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朝-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京城,明和帝盛怒,他指着垂手而立的几位阁老,吼道:“展家不会说反就反,你们难道没有收到风声吗?莫非你们与展家是同谋?一起谋算朕的江山!”
“臣惶恐,臣不敢!”
有人走出来,说道:“万岁,先帝在时便曾对展怀私自募兵予以惩戒,万岁您登基后也曾对其严惩,这几年里,展怀一直在招兵买马,当初赫刚在位的时候,就曾说过展怀练兵滴水不漏,这桩桩件件,都能显示展怀谋逆早有预谋啊,万岁!”
是啊,当初先帝的确是惩罚了展怀,怎么罚的呢?抵消了朝廷欠下的军饷;后来明和帝也惩罚了,好像也是抵钱了吧。
总之,因为前面欠了展怀太多军饷,展怀又是隔三差五催债,以至于就连对展怀的惩罚也变成了冲抵债务。
又有人出来,捶胸顿足:“展家早有反意,当初展忱要渡长江,老臣以死相谏啊,无奈有人不以为然,以为展家不敢反,如今看到了吧,先帝和太后尸骨未寒,展家就反了!”
“胡说八道,展忱麾下的部队也只有闽浙军反了,其他的可没有,无关当初渡江一事,倒是你们,当年展怀刺杀郭首辅时,你们这些人不敢惹展家,非但不为郭首辅申冤,展怀要领兵时,你们可没有一个出来反对的,什么少年将军,什么精忠传家,若是郭首辅还在,又岂会有今日局面?”
……
这个吵完那个骂,每个人都成了预言家,他们早就看出展家会反了,都是别人养虎为患,朝堂上乱成一团,明和帝气得嘴唇发抖,马后炮,这些废物只会马后炮。
他忽然想起了赫刚,如果赫刚还在,如果锦衣卫听他的使唤,展怀要起兵的事,早在几个月前就已传至京城了吧。
可是现在却让他措手不及。
明和帝的头嗡嗡作响,他站起身来,身子摇晃了一下,常小贵连忙扶住他,正在争吵的双方这才闭上嘴巴,相互恶狠狠地瞪了一眼,一起高呼:“万岁当心龙体啊!”
明和帝强忍着怒气,对常小贵道:“摆驾乾清宫。”
去年的时候,明和帝才由承乾宫搬过来,乾清宫是由历代皇帝居住,先帝也是死在乾清宫里的。
明和帝背负着双手,缓缓走到一道门前,他对常小贵道:“让人把门打开。”
这是乾清宫的偏殿,自从明和帝住进来,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内侍跑过来,用钥匙开了锁。门推开时,一阵灰尘扑面而来,明和帝用袖子掩住口鼻,可还是干咳了几声。
偏殿正中,摆着一只硕大的莲花宝座,莲花的花瓣上结着蛛网,一只小蜘蛛正在结网,宝座前有供台,台上的香炉倒了,香灰洒了一地。
常小贵捂着鼻子,对开门的内侍斥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瞧瞧,这灰多的都够两簸箕了,你们长着手是干啥的,没用了就剁了。”
内侍吓得面如土色,身子像筛糠似的抖个不停。
明和帝心烦,冲他们挥挥手:“都给朕滚出去。”
闻言,常小贵率先躺到地上,滚着出去,那名内侍见了,也有样学样,跟在常小贵后面滚出了偏殿。
若是往常,明和帝一定会笑骂几句,可是今天,他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他缓步走向那张巨大的莲花座,这是先帝的东西,以前就摆在乾清宫的正殿,明和帝搬进来后,让人移到了偏殿。
从前,这张莲花座是明和帝厌恶的东西,可是今天,他忽然想要坐上去。
他学着先帝的样子,盘膝坐到莲花座上,冰冰凉凉,并没有什么不同,就连眼睛所见之物也和站着时是一样的,没有成仙,也没有成佛。
明和帝忽然笑了,哈哈大笑,震得梁柱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笑够了,明和帝对着满殿空旷说道:“你一定很得意吧,你觉得朕这个皇帝还比不上你,你在位十几年,做了十几年废人,可是风调雨顺,外有武将内有文臣,你连早朝都不上,只管躲起来念经玩尼姑,就连奏章都是母后替你批阅。而朕呢,朕什么都没有,朕的母后不在了,朕的朝堂上只有你留下的那群废物,展家这么多年都没有反,就是在等着朕登基吧,朕无依无靠,他们不足为惧,因此展家便反了,说起来展家也是你给养起来的吧,如果不是你答应让展怀领兵平乱,他也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所以都是你,这是你早就预料到的吧,你想看朕出丑,你在位时,从不把朕放在眼里。现在你死了,还不肯还朕安宁,你这个昏君,你死得好,只是你死得太晚了,你若是早死几年,朕又何必来给你收拾这个烂摊子啊,你等着,即使你死了,朕也不会让你好过!”
