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朝-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明和帝却早已经深思熟虑过了,他平静地说道:“朕想请皇祖母与父皇早日母子团聚。”
噗通一声,原本垂手而立的寿王双腿一软,毫无仪态地坐到了地上。
“哎哟,我的王爷啊,让奴婢把您扶起来吧,您老没摔着吧。”常小贵眼明手快,双手将寿王扶起。
寿王一头冷汗,忙不迭地道:“万岁,此事万万使不得啊,使不得啊。”
明和帝霍的站起身来,一步步走到寿王面前,一把揪住寿王的衣领,脸上再无当初的凄惶无依,他恶狠狠地道:“朕既然把话告诉你了,你便别想脱身,朕知道你是废物,此事不用你来下手,你只需在那老虔婆死后,一口咬定她是病死便可,再有,也让那些皇亲国戚们把嘴巴都给朕闭上!”
寿王四肢冰凉,他原以为当年老寿王被先帝活活气死已是寿王府的劫数,现在看来,那还远远不够,而现在才是真正的劫数。
或者,从他当初决定辅佐太子,把所有罪责全部推到王皇后身上时,这场劫难便已开始了。
第六五五章 薨天
欧阳氏曾是前朝有名的诗礼之家,可惜到了本朝,不但再无子孙入仕为官,部分旁支甚至败落到朝不保夕。
欧阳嬷嬷便是出自欧阳氏的旁支,她十二岁进宫,因为她出自欧阳氏,识文断字,便被安排在尚仪局,服侍司籍女官。她虽然年少,但是家道中落后饱经人间冷暖,比起同龄小宫女,更加老实持重,甚得司籍器重。五年后,司籍出宫,临走之前向尚宫举荐了她。
待到欧阳嬷嬷坐到司籍位子上时,恰好遇到了好机会。当时还是皇后的太皇太后时常帮助皇帝批阅奏章,便让尚仪局挑选一名精通典籍、文笔工整的女官,尚仪局尚宫便推荐了时任司籍的欧阳嬷嬷。
也就是这个机会,欧阳嬷嬷便得了太皇太后的青眼,后来她到了出宫的年纪,太皇太后舍不得她出宫,先帝登基后,太皇太后住进了慈宁宫,让她做了慈宁宫主管,尚宫是正五品,欧阳嬷嬷却是正四品,比尚宫还要高出一级。
这些年来,欧阳嬷嬷亦不负太皇太后的恩典,倾尽所有心力为太皇太后做事。
她十二岁进宫,父母早已与她阴阳永隔。有一次太皇太后问她可还有亲人,欧阳嬷嬷言道她有一兄一弟,当年她进宫时小弟只有三岁,她最不放心的也是小弟。
太皇太后让人去查,欧阳嬷嬷的兄长已经死去贫病,她的小弟侥幸活了下来。
欧阳嬷嬷对这个唯一的弟弟非常好,这些年她得到的赏赐几乎都给了弟弟,还帮弟弟在京城里开了三间铺子。
这三间铺子都是做的针线生意,在京城里并不起眼,大户人家也鲜少光顾,一个月里倒有十来天是不营业的。可是实际上,这三间铺子上面连着的是针工局,除了给针工局做宫中所需的门帘帐子,也接官服补子之类的活计。
生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笔都是稳稳当当,油水丰厚。
欧阳嬷嬷的弟弟为了感激姐姐,将自己的次子给了欧阳嬷嬷,虽然名义上还是侄子,可是这孩子私底下却是称呼欧阳嬷嬷为娘亲的。
欧阳嬷嬷对这个侄子非常疼爱,时常对人夸奖他,并且托了关系,将他送进了国子监。
可是就在几天前,听闻衍圣公面圣痛斥锦衣卫在金陵的恶行,国子监的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便扯了条幅跑到街上,请求圣上惩治锦衣卫指挥使赫刚。
这些孩子当中便有欧阳嬷嬷的侄儿欧阳纯。
衍圣公面圣,那是行圣人之礼;朝臣上折子,那是行清正之事,可是一群毛孩子上街拉条幅,那就是胡闹,是聚众闹事了。
五城兵马司出动把这群孩子全都抓了起来,并且通知了各自的家里,不到一天,这些人家要么托关系,要么使银子,便把各自的孩子全都领回去了。
能进国子监的,家里或大或小都有些门第,五城兵马司自是不会难为他们,也不过就是吓吓这些孩子,免得他们惹出更大的事非。
可是有一个人却没让家里人领走,那就是欧阳纯。
这些孩子被抓进来以后,按例都要搜身,避免他们身上藏有兵刃。
欧阳家来领人的时候,五城兵马司的人皮笑肉不笑地道:“按理说若只是小孩子们凑在一起胡闹,那倒是也没有什么,谁家没有孩子,谁家孩子不淘气啊,可是……”
说到这里,他脸上的假笑忽然收起,厉声说道:“可是谁家的孩子也没有胆大到非议圣上,妄论朝政!”
