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道武者路-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骨,成则一步登天。但无论是魔是道,其目的均是超脱生死,归于大道,只是其方式截然不同。一言蔽之,所谓‘魔’,只是‘非常道’罢了!”
  “邪师先生果然见解,发人深省。”王宗超由衷赞了一声,又问:“看来邪师所创武功以‘魔刀’为名,就是走‘非常道’了。”
  邪师点头:“自然如此,正道武功,都是先要确保自己往生路走,致力于返本还原,练虚合道,由后天返回先天。修心之道,也要抱元守一,明心定性,以人驭器。然而我这‘魔刀’,却要先走死路,置之死地而后生,又自乱心性,全凭刀意主宰自身行动,自然是‘非常道’了。”
  “既然如此,先生自然是走在悬崖绝壁之上了。”王宗超点点头,“但是走在悬崖绝壁上之人,又最忌讳什么?”
  邪师叹息一声,黯然道:“自然是瞻前顾后,自乱阵脚,正如老夫如今,实是咎由自取……”
  王宗超点头赞同:“其实我以为,走‘非常道’者,有勇决之心固然为佳,但更重要的却是涉穷山恶水如履平地的‘平常心’。正如先生称‘剑廿三’是魔剑,可剑圣本人,可从不认为自己的剑法是‘魔剑’。他一生断情绝性,一意求剑,纵然命在旦夕,也依旧不舍剑道,终究才能超越生死,创造奇迹。剑圣心中并无什么正魔之别,对他而言,剑之一道,就是他终生不舍的唯一一条阳光大道,此外别无他途。而世上剑手,也都称其为‘剑圣’,期望自己也能够有朝一日达到他的境界,又怎会以为他的剑是‘魔剑’?以我之见,人人都可以认为先生的刀是‘魔刀’,但是先生自己,却不能以为自己的刀是‘魔刀’!先生虽然是走在悬崖绝壁之上,但是此路若能走通,引来更多人走这一条路,又岂知不能成为一条阳关大道?须知有一位贤人曾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常’与‘非常’之别,又岂是永远不能改变?”
  邪师闻言,一时呆若木鸡,脸上忽喜忽悲,变幻不定,良久之后,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就像刚刚放下一块心头大石,露出一丝笑容:“阁下所言,当真令老夫茅塞顿开。可笑我蹉跎数十年,瞻前顾后,既不能舍,又不能取,却是聪明反为聪明误了。”
  其实修炼魔刀而出现失控只是一个必经环节,但只要过了这一关,却完全可以重获神智,化魔为正。可惜邪师心痛自己失控杀子,心中早已有了破绽,在潜意识中排斥自己的刀法,却令他迟迟没能闯过这一关。
  王宗超微微一笑:“邪师先生若要完善‘魔刀’,我可助一臂之力。不知先生可愿随我深入‘九空幻界’的最深处?”
  邪师淡然一笑:“听闻‘九空幻界’乃是比十八层地狱更深,更邪恶,更沉沦,更不可思议的一处存在,倒要见识见识……”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百剑山庄,王宗超开口出声,向四周的武者询问道:“各位,可愿随我进入‘九空幻界’最深处,观摩早已消逝失传的绝世武学?但我有言在先,此行凶险叵测,很可能有去无回,神识彻底沦丧在九空幻界之中!除非自身意志坚定,本心如铁,不为任何邪魅异象所动,才能确保无恙。”
  场中一时一片沉默,片刻后才有人询问:“若是心性不足,就只能无缘于此,再无任何机会吗?”
  王宗超摇头,淡然道:“若是心性不足者,只要诚心实意向我发誓,此后遵守我道,终生不悔,就能获我庇护,进入九空幻界深处。”


第四百零四章 武神三约·九空降魔
  王宗超让众武者向他发誓,但他要的不是让众武者从此对他惟命是从,把他每一句话都当成真理,将他当成真神来膜拜。如果他真的这样做的话,那最多就只能成为一个欺夺他人信仰的邪神罢了,力量虽然能够强大一时,但终究会腐朽沦落。须知一句话:“你能很长时间欺骗少数人,也能短时间欺骗多数人,但绝难长时间欺骗多数人。”这样的神随着信徒逐渐觉醒流失,最终必定消亡。
  所以王宗超并不需要有人膜拜他,不需要有人对他惟命是从,而是要众人遵守自己制订的规则。
  那么,应该制订什么规则呢?
