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斋鬼话-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感到身上始终有一道天机,一直跟着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那道天机始终都在。
  因此之故,他不敢返回上林苑,而是往北方飞去。
  千年之后,他在北方七大星域的斗星,见到了分身桑炅,经过一番沟通,他将女儿桑灵交给桑炅,带回上林苑。
  桑灵感到惊异不定,恋恋不舍的道:“爹,你为何让我跟他走?他是好人好事坏人啊?”
  桑剑微微一笑,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桑灵叫道:“爹,你俩长得不一样!”
  “不一样的只是外表,魂神魄意志都是一样的。”
  “爹,你可不能把我卖了啊!”
  “哈哈,乖女儿,你去吧,好生听话。”
  桑灵跟着桑炅,返回上林苑,到那儿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有三位师娘!
  她撅起小嘴道:“师傅这个骗子,竟然跟祖母说,自己不近女色,此生不会娶亲呢!哼哼……”
  桑剑离开斗星,找了个荒芜的星球,施展五行神雷,给八十一口仙剑渡劫!
  结果有七口剑,渡过了赤阳神雷和庚金神雷,变成了玄阶神器,其余的仙剑都毁了。
  他不敢再施展更多的神雷,生怕到最后,连一口剑都没有剩下。
  他将这些玄阶神剑收起来,想在关键的时候,用它们施展诛仙剑阵。
  桑剑前往仙魂泽,在那里闯荡许久,大杀四方,所向披靡!
  直到万年之后,他才重新回到古剑星。


第651章 古佛星
  到目前为止,桑子明已经有七缕神魂,道成肉身,陆续修炼到仙帝级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都是他的分身,并非只是化身。
  化身乃是虚影,是一种影像,拔一根毫毛,变化成人,到最后还是一根毫毛。
  这七具分身,拥有不同的形貌,不同的名字,跟着不同的大帝修行,其中有修炼地仙真经的柳残阳,修炼红云大道的桑黄,跟着太上老君炼丹的桑玄,跟着长生大帝的桑叶,跟着天皇大帝的桑罗,跟着冥河老祖的罗浪,还有跟着通天教主的桑剑。
  如果再加上桑炅和桑杲,他就有九大分身了。
  桑炅和桑杲的形象,跟他的本体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缕残神,被春秋老仙送到古佛星。
  古佛星是一颗佛法鼎盛的星辰,这里的人一出生,满月之后,就要送到佛堂里,接受佛法的洗礼。
  桑理是一位中年樵夫,年过四旬,妻子病逝,没留下一儿半女。
  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柴,发现一个年轻的女子,倒在山间小路上,浑身高热,气息奄奄,身边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娃。
  他把女子背在背上,小娃抱在怀里,下山来到佛堂里。
  佛堂里有一位中年女尼,伸出一只手掌,按在女子的头顶,然后念了一段经文。
  这女子慢慢苏醒过来,对桑理和女尼致谢。
  问其来历,女子不言;问其将欲何往,女子面现苦涩。
  女尼看她可怜,便让她在佛堂里暂时住下来,将身体养好了再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还不到一个月,女子便去世了,只留下小娃,和一个香囊。
  桑理将小娃抱回家,给他取名为“桑慈”,当做自己的孩子。
  桑慈一天天长大,等到七岁的时候,悄悄打开香囊,看见里面有一张帛书,写明了他的出身来历。看完之后,他只是叹了口气,然后不声不响塞了回去。
  随后,他在佛堂里,学了《金刚经》五千言。
  每天,桑理去山上伐木,桑慈跟在后面,默默念诵《金刚经》。
  桑理伐木的山,名叫“檀香山”。山上多檀木,是佛门喜欢的香料。
  桑慈捡了一捆树枝,回到家里晒干,砸碎,用纸卷起来,做成安神香。
  他将安神香,敬献给佛堂,得到了女尼的欢喜。
  女尼摸着他的头顶,道:“你这孩子,看着就有慧根,以后多来佛堂,我为你讲解佛经。”
  这里是佛国,每个村庄,每个乡镇,都有佛堂和佛寺。小一点儿,只有两三间屋,叫佛堂;大一些的,可以容纳多人,叫佛寺。
  佛堂里有僧人也有女尼,面对百姓,弘扬佛法。
  很多家庭都将小孩子送到佛堂,白天学习经文,晚上回家睡觉。
  如果是佛寺的话,则会招收小沙弥,从小住在寺内,跟着师傅学习。
