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朝-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道元哈哈大笑:“我一介穷酸,又是个残废,这些年靠卖字为生,才能有片瓦遮头,哪有什么牵挂可言,霍九爷笑话了。”
霍柔风道:“张先生要下场了,我身边缺少像先生这样的人,毕先生既然没有家累,那以后就留在霍家吧。”
“九爷信我?万一我是混吃混喝之人呢?”毕道元问道。
霍柔风微笑:“混吃混喝而已,九爷养得起。”
短短两个字,把毕道元噎得怔了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貌不惊人,就连笑声也是又尖又细,极是刺耳。
“九爷既有孟尝之风,那我这个残废就跟着九爷混吃混喝吧。”
毕道元说要混吃混喝,便是真的在混吃混喝。
船在临清,永丰号德州分号的掌柜,寻了两只临清猫来送给霍柔风。
这两只小猫雪白雪白,很是讨人喜欢。霍柔风见它们还是小奶猫,便让人买了只奶山羊过来,给小猫挤奶喝。
可是第二天早上,婆子去挤奶的时候,便看到毕道元坐在船板上,拐杖扔在一旁,他正从山羊身下拿了只碗过来,然后咕咚咚喝了下去。
婆子急忙去看,山羊的奶已经空了,都被这位新来的毕先生挤着喝了。
第一零九章 京城地
羊奶膻气,尤其是这种现挤的羊奶更加膻气,毕道元不但不嫌膻气,而且特别钟爱这个味道。
好在两只小猫饭量很小,养猫的婆子无奈,只好每天早早跑过来,眼巴巴地等着毕道元良心发现,给两只小猫留出一口。
霍柔风很喜欢这两只猫儿,取名白雪和雪白……
她为自己能取出这两个名字很是得意,特意让张先生写了出来,到京城后裱起来。
毕道元除了爱和猫儿抢奶喝,倒也没有别的毛病。他胃口很好,吃得不多但很挑剔,但凡他爱吃的东西,别人都没有兴趣。
霍柔风给他讲故事,他第二天便能写出来,霍柔风便让花三娘用馆阁体抄录下来,每到一处,便让张亭和张轩交给说书先生们。
从临清到京城,这一路之上,毕道元写了一路,霍柔风便让人散了一路,她反而不急着赶路了,白天行船,晚上靠岸,次日一早张亭和张轩便去城里找家最大的酒楼,最出名的说书先生,初时还担心说书先生不肯收下,他们便出十两银子的报酬,后来发现毕道元写的故事真的好看,说书先生们爱不释手,索性连这十两银子也省下了。
霍柔风的日子过得兴奋而充实,毕道元写出来的故事,远比她讲得更加精采,如果不是知道隔了一百年,霍柔风几乎会以为毕道元见过母亲,见过高夫人。
其实前世的那个时候,她的年龄还很小,这些故事大多也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但是她是确确实实见过母亲的飒爽英姿的,连同母亲麾下那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女将军,她全都非常熟悉,因此当她看到毕道元笔下的母亲和这些女将军时,便犹如她们活灵活现站在面前。
她从外公被害,母亲率领外公旧部起事开始,一次次大小战役,一个个本应载入史册的故事,全部讲给毕道元听。
很多故事,她是记忆不清的,但是只要讲个大概,毕道元便能将整个故事写得生动丰满,又加上很多他杜撰出来,却并不多余的情节,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人一旦忙碌起来,日子便过得很快,二十天后,霍家的大船便到了通州。
来接他们的是吴盛和刘嬷嬷,刘嬷嬷看到霍柔风,上上下下打量一遍,确定霍柔风不但没有瘦,反而还胖了一圈,这才放下心来。
“大娘子整日说起九爷,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给九爷买下来,这下好了,九爷总算是到了京城,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说完,刘嬷嬷的眼圈儿就红了,所谓的一家人,其实也只有姐弟二人了。
一行人弃舟换车,十几辆大车又走了一天,终于到了京城。
霍柔风坐在马车上,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这一世,她还是第一次来到京城。
一百年了,京城还是一样的,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巍峨壮丽,一样的花团锦簇。
