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国术无双-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丹点了点头,“田师兄是博二的,学问很不错,在稀有金属材料和工程,华夏稀土学报等都发表过论文,有很多青年讲师都比不过他。正因为学问好,所以人就有些傲气,以前上大课的时候会碰到,对人爱理不理的,不太有礼貌,嘴还有些刻薄。”
  楚浩也点点头,“素有来才的人都会傲气一些,这很正常,不过我让胡叔给研究室打过了招呼,而且我做我的实验,跟他也碍不着什么。”
  稀有金属材料和工程,华夏稀土学报都是影响因子在1。0左右的报刊,在国内材料类期刊都是排名前三的存在,在学生阶段就能在上面发表论文,这已经能证明其才能的确不错,有傲气的资本。
  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俗的说,就是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其他科研人员引用的次数,引用的次数越多,自然证明其论文的价值越大,期刊的价值也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叮!叮!”
  孙丹按了一下门铃,可是过了许久,还没见有人开门,顿时有些疑惑,明明实验室开着灯的。
  孙丹随即又按了一下门铃。
  “叮!叮!”
  过了数十息,就在楚浩准备给孙丹说走吧的时候,门突然开了,一张眉头微皱,眼神有些凌厉的脸徒然出现在两人面前。
  “田,田师兄。”
  看见这张突然出现的脸,而且还是自己此刻最不想见到的脸,孙丹被吓了一大跳,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然后猛的向下一坠!
  “有什么事!”
  田季同冰冷的目光在楚浩两人身上打量了一圈,面色不善的说道。
  本来就是趁着胡老师出门,实验室没人,清净,他才来做的实验,好吧手头的项目进度朝前赶一下。没想到,这刚做没多久,就有人来打扰,而且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
  一个是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看年纪才16。7,顶多是大一的学生,没事来打搅他干嘛,他怎能不冒火。
  “田师兄,胡叔应该给研究室打过电话,说我要来实验室做个试验。”
  见孙丹被这位田师兄吓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楚浩开口说道。
  别说他前世活了三十多岁,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就说这一世,他刚才还在帅大叔这种手握生杀权柄的准将面前,嘻嘻哈哈,没个正行,岂会害怕这什么田师兄。
  不过,孙丹说的没错,这人一看就是个不好相处的人物。
  “胡叔?胡老师吧,你等下,我看看他们有没有给我留条子,说这事情。”
  听见楚浩叫他导师的称呼,田季同的冷脸稍微缓和了一下,扭头走了。
  “吓死我了。要不,咱吃完饭再来,兴许田师兄就不在这了。”孙丹拍拍胸脯,长吁一口气说道。
  看见田师兄那张脸,她就感觉自己要撞上冰山一般,马上就要粉身碎骨,七零八落。现在一想起来,自己居然要跟田师兄待着一个实验室里,孙丹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扭头就想走。
  “没事的,师姐,他又不是老虎,吃不了我的,而且我的实验又不跟他沾边。”楚浩笑着宽慰着孙丹。


第九十一章 你要稀土干嘛!
  说两句话的功夫,田季同又来了,把实验室大门拉开,说道:“进来吧,这事胡老师说过了。”
  “谢谢田师兄。”楚浩笑着说道,抬腿就朝着实验室走去。
  刚走到田季同身边,田季同突然开口道:“你是柳院长的儿子吧。”
  “对,怎么了田师兄?”
