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病娇宠:黑萌嫡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霏也觉得既然好不容易进了赤门关,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就可惜了。虽然发现了赤门关被攻破的真相,但即便是回去后揭露出镇西军勾结大晋,建兴帝处置了镇西军,还李家军清白,漠北失去的土地也收不回来了。
  
    现在赤门关就相当于大晋南征军的大后方,大军统帅正在这里,倒是可以在这个宇文昆身上动一动心思。
  
    谢渊渟拔出腰间他的那把长剑,轻轻巧巧地把断口处的两截门闩切了下来,那坚硬如铁的黑钢木和外面的钢筋铁皮,在他的剑刃下都犹如豆腐块一般。
  
    “带这个回去当证据就行了。”
  
    两人在这之后很快找到了宇文昆的帅帐,但帅帐周围守卫极其严密森严,围了好几层士兵,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根本接近不了。
  
    即便可以强闯进去刺杀宇文昆,也没什么用,大晋军队不会因为没了一个主帅就撤离赤门关。而且他们一旦在这里动起手来,包围他们的就是赤门关五万晋军,再高的武功都得交代在这儿。
  
    “没必要硬闯。”谢渊渟说,“等一段时间,摸清了换岗的规律之后再混进去。”
  
    宁霏突然拉了他一把。谢渊渟一抬头,一只信鸽正从西南方扑棱棱地飞过来,飞去的方向似乎就是帅帐附近。
  
    西南方是镇西军驻守的地方,残余的李家军已经并入镇西军,由镇军大将军罗征统率,正和晋军处于对峙状态。
  
    宁霏取出一枚细细的银针递给谢渊渟,谢渊渟立刻心领神会,在那只信鸽快飞到他们头顶上的时候,手指一弹,一道银光斜射上去,射中了信鸽的翅膀。
  
    银针是牛毛细针,就算是射中了翅膀,信鸽身上也看不出明显的痕迹来。但银针上带有麻药,那只信鸽飞行的姿态越来越僵硬,越飞越低,最后跌跌撞撞地落到了距离两人不远的地面上。
  
    宁霏过去捡起信鸽,拆下它身上绑的信件,拆开来看了一遍,嘴角微微勾起来。
  
    抬头问谢渊渟:“你那些下属里有没有能够模仿别人字迹的?”
  
    谢渊渟挑眉:“这还需要他们,我就可以。”
  
    ……
  
    几天后,帅帐里,大晋南征军统帅宇文昆拆开了竹筒里封着火漆的信件。
  
    他和大元镇军大将军罗征一直有联系,但为了避免暴露,只在有紧急事件时才会传信,用的也不是信使,而是专门训练过的信鸽。
  
    最近两军之间局势稳定,他也很守信用,到了之前约定过的地界,就停下来不再往南进攻。只要各自再守一段时间,大元那边镇西军把李家军收编完毕,他们的这场合作就算是结束了。
  
    他们从大元那里得到赤门关和漠北的一大片土地,镇西王则是除掉李家,吞掉了十多万李家军,获得在漠北的兵权,双方互助互利。
  
    这之后合作结束,换成由镇西军驻守漠北,双方仍然是敌对关系。接下来漠北局势如何,那就各凭本事了。
  
    这场合作最早是由镇西王提起的,镇西王虽然人还在西北,却派了麾下的镇军大将军罗征作为代表,过来跟宇文昆交涉。
  
    宇文昆之所以答应下来,是因为他太了解镇西军其实远不如李家军的骁勇善战,更没有李庚和李长云这种对漠北了如指掌的将帅。
  
    李家一倒,漠北就等于是失去了最重要的庇护。就算剩下的李家军并入镇西军,失去了李氏一门的统率,跟往日的李家军也有天壤之别,根本不会是他们大晋铁骑的对手。
  
    偏偏镇西王还自信得很,以为吞了李家军就万事大吉,一样能像李家军一样安安稳稳地守住漠北。
  
    所以宇文昆很沉得住气,愿意守在赤门关等到承诺的合作时期结束,没必要现在就撕毁之前的约定攻打过去,免得坏了他作为一国元帅的名声。
  
    但他有些奇怪。这时候罗征给他传信,是出了什么急事?
  
    把信纸展开看了一遍,宇文昆顿时唰一下站起来。
  
    “来人!”
  
