹏调理身体,传授武功,经历大小战斗数十场,又当了三个月的丐帮帮主,如今的气质,再不是高鹏初见他时那般羸弱。
他天性要强,身具皇者霸气,与段誉的温文尔雅完全不同,看上去自然比段誉要强悍不少。
听了阿紫的赞誉,赵煦咧嘴一笑,显然心下十分受用,当下一行三人往崇庆殿而去。
高太后实已到了即将油尽灯枯之际,整个人都有些迷迷糊糊,赵煦与她说得几句话,便又昏睡过去,也想不起来让高鹏再给她治治。
便如此,高鹏与阿紫陪着赵煦在宫中待了三日,自太后病倒以来,便已经罢朝,故而赵煦也不必上朝,每日带着阿紫与高鹏在皇宫之中四处游玩。
在赵煦离宫这近一年时间,皇宫内部在宿卫禁军统领秦杰的斡旋下,已大部分倒向赵煦这边,整支宿卫禁军已全部成为了赵煦的拥趸。
虽然他们依然听从太后调遣,但若是赵煦与太后同时下令,在以前他们自然是听太后的,可如今,赵煦叫他们把太后剁了,他们绝对不会有人犹豫。
宫内尽数掌握后,下一步,赵煦便是要掌握东京八十万禁军,高鹏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他笃信高鹏告诉他的,掌握军队,才能掌握政权的说法。
第十二卷 第七十七章 女中尧舜高滔滔
“启奏陛下,太后醒过来了,请陛下前往崇庆殿。”这一日,内侍向赵煦禀报道。
赵煦看向高鹏,高鹏淡淡道:“回光返照,日子……到了。”赵煦恍然,当即摆驾崇庆殿,高鹏与他一起去,阿紫却是留在了福宁宫。
高太后此时满面苍白,没有丝毫血色,瞳孔已有微微扩散的迹象,显然正如高鹏所说,她此时不过回光返照罢了。
她自然有向高鹏求治,但高鹏告诉她,他只能令人身体强健,却无法增加人的寿元,寿元一尽,即便无病无伤,也同样会寿终正寝。
高太后听闻此言,也就不再多做他想,转而对赵煦谆谆嘱咐道:“官家,祖宗创业艰难,天幸祖泽深厚,得有今日太平。”
“但你父皇执政时举国鼎沸,险些酿成巨变,至今想来犹有余怖,你道是什么缘故?”
赵煦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意,道:“关于这个问题,皇祖母不是自孙儿年幼时就在跟孙儿说了吗?父皇是听信了王安石的话,更改旧法,以致害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高太后无丝毫血色的脸微微一动,叹道:“王安石有学问,有才干,原本不是坏人,用心自然也是为国为民。”
“可是……唉……可是你父皇,一来性子急躁,只盼快快成功,殊不知天下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手忙脚乱,反而弄糟了。”
她说到这里,喘息半晌,接着道:“二来……二来他听不得一句逆耳之言,旁人只有歌功颂德,说他是圣明天子,他才喜欢。”
“倘若说他举措不当,劝谏几句,他便要大发雷霆,罢官的罢官,放逐的放逐,如此一来,还有谁敢向他直言进谏呢?”
听了高太后这几句话,高鹏目光中倒是露出几分赞赏之色,开口对赵煦道:“官家,太皇太后这几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你用心记下,日后一定要虚心纳谏,须知忠言逆耳,往往你不爱听的,反而是真正为你好的。”
高太后闻言感激的看了高鹏一眼,转而看向赵煦。
“段兄说的是,多谢皇祖母提点。”赵煦点头应下,转而一声叹息,道:“父皇虽好高鹜远了些,但他心下终究是想造福于民的,可惜他的良法美意,都让小人给败坏了。”
高太后吃了一惊,颤声问道:“什……什么良法美意?什……什么小人?”
赵煦目光灼灼的看着高太后,沉声道:“父皇手创的青苗法、保马法、保甲法等等,岂不都是富国强兵的良法?只恨司马光、吕公著、苏东坡这些腐儒坏了大事。”
高太后脸上变色,撑持着要坐起身来,可是衰弱已极,要将身子抬起一二寸,也是难能,只不住的咳嗽。
赵煦见状淡淡道:“皇祖母,你别气恼,多歇着点儿,身子要紧。”
他虽是劝慰,语气中却殊无亲厚关切之情,而且他明知高太后已是弥留之际,却还如此说话,显是半点诚意也无。
高鹏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这小子对高太后的怨念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不过高鹏也不想说什么,若不是有他的存在,赵煦也没几年好活。
而高太后在赵煦小时候所做的事却是主因,那时赵煦生病,高太后却不许御医为他诊治,以至落下了病根,身体羸弱,最终英年早逝。
高太后咳嗽一阵,渐渐平复下来,叹道:“官家,你算是做了九年皇帝,可是这九年……这九年之中,真正的皇帝却是你皇祖母。”
“你什么事都要听皇祖母吩咐着办,你……你心中一定十分气恼,十分恨你皇祖母,是不是?”
赵煦淡淡道:“皇祖母替孙儿做皇帝,那是疼孙儿啊!生怕孙儿累坏了,用人是皇祖母用的,圣旨是皇祖母下的,孙儿清闲得紧,哪有什么不好?怎么敢怪皇祖母了?”
高太后深深的叹了口气,目光突然变得慈祥了几分,看着赵煦轻声道:“你十足像你父皇,自以为聪明能干,总想做一番大事业出来,你心中一直在恨哀家,哀家……哀家难道不知道吗?”
赵煦微微一笑,自嘲道:“皇祖母自然是知道的了,宿卫禁军统领是皇祖母的亲信,内侍太监头儿是皇祖母的心腹,朝中文武大臣都是皇祖母委派。”
“孙儿除了乖乖的听皇祖母吩咐之外,还敢随便干一件事,随口说一句话吗?”
高太后听完赵煦的话,双眼直愣愣的看着帐顶,她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苦笑道:“你一定在天天盼着今日吧?只盼哀家一旦病重死去,你……你便可以大显身手了。”
赵煦闻言面无表情的道:“孙儿的一切都是皇祖母所赐,当年若不是皇祖母一力主持,父皇崩驾之时,朝中大臣不立雍王,也立曹王了,皇祖母的深恩,孙儿又如何敢忘记?只不过……”
高太后瞥了他一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