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脱欢一行人顺利进城,暂于四方馆安置。
    四方馆内,一切早已按照两国会谈的规格安排妥当,大到应对的官吏,小到一碟子点心,一应人事让脱欢等人挑不出一点错处儿来。
    庄瀚主持礼部多年,这点事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照例行事、信手拈来而已。
    脱欢用心找了一圈,见难以借机生事,又念着随扈一路车马劳顿,体力只怕不支,若是真的生起事端来只怕也会疲于应对,因此只得暂且按捺住满心的怒意,伺机再动。
    一夜安稳度过。
    而谢之仪和周丘等人却没有这份安逸,待将脱欢一行人安置妥当之后,他们便立刻奉旨进宫复命去了。
    是夜,御书房灯火通明。
    君臣对坐,彻夜长谈。
    康平帝先对谢之仪与周丘等人嘉奖勉励一番,然后便问起了鹞子岭掘铁铸兵、瓦剌进犯、两国议谈之事。
    “两位爱卿一路舟车劳顿,身体疲乏,且又离家三载有余,此刻抵京,原本应该放你们回家与妻儿团聚的……只是,眼下议谈在即,朕又对辽东之事所知不详,为免耽误两国议谈的大事,少不得要劳碌两位爱卿暂留宫中,仔细教朕。”康平帝一脸谦和地笑请道。
    谢之仪和周丘连忙躬身道“不敢”,又说此乃为人臣子的本分之类的话。
    于是君臣坐定,谢之仪和周丘少不得将辽东之事一一道来。
    康平帝侧耳倾听,不时发问两句,听到紧张处便不由地眉头紧皱,听到战胜时又展眉拊掌而笑,似乎辽东之事,经过谢之仪和周丘二人的口述,他都尽情亲身经历了一般。
    等到谢之仪和周丘将辽东要事回禀完毕,早已是天将微明之时。
    康平帝转头看了看沙漏,遂起身笑道:“不知不觉,一夜已尽,朕却还觉得意犹未尽……”
    若是能亲身到辽东走一走,看一看,那该多好啊!
    可是一旦成了帝王,便有了许多的身不由己。
    谢之仪和周丘见康平帝言语之间颇多感慨,心中知他是想念故友旧地,遂都连忙起身,拱手笑着劝慰他道:“眼下战事已了,两国议谈在即,等到边境晏安,朝中诸事妥当,圣上若要巡幸辽东,自然并非难事。”
    康平帝闻言笑叹一句,点点头,道:“若如爱卿所说,此事尚且可期!”
    可惜,一旦当了皇帝,不是这儿有事,就是那儿有事的,怎么就那么巧得了空闲,能够巡幸辽东故地呢?
    谢之仪和周丘当然听出了康平帝话中的失落,更看出了他的对于这份失落的控制,心中俱都暗自感叹不已。
    他们二人离京已经三年有余,三年前,康平帝还是个稚气未脱、凡事不敢自己拿主意的孩子,仿佛万事离了韩彦便觉得惶恐不安一般。就是清和郡夫人,偶尔也会奉旨进宫陪伴他一段时间,以宽慰他的孤独与离情。
    可是如今再看,少年天子早已经渐渐地褪去了当初的稚嫩和不安,慢慢地沉稳起来,接人待物进退有度,议论政事自有主张,已然做好了亲政的准备。
    想想韩彦离京如今已经半年有余,然而朝中诸事却仍旧安顺如故,更且当中还有“劝退”孙长玉、梳理孙党等要事,因此哪怕有众臣辅佐,然而康平帝小小年纪的能够做到如此,已经是实属不易。
    有君圣明如此,实乃江山社稷、天下万民之大幸!
