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81章 博弈

  “她消息倒是灵通。”小望之低声咕哝一句,除了身边的舒予谁都没有听到。
    “舅母,我和你一起去吧!”小望之当即便打定了主意,借口道,“正好我今日还没有去慈安宫给皇祖母与母后请安呢。”
    王皇后因为入宫便失了元嘉帝的宠幸,又无子女傍身,一向是在慈安宫陪伴着赵太后的,晨昏定省十分尽心,这是宫中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往常小望之都是去慈安宫,直接给两人一块请安的。
    舒予还没有说话,严嬷嬷就先板着脸开口了:“时辰已经不早了,可是殿下今日的课业还尚未完成。”
    来东宫当值之前,元嘉帝一再下过命令,绝对不能让赵太后和王皇后将太子殿下给笼络了过去,免得来日他驾崩之后,继位的太子殿下亲近慈安宫,听信她们的谗言,苛待赵贵妃,甚至会祸乱大周的江山社稷。
    所以这些时日以来,太子殿下课业繁忙是一,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借口减少赵太后和王皇后笼络未来新君的机会。
    舒予看了一脸不悦的小望之一眼,轻声笑道:“今日事,今日毕,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太子殿下有这份孝心,想来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就已经很高兴了,也会体谅太子殿下如今刚刚回宫,诸事繁忙的。
    “今日,我就自己过去吧。”
    不论是赵太后与王皇后,还是元嘉帝,舒予都不愿意小望之成为他们任何一方博弈的工具。
    所以眼下一切都有元嘉帝在外面挡着时,舒予希望小望之能够尽快学会身为一国储君所应学会的东西,早日独当一面,以免将来元嘉帝驾崩之后,小望之因为年幼而受制于赵太后等人。
    舒予的乖觉识趣让一旁的严嬷嬷悄悄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舒予一眼,声音也较之之前的眼里而放缓下来,温声劝说道:“殿下,夫人说得对,太后娘娘若是知晓此事,只怕也会让您安心留在东宫进学,早日担起江山社稷的重责呢!”
    小望之倒是无所谓严嬷嬷如何作想,只是他看见舒予微笑着冲他轻轻点头,显然是赞同严嬷嬷的说法,只得无奈地放弃了陪同舒予一同前往慈安宫见赵太后的念头,不无委屈地说道:“那舅母早些回来。”
    说句实话,虽然赵太后与王皇后于尚在襁褓时的他确实有救命之恩,但是他那时不过几个月大,什么都不记得,因此感受并不深切。
    但是舒予却是一直以来一手将他带大,照顾他、教育他,费尽心力,充满爱护,在他心里,舒予就是他的娘亲。
    知道赵太后等人意图控制他以对付元嘉帝与赵贵妃,并且把持朝政的计划之后,他实在是不放心舒予一个人去慈安宫。
    舒予忍住想要抬手摸摸小望之的脑袋的冲动,笑应道:“是。有了太子殿下这句吩咐,想来太后娘娘也不会强留客的。”
    事已至此,小望之只得依依不舍地将舒予送出了东宫,一路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宫墙处。
    到得慈安宫,自有宫女引路。
    舒予微微颔首、目不斜视,一路穿花而过。
    皇宫到底不比别处,哪怕是风寒气冷的正月,依旧有应时的花木开放,作为赵太后寝宫的慈安宫,更是花团锦簇,比之赵贵妃的合欢宫也丝毫不差。
    赵太后和王皇后正坐在东暖阁里抄经书,听到宫女的通禀,抬头笑道:“请她到暖阁里来吧。”
    这是表达亲近的意思了。
    舒予心中微凛,随引路的宫女到得暖阁,屈膝给赵太后和王皇后屈膝问安。
    “快快请起。”赵太后抬手笑道,不待舒予谢恩,就紧接着说道,“说起来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舒予微笑致谢道:“多谢太后娘娘抬爱,臣妇愧不敢当。”
    “如何不敢当了?”赵太后一面示意舒予在一旁的绣墩上坐下,一面笑着解释道,“当初太子在宫中时,赵贵妃百般迫害,端妃为了保住这个孩子,求了哀家和皇后庇佑,这才保住这孩子一条性命的。
    “后来赵贵妃出手残害端妃母子,也是端妃破釜沉舟,以死亡为代价拖住赵贵妃,恳请哀家和皇后帮助韩卿家和太子逃出宫去的。
    “后来到了辽东,太子又是你一手带大的。
    “如此来论,我们可不就是一家人嘛!都是费尽心力想要护住太子的人!”