说着,他便把一张纸拍到欧阳家来人面前,来人没有看清楚上面的字,但是血红的指印却赫然在目,想来欧阳纯是已经签字画押了。
欧阳嬷嬷得到消息时,已是次日,但是这消息却不是从宫外得来的,而是常小贵悄悄告诉她的。
常小贵如今是明和帝身边的大红人,年纪虽小,可是自幼便在宫里,早已是个老油条了。
当太监当到他这份上,是不会随口胡言的。
欧阳嬷嬷知道他或许会夸大其辞,但是事情肯定是出了。
让欧阳嬷嬷担忧的不是出了这件事,而是这件事是从常小贵口中说出来的。
常小贵叹了口气,道:“嬷嬷啊,你说怎么早不出事晚不出事,非要这个节骨眼上出事呢,皇上可正在气头上呢。”
欧阳嬷嬷的心沉了下去,可不是嘛,骂赫刚无所谓,反正皇帝也不待见他,可是骂皇帝可就是大事了。
欧阳嬷嬷在宫里多年,一看今天的阵式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她沉声问道:“什么条件?”
常小贵嘻嘻一笑:“嬷嬷可是宫里难得的明白人呐,瞧瞧,都没用万岁爷请您过去呢,您就都懂了。可不是我吓您,即使不会抄家灭门,您侄儿的一条小命可也不保了。”
欧阳嬷嬷强忍着怒气,问道:“如果让我对不起太皇太后,我决对不会答应。”
常小贵脸上的笑容攸地不见了,他冷冷地道:“那您就等着您侄儿的死讯吧,可是说好了,宫里可是不能烧纸拜祭,您是宫里老人儿了,这个规矩您比我要懂。”
说完,常小贵一甩拂尘,转身离去。
次日便是宫里每三个月一次的会亲日。所谓会亲日,也就宫里有身份的嬷嬷太监们,能够与宫外的亲人们见上一面。
欧阳嬷嬷见到了自己的弟弟,才三个月没见,弟弟的头发都白了一半,他哆哆嗦嗦拿出一个匣子,里面是半根手指。
手指上有个书茧,正是欧阳纯的。
欧阳嬷嬷道:“别急,我去求太皇太后,一定有办法。”
弟弟噗通就给她跪下来,哭着说:“不止是纯儿被抓了,昨天夜里,您大侄儿也被人抓走了,抓人的说了,若是您不肯答应,便两个全都杀了,姐啊,我可求您了,我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啊。”
欧阳纯是给关在五城兵马司,可是长子欧阳明却下落不明,不知是被关在哪儿。
欧阳嬷嬷回到慈宁宫,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太皇太后,可还是忍下来了。这事是冲着她来的,只要太皇太后插手,欧阳纯的性命或许能保住,可是欧阳明是死定了。
最终,她还是去找了常小贵。
五天后,太皇太后咯血而死!
欧阳嬷嬷得知太皇太后薨天的消息后,一条白绫悬梁自尽,追随太皇太后而去。
明和帝伤心之余,下令慈宁宫所有人为太皇太后殉葬。
第六五六章 过闻
远在西北随云岭的军营里,展愉把刚刚从鸽子腿上取下的纸卷看完,扔进火盆里,看着纸上的字迹渐渐被火舌吞没,他叫过一旁的随从,道:“五夫人不是收养了一批孤儿吗?挑个人品纯正的,改姓常吧。”
随从怔了怔,小声提醒:“五夫人收养的孤儿都是女孩子。”
展愉皱眉:“女孩子又如何了?女孩子就不能顶门立户了?”
