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华_闲听落花-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你好好跟大郎说说,正经的一门好亲呢。这五娘子真要是进了咱们家,她那性子,跟你肯定处得好,跟咱们府哪个都能处得好,多少好!”郭二太太看着赵大奶奶,抿着嘴儿笑。
  赵大奶奶被她笑的笑容都有些僵硬了,“二婶子吩咐的事,我哪一回没好好做了?二婶子放心。”
  又走了几步,郭二太太和赵大奶奶的路就岔开了,赵大奶奶别过郭二太太,往自己院里回去。走没几步,赵大奶奶掉回头,示意紧跟其后的大丫头采芹,“去书房看看,大爷前儿说,书房窗户上的纱得换一换了。”
  赵大奶奶带着采芹,进了大爷李文杉的书房。
  李文杉正欣赏一幅字画,见赵大奶奶进来,侍立在屋里的小厮忙垂手退出,赵大奶奶示意采芹到门口看着,坐到李文杉身边,先将老五李文山考了一等第七,老祖宗发脾气的事说了。
  李文杉皱着眉头,一脸的无奈,“刚才老四过来说了,唉,太婆这脾气……”
  “也不能全怪太婆,当年的事,我也听说了些,三叔走的时候,说了那样的话,说什么从此和伯府再无瓜葛,还说什么这李不得不姓……”
  见李文杉眉头紧皱,赵大奶奶不往下说了,“……这话就算了,当初三叔还太年青,心气盛不懂事。可现在,老五要回来,那肯定是该回来,没谁说他不该回来,可是,那么大个人,说来就来了,怎么就不能先让人捎个信,说一声?
  你看看,听说来了,人就在二门里了,这算什么?一家子措手不及,他回来那天,我直忙了一夜,这你知道,我不是抱怨这事,这当家理事,最怕这样措不及手。
  三叔这一家子,可真是说走就走,就来就来,想怎么就怎么,别说老祖宗,换了谁,不得发发脾气?老祖宗算好的,也就是跟我发发脾气,唉,反正,老祖宗要发咱们小长房的脾气,全指在我脸上。”
  赵大奶奶说不上是解释还是抱怨。
  李文杉好脾气的笑着摇头,“你们女人家……”
  “我们女人家就是心眼小?”赵大奶奶嗔怪了句,“这可不是心眼小,我来,倒不是说这事儿的,是另有件事……”
  赵大奶奶将郭二太太和她说的亲事说了,“……说起来,这门亲事,若论门第儿,老五是高攀了,论嫁妆,就更不用提了,五娘子的嫁妆,两三年前我看过一回,真真正正十里红妆,听说这两三年又添了不少。五娘子生的又好。前前后后都看上,五娘子那头,也不能算委屈了老五,说起来,还是老五占了便宜,这便宜还不小。”
  “这五娘子,是你跟我当笑话说过好几回的那个五娘子?”李文杉惊讶问道。
  “谁跟你当笑话说了?”赵大奶奶嗔怪的推了李文杉一把,“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小时候,谁没有几件笑话儿的?我也有呢,回头说给你听,现在长大了,自然就都好了。”
  李文杉狐疑的看着赵大奶奶,“真要是都好了,郭家能看得上老五?”
  “你看看你,既然这么明白,那你也该知道,这要是件件都好,老五拿什么攀这门亲?不就是……有那么点儿,不算很好,这门亲事才般配了。”
  李文杉皱起了眉头。
  “母亲捎了信,让咱们留心老五的亲事,反正我看着,郭家五娘子这门亲事,正经的一门好亲,你要是非得门第儿好,嫁妆好,这姑娘家又要出挑的什么都好,你自己想想好了,你肯,人家姑娘家肯不肯?”
  赵大奶奶瞄着李文杉,“要不,就别急着说亲,老五这一回考了个一等第七,看样子也是个会念书的,那就等他考个进士出来,有了这进士出身,这样样都好的亲事,倒是能说得着了。”
  “你这话……”李文杉失笑,“当年我考这试,还一等第一呢,隔年就中了举,这进士一直考到现在了,老五今年都十八了,除非今年秋闱高中,明年春闱再高中,否则下一科就得四年,都多大了?”