  桑慈所在的山村,只有一座佛堂,佛堂里也只有一位女尼,教不了太多的孩童,所以女尼便拣选有佛性的孩子,传他们佛法经文。
  桑慈将制作安神香的方法,教给了桑理。
  桑理半信半疑,弄出一批安神香,拿到城镇上去卖。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容易卖掉,然而没多久,就变得十分抢手。
  因为安神香中,不单有檀香,还有一种“宁神花”。
  那是一种看着普通的黄色小花,然而却能将檀香的效果提升三成。
  就是这三成的不同效果,让“桑家高香”,变得越来越有名。
  桑理赚了银子,饱暖思,又娶了一房妻子。
  新婚妻子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看着半大的孩子桑慈,咋看都觉得不顺眼。
  于是乎,桑慈还不到十岁,便离开家,前往镇上的佛寺,做了个小沙弥。
  他每天早起晚睡,跟师傅学习《金刚经》、《心经》、《摩诃般若菠萝蜜经》。
  十二岁时,他开悟了,眼前大放光明,仿佛有阳光照在头顶上,浑身上下感觉无比的舒适。
  然后,他开始系统学习佛学十三经,也就是《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吉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和《四十二章经》。
  桑慈十八岁,读完了十三经,灵智大开,复苏了前世的记忆。
  此后,他用仙帝的眼光,再去看十三经,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开悟!他从经文中,看出了佛门大道!
  天下大道三十六万条,每个宗门都有自己的道。
  昔年鸿钧讲道之时,菩提,接引,如来,都是在场的,这几位佛主每人得到一两卷鸿蒙金书,合在一起,开辟了佛宗。
  不得不说,佛门大道,博大精深,对于一般人来说,穷其一生,也无法看到尽头。
  桑慈既然进了佛门,就要从头开始,研究一门门的佛经,从字里行间,掌握微言大义,然后照着修行,一步步提升境界,从中领悟真正的大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十岁,他修成一阶罗汉,不再是小沙弥,而是正式的佛弟子。
  二十五岁,他修成四阶罗汉,从佛寺中走出来,背着一堆经书,前往一处荒原,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佛堂。
  这处荒原有一些逃难的百姓,有狼虫虎豹,还有鬼魅的影子。
  桑慈用木头搭建了几间房,作为庇护百姓的场所,然后每日诵经,静悟大道。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他修成七阶罗汉。
  周围的百姓越来越多,俨然成了荒原上的一片乐土。
  桑慈念诵的佛法充满了魔力,不但让百姓获得安宁,还引来两头白虎,匍匐在佛堂跟前。
  这两头白虎,一公一母,体型比一般的老虎大得多。
  后来,雌虎一胎,生了两只小老虎,活泼灵动,跳来跳去,看上去十分可爱。
  转眼过去三十年,桑慈修成十二阶菩萨,佛堂扩大为佛寺。
  两只大老虎寿终正寝,埋在佛寺的边上。
  两只小老虎则开悟变成了灵兽。
  灵兽属于修士的范畴,已经能独立修炼了。
  桑慈传授它们《天妖炼形》,再加上各种佛门经典。因此,这两只小老虎,也算是佛道双修了。


第652章 八万四千法门
  桑慈在荒原上潜修一个甲子,修成了十八阶罗汉。
  然后他离开荒原,前往一座大型的佛寺。
  这座佛寺,唤作“玉泉寺”,拥有很多的僧人,众僧云集,香火鼎盛,做主持的是一位八地菩萨,人称“玉通禅师”。
  桑慈带着两只白虎,进入玉泉寺,开始学习菩萨道。
  菩萨道要从三妙行,四念处,七觉支开始修行。
  三妙行,就是身、口、意行。口行是讲话,身行是动作,异行是意念。身心肉软,祥和,慈悲,就是三妙行。
  四念处又叫四念住,指从身、受、行、法四个方面,建立持续和稳固的觉知。
  七觉支的佛理更深奥,无法一言以概之。
  桑慈潜修十年,修成了初地菩萨。
  玉泉寺的主持,玉通禅师召见了他,将一顶僧帽,戴在他的头上,算是给他加持。
  僧帽上,绣着一个“佛”字,按照古佛星的规矩,只有菩萨才能戴僧帽。
  玉通禅师看上去年约六旬,方面大耳,面容慈祥,一副大德高僧的模样。他是七地菩萨,不知道修炼了几千年。僧帽上绣了七个“佛”字。
  禅师为桑慈取了个佛号,名叫“玄慈”,然后凝视着他,沉吟良久,问道:“玄慈,你来自何处?父母均是何人?是否还健在?”
