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行(鹤舟)-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之从前身清体轻;便重了许多;再飞天不能。失了足神通。
水饮的多;谷物杂物食的多的;体貌变化便多;便丑陋;食饮少的;还算端庄。由此一来;便有了美丑之别。
有了三寸贪念;美丑之别;灵性便遭了污浊。又失了天人妙身;诸光明也难再现。不得已;体器便生了声带;后人只能以声言交流。〃
说到这里;山水道人露出悲悯之色;说道:〃如是说;诸生与我;本是天人妙身;上行无阻;亲法易得。却因贪恋这大成山中地物;成了如今这番模样。
想初时;诸生与我体高万八丈;命寿十万岁。后来食之更食;饮之更饮;吃空了谷良。只能种植。而地有好有坏;这时便有了争执。这时便有了善我恶我之念。
体器变化;渐分了男女异器;欲少者成男;欲多者成女。彼此亲近;便有了男女欲;性;交合。那时诸生与我;乐于交欢;堕于体娱;
也无道德做想。
后因纵欲无度;渐出了羞愧之心;而后筑巢分巨居;渐知了男女之别。〃
〃如是男女之事无度;便坏了身器;十万寿短至八千寿。〃
〃大成山良田少;荒田多。诸生与我因种田而划分山中田。田有大小;有好有坏。此前已说;此时诸生与我;已有善我恶我之念;利益之心已有。
于此时;有人疏懒;不乐种植;又号口腹;便生了‘盗心’。
于此时;有人好田地;自种多得;便生了‘贪得心’。
于此时;有人要好田;有人要多田;便生了‘争执心’。
三心如此;人性转恶;光明再暗;终至无光可见。
由此一来;三心迷本性;所行所言所念;皆成无形业障。
难见光明;难见光明。
到此时世间;人高难至一丈;命寿难过百岁。如是悲嘶。〃
听到这时;殿中人都听的全神贯注;时而面露惊喜;时而面露震惊;时而面露悔色。
先前还有非议的几个弟子;此时都羞愧无言;恭恭敬敬跪坐倾听;生怕打扰真人开讲。
但不知为何;这山水真人忽然闭口不言;双眼微闭。
等了半天;大殿内静悄悄;真人依旧不讲。
那大弟子忍不住起身请示道:〃真人为何不讲了?〃
山水真人睁开眼;说道:〃外面有个人来了;谁愿替贫道去迎一下?〃
众人闻言一愣;心想难道是哪里来的香客善缘人?
此时众人都不会怀疑真人是否故弄玄虚;竟都起了身。
侍者这时抢先道:〃还是我去吧。〃
侍者告辞了众人;出了殿;过了观门;眺望山路口;却是空无一人;心想莫不是道人弄错了。
正思及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继而天上云龙急走;不消一会;便是倾盆大雨落下。
侍者刹时被淋湿了身子;连忙躲到屋檐下。
〃奇怪;本是大晴天;怎么忽然下起雨来?〃
正嘀咕时;忽见天边一道雷鸣;侍者便看到这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事。
鸡足观上空;竟忽现一条青色巨龙;乘风驾雨而来。
ps:
更新不稳定;抱歉。
第279章不为人间说妙玄;非是铁心力未尽
纵是日日念经礼神;观文以窥天人妙界一应之物;待看到龙天真龙之时;侍者顿时目瞪口呆。
那青色巨龙来时;搅动天象;但落地之后;便化了人形;一身青衣;面是老相。
人形一化;天象便去;又是风和日丽。
侍者正不知如何做时;人已到了面前。
〃老先生如何称呼?〃
侍者到底是修行之人;很快定了心;拱手问道。
老人却是回了人礼;说道:〃不用这班客气;我虽久未来人间;但也知道礼数。人者可唤我名为四海。〃
侍者小心翼翼道:〃四海居士;不知所为何来?〃
四海老龙道:〃为求知解惑而来。〃
侍者心中生疑;但也不敢多问;立刻引着四海老龙进了门去。
道观大殿之中;山水道人也止了口;眉眼低垂;似神游天外;旁边弟子和童子禁不住好奇的盯着外面;都暗自揣测来人是谁。
侍者先上前;恭敬对山水道人道:〃观主;有异客四海居士来访。〃
此时称了一声观主;却是真心实意。
山水道人睁开眼;微微点头;侍者便退下。
〃你从何来?所来为何?〃山水道人问道。
四海老龙恭恭敬敬持顶礼大拜道:〃小龙自龙天而来;献宝于真人。〃
说完;从怀中取出一物;捧在手心;献宝上前。
殿中众弟子惊奇不已;只见此人手中之物;乍一眼看去。是个青翠戒指;一看就不是凡物。
山水道人问道:〃这是何物?〃
四海老龙道:〃是个好物件;的确有来历。此戒是……
五行山中金玉光;落入寒潭披碧裳。
若得身中藏金律;果胎便是神仙功。
神仙功。神仙功。
老来少去无拘束。
若得一念去无明;借它转做佛和仙。〃
这话说的明明白白;众人都听的明白。
那戒指;就不像是个凡物;人间只见过翡翠玛瑙;晚上发亮的夜光石。但哪见过大白天里;能与太阳争辉的石戒?