    对于害死端妃、追杀韩彦和小望之的凶手赵贵妃,舒予当然不喜,但是也不愿意因此而被赵太后三言两语地就当枪使了。
    “臣妇不过是尽为人臣子的本分罢了,如何敢和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相提并论?”舒予谦逊地笑道。
    赵太后也不着急,反正舒予已经进了宫,将来有的是时间跟她磨。
    太子如今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就是韩彦和舒予了,韩彦那里她们在后宫不便下手,但是拉拢已经入宫陪伴太子的舒予还是很方便的。
    等拿住了大的,还怕小的不听话吗?
    元嘉帝想要隔绝太子与她们的关系,以此来保护赵贵妃的利益,简直是痴心妄想。
    反正元嘉帝也没有多少时日了,她们就暂且放赵贵妃一马,让元嘉帝能够走得安心。
    待元嘉帝一驾崩,赵贵妃就等着殉葬吧!
    不,以赵贵妃满手的罪孽,根本就不配葬入皇家陵寝,到时候草席一卷,扔乱葬岗去,就算是对得住她了。
    赵太后和王皇后耐心十足地瓦解着舒予的防备,一点都不着急。
    既然对方不挑明说,舒予也就耐心地陪着她们打太极,反正小望之眼下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来成长。
    舒予在慈安宫待了大约两刻钟,趁着赵太后与王皇后问话的间歇,笑着请辞道:“臣妇来时,太子殿下特地吩咐了,要早些回去归置行李的,若是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没有别的吩咐,那臣妇就先告辞了。”
    王皇后一向是唯赵太后马首是瞻的,闻言立刻看向赵太后,目录征询。
    

第382章 专一

  赵太后倒是爽快,闻言当即笑道:“既是如此,那你就回去吧。”
    说罢,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反正如今你也进宫了,咱们有的是时间说话。”
    舒予只当是自己没有听懂赵太后的暗示,笑着应了。
    等舒予出了慈安宫,王皇后皱眉问道:“母后怎么这么轻易就放她回去了?”
    赵太后睨了王皇后一眼,道:“欲速则不达。抄书吧。”
    正好静心养性。
    王皇后听出赵太后这话的潜台词,脸色不由地一红,却也不敢多说什么,连忙低下头去,专心抄经书。
    舒予回到东宫,少不得被小望之拉着问东问西的,一副生怕她在慈安宫受了委屈的模样。
    舒予心里暖暖的,将自己在慈安宫的事情一一都和小望之说了,一来安他的心,二来也让一直以督导小望之为由候在一旁的严嬷嬷放心。
    严嬷嬷自知舒予窥破了她的身份和使命,倒也不觉得尴尬,反倒对于舒予的配合和坦荡十分感激,在往后的日子里对舒予也颇多照顾和提点。
    当然,这是后话。
    当夜,小望之遣去屋里服侍的人,只留下舒予照顾他。
    因为舒予白日的配合,严嬷嬷对于此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就寝时,小望之缠着舒予跟他一起睡,谁知却被一向疼爱他的舒予给拒绝了。
    “我知道你亲近舅母,但你如今已经是大周的储君了,一言一行皆有很多人盯着呢,半点差错都出不得。否则,圣上何必要特地钦点了严嬷嬷来教导你?她当初可是教过圣上宫规礼仪的!”舒予耐心劝导道,“你放心,即便是舅母在外间的榻上值守,但是咱们的心总是在一处的!
    “你难道忘了当初舅父和舅母跟你说过的话了吗?”
