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二郎传-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戬笑道:“你莫不是在这上面刻画了阵法,若我和其他女子说话,你都能听闻?”

    敖心珂幽幽的一叹,看着杨戬,有些埋怨的说了句:“夫君眼中,我便是那般独揽独专的悍妇吗?你若要纳妾纳便是,我又不会拦着你。”

    “哈哈哈,瞧你这吃醋的样子,”杨戬笑个不停,少见她生气,笑够了便哄了两句。

    其实纳妾这种事,在龙宫、人间都是常态,甚至在俗世之中,还有各种女奴、同房丫鬟,而且这种风气在中神州并不罕见。

    但杨戬,一来真没想过,二来……

    “夫人已是三界难寻,我到哪再去找和夫人一般的女子?勿要多想了。”

    “哼,”敖心珂嘴一撅,低头躲在杨戬怀中,“你放在东海的那女子,我也是见了的……”

    “你是说那少女?”杨戬这才想起了妲己,眉头一皱。

    敖心珂堂堂准圣,感知何等敏锐,见杨戬皱眉,忙问:“怎了?”

    “无事,我在想该如何处置她。”

    “处置?”

    “嗯,”杨戬点点头,将自己先前算计轩辕坟三妖之事一一说了,但就算是对日日相伴、肌肤之亲的娘子,也没说自己是为了破坏封神的轨迹才去算计,只是说,不想看妖族得势。

    魂穿而来,这是他最大的秘密,除却了后土之外,他并不想让第三人知晓。

    敖心珂思量少许,笑道:“既然木已成舟,圣人娘娘都已出手为那九尾妖狐做了人身,那真正的妲己,不如让他改名换姓,我修书一封,让她在龙宫修行。她容貌甚美,敖己尚未娶妻纳妾,便给敖己做个侍妾如何?”

    “尚可,”杨戬点点头,仔细想想确实没有其他好的处置办法。

    “夫人……”

    “夫君,莫要再使坏了,我便在这等你回来,哪也不去的。”

    杨戬嗯了声,心中起了大毅力,方才松开怀中的美人,踏步走出阁楼,划走一抹金光冲出大阵。

    待时局平稳、洪荒重安,他再回来与敖心珂长相厮守吧。

    而且敖心珂刚迈入准圣境,其实也要闭关巩固境界、体悟准圣境的种种变化,杨戬离开,她也能安心闭关,不用再每日精疲力竭的昏睡。

    其实这大半年来,敖心珂的法力虽未曾再迈一个台阶,但却修成了龙族女子才能修的秘法——苍龙玉身诀。

    而杨戬,肉身之力虽未有寸进,甚至就差一颗玄珠就能凑够八九七十二之数,愣是没能凝出。

    但杨戬的元神修为,已然和大半年前判若两人。

    一个金光纵,转眼数万里!

    为何如此?

    自然是玉鼎真人给的那本《阴阳同流》发挥了奇效。

    两人先将此法悟透,而后每当两人有肌肤之亲,这奇法便自行运转。

    以杨戬这肉身,蕴养敖心珂的肉身;以敖心珂的元神,祭养杨戬的元神。

    两者互相追赶,又并无半点拖累,相得益彰,故而各是大有收获。

    杨戬这大半年也并非尽是每日都在床上胡闹,偶尔也会空闲下来,研究研究诗词歌赋,钻研钻研神通法术。

    修成了一门‘撒豆成兵’,将五雷正法推演到了还算高深的境界,更是在敖心珂的指点下,悟透了三生碧落诀的后续修行之路。

    此时,杨戬的元神修为已经堪比金仙道人,五雷落下,也已可伤到大罗金仙,斗法时更增几分手段。

    最为重要的是,三生碧落诀的元神分身也不再只会奔逃,杨戬一心多用,便可召出两只元神施展法术为自己助战。

    当然,元神分身的威力待提升。

    杨戬直奔乾元山,这大半年,两教是否发生了什么隐秘的大事、哪吒是否开始闯大祸,去问问太乙师伯便知。

 第三百二十九章 奉命护飞熊

    乾元山,金光洞。

    杨戬驾云落在洞前,站在那颗大树下,静等内里召见。

    这里没有师父的气息,师父应该早就回玉泉山了。

    金霞童子匆匆走了出来,躬身相请,“见过杨戬师兄,老师已在洞中等候,还请入内。”

    “不必如此多礼,喊我杨戬便是,”杨戬笑着道了句,迈步入了金光洞。

    洞内,那嵌入山体的阁楼前,太乙真人正坐在摇椅上,一身便装,慢悠悠的晃着。

    金霞童子引着杨戬到了此地便转身告退,他只是太乙真人坐下童子,虽太乙真人待他不薄,但在玉虚宫并没有他的名号。

    “呵,舍得出被窝了?”太乙真人黑着脸骂了句。

    杨戬堆着笑凑了过来,也不接话,只是问:“师伯近来可安康?”

