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之仪摇摇头,坦诚道:“我就是再怎么想为国效力、为国尽忠,也绝不会打扰她老人家的。机缘巧合罢了。我原本,是打算上完折子之后,若是韩师弟不来找我,我就主动约你谈一谈的。”
    毕竟是个读书人,该有的操守还是不能丢弃的。
    只是没想到陈家恰好有事来寻自己,而韩彦又恰好因此而生疑,那他便顺水推舟了。
    韩彦相信已经向他坦白这么多的谢之仪,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撒谎骗他,遂笑问道:“那么敢问谢师兄,如果他日你得到了圣上的重用,会提拔陈家的几位舅爷吗?”
    谢之仪沉思片刻,抬头叹道:“就连圣人都分个亲疏远近,我等凡愚又如何能够免俗?”
    话锋一转,又凛然正色道:“不过,亲归亲,若是他们真的无法胜任的话,我也绝不会一力举荐的!食君之禄,除了为君分忧,还要坚决杜绝以私害公!”
    “啪啪啪。”韩彦闻言击掌笑赞道:“好!有谢师兄今日这番话,我就放心了!这样吧,眼下朝野上下都在忙着拥立新君之事,这件事且容后再说。
    “只是,有一件事情我得先提前说明白了,我只是负责举荐,结果如何,全看圣意。而且,户部尚书老当益壮,谢师兄这个钱袋子要是想再进一步,只怕并不容易。”
    不管谢之仪这番话是真是假,至少姿态做得十足,韩彦自然也不好再继续较劲。
    况且大周积弊已经、百废待兴,钱粮还这是个大问题,又谢之仪这个钱袋子在,小望之将来也能少操一份心。
    谢之仪原本张口想说自己可以调任其他职位,但是话到嘴边,想到方才自己毛遂自荐时说的特长,又默默地收住了话头,起身拱手致谢:“如此,就有劳韩师弟了。”
    虽是道谢,但是却磊落坦然,不见半分巴结局促,端的是一派儒雅率真之态。
    韩彦拱拱手,又和谢之仪应酬几句,便起身告辞。
    谢之仪留了两句,见韩彦执意要走,便亲自将人送出门去。
    待回转到正院,陈氏迎上来,一脸担忧地问道:“老爷,这件事情能成吗?小韩大人方才该不会是敷衍你的吧?”
    “那倒不至于。”谢之仪摇摇头,拉着陈氏的手,笑着安抚道,“你是没有见过他以前的模样,快意恩仇、直率赤诚,说话都不带拐弯儿的。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委屈自己去敷衍别人呢?”
    当然了,那时大家都再国子监,跟人事复杂的官场大有不认同,以韩彦世家嫡子的身份,也确实有快意恩仇的资本。
    “老爷也说了那是以前。”陈氏还是不放心,低声劝说道,“有道是人心易变幻,老爷何不另作打算?”
    谢之仪沉思片刻,摇了摇头,道:“一事不烦二主,一脚不踏两船,我既然找了他,那就应该信任他。”
    更重要的是,陈氏所说的那些陈家的亲朋故旧,跟韩彦比起来,在朝中的分量远远不够,更兼之帮他是有条件的,自然就愈发不能跟韩彦这条便捷、平坦的捷径相比了。
    “夫人不必担忧。”谢之仪见陈氏犹自不能放心,遂笑道着她的手,缓声解释道,“都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韩师弟虽然与过去多有不同,但是性子总不会大变的……”
    谢之仪和声细语,款款安抚。
    他总不能说,陈家的那些亲朋故旧大多私心太重、靠不住,惹得陈氏伤心吧。
    夫妻二人又悄悄耳语了好一阵子,陈氏这才渐渐释怀。
    “若是此番顺利的话,等到新帝登基之后,我便有了实权,不必再空担着户部侍郎的名头,实则事事受制于人。到时候,几位舅兄那里,我也能帮上点忙了,也省得岳父和岳母大人发愁,这么大的年纪还为他们奔波操劳了。”谢之仪笑道,璀璨的双眸全是对未来的期待。
    陈氏闻言心里十分感动,然而理智还是让她开口劝解道:“母亲那次过府来,不过是顺口一提,你不必放在心上。几位兄长有多大的能力,就担多大的官差,平安顺遂就好,何必非要飞黄腾达?