霍柔风默然无语,眼前用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大街,仿佛都在诉说着时光的荏苒。
一百年了,她还记得最后一次看到京城的街道,还是她从行宫赶回来的时候,那时的她没有想到,下一眼便是隔了百年。
霍柔风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十一岁的稚童,她明明应该是个百岁的老妖精了。
可是中间的这一百年去了哪里?没有,她一片空白。
金块塞进嘴巴时划破口腔的疼痛似乎还能感触得到,但是之后的记忆便是一片混沌。她记起前世种种时,已经五岁了,那天父亲抱着她去浮玉楼,她还记得父亲是去见一位朋友,可不知为何,却让乳母和丫鬟们带着她在另一间雅室里玩耍。
初时她和丫鬟们捉迷藏,玩得很开心,可是父亲一直没有回来,她渐渐的不奈烦起来,拿出生平绝学,号啕大哭。
父亲闻声赶过来,她看到门外走来的父亲,便张着小手跑过去,外面的阳光很耀眼,她看着父亲在阳光里走过来,金色的阳光照在父亲身上那件银灰色袍子上,亮得让她睁不开眼睛。
就在这时,她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女人的身影,一个金光闪闪的女人。
五岁的她呆呆地站在那里,脑海中的身影渐渐清晰,那是一个身穿明黄绣金线的袍子,头戴金冠的女人。
“九爷,九爷,到了,该下车了。”
刘嬷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霍柔风这才回过神来,马车已在一座大宅前停下,她看到站在门口,满脸期待的姐姐。
“姐!”霍柔风连脚凳都没用,便从马车上跳了下去,向霍大娘子奔过来。
霍大娘子一把抱住她,笑着抱怨:“你看看你这一头的汗,到家了,还急什么。”
“姐,我想你了,我想死你了。”霍柔风不住嘴地说道,抱住霍大娘子的手臂不肯松开。
刘嬷嬷见了,连忙笑着插嘴:“九爷,到家了快进去吧,这大日头多热啊,大娘子可等了您好一阵儿呢。”
霍大娘子爱怜地用帕子抹抹妹妹额头上的汗珠,柔声道:“你看你热的,快进屋凉快凉快,这会子正是京城里最热的时候,天热又不下雨,还不如杭州凉快呢。”
一旁的范嬷嬷笑道:“大娘子担心九爷热着,包了卖雪花酪的摊子,九爷没吃过雪花酪吧,凉凉的,好吃着呢,九爷进屋就能吃到了。”
听到雪花酪这三个字,霍柔风惊讶地看向姐姐:“雪花酪,那不是宫里的吗?”
霍大娘子笑着捏捏她的小鼻子:“难道你听说过?姐姐到了京城才知道这个,京城里也只有王桥和城隍庙门口才能买到,给你包下的就是城隍庙的那个摊子,不过说好了,你不许多吃,每天顶多吃两碗。”
天桥和城隍庙,那就不是只有宫里才有的吃食了。
霍柔风脸上笑嘻嘻的,心里却叹了口气,京城里还是有很多变化的,就连这以前只有宫里才有的雪花酪,也变成市井可见的了。
只是不知道,一百年后,金銮殿上的那个人,和他那个老祖宗有没有相同之处?
第一一零章 天子脚下
霍家在京城的宅子位于双井胡同,早年胡同两端各有一口水井,因此而得名,如今水井早已填上,可这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两座五进的宅子打通,占了整条双井胡同,比起柳西巷的老宅子小了一些,但是京城寸土寸金,霍家的这处宅子,足够在江南置办上两三座这样的宅院了。
“姐,这里以前住的是什么人啊?怎么把宅子卖了?”霍柔风放眼望去,只见虽然是新粉刷的,但是院子里亭台楼阁,古树参天,一看便知这是个有底蕴的人家,因此她才好奇起来。
霍大娘子道:“东面这家的主人姓肖,祖上曾经做过金吾卫指挥使,后人弃武从文,出了两位举人,但却没有入仕,加上人丁单薄,坐吃山空,偌大的家业也只留下这一处宅子了。到了这一代,肖家只有一个男丁,且体弱多病,日子更加窘迫,就连这处宅子也养不起了,咱家买宅子时,他正想把这宅子租出去,听说我们家要买,便立刻应允了,拿到银子后便回了江西老家。”
“西面那家那卫,和肖家沾亲,当年风光的时候,一起置办了这两处宅子,原是为了亲戚方便走动,没想到后来两家又是同样落魄,原本的大宅早就变卖,便搬到这里来住,听说肖家要把宅子卖给霍家,卫家便私下里找到牙人,愿意比肖家再便宜五百两银子,想抢在肖家前面把宅子卖给咱们。”
听到这里,霍柔风噗的笑了出来:“他们不是亲戚吗?怎么为了卖宅子还要这样?”
