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王爷与男戏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乾清宫的人过来,代表了皇上对这件事的态度。其他宫的人也不是傻子,赶忙派人过来了。
一直忙到未时,才将布料都发了下去,布匹还剩了几百匹,棉花没有了。
李晃谢过一干帮忙的太监,又匆匆到了宫门处。到了文昌门,李晃等在宫门口,等着守军将她的马牵来。
进了南门就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从文昌门走到南门需要半刻钟。李晃看着银白色的广场,突然计上心来。
守军牵了马过来,已经没有了李晃的身影。守卫疑惑地看向一个守门的兄弟,那个守卫头微微一偏,眼睛往宫里转了一下,守卫就明白了,宁乐王转头又进宫去了。
李晃来到御书房,皇上却没有像平常那样在御书房批改奏折。
几番打听,李晃才在御花园找到了皇上。
嘉定独自立在咤紫嫣红间,负手站在一簇寿客前,背对着李晃,李晃看着这样的嘉定,无端感到一股浓浓的萧瑟之气。
李晃走过去,“父皇。”
嘉定转过身,“是晃儿啊,找父皇何事?”
嘉定斑白的两鬓,眼角深深的皱纹,都彰显着这位曾经激昂指点江山的帝王已经不再年轻了。
李晃感觉今天的嘉定似乎有些颓唐,“父皇,发生什么事了吗?”
嘉定转过身,良久没有说话。
“晃儿,你看这寿客,”嘉定指着眼前的菊花,“父皇就像这快凋谢的寿客般,已是日薄西山了。”
“父皇。。。”
“但是晃儿啊,朕不怕老去,可朕怕大兴跟着朕一起老去了。”嘉定看着远方,声音里满是沉重的忧虑。
“父皇,大兴绝不会没落的。”李晃沉声说道。
嘉定转过头,看着李晃,“晃儿,我常在想,你真是皇弟他留给朕,留给大兴的希望。以后有你帮着睿儿,朕也能放心点了。”
李晃听着嘉定这番话,心里很难受,嘉定好像在交代遗言一般。
“父皇,这大兴自然要由您引着它再次走向辉煌。晃儿毕竟是女儿,很多事帮不了皇兄什么的。”
嘉定转了话题,“这次秋试,朕欲让太子主考。”
李晃点点头,是该让太子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朝堂该好好肃整了,朕越来越力不从心,你要多帮帮你皇兄。”嘉定说着伸手拍了拍李晃的肩。
李晃跪下去,沉声说道:“晃儿必不负父皇所望!请父皇保重龙体。”
嘉定伸手将李晃扶起来,问道:“晃儿来找父皇何事?”
“儿臣想跟父皇借文昌门前的广场一用。”说着将自己招人上门做衣服的事说了。
嘉定笑了笑,“晃儿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你这样一来,怕是又送了大臣们一个弹劾你的机会。”
李晃笑了笑说道:“让他们弹劾吧,儿臣还要找他们帮个忙呢。”
“哦?什么忙?”嘉定问道。
李晃笑了笑,说道:“借他们家丫鬟们用用,晃儿缺人手缺得紧呢。”
☆、月下拥吻
李晃出了宫,去了户部看了一眼,见没什么意外情况,就回了王府。
李晃刚到王府就看见全福正在和一个身穿素白长衫,身形纤瘦的年轻男子在说着什么。
全福见李晃回来,像是看到救星般,连忙迎下台阶,“王爷您回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李晃看着那个年轻人说道。
“王爷,这位公子是上京应秋试的考生,说是来应招做衣服的。”全福快速说道。
李晃惊讶地挑了挑眉,走上台阶,那书生已经听到了全福对她的称呼,拱手躬身对她行礼,“学生杜如晦,拜见王爷。”
“不必多礼。”李晃笑着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这位杜公子请进府说话吧。”说着李晃率先抬脚走进府门。
全福在后面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杜公子请吧。”
杜如晦跟在李晃后面进了王府。
李晃将杜如晦引进书房旁边的西厢,“杜公子请坐。”说着自己随便坐在了一把椅子上。
杜如晦谢过李晃,就坐下了。
李晃又对全福说道:“去叫个丫鬟上茶。”
杜如晦连忙拒绝,站起身说道:“多谢王爷,但是学生是上门应招做衣服,茶就不喝了。”
李晃笑了笑,“你会做衣服吗?”