候在外面的常小贵正用手摸着脖子,刚才滚出来时,脖子给别了一下,有点疼。
一个小内侍见了,连忙讨好地凑过来:“贵公公,小的手干净,给您按两下吧。”
常小贵白了他一眼,嘴角微笑:“猴崽子,算你有眼色,轻点,别太用力,公公的脖子娇贵着呢。”
正在这时,偏殿的门忽然从里面打开了,明和帝走了出来,常小贵一把拍开小内侍的手,哈腰迎了上去:“万岁,您……”
“来人,把那个莲花座给朕砸了,砸得越碎越好,朕不想再看到它!”明和帝沉声说道。
常小贵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许皇上说的是莲花座前的那只香炉吧,那只香炉倒了,皇上不高兴了。
见他愣着不动,明和帝抬腿就是一脚:“还站着做甚,去把那只莲花座给朕砸了,快去!”
常小贵这才反应过来,真的是先帝的那张宝贝莲花座啊,我的乖乖!
一团混乱之后,偏殿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常小贵故意让人砸得大声些,声音越大,皇帝就越痛快。
第七一四章 传闻
前两年,展怀成亲的消息传到京城,无论勋贵圈子还是官宦家的女眷们,都听说过一个说法,那就是展怀娶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家女子。
那女子姓谢,父早亡,富有产业,孤儿寡母饱受欺凌,眼看就要保不住家业,好在女儿年轻貌美,又有丰厚嫁妆,便托了关系想要搭上城中权贵,一来是给女儿找个归宿,二来也能保住家产。
这种事屡见不鲜,像谢氏这样带着嫁妆的商户孤女,要么招婿,要么就是委身有官身的人家做妾。
谢家想来也是这样想的,各有所取,无可厚非。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谢氏搭上了展怀,偏偏展怀孤身一人在西安,上无父兄管束,又是少年心性,不但真的看上了谢家女儿,而且居然要明媒正娶做正妻。
闽国公远在福建,或者是出于对幼子的溺爱,也或者是鞭长莫及,竟然就答应了。
那时展怀已贵为二品大员,身兼榆林、甘州和陕西总兵,位高权重,他的亲事传到京城,立时引来热议,据说就连他的嫂子,芳仪公主也是瞠目结舌,大跌眼镜。
当年展怀领兵离京的时候,满城争相看五郎,展五将军鲜衣怒马,雄资英发,惹得京城的贵女闺秀们在心里多少遗憾,谁能想到这么好的一棵白菜居然被个来历不明的女子给拱了。
尽管当年暗慕他的女子们那时大多都已嫁做人妇,可是酸话却一句也没有少说,展五夫人谢氏人没到京城,可是却不知被多少人嚼过舌根子了。
这还不到三年,展怀便反了,而西安城楼上谢氏的那番话也被文人书写下来,传到了京城。
这当然是故意传出来的,否则以西安的固若金汤,又怎会这么快便天下皆知呢?
然而,此时此刻,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是不是故意传出的,因为谢氏说的那番话太让人震惊了。
展门谢氏。
展门就罢了,世人皆知她是展家儿媳。
可是这个谢氏,却并非先前人人皆知的商户人家的小孤女。
她的确是父亲早亡的孤女,她和母亲也的确是孤儿寡母。
然而她们却不是普通女子。
陕西谢氏源于陈郡谢氏,是与乌衣巷王家比肩的姓氏,是真正的贵族,是淝水之战的缔造者。
本朝太祖高皇后便是出自这个谢氏。
那真的是皇后吗?
女帝!
展门的那个谢氏称女帝为太祖皇帝,难道那不是皇后,而是真正的太祖皇帝?
那么太庙里供奉着的太祖皇帝又是谁?