    “无病无灾,自然无恙,”太乙真人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口,面容有些阴暗,“但心中有恙,而且难以根除……你先坐下吧。”

    “是,”杨戬拱手,坐在了一旁的蒲团上,“怎么了?”

    “你可曾记得,我为你说过,咱们玉虚宫的门人总有几个不太合群?”

    “自然记得,”杨戬点点头。

    玉虚宫分作两派,一派为燃灯道人这位副教主,以及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等人;一派就是余下的弟子,皆尊大师兄广成子之号令。

    燃灯道人如何成为阐教副教主,这还是上古秘辛。而燃灯道人身为远古大能,青灯伴古棺,神通过大能,在洪荒也算有名之士。

    “近来,我教与截教冲突不断,每日都有人斗法,”太乙真人冷然道,“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那少数的一撮。”

    杨戬默然,心中早有猜疑。

    燃灯道人和文殊广法天尊若是提前和西方教就有勾连,那他们当真会在此时煽风点火,让阐教、截教早日大打出手,全面爆发大战,从而坐收渔翁之利,静待西方教大兴的时机。

    杨戬问:“截教那边,也是这般?”

    “我如何能知金鳌岛之事?”太乙真人笑了笑,笑容中略带不屑,“咱们阐教收徒素来谨慎,看跟脚、算来历,尚且有这些祸根。截教收徒那般随心所欲,号称有教无类,并不稀奇。”

    “唉……”杨戬叹了声,当真不敢此时就挑明。

    这是圣人之间的博弈,西方教双圣人、道门三清,或许各自有所安排吧。

    “这些事想必都瞒不过圣人之眼,”杨戬问,“师祖可有令谕?”

    “最烦心的便是如此……”

    太乙真人轻叹了声,颇感无奈。

    就算明知燃灯道人和西方教关系不浅,但只要圣人师尊不开口,他们这些弟子也不可对名义上是‘师叔’的燃灯道人出手。

    甚至,见面之后还要行礼,这是必须尊的礼数。

    而且洪荒之中,并没有所谓的正义,凡人那套浅薄的是非观,也无法套用在无比繁盛的修道界。

    常听人说,圣人只争面皮,准教主才在乎机缘、变数如何如何;因为圣人已经到了道的最高点,顺天地则有天道泵护,逆天地也可干涉天道……

    可杨戬不解的却是,元始天尊应当明白,燃灯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已有叛教之意,为何不闻不问。

    叛教而出,不是对师祖最大的侮辱吗?

    圣人若是真的只争面皮,那为何,此时竟能如此容忍……

    元始天尊到底在想什么?

    杨戬搞不懂,也不敢妄想,只能陪太乙师伯长吁短叹。

    说起反骨,杨戬又想起了殷郊殷洪这对兄弟;他们本是殷商太子,因妲己陷害姜皇后,帝辛色令智昏竟做出杀子之事,殷郊殷洪被阐教的两位大佬救下,收做了徒弟。

    广成子收了殷郊,赤精子收了殷洪。

    这就是最为典型的‘挡灾’徒弟,速成了一身法力,被派去相助武王伐纣,结果反而倒戈而行,将学的本领、拿到的宝物,对准了阐教仙人。

    杨戬问:“大师伯与二师伯是否收徒了?”

    “嗯?此事少有人知,你从何得知?”

    杨戬高深莫测的一笑,太乙真人笑骂了几句,说他没事故弄什么玄虚,将殷郊和殷洪之事说给了杨戬听。

    杨戬沉思少许,道:“这二人虽有杀母之恨、杀身之仇,但这些恨意仇怨或许都会挪到帝辛身旁的美人身上,那毕竟是他们的生父……”

    “无妨,”太乙真人摆摆手,“这些事,你两位师伯自然知道。无论如何,咱们阐教都要有几个人去上封神榜,这些小事你就别操心了。”

    杨戬只得摇头苦笑。

    得,早就有算计,都不用自己多嘴提醒什么。

    师伯教训的也对,他操心的这些都是和自己无关的事,也没什么好处。

    “哪吒近来如何?”

