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怪不得古人老是说:便宜莫贪呀!
当然,金兵的受阻和顺昌城的顽强抗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之前刘锜发动了那么多的妇女家眷参与磨刀喂马,原来是要发动全民战争。
可就是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刘锜偏偏还要隐藏了实力,他把最精锐的五千名士兵始终留在第二线。说什么都不派上去。
这算不算是西北军的传统打法,这个问题应该不用回答。
因为人们还依稀记得,就是这一招,几年前吴玠在和尚原用了,把完颜兀术给坑惨了;之后吴磷在仙人关前又用了一次,把完颜兀术给弄得欲仙欲死;如今轮到刘锜竟然又要来一把?
金兵们集体吃午饭的过程,就是集体服毒的过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金兵和他们所骑的战马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毒发的状况。城墙上众将看得真切,一个个摩拳檫掌,问刘锜何时出战。
刘锜并不着急,只是问亲兵:“盔甲热了没?”
亲兵很快跑回来回复道:“还不算太热。”
刘锜摇了摇头。制止了众将的请战,继续在城头观战。
众将琢磨了一会儿,方才明白刘锜的用意。
在宋朝,根据《武经总要》上的记载,步人甲由一千八百二十五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二十九公斤,而金国骑兵盔甲还要更重些。
试想一下,在农历六月的盛夏时节,身穿三十公斤重的,而且还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盔甲,在太阳下晒上个半天时间,人会变得怎么样?
不要说打仗,连普通的行走都变得异常的困难。
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亲兵向刘锜回报:“墙上盔甲已热不堪着手矣!”
在同一个天空之下,同样的一个太阳,我墙上的盔甲已经热得不得了,你们金兵身上的盔甲应该不会凉快多少吧!
于是乎,刘锜下令,让大将柳倪带领五千精锐将士,从南门而出,朝着完颜兀术的方向杀去。
那一天完颜兀术和每一位在场的女真大兵哥一样,在六月暑天的毒太阳下面热得发昏,在烫人的铠甲里洗桑拿。
当顺昌城的城门突然打开,五千宋军步兵冲向他时,完颜兀术一点危机感觉都没有,因为他身前是金国最精锐的部队………两侧是拐子马,中间是铁浮屠。
拐子马和铁浮屠,这两种代表着金国最高武力水平的兵种,自从女真人起兵以来,辽宋战场上一直保持全胜战绩。
当然,这还需要排除某些特殊的地形,比如在那可恶的大散关前。
因此,完颜兀术满满的安全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据《宋史?刘锜列传》里的记载,双方刚一交战。柳倪便命令士兵们割弃掉早已准备好的竹筒,连同里面的熟黄豆一起洒落在地面。金兵的马匹饥饿难当,闻到豆香,低头便嚼,且“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
于是宋军挥动大刀重斧,每折一马足。金兵人马皆仆;每砍一人,数人齐跌。
也就是说,黄豆搞掂了拐子马,竹筒摆平了铁浮屠。
刘锜的奇思妙想,让人击节轻叹!
虽然损失惨重,但金兵毕竟人多。阵型未曾完全散乱,一直战至申时,金兵的体力是在难以支撑下去,方才徐徐后撤。
完颜兀术的临场指挥能力,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不过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占据上风的宋军不但不追赶,反而用拒马桩把自己围成了一圈,坐在地上休息。
正在金兵面面相觑。不知宋军又要搞什么名堂的时候,顺昌城上突然间鼓声大作,城门大开。
金兵大吃一惊,以为城中又有大军杀出,手忙脚乱地结阵应对宋军的冲锋。
谁知道从城里出来的士兵只有几百人,打着帐篷,带着提篮,给拒马桩内的宋军宋饭菜和解暑汤来了。
宋军战士们席地而吃。“优游闲暇如同平常时”,大口大口吃喝开了。
面对这种情景,广大的女真战士们简直是要活生生被气晕了。
打仗就好好打仗嘛,干嘛要这样来欺负人呢?