霍大娘子微笑,继续说道:“咱家正嫌肖家的宅子不够大,听说卫家也要卖,索性便把两家的宅院全都买了下来,倒比之前两家分别出价时又便宜了不少。只是肖家人丁单薄,我觉得不吉利,请了道士来看了风水,改了两道门,拆了一堵墙,又盖了一座风水亭子,多花了不少银子,把买宅子时省出来的那点银子又全都花进去了。”
霍大娘子说到这里,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霍柔风却早已笑得前仰后合:“姐,买宅子时省了多少银子,布风水又花了多少?”
霍大娘子见她笑得开怀,心里便也欢喜不已,笑着说道:“省了二千两,花了一万两,唉。”
霍柔风笑得差点满地打滚,这样亏本的买卖,姐姐也就做过一次吧。
没办法,谁让霍家人丁不旺呢,人丁不旺的人家住进人丁不旺的宅子,当然是要花钱换安心了。
一碗雪花酪下肚,霍柔风身上的暑气消了大半,她的脑袋越发清明起来。
东面这家原本的主人姓肖,曾任金吾卫指挥使。她皱起眉头,想到了一个人——肖前!
前世她死之前,肖前是金吾卫镇抚,那天她回宫后,肖家强行把她带去了乾清宫。
她便是死在乾清宫的,而肖前显然也没能一直风光下去。
肖家子孙为何会弃武从文?
十有八、九这也是肖前想要保护自己,保全肖家的办法。
一个帮助宵小弑君杀女,又谋权篡位的人,怕是后半生也睡不安宁吧。
知道皇帝不能见人的秘密,整日担心皇帝会杀人灭口,他做了多少年金吾卫指挥使,便担心了多少年。
肖家子孙没有接受世袭的武职,子孙们弃武从文,再无入仕。
这也是报应吧,肖前的大逆不道,报应在他的子孙身上,也不过就是百余年前,肖家便潦倒到如此田地了。
霍柔风的院子在西院,没有在杭州时牵黄院那样的大院子,金豆儿和黑豆儿跟她住在一起,连同她刚养的两只猫,十几只鸟,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她在姐姐屋里用过晚饭,回到自己院子里时,屋子里便已经摆设好了,和她在杭州时的屋子没有两样,随手都是她用惯的东西,放眼望去,四处也都是她喜欢的摆设。
霍柔风舒服地洗了澡,在大炕上开心地滚来滚去。
丫鬟们却正在好奇地研究这个大炕,采芹喃喃道:“这可是个什么啊,说是床又不像床,哪有在床上摆桌子的?”
霍柔风哈哈大笑,对采芹道:“这是暖炕,等到天冷了,这暖炕上暖烘烘的,可舒服呢,比睡在床上要舒服,冬天的时候,我就要睡在这里,不去床上睡。”
刚才她看过了,卧房里有一张精雕细刻的拔步大床,她才不想睡床,她要睡在大炕上,一百年没有睡过的大炕,她要睡个够。
这些丫头都是在江南长大,生平第一次来到北方,看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新鲜,可又觉得什么也不如杭州好。
“九爷,这里叫双井胡同,可是没有井啊,京城的人好生奇怪,喝水还要买的,哪像咱们杭州,府里有三四眼井,夏天时把甜瓜和西瓜汲在井水里,吃的时候冰凉冰凉的。”
“九爷,京城里的天干热干热的,要是在杭州早就下雨了,下了雨多凉快啊。”
霍柔风看着这群大惊小怪的丫鬟,笑得合不拢嘴。这里是她的京城,只要来到京城,她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想念这个地方。
真的好想……好想……
这是母亲金戈铁马为之奋斗的地方,盛载着母亲的荣耀与辉煌,也满含着母亲和她的鲜血.