杜如晦答道:“会的,家母患有眼疾,衣物都是学生自己缝制的。”
李晃又问道:“杜公子可是缺少盘缠?”
杜如晦面色不改,“学生家境清贫,这次进京赶考都是四处凑来的盘缠,如今秋试未到,盘缠所剩无几,学生听说王府在招人做衣裳,学生别的活不会,缝衣裳是会的。”
李晃看着杜如晦有些消瘦的脸颊,笑了笑,站起身来,“那好,本王带你去做衣裳的地方,你若真会做,就留下来做吧。”
杜如晦大喜,拱手沉声说道:“多谢王爷。”
李晃摆摆手,“谢本王做什么,能者任之。”
几人到了芳兰院,惊蛰等丫鬟都在里面。
众人见她进来,忙站起身行礼。
李晃摆摆手,示意她们忙自己的。指着旁边的一堆布料对杜如晦说道,“布料都在那里。”说着又叫过惊蛰,“惊蛰你把衣服尺寸跟这位公子说一下。”
惊蛰睁大了眼睛,惊讶地问道:“莫不是这位公子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做衣服?”
杜如晦穿着一身素色长衫,头戴方巾,长相清秀,举止斯文。一看就能猜出其书生身份。
李晃笑了笑,“有何不可。”
院里的人都停下来,看着杜如晦量尺寸,裁剪布料,穿针引线。
杜如晦在这么多双眼睛注视下,脸色微微有些红。
李晃干咳了一下,众人才收回了赤果果的眼神,转为偷偷打量杜如晦。
李晃见杜如晦做得有模有样的,放下句“你慢慢做,本王有事先走了。”就离开了芳兰院。
李晃到了书房,叫了卫七过来,吩咐他等杜如晦回去的时候,跟着他回去。
卫七应下了。
李晃这会感到有些饿,就往正院去了。
到了正房,就见她母亲正坐在榻上,在缝制衣裳。
李晃走过去,就见衣裳是给将士赶制的棉袍。
“母亲歇着吧,有那么多人做呢。”李晃说着坐上榻。
王妃放下手里的衣服,转头看着李晃笑道:“十万件呢,母亲能帮着做一件是一件。”
李晃抱着王妃的手,这几天太忙,她一直没有来过正院。
“怎么这会儿过来了?”王妃问道。
李晃笑嘻嘻地说道:“这不好几天没见母亲了吗?得空就过来了。”
说着李晃走到房中间,捻起桌上的糕点就吃。
“怎么不净手就吃?”王妃说着吩咐坐在外间做衣服的立春去给李晃端水来净手。
李晃一把将手里的糕点扔进嘴里,随意嚼了嚼就咽下去了。
这时立春端着水进来了,李晃净了手,又端起桌上的糕点吃起来。
王妃看着李晃问道:“晃儿不会是没用午膳吧,看你饿的。”
李晃摇摇头,“吃了,今天忙了半天就饿了。”李晃没吃,但是她要是说没吃,她母亲肯定要着急。
李晃吃了糕点,又陪王妃说了几句话,就出了王府,到了户部。
等对过账目银两,已经是戌时末了。今天只有二十六万余两银子,对完帐,时辰比昨天早了些。
李晃回到王府,到了前院书房。
书房里点着灯,李晃推开门却没有看见程生。
卫七从梁上跳了下来,半跪在地上。
“主子,属下跟着杜公子到了柳青巷,杜公子下榻在一家小客栈内,住的是通铺,跟十几个人挤在一间。”
李晃沉吟片刻,“这个杜如晦,身处微末,人却不卑不亢。试问哪个书生能放下身为读书人的清高自傲,做衣服挣盘缠?怕是宁可饿死也不敢有辱斯文。这杜如晦想必是性格坚韧,性情豁达之人。不知道才学如何,若是才学也桂冠绝伦,以后绝对堪以大任。”
卫七低着头没有接话。
这时门外传来声响,卫七倏地跃出门外,转眼就抓着个人进来。
“卫七快放开程公子,程公子是我的幕僚。”李晃见是程生,急忙让卫七放手。
卫七放开程生,低头说道:“对不住。”转身跃出了书房。
李晃快步走到程生面前,“没吓到你吧,那是我的暗卫。你刚来不久,他还不认识你。”
程生摇摇头,说道:“我走到书房门前才听到里面你在跟人说话,正想避开,就踢到了不知什么东西。”
李晃笑了笑,“不碍事。刚好我也忙得差不多了,湛清陪我走走吧。”
两人出了书房,没有目的,慢慢地走在庭中。