  “尊自然、法天地、爱家国、孝父母、敬师长、严律己、宽待人。上善若水,利而不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替天行道,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
  “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这些要求如果全部提出来,不消说在场至少吓跑一半的人,就连王宗超自己都还达不到要求。
  所以王宗超制订的规则,并不严苛,甚至称得上宽松。
  “第一条:先诚于人,后诚于武。”
  “第二条:善恶应有报,恩怨当有偿。”
  “第三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三条规则,第一条是最先要求遵守,这里“诚”是泛指,包括“诚信”“诚挚”“真诚”“精诚”等等意义,如果武者做不到“诚于武”,那么无疑已经不配称武者,但在此之前,却需先做到“诚于人”才行。
  “诚于人”,这里的人包括自己以及他人,武者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具只会施展武功的机器,所以作为人,就要首先正视自己的情感、欲望与本心,正视自己对于他人的责任。
  这条规则,自然排斥了为追求武道而抛妻弃儿,不管父老亲友死活,不顾国家民族存亡,甚至不惜杀人练武的做法。只因无论哪一种道,都要在自己的心中放一盏明灯,指引方向,越靠近就越温暖充实。刀剑无情人有情,为了刀剑而放弃情感才是舍本逐末。心中没有亲人朋友,也就没有约束和羁绊,固然同样能让武功达到极致,但却会迷失自己,陷自己于空虚孤寂迷茫。施展武功的是人,连自己也舍去,反倒在极致之道上落于下乘。
  当然,这不要求你无止境付出,当你自认已经尽到该尽的责任,做到不亏本心,不留遗憾后,依旧可以潜心于武。如果你是一个无父无母无亲无友无妻无儿的孤儿,又离群索居,与他人没有联系,也就对他人没有责任,尽可以做一个一味沉迷武学的武术宅,这也不算违背这条规则。所以你如果要尽心于武,除了尽到该尽的责任外,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俗务俗情,比如跑去拈花惹草,但等到该练武时却又将人家完全抛于脑后。
  第一条规则,是对武者心境的要求以及武者的自我完善。至于第二条规则,则是一种基本的处世理念。其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每一个心灵不过于扭曲的人们心中的理念,但是武者却比普通人更多一份实现它或者破坏它的能力。这条规则不要求你一定要奋不顾身去实现,但却要求你的行为至少不能违背,做不到“路见不平一声吼”也可以“路见不平铲一铲”,最起码不能助纣为虐或者自己恶事做尽。此外,武者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仇必偿,不让本心有亏,也不让本心受屈,也是大好男儿应有之举。不过相对的,这一规则依旧是前半句优先,解决私人恩怨不可有悖善恶之报。
  第三条规则,则意在让武者,尤其是强大的武者适当保持一种超然状态,对世俗纠纷不要过分介入,同时也是保下限的。只因第二条规则虽然初衷很好,但毕竟每个时代的善恶观、每个人的善恶观都有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善恶观,而且非强迫别人遵守不可,就很可能出现祸害天下的“正义狂”,做出强迫寡妇殉夫、失节投井之类事情。所以最好在以己度人的同时,不将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
  三条规则,在发生冲突时原则上都是前者优先。比如两人举刀对峙,甲正乙邪,各不相让,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想杀他的乙了么?在那种情况下,自然是前两条规则优先。
  再比如第一条规则主要是“私情”,第二条主要是“公理”,之所以将“私情”放在“公理”之前,是因为考虑到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天性,辛辛苦苦练来的武功,不用来为自己争一口气,不为自己与亲友师门谋利益,却一心一意只用在行侠仗义上是不大可能的。而且一个人待人处世也总会有远近亲疏之别,不可能奢求每个人都公而忘私,当亲友与不认识的人同时落水,先救亲友是正常的;当自家师兄弟犯事,偏袒自家人也是人之常情;对外时,认同自己的同胞而却不认同外族人更是理所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当然也不是说因为前面的规则就可以肆意践踏后面的规则,比如仅仅为自己一位亲人的生命而下手残杀成千上万的无辜者,这仍然是严重违规。
