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中国古代的礼法,儿子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居官守丧。称为“起复”。
而岳飞也向朝廷提出了“丁忧”三年的申请。
对于岳飞的这个想法,高宗和赵鼎、张浚等大臣所决然不允的。
李纲深悉岳飞是个大孝子,认为岳飞要“终制”,朝廷要“起复”,势必大费周折。费时失事。
于是李纲上奏宋廷,要求为此“早降处分”,以免耽误大事。
此外,他还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但也恳切希望他不“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
而高宗皇帝的做法是恩威并举。
高宗首先派了一个叫邓琮的贴身太监前往江州庐山东林寺。以表示皇室体恤;另外,朝廷下达了最严峻的命令,说,“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在全体僚属都得以“重宪”论处就这样,在绍兴六年七、八月间。在各种的压力之下,岳飞开始了他第二次向北方讨伐的征程。
大军开拔了,岳家军的左军统制官牛皋又一次如愿地抽到了先锋官的职位,先行渡过长江,往蔡州地区攻击。
牛皋的第一个目标是汝州鲁山县附近的镇汝军,因为这是他的故乡。
镇汝军的守将名叫薛亨,素有骁勇之名,牛皋在交战之前就已经放出了风声,说一定要把给薛亨生擒活捉。
牛皋说到做到,只用了区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把当薛亨作为战俘押解回宣抚司的总部,让岳飞也颇感惊讶。
牛皋成功地打穿了东路,连续攻克颍昌府的大部,蔡州周边地带,逼迫伪齐的军队向这个方向集结。
一个月之后。岳飞率主力过江,攻击的方向是西边的虢州。
岳飞采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牛皋的左军在东面佯攻,掩蔽大军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战告捷后,岳飞的大部队往着西北方向进击。
八月初,岳家军的王贵、董先、郝晸等知名主将合兵一起攻打虢州的卢氏县,这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这里有岳家军北伐最急需的东西——粮草。
对于这次的出征,岳飞其实是有抵触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此次朝廷并没有给岳飞调拨给足够的粮草。以至于岳飞过江的时候,全军只带有十天的粮草。
粮食不够怎么办,只能在敌占区中抢掠。
卢氏县则是伪齐的一个重要粮仓。这条消息是伪齐的武义郎、监卢氏县酒税杨茂“挺身归附”而后献上的。
有了杨茂作为内应,岳家军很轻松就拿下了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
粮草到手,攻势豁然铺开。王贵等人迅速兵分几路,攻占虢略、朱阳、栾川等县,兵锋继续向西,从虢州进入商州境内。
按照一般地理上的划分,虢州、商州都是属陕西路,是西北方向吴玠的战区。吴玠的部将邵隆早就上书要求收复这两州,宋廷也预先批准了他,只要打下来,他就是两州的主管。
也就是说,岳飞居然踩过了界,打到西北来了。
是的,岳飞是过了界,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进一步展开攻势,横扫了整个商州之后,才给吴玠写信,说可以派邵隆来上任了。
到了这时,岳飞已经率军转到了另外一个地区………顺义。
顺州坐落在今天河南省嵩县的西南方向。
再回顾一下岳飞这次出兵的路线图:先先派牛皋向东吸引伪齐注意,主力却进入西北抢夺军粮,扫荡全境再次吸引伪齐兵力之后,又突然转变方向,来到了此行的真正目标——河南中原地区。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曾经巫山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hans2006大大的月票支持。
第三百一十九章:第二次北伐(中)
岳飞指挥他的部队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四处腾挪突击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把伪齐的腹地搞得翻天覆地、乱七八糟,而伪齐方面至今为止,还尚未能够摸清岳飞的作战意图。
这就是岳飞的作战特点,也是他与同时代的所有战将都不同的地方。
岳飞在战场上矫娆变幻、动静无常。在别的将领总是在一城一地中牵扯纠缠不清的时候,他在广阔战区内随心所欲,纵横驰骋。
每攻必克,每动必果。这样的能力不仅让敌方惊慌失措,就连南宋朝廷内部的某些文人都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他们觉得岳飞不够堂而皇之,有些胜之不武。
因此,右仆射张浚对韩的评价是“忠勇”,而给岳飞的评价是—“沉鸷”。
什么是“沉鸷”?