    “还好,孩童知道什么?只是玩耍罢了。”

    “师伯打算何时去点醒他前世记忆?”

    “时机未到啊,”太乙真人摇摇头,看着杨戬,“你若无事,我刚好有一件事要你去做。”

    杨戬正色道:“师伯尽管吩咐。”

    “先前老师曾给我一道令谕,让我在月前的某日打开,”太乙真人道,“上面写着,那位被指派去封神的师弟近来有一场劫难,需要有人帮他度了。你去不去?”

    “好,”杨戬点点头,“什么灾祸?”

    太乙真人笑道:“老师并未提及,大概也就是有人要害他性命,去护他一下就是。”

    害姜子牙的性命?截教众仙?

    杨戬慎重的点点头,将此事答应了下来,问明时间、地点,当下就要动身。

    不动身不行,这时日竟就在两日后;太乙师伯如此气定神闲,是因他有挪移的本领,眨眼就能去天涯海角,杨戬可是要早去做准备。

    毕竟这是圣人师祖下的令谕,不可怠慢。

    “去这么早做什么?”太乙真人埋怨道,“你当真跟你师父一个德行,他来了我这,一口茶不喝就跑回玉泉山闭关。你来我这打探完消息就拍拍屁股走人?哼!”

    杨戬讪笑了两声,道:“待封神事了,我和灵珠子师弟常回来看您就是。”

    “去吧去吧,”太乙真人摆摆手,“我又不是老掉牙的老骨头,看我作甚?”

    杨戬做了个道揖,转身离了乾元山,直奔南洲朝歌城。

    姜子牙的受灾之地,在朝歌城西北六百二十里的一处无名峰头;圣人给的令谕中,具体时辰都已经给了,在两日后的辰时一刻。

    这活看似简单,只需要过去帮姜子牙一把;太乙真人放心交给杨戬去做,自然是对杨戬实力的认可。

    但细细思量,却似乎大有文章。

    最为简单的一个问题,姜子牙乃是封神之人,日后将替天封神、执掌封神榜,谁敢动他?

    不满封神主动权在阐教手中的截教?

    若如此,说不定会有截教大能现身,自己必须小心戒备。

    “大能……”

    杨戬回忆着自己和梅空媚的短暂交手,那此重伤,对他来说益处良多。

    起码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是准圣对自己起了杀机,不用多管什么,当前就是一个‘逃’字。

    ‘玄珠已经七十一颗,最后一颗凝出,就已达到了圆满,那这一层的极限,又在哪?’

    玄珠千千万万?

    这个就有些夸张了,基本不太可能。

    八九玄功,若未曾被毁最后一篇,应当是叫‘九转元功’,取九九八十一之数。

    莫非,蕴珠境真正的‘圆满’,便是蕴珠八十一颗?

    看自己周身,第七十二颗玄珠就在左掌的掌心,杨戬隐隐有所感应,七十二颗玄珠出现之后,自己周身的玄珠都会互相关联起来。

    四肢、躯干、头部,七十二颗玄珠均匀分布,心念一动,玄气便如波涛一般澎湃。

    已经没地方再安多的九颗玄珠了。

    难道……

    杨戬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双腿腿根,老脸一红,咳了声。

    这成婚之后,越发不正经了呢,那话儿如何能安置玄珠!

    “或许,只有找到玄体隐含之秘,就能寻到安置玄珠的最后所在吧。”

    七十二颗玄珠,可演化双重的三十六小周天星斗大阵,但作用不是太大。

    先前玉鼎真人曾为他准备了一门用玄珠施展的大阵,同样是用三十六颗玄珠,摆出一门‘定海大阵’。

    这‘定海大阵’的名字虽然比较简陋,却是元始天尊赐下的阵法。

    若要施展此阵,需三十六颗定海神珠,可演化乾坤,若推演到终极,自可在混沌之中开辟出一方大千世界。

    可惜,三十六颗定海神珠已不全,有二十四颗落在赵公明手中,十二颗去向不祥。

    定海大阵其实只是三十六颗定海神珠的伴生阵法,因神珠不全,故而没了用处,与杨戬而言,也只是白捡了个大便宜。

    师父给的,倒也不算捡便宜。

    第七十二颗玄珠凝成之日,杨戬要做的不是即可寻找突破第五重极限之法,而是先将定海大阵演练完全,与小周天星斗大阵互相配合。

    到那时,杨戬便可内演乾坤、外借星辰,战力或许会再有跃升。

    杨戬如此想着,心中隐隐有些期盼,但涸泽而渔之事他是不会干的,依然很稳健的保存着玄龟宝血之力,以作突破极限时所用,并未耗费在凝聚第七十二颗玄珠之上。

    “快了吧。”