  三条规则,基本只要有一条做到位,然后另外两条规则不算过分违背,也就达到王宗超的要求了。按照这个标准,墨名、武无极、皇隐、邪师、风云等人虽然各有欠缺,但都算符合,但雄奇、剑魔、拳中神之流,却无疑全部都被排斥在外。
  另外,王宗超也只声明让愿意立誓者从此之后不得背约,不论以前,即使段浪之类人只要确保以后遵约行事,也不会被排斥在外。
  王宗超一字一句,将三条规则向众人缓缓说出。
  没有什么天花乱坠的华丽景象,只是句句平实,百剑山庄内外,百里可闻。
  没有什么可以误解扭曲的地方,因为王宗超已经通过“请神大法”,将规则的一切真实含义,以类似真言神谕的形式直接传入人心。
  这个时代,文人的道德准则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要求甚高,解释起来也颇为繁琐考究,结果却基本没什么人能够达到要求。江湖人有不少甚至还是斗大字认不得半箩的大老粗,根本就不吃文人这一套,各门各派虽然也都各有门规,但多数是以保证本门本派利益为优先,以保证掌门长老们的地位为优先,其他再随便抄抄文人的东西,但那些东西再漂亮也往往是一些套话而已。
  所以,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平实无华,似乎自己也并不难做到,又贴近人心的要求……
  沉默片刻之后,墨名首先开口:“山野村人墨名,愿从此三约。”
  其实以墨名的天剑修为,即使没有王宗超护持,深入九空幻界也不至于神志沦丧,而以他的铮铮傲骨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庇护,但他第一个宣誓,接受王宗超的约定,也就表示了他对此的支持态度。
  他对于争斗不断,勾心斗角的江湖本久已彻底失望,经历过各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他自然最清楚王宗超的约定如果能够成为武者共守之约,那将会是何等壮举,何等善行,所以他不惜放低姿态,第一个宣誓遵约。
  “贫僧不空,也愿守此三约!”带着与墨名相同的心思,不空同样开口宣誓,王宗超的主张与禅宗教义并不相违背,而且还更易遵守,更具可行性一些,他的态度,也显示了禅宗对此的支持与认同。
  “贫僧释武禅,愿守此三约!”
  “晚辈独孤明,愿守此三约!”
  “在下邱霜,愿守此三约!”
  “霍振云愿守此三约!”
  “在下解风,愿……”
  “属下段浪,愿……”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宣誓,汇成一股浩荡无边的声浪,将不远处的海涛声也完全压下。
  冥冥之中,在超越凡人肉眼所能感知的范畴外,王宗超的头顶,随之呈现一尊金甲巨神之像,越多一人宣誓,巨像就越显庞大宏伟,紧接着又骤然一散,化为无数琉璃光点,散入人群之中。
  每一名真心实意宣誓之人,身上也都附上一丝神力,凭着这丝神力扶持,王宗超可以将他们拉入“九空幻界”,并在“九空幻界”之中保住他们的心神不失。在王宗超成功封神,完全掌控九空幻界后,凭着这丝神力,自身心性修为满足一定要求的武者甚至能够自己出入九空幻界。
  然而这丝神力还会持续成长,也会随着他们对那三条约定的遵守程度发生质变,如果有人为非作歹背约的话,那么自身心境的异化扭曲、负罪感以及被他所害之人对他的怨恨诅咒之念都会促使神力渐渐转为负面,不但会排斥他们进入九空幻界,而且还会对他们的心志造成萎靡、不安、纷乱一类负面影响,并令此人对外形成一种凶煞不祥的气质,提醒普通人警惕,提醒其他武者除恶卫道。
  至于遵守约定,甚至做得极好之人,这丝神力就会向正面转化,形成一种类似“下品请神”程度的加持,增进对敌气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进入九空幻界更深处。从某种程度讲,这些武者的行事作风与王宗超的主张越吻合,在九空幻界中获得的权限也就越大。
  王宗超无意强令他人遵守他的“道”,所以任何人都必需真心实意发誓才能触发神力,心口不一的,也就于此无缘。虽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遵守,但他可以保证在今后,遵守约定的武者会比不遵守约定的更强,行恶者再不能肆无忌惮,这就够了。
  这神力还有一个隐藏性质:心念华夏、认同华夏者,所得神力的正面效果会得到放大,相反不认同华夏,甚至仇视者,正面效果会遭缩小,而反面效果则相反。这一切都以心为准,不论血脉,不论出身,总之入华夏者为华夏,入夷狄者为夷狄!