在这种环境下,全体的金兵都松了一口气。
你们看看,宋军都开始吃饭了。既然是吃饭嘛,怎么样也要吃上个把时辰吧!中医都有记载。细嚼慢咽身体好。既然如此,我们也应该休息一会,对不对?
以上是不是金兵的心理活动,没有人知道。但是。看着宋军们在吃饭,闻到他们饭菜的香味,已经没有任何一名金兵还能够保持住战争时期应有的警觉性、注意力,包括应有的体力。
简单地说,金兵垮了。
玩过铁人三项、或者是马拉松等耐力运动项目的朋友肯定知道,在玩这些耐力项目的时候,心中那口气是多么的重要。
只要那口气还能支撑下去,无论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整个人依然有动力继续向前走;相反,当那口气泄了,心里有了放弃的念头,即便已经离目标很近了,也难以向前走去。
金兵脸上的表情和身上的各种肢体语言,被顺昌城内的刘锜看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刘锜花了那么多功夫,冒了那么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为了这一刻。
刘锜身先士众,挥舞着手中的亮银长枪,带领着所有还能走动的八字军士兵,一边大声呐喊着,一边向着完颜兀术猛冲过去。
见到了刘锜出城时的那幅气势和模样,完颜兀术突然回想起了在富平之战中遇到的那只刘老虎。
莫非这个刘锜和那只刘老虎是同一个人?
就在一眨眼的功夫,刘锜的跟前已经出现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在拥挤的人群中,格外的显眼。
当然,在刘锜的跟前,整整齐齐六朵枪法,其中还间杂缕缕血丝。
完颜兀术认得,这是宋朝制式枪术:『乘龙舞花、大风火轮』
这一招,完颜兀术在汴梁城下见张叔夜的儿子张子伯使过一次;在建康府的靖安镇见岳飞使用过一次;在富平见刘锜使用过一次。
所以,想都不想,完颜兀术调转马头就跑。
第三百五十章:最后一次北伐
关于刘锜的那些黄豆和竹筒的威力,有网友提出质疑。
对于这些疑问,刚好我手中还有些资料,权当回答。
黄豆的威力,别说是冷兵器时代的混战了,就是在现代的热兵器高科技时代,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那是在一九四六年,国共争东北最惨烈的四平之战上,当时的常胜将军林彪以四五部的兵力围攻国民常陈明仁部,眼看着离陈明仁的指挥部只有几百米了,可就是攻不进去。
陈明仁的部队在街道上洒满了豆子,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随时打滑摔跟头,成了一个个活靶子。多年以后,陈明仁投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将,东野的老战士们提起他来仍然恨得咬牙切齿:“陈明仁这老小子!”
连军神林彪都曾经吃过黄豆的亏,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完颜兀术?
完颜兀术逃跑了,而起他还累得“气疾”,且“呕血不止”。
这两个医学术语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完颜兀术当时的身体状况:在持续的高温作业,有得不到消暑解渴的情况下,完颜兀术连累带气,搞得吐血了。
问题是,在金兵中条件最好,身体和武艺都是首屈一指的完颜兀术尚且如此,那些前线的金兵们岂不是更加糟糕。
因此,与其说金兵是被刘锜打败的,还不如说是被南方的酷热天气所击败。
实际上,当完颜亶和完颜兀术决定了要在夏季用兵的时候,他们就应该估计到这一幕发生的可能性。
完颜兀术的逃跑带动了整个金兵军团的溃败。金人“弃尸毙马,血肉枕籍。车旗器甲,积如山阜”……
一句话,要多惨有多惨!
在后撤四十多里之后,完颜兀术才能重新聚拢人马,在顺昌西北扎下连营。掘壕自卫,想稍加喘息。
但这时候,战场上的主动权和攻守的节奏都已经全部落在了刘锜的手中。
天公作美,当晚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金营里平地水深尺余。
白天被太阳烤成了烧猪,逃跑了几十里之后。晚上又变成了落汤鸡,这样的遭遇,让来自北方的金兵如何适应得了。
晚上宋军的进攻已经不能说是偷袭了。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不会有任何人愿意放弃。
虽然明知刘锜晚上回来进攻,金兵还是抵挡不住………………哪来的体力和士气阿。相互理解理解,好不好?
