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名门嫡妃-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沉声道:“真的只是政见不合么?母后以为朕不知道?母后与父王一向不睦,不论父王做什么,母后总会将之臆测到最坏的结果上头,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该够了,母后,即便你对父王有再多的不满,也该烟消云散了,父王他识人用人比太宗皇帝更出类拔萃,当年父王说我生性懦弱、胸无长才、不堪大用,难道母后当真一点儿也不承认么?”
☆、637。通知!
637。通知!
小意这段日子要断更了。
很对不起大家,说了不断更的,可是我真的没有办法,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昨天哭了一晚上,总觉得噩运不可能会降临在我身上,但是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时间太短,来不及做的事情太多。
打下这个通知的时候,眼睛已经肿得不能看了。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638。旧账
638。旧账
朱太后顿住,先帝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她耳边说过皇儿的性子软,即便往后要继承皇位,只怕也要被臣子欺辱,她当时以为先帝只是因为不喜她,才会连带着不喜皇儿,可如今回过头去看,先帝若当真不喜皇儿,又何必与她说这些?
她忍不住想起每每先帝一说这话,总会连带着说她性子太古板,将皇儿管束的举手投足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难不成先帝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因为她管教太多的缘故?
不!不可能!
朱太后连连否定了这个念头。
她是朱家女,朱家向来是书香门第,所教导出来的孩子自然不可能会是懦弱不堪的!这一定是先帝不喜她过于死板,才会转而也不喜皇儿。
朱太后瞪大眼睛看着文帝:“这是偏见!先帝向来对文人有所偏颇的,这些皇儿应当比哀家更清楚才是,怎么能将先帝的偏见强加到哀家的头上?”
文帝冷眼看着太后脸上神情的转变,忽的觉得有些悲凉。
母后一生也没有看清楚先帝真正的意思,如同他最开始也没有看明白一般,他总以为先帝是不喜欢他的,先帝是厌烦他的,甚至平日里来考校自己的课业都是最严苛的,却对泰王跟瑞王十分宠爱,不但给了上阵统帅大军的机会,更是让他们协理政务,将六部弄的乌烟瘴气。
对比之下,不论自己习文也好习武也罢,先帝每每看到,总是默不作声,不然就叹一口气,脸上的失望毫不遮掩。
便是他后来将六部都管理的井井有条了,父王也没有对他露出赏识的神情,似乎在父王的眼里,他永远都不如几个兄长那样能力出众,他永远都是被埋没的那一个。
直到泰王发动宫变,他才有机会走进父王的眼中。
可即使那个时候,父王也没有对他流露出赏识的目光,只是摇头叹息,也不知是对他这个人觉得失望,还是觉得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不放心。
直到后来登基的前一夜他进入观星阁,看到了父王留下来的那一册册的书卷,他才逐渐的明白过来,原来先帝的宠爱对于一个皇子而言是十分的致命的,若父王对他太宠爱了,只怕如今的他早早的变成泰王瑞王之流,也不可能有机会登基大宝了。
文帝看了朱太后一眼,在心里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母后一向以为先帝不喜文人,所以才会厌烦朱家,却不知道先帝为何会独独不喜朱家。
想到这里,文帝已经没有想说话的念头了,转过头望了眼外头的阳光,声音低沉的道:“时辰不早了,不耽误母后午憩了。”
朱太后哪里能睡的着,好不容易才让朱家出仕,怎么能够就被皇帝的几句话将朱家的机会葬送了。
她连忙道:“皇帝,你若是还顾念些旧情,顾念你外祖家对你的情谊,就不能将璗哥儿的前途给毁了!”
文帝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脸上有些不耐:“母后多虑了,璗哥儿回来还在翰林院做编修,翰林院里都是老学究,想来璗哥儿这样文思出众的孩子还是喜欢在翰林院多做做学问。”
翰林院的老学究向来是不问朝政一心修书的,即便是做到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也不过是掌管翰林院罢了,虽说非翰林不入内阁,但若是璗哥儿真的一心扑在书本上了,他的仕途会做到哪个位置,还不是一看即知。
朱太后听闻此言再坐不住,腾的站了起来,“皇帝!你这是要断绝朱家的仕途么?”
这一声厉呵响彻慈安宫,直将落在黑暗中的尘埃都惊得翻飞起来,被外面的阳光一打,在空中上下翻腾成了一道道光束。
文帝原本欲走的姿势停顿下来,转过身子看了朱太后一眼,静默片刻忽的想到什么似得,笑了一声:“母后,您忘了后宫不得干政了么?”