这四海老龙;虽是个人间老相;但举手投足;都具威严。口中说的虽是不着边际的狂语;但在座之人都信了。
这等宝贝;似乎是有莫大伟力;他竟然要献宝出来?
四海老龙不理众人炙热的目光;只是恭敬捧在手中举过头顶;似要献给真人。
山水真人看了一眼;说道:〃的确是个宝贝。若真有你口中功德果位;为何还要献出?你又有何求?〃
四海老龙目光闪烁。含糊一声;未说前因;只说了所求。道:〃不求富贵荣华;不问长生;只求命身死后一切玄藏秘因。〃
众人听的一愣;这问的不刚好是山水真人正待讲解之事吗?
就问这事;便要献此真宝?
似乎真有不值得。
山水真人眯着眼;也不看他。
四海老龙恭恭敬敬。捧戒做献;也不多言。
其余人也不知如何。竟也一时没人敢插言;这不大的道观之中。竟显的寂静和肃然。
也不知过了多久;几个童子挤眉弄眼;都快坐不住了。
山水真人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有心了……〃
话还没说完;那四海老龙大喜过望;似怕真人反悔;三步并作两步;捧戒急行;就要献上前去。
山水真人盘坐蒲团之中;右手刚刚抬起;却忽然不动了。
非但是他;就连那四海老龙也不动了;也还坐着趋步上前的姿势;便像是一幅画一样;静止不动。
大殿众人看的惊疑不定;侍者早知这老龙真身;似懂非懂;大概也猜到了几分。
大概是灵慧至了心头;侍者说道:〃观主神游去了;今天暂且到这;大伙就散去吧。〃
侍者话音一落;几个道童如蒙大赦;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老观主的几个弟子;有的觉得奇怪;有的觉得可惜;但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只有之前一直跟山水真人看不对眼的大弟子一脸茫然和失落。
等其他人都去了;侍着上前道:〃怎么不走?〃
〃道兄;不知为何;我忽然心中感到空落落;好生难受。〃
大弟子诚实说道。
侍者微微一怔;一时似也有同感。
原何如此?
原失其缘罢了。
却说为何山水真人和四海老龙为何都不动如石?
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到。
此时此刻;鸡足观外鸡足山上;不可见之处。山水真人现了三丈身体;与之前道观之中那副恶相不同;脱了俗态;多了庄严。
反观那四海老龙呢?
却不似之前招的天象分乱;风雨随行;提也不是百丈龙身;却似只有寸长;被困在空中;如同一条小青蛇。
山水真人拱手对四方道:。;!〃不知是哪位天仙路过;跟道人开玩笑?〃
天仙行过;随行便有香味。
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人莫名闻到一股清香;却也不似香水花香;那许就是天仙与你擦肩而过。
山水真人此时便闻到滚滚香嗅;非是口鼻能闻;目中所观都是滚滚香云。
〃不是开玩笑;而是帮你一把;你胆子太大了。〃
香云中走出一人;一身儒衣;中年相貌;目光风轻云淡;似是没有什么值得他在意。
〃道兄这是何意?〃山水道人不明所以问道。
眼前之人他看不透;是真心困惑。
中年人道:〃自古传道之人;从不轻言生死大秘。纵是真仙佛菩萨下世;也是一世为人;以身体力行做开示。哪有你这等。在这里开口便讲?〃
山水真人更是疑惑;说道:〃道兄所言我不太明白。我也未与他人讲;只讲有缘人。我在此处归家;便是缘在此中。缘法到了;怎说不得?〃
〃未与他人讲?〃
中年人似笑非笑道。
山水道人道:〃然也。〃
中年人道:〃你在此中所讲。三千世界共振;诸天法界共闻。不说虚藏;就在你这观中;无情草木瓦石;有情虫豸亿万;山中牲畜有灵。都听的清清楚楚。〃
山水真人一怔;这他的确没想道。
中年人道:〃你也是行道人;也听过法师开示。总有护法一说。你道护法是为何?便只是做个打手?保你身家性命?还是维持法会秩序?〃
山水真人若有所思;一时也明白了几分;说道:〃护得真法不失。〃