最终的结果是,完颜兀术安排人严守归德府、许州、陈州三座东京的屏障,自己引残部回东京去了。
据说,完颜兀术在逃回东京的道路上,还做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完颜兀术把龙虎大王和韩常两人绑在大树上,用柳条狠狠地抽了一顿。理由是龙虎大王一直在他耳边唠叨。说这次南侵实在太失败了,根本就不该来这倒是情有可原,这个龙虎大王实在太讨厌了。
可韩常郁闷了,关俺什么事啊,为啥子拉俺一起抽,还有没有天理了?
顺昌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完颜兀术带着他的主力部队逃回了河南,龟缩如开封府内,准备严防死守。
金兵这样的安排能想到的理由只有两个:第一是刘锜和他所率领的八字军的战斗力:女真人坚称这不是宋朝的军队,而是从外国借来的“鬼兵”。
金兵当然不会涨他人的志气来灭自己的威风。在当天,他们确实看见了有很多的鬼神在帮助宋军作战。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很简单:金兵披着几十公斤重的、还裹得严严实实的盔甲在猛烈的太阳下晒上个大半天。再来几场厮杀,还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因为颍河水有毒)。
在这种情况下,人产生幻觉就再自然不过了。
不要说鬼神,甚至是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都有出现的可能。
金兵回防的第二个原因是岳家军的出动。
岳飞,南宋朝廷的这位兵力最多、辖区面积最大、武力值最高、民间声誉最为响亮的军方第一人。终于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出兵诏令,开启了他人生中的最后的一次北伐中原的战斗。
纵观金国元帅完颜兀术的一生,他有三大不愿:第一是不愿意在水中碰见韩世忠;第二是不愿意在山地里遇见吴玠两兄弟;第三个不愿,也是他最忌讳的,就是在平原与岳飞相遇。
如今得知岳飞整员出动,他完颜兀术还不乖乖地退回开封城里防守?
这就有点奇怪了,当初朝廷死死摁住岳飞,宁愿派上象八字军这样的非主力部队,为什么现在会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难道是良心发现不成?
唉,良心这一味,在中国的历史上长期沦落为恶狗的专用食品。
高宗皇帝让岳飞出征的实际原因是:宋军在陕西战场上全面沦陷,川陕地区岌岌可危;假如中路的战场有什么意外,南宋朝廷就极其危险了。
朝廷的用意是,希望岳飞能够突击中原战场,震慑住金兵,从而逼迫金兵从川陕战场撤退,或者起码暂时停止进攻。
嗯?西北战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一败涂地。吴玠呢,他干嘛去了?
说起来,这事情还真的跟吴玠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前不久,他误服丹药,已经回归到天上的神位去了。
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直以来,吴玠象是一面坚固无比并且带有尖刺的盾牌。
他不但保护着陕西这个重要的兵源之地,还扼守住川蜀的上游,确保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在稳固防线的同时,大量地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
这些杰出的贡献。对于南宋而言,就是立国之根本。
人去楼空,当然值得可惜可叹,只不过南宋朝廷在这位英雄死后的种种安排,就显得让人痛心疾首。
吴玠死后。他的弟弟吴磷是最理所当然的接替人选。
身为吴玠的弟弟,吴磷参与了吴玠在西北战场上的所有战事,其中有多场的战役甚至就是吴磷直接指挥的,比如大散关之战。
无论从能力、人缘、声望、还是对西北战场的熟悉程度、等等,吴磷都是在当时最佳的一个人选。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让吴磷接替他哥哥吴玠的班。西北战场就不会出现任何大的变动,即便吴磷很难比他哥哥做得更好,但也绝对不会差。
问题是,朝廷自有朝廷的选人标准。
南宋朝廷一直以来最忌讳的是什么?武将的独大。
这几年西北战场虽然安稳,但吴玠这个西北王的权势越来越重,也引起朝廷的种种不安;如今吴玠突然身亡。朝廷还不趁机把西北的权利给收回来?