    “免得到时候他们力有不逮,自己受罚不说,倒还连累了你这个举荐人。”
    谢之仪很感动陈氏对他的一心一意,但是心里也明白,能让一向只在内宅相夫教子的岳母大人,亲自过府来跟他开口提这件事情,可见不是顺口一说而已。
    他深知岳父陈有良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说不准哪一天人就没了。
    而陈家本就不是韩家、庄家那样的累世官宦之家,家底并不丰厚,若是岳父陈有良故去了,往日的那些关系终会慢慢消散的。
    到时候,几位资质平庸的舅兄,只怕想要像现在这样安稳当差都有困难,更别提是再上一步,重振陈家了。
    他自己家中的叔伯兄弟没有一个成气候的,连官场都不曾踏入,“官职”最高的堂兄,也不过是家乡的县令看在他的面子上,召他到府衙做个小吏而已,连官都算不上。
    而下一辈有资质的子侄,目前还都尚未成长起来。
    因此眼下唯一能够帮得上他的忙的,就是陈家的几位舅兄了。
    陈家的几位舅兄虽然资质平庸,但是胜在为人端方勤勉,若是能将他们安排在妥善的位子,那将来必然是自己稳妥可靠的后盾。
    等到下一辈优秀的子侄成长起来,他们也可以结树成荫,为他们开路,将他们送得更远,让谢家以及陈家越来越繁荣。
    在官场上,若是没有一点人脉关系,靠单打独斗可不行。
    “所谓知人善任,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谢之仪笑道,“夫人不必担忧,几位舅兄只要在适合他们的官职上,肯定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
    “陈家越来越好,不正是你我说期望的吗?
    “况且到时候,咱们孩子有了舅父们的支持,这路也会越走越平顺的!”
    陈氏到底挂心娘家兄长,又念及孩子的前程,思量半晌,终是点头同意了,只是一再叮嘱谢之仪要量力而为,不必苛求。
    若是谢之仪出了差错,那所有一切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389章 新帝

  六月初九,新帝登基,普天同庆。
    虚岁仅六的小望之,穿着一身明黄龙袍,紧张又端肃地坐在御座上,接受众臣的朝贺。
    从此之后,他便是这片江山的主宰了!
    韩彦告诉过他,这御座不仅仅意味着天下至尊的权力,更意味着责任,从此之后,他要将江山社稷、万万黎庶都扛在肩头,一步一步,稳稳前行,不能后退一步,亦不能走错一步。
    “臣等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行跪拜大礼,贺声震天。
    小望之忍住想要颤抖的双腿,深吸一口气,清脆的童音在大殿中响起:“众卿家平身。”
    “谢圣上!”
    众臣再行跪拜大礼,起身垂首肃然而立。
    位列朝臣的韩彦,见状忍不住红了眼眶,握着笏板的双手握紧,激动不已。
    这一天,他终于等到了!
    长姐泉下有知,亦能瞑目了吧。
    ……
    慈安宫内,舒予作为命妇,参拜太皇太后赵氏和王太后。
    同席的,还有婆母孟氏和长嫂戚氏。
    婆媳三人相视一眼,都不由地激动地红了眼眶。
    戚氏抿抿唇,一手握住孟氏,一手牵住舒予,低声哽咽道:“今儿圣上登基,乃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母亲、弟妹,快把眼泪收了,免得叫别有用心的人看去了……”
    孟氏和舒予闻言连忙点头,拿帕子印了印眼角。
    谁知她们这边才刚收了眼泪,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倒是哭了起来。
    “等到这一天,不容易呐……圣上,受苦了哇……”太皇太后一脸激动,一面拿帕子擦眼泪,一面哽咽道,“想当初,端静太后受惊,被迫早产诞下圣上,寄养在慈安宫中,那么小一团的孩子,孱弱得呼吸都艰难,是哀家一滴水一滴水地小心喂着,日日搂在怀中暖着,这才渐渐地健壮起来……”
    太皇太后忆起当初自己对刚出生的新帝的照顾,泣不成声。
    一旁坐着的王皇后跟着抹眼泪,不时地附和一句,说起当初自己和太皇太后对新帝的各种用心养护。
    自有命妇夸张地拿帕子印着眼角应和太皇太后和王皇后,口中赞美的词儿不断,说得像是没有太皇太后和王皇后,就没有今日的新帝似的。
    虽然,确实如此。
    不过,太皇太后和王皇后此时提出这件事情,显然不仅仅是感慨而已,只怕是要挟恩报复,让小望之今后对她们这对救命恩人不敢不顺从。
    舒予心中担忧,但是当下这种场合又不好跟着太皇太后和王皇后对着干,更重要的是两人说的也不错,若是没有她们俩,单凭端静皇后一个人,可没有能力跟当时盛宠在身的赵贵妃相抗衡。
    孟氏一听太皇太后和王皇后提及不幸早逝的长女,一时悲不自胜,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滚落下来。
    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失声痛哭,失了仪态规矩,孟氏拿帕子紧紧地捂住嘴巴。
    舒予和戚氏一左一右,扶住孟氏,低声劝慰,眼圈都红红的。
    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扫视一圈,除了孟氏婆媳三人,其他真正为此而悲痛的并不见多少,但是人人脸上的悲戚之色倒是比孟氏婆媳三人还要浓厚,甚至有人还哭出声来,一副悲不自胜的模样,不由地暗叹真是“人生如戏,全看演技”。