朱太后顿时一噎,不可置信的看着文帝,嘴角微微发颤,许久才肯定般的问了一句:“你…你还在为了那个女人怨我?”
文帝并未回答,只是抬起眼睛望了望慈安宫门窗上安着的透亮琉璃窗,辰光从窗户缝隙打下来,忽明忽灭的映在脸上,翻涌而出的一段段记忆如同出闸猛兽,汹涌而来。
许多年以前,朱太后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提醒他,如今他将这句话还回去,倒还真是符合了那句因果循环了。
文帝笑了笑,声音低沉:“母后多虑了,那些不过都是往事了,母后若是闲来无事,倒还要您多费心皇后的出殡,总归是您选的媳妇,便是多有不好,您也担待了这么多年,她如今先一步去了,便是让谁来主持她的丧葬,她总是有怨气的,还是您来主持吧。”
说完了话,文帝便转身离开了。
朱太后犹自捂着胸口瞪大眼睛,伸出手指来颤颤巍巍的指着文帝离去的背影,不断喃喃:“果…果然,你还是在怪我,还是在怪我当年反对你将她纳进门的事……”
舒月姑姑见文帝走出内殿,躬身进来服侍,见到朱太后气喘不止的模样,吓得连忙大步上前,一手搀着朱太后,一手帮她匀胸口,嘴里直道:“太后娘娘,您可别吓奴婢啊,太后娘娘!”
朱太后连连摇手:“……皇帝…还在怨我,还在因为当年颜妃的事儿记恨我……”
舒月姑姑惊讶极了,太后娘娘跟皇上到底说了什么,竟然能闹到陈年旧账都翻出来的地步?
她眼里有疑惑,可嘴上却不敢打问,只能顺着朱太后的话安慰她:“太后娘娘,您别心焦,定然是您想得岔了,母子哪里有隔夜的仇呢?皇上是您嫡亲的儿子,您的骨血,便是母子之间有什么争执也是吵过了就算的,何况颜妃哪儿跟您有关系?那是皇后娘娘做的孽,您可千万别想歪了,您瞧您一着急就容易气紧,您若病了,皇上不知要多心疼您呢,您可要为了皇上保重凤体!”
“他恨不得哀家这个太后能早些死,哪里会心疼?”朱太后眼睛圆睁,好不容易喘过气来,听见舒月劝告的话,忍不住便开口骂道,“他若是心疼,就不会将璗哥儿从西北召回来了!他这是要绝了璗哥儿绝了朱家的一条生路啊!”
事关朝政,舒月姑姑便更不敢接这个话了,只宽慰太后:“您且放宽心,这日子还长,等皇上这段火气消了,您跟皇上是嫡亲的母子,有什么事儿有什么话儿不好说呢?”
这般反复的宽慰之下,太后才将将的把一口气忍了回去,想到文帝走前说的要让她来操办皇后的丧葬,眼睛眯了眯,心中有了主意。
……
到了初七的这一天,各家各户走亲访友也都差不多快走完了,而婵衣则是请了萧清来家中小聚。
萧清跟自家嫂子郑氏一同到了安亲王府。
因前几日云浮城又下了一场雪,婵衣好兴致的请两人游湖,绕着碧湖旁铺得平稳的石板路,怀中抱着暖手炉,走动了半圈儿下来,倒也没有觉得冷,走得乏了,几人便坐在湖心亭中,隔着一层厚厚的琉璃窗往远处望,四处都是一片白皑皑的景色。
萧清这几日被拘在家中待嫁,她性子跳脱,早不耐烦待了,此刻便是走上几大圈也不嫌累,依旧眉飞色舞的模样,倒是让婵衣跟沛二|奶奶郑氏看着忍不住莞尔。
因临近晌午,婵衣索性让人搬了炭炉来,在湖心亭中烤着鹿肉,三人围着火炉,时不时的听到油滴落到炭火上发出滋滋的声响,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
萧清原就跟婵衣相熟,眼瞧着马上就要成为一家人,也没有与她见外,夹起丫鬟烤好的鹿肉,一边蘸着酱料吃得满嘴鼓囊,一边含糊不清的道:“这几日可真是折腾人,二嫂这是头一回在家里过年,阿爹又是一副老古板的面孔,亏得是二嫂一向习惯了的,若换了个人,可真是要大吐苦水了。”
婵衣听得有些纳闷。
郑氏笑得委婉,解释道:“公公向来严谨,不大爱在家中说及朝政,便是谈论,也是与夫君在书房商议,清姐儿这是在吃夫君的醋呢。”
婵衣这才明白,萧清原本就是一副男孩儿性子,加之在外头跟着萧洌或者是跟着二哥都经历过不少风浪,如今因为要待嫁,被萧老将军保护了起来,多少是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才会在亲近的人面前吐苦水,每一个待嫁女子都会多少有些惆怅,这一点她也深有体会。
萧清哪里肯承认她是在拈酸吃醋,连忙瞪大眼睛反驳:“阿爹叫了二哥过去商议政事,反却背着我,还当我不知道么?我又不是三岁的孩子,自从打福建回来,阿爹总是有意无意的绕开我,我心里清楚,阿爹定然是在跟二哥商议有关福建的事儿!”