    帅帐外面进来一个士兵:“大帅有何吩咐?”
  
    宇文昆啪地一声将手里的信纸拍在桌面上,往外走去。
  
    “传令下去!点兵!”
  
    罗征传来的信上,说李庚果然并没有死在战乱中,甚至连他的两个孙子都一个也没死,全须全影儿地出现在了现在镇西军和李家军的驻地。
  
    罗征这些天本来正在忙着把将近十万的李家军收编进镇西军,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李庚三个人在军营外一出现,只靠着这孑然一身的三个人,登高一呼之下,李家军全军沸腾。将近半天的时间里,十万人全部义无反顾地脱离镇西军,跟随李庚而去,一个人都没剩下。
  
    罗征的鼻子几乎都气歪。
  
    建兴帝是因为他们上报的奏折里说李庚战死,李家军没有统帅,才把李家军的兵权暂时交给他,由他来指挥。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家军就是真正属于他麾下的军队。因为建兴帝从未明旨说过从李庚的手里收回兵权,因为李庚人都已经死了,这是根本不需要说的事情。
  
    谁知道李庚竟然没有死,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李家军的面前。
  
    那现在谁才有李家军的兵权,李家军应该由谁来统帅?
  
    罗征本来还想着跟李庚商议谈判,结果根本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李庚连一个正眼都没有给他,往李家军面前一站,李家军十万人也连一个正眼都没有给他,就哗啦啦地追随他而去。
  
    罗征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能如何,难道下令让镇西军截杀李家军?
  
    李庚带走十万李家军之后,沿途收复三个已经被大晋军队占领的城池,以战养战,一路杀去了碧月湖。
  
    就像曲海没有真正的海一样,碧月湖也没有真正的湖,只是一处地下河渗水汇聚成的水泊。大漠里的城镇,后面经常会带上“海”“湖”“河”“潭”等等字眼,这是在表达对于水的向往和重视。
  
    碧月湖的城池就是围绕这处水泊建起来的,把水泊包围在其中,因为水源充足,算是漠北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李长云之前带兵驻守的就是碧月湖。大晋军队攻破碧月湖之后,李长云被活捉,罗征送了大元的能工巧匠给大晋军队,照着李长云的脸,把另一个大元人易容成李长云的模样,这才有了李长云当众向大晋投降的事情。
  
    现在李长云就在碧月湖里面,李庚带领李家军前来,显然是冲着李长云去的。
  
    碧月湖守城将士只有两万多,十万李家军一到,如何抵挡得住,踩都能踩平了整座城池。因为城被围了,城内晋军信使无法出来,所以不得不由罗征传信来向宇文昆求救,让宇文昆赶紧过去拦截李家军。
  
    否则的话,李家军一旦收回了碧月湖,有了据点,在漠北就又站稳了脚跟,再想撼动便难上加难了。
  
    从罗征这边的角度看,更是必须尽快控制住李家军,除掉李庚。不然被李庚得了机会,找出镇西军和大晋军勾结的证据来,送往京都交到建兴帝的手中,那一切就全完了。
  
    宇文昆接到信,刻不容缓地点兵七万,从赤门关出发,火速赶往碧月湖。
  
    结果到碧月湖那边的时候,草原上矗立的城池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安详悠闲岁月静好,连一个李家军的脚印都没有看到。
180 李家的女婿不好当啊

  
    宇文昆冲进碧月湖,找到守城将军,一把揪着他的衣领提起来:“李家军呢?”
  
    守城将军一脸懵逼:“……李家军?”
  
    宇文昆恨不得把他的脑浆子摇出来:“不是说碧月湖被李家军围了?”
  
    守城将军一脸大写的懵逼:“是谁告诉大帅碧月湖被李家军围了?”
  
    宇文昆就算是再震惊,一瞬间也明白过来自己被骗了。要么那封信是假造的,要么罗征推翻了他们的合作。
  
    后者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罗征这时候倒戈的话,对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一封信把他的七万军队引到了碧月湖,赤门关那边只剩下不到三万人……要是这时候大晋军队进攻赤门关呢?
  