  “没什么吗,只是有些羡慕你命好而已,这间实验室我大三的时候才有资格进来,你现在不过高三就能进来了,这不由的令人心生感叹。”田季同有些唏嘘的说道。
  他大三的时候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被胡教授选中,来到材料室帮忙,这已经是羡煞众多同学的事情,没想到楚浩高三就能进来做实验了,他怎能不唏嘘。
  听了这话,楚浩眉头微皱,旋即又松开了,他从田季同这话听出了一点酸味,更听出了一点讥讽,本准备反击的,不过想了想,他说的也是实话,要不然是有老妈在,他的确不可能现在就进入这间实验室。
  但是这,并不代表,要是没老妈在,他就不能进入材料实验室了,顶多有可能进入的不是商大的材料实验室,是山大,或者东大,又或者是南工大之类的。
  以他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对前世材料学的认知,随随便便发篇论文,就能获得众多研究机构的青睐,想要做实验岂会没地方做去,只不过是麻烦一些,后遗症大一些罢了。
  见楚浩不说话,知道自己是走后门的,心虚,田季同嘴角一撇,冷笑了一下,也就没再说话。
  他听说过这位柳院长的儿子,柳院长二十多岁博士毕业,又去了伦敦大学当了几年访问学者,发表了不少论文,在整个物理院都算的上中流砥柱,青年科学家的代表。
  只可惜儿子不太成器,似乎连洛州一高都是走后门进去的,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也不知道,没想到居然能来到这里,他怎能不心生感叹,不感觉酸溜溜的。
  不过那又如何,他本硕博连读,未来如同一片坦途,而楚浩成绩一般,连考上大学都是奢望,过了二三十年,兴许还不用这么久,自己和这位走后门的小子,其恐怕是天与地的差距了。
  田季同带着楚浩来到了一间办公室来,拿出了一张表递给了楚浩,“你把这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填一下。”
  楚浩点了点头,坐下来,就填了下来,这张表他已经不知道见了多少次了,做实验都要填,上面要写明时间,申请人,项目,第几次试验,以及申请的实验耗材。
  “你对材料学有兴趣?”田季同突然说道。
  “嗯。”楚浩点了点头。
  “你怎么想学材料?虽说21世纪是材料的世纪,材料学可不好学啊,而且工资还不高,材料人最普遍的就是去工厂当工艺,跟老工人泡车间,而且即便是厂子里,也更喜欢招机械的,我知道有好多同学,都转行了做别的了,你怎么想起来要学这个。”田季同有些玩味的问道。
  闻言,楚浩眉头微皱,一般来说,材料系大三就开始分,一边是工程类,就是刚才田季同嘴中所说的那些,铸造焊接模具大抵上都是这类,比较偏向机械加工,毕竟很多学校的材料其实在初期都是作为“机械二系”(或类似)存在的。
  找工作,都是一些钢厂,重工业机械企业,什么去水泥厂,瓷器厂的也不少,而且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下车间,属于那种即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升职加薪更是无望,的确比较悲惨。
  但是第二条路,是科研类的,那就厉害了,楚浩记得前世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38岁就当上了院士的那位,就是材料学的。
  新材料的开发成本比较高,各种尖端的仪器设备动辄上千万,动则投入就是几千万,几个亿的。前世华夏研制的大飞机,上面的复合材料占比不超过20%,大部分还不是关键部件,但是大飞机复合材料部分的实验室光做Z…Pin一年的经费就一千多万,这只是复合材料增强的一个点而已。
  如果涉及到整个金属的话,研发费用简直不知道要多到那里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楚浩明明可以去搞什么高能物理,理论物理却没去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涉及的钱多。
  就比如霍金,就三个指头能动,但是抛出来一个理论,不止学术界,整个世界都会将目光聚集在其身上,这是其他物理学科难以媲美的。
  但是如果论起科研经费来说,他还真比不上名气远不如他的那些材料科学家了。
  毕竟什么黑洞,霍金理论什么的,距离现代社会太过于遥远,而任何一个新材料的面试,就涉及到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产业。
  毕竟材料,信息,能源,这是支撑一个国家的三大支柱。
  当然了,新材料并不是那么好研究出来的,投入巨大,什么都没有产出的例子倒也不少。
  “没什么,就是有兴趣而已。”
  楚浩笑了笑,把填好的表递给了田季同。
  田季同拿过表,随意的扫了一眼,顿时瞪大了眼睛说道:“钛,镧、铈、镨,钆、铽、镝、钬,你要这些干吗!”
  钛就不用说了,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因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钛合金材料的重要性,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而剩下的几种金属,都是有工业维生素美称的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前世一则关于稀土的文章,更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无数的讨论声。
  “实验用的。”楚浩笑着说道。
  “你做什么实验,居然要用到这些,这些东西,别说你一个高中生了,就算是我,甚至胡老师,都很难用到这些稀有金属做实验。”田季同终于忍不住,面露讥讽的说道。


第九十二章 明讽暗刺
  在他看来,楚浩完全就是来胡闹的,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为了跟同学吹牛逼。
  “我不知道你从那打听到,我们实验室有这些珍贵金属。但是这些珍贵金属是不可能给你的,且不说价值有多少,单单就考虑到浪费这一点,就不可能让这些珍贵金属给你让你胡闹用。”
  考虑到楚浩毕竟是柳院长的儿子,而且胡老师也允许他实验,田季同决定用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田……”
  楚浩嘴刚张开,直接被田季同粗暴的打断了,“我知道,在你们同学还在拿个砝码,定滑轮,小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你来到大学的材料实验室来用这些珍贵金属做实验,是一件很值得吹嘘的事情。但是就算我不提这些珍贵金属的珍贵性,就算是给你了,你能用的了吗?”