〃。总讲个缘自。这缘不是随性缘。而是俗世缘。累世种种积累演化;方得一世机缘所闻。不是当听则听;当闻则闻。非但听讲人如此;人也是如此。〃
中年人淡然道:〃更何况生死大秘;本不是讲给凡俗所听。往来诸圣所言生死;不过点到即止;只让人生得出离心;种法缘于心。哪像你这般开口就说?若不是这老龙偷下凡来。恰巧被我晓得;等你讲了去;是要搞出多大的乱子?〃
山水道人无言。那四海老龙被中年人困住;却失了之前威严;嚎嚎大叫道:〃我一心求道;缘法就在眼前;这是我的机缘;你怎能拦我?坏我机缘!〃
中年人看了他一眼。淡然道:〃我是救你;你不要不知好歹。〃
四海老龙吼道:〃救个屁!得道之人。度于下世之人;也是做功德。你也居于天人之上。怎不做这功德?〃
中年人道:〃度人?若度你一人;坏他根基;你说当度你不得?〃
四海老龙狡辩道:〃我听说远方世界;有一菩萨;要度尽地狱之人;这是何等宏远!你也是超脱之人;何不学菩萨慈悲?〃
中年人哈哈大笑道:〃菩萨慈悲普渡;那是他有那个力;有那般大功德;有那般大宏愿;这道人有什么?自个儿不过是有点道行而已。度一两人不在话下;许十二班弟子也可。但真若说句普渡;别怪我说不好听的;他还真做不到。〃
山水真人眯了眯眼。
老龙不服气道:〃怎么个做不到?不过动动嘴皮子;说些事;怎么个做不到?〃
中年人淡然道:〃动动嘴皮子?你当是人间授业解惑的教习;给你讲讲书经识字就完了?〃
〃这般跟你说吧;你度一人时;此人累世所造恶业;都要你分担一部分去。你本就是个凡胎俗子;突然说要度一个恶人屠夫;你这不叫愿;叫做狂语;叫不知天高地厚。你要跟他一起去地狱吗?〃
中年人说的毫不留情;说道:〃话说回来;这道人是有些道行在身;度胁夫子;度些修行人;本着缘法还可以;他修行道行担待的了这些。但被你诱惑一谈玄藏之秘;诸天震动;不可计数生灵都听得;他要分多大的业利过去?度不尽这些生灵超脱出去;他就永无成道之日。休说这是不是有个终结之日;只怕他还没去做;就被累业牵引;立刻就要遭劫。〃
中年人冷笑道:〃这便是我出手拦住你们二人的用意;也叫你们知道;为何古往今来;弟子中有衣钵亲传之说;慈悲普渡;也要循序渐进。人间修行的法师;虽有功果;但不在法界;就没那么大的能力。总而言之一句话;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功德。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四海老龙脸色阴晴不定;突然恢复了百丈龙身。
原来束缚身上的法力;也已消失不见。
〃请上界仙人教;不求玄秘;只问个方向;不至迷路。〃老龙拱手传问中年人。
中年人哑然失笑道:〃你到是不客气。你跟我虽然无缘;我见你却也赖皮;不过我倒是喜欢你这脾气。〃
老龙大喜过望:〃多谢上仙!〃
中年人道:〃你也是龙天真龙;寿数极长;又有司职在身;权柄功名也;放弃了;便是舍去了福报。你也愿意?〃
老龙斩钉截铁道:〃愿。〃
中年人点头道:〃那便来吧。〃
。;!长袖一挥;那老龙摇身一晃;又变成了小青蛇一般;被中年人收入袖中。
山水真人眯着眼看了半天;说道:〃你送他下世去了?〃
中年人点头道:〃龙天再好;他也不过一条长虫;送他做百世人身;也是赐他一场造化。〃
定了一定;中年人忽然好奇道:〃师子玄;我说你好好的家门不待;换了个面孔皮囊在这里做什么?〃
山水真人眉头一皱;说道:〃道兄是不是认错人了?我不是师子玄;师子玄又是谁?〃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轻笑道:〃玄先生;你认错人了;我在这里;你要找我吗?〃
西边腾云出来两个人;一个金发碧眼;不似此方人。另一个持着紫杖;穿着素袍;正是师子玄。
这次中年人终于面露惊愕道:〃你是你;那他又是谁?〃
ps:嗯;忙完了;从今天开始;稳定更新;一直到完本;请相信我满满的节操吧~~~~~
第280章神威如域之方广;威仪因立域而旷世!
