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赶尸笔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谷内有事故发生的地方能看见奇怪的战马,如果没有神明护身的话,千万不要好奇去窥探,更不要靠太近,小心被亡死鬼带走。
天不下雨又没太阳,看见有人还撑着伞蓬,特别是黑色的伞,最好不要搭理;兴建土木时,要是挖出骨瓮之类的东西,尤其是兵戈器物,一定不能随便丢弃。因为你已经惊动了他们,要是不烧香请一下神还要随意丢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更不能随便将这些东西带回家,否则就将灾难带回了家,要找个地方安置好,并撒上几把米;不要收藏谷中挖出的古董器物,每一个古老的器物都有可能掩藏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上面可能保留着主人生前未完成的遗愿及冤气;在路边看见有女的或者小孩在哭,不要因怜悯之心上前去安慰,可能是不干净的东西;做梦梦到有人跟你说话,不要随便答话,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带来灾难,特别是要求你跟他走之类的话更是要小心。
时过境迁,这些充溢着血腥味的故事和恐怖传说虽有所淡化,但阴气一直未散,这里一度曾是一个无人出入的死谷。
久而久之,也有不怕死的来这里定居藏身。不过大多是迫不得已,有官府通缉要犯,有古怪隐世居士,更多的是躲苛捐杂税,避兵乱匪灾的人们。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村落,村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下逃湾。下逃湾位于高山之下的悬岩绝壁,四周悬岩绝壁,高达数百米,形如桶,一两百人聚居。像井底之谷的村庄,人如猴一般攀沿上下。
死人谷地势之恶险,连土匪都不愿来此抢东西,抢了也很难背上去。正因如此,衙门也没人来此收捐税,蛰居于此的人们,无非就是为了求个安宁。
师父向天师,是死人谷里的怪人,独居一处,素不与人往来。我当初拜师于此,他就死活不肯答应,后来见我在门口长跪三日不起,才收我为徒。
过下逃湾,再行七八里,寒气渐浓,上一陡坡,沿峭壁而行,拐过三道坡,转过五道弯,进入一小片难得的盆地,一座乱石堆积而成的房子豁然入目,屋顶由茅草松枝搭成,那外墙的乱石,像一把把张挺的尖刀,亦如刺猬喷胀的箭毛。石屋左侧五十步之遥,一山溪呈瀑布状飞流而下,以舍命之势,一头撞在盆地的岩石上,溅起玉珠一串串,一股股水雾腾空而起,然后再跃下悬崖绝身而去。瀑布与石屋之间,有一篱笆围成的菜园,郁郁葱葱,给眼前绝杀地势增添了些许生气。
距石屋右侧不过十步处,有一木质凉亭,亭子顶部由树皮覆盖而成,亭子横梁上书“渡灵小庐”四个大字,两根柱子上刻一副楹联:“不问生界事,只引阴曹魂”。舍名与楹联行书而成,是吾师向天师亲书墨宝。
我与田古道、鬼崽妖临近渡灵小庐的时候,远远就闻得古筝之声。
《十面埋伏》的曲调铮铮入耳,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像号角声,震撼山谷……犹如跟随楚霸王身临其境,似乎见到了两军决战之时,声动天地。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初闻激奋,继而惊恐,涕泣无从……
师父《十面埋伏》的古筝声,回荡在山谷之中,久旋不绝,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多年前,此处山脉发生地震,山崩地裂,乱石横飞,蛇鼠獐豹等凶禽猛兽纷纷挤避于渡灵小庐前的小盆地,铺天盖地,欲与师父夺抢藏身之宅。吾师向天朴神符封庐,拨动古筝,那些野兽闻声之后竟相互残杀,一曲《十面埋伏》尚未弹罢,众禽兽早已横尸遍地,无一生还。那最后死亡的几样动物被当地一老妪拣回去作了苗蛊的引子。
自此之后,除了向天朴,这里难以看到其他生灵的迹象。
我多次发出感慨,要是师父向天师坐镇挥师,定是无人能挡的常胜将军,虽然赶尸路上,他亦如镇定从容,收放自如,但这毕竟只是等雕虫小技,真是大材小用了。
等我们来到门前,那古筝声嘎然而止。
进得石屋,师父已经正襟围坐,看来早已知道我们的归来。
我正要给他老人家介绍鬼崽妖,他打断了我,显然,他对一切都了如指掌。
鬼崽妖对这里的一切很是新奇,四处乱蹦。师父吩咐我们歇了,也不多话,出门而去……
沉默寡语的向天师,犹如一棵饱经风霜的苍松,默默地守着渡灵小庐,他淡看风卷云舒、宠辱不惊的境界,非常人能及。