对于吴玠的死,朝廷最终的安排是:
第一、追赠吴玠为少师,赐钱三十万贯,谥武安。
第二、行营右护军的军权上缴给川陕新任的一把手胡世将。具体军权下分,由三个将领负责,分别是吴璘、名将郭成之子郭浩、以及右护军的老行伍杨政;他们就是后来史称的“蜀中三大将”。
对于这样的安排,高宗皇帝非常得意。四川终于姓赵,不姓吴了。
结果是,高宗皇帝得意不了几天,完颜撒离喝的几万金国骑兵就入陕而来了。
不得不说,完颜撒离喝的入陕挑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在现阶段的西北官场上,忙的是如何重新划分新的辖区,各自参拜新的长官,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完颜撒离喝进军神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金兵从河中府渡黄河入同州(今陕西大荔),长驱直进,奔袭近二百五十余里,几天之内就拿下了长安。
这个速度让川陕方面新的领导层没法反应,实事求是地说。斥侯探马的速度都不见得比撒离喝跑得快。
一直到当完颜撒离喝逼近凤翔府的时候,近五万多名的右护军还分散在陕西的各地,临时调整调度的将领们还在上任的途中,胡世将本人坐镇河池大本营,想召集高层开会,居然找不到人。
就在胡世将万分焦虑之际,他终于等到了第一个前来报道的武将。
他就是吴玠的亲生弟弟………吴磷。
西北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能依靠的还是姓吴的。
吴璘赶到的时候,正好是胡世将和他的参谋们在开会。而他们讨论的议题是:大本营还应该设置在河池吗?
为什么他们会讨论这个话题?
其中一个参谋向吴磷解释道:“金兵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如今右护军兵力分散,河池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撒离喝一定会以这里为目标,重点突破的……”
这番话差点把吴磷给气晕了。
想当年吴玠把河池设为大本营,就是因为它地理险要总揽全局,越是危难的时候,这里的重要性才越是得以彰显。
河池如此重地,这时居然要主动放弃,这是什么意思?
所以吴磷大声怒斥道:“懦语沮军,可斩也!”
这帮死秀才都该拉出去砍了
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朝廷刚刚任命的川陕第一人,四川制置使兼领宣抚使事胡世将站了起来,对吴磷说道:“我本是文人,不懂军事,朝廷派我接管宣抚司,只是为延续以文制武的老传统罢了,所以一切军务,仍按吴宣抚在世时的制度。”
胡世将的意思是,军事是我的外行,这里你说了算。
有了胡世将的这句话,吴璘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保证,一定要守住河池。
就这样,西北军的铁血防守又重新出现在了河池。
具体的过程是:一连三天,宋军顶住了金军骑兵的无数次冲击。期间他们被强攻,顶住;后来宋军反击偷袭,却被反偷袭合围;他们冲出包围圈;逃向渭州,被追击;后来他们又反追击……
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宋军的损失惨重,却还保得住河池;金兵也被消耗得惨极了,被迫退回凤翔,重新休整。
就在这种背景下,岳飞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中原北伐。
PS:谢谢心花错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五十一章:力量的对比
事实上,南宋朝廷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并不单单是调派了岳家军,而是朝廷几大的野战军的一个全体总动员。
也就是说,包括了淮东韩世忠的部队,淮中张俊和王德的部队,甚至是高宗皇帝本人的御林军部队(杨祈中部),全都被派上了战场。
为什么高宗皇帝突然变得如此激进?
无他,狗急跳墙而已。
当高宗皇帝硬顶着天下大多数人的反对,卑躬屈膝,坚持和金人议和;然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和议又突然遭到金人所撕毁。
没人能够体会到高宗皇帝心里面那种被千夫所指的感觉,以及被女真人欺骗所带来的委屈和郁闷。
无论如何,朕也是一个堂堂的一国之君,对不对!
紧接着,西北战场上突然崩塌下来的局势,山东和中原地区金兵的步步紧逼;再加上开战之处,南宋官员们的集体不抵抗运动,等等。
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让往日首鼠两端的高宗皇帝彻底爆发了。
高宗皇帝也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和谈是要建立在武力对等的基础之上。
假如真让女真人给干翻了,他赵构拿什么身份来和谈?