    杨戬攥起拳,嘴角露出了些笑意。

    又转去体会元神之力大增之后的种种不同,总觉得视界开阔了数倍,天地元气的游走更加清晰,似乎心念一动,就能操控万法。

    元神道能大兴,肉身修行随巫族没落而没落,确实有个中理由。

    杨戬这边正兴起,身形已至南洲之内,身影化作一道金线,朝着朝歌城而去。

    纵地金光的极限似乎也就这般了,杨戬正思是否要去学更高深的遁术,或者是学挪移之法……

    过了朝歌城,身形开始缓缓减速,在西北方向仔细搜寻要去的山头。

    忽听一声呼喊在身后传来,杨戬愣了下,而后嘴角一阵抽搐。

    为何碰到了这霉神?

    喊他的那人在山林中匆忙飞起,杨戬自认从未见过这道士,但这人喊的那五个字,杨戬不可谓不印象深刻……

    “道友请留步!”

 第三百三十章 道友请留步

    封神劫难中,最强的法宝其实不是混元金斗,而是一张嘴。

    一张能将黑说白,能将正说反,能煽动一名又一名本想置身事外的截教仙人身陷大劫的嘴……

    申公豹!

    这位,也算是封神劫难中的一大反派,姜子牙的宿敌。

    原本和姜子牙同师于元始天尊,后因为嫉妒姜子牙,觉得元始天尊将封神重任交给姜子牙这个刚入门四十年的师弟心有不甘,反叛入了截教。

    封神之时,申公豹又在截教上窜下跳,当真劝说了不少截教仙人出山,魂落封神榜。

    这一声‘道友请留步’,当真是让杨戬心中一紧,似乎感觉到了某种玄妙的道韵。

    杨戬低头看去,便见一风度翩翩的中年道人飘然而来,宽袖鼓风、长袍飘荡,自有一番正气在身,很容易便让人心生好感。

    道人蓄着山羊胡须,而杨戬盯着那张嘴多看了几眼。

    就是这张嘴,简直是被天道开过光一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又能让人死心塌地的信服。

    道人飞到近前,对着杨戬遥遥一拜,出声问道:“道友可是清源妙道真君?”

    道门称呼杨戬,一般都是喊‘清源妙道’;而天庭势力影响下的修道者,都是称呼杨戬为‘二郎显圣真君’。

    “正是在下,”杨戬拱拱手,“不知道友是何人?又为何喊住我?”

    中年道人微笑着喊了句:“在那龙宫之时,我也曾在群仙之中看到真君之风采,心下敬仰已久,只是道行浅薄,无缘入那龙宫主殿,故而真君不识。我乃申公豹,不才仅为玉虚宫圣人老爷门下记名弟子。”

    “原来是申公师叔,”杨戬也还算客气的拱拱手。

    申公豹见状,笑意更加明显,仿佛结识杨戬,对他而言无比荣幸一般。

    “师叔不敢当,我只是记名弟子,算不得正式弟子,”申公豹笑了两声,反而有几分英豪气,“我辈修道中人,拘泥于这些反而落了下乘。我喊一声真君,真君称呼我一声道友,便足以了。”

    杨戬笑着点头,问道:“道友喊住我,不知所为何事?”

    “只是见真君在此地徘徊,不知所为何事。”申公豹拱拱手,“我在朝歌城这片还算熟悉,若真君有任何需要,但讲无妨。”

    ‘我是来救姜子牙’这话能说吗?