皇宫内外都在悄悄议论此事,那些事情不是无人知晓,只是无人敢提,就如一块遮羞布,一旦被掀起了一角,那么也就能从那被掀起的一角里探头进去,这块布便也到了要被扯下来的时候。
不知什么时候,前些年流行一时的女皇帝和女将军的故事又被说书先生们翻了出来,一个人要听,两个人要听,很多人都要听。
有人说那书里的女皇帝就是谢家的女帝,有人时那书里救出小公主的女将军便是展家祖上,第一代闽国公夫人高氏。
还有人说展怀的夫人谢氏其实就是谢家与高家的骨肉,她还有个哥哥。
世人不似谢家那般认为女儿也能传宗接代,在世人眼里,有子才能传宗,原来谢氏还有兄长,那么说谢家和高家并没有绝后。
不过这些全都比不上太祖皇帝的事情令人震憾。
有上了岁数的人说,小时候曾听家里的长辈偶然提起,但是紧接着便又被告知,以后这件事不能提,不能说,说了就是要被抄家灭门的。
可若是女帝的事是真的,女帝姓谢,那么这沈家王朝又是如何而来?
御夫!
不知是谁最先说出这两个字的,不到一天,这两个字便传遍了京城。
所谓的太祖皇帝原来只不过是女帝后宫中的一名御夫,既是皇帝,自是三宫六院,当然不会只有一位御夫。
说的好听是御夫,说的不好听那就是男宠。
难怪都说当今小皇帝相貌英俊,就连先帝和庆王也都是美男子,男宠的后代,当然不会生得丑了。
更有喜欢引章据典的,说起昔年太宗皇帝没有将出身高贵的谢太后奉为嫡母的事,太宗皇帝不但没奉谢太后,也没有追封自己的生母。
原来并非是这位皇帝有风骨,而是另有原因。
他没有被记在谢氏名下,那是因为他们父子偷了谢家的江山;他没有追封自己的生母,则是因为他的生母身份太尴尬了。
太宗的生母很可能没有被纳进宫里,那么她是何人呢?
又有人查出谢氏在位的时间,以及太宗皇帝的寿诞,这样一来,就更加有趣了,谢氏在位时,太宗皇帝已经出生了。
皇帝的男宠和别人生了儿子,这个别人肯定不会是宫女,若是宫女那是藏不住的。
可若是宫外的,大家闺秀可没有这个胆子,怎敢与皇帝的男宠生孩子,那么十有八、九,太宗生母是欢场女子。
满朝文武,就连御史也不敢说出的传闻,明和帝却已经知道了。
外面都在传,太祖皇帝是男宠,太宗皇帝是男宠与女妓生的……
明和帝知道,这些话不会是空穴来风,也不会是说有就有的,有人在制造舆论,有人在推波助澜。
一切都是展怀夫妇筹划好的。
而且,他们的筹划可以追溯到几年以前,否则那些莫名其妙的女皇帝和女将军的故事,又怎会早就流传于市井之中的?
羽林军到达国公府时,国公府里早已人去楼空,只有芳仪公主端坐在炕上,一身缟素,她的驸马死了不到一年,她还在孝期。
当初她搬进国公府时,只带了几个贴身服侍的,而现在,她的身边只有一个郭玉龄。
当羽林军首领见到郭玉龄时吓了一跳,他虽然没有见过这位郭家嫡女,可也听说过她的芳名,太皇太后亲自给芳仪公主挑选出的人,据说才貌双全。
可眼前的郭玉龄,一袭缁衣,小帽下可见剔得光溜溜的头皮。
她出家了。
她是女尼,方外之人,早就与郭家没有关系了。
第七一五章 香消
明和帝当然知道芳仪公主住在国公府里,因此他派来查抄国公府的是寿王。
寿王是宗人令,此事涉及大长公主,自是只有宗人令才能镇得住。
太皇太后去世、赵旭客死异乡、赫刚沦为通辑要犯,而寿王这个亲力亲为辅佐新帝登基的人,早已有了兔死狗烹之感。
无数次,寿王从梦中惊醒,他梦到寿王府被查抄,他梦到依附寿王府的宗室被贬去守皇陵。
好在明和帝像是早就忘了他,忘了就忘了吧,是他想错了,他也看错了,他以为自己辅佐的是只无依无靠的小绵羊,却没有想到,那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这一次,明和帝要对自己的姑姑下手了,便想起了他,对啊,他是宗室长辈,收拾自己姑姑的事,当然要劳烦他这位长辈出面了。
寿王带着羽林军到国公府,京城里的国公府本就冷清,现在则是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大门紧闭,但是轻轻一推便开了,连个守门的也没有。
他们一路进来,没有看到人,就连个粗使仆役也没有。
好在芳仪大长公主和郭玉龄还在。
寿王没有进去,他让随他而来的羽林军统领李智进去见大长公主。
站在抄手游廊下面,寿王听不到任何声音。
应该是有声音的吧,只是他年纪老了,耳聋眼花,听不到而已吧。
他想问问身边的随从,有没有听到声音,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了。
芳仪大长公主也不过就是政治牺牲品而已吧。
一个女子,最好的光阴用来套住人质,待到没有用处的时候,还要再当替罪羊。
寿王苦笑,世间都道做公主好,做公主有什么好呢?