  “田师兄,我能用的了。”
  楚浩的神情有些阴沉,他没想到,一个学生居然会这么多事,就算他是一个博士生,那他也是一个学生。
  一个实验室,除了实验室负责人之外,还会有若干教授,研究员之类的来负责研究某一个项目的分支,或者厉害点的实验室还会有几个项目同时经行,再往下就是一些副教授来辅助研究,再往下就是一些青年讲师,或者博士生在一旁敲敲边角,大都是记录下研究数据,看文献,学习软件,做实验或者联系做实验,分析数据,写报告。至于什么普通研究生也就洗洗烧杯,整理数据,文献汇报,报帐,取快递这些事,基本跟打杂的差不多。
  田季同虽然已经脱离了最底层打杂的序列,但是在实验室中依旧没有什么发言权,更别说这样推三阻四的阻止他实验了。
  如果说田季同正义秉然的说,楚浩不是实验室人员,也不是其他学校的科研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就不允许实验,如果楚浩非要做实验,他将向学校举报楚浩和胡教授,这楚浩半句话都不会多说,反而对他心生敬佩。
  可田季同明明一点都没有拿规章制度说事的意思,明显是不愿得罪胡教授,而且他刚才的表现也并不认为楚浩来实验室做实验有什么错,那他现在以实验材料珍贵来对楚浩冷嘲热讽,质疑楚浩来做实验目的,那就有些太可恶了。
  闻言,田季同冷笑了一声,“楚浩同学你只是一个高中生,你居然说的你可以用的了这些珍贵金属,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你恐怕连做这么一次实验需要多少钱都不清楚,按照你上面标定的份量,一次实验光材料就是200块。”
  田季同心中盘算个价格,然后又加上一些虚头,报给楚浩,反正楚浩也不知道价格。
  “我知道,按照实验室规定,外来人员使用实验室耗材,如跟本实验项目无关,需要自付耗材费用,所以我也准备了。”
  说着,楚浩直接背包里掏出了一万块钱,放到了桌子上。
  一瞬间,田季同和孙丹的脸色突然变了,甚至呼吸都快凝滞了,孙丹此时才知道,楚浩说请她下馆子,真不是客气。
  这一万块钱倒也不至于七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来的那么震撼,但是也不少了,要知道千禧年华夏的城镇人均收入是6千多一点,农村人均收入是2千多一点,而且平均这东西素来是不准的,以商都来说,普通职工一年也就3。4千块左右,这一万块,基本上顶的上三年工资了。
  而田季同和孙丹不过是学生,生活费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块,收入的话,除了家里平时打的生活费,偶尔还有些项目补助,奖学金之类一个月也就百十块钱左右,那里一次性见过这么多钱。
  更别说,这钱还是楚浩一个高中生拿出来的,这场面着实有些惊人。
  田季同的脸上更是如同开了染匠铺般,红黑青紫轮转了一遍,楚浩竟然能拿出一万块钱,这就已经说明他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并不是没有半点了解,早已有了准备,而自己刚才说的话……,田季同瞬间觉得自己的脸被打的生疼!
  下一秒,一丝说不出的怨毒突然从田季同心中生出,自己每天在实验室里任劳任怨,一年也拿不了多少项目补助,每天还要看导师脸色,而楚浩一个高中生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拿出一万块钱来挥霍,糟蹋,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紧接着,田季同念头一转,露出一丝虚伪的笑容,“既然楚浩同学你已经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有所了解,那我就不多说了,这一万块钱我先替你收下,你用了多少耗材,最后再结算。”
  他现在倒是迫不及待的想让楚浩做实验,把这一万块钱生生的浪费掉,连个水花都冒不出来。
  一眼就看破田季同的心思,楚浩也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那就麻烦田师兄了。”
  孙丹嘴角动了两下,倒也没说话,既然是柳老师允许楚浩来做实验,这一万块钱自然也就是她给的了,那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
  楚浩走到材料室,看着眼前闪烁着各种光芒的金属,尤其是十七种稀土,一时间有些感慨万千。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在军事领域,其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制造坦克、飞机、导弹和卫星的钢材及合金的战斗性能。
  华夏的稀土资源储量曾一度占到全球储量的85%,但一直以极低的价格输送到国际市场。前世2009年华夏的稀土产量为15万吨,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东倭、南高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他们通过进口和矿山购买,却占有了世界稀土的30%以上的储存份额。华夏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


第九十三章 开始试验
  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也于2002年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华夏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该国稀土资源,也是华夏稀土重要用户。
  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东倭,美国,南高丽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华夏法律,参与稀土开发或者直接引诱华夏稀土走私,行公开掠夺之实。