第143章 一群旁观者
  “那你说怎么办?他没有这进士出身,这样样都好的亲事就攀不上,等到这进士出身吧,你又嫌等不及。那你拿个主意。”赵大奶奶斜睇着李文杉,一句话堵了上去。
  “你看看你,这脾气就是急。”李文杉失笑。
  “这是父亲母亲交待的事,从去年九月里回来,到现在,小一年了,好不容易有了这门四下都好的亲事,总算有人家看上他了,偏偏你还挑三拣四,你说我能不急么?”赵大奶奶推着李文杉,“我这个当孙媳妇的不容易,你也得替我想想。”
  “好好好,我怎么不替你想了?可这亲事……”
  “这亲事好不好,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到底好不好,得老五他自己看,我不过就是让你跟老五说一声,实话实说,人家郭家门第儿怎么样,五娘子嫁妆怎么样,五娘子长得至少比我好,不欺不瞒。
  至于别的,那些笑话儿,那可都是咱们私底下说笑的,这样的笑话儿,我小时候的,也有一堆呢。这亲事要是能说成,说说也就算了,他们小夫妻床头床尾,自然是什么话殾有说;可要是说不成,人家小娘子小时候的事儿,可不好说给外人知道,就是你,也不该知道,是我多嘴罢了。”
  赵大奶奶一边说,一边瞄着李文杉。
  李文杉想了想,点头,确实是,无论如何,不能拿人家小娘子的私事到处说,这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他这样的君子所为。
  见他点了头,赵大奶奶心里顿时放宽下来,“我告诉你,这牵线搭桥的,能说的,也就是门第儿,嫁妆这些硬件儿,至于人长的怎么样,脾气性格儿怎么样,连你也不知道不是?
  这个也容易,让他们自己相看就好了,一趟不成,那就看两趟,人家姑娘又不怕看。
  老五要是觉得好,这就是他们的缘分到了,老五要是相不中,或者是老五相中了,人家姑娘相不中,或是郭家看不上老五这个人了,那是他们没缘分。
  再好的亲事,都得看缘分呢,成不成咱们是管不了的,我这里,跟老五这情份……你也别挑剔我,我反正,只管看着父亲和母亲的吩咐,把事办好,这一桩亲事提过,至少,我也能交待一二,不至于见了父亲母亲无话可说,这就算你替我着想了。”
  李文杉想了想,点了头,“行,我跟老五说说,省得你说我不体贴你。”
  “要说就快,正好考出个一等第七,正有脸面呢,找铁趁热。
  再说,今年有秋闱,眼看要考了,老五那样张扬的性子,这趟考了个第七,指定觉得自己不得了了,秋闱必定要考一考的,说不定忙过这一通热闹宴请,就嚷嚷着要闭门念书,到时候,你再去说这事……”
  赵大奶奶嘴角往下扯,“人家说不定要说你妒嫉,故意拿这事儿去分他的心呢,等到秋闱落了榜,真要说出这话……咱们这好心,岂不就成了驴肝肺了?那可不犯着。就这两天吧,要说赶紧说,算是你替我应了桩差使,没让我在父亲母亲面前没脸。”
  赵大奶奶搂着李文杉的胳膊,推着他笑起来。李文杉被她摇的上身来回晃,一边晃一边笑,“好好好,再怎么,也不能让我的卿卿没脸。”
  ………………
  秦王奉命查看京城四周州县农桑,看了一圈,回到京城王府时,离生员考试已经过去小半个月了。
  金拙言从秦王手里接过李文山那篇一等第七的时文,只扫了几眼,就笑起来,“让他得了便宜。”
  今年的时文,是论商之末农之本的,他们去年那一趟福建之行,至少商这一块,可真是看了不少,这题撞到李文山手里,真是让他拣了大便宜。
  “谁出的题?”金拙言看着陆仪问道。
  “唐尚书,他兼着京畿提举学事的差使,别的都不怎么管,只院试这一件,从来不假手他人。”陆仪多解释了几句。
  金拙言喔了一声,上身放松,往后靠进椅背里,仔细看起那篇文章。
  既然是唐承益亲手主理,这李文山,就真是又撞上一回好运道。
  看着金拙言看的差不多了,陆仪看着秦王笑道:“唐尚书很欣赏这篇文章,说虽说稚气未脱,文笔尚嫩,却难得看事深入,兼有一颗悲悯之心,还特意把李文山叫过来,说了半天话。”
  “秋闱怎么样?”秦王来回晃着折扇,没答陆仪的话,却没头没脑的问了句。
  金拙言已经看完了文章,看了眼陆仪,接话答道:“大约要点唐尚书,除了他,这会儿也没有别人了。”
  这会儿的京城,有这份做秋闱主考的威望和学识,又能让各方都点头认可,再能有足够风骨的,搪得住各方说项的,真是只有唐承益了。
  “李文山怎么打算的?”秦王看向陆仪。
  “要考一考,说是知道他这学问文章都还差的不少,一等第七不过侥幸,没打算考中,就是想经经场,先知道知道真正的大考怎么个苦法。”陆仪笑道。
  “他这福运真是不错!”金拙言感叹了一句,笑起来。
  秦王点头。
  唐承益对他这评价不低,照唐承益的性子,十有八九,要怜惜他这份看事深入和悲悯之心,录了秋闱,让他在春闱上再好好磨练学问文章。
  “还有件事,”陆仪看着秦王笑道:“前些天,李家老大李文杉,给李五提了门亲,是光禄寺卿郭怀宁的女儿郭五娘子。”
  秦王和金拙言都是一个怔神,金拙言脱口道:“他才多大?就议亲了?”
