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霍柔风要白送机会给他们,这个机会自是要抓住。
  两兄弟偶尔也会来柳西巷做客,但也就是做客而已,除去刚来杭州时的那一次,之后他们连霍大娘子的面也没有见过。
  花三娘一直跟在霍柔风身边,霍柔风倒也没像在无锡时派人死死盯着她,可花三娘反而安静下来了。
  这一日,霍柔风没去烟翠,她专心致志地跟着柳师傅学笛子,小叶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
  “九爷,有人来找花三娘了。”
  霍柔风来了兴趣,这倒是件有趣的事,她向柳师傅告了假,便跟着小叶溜了出来。
  只见离后门不远的一道影墙前,花三娘正和一个人站着说话。
  那人上了年岁,约末五十开外,古铜色的脸庞,身材高大健硕,两边太阳穴高高鼓起,说话的时候脸上没有半丝笑容。
  从霍柔风所在的角度,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是能把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
  花三娘脸色凝重,听老人说着说着,她忽然用双手捂住了脸,霍柔风还以为她是要哭了,可也就是一刹那而已,花三娘便重又抬起头来,听着老人继续说话。
  霍柔风知道花三娘还有个孪生妹妹花四娘,她最初见过的就是花四娘。姐妹俩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
  花四娘神漠凌历,就像是一支随时射出的箭,而花三娘却总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此时的花三娘却和往日完全不同,如果霍柔风和花三娘相处了些日子,她还以为这人是花四娘呢。
  花三娘和老人说了足有小半个时辰,老人走了以后,花三娘还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这才步履沉重地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霍柔风明白了,之所以花三娘到了杭州之后这样安静,就是在等这个老人来找她吧。
  霍柔风满怀疑问地回到自己院子里,张升平小跑着过来,把林文盛的信递了上来。
  林文盛在信里说,他打听过了,京城里来了人,来的是位太监,那人来到无锡的第三天,宋二爷和宋三爷便从无锡卫里放了出来,罚了一万两银子。
  赵子善和赵子深却没有这么幸运,依然在无锡卫里关押,赵老太爷受不住打击,已经病倒。
  霍柔风嗯了一声,林文盛的信写得真没有意思,没有提到展怀,这些事都是展怀搞出来的,他却只字未提。
  好在第二天,便传来好消息,从广东请的大夫已经快到了,而另一边,苏离的太太也带着女儿到了杭州。
  霍大娘子带着霍柔风亲自见了苏太太和苏大姑娘,苏太太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容貌秀丽,性情温婉,苏大姑娘遗传了母亲的容貌,五官娟秀,但是痴傻的孩子不懂克制,神情怪异,小丫头们看到她,全都有意无意地想要避开。
  霍柔风叹了口气,苏大姑娘原本也是个小美人吧,可惜被族里的姐妹们从楼梯上摔下去,从此便成了傻儿。
  苏太太千恩万谢,说临来的时候,宁波知府已经找过苏离,说户部有个位子,有人举荐了他,文选司向宁波要了他这两年的考评,十有八、九,他是要调任户部了。
  霍柔风深深地看一眼伫立身边的花三娘,若不是花三娘从中做过什么,这件事情不会如此顺利。
  苏太太说完,忽然冲着霍大娘子和霍柔风深深行了一礼:“我出来的时候,我家老爷对我说,这件事情来得凑巧,想来是有人在暗处想要帮助我们,既是霍家请了大夫给女儿看病,那这背后要帮我们的,也定是霍家无疑了,老爷叮嘱我,见到霍大娘子和九爷,一定要代他转告谢意。”
  霍大娘子满意地冲着霍柔风笑了笑,霍柔风的眼光不错,这个苏离是个有脑袋也会做事的人。


第九十二章 陌上人如玉

  霍柔风这边,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唯一让她放不下的便是万华寺里的那个女子。
  云南路途遥远,褚庆即使看到信便回来,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想到那个女子,便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霍柔风也想起了谢思成。
  那女子走的时候,谢思成吹了一曲虞美人。
  送别不应该是吹这个吧,国破山河在,无论如何也让人感觉怪怪的。
  想到了谢思成,霍柔风便又去了两回撷文堂,可惜全都没有见到谢思成。
  一天后,霍大娘子把妹妹叫了过去,对她说道:“你那日不是问我为何急着把你从无锡叫回来吗?当时这件事还没有确定,我便也没有告诉你。”
  这是霍大娘子一贯的做事风格,没有万无一失的把握,她是不会说出来的。
  “你还记得我们家的那两间酒坊吧,年前我们家的几坛子果子酒送到宫里,皇后娘娘很喜欢。酒醋局传下话来,让我们家以后常供着,我要去趟京城看看,如果能行,我们就搬到京城去。”
  霍柔风心里一动,姐姐要搬去京城?