    小望之愣了愣,想起来当初他刚刚得知自己的身份之后,韩彦和舒予一再告诉他的,不论身份如何变化,他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嗯!”虽然不甘愿,但小望之还是乖巧地点头应下了。
    “乖~”舒予摸摸小望之的脑袋,一脸欣慰,“赶紧上床睡吧,我给你讲个睡前故事。”
    小望之点点头,立刻麻溜地爬上床,趴在床沿,从被窝里钻出个小脑袋,专心听坐在床头的舒予说故事。
    “我记得上次咱们说到魏征的故事,只讲了一半,那今天就接着说吧……”舒予轻声缓语,像以前在獾子寨时一样,给小望之讲起了“名人传系列”。
    殿外,繁星满天,寂静无风。
    接下来的几天,赵太后有事没事的就派人请舒予去慈安宫说话,舒予也十分配合,但是并不应承什么,也从来不提及个人的立场。
    赵太后倒也不着急,依旧殷勤相请、温和相待,慈祥耐心得简直不像个掌控后宫、生杀予夺的太后。
    倒是柳真人,舒予一次都没能碰上过他。
    想着韩彦当初说的柳真人洒脱不羁,让她不必刻意去请安,她也只能安心等着了。
    二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开始步入正轨。
    这日,韩彦在大朝会之后,前往东宫,正式开始以太子少师的身份教授小望之帝王之术。
    一家三口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絮叨关切。
    闲话毕,韩彦便收起笑脸,如同之前在獾子寨时一般,认真而严厉地教导小望之。
    一日课下来,韩彦需得出宫,舒予和小望之自是百般不舍。
    韩彦也舍不得他们,碍于宫规,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慰他们俩道:“明日我还要入宫来授课的,以后如无意外,日日如此,不愁没有见面的时候。”
    舒予暗自感叹,“见面”和“见面”可是大有不同的,在皇宫,那就真的仅仅是见面而已,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一律都说不得、做不得……
    韩彦看了舒予一眼,低声道:“委屈你了。等到此间事了,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夫妻之间这样的私密话自然只能背着小望之悄声说,倒惹得小望之一脸嫉妒地挤上来,问:“舅父和舅母说什么呢?”
    一副被排除在外的委屈模样。
    “说明日殿下该学些什么呢。”舒予强打起精神来,玩笑道。
    小望之当然没有那么好糊弄,但是见一殿的内侍宫女看着,他也不好刨根究底,让别人知晓了自家的秘密,遂也只能强忍下好奇心,委屈地点点头。
    等韩彦一步三回首地离开东宫,小望之突然笑道:“感觉这像是回到了獾子寨时,只不过,上完学走的人从我变成了舅父!”
    以前教完学,舅父都是让他自己个儿去一旁温习,然后他自己去找舅母两人你侬我侬的;如今却变成了他和舅母“相依为命”,舅父自己孤孤单单的了。
    再也没有人跟他抢“娘亲”了,嘿嘿!
    这样说起来,他还赚了呢!
    舒予看着先前还一脸不舍委屈的小望之,这会儿突然就笑得跟那偷了腥儿的猫儿似的得意洋洋,不由地好笑。
    这个有什么好比,更有什么好得意的?
    孩子的世界,有时候真是让人搞不懂。
    从二月起,韩彦、舒予和小望之“一家三口”便过上了这种朝聚暮分的日子,而且估计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要如此“两地分居”。
    舒予私下里警告韩彦:“我不在家中,你可不许拈花惹草、招蜂引蝶的,否则,哼哼……”
    韩彦连忙抱委屈表忠心:“我的心里只有你,前世今生,唯你而已,别的都看不到心里去……”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舒予一脸严肃地打断了:“看到眼里去也不行!”
    韩彦故意逗舒予,愁眉苦脸地说道:“那可不行,哪那么好每个女子我都眼角瞟都瞟不到呢……”
    眼见着舒予闻言瞪眼,韩彦又连忙举手认输告饶道:“好好好,别生气了,我跟你说笑呢!我一向洁身自好、痴情专一,身边哪儿容许有别的女子转呢?”
    说到最后,义正词严,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
    舒予斜睨韩彦一眼,挑眉呵呵笑道:“哦?是吗?那孙小姐怎么会几次三番地找到家中去的?”
    

第383章 许亲

  虽然大年初一那天被孟氏委婉地劝导了一番,但是从小就种下的情根哪里有那么好刨除的,所以经过最初几年的沉寂之后,孙畅音又开始像以往一样时不时地往韩府跑,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百折不饶地往韩彦跟前凑了,从风风火火、卖力痴缠,改走柔情似水、楚楚可怜路线了。
    身边总有人惦记自己的丈夫,这感觉可不怎么好,而且对方还是个家世好、样貌好、才情好……更重要的是痴心绝对的年轻姑娘。
    舒予虽然一直秉承着假若有一日君既无情我便休的原则,但是能好好珍惜的时候,又何必便宜外人。
    韩彦看着舒予娇嗔佯怒的吃醋模样,又爱又疼,趁着众人不备,借着衣袖的遮掩,捉住舒予的手轻轻地捏了捏,无奈叹道:“她是母亲手帕交的女儿,打小就喜欢往家中跑,我可以不理会她,但是总不能把人往外赶不是?”