    明显不能。

    说不得,姜子牙的劫难便是因申公豹算计;毕竟作为姜子牙最为‘得当’的死对头,也是三教中,敢对飞熊下手的少数几人。

    杨戬道:“并无大事,只是看这里风景不错,偶有所感悟,想就近找个山头住下,闭关修行一番。”

    “哦?”申公豹眉头一皱,拱手道,“如此说来,竟是我之过失,修行有所体悟当即刻闭关,最忌和人言语。真君,我这……”

    看这申公豹满脸的愧疚,杨戬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但听申公豹又道:“若是真君信得过我,不如随我前来,我知道有一处山高灵显之地,就在千里之外。”

    “在哪个方向?”

    “往东,我带真君前去。”

    “好,”杨戬直接点头,答应的有些迫切,似乎真的急着突破。

    申公豹松了口气,立刻在前引路;杨戬随后跟上,闭目养神,用神识查看千里之外。

    那里果然有一座高山,山上毫无异样,因地势高且人迹罕至,倒也有几分仙灵气。

    申公豹果然没骗自己……但杨戬怎么觉得,这家伙就是故意把自己在这块地方支开呢?

    对于申公豹,若不知他那‘光辉战绩’,杨戬或许真的会觉得这是个‘忠厚之人’。

    但了解申公豹所做之事,杨戬面对申公豹时便多留了几个心眼。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鸿钧道祖降下封神榜,天道也已显出劫难,那就必须填满封神榜上所缺的神位。

    若只有姜子牙下山封神,若阐教、截教一方处于弱势之后,见势头不对立刻封山自救,这封神榜的名额如何填满?

    封神之战,并非是为了扶持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而是为了让道门两教厮杀,用足够多的高手,填充天庭空缺的职位。

    比起后者,人间俗世的更迭,实在太过微小。

    申公豹和姜子牙,同为阐教门人,但一个在暗、一个在明,一个主持封神大局,一个不断去鼓捣人落入局中。

    这么一想,他们这对师兄弟非但不是宿敌,反而还是一对‘搭档’。

    ‘这里面应当是师祖在算计吧,’杨戬如此想着,看前方申公豹的背影,心中泛起了些许杀意。

    但随之,杀意被他悄然隐去。

    申公豹法力不高,顶多只是个金仙道人,想杀他自然简单,一弹弓就足够了。

    可问题是,杀了申公豹之后,对阐教而言并非好事。

    “真君,到了,就是此地。”

    转眼间已过了千里,杨戬低头看去,颇为满意的点点头,道了声谢,径直落在了雪峰之上。

    见杨戬坐在雪峰间布置了一层淡淡的玄气就开始修行,申公豹眉头不经意的一皱,随即恢复常态。

    他对着雪峰一拜,转身退走,却用神识将雪峰笼罩,时刻观察着。

    杨戬倒是真的入定了,而且一入定就是两日,直到夜色迷蒙,一轮皎月挂在空中时,杨戬所在的雪峰上才飘出一只云雀,飞向了西方。

    朝歌城,夜色正朦胧。

    城中还有歌舞声隐隐传来,帝辛宠爱妲己,不理朝政,杀戮重臣,但朝歌城之内的达官贵人却因巴结奉承费仲、尤浑二人,过的越发滋润。

    一白发道人走在街上,听闻高楼中传来的琴瑟声,总觉得心中戚戚。

    姜尚,字子牙。

    他下昆仑山来,投奔了友人宋异人,被安置落户、娶妻马氏,也施展了几次道法,除过几次邪魅,开了一家算命馆,在朝歌城算是小有名气。

    可他学的最多的不是道法,而是文韬武略,是治国安邦之策。

    可惜,如今想投身朝堂之上,却无引荐之人,自是心中苦闷,觉得有愧老师几十年的教导。

    其实在昆仑山时,他也只是随众多记名弟子一般修行,未曾见过老师的真颜,只是见过那尊玉像。

    下了昆仑山后,也知自己不是修道的料子,便直接来到了俗世,志在王侯,却苦无门路。

    “唉,”姜尚叹了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西城门附近。

    其实,他这般不得志,也当真是要怪杨戬。

    原本的姜尚,在街上抓住了玉面琵琶精,凭着火烧琵琶精被比干发现,举荐到了帝辛面前,当着帝辛和妲己的面,将琵琶精烧的元神俱损。

    由此,姜尚被封了个不大的官职,却惹怒了妲己。

    后,帝辛欲造鹿台,妲己不安好心举荐姜尚;姜尚趁机进谏,触怒帝辛,被帝辛下令捉拿,凭道法遁去,在南洲也算闯下了一番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