沉者,就是沉默寡言、高深莫测;鸷者,最凶悍的猛禽,如鹰、雕、隼之类。用以形容人,那是厉害到了极点。
在历史上,除了岳飞外,还被形容为“沉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是唐朝的李光弼,《新唐书?李光弼传》中赞曰:“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而另外一个是明朝的常遇春,《明史常遇春传》中记载道:“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岳家军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打得就更欢了。
这一次出彩的是王贵所统领的中军。而先锋官就是杀神杨再兴。
杨再兴以雷霆万钧之攻势,先是攻下顺州。杀光了驻守在当地的伪齐士兵,然后毫不犹豫冲向了下一个目标………洛阳所属的长水县。
直到这个时候,伪齐方面才终于反应过来。
伪齐方面派出一个姓孙的都统制和一个叫满在的统制,带领着上万名从汴京抽调过来的精锐士兵,前来应战。
这样的阵容,是杨再兴兵力的两倍还多。
不过对于岳家军而言,兵力数量的多寡从来不是胜负的关键。
杨再兴再一次发挥出他那强横无敌的冲击力,这一战很快就打完了。
结果是。那位姓孙的都统制被他腰斩,连带五百多名伪齐士兵一同被歼灭;而那位叫满在的统制官识时务,早早就下马投降,反而留得一条性命;而其余的伪齐士兵则四处溃散而去。
杀得性起的杨再兴不愿在当地多做停留,仅仅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向着西京洛阳挺进,第二天到达长水县边界处的张洪涧。在这儿他遇到了伪齐在顺州界内的最高长官。安抚使张宣赞。
这个张宣赞也是个妙人,虽然被上头强迫着前来迎战,却也不敢上前,而是躲在了张洪涧的另外一边。
张洪涧是条挺宽的河,张宣赞以为一河之隔便能确保自己安全,竟与杨再兴隔河对骂了起来。
杨再兴是急性子人。最受不了别人的挑逗,于是冒着箭雨,渡河冲上对岸,把张宣赞一枪挑下马,把伪齐的两千多人马冲散。之后一路穷追,一定要把这帮口贱的小兔崽子们杀光方休。
只不过。杨再兴追到晚上二更天左右,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追了,这次就放过这帮小贱人吧!
莫非是杨再兴突然顿悟,大发慈悲?
当然不是。
实际的原因是,杨再兴发现了伪齐的一个御马监,里面有一万多匹战马。
杨再兴和他的手下全都乐疯了。
有了这些谁还去追什么卖国贼,抢,都抢过来。
抢的是如此激烈,乃至于和战马堆在一起的一万多石粮食都没法带走,全部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
岳家军的捷报在八月末时传到江南宋廷,张浚喜出望外,他等的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重大战果,他没法实施接下来的设想。
张浚上报赵构,请求宋廷借此战机,集结各路大将集体渡江,收复河南地。为此,他敦请皇帝把行在前提至建康,濒临大江,以此鼓舞士气,显决战之心。
高宗皇帝同意了,准备在九月初一日时动身。
出杭州之前,皇帝与众大臣去天竺寺进香祈福。而出得寺门的时候,正好是岳家军的又一份捷报送到。
高宗皇帝把捷报看完,反应是冷眼一双,对身边的大臣说道:“岳飞的捷报,极有可能有夸大战绩的情况。你们要写信给他的幕僚,认真核实战事的结果。朕不是舍不得给岳飞加官进爵,不是舍不得给岳家军赏赐,而是因为朕要论功行赏,讲求实际。”
高宗皇帝居然对捷报产生怀疑。
不过想想当时的环境,也难怪高宗皇帝会有这样的反应。
自从金兵南侵以来,宋军胜少负多。虽然踏入绍兴年间之后,情况大为改变,宋军对上金齐联军已经逐渐占有优势。
但如今岳家军在伪齐的腹地纵横驰骋、大杀四方、捷报频传,在南宋的历史上还从来未曾有过。
有时候人饿久了,就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吃饱的一天。
见皇帝有所怀疑,多位大臣提出辩解,包括了左丞相赵鼎和右丞相张浚。而他们的意见大同小异议,其中又以李纲的说法最为精辟。
李纲说道:“岳飞措置甚大。如今建此大功,绝对没有虚假之处。如今和太行山一带的山寨首领紧密联系,共同对付金国、伪齐。自从梁兴等众人归命以来,岳飞的意志就已十分坚决,着手北伐中原的事……”
李纲的奏告长篇大论,其实就两个意思:一是岳家军在战场上打得好;二是岳飞在河南有大量的盟军帮忙。