婵衣心中一惊,夹着鹿肉的筷子便没握住,鹿肉“啪”的一声掉在了放置酱料的小碟子里,溅出来一圈的酱汁。
丫鬟连忙上前将布巾递过去。
她歉意的笑了笑,将布巾随意擦了擦手上溅上的酱汁,看向萧清:“清姐姐这话说的,福建跟沛二哥又有什么关系?”
……
ps:这几天状态很不好,父亲车祸去世,因为是对方全责,法医鉴定没下来之前,人不能安葬,这几天家里亲戚一直帮着四处跑动,小意待在家里心情很低落,有一种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了的感觉,能写出来就努力更新,写不出来的话,也请大家见谅。
☆、639。小兔子
639。小兔子
萧清奇异的看了婵衣一眼,“晚照不知道么?”
婵衣有些莫名,什么她不知道?
萧清看了看婵衣,又看了看郑氏,挠了挠头:“这件事儿我也是根据阿爹跟二哥说的话推断出来的,应当是跟福建的战事有关。”
婵衣越发觉得奇怪,忙问:“福建什么时候起了战事?不是说还没有调查出来海盗跟倭人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么?而且究竟是不是海盗或者倭人还未知,怎么就要打仗了呢?”
福建先前是由秦伯侯陈敬一手操控的,先前虽然也年年有战事,但大多是小打小闹,即便是上报朝廷,也只是派发军饷跟粮草的折子,今年陈敬被查处之后,福建怎么也要起战火了?
萧清连忙解释:“你忘了我阿爹在哪儿当差了?自从宁国公被调任川贵总兵之后,我阿爹就接替了他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福建的战报自然也会先递交到五军都督府那边,这几日听说福建那边动作频繁,所以我阿爹才会忧心忡忡。”
婵衣恍然大悟,她就说若真的有这些事,楚少渊不会不知道。
她眼珠子转了转,觉得不好直接开口问这些事,便绕到了别处,“难为萧老将军这般忠君爱国了,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早做准备为好,省的打起来了我们吃亏,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会派哪位将军去了。”
郑氏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件事的,她端起茶来抿了一口,声音压低,道:“前几日回门的时候,听母亲提起,说这一回看圣上的意思,应当是会派殷将军去平倭。”
郑氏的话中淡淡透出一股子不以为然之意,却让婵衣听出了弦外之音。
说起郑氏的母亲,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她是大燕赫赫有名的女将军秦雅静,虽名字叫雅静,但却生来不凡,不但胆识过人,骑射功夫了得,更是代夫领职治下严明,颇被武宗皇帝赏识,便是文帝继位之后,也十分敬重这位女将军。
看起来秦将军不大看好殷朝阳呢。
这么说来,这一世倒是去福建的人选与前一世不谋而合了,只不过……萧洌上一世在福建身死,这一世若换了萧沛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婵衣忍不住有些担忧,看了郑氏一眼,郑氏还这样的年轻,又是新嫁娘,若是萧沛战死在了福建,她的日子该有多难过!
婵衣的担忧萧清没有发觉,她在吃了好几块鹿肉之后,终于觉得腹中不那么饥饿了,遂放下筷子大口的喝了一口果酒,咂咂嘴:“这酒一点儿滋味儿也没有,甜腻腻的,还不如烧刀子好喝,我说晚照,你也不用这么担心,左右皇上也不会再让安亲王披挂上阵了,这样平乱的事儿最后还是要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出马才能摆平得了,我们就在家里吃吃喝喝,痛痛快快的过这个年不是更好!”