“湛清,你年岁几何?”李晃偏头问道。
“我是甲戌年的,今年二十有三。”程生回道。
“那你比我大六岁呢,我过几天就十七了。”李晃笑道。
程生一愣,看着李晃的笑脸,“那晃儿还小呢。”
这是程生第一次叫她晃儿。
李晃一愣,转身抱住程生。
这个拥抱有些突然,两人贴得很近,程生突然感觉脸有些热。
“第一次见到你,我就想啊,这个男子真是好特别。清清冷冷的样子,像是满庭的白月光。”李晃抬起头来,看着程生的眼眸,“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
李晃带笑的眸里满是情意,程生低头轻轻地吻了吻李晃的头发。
李晃却一把搂住程生的脖子,轻轻吻在他的唇角。
程生感受到李晃温柔的一吻,脸刷地下就红了。
李晃看着程生脸色的变化,忍不住笑了两声,作势又要亲他。
程生连忙抱紧她,“晃儿别闹。”
李晃贴在程生胸前,闭上双眼。
薄月洒在中庭,四周寂静无声,似乎天地间只余庭下紧紧拥抱的两人。
作者有话要说: 后天有考试,请假两天。
☆、宫门之前
良久,李晃放开了程生,“湛青会不会觉得待在府里有些枯燥?”
程生执起李晃的手,笑道:“还好,每天想着你什么时候回来,就不觉得枯燥了。”
程生的手骨节分明,纤细修长,李晃能清晰地感觉到他掌心的柔软。李晃因为常年握枪,掌心磨得很是粗粝。
李晃笑了笑,“湛青这话里怨气甚重呢,像是独守空闺的小媳妇。”
程生眼里带着笑,偏头看着李晃。
“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月上中天,已经快到亥时了。
李晃点点头,两人往中院走去。
到了垂花门,程生放开手,“进去吧。”
李晃深深抱了抱程生,进门去了。
第二天。
卯时起,全福就带着一众小厮将府里剩下的棉花布匹装了车,拉进宫城南门,又在广场上铺了油布,将布匹卸在上面。
昨天府里来了三百来个妇人,挤满了前院。昨天全福就交代她们今天来的时候自己带上凳子。
辰时不到,就有妇人带着凳子上了王府,各自取了昨天没做完的衣服,跟着全福浩浩荡荡地往宫门去了。
这些妇人都是平常百姓,很多大半辈子都没敢打宫门走过,今天却跟着全福进了宫门,一个个脸上既害怕又兴奋。
有些新来的没带凳子的妇人,全福便安排她们坐在布料棉花上。妇人们也都自觉,小心不弄脏布料。今天来的人数又多了几百人,而且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布料不够,几家布料商又拉来几百匹布料。
李晃到了文昌门前,便看到六七百人坐在一起缝制衣裳的场景,稀稀拉拉地快将广场占满,场面十分盛大,引得守军不断侧目。
全福见李晃来了,连忙跑过来,“主子。”
李晃点点头,“目前已经做好多少件了?”
全福答道:“大概有两三百件。”
李晃蹙了蹙眉,这效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好啊。
全福又说道:“对了王爷,昨天有个妇人送来几百匹布,说是您吩咐过的,说只要她送过来,我们就会收,我看她形容的人像是您,就收下了。”
李晃点点头,“那是我吩咐的,没想到那个店主真的送过来了,我还料想她不会相信呢。”
“主子,现在城里议论最广的事,就是您奉旨赶制军袍的事了,那个店主应该也听到了消息。”全顺说道。
李晃点点头,不再说她。
这边一干大臣下了早朝,三三两两的出了文昌门,就见到文昌门前的广场上坐着近千人,正在缝制衣裳。一些大臣还以为是眼花,伸手揉了揉眼睛。
几个大臣呆立当场,弄不明白眼前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有妇人进了宫门来缝制衣裳?