  一阵犹如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不真的感觉笼罩全场,景物飞速变幻,无数刚刚立誓的武者直觉一阵头晕目眩,紧接着就发觉自己已扶摇直上,冲向云端,脚下沧海桑田,无尽雄阔,一览无余。
  “我们脚下的大地,怎么是圆的?”
  随着高度的飞速攀升,甚至升上太空,许多人都惊异地发现颠覆自己常识的一系列事实。
  “原来如此,难怪之前西域还是黄昏,但东瀛就已是入夜……”
  “大地旋转不休,难怪天上群星参北斗啊……”
  “难怪我练气入定时,总有大地转动不休之感,之前还道是幻觉魔障,原来……”
  许多武功都是感悟自天地自然,可惜限于古代天文地理,他们的修为就往往出现了一些微小的偏差,此时借九空幻界上天入地,心胸豁然开朗,许多不明之处悉数贯通。随着这群武者的天地观随之修正,不知还会诞生出什么新颖别致的武学。
  但这一切震撼仅仅是开胃小菜,骤然间,大地逆转,时间回溯,光阴逆转,已将众人的心神悉数拉向早已消逝的过去时光。
  骤然身入光怪陆离,流逝等光的无尽时间长河,就如一个人落入汪洋大海洪涛巨浪之中,让无数人慌乱不已,然而他们随即又镇定下来,只因他们发觉脚下竟然有一条巨大无比的巨龙之躯,横跨时间长河,就如架海之梁,保住他们处在无边无际的长河中不至于被巨浪波涛淹没,非但如此,站在桥上,还能一目了然的观察河中任何景物。
  众人目不暇接,将许多惊天动地,却又湮灭在过去的许多武功与对决都一一映入眼中:
  灭天绝地剑廿三……
  墨名对绝灭神大军,山海关之战……
  墨名对破军,剑宗之战……
  墨名、剑圣之战……
  一百年前,横行江湖的赤火老祖之“赤火神功”……
  三百年前,武无二与云覆天之战……
  唐初,风尘三侠,虬髯客所创之“苍龙帝剑”,李靖所创之“风云霜三绝”……
  三国,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达摩西来,一苇渡江……
  力拔山兮气盖世之西楚霸王……
  剑悲所创之元天剑诀……
  大剑师创世间第一招剑法……
  无数影像,纷纷呈呈,不足而一,流转之间似极快又似极慢,竟然将数千年间,无数湮灭在时空长河之中,惊天动地,泣鬼惊神的武学与对决都一一具现出来,令人心驰神往,难以置信世间竟然存在过这等武学……
  虽然只是观战,只能观摩招式变化,只能感受气势,但是这已足够让所有人的眼界开阔到一个过去难以企及,无可估量的局面。正如千年前的古人如果能够神游未来,观摩未来社会的一切,那么完全可以想象这会给他们的观念带来何等改变,会给古代社会造成何等改天换地的变化?
  只要假以时日,许多失传已久的匪夷所思武学不难一一再现,整个中原武林的武功水平必将水涨船高,攀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但就在此时,无穷无尽的阴风惨雾,带着滚滚诡秘魔音,狂涌而来,形成一尊巨大的魔像,正好截住众人回头之路。
  “魔魁,你果然还是忍不住出手了。”王宗超早有所料,长笑一声道:“这倒省得我在九空幻界中与你捉迷藏,那就乘此机会做个了断吧!”