“二爷您说的都对,可是常小贵怕是不会这样想,他一个从小就被送进宫里的无根之人,哪能有您这般的见识。”
展愉想想也是,当年他陆续送了十多个孩子进宫,活下来的只有几个,其中只有常小贵和小安子顺利进入到明和帝身边,可惜小安子还是被活活冻死了,好在常小贵是个能干的,对了明和帝的脾气。
对于一个无父母兄弟的内侍而言,与其给他永远没有机会使用的万贯家财,不如给他一个儿子,逢年过节能给他在灵前祭拜的儿子。
“那就在军中找一个吧,找个年纪小的,找好后带来给我看看。”展愉说道。
这时,有小兵进来,禀道:“二爷,女营的张总旗在外面求见。”
来人是张静,她刚刚升任总旗。
和其他查子不同,张静做查子并非世代相传,她是陕西汉中人氏,十几岁时被贼人抢掠,辗转卖到浙江,她趁人不备,摔破饭碗,用碎片刺死了看管她的贼人,其他贼人闻声赶来,她仓惶逃进一艘大船上躲了起来,却不知那不是普通的船,而是几个查子执行任务租下的船,她刚一上船,这些人便察觉了,待到船开了,便不动声色地制住了她。
张静小小年纪,出手就能杀人,因此她的性格并不符合展家挑选查子的要求,但是也正因此,她有太多棱角,反而看上去不像查子,于是她便被破格送进了查子营,五年后,她被派往浙江,后来又从浙江去了北直隶。
营救吴家女儿后,她与一批查子来到西北,由于她能说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展怀让她留在西安。
也正是由于她的情报,霍柔风才抓住了翠娘子和小渊,知晓了顺王和庆王的秘密。
她在西安的任务完成后,便悄悄回到京城,化身张仙姑,行走于宗室营各家的后宅之中。
此次,她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也因为露面太多,不适合继续做查子,按照先例,像她这样的人会调回福建,在查子营里做教习官,培养新查子。
但是她深知做查子的辛苦,不想让自己的后代继续做查子,便向展愉提出想要从军的要求,展愉答应了,张静如愿以偿回到自己的家乡陕西,做了霍柔风麾下的女官。
自从来了随云岭,张静还是第一次来见展愉。
这也是她们这些人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不是有要事,是不会相互联系的。
展愉见到了一身戎装的张静。
张静对展愉道:“二爷,我刚刚记起一件事来,当时也没有仔细查看,现在想起来了,觉得还是要告诉您。”
“何事?”
“属下当初受王妃相邀,去江陵郡王府上时,偶然见到福润长公主府里的女官与庆王府的郭侧妃在一株古槐后面说话,只是因为那是庆王府的人,属下才会多看了几眼,且那名女官下巴上有颗黑痣,之前我便见她跟在福润长公主身边,因此便一眼认出来了。其实当时女眷们三五成群都在园子里看花赏景,那女官和郭侧妃说话并不稀奇,可是她们发现我看过来,竟然连忙走开了,后来郭侧妃还提前离去。属下当时的任务并不是这两府里的,因此也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昨天见到营里新来的女兵下巴上有颗黑痣,便想起以前也见过下巴上有痣的人,这才记起这件事来。”
展愉点头,让她退下,叮嘱她以后再想起什么,便来告诉他。
张静走后,展愉在屋里踱来踱去。
福润长公主,便是顺王之女!
顺王“死”时,还不到三十岁,膝下两女,当时的太后怜她们父母双亡,便都被封为公主,后来先帝继位,她们又被封为长公主,这也是亲王嫡女中的头一份。
可惜福泽长公主早亡,双十年华便去世了,如今顺王的后代就只余下福润长公主。
福润长公主的生母,亦就是当年的顺王妃,便是郭家女儿。
芳仪长公主身边的郭玉龄是顺王妃的娘家侄女,郭家是书香门第,郭玉龄很小的时候被挑中做了公主伴读,公主出嫁后,她便做了公主府的女官,后来到了年纪,芳仪长公主给她去了宫籍,随时可以回家嫁人。
庆王是亲王,他的侧妃虽是妾室,但所出子女也是能上玉牒的,他的两名侧妃均是出自世家大族,这位郭侧妃便也是,她与郭玉龄是隔着房头的从姐妹。
按理,福润长公主和郭侧妃是亲戚,她府里的女官和郭侧妃说话,这没有什么不能见光的,即使是东家长西家短,那也是亲戚之间的事。
可是她们发现被人看到,却立刻避开了。
她们不是查子,只是寻常妇人,无法做到不动声色,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这也是说的过去的。
但是究竟是什么事,会让她们这般惊慌呢?