    宇文昆如遭雷击,全身寒毛倒竖,一转身就大步往外冲去。
  
    守城将军被他弄得一头雾水,觉得有必要把话说清楚,在后面喊:“大帅,前几天确实有一批人混进了碧月湖城里,想要劫走李长云,不知道是不是李家军的人。”
  
    宇文昆本来不想搭理他,听到李长云这三个字,脚步又硬生生停了下来。
  
    “李长云现在怎么样了?”
  
    若是李家军真的进攻赤门关,有李长云在手上,还能作为一个人质。
  
    守城将军一脸大写加粗的懵逼:“大帅不是派人接走了李长云吗?”
  
    宇文昆再次冲到守城将军的面前,这次他的衣领直接被拽得裂了开来:“本帅接走了李长云?!”
  
    守城将军差点被他的吼叫声震聋耳朵:“那……那些人天天在关押李长云的地牢周围转悠骚扰,都是一群武功高手,末将很难抓到人,担心这样下去李长云万一哪天真的被劫走……后来末将飞鸽传信给大帅……”
  
    宇文昆砍断他的话:“本帅根本没见到碧月湖这边有信鸽过来!”
  
    守城将军睁大眼睛:“怎么会?信鸽在大漠野地里没法生存,它们不会偏离路线乱飞的啊!”
  
    ……
  
    若干里之外……
  
    溪流边的篝火上,用树枝架着好几串金黄流油的烤肉,香气扑鼻。谢渊渟从火上拿下其中一串,递给宁霏:“吃这个,没有羊肉那么油腻。”
  
    宁霏接过来咬了一口:“不错,想不到沙漠里养出来的鸽子也这么鲜嫩。”
  
    ……
  
    宇文昆咬牙切齿地:“后来呢?”
  
    守城将军战战兢兢,已经猜到了发生的事情:“后来……就是今天早上,有一队骑兵来到碧月湖,说是大帅派过来接走李长云的。末将想着李长云在大帅那边应该安全些,看那些士兵又全是大晋人的样子,就把李长云交给了他们……”
  
    宇文昆简直想把他掐死:“白痴!那些人是易容的!易容术就是起源于中原,我们假扮李长云还要借大元那边的人来,他们难道就不会用易容术?”
  
    守城将军被他吼得几乎要瘫坐到地上去。
  
    这也怪不得他啊。他前面几天被那些幽灵一般神出鬼没的劫囚者折磨得心力交瘁,连续几个晚上都没睡过安稳觉,就怕李长云这个重要俘虏被劫走,。
  
    那些大晋骑兵来的时候,他一听说终于可以不用守着李长云这个烫手山芋,如释重负,精神一下子放松下来,所以才没有仔细检查核对对方的身份,把李长云交了出去。
  
    宇文昆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不但赤门关那边危急,现在连李长云都被对方不费一兵一卒就给骗了出去。
  
    但他现在没有工夫跟守城将军算账,一把将对方掼在地上,冲出了大帐。
  
    七万大晋军队在草原上急行军,赶了整整两天才到碧月湖,这才不到一个时辰,屁股都没来得及在碧月湖的土地上坐热,又得知要掉头急行军赶回赤门关,一个个士兵简直连崩溃的心都有。
  
    这是在逗他们玩吗?
  
    七万大军移动起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尽管宇文昆这边催得再急,但赶了两天路的士兵们体力消耗太大,回程时已经无法保持来时的速度。也不能强行让他们透支体力赶路,否则到了赤门关那边就算来得及,一个个都累趴下了,还打什么仗。
  
    回程用了两天半时间。快到赤门关的时候,宇文昆远远望见赤门关的城墙,全身瞬间就凉透了下来。
  
    城墙下硝烟滚滚,火光未熄,南城门已经洞开,大队的人马正在鱼贯进城。而城墙上面,有一个士兵昂首阔步走上墙头,插下一面黑金色的旗帜,一个巨大的“李”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那是李家军的军旗!
  