  “十八了。”陆仪无语的看了眼金拙言。
  金拙言被这个十八噎的呃了一声,他怎么总觉得李五比他小呢……李五是比他大,虽然只大一岁。
  “这门亲事,成了?没成?有什么不对?”秦王看着陆仪,肯定了自己最后一个直觉,“哪儿不对?”
  “这个……”陆仪一脸苦笑,“郭家门第儿不差,家风也不差,家中子弟都过得去,听说这郭五娘子,嫁妆极为丰厚……”


第144章 老实人的王八拳
  “你就说哪儿不对。”金拙言打断了陆仪的话。
  “这个……”陆仪摸了把鼻尖,一脸干笑,“不大好说。有件小事,这位郭五娘子,常去脂胭斋买胭脂花粉,铺子里的婆子,都知道郭五娘子的规矩,不管买多少,都是一件一件的会帐。
  比如买四盒胭脂三匣子花粉,就拿一盒子胭脂,多少银子多少大钱,付好了,银货收好,再拿一盒胭脂,再付再收好,就这样,一件一件的会帐,一件一件收起来。”
  “为什么要这么买?”金拙言听的一怔一怔的,秦王也怔忡的看着陆仪。
  陆仪摊开手,“说是,郭五娘子说了,她阿娘让她自己算帐买胭脂花粉,不这么买,她算不清帐。”
  秦王呆了半晌,噗一声大笑出声。
  金拙言不敢置信,“真不是为了消遣人家?就是算不清帐?这有什么好算的?这是个傻子?”
  “不能说傻,生的也很好看,看起来……真是挺好一位小娘子。
  还有几件小事,说是四五岁上就跟着先生上学了,后来请了专门的女先生,专教她一个人。到现在,一本三字经,背了十来年了,还没全背下来,一遍一遍从前往后背,背到过半,前头的就忘了。
  还有就是睡觉特别好,说是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回在园子里临着坡地的石头长凳上睡着了,一个翻身掉下去,滚了十来丈远,都没醒。”
  金拙言目瞪口呆,好半天,长长抽了口气,“李五够傻的了,再娶上这么一位……”
  秦王笑的声音都变了,一边冲金拙言不知道挥什么的挥着手,一边看着陆仪问道:“李五呢?他什么意思?”