玄先生给师子玄的感觉;一向是那般随兴而来;随性而去;在他面前;似乎永远没什么大事;看所有事;都是风轻云淡一般。
但将眼前这道人错认为是他自己;当真是让玄先生吃了一惊;显然他的判断错了。
这可不是小事。玄先生神通广大;有不可思议的能耐。当时在景室山上留字断言;能断一千八百年后之事。
那般久远之事都能断的清楚;为什么今天判断错了?
师子玄心中这般想着;上前拱手见过;说道:〃玄先生;久见了;我是我;这位道友却是眼生;未曾见过。〃
玄先生脸上的愕然还未散去;皱眉道:〃你说你是你;他不是你?你怎么知道?〃
这话说的莫名其妙;师子玄眉头皱了一下;摇摇头;说道:〃我未有斩念之身。〃
〃嗯?〃玄先生怔了一下;像是第一次见到师子玄一样;打量了他半天;最后啧啧有声;说道:〃有意思;有意思;师子玄;我真想见一见你的老师。〃
师子玄摇摇头;没有接话。
这时;他身旁的金发人低声问道:〃我的朋友;眼前这充满威严的神灵;是你侍奉的神灵吗?〃
师子玄摇头道:〃约翰;我不侍奉任何神灵;而他也不是神灵;只是我的朋友。〃
约翰摇摇头;说道:〃你不明白;我眼中所看;和你所观;并不相同;因为我侍奉的;就是一位大威严的神;我现在同样能在这位存在的身上感觉到。〃
师子玄还没回答;玄先生却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开口道:〃不用低声说。我都听得到。没想到在大浮离世界;竟然也能看到异界之人。〃
约翰没有被叫破的尴尬;而是上前匍匐行大礼;恭敬道:〃异世的;有大威严的神;我不敢亲近你的域。只在这里恭敬的朝圣。〃
玄先生没有避让;而是生受了;只是点点头;未发一言。
这就奇怪了;玄先生虽然性子在常人看来。有些孤傲;说话十分不客气;但事实上;到了他这个修为境界的人;是本不会出现常人所理解的种种诸如傲慢;冷酷;亲近;随和等等性情。
师子玄一直认为是玄先生是个爱教训人的人;换句话说。好为人者师。无论是谁;总喜欢教训两句。
青丘娘娘认为;玄先生是天人之师;授秘传道的上师。只应她所求;就传了她虚空玄藏之秘;让她感恩戴德。
其他有幸见过玄先生的人;对他的感官都会不同。但师子玄还从未见过玄先生这般的态度。
一念至此;师子玄不由觉得好笑;忍不住调笑。暗中以念做问道:〃玄先生;你这幅样子;让我想起了庙宇里诡的像。〃
庙堂中诡的像有两种;一种是随和而笑;目光们平视的像;另一种;是殊胜庄严;低眉俯视的像。
师子玄说的当然是第二种。
玄先生回他道:〃你没听说过;圣者之心;随境而转。而境转之与域同吗?〃
玄先生说的是上面的原话;但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的信息量。
信息量大到什么程度?
简单比喻一下;若这天下学识装起来;作为一微尘。
玄先生表述的意思;比那景室山所盛之微尘要多的多。
若以常人来看;这么大的信息量;简直不可接受;不可理解。但师子玄只是双目略一失神;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只能大概的说。玄先生说的心;不是指自己的性情。而是指在不同时境对人对事的态度。
而后面说的一个域字;连师子玄如今都只能模模糊糊的明白。
那不是文字意义上的地域。而是一种处于意识界和无意识界交织的意义。本没有;又到处都是。不是时间空间所能表述。但玄先生在这里;就只能以空间来勉强形容。
总而言之;师子玄都没弄明白;但以约翰的话来说;那就是一句话:〃天神所在的地方;就是神的域。凡人不可触及;连恭敬匍匐都要远离。〃
这句话是当时约翰来景室山时;在做祷告时候所说;但不全;补充一下;还有下面的话:
你到神的域前;要谨慎你的步。更不要强盛和高傲;那在神的眼中是可怜的。
神说;把你的鞋子脱下来;这里是圣的。你更需寡言。
师子玄这时候质疑过。
在他看来;约翰所侍奉的神灵;未免有些太过些高高在上般的傲慢。
真人不会说假话;有疑就问;也不怕约翰会觉得他亵渎了他侍奉的神。
约翰是这样为他解释的。
〃这是凡人愚态给神灵与自己划出的界限;因此不能亲近神;故而让神显得傲慢;让自己显的卑微。〃
约翰原话是这样;观中其他人都听不大明白。
师子玄帮他翻译了一下;只用了四个字;见知之障。
这么一来就很好解释了;人眼所观;心眼明历所念;都有无形障碍;很难。;!跳出去。一旦有超出这个界限的东西进来;只是两个可能;一是拉高见障的界限;二是拒绝承认。