    要是搁在以前,他还真做得出这种不讲情面的事情来,大不了事后被孟氏呵斥教训罢了。
    但是眼下小望之根基未稳,孙长玉身为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且个人深得元嘉帝的信赖,他的支持对于小望之来说至关重要,能够迂回解决孙畅音之事,又何必冒着断了来往的风险,当面锣对面鼓地直接干起来呢?
    “你就放心吧。”韩彦安抚舒予道,“母亲已经把这件事情隐晦地透给孙夫人知道了,孙夫人极为宝贝这个小女儿,不会放任她这么恣性妄为而不加管束的。”
    他也很头疼,自从得知舒予入宫陪伴照顾小望之之后,孙畅音来得就更勤了,好在之后不久他也开始入宫教习小望之,这才能从孙畅音的纠缠中脱开身来。
    “我放心不放心的和孙小姐有什么关系?”舒予挣脱的韩彦的手,在小望之走过来之前,瞋了他一眼,道,“关键看你的表现。”
    她在宫中一住就是个把月,想到之前孙畅音每每来府中对韩彦毫不掩饰的爱慕与追求,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但是倒也不至于因此就失去了主张,韩彦的人品和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又怎么会被孙畅音轻易地消磨了去。
    和韩彦提及此事,也不过是想提醒他一下,别一个不备被人钻了空子,到时候可就悔之晚矣了。
    “舅父和舅母你们在说些什么呢?”小望之刚练完字,边走过来边笑问道。
    “字练完了吗?”韩彦不答反问,“若是练完了,就到院子里连连拳脚,放松放松。”
    小望之立刻便被转移了注意力,闻言笑呵呵地说道:“好啊好啊!之前在獾子寨的那套拳法,舅父还没教完呢!”
    相比起枯坐案前读书习字,他更愿意耍耍拳脚、奔来跑去的。
    可惜,大约是怕他不能够迅速地胜任太子一职,所以自打入宫以来,包括韩彦在内的所有的师傅,都是只管授文,不管习武的。
    现在好不容易韩彦主动吐口要继续教他习武,小望之怎么能不兴奋呢?
    飞檐走壁,一拳开山,他可是从小期待到现在呢!
    韩彦点点头,给了舒予一个“放心”的眼神,带着小望之去院子里练习拳法去了。
    果如韩彦所说,没过多久,舒予便从赵太后和王皇后的闲聊中得知,孙夫人开始给孙畅音相看婆家了,而且不同于以往的随便看看,这次孙夫人是下定决心要给孙畅音定下一门亲事,不论孙畅音如何不配合,故意找茬儿看一个不满意一个的,孙夫人都还是很有耐心地遴选京城的青年俊彦,誓要找出一个优秀出众、配得上自己女儿的女婿来。
    赵太后和王皇后之所以说起这桩事情,是因为打算把自家子侄推荐给孙夫人,好借此得到内阁首辅孙长玉的支持。
    她们自认为和舒予都是支持小望之登基一派的,所以这些说起来都是娶媳嫁女、家长里短的琐事的,两人也没有特别避着舒予。
    如此大约过了两个月,赵太后和王皇后不无惋惜地说,孙畅音最终许给了新晋的状元郎,姓周名丘字子陵,是京兆尹周围的本家侄儿,年过二十,因未婚妻不幸身故,又一心忙着科考,所以一直未曾再定亲,所以才有了今日的这般造化。
    ——有身为内阁首辅的岳家祖父的提携,周丘的前程还能不繁花似锦、一帆风顺吗?
    京兆尹周围和内阁首辅孙长玉本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但是因为有了这桩婚事,未来周、孙两家必然会来往频繁起来,关系也会更为密切。
    舒予在韩彦再来东宫教习时,便抽空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母亲跟我说过了。”提起这事儿,韩彦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体贴又机敏地瞒下了孙畅音在亲事定下之后,跑去韩府大哭一场的事情。
    他本就于孙畅音无心,何必将这桩事情说出来让舒予心里不快呢。
    舒予点点头,便轻轻巧巧地将这件事情给揭过去了。
    往后孙畅音与周丘过得如何,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眼下,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圣上近日的身体是愈发地不好了。”舒予皱眉低声叹道,“真人近日几乎每天都要花费大半日到合欢宫给圣上调理身体……你有什么打算?”