  “李五回了,说是:郭家门第儿太高,这门亲事哪儿都太好,他攀不上。说他娘交待过,低头娶媳妇,平着也行,可郭家这门亲,他这头抬的,脖子都要断了,实在攀不上。”陆仪一边说一边笑。
  金拙言哈哈大笑,不停的跺脚,“我就喜欢李五这王八拳,回回打在人家鼻尖上。”
  秦王也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摇头,这个李五,精明里冒傻气,傻气里又裹着精明,真是有意思。
  “把这门亲事,还有李五这话,想办法凑个巧,说给唐承益。”秦王笑了一阵子,吩咐道。
  “是。”陆仪欠身答应。
  ………………
  李县令到任高邮县,拜见上官领教训,拜文庙,参拜高邮县的城隍、土地,以及这儿那儿的河神狱神衙神码头神等等诸般鬼神,再到县学训了话,召集县学学生们再考一场,接着就开始巡查诸镇诸乡……
  这些都是例行公事,只是高邮县比横山县大的太多了,这些例行公事,就不是当初在横山县那样,十天半个月就例行完可比了。
  李县令是个认真负责的县令,巡查各乡各村,必定是要自己亲脚走到的,和郭胜、陈师爷对着地舆图排了半天,再怎么也得三四个月才能走完,议好了,由郭胜和陈师爷轮流陪着查看,可是,刚刚巡查了两三天,李县令这计划,就被打乱了。
  大约是衙神没拜好,他这高邮县衙,突然就发了诉状灾,也就四五天的功夫,签押房就高高摞起了两摞半人高的待审卷宗,衙门八字墙前,一堆奇形怪状的原告被告哭成一团,闹成一团。
  李县令对着这突如其来的诉状灾,以及衙门前的原告被告,目瞪口呆之后,忙了个四脚朝天。例行巡查,只能先放一放了。
  这一阵子,郭胜再忙,也没耽误过李文岚和李夏的功课,只是,有时候在一大早,赶在陪李县令处理公务前,有时候在晚上,巡查或是理完公务之后。
  最近几天,天天陪着李县令审案子,这上课,倒是正正常常的还在午后。
  趁着李文岚背书,郭胜和李夏说起这发诉状灾的事儿。
  “这些卷宗,我仔细看过一遍了,还真算是县尊接印之后,现生出来的事儿,审了这两天,结了四桩案子,倒又新接了七件。”
  李夏手下一顿,抬头看了眼郭胜。
  “前天,我就劝县尊先缓一缓,这中间必有缘故。前天晚上,昨天白天,我出去打听了下,也没用我找人打听,出了县衙,就有人找我说话。”郭胜脸上眼里,满满的都是不屑。瞄了眼李夏,接着道:“这话得荡开一步说,这高邮县,是车船水陆交会要地,号称舟车之会……”
  李夏抬起头,扫了眼郭胜,这些,可用不着他说。
  郭胜领会的极快,“是,这些姑娘自然知道,因为此,姑娘也知道,高邮一直算是军家必争之地,历代都有重军驻守。前朝一直是座军镇。因为这个,高邮一带,各种原因流落出来的散兵游勇,一直以来,十分众多,聚众为害,不是一年两年了,连带的,这高邮一带,闲汉游侠,无赖泼皮,成群结队,成帮成团,为害乡里,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李夏放下笔,微微侧头,听的十分专注。这些底层细务,她还真不怎么知道。
  郭胜见她听的专注,接着道:“如今这高邮县城里,把行,打行,访行俱全……”
  “什么是把行、打行和访行?”李夏问了句。
  郭胜一个怔神,这几乎是她头一回问什么是什么,她也有不懂的……
  “把行就是……那些无赖泼皮,也粗分行当,以讹诈诱骗为手段的,称作把棍,聚在一起,就是把行,把行的手段,说起来就是两条,拿鹅头和讨白债。鹅,以呆著称,拿鹅头,就是找呆子。打听着哪个人要作奸犯科,都是小事,或是违了什么禁令,就紧紧盯着,等到那人动手,或是犯了实证时,就几个人涌出来,拿个正着,以告官威胁,讹诈钱财。”
  郭胜说的十分明白,李夏没什么表情的凝神听着。
  “讨白债就更可恶了,就是诱骗威逼有钱人,多半是商人,特别是来往高邮的行商,写下欠条,再拿着欠条要帐讨债。这一堆诉状中,讨白债的案子,就有十来起。”
  郭五娘子这样的,闲身边是真实有一个的,母上大人的同事,人真是非常的好。文中关于郭五娘子的几件小事,都是母上大人此同事身上发生过的真事,亲眼看她买鸡蛋,一个一个的买。关于这个人,闲记得在群里和大家八卦过,非常传奇的一个人。


第145章 三行俱全
  李夏眉头微蹙,专心听郭胜说这些最底层的恶行恶状。
  “打行,顾名思义,就是以打架为生,在街横冲直撞,打人讹诈,帮别人打架寻仇,甚至杀人,高邮县里最多的,就是这打行恶棍。
  访行里都是讼棍,牙尖嘴利,熟知刑名律法,深谙挑事闹事之道,以挑事诉讼,闹大讹诈为业。
  高邮城里,这把行、打行,和访行三者合一,把行设套,打行威吓,访行罗织诉讼之事,三行互为帮凶。如今县衙里这一堆案子,我看下来,应该都是他们的手脚。”
  李夏眼睛微眯,片刻又舒开,看着郭胜问道:“谁找你?”