史上盛时,汉唐公主和亲者大有人在,就连宗室女子也不能幸免,顶个公主名头就要去嫁给那些番邦人,甚至有的还要按照当地习俗,先嫁祖父,祖父死了,再嫁儿子孙子。
这是汉人娼妓也不屑去做的事情,却落到世间最高贵的女子头上。
坊间传说中,太祖皇帝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九容公主,不知真假,但是寿王相信这种事情为帝王者是能做得出来的。
女帝唯一的骨肉便是九容公主,那么女帝要传位者十之八、九也是九容公主。
太祖皇帝要篡位,自是要对九容公主下手了。
可是芳仪公主又何其无辜呢。
先帝活着时,也不见得对这位妹妹有手足之情,太皇太后若是真的疼爱她,也不会把她嫁给展愉。
而展家若是当她是儿媳,亦不会在起兵之后还把她留在京城。
同为儿媳,谢氏能令展家挥师而起,而芳仪公主却成了一颗弃子。
而小皇帝却连这颗弃子也不放过!
寿王叹了口气,他无能为力。
良久,那扇门终于打开,李智面如土色地退了出来。
“大长公主去了。”李智说道。
寿王望着他,他的眼神已经大不如前,目光浑浊,盯着一个地方看得久了就会流泪。
就在他的泪水从眼角渗出的时候,李智低下了头。
“皇上让你做的?”寿王缓缓问道。
李智没有说话。
寿王长叹一声,罢了,罢了,身为宗人令,身为宗室里最德高望众的长辈,他却无力护住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
他问:“屋里还有别人吗?”
李智道:“郭氏已经出家,也随大长公主去了。”
寿王想了想,对随从道:“你回府请王妃带几个有经验的婆子过来,给大长公主装殓。”
李智一怔,问道:“王爷,这不妥吧,还是禀了万岁,请万岁定夺。”
寿王冷冷地看着他,道:“芳仪公主身为万岁姑母,她至死未被夺爵,她依然是大长公主!她应有死后哀荣,不让宗室女眷为她装殓,难道还要让你们羽林卫的人动她的尸身吗?在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皇家,你口中的请万岁定夺,是想让万岁背负不仁不义的罪名吗?你居心何在!”