    ……
  
    十几万大晋军队失了最重要的赤门关,被阻隔在尧山以南,只能固守着碧月湖等几个城池。
  
    因为之前赤门关驻扎的晋军人数最多,大晋那边运过来的军需也要经过赤门关,所以这里的军需储备量最充足。
  
    李家军收复赤门关两天之后,大晋又有一批粮草运到,李庚下令守城士兵把朝北一面城墙上插的军旗换成晋军军旗,大晋运送粮草的士兵并不知道赤门关已被李家军收复,白白把这数百车的粮草送上门,落到了李家军手中。
  
    相比之下,被截断在大元境内的晋军就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没有粮草来源,没有援军帮助,前有李家军,后有镇西军,腹背受敌。
  
    镇西军的统帅镇军大将军罗征得知李庚等人未死,李长云从晋军手里被救出,李家军收复了赤门关之后,就知道大晋军队大势已去,想要除掉李家人灭口,是不可能再做得到了。
  
    罗征自知自己犯的是通敌叛国的第一等大罪,在一个晚上带着自己的一批心腹,弃军连夜出逃,也不知逃向的是什么地方。
  
    李庚在收复赤门关之后,就派了信使到镇西军军中,说明罗征勾结大晋的事情。镇西军中的大部分低品级将领,也就只是听上面的命令行事,未必知道罗征都干了些什么。
  
    信还未传到,罗征就已经先逃了。
  
    这一逃就是畏罪潜逃,等于承认了李家军派来的信使说的都是事实,那些镇西军将领们如何还有不信的。
  
    有一部分跟着罗征参与了叛国之事的将领,见主帅逃跑,也跟着趁众人不备的时候逃离了镇西军。但大部分的低品级军官和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留了下来。
  
    这些镇西军将士因为没有主帅统领,无法自己行军,将领们便做了最保守的决定,严严实实守住南边防线,不让大晋军队南下。这总不会出错就是了。
  
    十几万晋军,每天需要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大元境内只耗了短短五六日,就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李家军从一个城池攻到另一个城池,晋军从一个城池撤退到另一个城池,最后只剩下碧月湖的时候,晋军也从十几万缩减到了只剩八九万。
  
    这时候的晋军早就是强弩之末,碧月湖最后一场战役,也成了无路可退的困兽之斗。战役十分惨烈,一天一夜的攻城激战之后,碧月湖终于也被攻破。
  
    晋军逃出碧月湖,在城外的平原上被李家军包围,将近六万人被斩落马下,只剩了一部分残兵败将,逃向尧山的方向。
  
    尧山高达千丈,险峻难行,所以唯一的缺口赤门关才会成为天险。这要翻过山去,两万多晋军又不知道只能剩下多少了。
  
    漠北正战火连天的时候,宁霏这段时间来都没工夫去管战事,一门心思围着李长云几个人连轴转。
  
    李长云被晋军俘虏之后受了刑,晋军不打算要他的命,所以这些伤都不致命,但比起李庚等人之前的情况更加麻烦。晋军心狠手辣,打断了他的两边腿骨,虽然能接上,但要想恢复得完好如初,颇要宁霏费一番心力。
  
    李庚的伤最轻,所以之前没几天就能离开曲海,前往镇西军的驻扎地,后来又统帅李家军辗转征战。
  
    李朔风和李雁声伤重些,但两个都是年轻人,身强体壮,赤门关破之后又在关城内休养了一段时间,在宁霏的精心调理下,现在已经好了七八分了。
  
    谢渊渟也完全不管赤门关外的事情,但他并不是因为跟宁霏一样有事情要忙,宁霏怀疑就算是天塌下来,只要跟她和他自己没关系,他都不关心。
  
    因为李家人的家风传承,家族里不管男人女人,大都是很容易相处的直性子。三代人有一种奇怪的隔代差异。
  
    李庚年纪最长,性情最为洒脱豪迈,李长云倒是比父亲沉稳得多,颇有大将风范,到了李朔风这里又拐回去,简直就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倒是年纪最小,只有十六岁的李雁声出淤泥而不染,相对文雅一些,大概算是李家人里最有书生气的一个。
  
    李庚对谢渊渟本来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上次在曲海时谢渊渟不由分说把宁霏拉走,还附赠一个“不服你来咬我啊”的眼神,差点没给他气完。
  
    在赤门关里再一次见到谢渊渟,要不是看在这次收复漠北失地他也立了大功的份上,非得上去跟他打起来:“小兔崽子,拐跑我家外孙女儿,你很能耐是不是?要不要跟老子去练兵场上练两个回合,看看老子咬不咬得动你?”
  
    谢渊渟一脸诚恳地:“外公,您不能在孙女婿面前自称老子,不然辈分就乱了,会折煞孙女婿的。”
  
    李庚:“……”
  
    宁霏赶紧上去劝架:“外公您不用理他,他的事情您在京都应该有听说过,神经病一个,不值得您计较。”
  
    李庚声音提高一个八度:“……神经病一个还想娶我家外孙女儿?!”
  