  “一个自称周师爷的泼皮,应该是访行管说事的人,来找我说项的,说高邮地头有高邮地头的规矩,这衙门里,有他们一步之地。”
  李夏眼里寒光闪动,郭胜看着那星星寒光,压着兴奋,期盼的看着李夏。
  “你的意思呢?”李夏提起了笔。
  “此事不宜退让。”郭胜目不转睛的看着李夏。
  “阿爹的才能,你最清楚,到这高邮县令,就足够了,这一任,只能求无过。”李夏说完,落笔开始描字。
  郭胜呆了呆,连连眨着眼睛,压下满眼满心的失望,低低答了声是。
  但求无过,那这一步之地,前任有,前前任有,他们这一任,也就只能照旧了。
  李夏侧头,看着郭胜一脸一身的失望,放下笔,稍稍转过身,面对着他。
  “这高邮县,高邮军才是最大的泼皮无赖,祸害根源。”
  这一句话说的郭胜一时怔住了。
  “高邮军驻守高邮县,从先皇起,就没再调换过,这几十年里,早就在高邮县落地生根。把行也罢,访行也好,不过污泥堆里的一群爬虫,现在竟敢有胆子主动挑衅官府,没有底气,他们敢?谁给他们的底气?”
  郭胜后背挺直,眼眸里亮光锐利。
  “高邮军直属朝廷,牵涉极广。这会儿,咱们生不起这种枝节,再说,也不犯着替别人拆鱼头,在他人的功德薄上抹自己的血。”
  “是,在下懂了。”郭胜声气下落。
  “多多留心,该知道的都要知道,该拿到的证据都先收好,机会都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的。”李夏看着郭胜,似笑非笑。
  退一步,那是为了织网。
  郭胜眼睛瞪大,随即漫出满眼满脸的笑意,上身往前,恭恭敬敬的低声道:“在下明白了,姑娘放心。”
  外面,李文岚背好了书,开心的挥着手,在原地蹦跳了几下,拎着书往屋里跑过来。
  郭胜站起来,李夏在他身后又吩咐了句,“我想到处看看,你跟阿爹说说。”
  “好。”郭胜下意识的答应了句。
  ………………
  也不知道郭胜是怎么说服的李县令,李县令觉得,他这一子一女,应该往市井中走一走,看一看民生民情,增长见识,知道庶民生活之不易……
  李夏感慨郭胜这份能干之余,对她爹十分的无语,就她爹这样的,实在是不能再往上走了。
  郭胜带着李文岚和李夏,开始出去的不算太频繁,隔个十天八天,才带他们出去一趟,先从到紧挨着县衙门口的茶坊喝茶起,喝过几次茶,再往远一点走,出去了四五趟,也就是衙门口那一条最热闹的长街,逛上半天就回来了。
  徐太太提心吊胆了大半个月,见回回都十分稳妥,也就渐渐把心放下了,和洪嬷嬷商量,能不能把她儿子媳妇叫回来当差,跟着岚哥儿出门,做做采买管事,到外头办点事儿,打理打理外务。
  前几年买的七个小丫头,如今已经很顶用了,几个小厮也很是那样了,只是这能办事采买,以及能跟着出门,打点安排些事儿的人,还没个着落,这样的人,要能托付,可靠是头一条,可不是买个人回来就能用的。
  这会儿,郭先生常带着岚哥儿和阿夏出门,郭先生一个人带俩孩子,没个老成可靠的人跟着,徐太太这心里,无论如何不是那么很踏实,这事儿,就显的紧迫起来。
  洪嬷嬷听徐太太一说,立刻就答应了。
  她们是一家子陪嫁过来的,当初她死了心,就费了点儿心思,想办法求来了恩典,把儿子一家放出去自讨营生了。
  如今这家里,和从前已经大不一样,徐太太没想这事前,她就已经盘算着,是不是把儿子一家叫回来当差,这个家,只看五哥儿,往后可就不得了。如今徐太太一提,她自然是满口答应。
  ……………………
  洪嬷嬷儿子赵平安一家到高邮县那天,郭胜接到了封京城的书信,将信拿给李夏。
  信是秦先生写来的,短短几句:工部尚书沈葵久病致仕,罗仲生调任工部尚书,唐继明调任两浙路安抚使。
  唐继明是唐承益同族侄子,虽说已经出了五服,却是出了名的肖似唐承益。
  李夏看着唐继明三个字,有几分怔忡。她主政的时候,委了唐继明主理江南东西路,敛收江南财赋,以支撑南北两场大战,唐继明主理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