从我学艺以来,零零碎碎知道师父的一些片段经历,串起来大致如此:同治初年,向天朴出生于乾州一商贾望族,家业虽不是富甲一方,倒也颇为殷实,自幼即由其父母与当地一个卜姓盐运司库大使夫妇指腹为婚。后来卜夫人果然生下一千斤,两家一直互通往来,甚是和睦。向天朴自幼聪颖,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琴棋书画亦样样懂得。向天朴与卜小姐两小无猜,情趣相投,待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家长准备给他们举礼完婚。
就在这当口,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某总兵的儿子也看上了貌美如花的卜小姐,并承诺卜父,一旦结为亲家,即可为他的职务升迁提供方便。做了一辈子盐运司库大使还是正八品的卜父为名利所诱,决定悔婚,单方面撕毁了与向家的婚约,并逼着女儿与总兵公子成亲。
卜小姐对父亲的攀附权贵很是不满,且与向天朴感情笃深,百般无奈之下,她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傍晚,纵身一跃,跳进了激流奔涌的峒河。她的尸体随水流而下,一直没有找到。
向天朴万念俱灰,沿着峒河往下游而走,四处打听,苦苦寻找了一个多月,直至峒河汇入沅水处,依然没有发现卜小姐的尸首。心灰意冷之际,他在沅江边的一个悬崖之上,撕心裂肺地喊着卜小姐的名字,然后纵身跃下,殉情而去……
当向天朴醒来的时候,却发现一个白须老叟在给自己敷草药。原来他跳下悬崖的时候,被下面的树枝托住,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身上却遍体鳞伤,脸上也被划得鲜血直流,皮肉外翻,惨不忍睹。刚好遇上白须老头赶尸途经崖谷处,将他救起,开导一翻,带回自己住处疗伤。
向天朴伤势痊愈后,心里已然厌倦人世冷暖,想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甚至连尸首也找不到,任她成了孤魂野鬼四处飘荡,不禁悲从中来。又想着帮助那些亡魂游魄返归故里也是善事一桩,就一直留在白须老叟身边学习赶尸,怕归乡触景生情,从此隐姓埋名再也没有回过乾州老家,终身不娶。
向天朴原本不姓向,姓穆,向天朴这个名字就是学赶尸之后,他为自己新起的,至于何意思,没人知晓。我猜想这是怀念卜小姐,在我的家乡湘西一带的方言里,朴和卜发音相同。
他将住处取名为“渡灵小庐”,我想一定是一辈子在为卜小姐做超度。渡灵小庐两根柱子上刻着的楹联“不问生界事,只引阴曹魂”更是他心如死水的写照,只有拨弄古筝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死水深处有波澜翻涌。
不到一个时辰,下逃湾的封尸翁一瘸一拐跟在师父身后,赶着两头猪崽往回赶。
封尸翁大名封施闻,瘸子,是下逃湾的鳏夫,懂得一些医术与江湖方术。据说那瘸脚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以前行走江湖时,与人斗法时落下的。年老之后他不再出去飘荡,在下逃湾办了个郎中铺子,专门给人疗伤开药,一般的跌打刀伤、伤风病痛准能药到病除。大概是也懂些方术的缘故,平日与师父有些来往,师父赶尸生意忙的时候,也会叫上他帮忙打下手。
可能这个缘故,大家取封施闻的谐音,叫他封尸翁,久而久之,也就叫顺口了。由于师父深居简出,且住处森然,又不愿别人打扰,就将生意联络处设在封尸翁的郎中店,凡是丧家需要赶尸的,只需到封尸翁的郎中铺子知会一声即可,再由他转达给师父。封尸翁干脆在郎中铺子顶上的“诊”字大旗旁,又竖起一面“祝尤科”的杏黄幡旗。在他的门庭贴着这样的楹联:
上联:跌打损伤风寒病痛药到病除
下联:移魂走魄穿针引线绝无闪失
横批:关乎生死
这副楹联出自师父向天朴之手。据说封尸翁看到渡灵小庐前师父撰写的楹联,也想附庸风雅,缠着师父也给他写上一副,师父信手拈来,封尸翁高兴坏了,甚是喜欢。
闲暇时节,封尸翁很喜欢仰望自己屋顶两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此时总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涌上脸来,麻花似的老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有时眼睛盯着“关乎生死”几个大字久久不动,犹如自己就是一个掌管生死的要人大员。
封尸翁这个独特的店铺,倒也并未影响他的生意,反而招来湾里不少闲谈客。这些闲谈客的胆大可能与他们祖先血液里流淌的野性有关,没事就在一起天南地北相互吹牛胡侃,闲聊一般以封尸翁的名言“老子是管生管死的人”为结束语,这时大家就哄笑而散……
第一卷 出师堪考 第十章 恩师向天朴赐宝
看到封尸翁与师父赶着猪崽而来,田古道充满憧憬地对我说:“秀才,估计师父要摆乳猪宴,庆祝我们出师!”