    宁霏:“……”
  
    李朔风看谢渊渟也很不顺眼。他本来听说姑姑那边有个漂亮可爱的表妹,一直盼着哪天有机会去京都见一面,结果在漠北人是见到了,竟然是带着个未婚夫君一起来的,顿时觉得这个落差无法接受,心理十分不平衡。
  
    伤势刚恢复得差不多,宁霏说过可以不忌饮食的时候,他就拎着两大坛烧刀子去找谢渊渟拼酒。
  
    漠北的男儿没有不会喝酒的,酒量越好越受人崇敬,不会喝酒的往往得被人嘲笑。李朔风本来想着,不到三碗烧刀子就能把这个从京都来的小白脸喝趴下,给他个下马威看看,李家的女孩子不是那么好娶的。
  
    结果喝到一半不省人事,第二天趴在帐篷里醒来的人是他,谢渊渟跟个没事人一样从外面晃悠进来:“表兄没事吧?昨晚我看你睡得太沉,只好把你直接送进来了。”
  
    李朔风一巴掌拍在谢渊渟的肩膀上:“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好兄弟,昨晚的事……能不往外说吗?”
181 开始虐渣爹

  
    收复漠北之后,李庚在漠北又忙了一个多月。
  
    漠北的布防和李家军的编制,都被罗征搅得一团糟,需要重新整顿。各个城镇刚刚经历过战乱,防御工事等被摧毁了多处,也要筹划重建。
  
    逃走的那些镇西军将领,漠北三郡的郡守和李庚都已经派出人去追捕,大部分陆陆续续地被抓了回来,还有一小部分要么是已经逃出大元国境,要么就是死在了逃亡之中。
  
    漠北的环境本就恶劣,逃亡很不容易。为首的罗征和他的一群下属,就在尧山山脚下被发现了尸体的残骸。这些人应该是遇见了大漠里的狼群,十几个人已经被啃得只剩下残缺不全的骨架,只能靠着服饰的碎片来辨别出身份。
  
    被抓回来的其他将领,则是连同罗征勾结大晋的其他证据一起,提前押送回了京都,由三司审问处置。
  
    到八月初的时候,军中事务已经整顿得差不多。李长云的伤势也恢复了大半,虽然还不能下地行走,但可以经得起长途跋涉了。
  
    李庚早已将漠北的情况上奏给京都,建兴帝传了旨意过来,让他忙完这段时间,就亲自回京都领赏。
  
    大晋这一次元气大伤,十万雄师折在大元境内,三到五年之内都无力再进犯大元,漠北可保一段时间的平安。所以李庚对漠北的局势还算放心,八月份就准备带着李氏全家,启程返回已经好几年没回去过京都。
  
    跟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李家老夫人安氏,李长云的夫人程氏,以及李长云收养的一个女儿,李月笛。
  
    这几位李家的女眷,平日里自然是不能跟着男人们留在战场上的,但也不愿意待在千里之外的京都,都住在太屋岭北侧山脚下的一座小城,关州城里。
  
    关州虽然也属于漠北境内,但环境至少没有北方那么恶劣,战火也不容易蔓延到这里来,男人们得了空闲可以经常回趟家看看,不比京都那么遥远。
  
    这次安氏和程氏得知李家四个男丁在战乱中都受了伤,顿时在关州坐不住了,反正现在漠北平定没有战事,便带着李月笛一起来了赤门关。
  
    宁霏这是第一次见到李家的这几位女眷。
  
    安氏五十来岁年纪,看过去慈和温柔,说话声音都是软软的,仿佛永远没有任何脾气的样子。程氏长得清清秀秀柔柔弱弱的,像个江南水乡走出来的温婉女子,一开口画风全变,泼辣强势得很。
  
    李月笛并非程氏所出,而是李长云麾下一位重将的遗孤。那位将领在五年前的一次战役中为救李长云而牺牲,临终之前,把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儿托付给了李长云。
  
    李长云本就是从小看着李月笛长大,这个名字还是当初他帮着给起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故人临终托孤,李长云便义不容辞地收养了这个女孩,让她上了李家的族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