  桑慈不答,只是拿眼瞄着他。
  禅师深吸一口气,道:“老衲于冥冥之中,似乎感觉到,跟你有些因果,却不知是何原因?莫非是上天示意,想让我收你为徒?”
  桑慈探手入怀,将香囊取出来,轻哼一声,抛了过去。
  禅师伸手接住,看见香囊的样式,禁不住手一抖!神识一扫,看透里面的帛书,禁不住神色大变,就像看见鬼一样!
  “这……这……这香囊,为何在你手中?那位女施主,她现在怎样了?”
  桑慈板着脸,说道:“那是在下生母,已经死了很多年。我出生七个月,她便病逝了。”
  “冤孽!冤孽啊!”玉通禅师面色惨白,双手颤抖,用僧袖遮住脸,脚步踉跄的离去了!
  不久,玉泉寺里,钟声响起,玉通禅师退位,进入塔林闭生死关。
  桑慈心无波澜,仿佛没事人一样,继续留下来修炼。
  千载之后,他修成十地菩萨,然后去了王舍城。
  如来佛的徒弟,摩诃迦叶,又名“迦叶佛”,“迦叶尊者”,和妻子妙贤一起,住在王舍城。
  这一天,迦叶尊者开坛讲法,高僧云集,不计其数。
  桑慈坐在台下,心有所感,陷入顿悟之中,不知不觉,身上冒出道道金光。
  等到讲法完毕,迦叶尊者将桑慈唤去,一番询问之后,收他为亲传弟子。
  随后,桑慈便留在王舍城修行。
  王舍城有一个大型的藏书阁,里面有经、律、论,三藏真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又有八万四千方便法。
  桑慈每日待在藏书阁,以仙帝的神识,通读所有的经典。
  他读书七日,静坐十日,循环往复,不知岁月。
  转眼过去八百年,他修成等觉菩萨。
  又过去三千年,他修成妙觉菩萨。
  当他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终于修成了小佛。
  在桑慈看来,佛跟仙帝一个等级。世间有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很多都是小佛。佛的定义,原本是“觉悟者”,“无上正等正觉”。佛本来没有大小之分。
  但是桑慈看得明白,理论归理论,跟现实不一样。
  现实之中,佛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师徒等级。
  大佛是指那几位天下闻名的佛主,小佛不计其数,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而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并不是说囊括宇宙,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种无所不能的佛,只存在于小人物的幻想中。
  对此,桑慈专门请教摩诃迦叶:“师傅,您的佛法修行,是否到了极致?”
  迦叶尊者微微一笑,答道:“追求极致是错误的。世间没有极致,也不可能达到极致。如果人无所不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桑慈又问:“既然如此,为何会有‘无上正等正觉’的说法?”
  迦叶尊者道:“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修全了,就是所谓的成佛,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然而宇宙间,有三十六万法门。即便是如来佛主,还没有领悟三成呢!为师只掌握八万八千法门。”
  桑慈恍然大悟,心道:“原来如此!一种法门,就是一种大道,对应着一个仙文。如来佛主大约掌握十二万大道,已经是了不起的存在了!”
  稍停片刻,他开口问道:“请问师傅,如何才能领悟更多的法门?”
  迦叶尊者答到:“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为师手里,有佛主赐下的一碗水,里面有十一万七千虫!我可以借你观摩一个甲子!”
  桑慈大喜:“多谢师傅!”
  迦叶小心的取出一个紫金钵盂,递给桑慈,道:“好生观看,莫要倾倒了!”