  不过就是和酒醋局做了生意而已,也没有必要搬去京城吧,电光火石间,霍柔风明白了。
  “姐,你离开杭州,是为了我,是吗?”她问道。
  在杭州人人都知道霍家的九爷,可是到了京城,谁又能注意他们呢,而杭州人提起霍九,也只会当他去了京城,待到她长大几岁,按照霍大娘子的计划,她再由京城去广东,改头换面,做她的闺阁女子。
  霍大娘子摸摸她的头发,笑着说道:“姐姐也想换个环境了,你没有去过京城,没见过京城的繁华,京城和杭州是不同的,以你的性格,到了京城一定会喜欢上的。”
  姐姐说得没有错,她喜欢京城,她一直都喜欢。
  霍柔风没有说话,只是把头埋进了姐姐怀里。
  霍大娘子很快便启程去了京城,宋松和宋申听说后,一起来见霍柔风。
  “大娘子怎么走得这样急,是不是荣王的事情又有了变故?”两人急问。
  如今天下不太平,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人心惶惶。
  “怎么会和荣王有关系啊,我们家在京城有分号,姐姐是去看看而已,你们以为造反那么容易吗?”
  前世母亲用了十几年,才坐上那把龙椅。
  “是啊,听说荣王还没打到娘子关呢。”宋申说道。
  霍柔风笑而不语,真若是打到了娘子关,那就离京城不远了,宋申自幼长在江南,哪里知道娘子关的重要性。
  再说,荣王若是不傻,是绝不会贸然去打娘子关的,与其和朝廷硬碰硬,还不如一方面和朝廷在北方缠斗,另一方面则挥军南下,先打下几个粮仓,一来南方兵力薄弱,相对于强兵猛将的北方更好取胜,一旦把富庶的江南握在手里,军粮有了,钱有了,而且也断了朝廷的供给。
  兵强马壮之后,再增军北方……
  霍柔风这样想着想着,自己也吓了一跳,她竟是在不知不觉之间,给荣王套上了母亲的影子。
  荣王怎能与母亲相提并论?
  她暗骂了自己几句,便转移话题,和宋家兄弟谈些风花雪月。
  正在这时,林文盛的信又到了,霍柔风当着宋氏兄弟的面把信展开,只看了几眼,便合上书信,对宋氏兄弟道:“我也不知道这对于宋家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宋松和宋申早如惊弓之鸟,闻言俱是脸色大变,宋松哆嗦着嘴唇问道:“怎么了,是父亲和三叔……”
  霍柔风摇头:“不是的,你别担心,是赵家出事了,赵老太爷自尽了。”
  赵清泰自尽了!
  那个不苟言笑的老人竟然自尽了。
  正如霍九所说,也说不清这对宋家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宋家人已经从卫所里放出来,罚银也交了,按理说这件事也就算了结,可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赵老太爷却自尽了。
  这样一来,宋家又要被推到人前。
  “赵老太爷为何这个时候自尽,他是太后的族叔,太后无论如何也会保下他性命的,他没有必要自尽吧。”宋申气得双眼通红。
  霍柔风哼了一声,道:“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自尽,想上吊还不容易,一根绳子就把人吊死了。”
  林文盛的信上写着赵老太爷是自谥而亡。
  她的话音一落,宋家兄弟便呆住了。
  他们从小到大,从没有接触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情,更没有和朝廷打过交道。
  “九弟,你说赵老太爷该不会是被太后……”宋松不敢再说下去了。
  如果真是太后派人干的,那么就是要把这个案子办成死案,赵家的人死了,死无对证,不但太后的颜面保住,皇帝的面子也保住了。
  那么这样一来,对于宋家……
  “九弟,真若是太后让人做的,那么他们会不会让宋家来背黑锅?我们家千真万确只是为了赚钱,没有别的想法,再说这是赵家找的我们,他们是皇亲,我们家哪敢不巴结?”