亏他想得出,这小子的心思除了吃就是晒鸟,他还指望着师父让他出师。其实师父没有追究他的所作所为就算很仁慈了,现在他只是挂名弟子。本想给他泼点冷水,看他天真的样子,却于心不忍。
不过,师父赶来两头小猪崽到底有何用,我也不清楚,我想总不至于再让我们赶猪做实验吧。以前我们刚入门练习赶尸时,因为找不到死人作道具,用的就是小猪小鸡作替代品,拿来练习赶尸技艺。
师父近了,我们与封尸翁打过招呼。鬼崽妖见了小猪崽,很是兴奋,把其中一头当成了玩物追逐,并拿出檀弓,对着小猪一顿弹射。檀弓的石子打在小猪的屁股上,小猪发出一阵嚎叫。鬼崽妖的追逐与小猪的叫声,使鬼寂的山谷顿时有了生命的迹象。
此时,师父神情庄穆,把我叫进里屋,然后上香开坛,双手合拢,面朝本门祖师爷柳祖神像,两眼闭合,嘴里祷告:“起眼观青天,师祖在身边……”
一切妥当,师父在蒲团上盘腿坐了,脸色肃然:“异才啊,你跟随为师学艺已经期满,经这些时日的堪考,为师还算满意,该是你出师自立门户的时候了。你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材,今日就将移尸奇术悉数传你,希望你不辱师门,将移尸技艺发扬光大……”
异才是我的名字,我大名冷异才,字异才。父亲当初赐字异才,就是指望着我身怀惊世异才,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圆了五叔祖的夙愿,没想到,这惊世异才竟然是赶尸之奇门遁术,老天爷这个玩笑开得够大了。我当初来学艺,并未向师父挑明是为了赚取参加科举乡试的盘缠,谎称是为了糊口营生,难得师父如此器重我。真是有些对不起他老人家了,不免心生愧疚。
“今天我要传给你两样法宝,这两样东西都是跟随了我很多年的宝物,我把它们传给你,希望能在你手里发挥更大的效用。第一件是虎牙紫檀镇尺。此虎牙取自澧州石门山十龄虎,有慑噬厉鬼、维护尸体之功用;镇尺乃一云游印度和尚所赠,材质是为产于印度的小叶紫檀木,亦称青龙木,多系印度高僧之镇寺法器,可以使死尸聚魂拢气,同时也可驱邪镇鬼。此镇尺见妖镇妖,见鬼镇鬼,跟随我二十余年,已镇鬼怪五百,每镇一鬼,镇尺法力就会增加一分。镇鬼怪一千,则众鬼不敢近尸勾魂作祟,赶尸人可随便出入鬼邪之窝,如若探囊取物。”
师父从怀里取出镇尺,郑重移交给我,就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移交那发号施令的令符,神情沉穆复杂。师父冷峻的脸上忽然闪过一丝温情,爱抚中夹着不舍,那神色如闪电,瞬间不见。
我双腿跪地,双手过头接捧过来,虔诚而凝重,生怕亵渎了师父与这神物。
只见那物什长不过一尺,宽约四指,滑熟可鉴,幽光内敛,深沉古雅,显露出一种咄咄逼人的雍容华贵。过细一看,霸气外泄,不怒自威,尽显王者风范。
虎牙镇尺鬃眼细密,质地坚重,沉若黄金,呈紫黑色,又似褐中透绿,整个尺身光素平实,不加雕饰,蟹爪纹理纤细浮动,尺边线条钝化柔和,显然是主人年复一年的把玩抚摩所致。三颗虎牙齐整镶嵌在尺顶一端,呈象牙白,与深沉的尺身形成强烈反差,却也庄重美观。把尺近闻,微有芳香,暗香涌动,直入心脾,提神怯晦,启慧明智。
端的是好东西,我心下不由惊赞一声。