  “是,弟子记住了。”
  桑慈回到住所,动用心学大法,加上仙帝的神识,佛家的慧根,凝神观看钵盂中的水液。
  刚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看不见,渐渐的看见了细小的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然后虫子逐渐变大,化成了一个个大道种子!
  桑慈端坐不动,静观一个甲子,然后将钵盂还给师傅。
  不久,他修成了三阶小佛,几乎快赶上本体的修为了。
  八千年后,他跟着迦叶尊者,前往灵山,听如来佛讲法。
  如来佛高居灵山之巅,一手指天,一手之地,摆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架势,对着无数的菩萨、罗汉、天龙八部和佛弟子,讲述自己对佛法的感悟。
  他讲得天幻乱坠,落英缤纷,每个人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后,如来佛凑齐十八佛,七十二位大菩萨,五百罗汉,三千揭谛,组成佛门护法大军。
  桑慈也成了佛门护法中的一员。
  说实话,人世间比他功力高的佛多的很!但是那些佛都离开古佛星,前往大千世界弘扬佛法去了。
  一般来说,佛都是分散开的。一个大千世界,往往只有一位佛。
  如来佛在古剑星,只凑了十八佛,这些人都是他的弟子,暂时还没有出师。
  因此之故,桑慈跟另外十七位小佛一起,有机会跟在如来佛身边学习佛法。


第653章 佛门大势
  桑慈跟着如来和迦叶尊者,不急不燥的学习佛法。
  这一天,如来正在给十八位小佛讲课,忽然有一只黑蝴蝶,从空中飞过来。
  如来伸手一招,蝴蝶停在他的手心里,化作一枚玉简。
  他的目光掠过蝴蝶,微微一笑,道:“你们的师兄,地藏菩萨,在冥界开辟佛国,有了一些大成就。奈何冥界的疆土极为广大,以他的实力,犹如萤火处于暗夜中。他给为师来信,想要找几位帮手。却不知,你们有谁愿意前往冥界?”
  十八位小佛面面相觑,显出为难的样子。
  有人道:“世尊,我等功力浅薄,在日光普照之下,还可以保持佛性,若是去了冥界,只怕会被阴邪动摇了佛心。我听说冥界有很多大魔头,跟佛门势不两立。”
  如来笑道:“莫要担心,我与冥界两位大尊,冥河与忘川,也算有些交情。这两人不会为难你们。”
  有人问道:“师尊,佛能与魔和平相处吗?”
  如来答道:“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嗔、痴、恨、怨、恼、怒、烦,这些东西就是魔的起源。佛以慈悲之心,度化魔念,用德行来感化魔头,让他们心悦诚服。所以佛与魔和平共处,是可以谈心的朋友。”
  又有人问:“世尊,您认识冥河、忘川很久了吗?”
  如来微微一笑,答道:“早在鸿钧讲道之时,我就认识他们了。当时我坐在一块大石上,冥河坐在我的左侧,忘川坐在我的右侧,那时候大伙儿都是少年,转眼五十年过去了!我跟他们有矛盾也有合作,彼此之间,只是理念的不同,修行的道路不一样。”
  “师尊,您老人家佛法精深,无所不能,为何不剿灭他们呢?””
  “呵呵,魔是斩不尽灭不绝的,魔就住在人心里。”
  “世尊,魔族无恶不作,杀人如麻,若是世间,没有魔该多好!”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缘起缘灭,皆有因果。”
  桑慈静静的听了一会儿,问道:“世尊,现今天下,修士分为四类,分别是仙、佛、儒、魔,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修士呢?”
  如来答道:“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五蕴皆空,佛渡有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桑慈又问道:“世尊,您怎么看待,春秋老仙驱逐玉帝这件事?”
  如来微微摇头:“玉帝被逐,后土上位,天下依然如故,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可是,玉帝将木神句芒,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大卸八块,难道不该受到惩罚吗?”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间因果,极其复杂。”
  桑慈躬身道:“世尊,弟子愚钝,请您开解。我听说,玉帝指挥天兵天将,围剿五帝宫的弟子,试图夺取天下权势,用大一统的方式,将三界融为一体,如此一来,只怕弘扬了仙修,对我佛门不利,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如来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实话告诉你们:早在千万年前,玉帝便有一具分身,悄悄来到灵山,与我密会多日,商讨仙佛共处之事。我与他有过约定,待他统一三界后,将会奉我为尊,弘扬佛法,仙佛融合,不分彼此。
  然而没成想,这件大事,却被春秋老仙破坏了!
