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此生应不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向来能毫无顾忌的写出批判性文章的文人极少。这个道理,锦颐也明白,然而即便明白这是极其冒险的,她还是这样写了。
  早在动笔写下《平等》之前,她便知道,关于这篇文章的舆论,必定是只能有一方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威视大获全胜的。
  《平等》发表之后,显然是它的负、面、评论要占了上风。甚至,这股谩骂的风潮还渐渐的牵涉到了锦颐本人的身上。其中,尤其以一些“老牌”文人们的反应最为强烈。
  他们说,会写出《平等》这样文章的作者,本身便是带有反社会人格的。
  他们将锦颐臆想成为一个思想黑暗的人,撰写成一篇篇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们竭尽全力的抹黑锦颐,只因锦颐在《平等》里提了一句——
  “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见风使舵的存在”。
  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讲究资历的。在那些“老牌”文人的眼里,文坛也该是。
  假使今日写出这样一篇嘲讽意味极浓的文章的人是卢瑟,那么他们必定是会“谦虚”应承的。但今时今日,在文人这个圈子里,锦颐无疑还只是个初入文坛的新人作者。
  人。平常人。大都喜好倚老卖老,大都喜好摆弄自己的权威,大都不能接受被入门级别的“菜鸟”戳着脊梁教训。所以,由他们看来,锦颐便是那个“以下犯上”的人了。
  他们并不承认那篇《平等》里的言论是正确的,是以他们根本便也不以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给锦颐一个“教训”瞧瞧。他们想要锦颐公开登报,承认自己的《平等》是错误的。
  然而,在他们联手起来,对锦颐施以莫大的压力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锦颐的存在,是与其他初入文坛的新人作者不同的——
  她的哥哥本身便是当今文坛的一大中流砥柱。她的哥哥,当年本身便是以一种极其强横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成为文坛名家的。
  当谢锦言从《申报》上看见锦颐的文章的时候,他并不是不吃惊的。毕竟,合乐里一事已经花费了大家太多的心思了。好不容易事情有了一个了结,他以为她会好好休息一下的。
  但让他更为吃惊的,实际上还是那篇文章里本身的内容。
  那篇文章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无非便是两点,一是“人生而不平等”,二是“华人生来太多懦夫”。明知不平等,却不愿为之奋斗的便是懦夫。在锦颐的文章里,几乎所有人都能称得上“懦夫”二字了。
  她的观点十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却着实是有些清晰得灼烧人的内心了。
  谢锦言已经看完了那篇文章,却仍旧是将报纸握在掌间,迟迟未曾松开——
  即便是锦颐最为活泼任性的时候,他都从没想过,他的妹妹竟有一天,会以这样强横的态度、会以这样辛辣刻薄的文字,写出这样一篇极具批判性的文章。
  他自己本身便是一个惯于撰写批判性文章的文人,他知道要使天下人接受这样的文章是有多难的。便连他自己,他能成功的这样快,都还是取了巧的。他从不曾用凶猛得如同武器一般的文字去撰写文字,他惯来是写出事实,让民众们自己去衡量对错的。
  他的方式,向来是极其温和的。如同卢瑟那般言辞激烈的大家,都是花费了十年八年的时光,才能使之站到了如今的位置上的。
  突然有那样一瞬间,谢锦言有些庆幸自己在文坛中也算是个颇有地位的人了。至少这样,他便能给予锦颐更多的帮助。而这种庆幸,在他看见对于锦颐的恶评层出不穷的时候,更是达到了顶峰。
  放下最新一期的报纸以后,谢锦言几乎没有半刻的耽误,立马便打电话一一邀约了文学研究会的会友们举办了茶话会。
  他的想法很简单,文人间的战斗,只能以文字来解决。 
  *
  11月23日,《平等》刊发的第三天,对于《平等》的评论,上海的各大报刊上忽然出现了许多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些看法,只消一眼望去,不用多说,便足以让人明了,那都是支持锦颐,承认《平等》的。
  如果说,那些为锦颐发声的文章仅仅是出自无名之士的手笔,那便必然是无法扭转时局、改变舆论的。但偏偏,写出那些文章的人,俱是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名望的文人大家,叫人无法忽略不计,也叫人无法刻意避而不谈。
  ——“我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坛竟也开始以资历论高下,而不是以文笔较长短了。‘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见风使舵的存在’,你们在用你们的行为,来对谢锦颐先生的《平等》,予以最好的佐证。”
  ——“我不知道你们的谴责、你们的谩骂,究竟是想要表达些什么。谢锦颐先生的《平等》难道说得不对吗?我们和洋人们的地位平等了吗?我们能同洋人们站在同等的地方畅谈人生了吗?我不清楚你们究竟在回避些什么,也不清楚你们究竟还要回避多久,但至少我是敢承认的——锦颐先生说得没错,我们都是懦夫!”