我以前阅览《草木物鉴》,对檀木有些了解。檀,梵语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紫檀,生长缓慢,八百年方能成材,硬度为万木之首,故称帝王之木,有养人的神奇功效,接触久了,如主人有黄牙则会变得特别白。紫檀锉末入药,可治疮毒。
当时读至此处,我就想一睹圣檀之风采。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不过半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今日得之,实在感到意外。
师父见我把尺爱抚不已,沉醉其中,大约觉得物归惠主,甚是欣慰。
“这是第二样随身宝物”,师父再次从怀里掏出一册泛黄古籍写本。
那封面为双层厚皮,略有损坏,泛黄封皮用朱砂笔书“柳派走尸偏门秘技”。内页为薄皮,文字在皮上刺青而成,旁边配有解释的图画,从字迹字形来看,应是唐宋时期的写本。
“移魂走尸,师出多门,各有独门秘籍。我柳派走尸至今日,在世弟子仅有百余,人丁不及其他门派之多,但地位绝对是江湖走尸各门各派之翘楚,系百域之雄,为何?靠的就是自家偏门绝技,这本《柳派行尸偏门秘技》是本门的绝世孤本,为先师所赐,其中图文我已默记在心,今日移交于你。按照本门规矩,此书只传品德端庄、慧根早开的关门弟子,自你之后,我也不再收纳弟子。此书你必定时时揣在怀里,做到书不离身,人不离书,即便本门其他弟子亦不可窥视,切记!倘若丢失,你移灵走尸的功力将大打折扣。”
我诚惶诚恐,满怀感激收下《柳派行尸偏门秘技》,略一浏览,见书中内容都很生疏,原来师父之前教我们的只是一些赶尸的基本常识,不过皮毛而已。
《柳派行尸偏门秘技》前面大部分为赶尸偏门秘技,后面还附有“医卜星相”等遁术。
只是那刺字的皮,既不像羊豹皮,又不像猪牛皮,闻味,似乎不是兽皮,再触摸感觉,柔软细嫩,如人肢薄皮。我满腹狐疑,暗下寻思:莫非是人皮!
师父似乎看穿我的心思,道:“不可说!”
“倘若赶尸途中遭遇不测怪相或是疑难结症,你即可打开此书,找寻化解办法。此书一共八十页,前面七十页双面已经撰刺图文。后面十页,持有此书的人,如果自有所悟且屡经实践可行的绝技,可逐一补充增添,以不断光大本门秘技。”
我打开一看,后面十页果然空空如也。仔细辨认,自第十页开始,字的墨色深浅以及笔迹居然各不相同。看来是本门高人不断堪验补充的结果,心里啧啧称奇。
“大凡走尸之人,多懂观天象、占卜、医术等技艺,这些在书中也有记载,你可自己揣摩记下。另外,赶尸行当与傩技、武术也是息息相关,你一介秀才,武术也就罢了,免得伤了筋骨。”
我连连称是。
宝物移交完毕,师父将一水碗置于神龛上,手指在水上施法画符,念咒,接着取上等辰砂,用笔调好,让我静心诵经,闭目养神。
少顷,只听师父念念有词,“噗嗤”一声,嘴里含一口符水猛然喷向我的印堂处。之后感觉那朱砂笔在天目处惊鸿一点,我一阵天眩地转。顷刻,两眉中间的天目激活润通,额前出现第三只眼,我看到不可思议的一幕:屋外凉亭之中,一对身着唐朝服饰的老翁老妪相对而坐。鬼崽妖在与他们嬉戏,那翁妪面目慈善。
但此前根本就没有这两个人存在,莫非是阴魂现身?我暗叫一声“不好”。
师父按住我,说:“不碍不碍,你看到的唐人魂魄可能以前隐居于此,他们并无恶意……”
原来师父刚才举行的是天眼通仪式,给我开了天眼!