  如今,天下动荡,四分五裂,百姓受苦,人心惶惶。我佛慈悲,甚为不安。”
  桑慈问道:“世尊,您有没有联络春秋老仙,设法跟他结盟呢?”
  如来微微摇头,道:“春秋老仙,如同闲云野鹤,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却不想建设一个新世界!他将后土推出来做天帝,自己躲在一边潜修,既没有担当大帝,占据广大疆域,也没有众多的门人弟子,不是好的结盟对象,与我弘扬佛法不利。”
  听了这话,桑慈无语了,心想:“这倒是好!我师傅春秋老仙,因为不肯做天帝,所以在佛祖看来,成了不思进取,对佛门无用之人!无形之中,两人站在对立面,这可如何是好!”
  稍停片刻,如来佛又开口道:“冥界十八层地狱,每一层地狱,便是一个大千世界,需要一位佛坐镇。因此之故,我想派你们前往冥界,不知你们是否愿意?”
  十八位小佛,大都面露苦色,显然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
  如来接着道:“若是愿去,我赐你们每人一件紫金钵盂,内有诸多佛法种子,总共十二万法门,再传授你们金、紧、禁三箍咒语!”
  众佛闻言,这才面露喜色,道:“弟子愿往,却不知要在冥界驻守多久?”
  如来答道:“少则三五十万年,多则数百万年,待到新佛诞生,自然前去接替你们。”
  桑慈明白了,这是要等各界诞生新的小佛,然后再去冥界轮换。
  随后,如来佛给十八位小佛,每人赐一件紫金钵盂,再加上三段咒语,还有制作金箍的法门。
  紫金钵盂,本身算不得顶级法宝,只是一件中阶佛器,相当于六阶仙器,但是里面盛放的一碗水,却有十二万条小虫,全都是佛法种子,有些是佛祖最近领悟的,这可是无价之宝了!
  三段咒语也很有趣,金箍咒,紧箍咒,禁箍咒,全都是佛禁,相当于仙家的言出法随。
  桑慈的心里,被这三段咒语触动了。他隐隐觉得,仔细研究这些咒语,能跟儒门的“心即是法,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彼此结合起来,有可能得到,更高明的法禁之术。
  桑慈前往冥界,没忘记将两头白虎,都带在身边。
  临走之前,他还回了一趟玉泉寺,了解玉通禅师的状况。
  然而结局令人诧异,玉通禅师没能战胜心魔,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圆寂了。
  桑慈被玉泉寺的主持领着,来到一座佛塔前,看见玉通禅师的白骨,还有七颗舍利子,想起玉通禅师,毕竟是七地菩萨,修行多年,有舍利子留下来。
  他问主持:“禅师有没有留下什么话?或者什么特殊的物品?”
  主持想了想,道:“禅师临死之时,手里握着个香囊,香囊与禅师的法身都被火化了。除了香囊之外,还有一卷诗集。”
  桑慈拿到了诗集,翻开瞧了一眼。
  开篇一首诗:“万里新坟尽少年,修行莫待鬓毛斑。前程黑暗路头险,十二时中自著研。”
  第二首:“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去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他微微叹了口气,将诗集收入囊中,然后转身离去。


第654章 老仙的心思
  桑子明的本体,一直留在上林苑潜修。
  他成了春秋老仙最得意的弟子,继承了老仙的衣钵,掌握多种法门。丹器符阵,样样精通。五行神雷,全部掌握了。唯一的缺憾,就是境界还不够高。没办法,他毕竟还年轻,不可能一夕之间变成大帝。
  他的十大分身,不断的带来消息,一一禀报给春秋老仙。
  这一天,师徒二人,坐在仙桃树下闲聊。
  春秋老仙道:“你来评价一下,为师所处的境况,是好还是坏?”
  桑子明想了想,道:“弟子觉得,师尊的境况,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