    谢之仪和周丘顿觉踌躇满志,前途光明。
    康平帝看了看已经渐明的天色,歉然笑道:“两位爱卿奏对一夜,然而前殿众爱卿还在等着两位爱卿言明辽东之事呢,更兼今日大朝会还要商定两国议谈的细节,因此,少不得劳碌两位爱卿勉励支撑过早朝,才能作罢。”
    谢之仪和周丘连忙拱手应道:“为国尽忠,乃我等臣工的本分,但凭圣上吩咐。”
    康平帝见状,遂笑着点点头,又转头吩咐内侍道:“你们带两位爱卿去后殿梳洗,待两位爱卿用过早膳,亲自送他们到大殿议事。”
    内侍躬身应诺。
    谢之仪和周丘连忙躬身谢了恩赏,遂内侍一起褪去了后殿,自去梳洗用膳不提。
    康平帝待谢之仪和周丘退了出去,这才命宫人替他褪去外袍,就在御书房内打了一套拳,舒了筋骨,醒了神,然后又由宫人服侍着梳洗更衣,匆忙用过两口早膳,便上朝去了。
    

第528章 情急

  且说谢之仪和周丘虽然得了康平帝的恩赏,却并不敢怠慢,因此一到后殿,便赶忙梳洗完毕、整理冠带,又匆忙吃了两块点心、喝了口早茶垫肚子,又找内侍寻了些提神醒脑的熏香来,便匆忙往大殿赶去了。
    将将好,赶在早朝开始之前,抵达大殿。
    众位臣工早已经在大殿外等候了,见谢之仪和周丘二人到来,有心要问辽东之事、议谈之举,然而还未开口,便听到了净鞭之声,因此只得都按捺住了,预备等三朝之后再来寒暄。
    净鞭声过,内侍高声传唤上朝,众臣这才鱼贯入内。
    今日是大朝会,商议的又是两国议谈的要事,少不得要费许多时间。
    等到事情商议妥当,早朝散去,已经是将近午膳时分了。
    康平帝特地吩咐谢之仪和周丘等刚从辽东赶回来的众臣不必急着去衙门报到,先去各自回家梳洗歇息、会见亲人再说。
    谢之仪和周丘等人自然是叩首谢恩不提。
    等到下朝,众臣少不得拉着谢之仪和周丘又是一番寒暄应酬。
    谢之仪本以疲累不已,然而见一别三年,此时再见,众臣都因为他如今的功绩和地位而待他十分恭敬和热情,便将那疲惫都散去了大半,与众人说笑应酬,游刃有余。
    周丘却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更兼心中着实思念家中的妻儿父母,是以跟众人寒暄几句过后,便将一切宴请之类的都婉辞了,笑着赔罪告央道:“各位恕罪。非是丘托大,只是从辽东到京城这一路奔波、戒备的,片刻都不得安歇,本就以疲惫不堪。昨夜又御前奏对,至早朝时方散,眼下又议了半天的朝事,丘实在是难以支撑……
    “接风叙旧的话,咱们改日再约,改日再约。各位且放丘回去歇一歇脚再说罢!”
    众人体谅他这一路辛苦,又知他在幼子刚满百天时便奉旨赶往辽东,这一去就是三年有余,心中定然十分思念记怪,便也不很勉强他,都纷纷笑道:“圣上都特地恩准你家去团聚歇息了,咱们又岂敢违旨强留于你?
    “你且去吧!改日咱们再约!”
    周丘便连忙笑着团团告谢。
    谢之仪本有心趁机与众臣来往、增进感情的,然而见周丘都已经告央赔罪婉辞了,而且众人又说出什么违旨不违旨的话来,他若是此时答应下来,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便也忙笑着赔婉辞了众人,约定回头再聚。
    一时,众人各自散去。
    谢之仪和周丘等人,自然是“奉旨”一径各自家去了。
    谢、周二府早就得到了消息,准备好为他们二人接风洗尘、歌庆功劳了。
    周府里,孙畅音又是欢喜激动,又是焦急期待的,一夜几乎都未曾合眼,直到黎明时分,才实在是撑不住了,些许眯了会儿眼睛。
    然而不过才一刻有余,她便又被丫鬟婆子起身收拾的声音给惊醒了。
    迷迷糊糊地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见微明时分,孙畅音心中一凛,顿时清醒过来,慌忙坐起身来,要叫丫鬟进来伺候她梳洗。
    然而因为一夜未睡,再加上起得有些猛,眼前便一阵发黑,整个人也绵软起来,登时又倒在了床上。
    听到声响进来察看的丫鬟见状顿时唬了一跳,连忙上前去唤她,又一面焦急地高声喊道:“少夫人晕倒了,快去叫大夫!”
    一时间兵荒马乱的,便是连周母也惊动了。
    等到孙畅音自己幽幽转醒时,一睁眼,便看到周母坐在床边,正一脸焦急又担忧地看着她。
    孙畅音这才迷迷糊糊地转醒,却一时想不起前情了。
    周母见孙畅音醒来,连忙双手合十,长吐一口气,庆幸道:“阿弥陀佛,你可算是醒过来了!”
    孙畅音迷迷糊糊的,挣扎着要起身给周母请安,却被周母又给按了回去。
    “你都晕倒了,还讲究那些虚礼做什么?且安心休养着!”周母连忙说道。
    孙畅音闻言一惊,而后细细思索,才渐渐地迷糊过来,喃喃道:“晕倒?我只记得醒来要传丫鬟伺候梳洗,好迎接夫君的……”
    至于怎么晕倒的,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完全没有一点印象。
    周母见状,遂叹息一声,开口解释道:“知晓子陵回来了,你心中欢喜,可是也不能一夜不睡不是?你昨夜熬费了心力,今早又起得过猛了些,焉得不会一时头眼发昏晕倒的?”