“可鬼崽妖怎么也可以看到阴魂?”我很是奇怪。
“那鬼崽的阴阳眼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可以看到鬼魂。鬼崽妖已经阴阳两通,阴可见鬼魂,阳可见生灵。阴阳之间,可以自由调理。鬼崽妖是灵童,有童体护身,一般的鬼怪伤不了他。在九龙洞,那与之斗法的老尼姑念他护母心切,孝心难得,就赐予他护体灵符,更是百毒不侵, 莫要担心。”师父娓娓道来,原来九龙洞发生的一幕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开天眼,为道行高深的赶尸匠所必通。开了天眼之后,可以做到一切心中有数,驾驭死尸就游刃有余。
师父说,人所能具有的“眼”有五种:第一眼即能看有形东西的“肉眼”;第二眼为“阴阳眼”;第三眼为“天眼”;第四眼为“法眼”;第五眼为“佛眼”。”阴阳眼”是先天的,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也不是靠修持就能生成,阴阳眼的人只到了第二眼,最多只是比一般人能够多看到一些鬼神之物,并没有能力去控制运用。而“天眼”却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必须经过高人点拨。天眼通的人已经进入第三眼,很多时候,肉眼看着平常事物,就知道里面有文章,有蹊跷,有道之人可以施法应对。如果持续加强,还能知过去,测未来,了解事物真相及因果关系;如果再加强,甚至能够改变某种状态。
开了天眼的人,可以念咒“放阴”,即抹下阳火,观察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既包括不干净的游魂野鬼,还可以看到那些正在与野鬼抢食的活人魂魄,这些抢食的活人,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在辰州、永顺、沅州一带的乡下有这样的说法,一到傍晚,人们走路时应尽量避走两旁或阴暗的地方,而且走路应缓慢或发出声响,说是让鬼有时间避开,以免出其不意与鬼相撞。
其实,阴间的鬼比阳间的人多得多,来来往往擦身而过的比比皆是。他们与人的疆界似有似无,鬼在阳间行走时也怕人,尤其是正人君子,鬼必敬而远之。但对于心术不正或阳气弱、运气差的人,鬼则喜欢纠缠他们。所谓物以类聚,这些鬼魂也喜欢勾引死尸的魂魄,如果赶尸体人开了天眼懂得“放阴术”,就可以洞察一切,见机行事,从而避免是非。
“放阴术一般与鬼语同时使用。人有人话,鸟有鸟音,鬼有鬼语。其实,鬼魂之间一样有交流,只是不为平常人所知,就像我们听不懂鸟与鸟之间的交流一样,但他们却确确切切可以互通讯息。只要开了天眼,就可以听懂鬼语,还可以用鬼话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提前化解不必要的麻烦。使用鬼语要慎重,每用一次,会耗费身上的阳气,需要一段时日方可恢复阳元。因此,不到迫不得已,切勿乱用!”听了师父一番话,使我有胜读十年圣贤书的感觉。接着,师父又将“鬼语咒”传授给我,我用心一一记下。通晓此咒,便可以用鬼语与鬼魄交流。
第一卷 出师堪考 第十一章 无所不能辰州符
天眼通仪式完毕,师父赐我一些辰砂。
辰砂亦称丹砂、朱砂,粉末呈红色,表面具光泽,因为多产于湖南辰州,且质量上乘,故称辰砂。辰砂是赶尸人不可缺少的宝贝,离开了辰砂,赶尸则寸步难行。
历代中医利用辰砂作为安神、定惊和杀菌的药物,古代术士用它作为炼丹的重要原料。因为颜色经久不褪,历代帝王的“朱笔御批”也要用上它,目的是为了看着醒目和长期保存,其奇特功效由此可见。
辰砂用于赶尸,主要用来封魂镇魄,哪怕死者入了坟墓,也要用它撒在底部,意为镇住“老屋场”。
任何一个赶尸人,必定离不开辰砂,更离不开辰州符。
“符”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固定法术。因为“符”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名“辰州符”。使用“符”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咒语”,“咒语”和“辰州符”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威力巨大,具有震慑力的法术。
“符”的用途极广,在我的家乡,巫师们作法的各个场面,几乎都离不开“符”。 “符”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用香或燃烧的//炫书//网整//理纸钱画在空中,水中,碗中的“符”;有用筷子或利剑,画在酒杯里或鸡血碗中的“符”;有画在地上;刻在木板上;雕在岩石上“符”;有画在纸上或十字路口的;也有雕刻成版,批量印刷的“纸符”,随意贴在想要粘贴的地方;总之,在辰州的传统里,保护万物要“符”,办好万事要“符”,“符”是万灵的法术。有的巫师有专用的“符”,世代相袭,秘不外传。在湘西一带有句俗语,叫“一个师公一道符”,即每一个巫师对符都有自己的画法。实际上,巫师们也都只认自己这个门派的符咒。
“辰州符”又称“灵符”,“神符”,“桃符”。多为纸符与水符。
赶尸用的辰州纸符,即用朱砂调制,以笔沾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