河南是岳飞的家乡,尤其是相州一带,他早就把间谍工作做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大的方面,太行山一带的义军早已结盟;小的细节上,征战区域内的关隘、渡口上的车夫舵手等人,食宿店铺里的杂役,都有岳家军的内应,云云。
赵鼎与张浚左右两位宰相虽然都是中兴名臣,都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和重视,但这两位宰相的意见却经常不合。
赵鼎做事比较保守,以确保皇帝的安全为第一位,而张浚比较激进,总想着尽快北伐,甚至让皇帝贴近前线,以鼓励士气。
而这一次,赵鼎和张浚都异口同声挺岳飞,高宗皇帝疑虑全无,对这份本来就真实的捷报深信不疑。下旨对岳飞大加赞赏:《复商、虢二州及伪镇汝军抚问诏》中记载道:“…有如卿者,抑又过之: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握兵之要,坐图累捷之功;夺人之心,已慑群凶之气。精忠若此,嘉叹不忘。故兹抚问,想宜各悉。”
这个时候的高宗皇帝,对岳飞是多么的推崇备至。
对于岳家军的步步进逼,刘豫决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避开岳家军的主力,趁襄阳防务空虚,让外号“五大王”的刘复绕道何家寨,攻打唐州,截断岳家军的后路。
刘豫认为,自己这一次避实就虚,一定会让岳飞左支右绌,叫苦不迭。
可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刘复才刚刚到达何家寨,就被岳家军踹了大营。
这次出来砸场子的是岳家军中踏白军的统制董先。
当初建炎二年,高宗皇帝南渡迁临安,向天下颁发诏书:“能抗拒金兵,保护寝陵者给予官职。”
伊阳人翟兴与弟弟翟进响应高宗皇帝的号召,在凤牛山揭杆起义,成为金人占领区中的最大的一支抗金的力量。
凤牛山的队伍越来越大,翟兴也被高宗皇帝封为孟州、汝州、唐州的镇抚使见河南知府,而董先就是翟兴手下最得力的将领。
后来翟兴被刘豫派人暗杀身死,而董先几经辗转,与襄阳镇抚使李横一道,被编在岳飞的帐下,屡立战功。
岳飞之前就已经料到刘豫会狗急跳墙、反咬一口,便事先安排最熟悉此处地形的董先调到唐州,在何家寨四十里外的地方依山结阵,等候敌人。
刘复的这一战输得非常冤屈。
才刚到何家寨的第一天,营寨才刚刚搭建起来,还有很多的事项没有安排好,当晚就遭到了董先的劫营。
虽然是敌众我寡,但岳家军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把刘复的部队打得溃不成形,焚其营而尽得其粮。
这还不止,董先指挥部下一鼓作气,连夜攻破了平县,夺马千余匹,降士卒三千余。天明后,在北阳驻扎停歇。
在各种的史料当中,凡是涉及到岳家军的这段历史,都会不约而同提到一点:岳家军每仗必赢,而且战后都要极尽所能地抢夺敌军的粮食。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岳家军严重缺乏粮食。
当初岳飞在朝廷的催促之下,只带了十天的军粮就出发北上了。
虽然在卢氏县中缴获十五万石粮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岳家军有十万人马,而且岳家军中骑兵的比例非常高,是南宋各个集团军中之最,对粮草的需要就更大了。
可是,朝廷对于岳家军的粮草供应一直跟不上,逼得岳家军又多了一项任务………抢敌军的粮草以补给自己。
PS:谢谢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二十章第二次北伐(下)
伪齐方面收到了刘复的败讯,并不死心,马上派遣了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等多员上将,率领五万骑兵进犯邓州。
刘豫打死也不会相信,以这种规模的大军出动,岳飞还能不顾自己的退路,留在中原地区威胁自己。
岳飞当然不能够不顾及自己的退路,但是他并不需要收兵回救,因为有一支部队早就预留作为后手,以应付突发的事件。
这只后手就是岳家二十二军中排行第一的前军统制………张宪。
作为岳飞最信任也是最倚重的将领,张宪在这次北伐之中一反常态,并没有在初期的战斗中出现,原因就是要确保岳家军后路的安稳。
而这次伪齐方面的这次行动,就被张宪侯个正着。
得知敌军来势汹汹,张宪在内乡县(今河南的西峡县)拉开一个口袋,等着郭德他们来钻进去。