    试问,这世间还有谁会比痛失爱女的孟氏更加悲痛伤心的呢?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开口道:“圣上能有今日,还有两人人功不可没。”
    众命妇听得太皇太后开口,纷纷止住哭声,恭敬地等着她发话。
    “他们就是韩太师与清和郡夫人。”太皇太后看着舒予,一脸感慨地说道,“当初韩太师不畏生死,入宫救出了圣上,为了躲避追杀而一路北上,幸得清和郡夫人一家人收留,悉心相待,才能将圣上教养得如此优秀。”
    众命妇闻言,纷纷转头看向舒予。
    舒予心里“咯噔”一下,直觉太皇太后这话别有用心。
    果不其然,在一众命妇恭维夸赞声中,突然有一声微弱但是不容忽视的声音响起:“躲避追杀?天呐,是谁有那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对皇嗣下手?”
    众命妇闻言一怔,瞬间都收了声,前一刻还喧嚷不止的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舒予飞快地看了方才说话的人一眼,正是王太后的娘家嫂子。
    看来,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二人是有备而来呐。
    太皇太后方才那一番话,看似在为她和韩彦表功,其实是在刻意引导舆论,要对赵贵妃下手。
    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既向对新帝影响至深的她和韩彦表达了善意,又借机铲除死对头赵贵妃。
    不过,小望之既然早就答应了元嘉帝不会动赵贵妃,那就决不能失信于人,否则凭借元嘉帝如今的势力,虽然不能反悔之下将小望之拉下马,至少泼他一身脏水,让他无法在朝堂安稳立足,还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有了污点的皇帝,还如何让臣民信服效力?
    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若是不知小望之和元嘉帝的约定也就罢了,若是明明知道却还故意当众挑拨,那就其心可诛了。
    ——这分明是将小望之也算计了进去,好借机谋夺至高无上的权力!
    舒予心中又担心又气愤,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让小望之陷于被动,遂抬头轻声而坚定地说道:“王夫人只怕是误会了。”
    舒予不敢直接怼上太皇太后,但是凭借钦封的“清和郡夫人”的名头,训诫没有封号的王夫人一两句还是绰绰有余的。
    别看王家是太后的娘家,但是在元嘉帝的打压下,比之韩家这样的一等世家可差得远了。
    “太上皇早就说过,圣上因早产而体弱多病,不得不养在福泽深厚的太皇太后身边,这才躲过一劫。后来延嘉殿走水,恰好身处其中的圣上不幸走失……”
    舒予将元嘉帝当初对外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众人一时愣住,没有想到舒予竟然敢大胆打乱太皇太后与王太后的计划,公然帮着赵贵妃说话。
    就是孟氏和戚氏,一时也露出难解之色。
    

第390章 拦路

  舒予一时无法向孟氏和戚氏解释,只能悄悄地给她们俩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她们稍安勿躁。
    孟氏和戚氏虽然不解,但是想着舒予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了韩彦和小望之好的,只得按捺下满心的不解,端坐在席位上。
    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没有想到舒予竟敢会大胆到当众驳斥她们,打乱她们的计划,微微怔愣之后,看向舒予的眼神立刻变得阴暗锋利起来。
    要说心里一点都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想到此时正在前朝接受众臣朝贺的小望之,舒予立刻又挺直了腰杆,鼓足勇气,毫不畏避地看着太皇太后与王太后,就像是没有听懂她们的暗示一番,神情自然而坦荡。
    太皇太后与王太后见状,一时拿不准舒予是无意间提及元嘉帝之前粉饰太平的这一番说辞,还是有意跟她们为难,微微垂下眼睑,默默思索,无声地表达不自己的不悦。
    一时之间,整个大殿静得针落可闻。
    到底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别人都放着舒予不管,孟氏和戚氏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帮她周旋——虽然,她们依旧不明白也不能理解,舒予方才为什么要护着害死了端静太后的赵贵妃。
    “不管如何,圣上能够平安顺利地挨到今日,多亏了上天垂怜!这是天不亡我大周呐!”孟氏收起眼泪,哽咽感慨道。
    为了救下舒予,她可是连这么大逆不道的话都说了。
    戚氏见状亦紧跟着开口道:“母亲一时激动,但是话总是没错的。大周得上天庇佑,国祚绵长,所以圣上才能顺利被迎回,主宰山河,匡扶社稷!