  霍柔风亲手给宋松倒了杯茶,道:“你们先别急,赵老太爷十有八、九是被人害死的,而宋家会不会替赵家背锅,要看他们害死赵老太爷是为谁了。”
  如果是为了太后自己,这个案子是必须要有人背锅,可若是为了庆王呢,那么太后一定不想让人继续查下去,此案便到此为止了。
  所以霍柔风才会说不知对宋家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听到霍柔风提到庆王,宋松和宋申面面相觑,怎么还有庆王的事?
  不过仔细一想,也不难明白,除了皇帝以外,太后还有荣王和庆王,如今荣王反了,太后如同被架在火上,她即使舍弃荣王,皇帝还是会对同是胞弟的庆王心存猜疑,如果无锡的事情扯上庆王,那么便是给皇帝找到了除去庆王的理由。
  如果太后此举是为了庆王,那么正如霍柔风所说,她不想让人再查这个案子了。
  宋家已经交了罚金,一旦此时再把宋家拖出来,此案还是会摆到朝野上下的面前,与其那样,不如不了了之,让这个案子彻底沉下去。


第九十三章 最是闲人无奈

  霍大娘子没在家里,霍柔风更自由了,既然姐姐准备搬到京城,现在便要着手准备。
  霍大娘子临走的时候,便已经让人放出风去,现在大半个杭州城里都知道,霍家要做宫里的生意,霍家姐弟要去京城了。
  霍大娘子前脚刚走,长房大太太和三太太便来了,自从霍子兴把宅子抵给二房后,大太太和三太太便不再与二太太来往了。听说二房姐弟要搬到京城了,大太太和三太太拉着霍柔风好一番舍不得,霍大娘子在家时,她们自是不敢这样,可是对待霍柔风就不同了
  前不久,霍子兴一家搬了出去,如今住在城西的一座小院子里,三奶奶尤氏回了娘家几个月,前不久请了中人,要与霍三析产分居。
  为此二太太骂了整整两天,可是尤家态度坚决,也不知在背后做了些什么,先前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的那些赊货的铺子,纷纷找上门来要帐,霍子兴无奈,只好同意让尤氏析产分居。
  可是这样一来,霍三的子嗣就只能是庶出了。
  当初尤家刚把尤氏接回去的时候,二太太曾让霍三休妻,杭州城里的人便都说,尤家就是因为这件事,才用了析产分居这一招。
  霍家虽然是商户,可霍三是嫡长子,若是他没有嫡子撑起门户,以后家业便都是弟弟们的了。
  霍三急得不成,如今听说霍大娘子去了京城,便硬着头皮来找霍柔风。
  “小九,虽说已经分家了,可一笔写不出两个霍字,如今我们家到了这一步,你们二房面子上也不好看吧,听说大姐姐要到京城做皇商了,若是让京城里的人知道,你们在杭州连自家亲戚也不帮衬,你九爷还怎么在人前走动。”
  霍柔风耐着性子听着霍三的大道理,她有些想不明白,霍三怎么到了今天还不知道是谁在整他呢?