在岳家军的所有将领中,张宪并非以武功见称,虽然他的枪法也非常的凌厉,张宪之所以收到岳飞的重用,在于他文武双全,而且有恒心,够耐心。
这次张宪伏击伪齐的大军,就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悠长的耐心。
五万多骑兵是一支颇长的队伍,可以张宪就有这个能耐,利用各种的地形和障碍物,活生生地把敌人绕进圈内,方才挥旗击鼓发起冲锋。
伪齐军遇袭大乱,四下溃散。
结果是。郭德和施富被生擒,而魏汝弼在亲兵的死力保护之下。逃回洛阳城。
这一次,刘豫真的害怕了。
岳家军连战连捷,神出鬼没,打得伪齐的部队落花流水,甚至没有将领愿意去岳家军,包括伪齐的第一大将李成。
无奈之下,刘豫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女真人的身上。
事实上,在绍兴六年的七月。也就是岳家军渡过长江刚开始北伐之际,刘豫就已经派使者到金国去,请求金国发兵帮助。
但是,刘豫的使者在金国人那里碰了一鼻子的灰。
而完颜昌在接见刘豫的使者时,还阴阳怪气地说道:“先帝扶植刘豫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齐国的辟疆保境,使我国安民息兵。现在刘豫进不能取,退不能守。兵祸连连,无有休止。我们和刘豫联合发兵,一旦胜利了,成果由刘豫独享,而一旦兵败,我们也会跟着坐受其弊……”
一听到完颜昌这样说。很多看刘豫不顺眼的人纷纷跟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金国又不是慈善机构,就让刘豫自生自灭好了,无须多管闲事。
奇怪了,刘豫不是由女真人扶植起来的傀儡吗。怎会如此不招金人待见。
这事还得由建炎二年说起。
当年刘豫还在南宋朝廷领工资,出任济南知府。而完颜昌是金国攻打山东省的主帅,负责接受刘豫的投降。
按理说,完颜昌才是刘豫的老板,他们俩的关系应该很好才对。
事实也是如此,当初的完颜昌与刘豫亲如兄弟,完颜昌也是第一个推荐刘豫当傀儡皇帝的女真人。
只不过,那时的金主吴乞买并不买完颜昌的帐。
过了一段时日,刘豫给完颜昌写信说事情怎么还没有定下来?完颜昌告诉他这事不好办,得找领三省事、晋国王完颜粘罕帮忙。
刘豫一听,原来完颜昌在金国不如完颜粘罕混的好,于是与完颜昌断绝来往,直接将原来答应送给完颜昌的金银珠宝送给完颜粘罕。
完颜粘罕权大势重,又深得完颜吴乞买的信任,把立刘豫的事一说,吴乞买就立了刘豫,还把伪齐的国都弄在济南。
完颜昌忙活了半天,屁都没得到一个,还得将视为己有的山东地盘让给刘豫,他会有怎样的感受?
《易系辞下》中有一句名言:“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换一个浅白的说法,就叫“风水轮流转”。
吴乞买死后,金国内讧,完颜粘罕被小皇帝骗取了兵权,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文官;而完颜昌因为与完颜粘罕不和,反倒掌握了实权。
到了这个时候,完颜昌还会让刘豫有好果子吃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刘豫的使者几经哀求之下,金国终于答应出兵助战了。
但是这个助战有个前提,金兵只在自己的边境线内观察战事的发展,而不会进入伪齐的境内作战。
哈哈哈,女真人果然有意思,这哪叫助战,顶多只能叫观战而已。
时间已经到了绍兴六年的九月份。
不得不说,刘豫还是有点小运气。因为这时候,岳飞的眼疾突然复发,眼不能视,不得不返回鄂州接受治疗,岳家军也因此暂停了对刘豫的进攻。
回到鄂州后,岳飞的眼疾愈加厉害,一卧不起,痛楚异常,以至白日的卧室窗户,也必须用重帘遮蔽光线。
岳飞已经不能够主持军务了,只能把前线的军务交托给了王贵;而宣抚司的日常军务就交给张宪和薛弼、李若虚等人。
朝廷闻讯后,特意派来两位御医………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乘驿马急驰鄂州。在他们的悉心治疗下,岳飞的目疾得以好转。
岳飞这边的情况,不知怎地也传到了刘豫的耳中。
刘豫知道了金国如今对他的态度之后,整天都是彷徨不可终日,再听说岳飞的眼疾好转,顿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战。
这时候,刘豫手下的大将李成献上了一道计谋………围魏救赵。
李成的计策是,纠集伪齐所有的兵力。全力进攻南宋的东线,目标直接指向临安府。高宗皇帝最是怕死。见此情形,势必会下令让岳飞班师回救。
如此一来,岳家军不就不打自退了吗?