    “大家说是与不是?”
    有和韩家关系亲近的命妇,闻言连忙接过话茬,将话题顺利地岔到了大周的国运之上。
    自有不想多事的明白人跟着说起吉祥的话儿。
    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一扫先前的沉闷,重新热闹起来,竟是让错过了最佳质问机会的太皇太后与王太后,有心责罚舒予搅乱她们的计划,也不好就这么直接开口旧事重提了。
    毕竟,元嘉帝还在世,而韩彦和舒予又深得新帝信任,背后更有整个韩家支持,即便是她们一个贵为太皇太后,一个贵为太后,也不能轻易地因此而治舒予的罪。
    好不容易挨到宴会结束,孟氏婆媳三人立刻随众命妇一起,施礼离开了慈安宫,在内侍的引领下,一路出了皇宫。
    等上了自家马车,驶离了宫门口,周围同行的各家马车渐渐散去,孟氏这才皱眉开口问道:“方才,你为何要帮着赵珍儿说话?”
    “母亲,媳妇不是帮着赵珍儿,而是帮着圣上。”舒予叹息一声,将当初在獾子寨时,小望之和元嘉帝的约定告诉了孟氏和戚氏。
    “若是真让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借机发难,将当初的事实散布了出去。那圣上是遵守诺言,还是食言而肥呢?”舒予叹息问道。
    若是遵守若言,放过了赵贵妃,少不得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恬不知耻、不孝不忠,为了皇位,就弃当初为了救他而慷慨赴死的端静太后于不顾;
    可若是食言而肥,先不说能不能在元嘉帝的庇护下动得了赵贵妃,单是元嘉帝的愤而反扑,同样能够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责骂小望之不孝不忠、不诚不信。
    一个不忠不孝的帝王,如何能够让臣民心甘情愿地效忠?
    太皇太后与王夫人的一唱一和,看似是为了替小望之打抱不平,实则是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孟氏和戚氏想清楚这其中的关节,顿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此番幸得你反应机敏、沉着冷静,借机将话题岔开了去,这才没有让圣上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孟氏握紧舒予的手,止不住地后怕和庆幸。
    舒予不肯居功,笑道:“那也多亏了母亲和大嫂的配合,否则事情怎么会这么顺利?”
    孟氏和戚氏能够在不知道小望之和元嘉帝的约定的情形下,强忍着丧女、丧姊的悲痛,帮着她一起替仇人赵贵妃“开脱”,这份信赖和恩情,她铭感五内。
    “只是,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惩处赵贵妃,并且要借机独揽前朝后宫的大权,只怕不会就此甘心放弃的。”舒予愁眉紧锁,“我实在是担心圣上一个人在宫中,是否应付得来……”
    孟氏和戚氏一听舒予这么说,顿时也都愁眉不展,心中担忧不已。
    恰在这时,马车陡然间停住,紧接着就听到一道熟悉而陌生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敢问,是太常寺卿韩家的车驾吗?”
    孟氏婆媳三人连忙止住话头,相视一眼,神情戒备。
    孟氏看了身边的大丫鬟红英一眼。
    红英会意,立刻挑帘出了马车。
    只见一个一身寻常夏衣的妇人站在马车前,神情恭敬而讨好。
    红英笑盈盈地问道:“这位夫人,敢问如何称呼?”