  ——“我们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假象里。在这个假象里,我们一边幻想着华夏仍旧是世界强国,一边对洋人们俯首称臣。我们用最后的假象来遮掩我们的懦弱,用最后的假象来成全我们可悲的自尊。我们对这样一个假象赖以生存,所以当谢锦颐先生将这个假象打破以后,我们便理所当然的指责她残忍。没错,我们是懦弱的。”
  ……
  生活在上海的如许多一流文人们,在谢锦言的领导下同时站出来为锦颐发声,其效果不得不说是惊人的。他们的底蕴是深厚的,在他们的身后,总有着很多对他们极为推崇的读者。当他们开始愿意为锦颐发声的,那便是他们身后的读者愿意深思的开始。
  于是,在那些愿意回首反省的读者们深思过后,支持着锦颐和《平等》的人便不知不觉的多了起来。虽然那些对锦颐和《平等》或怒或骂的言辞仍旧占据着上风,但两者之间也隐隐有了一种分庭抗礼的趋势。
  而这种趋势,是在四天之后陡然结束的——
  华夏诸多的一流文人们虽然有许多都生活在上海,但是要说这些文人们为了某一件事而一齐发声,却绝对是个稀罕事儿。所以渐渐地,关于“谢锦颐先生和《平等》这篇文章究竟是对是错”的问题,便也慢慢进入了国内其他各省人民的视线里。
  或许也是因为这篇《平等》的批判意味太过浓烈,当住在北京的人们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过后,便有卢瑟的学生特意拿了印着《平等》的报纸,去请卢瑟赏评。
  谁知卢瑟看了之后,连向来严肃刻板的面容都轻松了许多,对着那份印着《平等》的报纸连连点了几下头,心情颇佳的对着自己的学生赞了一句,“近年来的批判性文章里,我看的也不算少,唯有这篇还可以说是颇有灵气的。”
  说着,他竟又翻到了文章的开头,望着那印在题目一旁的作者名,还皱着眉多问了一句,“谢锦颐?怎么好像没有听说过?看起来倒是同谢锦言颇有关系。”
  卢瑟先生是极少称赞别人的文章是有灵气的,因为他本身便是写批判性文章的一方好手,所以待他口味养得刁钻了之后,便再少有同类型的文章能入得他的眼里了。
  但现在,他称赞了谢锦颐的《平等》。
  当他这一句对锦颐夸奖的话语传回到上海的时候,原本还对锦颐谴责得言之凿凿的人们,顿时便再没了声音。
  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一场舆论之战是锦颐大获全胜了。但实际上,她比任何人都更明白,真正赢了这一场舆论的,并不是她的文章本身,而是所谓的“权威”。
  让那些诋毁着《平等》的人住嘴的,不是其他的什么,仅仅是卢瑟先生的一句夸赞罢了。
  “锦颐,你竟然得到了卢瑟先生的认可!”
  当谢锦言和袁幼卿也如同其他的人一样,兴致勃勃的来恭喜她的幸运的时候,锦颐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应该跟着开心笑,还是继续有些失望。
  诚然,她是得到了卢瑟先生的承认,她之后在文坛上的路途也会顺畅很多,但这仍然掩饰不了,她在这场舆论之战里同样是个输家的事实。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的《平等》便没有起到效用了。她的《平等》始终是让一部分人认清了现实的,这一点,仅从她的支持者渐渐变得可与她的诋毁者分庭抗礼便可得知。
  只是,华夏民族最值得引以为傲的是什么?