这边还没惊讶够,李晃就突然出现在眼前。
“诸位大人好啊。”李晃笑着打招呼道。
“下官见过宁乐王。”几个大臣行礼道。
李晃摆摆手,“诸位大人不用客气。本王欲请诸位帮个忙,不知可方便?”
工部尚书因为那次赈灾,算起来跟李晃打过交道了。这会便问道:“不知王爷想让下官们帮您什么忙?”
李晃指着广场上的人说道:“想必诸位大臣也听说了本王奉旨赶制军袍的事,本王若不是实在缺人,也不会麻烦诸位大人。是这样,本王府里的丫鬟们一人分了三四件的量,本王就想到,诸位大臣家中不是也有丫鬟吗,就厚着脸皮来请大人们帮帮本王了,想必能为边疆将士出一份力,诸位大人应该不会拒绝。”
李晃都这么说了,大臣们还能说什么,说自己家丫鬟很忙怕是帮不上忙吗?王爷家里的丫鬟都一人做三四件了,你家丫鬟事再多还能多过王爷家的去?再说李晃都说了这是为边疆将士出的一份力,拒绝的意思就是不愿为边疆将士出力。这事要是传出去,那些个文人大儒的墨水都能淹死个人。
众官员连忙表示能为将士出一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晃笑了笑,“很好,本王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诸位家里应该有一百个丫鬟左右,我也不要求多了,就跟宫里的宫女一样,每人分三件。诸位大人没异议吧。”
大家都是男人,谁知道做衣服是怎么回事啊,也都不知道府里到底有多少丫头,听着三件不算多,就点头同意了。
李晃记下官员名字,笑了笑,“本王在此替北疆将士们谢过诸位大人了,那本王就不打扰大人们了,诸位请。”
李晃懒得一个一个的解释,直接拦下一群官员,重复解释了,记下名字,再将人放走。
大员家里丫鬟几百的也有,四五品的官员就少一些,李晃嘴里说着是估算,其实暗卫们早就将众官员家里的情况打听过了。
如此几波官员过去后,几个压轴的三省尚书便踏出了宫门。
赵正雍看见李晃,眼里的笑意就敛去了,面上却不动声色。
李晃又将话重复说了一遍,中书门下两省尚书都点头表示同意。他们都不是傻瓜,前面的官员就算是清廉的小小的监察御史,都同意让家里的女眷为将士们添置几件棉袍。他们作为官员的中流砥柱,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李晃转向赵正雍,笑着问道:“尚书大人可是有难处?有也没关系,边关的将士想必会体谅大人的,毕竟大人为了百姓呕心沥血,家里的丫鬟们自然要以照顾好大人为首任。”
赵正雍听着李晃挤兑他的话,旁边两个同僚又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心里深吸了一口气,勉强说道:“王爷这话本官不敢苟同。边关的将士为了大兴可谓是破家为国,大义面前无私事,本官自然愿意为将士们聊表一点心意。”
李晃点点头,“很好,边关将士一定会铭记尚书大人的大义!尚书大人家一共有四百五十多个丫鬟,本王就取个整,四百五好了。到时候布料本王的管家会送过去的。”
赵正雍睁圆了眼睛,“本官家中丫鬟有多少,宁乐王如何知道得这么清楚?”
李晃一摊手,“哦,赵公子偶尔告诉我的。”说着也不管赵正雍听到赵立荣,立即变了脸色的样子,继续说道:“请诸位大人交代丫鬟们用心做,可别到时候好心帮忙还弄出不愉快来。”
两个尚书自然知道李晃这是拐着弯在提醒赵正雍,便笑着应下了。一山不容二虎,三省尚书自然是谁也看不惯谁,这会能借机踩一脚赵正雍,自然不会错过。
作者有话要说: 分享一件事。
今天去练车,自己骑了小黄车回学校。
路上迎面遇到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大叔逆行,速度还很快。我就往里面让,他也往里面让,我又往外面让了。
没想到快擦肩而过的时候,那大叔冲我骂了一句:“哈婆娘!”
我。。。。。
回寝室跟室友一说,全员爆笑。。。。。
也没有多生气吧
先不说骂人素不素质的问题,大叔眼瞎吧,我无敌青春美少女,谁是婆娘了???!!!