    听周母这么说,孙畅音才方慢慢地回想起来,又念及周丘今日御前奏对完毕要回府之事,一时又激动起来,一面挣扎着要起身,一面急忙开口道:“是了,夫君今日要回府的,我得赶紧起身梳洗,好迎候他的……”
    然而人还尚未起身,就又被周母强行给按了回去。
    “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劝呢?”周母又是心疼,又是焦急的,连声说道,“子陵既然回京了,一时肯半会儿定是不会离开的。况且他要回府,见过了亲长,难道不会来院中见你们母子?如此,你们夫妻还怕没有机会见面,说体己话?
    “再说了,你既然惦记子陵,那便也该明白,他心中一样地也惦记着你呢!你想,若是他欢欢喜喜地回了家来,却又见你因他而病倒在床,他心里能会好受的?
    “你且仔细地想一想,我这话说得对与不对?””
    孙畅音虽然出身显贵,然而却并不娇纵,自打她低嫁过来之后,便一直孝敬亲长,更与周丘夫妻和睦,一心一意地为周丘记挂筹谋,这些周母都看在眼里的。
    因此虽然如今孙长玉倒台了,孙家渐渐地落了势,然而周母待孙畅音却愈发地体贴与怜惜了。
    虽然不说如别家婆媳一样亲如母子,但也早就把她当成自家晚辈看待了。
    所以眼见着孙畅音不顾自己晕倒,又要强撑病体起来梳洗迎候周丘,这才一时着了急,顾不上平日里婆媳二人的客气相敬,又是焦急又是心疼地说出这许多话来。
    

第529章 不同

  孙畅音细细思忖,知晓周母这番话合情入理,况且更不好辜负她的一片慈母情怀,只得点头应了。
    周母这才释然笑道:“这就对了嘛!你快歇着,一会儿看过诊,再看大夫怎么说。至于桓哥儿,你就不必担心了,我亲自照看着他!”
    孙畅音只得答应下来,强笑道:“多谢母亲!”
    “你这孩子,都是一家人,客套什么?”周母笑道。
    或许是方才那番话一说,婆媳二人之间往日的距离被拉近了不少,此时说起来话也较往日亲近许多。
    不多时,大夫来了,替孙畅音看过诊,便笑道:“少夫人并无大碍,只是一夜未睡身体虚弱了些,再加上一时情急,血气运行不畅,这才晕倒的。
    “只要多多休息,饮食调养,放宽心情,不多日,便可全都好了!”
    周母少不得谢过大夫,又吩咐管事妇人付了诊金,送了大夫出去。
    周桓早已经起床梳洗完毕,听得母亲身体有恙,这会儿便赶忙前来问安。
    三四岁的孩子,长得俊秀清雅、可爱伶俐,然而偏偏紧皱一双眉,让人看了既觉得好笑,又心生怜爱。
    见周母在外间,周桓便连忙上前给她请安:“孙儿见过祖母。”
    见礼罢,又连忙问道:“祖母,母亲她怎么样了?”
    说着话,就要往内间前去探视。
    周母连忙喊住他道:“桓哥儿,你母亲这会儿身体不适,你且不要去打扰她,让她安心静养片刻,就是你的孝心了。走,跟祖母出去玩耍去。”
    纱帐内的孙畅音本未睡着,然而又怕周桓看见她面有病容徒生担心,闻言便也不作声,由着周母领他去外面玩耍去了。
    周桓怕打扰母亲休息,因此尽管心中着实担心不已,却也只能强忍了,乖顺地同周母出去玩耍,还特地放轻了脚步。
    丫鬟见众人散去,怕孙畅音神思不属,徒费心神,便点上了安神香,又吩咐各处不得打扰,又亲自去拿竹竿去粘那树上聒噪的夏蝉。
    一院清寂无声。
    孙畅音无聊,便看着帐顶发呆,不知何时,竟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到她醒来时,已经是掌灯时分。
    迷迷糊糊之间,孙畅音翻了个身,微微一睁眼,便看见了桌案前、烛光下,那个在心中描摹了千百回的清俊的身影。
    心,像是被什么重重地击了一下,沉甸甸的,而后却又如急钟,飞速地跃动起来。
    察觉到身后的动静,周丘回头一笑,道:“你终于醒啦!”