  先前魔魁被卡在剑域出入口,随后又陷入九空幻界之中,许多人都没能看清它的形象。如今它却已正面露了本像,只见他脸上只有一双极邪的眼睛与一个血盆大口,但却没有鼻子,光塌塌的一片,在他双瞳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恐怖、狰狞、凶暴、毁灭、恶毒、狡诈、扭曲、阴险等等负面情绪。仿佛是天地之间,一切人性丑恶的具体化身。
  相比在剑域之中,魔魁的威势不但没有削弱,而且似乎因汲取了九空幻界中各种负面情绪而变得更恶更凶更强。
  “本座原本还道你只是一个图谋剑域武学的小辈,没想到却是一个奢望成神的狂徒!”魔魁发出一阵如雷狂笑,音波震荡,顿时已有许多武者面容变色,身形变得虚无起来。
  九空幻界之中,只能是精神之战,一切躯体、内力都发挥不出作用,败则形神俱灭,意念彻底消逝在时空长河中,再无任何翻身的机会。
  蓦地,魔魁形象已膨胀到千百丈之高,一对魔爪带着令人窒息的毁灭气势,铺天盖地抓摄而下,就要将王宗超以龙气所化的巨龙之身扯断,让王宗超一群人彻底失陷在九空幻界之中。
  魔掌仿佛无边的乌云覆盖了上空,魔魁出手气势之凶之猛,天下武功,无出右者。
  还未等王宗超出手,一柄通体笔直,就如一把衡量天道人心,凛然不屈犹如直尺的长剑已经横空斩出,带着一股浩然刚直,一往无回的正气直斩向魔魁。
  却是墨名出手,天剑降魔!
  “也敢与本尊拼斗剑艺!”魔魁狞笑一声,五指一划,剑气如蝗,带着快决、霸绝、暴烈、阴狠、邪诡都不足以形容的毁灭剑意,怒海狂澜般滚滚而至。
  没有慈悲,没有宽恕,没有正气,没有任何稍为光明美好的东西,唯一蕴含的,就是绝天绝地,绝人绝己,绝情绝义的大屠杀,大毁灭。


第四百零五章 邪魔已成
  魔魁,乃是凡间一切阴邪杀戮,凶杀残暴之剑念,以及无数由剑造成的罪孽所化之魔神,也可以说是负面情感与信仰凝聚的存在。正因为如此,魔魁称得上精通古往今来一切邪派剑法,就是正派剑法,他虽然因知见不合而没能自己施展,却也通晓其变化以及破解之道。
  所以墨名的“莫明剑法”一动,魔魁立即就针对其弱点下手,魔爪划空,分化成无数流动剑光,杀气弥漫,明明每一道都是阴柔诡秘闪烁游离,蜿蜒不定的剑气,但汇聚在一起,却出奇地形成一种浩大宏伟之势,隐隐有蝗灾般搜掠天地,洪水般席卷人间,殃云般遮蔽日月的大毁灭与大气魄。茫茫天地,处处灾厄;人心险恶,净土难觅;一股绝杀绝望之气铺天盖地笼罩下来,将墨名的剑意全部包裹蚕食,逐步消融同化!
  《莫明剑法》共分七招:名动一时、剑火墨名、莫名其妙、一剑成名、悲痛莫名、隐姓埋名、名不经传。这七招剑法,代表了墨名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从一开始的少年意气,行侠仗义,名动江湖,到后来的心灰意冷,自甘平凡。从某种程度讲,“莫明剑法”寄托了墨名对仇杀不断,争名夺利的江湖的失望与退让,所以剑意中自然难免蕴含了悲痛失望,愤世孤高一类的负面情绪。而魔魁所做的,就是将其负面情绪无限扩大,当其中负面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足以魔化“莫明剑法”,化天剑为邪剑。
  眼看着墨名的剑意在转眼间就要遭吞噬同化,但墨名原本平淡出尘,蕴含悲情的剑意却骤然一变,转化为一种古朴苍劲,刚烈浩然,几可令金石开裂,云破天开,天地色变的绝世威势!此剑一出,已有夺天地造化之境,仿佛混沌开辟,玉宇澄清,虽不能尽破魔魁乌云般铺天盖地的剑气,却也将魔魁的剑势撕开了一线空隙。
  这却是墨名在战王宗超时,面对大邪王出世,临阵所创的一式“天怒剑绝”,显示了他无论自身如何悲伤失望,但除魔卫道之心却永远不改。不仅如此,在观摩过去的武学后,墨名的剑术境界再度提升,其中尤其是铸英雄剑的大剑师所创的世上第一式剑法,对墨名启示更是极大,其精髓也已然融入这一式中。魔魁还是凭着过去的印象来衡量墨名的剑法,无疑太过低估了他。
  之前魔魁造成铺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