婵衣在心中叹一口气,那是因为宫变的事情还没有传出去,而且皇后的死讯也没有传开,等过了今天再想喝酒吃肉大摆筵席是绝不可能了。
……
送走了萧清跟郑氏,婵衣靠在轻幽居临窗的大炕上沉思起来。
这一世纵然改变了再多,但有些大事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比方说西北的战事,还有福建的战事,所以前世的许多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世也有很大几率发生,而这一点恰恰是她最担忧的地方。
萧洌她没有见过,但能够让萧清这样敬佩,能够让吴氏那样坚守的一个人,绝不会是等闲之辈,他会折在福建,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而这事是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摆平的,那么,究竟会是什么事呢?
她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已经日薄西山,太阳低垂了。
楚少渊在外头的宴客也结束了,从丫鬟打起的帘子里弯腰进了屋子,手中拎着一只匣子,看向她时,眼睛弯弯,嘴角噙着笑意,声音中带着些献宝的意味:“晚晚,你瞧我拿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婵衣抬眼看他,瞧见他脸上一副献宝的模样,忍不住笑了:“是什么好东西?”
楚少渊将匣子放到桌上,小心翼翼的掀开匣子上头的盖子,首先露出来的是一对儿雪白的毛茸茸的耳朵,雪白雪白的一小团,看不清是什么小东西,似是关在匣子里许久了,十分不舒坦,盖子掀开的时候耳朵还动了好几下,惊得婵衣险些吓着。
她定睛往匣子里一看,竟然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小兔子,两只长耳朵竖起来,时不时的动几下,见着她也不怕生,反倒是用那双乌溜溜的红眼珠子盯着她瞧。
婵衣原本就是心思柔软的人,见到这样毛茸茸的小东西便忍不住喜爱,笑着看了楚少渊一眼:“你从哪儿抓到的兔子?”
楚少渊见她果然是喜欢的,心中也很高兴,一把将兔子耳朵抓住,将兔子从匣子里拎出来,放到她的手掌心中,柔声道:“是先前去庄子上围猎的时候抓住的一窝兔子,只这一只通体雪白,我便捉了回来给你养着玩。”
婵衣顺了顺小兔子的毛,感觉手掌底下是一片水光柔滑,喜爱之情更甚,顺了会儿毛,将兔子放到桌子上,逗弄起来,“也不知它是雌是雄,爱吃什么,好不好养。”
楚少渊笑着道:“这有什么难的,那些侍候花草在鹿鸣轩饲养牲畜的婆子对这些一清二楚,你有什么不懂便招了人来问就是,也省的你一个人闷。”
婵衣听着他话里的意思有些不太对劲,抬起头看着他:“你又要出门了么?”
楚少渊被她的问话弄的有些莫名,一边摇头一边爱怜的看着她:“你这又想到什么地方去了?云浮城里的一摊子事儿都没处理好,我哪有空余时间出去?”
婵衣听他这么理直气壮的回答,忍不住想笑自己一声,真是一惊一乍草木皆兵。
她抿了抿嘴,将手中的小兔子索性抱在怀里,歪着头看楚少渊,“今儿请了清姐姐跟沛二|奶奶来家中做客,听她们说起福建的战事,我便想你已经在福建吃了一次亏了,若还要去,可要保重身子才是。”
楚少渊听着她的话心中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什么时候她跟自个儿说话也变得这般,说一句藏一句,还有一句隐约是在试探他的口风,生像是他背着她做了什么事儿被发现似得。
他伸出手,纤长手指将她歪着的脸颊托住,指尖轻轻在她脸颊上一掬,她的脸颊就像包子皮似得皱了起来。
他声音含笑:“往后这种事儿直接挑明了问我便是,这般藏着掖着的,你也不嫌累的慌?”