  是凝聚力。
  仅仅是一部分人的觉悟,那还远远不够。                        
作者有话要说:  负、面评论竟然会被和谐…

  ☆、第十六章

  一个又一个的知名文人接连发声,最后连卢瑟先生的学生都转述了先生的认可。
  由全民谴责忽而变作全民热捧,这其中的转变,似乎没有一个人有感应到任何的奇怪和不适。一夜之间,锦颐便在整个华夏文坛都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突兀的在一片寂静中响起,锦颐从书桌前的木椅上直起身,转过身子望去,便见谢锦言正背着手斜倚在门框上,笑容灿烂的望着自己。
  一见是他,锦颐便只笑了笑,重新转过脑袋,将目光放在了桌上的报纸上。直感到身后有一片阴影洒下,才直起了腰背,好笑地问道:“这又是怎么了?有事儿就快说事儿,没的阻了我看报的时间。”
  谢锦言俯身一看,见锦颐是在看报,原本便已经想起身离开了。此时听得锦颐出声问话,便也毫不留恋的直起了身子,动作利落的坐在了一旁的床沿一角上。
  “你这几天真就不出门去走走了?”他将身子凑到锦颐的身旁,问道。
  锦颐闻言,毫不掩饰着自己的无奈道:“这几天里,你已经将这个问题问了好多遍!我感觉,若是有一天我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那也必定是被你给磨得。”
  “那还不是你像根木头似的,总也说不通吗?”谢锦言浑不在意的笑了笑,“你今后要是想走好文人这条路子,免不了是要和其他文人们打交道的。可你看看你,现在大家伙都对你感兴趣极了,要我邀你来你也不来。我成天劝着你这根木头,我才是快要给气死了!”
  言罢,还嫌不够,他又接着抱怨了一句,“你不跟我去参加小聚也就算了,你怎么连幼卿的邀约也给拒绝了?搞得我这几天去上课,幼卿还特意跑来问我你是不是生病了。”
  谢锦言话刚一落,锦颐便给愣住了。
  对谢锦言倒也还好,毕竟那是哥哥,她并不会有什么愧疚的心思。但她没想到,她好几天不出门,竟然还会让袁幼卿跟着担心起来。
  蹙了蹙眉,锦颐颇为懊恼道:“我只是厌烦到哪儿都费尽心思的应对别人的热情罢了,等这一阵过去了,我还是会出去的。”
  尤其,这段时间,上海的人们,无论是哪个阶层,总是要聊到她的。无论是谢锦言的那些友人聚会,还是袁幼卿的那些几人小聚,归根结底,都是想带她出去见些其他人罢了。
  谢锦言不置可否的耸了耸肩膀,忽而笑了一下,摆出了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以往那些也就算了,我现在要说的这一次,你可是不去也得要去了~”
  “什么——?”
  锦颐话都还没有问出口,谢锦言便已经将手伸进了西装外套里层的口袋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封制作精良的信件,随手便丢在了锦颐身前的书桌上。
  狐疑的瞥了一眼谢锦言,锦颐犹豫着拾起那两封信件中的一个,便将其打开。
  那信件的信封是真的制作精美,可当锦颐用食指和拇指捏出信封里的信件时,却发现,仅仅只说一句“制作精美”,那还决计是不够的。
  那信件其实也不是什么信件,而是一张着色艳丽华贵的邀请函。
  锦颐挑了挑眉,有瞥了瞥一旁的谢锦言,见他还是没有什么动作,只是示意自己将那邀请函打开来看看,便又收回了眼神,重新将目光放在了手上的请柬上——
  “余将于十二月一日下午三时,携未婚妻于美涵在上海和平大饭店举办婚礼。近日常闻谢锦颐先生美名,特邀先生彼时一观……”
  锦颐一边看着邀请函里的内容,一边将其中的内容给念了出来,“邀请人……秦非正……”
  “秦非正要同于美涵结婚了?”也不知道是对谁,锦颐下意识的便问出了这么一句。
  秦非正是什么人?那是民党党、军、政的中枢人物。
  于美涵是什么人?那是集财富、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人。
  自两人订婚之始,这两人的结合便为天下人所争执议论,几乎所有的报刊都质疑着两人结合的目的。毕竟,这两人的身份和背景着实是有些敏感了。
  种种言论,大多都是在说两人的婚姻是政治联姻。因着秦非正字华英,所以便有人一语双关的戏称两人为“华(秦华英)美(于美涵)合作”。甚至还有报刊直接便画了一幅漫画,上缀一把枪、杆子和一堆钱罐子,直接将其命名为“军阀与财产的结合”。
  原本仅仅是一场订婚仪式,都已是万众瞩目了,如今都要正式举办婚礼了,想来到时必定是会引得全国各地的报社争相追踪报道了。
  想着,锦颐便又空出一只手,重新从桌面上取过了那空下来的信封,定眼一瞧,只见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了“谢锦颐”三个大字,而桌上的另一信封上也同样的明明白白写上了“谢锦言”,才确信自己并未看错——
  两封邀请函,一封是给谢锦言的,一封是给她的。
  “秦非正要同于美涵结婚,怎么会想起要给我送邀请函了?”