☆、岂曰无衣
李晃这厢刚回到府,前面便有帖子递进来。
李晃接过一看,是镇国将军府求见的帖子,翻开一看署名,是镇国将军夫人。
李晃连忙派人去请王妃去正厅待客,自己出了院子,快步到了王府大门。
李晃刚走出大门,就看到门前停着一辆简朴的马车,车下立着一个穿着一身淡青色绒褂的中年妇人。
李晃认得这妇人,是太子李睿的舅母,肖氏。走下台阶,李晃下意识的就想拱手行礼,手抬到一半又反应过来,福了福身,“沈夫人。”
肖氏连忙往旁边让了让,准备给李晃行礼,李晃快步上前,将她扶住了,“沈夫人不必多礼。”
这时车上传来动静,肖氏连忙上车将车帘撩起。一个满头银发,穿着一身青褂的老太太从里面略弯腰走了出来。
李晃连忙上前扶着老太太下车来,等老太太站稳,李晃又福了福身,“给老太君请安。”
老太太不像其他富贵老太君那样精贵保养,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沟壑。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一身青布衣衫也是普通料子。
老太君看着李晃笑了笑,“王爷一晃就长大了。”
李晃也笑了笑,“您却还是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模样,一点没变。”
老太君笑道:“老了老了。”
“您请进府说话。”说着李晃扶着老太君往府里面走。
几人过了影壁,走上正院的回廊。
“老身听了很多王爷的事,能够忧天下之忧,王爷真的是长大了。”老太君说着转头看着李晃,伸手拍了拍李晃的手。
“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本分之内的事,当不得老太君的夸奖。”李晃说道。
“王爷为北疆将士赶制军袍的心意,老身都明白。老身今日上门就是想跟王爷商议这件事。”老太君正色道。
“老太君请说。”李晃说道。
老太君停了下来,看着李晃说道:“我沈家愿意为将士们添置几件棉袍,我沈府共有女眷一百余人,布料棉花也不要王爷给,我们自行购置。只是到时候送过来,还请王爷一定要收下。”
李晃听完面色一肃,郑重对老太君一拜,“多谢老太君的大义。”
老太君伸手将李晃扶起来,目光慈爱,看着李晃,“是老身要多谢王爷。王爷小的时候,跟着太子一起到沈府的时候,虽然淘气了点,但老身看着王爷,就料想王爷长大必定是个心地赤诚之人,如今看来,王爷果然没有让老身失望。王爷啊,北疆将士早就需要像王爷这样关心他们生死的人。”
李晃看着老太君心痛又慰藉的模样,心沉甸甸的。大兴腐朽得太厉害,非一朝一夕可修补。
到了正厅,婢女奉了茶,又过了半刻钟,王妃才出现在正厅门口。看着里面端坐了的老太君,连连告罪来迟。
老太君站起身来,笑道:“是老身冒昧前来,王妃何过之有?”
老太君略坐了会儿,就带着衣袍尺寸告辞了。李晃跟着王妃送她们上了车。
“睿儿的外祖家,是值得尊敬的人家。”王妃看着离去的马车感慨道。
李晃点点头。沈将军为国家奉献了一生,沈府的人也都是刚正性真之人。
三天后。
宁乐王府前,一百来个羽林军进进出出的,将一捆一捆打包好的棉衣扛到马车上码好压实。车厢里垫着两层油布,装好车,上面又盖上两层油布。
李晃站在一旁看着将士忙碌,全福站在她后面。
一个时辰后。
“王爷,所有的棉袍都已经装好车了。”李晃面前一个将士沉声禀报道。
“很好,辛苦你们。请常校尉务必尽快将这批衣服送到北疆。”李晃沉声交代道。
“属下必不辱命。”常诺弯腰郑重说道。
第一批棉衣约三万余件,没有命补给官员送去北疆,李晃直接进了宫,向皇帝借了一百五十羽林军,亲自点了常诺领队。
长长的车队渐渐消失在城门外。
全福在后面说道:“王爷,第二批布料全顺已经送进宫去了。”
李晃点点头。
全顺又说道:“现在大约有两千左右的妇人应招,每天约能做两千件左右。倒是宫里做得很快,三天做了两万余件。”
李晃点点头,“没事,百姓人数少,做得慢点就慢点,也算给她们增加一点收入。对了,还有多少大臣家没有送衣服过来?”
全福回道:“只有几家送过来了,有一千件左右,加到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