还有,假如岳家军在撤退的时候有什么破绽,说不定还能有个意外的收获?
伪齐在绍兴四年冬天大败以后,用一年多时间重整军备,才刚刚恢复元气…岂料又遭到了岳家军的猛烈攻击,政权岌岌可危。
在无可奈何的情势下。刘豫决定采用李成的计策,铤而走险。
刘豫的具体做法是,强行签发乡兵二十万,号称七十万,在九月间分兵三路,进犯淮南西路。
对于这段历史,宋史用了“强行签发乡兵”这六个字来记载。
“强行签发乡兵”是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抓壮丁”。
说来可怜,伪齐政权的几十万大军,如今除了李成和孔彦舟的十几万兵马外,其余的基本上都被岳家军给打残了。
所以,刘豫除了强拉壮丁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组织军队进攻南宋。
别以为豆包不是粮食。这二十万壮丁穿上了盔甲军服,刀枪剑影,也给刘豫增添了不少的胆气。
另外,刘豫还想出了个法子,让半数的壮丁换装。打扮成女真人的模样。
虽然没有女真人帮忙,找些A货来壮一壮胆也是不错的!
就这样。刘豫的二十万壮丁,其中有一半是女真A货,兵分三路,朝着淮南西路出发了。
其中东路军由刘豫的侄子刘猊来统领,从紫荆山出涡口,攻打濠州定远县;中路军由儿子刘麟率领,从寿春府攻打庐州;而西路军由孔彦舟指挥,企图夺取光州,直指六安军。
为了达到吓唬高宗皇帝的目的,刘豫这回是倾尽全力了。
不得不承认,李成的办法奏效了。
刘豫色厉内荏的攻势,让对岸的南宋野朝一片惊慌。
南宋朝廷得到的情报是,为了报复岳家军的所作所为,刘豫发动起七十万的精兵前来报仇,其中有半数以上的都是女真人!
这条消息把高宗皇帝和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都给吓坏了。当年女真人灭北宋时也没有这么大的场面。
七十万兵马,三十五万的女真人。不用打,想想都觉得可怕。
于是乎,赵鼎立即提议行营后撤,退回到临安府去。
而驻守在淮西的张俊和刘光世更是惊慌失措。因为他们两个发现,自己首当其冲,刘豫的主攻方向就奔着他们来。
张俊和刘光世的判断是对的,伪齐的军队正是冲着他们而来的。
伪齐和南宋交手多年,都是老对手了,互相知根知底。
刘豫的本意就是要吓唬南宋,绝不会去襄阳那儿招惹岳飞,也不会去镇江那儿撩拨韩世忠,眼放着淮南西路这儿有张俊和刘光世,还用去别的地方吗?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刘豫的所料。
“A货金兵”扑天盖地而来,刘光世和张俊的两支集团军飞星赶月般后退。他们一边向后撤,一边向赵构要救兵,说有无数的金兵追来。
刘光世和张俊两人撤退的速度之快,让正在前线的总指挥张浚都措手不及。
也就是说,这两人谁也没请示,更没有获得批准,纯粹是临阵私逃,不战而退。这种卑劣的行径却赢得了一片的赞同声。
为什么不能逃跑呢,难道要先请示再汇报,用繁文缛节自缚手脚,被金军追上消灭才正确吗?那是自毁实力,毫无意义。
在当时的南宋朝廷,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并被多数的官员所认可,因为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关键的时刻,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的高宗皇帝还保留着一份清醒,他要张浚立即汇报情况,确定在军事上怎样应对。
明明之前岳飞的奏报说已经把伪齐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怎么可能如今又有大批的伪齐和金兵的联军来犯。
这有些不符合逻辑!
PS:谢谢zhuxyhh01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嫣然一笑无间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