  她仅仅是一个刚刚有些声名鹊起的文人,即便的确是小有名声了,却也绝对是够不上参加秦非正婚礼的资格的。更况且,她方来上海小半年,同秦非正、于美涵二人根本也无甚交情,这两人又怎么会兴起要去请一个非亲非故之人?
  锦颐想不通,干脆便别过头去,等着谢锦言来给他一个答案。
  显然,谢锦言也是早有准备,锦颐刚一问完,他便立马答了上来,“你也不用担心,我给我其他的一些好友们去电问过了,这一次秦非正的婚礼请了很多人,足有千人。除了全国各地的名人们请得不少以外,在上海滩里,像你这样名声比较出众些的,他们也基本都请了。”
  如同秦非正结婚那样的场景,纵然锦颐未曾得到请柬,他也必定是会待她同去的。但是,与他所设想的情况不同,锦颐竟然同样收到了邀请函!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说他就瞧不起锦颐了。而是这个圈子便是这样,向来是什么级别的人就会同什么级别的人交往。通常,像秦非正这样的国家领导人物,即便是普通的宴客,也必定是各界的精英与翘楚。
  哪怕他自己心里面知道他的妹妹决计是不比任何人差的,但是就事论事,仅就现下的情况而言,要将锦颐当做是文坛的顶尖人物,那是十分牵强的。
  所以,两相对比之下,秦非正那封突如其来的邀请函,便显得十分怪异了,他是不可能不去打听打听的。直等到他从朋友那儿听到了秦非正所邀请的一系列人物里,锦颐反而算不得是突兀的那一个,方才放下了心来。
  可是,锦颐在听了谢锦言的解释之后,却并有跟着放下心来,反倒是将眉头越蹙越深——
  平常人家结婚,只宴好友七八。富足一些的人家,可有数十。如同秦非正那样的身份背景,宴邀数百位自是算不得什么,但是要说千位以上,那便确实是有些过了。
  尤其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且抛开民、产两党愈发恶劣的关系不说,如今的华夏国内,起义、战争四起,在这样的情境下,举办这样的盛世婚礼,绝对是不合时宜的!
  而这场婚礼的主人公秦非正,能从出身中等的盐商家庭走到今天的举足轻重的位置,本身就也不是个什么傻子,自然不可能分辨不清轻重缓急。
  这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柄政治的人物。
  这样一个能说出“叛逆未除,列强未平,何以家为”的人,会如此突兀的做出结婚的举动,即便她相信他是与于美涵女士感情深厚的,她也很难相信他是没有其他目的的。
  “我知道了,我会去的。”仔细的将邀请函重新折放回信封里去,锦颐细声说道。
  “行,那我在准备贺礼的时候,顺便也帮你一起准备一份。他们的婚礼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免得你来不及。”
  谢锦言并没有感觉到多意外。无论是出于秦非正这个发出邀请的人本身的身份,还是出于积攒写作的素材,抑或是其他的什么,他早就料到了锦颐是不会拒绝的。
  他来上海的时间久,参加过各式各样的宴会场合,对于参加什么场合,应该给什么样的贺礼也算是颇有心得。反正他自己也是要给,既然能让锦颐少麻烦一些,他就也不介意替锦颐一齐把贺礼给挑选好了。
  *
  十二月一日。
  秦非正发送邀请函的时间已是十一月份的末尾了,但是,这是完全无法阻止全国人民的热情的。几乎是从天亮开始,上海道路上的人便越发多了起来,平常就很拥挤的火车站,今天更是毫无一丝空隙。
  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有记者、有文人、有社会精英、也有许多闲人。他们并不一定都有秦非正的请柬,但是肯定的,他们都是来观摩秦非正的盛世婚礼的。
  即便他们深知自己大约是看不见秦非正结婚的场景的,但至少,他们是能瞧见秦非正夫妻同坐汽车绕城环行的场面的。
  身着一身粉色的旗袍,头戴一顶浮面白纱礼帽,锦颐鲜少有打扮的如此用心的时候的。
  她一只手轻挽着谢锦言的左臂,待谢锦言将两人的邀请函和贺礼,一同交递给饭店大门一侧的侍员手中以后,方才同着他一道踏进了饭店的大门。
  ……                        
作者有话要说:  老实说你们是不是特嫌弃文名/(ㄒoㄒ)/~~
其实我也知道这个文明可以说是很言情风了,但是我没那个胆子取个那么直白的名字啊/(ㄒoㄒ)/~~
要不你们帮我想想?