这天下,这座城,都曾是母亲的。
百年前,那个横空出世的谢氏女子,策马扬鞭,挥戈而来,一朝看尽长安花。
而如今,她回来了,她长在江南,却还是因缘际会回到京城,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让她重又回到这个曾经洒下鲜血的地方。
霍柔风发现自己并不恨这个地方,非但不恨,在她踏上这片土地时,便有着无尽的归属感。
她在杭州长到十一岁,也从未有过的感觉。
就好像在杭州的十一年,她都是在做客,而这里,这满含荣耀与不幸的京城,才是她的家乡。
其实前世,她的家乡也不是京城,而是西安,那个曾经被称做长安的地方。
她听着丫鬟们的各种抱怨,嘴角始终含着一抹笑,京城,我来了。
第一一一章 镶翠嵌碧
次日一早,霍柔风便早早地起来了,所有的院子都还没有取名字,姐姐说要等到她来了以后,再给院子取名。
霍柔风看着没有匾额空空的门口,琢磨着要取个什么名字才够威风。
是叫哮天呢,还是叫虎威。
张亭跑过来:“九爷,宋五公子来了。”
宋申是跟着霍家的船一起来的,但是这一路上,霍柔风先是和花三娘研究江湖上的事,后来又沉迷于让毕道元写故事,宋申和张先生在一条船上,除非上岸,否则他没有机会见到霍柔风。
他也想搬到霍柔风的船上住,可他已经十五岁了,早已束发,霍柔风的船上都是女子,男女大妨,他也只能每天在船上听着张先生的读书声看浪花。
昨天到了京城,他自是不能贸然去见霍大娘子,好不容易等了一个晚上,大清早他便来找霍柔风了。
只要跟在霍九身边,总能有和霍大娘子相处的机会。
这些日子霍柔风快把宋申给忘了,她和所有这个年龄的二世祖一样,喜欢新鲜的人新鲜的玩艺儿,昨天之前她喜欢的新鲜人是毕道元,新鲜事就是看毕道元讲故事,今天她最喜欢的新鲜人就是京城里的人,新鲜事当然就是双井胡同的新家了。
看到站在面前的宋申,霍柔风才想起来她已经把宋申冷落了太久。
“宋五哥,昨晚住得可好?这边的宅子是新的,客户里若是缺了什么,你只管说,我这就让人去给你找宅子,对了,宋五哥,以前宋三哥喜欢清静的住处,你呢,是想住在热闹的地方,还是像在杭州一样,找处清静的所在?”
她一古脑说了一堆话,说完了才发现宋申眼里的失望,怎么的?你想见我姐?
“住得很好,多谢九弟,宅子的事情倒也不急,只有我和两个小厮,随便找处地方就能住,像在杭州那样租处宅子,难免浪费。”宋申客气地推辞。
霍柔风笑道:“不浪费不浪费,我就喜欢一个人住个大院子,这事情就交给吴盛吧。”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来叫霍柔风吃早饭,霍柔风听她一口脆生生的京片子,便觉得亲切,问道:“你叫什么名儿,几岁了?”
小丫头道:“奴婢叫镶翠,今年十二了。”
霍柔风脸上的笑容僵住,镶翠……
前世,她身边最得力的两个大宫女,便是一个叫镶翠,一个叫嵌碧,两人同年,都是比她大一岁。
眼前的镶翠和她差不多高,瘦得像根豆芽菜,和前世珠圆玉润的镶翠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却都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对眼前的九爷很是好奇。
“你叫镶翠?这名字是谁给你取的,以前叫什么?哪里人?”霍柔风问道。
“奴婢以前叫翠儿,刘嬷嬷说杭州有个姐姐也叫翠儿,便给奴婢改名叫镶翠了,奴婢是北直隶灵寿人,前几年跟着老子娘来到京城的。”
原来是刘嬷嬷给改的名儿,霍柔风莞尔,笑道:“你叫镶翠,有没有叫嵌碧的?”
“有啊,九爷是怎么知道的?那天刘嬷嬷给奴婢改名叫镶翠,便又给阿绿改名叫嵌碧了。”镶翠兴奋地说道。
“真有嵌碧啊,她在哪儿,把她叫过来,让爷看看。”霍柔风说道。
没过一会儿,小叶便领着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过来,那丫头肤色微黑,但五官清秀,不笑的时候嘴角也是微微上翘,很是喜兴,让人看着就觉得欢喜,一看就是刘嬷嬷特意挑出来的。
霍柔风指指嵌碧:“你是哪里人?读过书吗?”