    柳真人一向是住在先帝所修葺的道观之中,除非是替元嘉帝看诊,否则就留在观中打坐炼丹的,甚少出来。而舒予又不便在内宫行走,所以虽然已经入宫三个月了,她还没有偶遇过柳真人一次。
    这消息,还是从严嬷嬷口中得知的。
    严嬷嬷因着舒予最初的善意以及对她严厉督导小望之的支持,对于舒予印象颇好,有些消息只要不是事涉机密,也愿意跟她分享。
    “这些我也听说了。”韩彦低声叹道,“圣上近几日连早朝都无力为继,哪怕他富有天下,各种吊命的珍稀药材都不缺,又有张院判和师傅这样的医道高手在,只怕,也是徒劳无功啊……”
    

第384章 风雨

  哪怕元嘉帝下令封锁了消息,但是接连几日不去早朝,还是引起了众臣的怀疑,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纷然不定,纷纷猜测元嘉帝是不是命不久矣。
    元嘉帝见状,为了稳定情势,让柳真人施针强行提聚自己所剩不多的元气,连着上了两日早朝,然后宣布择日退位,将大周交到太子刘劭的手中,期待他能带领臣民,开创盛世。
    这之后,元嘉帝便以要准备相关事宜为由,暂时歇了早朝,命令钦天监快快择取禅位吉日,并日日召孙长玉等肱骨重臣进宫商议,交托国事。
    小望之还以为自己还得过上一年半载静心学习的东宫岁月呢,谁知道陡然间就被推到了人前,要坐上那把象征着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利的龙椅了!
    一时之间,小望之焦虑不已。
    幸好有舒予陪在东宫,时时地开解他,小望之这才能勉强静下来心,做好登基继位的相关准备工作。
    考虑到元嘉帝的身体状况,为了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钦天监挑选了最近的吉日——六月初九。
    新帝登基的一应所需,元嘉帝早在去岁除夕回宫之后就开始着手安排了,这会儿虽然有些赶,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吉日定下来之后,便是挑选辅政大臣。
    孙长玉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是名列榜首。
    除此之外,还有掌着全国大半兵力的镇国公,以及有着从龙之功的后起之秀韩彦。
    前两者一文一武,皆是重臣,臣民对其颇为信服;但是韩彦凭借当初的救驾之恩,年纪轻轻地就做了辅政大臣,难免有人不服气。
    就是元嘉帝私下里也跟韩彦坦诚道:“按照资历,你是不足以担任辅政大臣的。朕之所以钦点你,那是因为心中确定,唯有你才会一心一意地辅佐太子,没有半点私心。朕希望太子他能够担起重责,振兴大周,但是更想要他好好地活着。
    “那孩子,苦啊……”
    要不是伤害太子的人是赵贵妃,他定然要让对方生不如死,阖族陪葬!
    “微臣,万死不辞!”韩彦跪地领命。
    为了让韩彦的身份能够配得起他辅政大臣的地位,免得以后因为官职低微而处处受人辖制,元嘉帝特意将韩彦的官职又往上提了提,暂任吏部侍郎,同时加封为太傅,入内阁。
    如此大幅度地提拔,让群臣都急红了眼,于是接二连三地有人上折子请求元嘉帝三思,不要如此越级大幅度提拔。
    谢之仪也在其列。
    当初猜测出小望之的真实身份之后,他就一直有意结交,后来更是在群臣疑虑之时,坚定地站在小望之一方,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谁知入京之后,元嘉帝对他非但没有半点封赏不说,甚至还在有一次召见他和户部尚书吴芬时,斥责他们御下不严,这才致使本部出了私通瓦剌、意图行刺的赵吉之流,差点就酿成了大祸。
    元嘉帝说这话的时候,压根儿就忘了当初是赵贵妃非要把赵吉给安插进来的,而且还指明了职位不能低于郎中,并且获得元嘉帝的首肯,他们做臣子的劝谏无果,除了奉命行事,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若是元嘉帝没有如此大肆封赏韩彦,谢之仪觉得自己尚且可以忍受元嘉帝这般赏罚不分,但是眼见着比自己年岁还小的韩彦凭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