另外,天气转凉,作者君已经中招感冒,大家注意保暖(づ ̄ 3 ̄)づ~
谢谢暴力老奶奶扔了1个地雷

  ☆、第十七章

  仪式开始的时间是下午三点,锦颐和谢锦言到得和平大饭店的时候,离仪式开始的时间还有钟半个钟头。但当锦颐踏入饭店大堂的时候,却发现大堂里已经十分热闹了。
  秦非正给每个人的邀请函里,定下的时间都是下午三点。但实际上,是不会有人真正踩着点到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后世,这都是一种社交礼仪。
  “慎之,你可终于来了。”
  锦颐随着谢锦言刚刚走进大堂,站定没有多久,便听见有人唤了一声谢锦言。
  顺着那声音望去,锦颐的眼里,不一会儿便出现了两个端着高脚杯的青年。
  这两个人她是见过的。在茶楼的那次茶话会上。
  那两人之中走在后面的那个,显然是被走在前面的那个人给拖过来的。等他走上前来,发现锦颐和谢锦言都已经看向他了,他才终于不情不愿的走了上来。
  “慎之。”
  他先是唤了一句谢锦言,等谢锦言也跟他问了一声好后,方才吸了一口气,稍稍侧开了点身子,对着锦颐问好道:“谢锦颐先生好,原来锦颐先生也来了。”
  他的语气有些僵硬,脸上的笑容也颇有些快要挂不住了的感觉。两人之间即便是什么都没有说,都仿佛萦绕着一种尴尬的氛围。
  他就是那个在茶话会上提出“茶壶”理论的人了。
  锦颐也没有那种惹人不自在的喜好,只同样向着那人点头问好之后,便侧首望向了身旁的谢锦言,“哥哥,既然你的朋友们来找你了,你便同他们过去吧,我不打扰你们了。”
  “那怎么行!”谢锦言立马否定道。
  “这里的人,你压根就没几个是认识的,你自己一个人还能跟着谁?”若不是场合不合适,就凭锦颐那句话,谢锦言都想翻她个白眼。
  可谁知,他的话才刚刚落下,身体的斜后方便传来一声清脆的女声——
  “那谢先生可不必担心,锦颐跟着我就可以了!”
  谢锦言转过头,恰好看见袁幼卿“唰”地一下扑在锦颐的身上。
  听着熟悉的声音,锦颐含笑回首,果不其然便瞧见了身着一身鹅黄色小洋装的袁幼卿。
  “你早就来了?”瞧着袁幼卿的身边没有跟着其他人,锦颐便随口问了一句。
  她不问也还好,她一问,袁幼卿原本还有些喜滋滋的面容,一下就委屈的嘟着嘴,不满道:“你还好意思说!这几天找你都找不见你人的,害我都找到谢先生那里去了!”
  锦颐张了张嘴正准备向她解释解释,便见她的脸色又立马明媚了起来,锦颐一下子看愣了,便又忘了解释。
  “对了,”袁幼卿半揽着锦颐,稍稍的扬起了下颚,对着谢锦言笑道,“谢先生,锦颐今天便交给我吧!我会看好她的!”
  说着,她又凑到锦颐的耳边小小声的嘟囔了一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