如果她们两个人背后都与顺王有关系,展愉是懒理这些妇人之间的事,可是她们一个连着顺王,一个连着庆王,这件事就不简单了。
展愉发现他遗漏了一件重要的事。
当时霍柔风从小渊口中挖出庆王是顺王之子,又得出太平会老主人便是顺王之后,便曾通知了展愉。
展愉在京中多年,自是知道福润长公主府上事情的。福润长公主的公爹符少极曾做过国子监祭酒,后来死在任上,他的仕途乏善可陈,符家祖上做过商户,符少极是族中唯一的读书人,第一位进士,可想而知,符家算不上世家,也没有底蕴。倒是符少极的独子符清生得貌比潘安,有玉郎之称,又写得一手好诗词,私下里和京城里的名伎们纠缠不清,也不知怎么的,他的名字传到当时的太后耳中,赞他才貌双绝,而福润长公主当时年方十五,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见了符清后便心生爱慕,不久便下嫁于他。
可惜符清尚主后毫无收敛,福润长公主空有个公主的名头,却无父兄撑腰,又不能因为这种事闹到太后面前,只能隐忍,好在符清虽然风(防)流,对她倒也疼爱,只是他别无才干,又喜欢为青(防)楼女子写诗,京城里的才子们不屑于他,渐渐的,他也淡出了文人圈子。
如今无论是长公主府,还是符家,都是门庭冷落,虽然明知福润长公主是顺王的女儿,可是展愉却没有让人盯着。
现在看来,展愉可能疏忽了。
第六五七章 心痛
展愉是个做事低调稳妥的人,他发现自己的疏漏,立刻便着手去办。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京城,但是京城里还留了两名查子,这两个人身份隐密,除了展愉,京城中再无人知晓他们的身份。
十天后,京城里传来了消息。
与符清来往甚密的一名歌伎去年从良,其夫君醉酒后道出,那名歌伎嫁给他时竟然还是处子之身。
珍宝居上个月得了一方天石砚,标价三千两,后来据说是被扬州来的豪客买去,但是经查实,买下天石砚的并非扬州客人,而是符清。
自从符少极死后,符家已在官场上消声匿迹,符清做了驸马后从未领过差事,手中只有五间经营不善的铺子,去年只有三百两的进帐;福润长公主虽有产业,可每年也只有二三千两的收入,除了维持公主府的排场,也所余无多。
据查,符清是珍宝居的常客,每年在珍宝居的消费不下万两,否则珍宝居也不会为他隐瞒。
展愉看完这些情报沉吟不语,一个眠花宿柳的人,却与相好的歌伎清清白白,本应手头拮据的人,却能一掷千金。
展愉思忖片刻,便给福建写了一封信。即使不用飞鸽传书,展家也有自己的送信渠道。
不久,展愉便收到福建的回信,按他的计划,已有两名查子从金陵动身,去了京城。
但是展愉还是心有愧疚,这是他的疏忽,以他的经验,原本是不应该有这样的疏忽的。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忽然发现,其实这些年来,他对京城里的各个公主府都不了解。
为何会如此呢?
或许是因为那些长公主、公主们都是芳仪长公主的座上宾,他偶尔也会遇到她们,就是因为熟悉,所以才会疏忽。
人往往洞悉一切,却会疏忽了自己身边的人。
就像他,他知道五弟媳霍柔风长在江南,却喜欢吃西北吃食,可是却想不起来芳仪爱吃什么。
五弟媳的喜好是司空大娘说的,那时她常去国公府,司空大娘除了做自己拿手的福建小吃,也会按照展怀交待的,到街上去买羊肉包子。
可是芳仪从未告诉过他,她喜欢吃什么。
每次和他一起用膳,满桌子都是福建口味的菜肴,那都是为他准备的。
他和她成亲十几年,他却连她爱吃什么都不知道。
展愉站起身来,走出屋子,不远处是个小校场,他常常到那里去散步。
他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郁闷,便决定去走一走。
这时,他看到一个小女兵正在校场上跑步,那小女兵跑得满头大汗,从他身边跑过时,喘着气问他:“大叔,你也挨罚呢?”
大叔?