  霍柔风很空虚,她设了一个并不精致的局,霍三跳进去了,然后过了几个月,却依然不知道设局的人就是她。
  霍柔风问道:“三爷是不想析产分居吗?那去和尤家再说说。”
  “所以我才来找你,家里的情况你也听说了吧,真的是拿不出银子来了,尤家的人我最是清楚不过,没有银子就摆不平。”霍三越说越气,最可恨就是尤氏了,嫌贫爱富,看到他们没钱了,便跑回来娘家,就连冬梅也带走了。
  “三爷要银子?多少?”霍柔风问道。
  霍三早就算好了,对霍柔风道:“五千两吧,让他们把冬梅送回来。”
  霍柔风哦了一声,你都这样了,还要想着那个通房。
  算了,我就帮你帮到底吧。
  “这样吧,三爷不想析产分居,那想怎样,和离?”她问道。
  “和离,从此一拍两散,她也别想着耽误我的子孙。”霍三恶狠狠地说道。
  霍柔风点点头,对霍三道:“那这件事我来办吧,若是用到银子,我再和你说。”
  霍三一怔,他当然想过要让二房出面说辞,可是二房一个是女的,一个是小的,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因此他这才提出五千两银子。
  霍柔风没有再看他,对采芹道:“让慈进到尤家说一声,就说……让他看着说吧。”
  慈进是霍大娘子的人,霍大娘子进京后,把慈进留给了霍柔风。
  两天后,和离的事情便说成了,霍三很高兴,给霍柔风送了十色礼品。
  霍柔风懒得再管这些事情,霍大娘子不在,很多事情都要由她出面,她很忙。
  扬州盐商李家在杭州置了宅子,正逢李太太整寿,便在新宅子里搞了个游园会庆祝。
  霍柔风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男女七岁不同席,她是要在男客当中的,可是她年纪太小,又要被归到孩子们里面,她代表的是永丰号霍家,哪能和孩子们一起玩,李太太索性以老卖老,把她叫到女客们的水阁,另设了台子,让她和自己的两个八、九岁的孙儿们坐在一起,又叫了几个身份差不多的商家子弟做陪,都是和她差不多年龄。
  虽然都是小孩子,可是霍柔风还是被灌了几杯酒,这不是她平时喝的杨梅酒,而是实打实的绍兴女儿红。
  刚喝的时候不觉什么,没过一会儿,霍柔风便觉得手脚不听使唤了。
  她假称要去官房,让张亭和张轩陪着出来,在假山后面透气。
  李家的园子占地很大,装修上和杭州大多园子一样,是苏州园林的设计,李家为了建这所园子用了三年时间。
  霍柔风小坐了一会儿,吃了几颗话梅,感觉舒服多了,既然出来了,索性便逛逛园子吧。
  刚刚走进刺槐夹道,她便听到有人轻声唤她:“九爷,请留步。”
  霍柔风迟疑地停下脚步,只见一个女子一旁的刺槐后面闪了出来。
  霍柔风怔了一下,她认出来了,这竟是许久未见的尤氏。
  她张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尤氏。
  尤氏笑了:“我已归家,如今是尤大娘子。”
  霍柔风冲她拱手,叫了一声尤大娘子。
  尤氏却郑重地给霍柔风行了个万福,霍柔风忙道“使不得使不得,礼重了。”
  尤氏道:“我刚刚大归,按理不便出来应酬,听说九爷会来,便求了母亲带我一起来了,就是为了能当面向九爷道谢。”
  霍柔风明白了,尤氏全都看出来了。
  她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大娘子言重了,令尊疼惜大娘子,我也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她说的是让两家和离的这件事。
  尤氏穿着水蓝蔷薇折枝纹妆花褙子,珍珠头面,脸上毫无归家妇的沮丧,反而比过年时霍柔风见她的时候更加精神。
  她脸上的笑容坦然自信,让人如沐春风:“九爷过谦了,若是没有九爷,我也没有如今逍遥自在的日子,家里的父兄对我很好,拨了一座小茶山和几间茶铺给我做了私产,我手里有钱,在娘家自是过得称心如意,我没有想到我还能有这么一天,不用再看婆家和夫君的脸色过日子,九爷的这个恩情,于你只是小事,可对于我,却是脱胎换骨的大事。”


第九十四章 又见伊人如玉

  在霍三的这件事上,霍柔风是利用过尤家的,因此她也由衷地希望尤氏能够有个好结局。
  她微微点头:“尤大娘子言重了。”
  说着,便要离开,刚走几步,身后便又传来尤氏的声音:“九爷,我听父兄说,太平会的人私底下在和杭州商会走动,九爷当心一点儿。”
  霍柔风没有想到,尤氏是来向她报信的,尤老爷是商会的人,而霍家自从霍老爷去世之后,并没有参与商会的大小事务,加之霍大娘子去了京城,有些事情霍柔风自是不知道。
  她转过头去,冲着伫立原地的尤氏说道:“多谢大娘子提醒,我记下了,大娘子在娘家虽然吃喝不愁,可还是趁着年轻为自己打算一下将来吧。”
  说完,她没有停留,带着张亭和张轩走出了刺槐夹道。
  太平会在这个字,在她心头萦绕着,谢思成应该是和太平会有关系的吧,可他为何认识庵堂里的女子的?