    那妇人大约是没有料到搭讪会轻易就成功了,十分高兴,见红英态度温和地问她话,连忙躬身恭敬地答道:“奴家姓孟,与贵府的夫人也算得上是本家了。”
    红英闻言,立刻收敛了笑意。
    天下姓孟的多了去了,单凭一个姓氏就敢来攀亲戚,这为妇人还真是胆大妄为。
    那妇人见红英脸色沉凝,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抬头谄媚笑道:“回姑娘话,奴家与贵府的二少夫人是旧识呢!”
    红英闻言,不禁微微一愣。
    二少夫人出身平凡,或许真的有这么旧识也说不定呢。
    若是果真如此,那她还真得拿捏好分寸,既不能怠慢了对方,也不能让对方轻易地缠上。
    二少夫人虽然出身平凡,然而却于韩家和圣上有功,深得圣上的依赖和信任,她的旧识,她一个下人自然是不敢怠慢。
    红英正在犹豫不定,就听得身后有人声响起,回头看过去时,就见舒予不知何时挑帘出来了,对着马车前的妇人,惊讶地称呼道:“孟夫人?”
    

第391章 争执

  拦路的不是别人,正是上任康平县令刘过最为宠爱的如夫人孟氏。
    刘孟氏一见舒予出来跟她搭话,立刻便笑成了一朵花,推了推身边已然做妇人打扮的刘芳菱,谄笑感叹道:“辽东一别,不曾想还能在京城再遇。清和夫人近日可好?”
    舒予一听这话,便知刘孟氏已经知晓了自己如今的身份,这前倨后恭的态度,只怕是在看身份下菜。
    倒是刘孟氏身边的刘芳菱,一脸尴尬和屈辱,瞪了刘孟氏数眼无用之后,下意识地往后撤了撤,没有像刘孟氏似的腆着脸讨好。
    舒予深知的刘孟氏为人,无意跟她多叙,如今肯出面跟她一见,也不过是看在当初刘县令帮过韩彦数次的面子上。
    “孟夫人,我还有事,他日得闲再叙旧情。”舒予笑着说罢,便颔首辞别,重新坐回了车厢。
    “唉!……”刘孟氏不提防舒予突然就打发了她,一时怔住,脱口要喊人,却被一旁的刘芳菱拉住了。
    “你还嫌不够丢人吗?!”刘芳菱气愤又委屈地扔下一句,转身蹬蹬蹬地跑开了。
    红英得舒予示下,吩咐车夫赶车。
    刘孟氏着急地看看驶离的马车,又看看已经跑远的刘芳菱,犹豫片刻,终是一咬牙,转身朝刘芳菱追了过去。
    刘孟氏跑得快、追得及,不一会儿便赶了上去,一把捉住了犹自闷头朝前急赶的刘芳菱,不悦地低声抱怨道:“好不容易逮着机会攀上了旧情,你跑什么跑?这一下子好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
    “你要攀高枝儿我拦不着,但是请不要将我也攀扯上!”刘芳菱红着眼睛,忿然低声怒吼道,“我刘芳菱虽然身份卑贱、境遇难堪,但是骨气还是有的!”
    在辽东时,她是人人追捧的知县千金,而舒予不过是一介微不足道的女猎户兼女夫子而已,见了她,对方都能从不讨好;现在她成了一介商妇,而舒予却成了护国有功、高高在上的清和郡夫人,风水轮流转,对方还能不找她报当初的折辱之仇吗?
    即便是舒予“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了自己如今的身份和面子不跟她一介商妇计较,但是她又怎么能够将尊严都踩在脚底下,去讨好她!
    “骨气?”刘孟氏气急,一把抓住刘芳菱,撸起她的衣袖,指着小臂上头青青紫紫的印记,心疼又忿然着急地质问道,“是骨气重要,还是你自己的身体和幸福重要?!”
    要不是讲究什么知县千金的骨气,不肯跟女婿亲家服软,她千娇百宠着长大的女儿,又怎么会落入如今的这般境地?!
    “我跟你说,只要咱们能跟韩家,跟清和郡夫人攀叙上交情,到时候只要搬出韩家,搬出清和郡夫人的名头,他们肯定就不敢再欺负你了!”刘孟氏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看着闺女胳膊上青青紫紫的印记,心疼得眼圈都红了。
    刘芳菱冷笑一声,漠然地收回手臂,捋下袖子,冷然道:“姨娘若是想做,就尽管去做吧,反正我堂堂知县千金、正室夫人,是断然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