嵌碧道:“奴婢是通州人,没读过书,到府里以后,刘嬷嬷教规矩时,让奴婢们认识了几个字,刘嬷嬷说要侍候主子,就要识文断字才行。”
霍柔风对她俩道:“行了,以后你们就留在我院子里吧,回头让采芹给你们安排差事。”
采芹早就让人来催了她几次,直到现在霍柔风才叫了宋申进屋吃饭。
宋申还是第一次和霍柔风一起用早饭,只见摆了满满一桌子,有煎饼、有炸油饼、水煎包、奶油卷子、肉夹馍,还有南方人爱吃的糯米烧麦。
霍柔风指着肉夹馍对宋申道:“你尝尝这个,我们家的肉夹馍做得像陕西的一样地道。”
宋申试着咬了一口,刚想说这个什么馍好像有点硬,一抬头就看到霍柔风期待的目光,他只好硬着头皮连说好吃。
好不容易吃完一只肉夹馍,霍柔风又热情地让丫鬟又拿了只肉夹馍给他:“好吃吧,再吃一个,不是我吹牛啊,我家的肉夹馍在江南是独一份,让厨子专程去西安学来的,改天再请你吃我家做的米皮,保证你吃了还想再吃。”
宋申把第二个肉夹馍吃完时,发现霍柔风正在吃糯米烧麦,你不是说你家的肉夹馍好吃吗?你自己怎么一口不吃?
“九弟,你不尝尝?”宋申问道。
霍柔风道:“这一个多月,我在船上总吃这个,吃腻了,换个口味。”
宋申的胃里不太舒服,他一向不喜欢吃面食,更不喜欢吃肥肉,这会想起刚才肉夹馍里剁得很碎可还是一目了然的五花肉,他的胃里便如翻江蹈海一般。
早饭用完,宋申逃也似的去了官房,小半个时辰才出来,却也没有心思再让霍柔风带他去见霍大娘子了,回到自己住的客房里,躺了大半日才舒服一点。
霍柔风觉得莫名其妙,肉夹馍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还有人吃了不舒服呢?
太神奇了。
吴盛办事麻利,仅用了一天时间,便给宋申找了处一进的小宅子,不大不小,宋申和两个小厮住着正正好。
霍柔风早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她正向姐姐说起罗杰和毕道元的事,又把她让采荷去苏家学医的事情也告诉了霍大娘子。
听说苏大姑娘的病情有了好转,霍大娘子双手合什,念了声阿弥陀佛,对霍柔风道:“听你所说,这个罗杰倒是个奇人,我还没有见过蓝眼睛的人呢,是不是像你养的那两只猫儿一样?”
第一一二章 一朝遇故人
霍柔风哈哈大笑,别说还真是有点儿像呢。
说完她的事,霍大娘子便把京城的情况详详细细告诉了她:“鲁老爷还在京城,他和彭城伯府的三爷王世春走得很近,咱家的二老爷被鲁老爷摆了一道,心里不忿,下个月初六是彭城伯的整寿,二老爷不知从哪儿凑了银子,你前脚离开杭州,他后脚也来京城了,这会儿已在路上。”
霍柔风张大了嘴巴:“二老爷来京城给彭城伯祝寿?王三爷肯见他?”
霍大娘子微笑:“他带着霍三一起来的,依我看他是想和王三爷做亲戚。”
“这话怎么说?”霍柔风问道。
“王家在王皇后做太子妃前,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因此王三爷的正妻并非出自名门望族,而是是青县孙家的姑娘,孙家原是乡绅,可惜王三奶奶十岁时,孙老爷惹了人命官司,赔上了全部家财,不久孙老爷和孙太太也撒手人寰。”
“孙王两家是早就定下的亲事,王家倒也仗义,非但没有退亲,还把无依无靠的孙家姐妹接进了京城。”
霍大娘子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孙家无子,孙老爷膝下只有两个女儿,长女便是王三奶奶,次女孙冰嫦当年刚满周岁。”
霍柔风脑子转得极快,立刻接口道:“孙家姐妹都是在王家长大的,王三奶奶成亲后,孙冰嫦还在王家?那这关霍二老爷什么事?”
霍大娘子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二老爷带着霍三来京城,就是为了这位孙二姑奶奶。”
霍大娘子说的是二姑奶奶,而不是二姑娘或者二娘子。
霍柔风眼睛一亮,问道:“孙冰嫦是嫁过人的?”
霍大娘子摇摇头,又点点头:“说起来孙冰嫦也是苦命人,自幼寄人篱下跟着姐夫和姐姐,好不容易到了出嫁的年龄,王三奶奶却没能给她找个好人家,直到十八岁才定亲,定的是武阳伯府的四老爷。”
“这也不错啊,难道这位四老爷是个老头子?”霍柔风问道。
“老头子倒不是,四老爷比孙冰嫦只大两岁而已,年龄相仿,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