  想到谢思成,霍柔风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谢思成清冷得如同天上的玉轮,可是她对他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这种感觉让她想和他亲近,想要走进他的世界。
  她有点烦闷,自从那天在撷文堂遇到他之后,她便再也没有见过他,就连远远地看一眼的机会也没有。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再吹笛子,庵堂里的小姑娘,对他很重要吗?他喜欢的就是那样宛如弱柳拂风的美人吧。
  霍柔风摸摸自己的双下巴,扁扁小嘴,人和人还真是不一样啊,同样是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同样是一曲笛音,有的就是一首宋词,凄婉缠绵;而有的就如她,纵使是在西子湖畔,也只是一道宋嫂鱼羹。
  对,是宋嫂鱼羹,而不是西湖醋鱼,这是九爷少男的最后坚强。
  霍柔风又摸摸自己圆润的小脸蛋,反思自己是如何活成宋嫂鱼羹的。
  想来想去,除了一句人和人不一样,她也想不出原因了。
  不过她很快便想开了,姐姐都说了,待到她及笄就能戴耳坠子,穿漂亮裙子了,人和人不一样,她是属于小时了了,长大美美的那种人吧。
  霍柔风扭扭脖子,这一世她一定要长大成人,她一定会的。
  张亭和张轩察言观色,见她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连忙见缝插针:“九爷,您看前面的湖边有仙鹤呢,小的陪您去看看吧。”
  霍柔风来了兴趣,她小时候也养过几只仙鹤,后来得了什么病,全都相继死了,为此她哭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给哭哑了,父亲带她去鸟市买回十几只小鸟,她这才破涕为笑,家里便从此再也没有养过仙鹤。
  “好啊,看看他家的仙鹤养得好不好,等到去了广东,我也要养上几只。”霍柔风嘟哝着。
  她一阵风似的在前面跑,张亭张轩放慢脚步,小步着在后面跟着,李家的这片小湖不如霍家的大,但是却也修整得精巧之极,湖里没有大片的荷花,碧波荡漾,整片湖水一览无余,几只鸳鸯水鸭在湖面上嬉戏,两只白鹤在岸边悠闲得走来走去,看到有人来了也不害怕,依然如闲庭信步一般。
  “九爷,您看这鹤长得多肥,小的去找李家的人打听打听,看看有什么养鹤的秘招。”
  其实这种秘招怎能打听得到,李家有精通此道的人。
  霍柔风的注意力却没在这几只仙鹤身上,李家的鹤养得并不好,虽然比霍家养得好,可是也太肥了,全无仙风道骨之感。
  她的目光透过仙鹤,看向了小湖的对岸,这片湖不算宽阔,她能把对岸的那个人影看得清清楚楚。
  那人穿着一件月白色的直裰,身材修长,在几位年轻公子当中如同鹤立鸡群。
  是他,是谢思成!
  霍柔风的眼睛亮了起来,今天的运气真好,她刚刚才想到谢思成,没想到在这里就能遇到他。
  她后悔没有带上笛子,如果有笛子,她就能借着请教吹笛子,和谢思成说上几句话了。
  可是说话又能如何,她只是宋嫂鱼羹,不是宋词。
  宋词和宋嫂的区别,就是她的落寞。
  霍柔风挽了一把并不存在的伤心泪,以更快的速度往对面跑了过去。
  片刻之后,她气喘吁吁跑到了那几个年轻公子面前,这几人全都认识她,见她来了,纷纷抱拳:“霍九爷,听说你今天来了,还说怎么没有见到你呢。”
  这些都是商户子弟,以霍家的地位,他们听说霍九来了,肯定会先打听的,自是知道她被李太太叫过去,和几个孩子在女眷那边。
  霍九虽然是霍家唯一的男丁,可是拜长房所赐,杭州城里暗中叫她野|种的人大有人在。
  这几人这样说,也有暗讽她和女眷在一起的味道。
  霍柔风懒得和他们计较,她的眼睛都在谢思成身上。
  现在近在咫尺,她能看到谢思成发髻上的白玉簪,直裰袖口上绣的青竹叶,这人真是精致啊,她还没有见过男人的袖口上也绣花的。
  这样的衣裳她也要做上几件。
  他手里执着折扇,那只拿扇子的手,白皙光滑如同美玉雕成,拇指上戴了只白玉扳指,若不细看,竟是看不出来,他的手竟和扳指的颜色一般无二。
  她也要寻只这样的扳指。
  “又见到你了,你好吗?”谢思成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只是几个字,霍柔风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张开了。
  怎么有人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