展愉失笑,可不是嘛,他已经到了做大叔的年纪。
他也紧跑几步,和小女兵并肩跑着,问道:“你是哪个营的,被罚跑圈了?”
小女兵道:“我是管兵器的,厉害不,全营的兵器都是从我这里领呢。嘿嘿,今天收兵器时,我少收了一箱子,被蓝长官发现了,她罚我呢。”
展愉皱眉,小女兵说话的口音很是古怪,他需要仔细分辨才能听懂,居然不像是汉人。
再仔细看小女兵的相貌,雪肤红颜,竟然是个难得的美人儿,只是在他看来过于艳丽了。
“你不是汉人?”展愉警觉起来,军营里怎么会有个这样的人,看她的相貌,倒像是鞑剌中个别部落的人。
“我娘是汉人,所以我是一半的汉人,我叫谢小笨,大叔,你叫啥?”小女兵就是其其格,她很喜欢别人叫她谢小笨。
姓谢的?
“你见过五夫人吗?”展愉问道。
“五夫人啊,那是九娘子姐姐,她是我姐姐。”
话音刚落,其其格就停下脚步,四下看看,竖起一根手指,对展愉道:“嘘,你要保密啊,让别人听到,就不让我留在这里了。”
其实这是霍柔风吓唬她的,当然不会把她轰走,只是若让所有人都知道她与自己的关系,处处照顾她,反而对她没有好处。
只是她性格单纯,信以为真了。
展愉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孩子很有趣,便问道:“你几岁了?”
“我快十六了,我是大姑娘了,大叔,你有女儿吗?”
女儿啊,展愉心头一顿,十几年来,他留宿在公主府的时候并不多,他也曾经想过若是与芳仪生上一男半女,便会让皇室对他减少戒心,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那样做。
“我没有儿女。”展愉说道。
“我阿布说他喜欢我额吉,所以就和额吉生下了我,大叔你一定不喜欢你妻子,所以才没有儿女吧。”
展愉知道,阿布是父亲的意思,额吉则是母亲。
中原女子是万万不会说出这番话的,但是长在草原上的鞑剌姑娘却说得很自然。
展愉苦笑,别看这小姑娘傻乎乎的,可是却一语中的。
“你阿布很喜欢你额吉吗?”他问道。
“是啊,我阿布说额吉是上天赐给他的,是仙女。阿布说就是草原上的草都没了,就是河里的水都干了,他也不会舍弃我额吉,我长大了会像鹰一样展翅高飞,可额吉却只有他,他要永远保护我额吉。”
说完,谢小笨就伸平双臂,想像着自己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鹰,欢快地跑远了。
展愉望着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涩。
回到屋里,展愉把京城里的事写信告知了展怀,次日展怀便收到了他的信,他去找霍柔风时,见张亭正从书房里出来。
他便打趣地问霍柔风:“张亭下个月就要成亲了,你怎么还要支使他?”
霍柔风笑道:“我有那么不尽人情吗?这些日子,我也只交给他一个差事,就是盯着西街的一个女子而已。”
刚才张亭来告诉她,他终于看到那女子出门了,只是却戴着帷帽。
或许是紧邻九边的原因,西安城里的大家闺秀们平素出门鲜少有人会戴帷帽,更别说小家碧玉了。
因此,这个女子戴帷帽出门便很引人注目了。
张亭临走时还说了一句:“五夫人,不知为何,我觉得那女子的身形似曾相识,可是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第六五八章 操心
此处是外书房,没有地龙,但是放置了三个火盆,展怀进门便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常年习武,和刚出月子的霍柔风自是不同,这会儿在屋里小坐,额头便冒出汗来。
他笑着说道:“什么女子能让我家小九这般费心思啊,索性我派人把她抓来,给你看个究竟可好?”
霍柔风一边展开他带来的信函,一边摇头:“不好不好,她立下汗马功劳,如今隐居在此,我岂能对她不敬?”
你派人像小偷似的盯着人家,难道这就不是不敬了?展怀扬扬眉毛,到了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自家媳妇的好奇心而已,倒也没有不对,谁能没有好奇心呢。
展将军迅速地为自家媳妇找到了理由,但好整以暇地看着霍柔风的侧影。霍柔风已经褪去了青涩,五官舒朗,一双顾盼生辉的眸子,配上斜飞入鬓的蛾眉,明艳中透着女子少有的英气,如同一株红梅,即使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