因此,高宗皇帝不但催促韩世忠他们赶紧出兵,还接连发了十道紧急诏书给驻扎在鄂州的岳飞,让岳飞出兵救援刘锜。
其中有三道诏书的内容尤为出彩:
第一道御札:“金人过河,侵犯东京,复来占据已割旧疆。卿素蕴忠义,想深愤激。凡对境事宜,可以乘胜取胜。结约招纳等事,可悉从便措置。若事体稍重,合禀议者,即具奏来。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第四道御札:“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錡在顺昌,难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况卿忠义谋略,志慕古人,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最后一道御札“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遗亲札,指不多及。”
好一句“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
对于驻守在外的将领而言,这已经是朝廷最大程度的放权了。
替皇帝送递最后一道御札的官员是岳飞以前的幕僚官,襄阳府路置司参度官李若虚。在绍兴八年,李若虚被当时的枢密副使王庶调升到枢密院。任军器监丞一职。如今高宗皇帝把他任命为钦差,也是要取信于岳飞。
为什么高宗皇帝要任命一个让岳飞能够有足够信任度的钦差?
原因是,这个钦差还有另外的一个使命:他需要替皇帝给岳飞捎一个口信,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口谕。
而这个口谕的内容与白字黑字的诏书有着天壤之别。它只有九个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不要随便乱搞事,把金兵给吓跑了就可以收兵。
原来如此,之所以用了口谕,就是要保密。还要以你岳飞自己的名义撤退,别让本皇帝丢脸了!
说句实在话,前来传递口信的人假如不是眼前的这个李若虚,岳飞还真不敢相信这个口信的真实性。
整整十万野战军的出动,无论是进是退,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被敌人打个伏击,损失就大了。
再加上,那么多人上了前线,看到金兵不打,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个事。
岳飞沉默了,低头不语。他该怎么办?
无论他是多么的想收复失地,杀尽仇寇,可从骨子里他还是无条件服从朝廷任何命令的标准军人,那么这时他是进攻真打呢,还是虚晃一枪,然后撤退。
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神经错乱的事情。
岳飞为了大汉民族和他老赵家的江山社稷要出征抵御外侮,而他们老赵家却硬要自缚手脚,阻止他岳飞的努力。
最让岳飞接受不了的是,皇帝用口谕来通知他这件大事。
口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件事情在性质上是属于见不得光的,将来不会有任何官方的历史文件记载,所有结果都是由自己兜着。
这件事情有些幽默了,类似于现代黑色幽默的那种。
岳飞急了。口中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却是憋得潮红,几乎连气都喘不了。
如果真打,就是违抗君令的矫诏之罪;如果假打,就对不起整个民族。
怎么办?
李若虚看不下去了,他毅然对岳飞说道:“我是传旨人,矫诏之罪我来担当。你只管按正式圣旨出征,至于别的,你根本不知道。”
必须要知道,在宋朝,欺君之罪可是重罪,要掉脑袋的。
为了这么轻轻的一句话,李若虚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勇气,一点都不弱于他的英雄弟弟李若水所曾经付出的。
与不久前刘锜带领两万多八字军出兵时的悄然无声相比,岳家军的出动如同一条巨大无比的神龙,猛然腾飞于九天之上,声势浩大而且行动迅猛。
无论是从人数还是影响力来说,岳家军和八字军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八字军的输赢,它的影响力都只是局限于几场战役;而岳家军这支集团军的输赢,就会牵涉到金、宋两国的整体格局,甚至是国家安全。
完颜兀术即将与岳飞相遇了。在他们两个交手之前,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双方的力量构成和力量对比。
首先说说金兵方面的情况。
在攻打顺昌府之前,完颜兀术的中路大军有十三万人马。
在这十三万大军当中,属于女真族完颜部落的精锐本部骑兵只有区区两万人,其余的十一万兵马分别是由东平知府孔彦舟和博州知州郦琼所带过来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金兵精锐,竟然大部分都是原来刘豫的旧部。
哇塞,这是怎么一回事,假冒伪劣产品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几百年前的金兵兵营之中?其他的金兵都死到哪里去了?
实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