  东倭是渲染稀土荒担忧论调声音最大的,东倭没有稀土矿,却身为世界稀土消费和生产、出口大国。虽然它已廉价从华夏购买、储备了能用100…300年的稀土,但仍然大张旗鼓地迈开了全球寻找稀土廉价供应商的脚步。
  拥有绝大数的珍贵资源,但是却没有定价权,这是华夏永远的痛。
  没办法,早期出口的太多的稀土,使得欧美,东倭,南高丽储存了大量的稀土。
  而稀土和其他的一些金属资源以及石油并不一样。全球一年只需要12万吨,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还有很多是被有战略远见的国家储备起来的,稀土根本就不是像铁、铜、铝、石油这样大量消耗的资源,而是像味精一样稍用一点就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战略元素。
  真正需要的那些应用强国,早就以低价大量储备了华夏的稀土,所以华夏对稀土的调控,根本不会威胁到他们。他们大肆炒作,其实是想让华夏继续以不合理的廉价,供给他们稀土。同时消耗华夏具有独特优势的战略资源,等到华夏优势转为弱势,他们就会以极为昂贵的价钱反卖给华夏。这正是几个稀土进口大国与华夏较量的手法。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一出口什么铁,铜,石油等资源价格就大跌,等轮到华夏进口这些的时候,价格就一路疯长,其根源就是这些大国对华夏的遏制。
  但是究根结底,其原由就是华夏的科技力量太弱,明知道这些资源的珍贵性和稀缺性,以及未来所面对的局面,但是仍旧没有办法,只得出口这些资源,制造一些衬衫,玩具之类的低附加值来换取外汇,换取技术,即便是受到对方的恶意压价也不得不这样做。
  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最顶尖的科研成果都在国外,发表的论文也都在外文报刊,想要了解到这些,自然需要外汇。请一个国外顶尖学者来国内交流,或者华夏自身的学者去国外大学,经行交流访问,这些都需要外汇。
  这是为什么,从开国以来,一直到2010左右,华夏对外汇疯狂榨取,经行强制结汇的原由,没办法,太缺了。
  楚浩按照心中的想法选取了一些稀土,以及二十公斤的钛,经行称重之后,田季同在计算器一算,“一共2356块。”
  一公斤算一次实验,这个数显然比田季同刚才200块钱一次的实验耗材价格便宜了许多,毕竟楚浩就要真刀真枪的开始做实验了,他自然不敢玩什么虚头,至于瞒报贪污的事情,他更是不敢。
  楚浩点了点头,这价格跟他心里想的差不多,钛虽然是稀有金属,但是储量其实十分的丰富,在化学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中,钛的储存量是排到第十。
  第一名是氧,也就是在空气中有21%是氧,在地壳的含量占48。6%,第二名是硅,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中,也就是说随便抓一把土里面就有硅。第九名是氢,主要储存在水中,大海有多大,水有多少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在宇宙中,氢的含量是第一的,是剩余所有元素加起来的一百倍。
  接下来就是钛了,其储存量是铜的61倍,只是分布分散,导致开采艰难,所以价格比较高,但是也就100多块一公斤。
  剩下的稀土虽然有工业黄金之称,但毕竟不是黄金,相对于黄金一公斤2。30万一公斤的价格,稀土的价格就是毛毛雨了,最便宜的铈5。6块一公斤,最贵的铽1000多一公斤,而且最重要是用量少,一次顶多就几克的样子。
  “田师兄,那你就带我去实验室看看吧。”楚浩说道。
  闻言,田季同点了点头直接扭头走了,在转过的瞬间,嘴角扯出了一丝莫名的贼笑。
  他就等着楚浩看到那一大堆炼钢仪器傻眼的样子,不过他会很好心的去帮忙,无论如何也要楚浩把这一万块钱全部浪费掉,如果他能把楚浩挤掉,将实验由自己主导,趁机做一些他想做的实验,那就再好不过了。
  来到实验室,楚浩大眼一看,空热处理炉,深冷处理箱,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真空离子氮化炉,井式脉冲气体渗碳炉,时效炉各,中、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等等都有。
  材料性能检测类型仪器也比较全,什么洛维硬度计,显微硬度计,腐蚀速度测定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莱卡金相显微分析系统,原子力显微镜,普通金相显微镜,金相照片冲印放大装置,金相试样镶嵌机,抛光机,体式显微镜等等也都比较齐全。
  基本上该有的东西全部都有了。
  配方什么都在楚浩的脑子里,说实话不用来实验室,楚浩也可以将他所需要研制的金属参数都写出来,编制出一个像样的论文。
  但是考虑到,日后如果问起,实验在哪里做的,他总要有个说法才行,所以才想方设法的来到材料实验室,就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
  至于楚浩只打算做区区五六十组实验,就研制出一种特殊合金,这种惊天的事情,楚浩就不予考虑了,毕竟实验他是做了,这么快就出来了,只能说他运气好。
  毕竟有多少科研成果都是偶然得来的,谁也说不了什么。


第九十四章 老实看着,不要插嘴!
  楚浩熟练的打开超小型真空自耗电电弧炉,将一公斤钛原料全部倒了进去,随着机器的启动声,没过太久,电弧炉传来一阵阵炙热的高温,钛原料逐渐开始变红,有了融化的痕迹,孙丹不由自主的朝后退了几步,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而看着一脸神情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