婵衣连连去拍他的手,“还不是都怪你,明明知道我担心什么,却不叫我知道,我从别人嘴里听到一星半点吓得自己魂儿都要丢了,却还不敢明晃晃的问你,只能拐弯抹角的打问。”
说着说着便瞪起眼睛来,澄澈的眸子里凝着一汪清泉似得。
楚少渊越发笑得开心。
他搂了搂婵衣,挤着她坐到暖炕上,“所以才说你心思重,若是什么都来问我,保管往后不会有这些事儿,不过等过几日忙起来,你也没那么多心思去管福建的事务了。”
婵衣看着他,就听他又道:“明儿皇后就要发葬了,你也晓得这几日天气冷,皇后又殡天了这么些日子,若再耽搁下去,只怕就要有味道了,所以赶明儿初八就要下旨了,你也别担心,若是传了外命妇去,你也跟着上几柱香便是,旁的也没人敢来为难你。”
婵衣点点头,心中又有些担忧,“那太子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先前太子被皇帝罚了那么多杖棍,也不知后来如何了,她这几日一直在忙,也忘了问。
“他还死不了,不过是坡了一条腿罢了。”楚少渊淡淡的回了一句,他脸上的神情倒是没有太多变化,只是眼睛里的光微微沉了下来一些。
婵衣沉吟:“也不知他会不会因为皇后逝世而有什么举动,照理说皇后逝世算是国丧,民间要一年内都不得嫁娶事宜呢,”她说着说着就想起了夏明彻的婚事,惊呼一声,“糟了!三月份就是二哥的婚期了,这下子真是不得不推迟了。”
婵衣怀里的小兔子许是被她这样高声说话给吓了一跳,一下便从她怀里蹦了起来,窜到了暖炕最角落里头,挨着迎枕缩成一团儿。
两人看着小兔子那个胆小的模样,俱都忍不住笑了。
楚少渊伸手将小兔子抓回来,顺了顺毛,对婵衣道:“二哥的婚事倒是不急,左右福建的事儿也迫在眉睫了,等福建的事儿平了再谈论婚嫁也不迟,我今日接到了西北的信笺,说朱璗明日一早便能到云浮,为朱家封爵的事儿我已经让人递了折子上去,也就是这一两日的消息。”
桩桩件件都是顺心的事儿,婵衣不禁双手合十,“还望佛祖保佑一切顺利平稳,万不要再出差错了。”
☆、640。脏水
640。脏水
果然,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便有内侍来府中传旨,皇后大丧,命皇子妃们进宫哭丧。
婵衣早有准备,一早便起来整理衣物佩饰,选的都是庄重不打眼的颜色跟样子,将楚少渊收拾妥当之后,才让丫鬟们进来给她梳妆。
楚少渊便坐在一旁叮嘱:“不论见了谁都不要慌张,总归是做做样子的,凤仪那边我也让人料理妥当了,保管她没功夫来找你的麻烦,今儿的丧葬是由太后一手操办的,太后若是招你问话,你也不要怕,总归不是咱们的过错……”
婵衣听着忍不住便想笑他,又不是头一回进宫,虽是皇后出殡的日子,但宫中人向来懂得察言观色,能够登基大宝的就剩下楚少渊跟四皇子,他们但凡有点眼力见的,就不会在这个日子来触她的霉头。
但听他这么絮絮叨叨,她还是忍住了笑,连连点头:“我都记下了,保管不会出错。”
楚少渊还是有些不放心,又仔细吩咐了锦心贴身护卫婵衣,家中只留了个锦瑟在管着园子。
等到了宫中,在崇兴门前下了轿子,又先在内宫门外换了孝衣,这才按照外命妇的品级一阶一阶的被内侍领着去了朝凤宫。
此时的朝凤宫银装素裹,一片素静,只能听见殿外的高僧念超度经文的声音。
婵衣虽是外命妇,但到底担着一个三皇子妃的名头,皇后是她的婆母,是以她进宫之后,内侍先将她跟大皇子妃一道儿带去了朝凤宫,先行在搭起来的灵堂前磕了头,然后才在灵堂两旁跪下,准备哭丧。
婵衣眼尖,一眼就瞧见跪在前头一身素缟麻衣的凤仪公主。
凤仪公主两边各跪着一个宫人,看似是支撑着她不让她倒下,实则是将她死死的压制在那里,不许她动弹,而凤仪公主也看见了婵衣,她眼中带着利刃般,狠狠的朝她射了过来。
婵衣微微一哂,没有理会。
如今的凤仪就像是被拔了爪子跟牙齿的老虎,看着还有那么几分凶残的样子,实则根本就不济事了,否则也不会被楚少渊这样轻易的制住了。
而太子则更不为惧,一个逼宫失败即将被废黜的储君,即便是皇后亡故,也不能抵消掉他大逆不道的罪行,如今皇上压着不发,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