师子玄有没有这样的障碍?有;从他觉得约翰所侍奉的神太过高傲;玄先生刚才态度不好。就证明他有这个障碍。
但这个障碍对于他来说;很好跳过去;约翰解释了一下;玄先生又给他〃展示〃了一下其中奥妙;他就明白了。
约翰又解释了那个神的域;不过神的域;不是地域;用他的话来说;应该叫做神国。
而这神国;又不似人间所理解的国家;国土;某人某个种族所有的地域空间。那太过狭隘。
若用语言文字来极其勉强的解释;那就是;一应所有的;一应空无的;有意识乃至无意识所成所居所来所去之地。
而与约翰一样;玄先生大概也解释了一下神国的概念。
神国也有种类;分次第。
这里不一一分说;师子玄懂那个意思;但境界未至;只能做观。
玄先生说:〃佛国净土。长青世界;清净天外天;种种处所;都可以说是神国;但又不尽然相同。〃
玄先生没有解释都有什么不同;只是告诉师子玄;约翰口中所说的天神;应该是某一神国之主。
神国之主所立之地;就是神国。
而神国却也不独属于那位神灵。属于那国度的;因信他而被度入其中的种种生灵。
神灵本身并不威严。却因为表象神国之中一应所物而具有大威严;大威仪。
约翰说;你要敬畏神。不可轻易靠近;就算要礼敬;都要小心的;恭敬的。
这本是好心的劝说。
因为神国与你所知所见所闻。大不相同;甚至光怪陆离;你很可能产生贡高我慢。不屑;怀疑;嗤笑等等不敬的心态。
即便你认为那是你对某一神的。
但上面所说;神所立之地;就是神的域;更是神的国;也是神国之中;不可计数一应众生。
你轻慢了;辱骂了;取笑了;不恭敬了;非是对神一人;也是不可计数的众生。
这个业大不大?
太大了;简直不可计量。
我们说你与一个人的情感;仇杀;恩怨纠葛;都累世转劫去了去。更何况那个不可计之众生?
以玄先生的身份;道行;大功德;都受不了。
不要说在世的普通人了;这个业力太大了;大到难以想象。
约翰说;在他布道的书中;这样的业力;将招致可怕的后果;叫做神威的裁决。是对有罪之人的审判。
师子玄明白了;不是神对你的惩罚;神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个闲工夫从层层世界之外;投眼渺小如同虫豸的世间一应所物。
所以约翰说的也没错;神灵既是威严让你值得敬畏;却又慈悲恋爱世人。
他告诫你不要轻易的靠近他的域;但如果来了;就要诚心;就算不礼敬;也不要轻慢;请远远离开;不然这个后果;你承受不起。
师子玄忽然想到了清微洞天。如果约翰的说法;清微洞天算不算是祖师的神国?
应该说是也不是;清微洞天;和神国有相似;却又有不同。但有一点肯定的;在清微洞天之中修行的人;都不会容许外人对祖师的不敬。
师子玄又想起了赤龙女;会之前;诸仙佛菩萨面前;辱骂祖师;嘲笑漫天神佛;这是多大的业力?还有解脱的那一天吗?
这个念头划过;却也无悲无喜;亦是随波逐流。
若在几年前;初下飞来山的师子玄;会因感而悲。但如今的他;早已不同了。
有哪里不同;他自己说不出来;但玄先生能感觉到;所以更觉得惊讶。
师子玄最后问了约翰最后一个问题;说道:〃约翰;那你的神;又如何去引导他的信徒?我见过兰开斯特大师和他的仆从;似乎他和你信奉的都是一尊神;但似乎在你们口中又有不同的名号。而他似乎还不承认你的所信。〃
约翰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神的布道书中的话回答了:
〃凡人因无知而有福;神灵因全知而慈悲。〃(未完待续……)
ps:(关于神国和神域的设定和展开的故事;在下一本书中详细解释;那是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故事。
还有;本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自己有感总结的;也是我在下本书中会讨论的问题;这里先铺垫一下。)
第281章开天辟地创世纪;不过七息漏中沙
凡人因无知而有福;神灵因全知而慈悲。
师子玄却认为这个有福;和全知;有待商榷。
当然;两人的知见不一样;所经历的也不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去说服谁。那叫做夺人信仰;不是正修之人所应该做的。
约翰说;他在〃阿克蒙德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