李智不敢再说话了,寿王虽然不管事了,可是他毕竟是宗室中地位最高的,当初也是他亲手扶着皇帝登基的。
可是他也没有说让羽林卫给大长公主装殓啊,他只是觉得让寿王妃装殓好像不妥当。
不过寿王吹胡子瞪眼,正在气头上,李智也不敢再争辨,大长公主已经死了,他只要回去向皇帝交差就行了。
寿王妃很快到了,她带着两个陪嫁老嬷嬷,还有自己的长媳余氏。
就在随从去王府请寿王妃的时候,寿王让人去棺材铺买了两口棺材。
一口是给芳仪公主的,另一口是给郭玉龄的。
棺材都是要提前订制的,像这种随时能够买到的,都是棺材铺里摆出来的样品,样品大多做得不错,只不过放置时间久了,有些陈旧而已。
人已经死了,皇帝没有下令安葬,是不会让她入土为安的。但是身为宗室女眷,自是不能就这样暴尸,哪怕是草席呢,也是要裹起来的。
何况正如寿王所言,皇帝并非下旨夺爵,芳仪公主依然是大长公主,太皇太后的女儿,先帝的亲妹妹,明和帝的姑母。
寿王愿意自掏腰包给她买棺材,李智当然不能阻拦。
寿王妃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子,余氏与两位嬷嬷诚惶诚恐地跟在后面。
芳仪公主和郭玉龄依然坐着,余氏吓了一跳,仔细再看,两个人虽然坐着,可是头已经垂下,那不是活人会有的姿势。
寿王妃瞪了儿媳一眼,亲自过去查看。
她先去看的芳仪公主,只看了一眼,她便叫了两名嬷嬷把公主的身子放平,解下身上的帕子盖到了芳仪脸上。
余氏就在寿王妃身后,面对死人虽然害怕,可还是凑过来,就在帕子盖到芳仪公主脸上的那一刹那,她啊了一声。
但是很快,她便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少见多怪,一个死人有什么害怕的。”寿王妃一个眼刀子扔过来,余氏后退了几步。
是啊,死人,是死人,她看到的也只是一个死人而已。
余氏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她拍拍心口,歉意地对平躺在炕上的死人福了福:“公主殿下,方才是我失态了,还请殿下恕罪。”
寿王妃的神色缓和了一些,道:“行了,别站着了,过来搭把手,给大长公主整整仪容,她生时高贵,死后也要体面。”
第七一六章 玉殒
双井胡同的采薇院外,几名小丫鬟一脸惊讶地站在门外,敞开的院门里,传来老妇铿镪有力的斥责声。
“你个老不死的,把只破靴子摆到百宝阁上,你是皮子痒了,想让老娘收拾你了吗?”
“这是做肉燕用的家伙事儿,你们要给拿到哪里去?”
“放下,把这个给我放下!”
……
双井胡同人口简单,以前住的是霍大娘子和九爷,九爷不在了,这里就只有霍大娘子一位主子。
霍大娘子生性豁达,整日忙于生意上的事,反倒比九爷还好侍候,就是当年混世小魔王似的九爷,只要万事顺着他,也是好侍候的。
这几年九爷不在了,府里也跟着冷清了,忽然有一天,多出两位老人家,男的那位倒也罢了,女的这位却是个火爆脾气,从她老人家搬进来,这嘴就没有停过,不过她对霍家的人倒还是和颜悦色的,她的坏脾气全发在那位老爷子身上。
司空大娘骂累了,看一眼依然摆在百宝阁上的破靴子,狠狠瞪一眼闷头偷乐的桂伯,拂袖走了出去。
她一出门,正好撞上迎面而来的采芹,司空大娘紧绷着的脸部线条立刻便缓和下来:“丫头,你怎么过来了,你家小毛头呢?”
采芹忙道:“今天府里事多,我嫌那小子闹腾,让他跟着他爹在铺子里,您老想看他,明儿我就把他带过来。”
说着,采芹便虚扶着司空大娘进屋,看看四下的摆设,又仔细询问还缺什么东西,方才还诸多不满的司空大娘就像换了个人:“没有什么可添置的了,什么也不缺,你就替我问问五夫人,什么时候让我去找她吧,别看我上了年纪,这些年手上的功夫可没有放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别的不说,杀他个十个八个还不在话下。”
说完,她瞟一眼坐在一旁的桂伯:“不像那个老东西,当伙夫都嫌添乱。”
采芹忍着笑,对司空大娘道:“五夫人捎信过来,让您先在这儿住着,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大娘子和这满府上下,有您在这儿她就放心了。”
司空大娘怔了怔,五夫人不用她去上阵杀敌,而是让她留在京城保护霍大娘子啊。
她有些失落,可是一转眼又精神抖擞起来,霍大娘子是没有出阁的大姑娘,当然只能让她来保护了,至于桂伯那个老不死的,可没有这个机会。
她拉着采芹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明天一定要把小毛头带过来,唉,她还想抱抱阿裳小姐呢,现在阿裳小姐抱不到,抱抱别人家的孩子也行啊。
送走采芹,司空大娘看看一旁的沙漏,问桂伯:“也不知三丫头在哪里落脚,史家都给抄家了,她该不会没地方住了吧。”
以前花三娘曾经在双井胡同住过,司空大娘还以为史家抄家后,花三娘会回到这里来,可是却没有见到,依着花三娘的脾气,若是住在这儿,一定会跑来看他们的。
桂伯眼皮都没抬一下,瓮声瓮气地道:“三丫头的事儿,那是你能管的?你快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