    说着话,人已经起身,飞快地走了过去。
    孙畅音不知为何,一看到周丘那张在心中思念过无数遍的面容,突然就生出满怀的委屈来,眼泪便如那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滚滚而落。
    吓得周丘以为她是又有哪里不适了,慌忙要上前安慰问候。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怀里便撞进一个人来。
    周先是一愣,而后慌忙接住,收紧双臂……
    ……
    谢府今日亦是张灯结彩、欢声笑语。
    陈府众人知晓姑爷谢之仪今日归府,便早早地都备齐了礼物,又一早就来谢府帮着谢夫人准备接风洗尘宴了。
    待谢之仪一回府,众人便全数出门相迎,欢声笑语,尽叙别后离情。
    谢之仪感念岳家当日的鼎力相助,又正值春风得意之际,自然是打着精神陪众人欢笑宴饮,方显一家亲厚。
    直到入夜时分,众人才各自散去。
    谢夫人亲自服侍谢之仪梳洗。
    梳洗完毕,换上家常衣裳,两人灯前对坐,互道了“辛苦”,又说些别后记挂的软语。
    待闲话一过,谢之仪便问起了家中这些年可有事情发生。
    谢夫人笑道:“但凡有事,我都在信中跟老爷说明了。总共就那么一两件,不过是家中父母要购置田产,娘家兄弟官职调动的,并无其他事情。”
    顿了顿,又笑道:“对了,老爷之前吩咐我要多多出去行走,多结交些官家内眷,尤其是要交好太傅夫人,我都尽做了。
    “如今我与太傅夫人虽然还算不上亲厚,但也与一般人等亲近许多。便是韩府,我也去过几次,还跟太傅夫人的婆母并长嫂说过几遭话儿。
    “我预计着,等今年中秋,便送节礼进去了,看两家能不能走动起来。”
    谢之仪点点头,笑赞道:“你做得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咱们此举不为逢迎攀附,只是略表一表自己的感激之心罢了。”
    说罢,默然沉思片刻,又抬头感慨道:“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太傅大人会重用我到如此……这份恩德,我唯有为国尽忠效死才能报答!”
    韩彦这个人,他以前自认为自己了解得很透彻,不过是个少时恶名在外,如今好不容易囤积居奇,便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而已。
    然而后来看了韩彦的行事,他却渐渐地有些糊涂了,因为打压孙氏一党的同时,韩彦却并没有借机提拔故旧亲朋,好要结成一党,打压异己。
    甚至于,韩彦对于敢于跟他唱反调的人还多有关注,那些真正有才德之辈,他非但不借势打压排挤,反而多方提携栽培。
    如今,与韩彦接触得多了,尤其是在辽东时的几次促膝深谈,他好像又渐渐地有些明白了,韩彦大约就是传闻中的那些为国为君舍生忘死却又淡泊利禄之人。
    可是,明白的同时,他又渐觉糊涂……
    他也说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想,大约自己不是那等因公忘私之人,身边更少见如此大义为公的典范,所以便以为那是古人杜撰了,编在书册中以激励后人的,然而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傻子”。
    所以一旦真的碰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便觉得似真似幻,不敢置信。
    谢夫人对于朝事一向是不过问的,因此听得谢之仪如此感慨,并不作声,只是安静地听着。
    等谢之仪回过神来,夫妻二人又说了些闲话,便吹灯上床安歇去了。
    一夜无话,恬静安眠。
    

第530章 欢聚

  与孙畅音和谢夫人终得夫妻团聚的欢喜不同,舒予今夜却自感有些凄凉,因为韩彦并未如期归来。
    舒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半晌未能成眠。
    看了看身边熟睡的韩葭,舒予干脆起身,披上外衣,轻手轻脚地出去了,以免打扰她好眠。
    外间值守的婆子听见响动,忙要掌灯伺候时,舒予赶忙低声止住了她们:“不必惊动,我自去院子里坐一会儿。你们且自睡去,不必忙碌。”
    舒予虽然如此说,然而那两个婆子却不敢不跟上前去尽心伺候着。
    哪里有主人尚未安歇,她们做下人的却呼呼大睡的理儿?
    舒予见她们要起身跟了出来,连忙低声劝阻道:“我要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坐一会儿,你们都不要来打扰,且用心照看好葭姐儿罢!”
    那两个婆子闻言,只得留下,心中暗自感激舒予待人宽厚。
    “那夫人自己小心着些,有什么吩咐的,尽管使唤。我们即刻就应声赶到的。”一个婆子陪笑道。
    舒予点点头,又吩咐了她们几句细心照看韩葭的话,便自去院子里的花架下坐着。
    今日十七,月亮尚圆,夜空又清朗得不见一丝云,是以清光普照,地上如积水空明,花叶也都仿若在牛乳中洗过一般,润泽可爱。
    舒予坐在石凳上,抬头向上看去时,就见架上花木葱茏,将头顶一方天地密密遮住,只在缝隙里透出几丝月光来,斜斜懒懒地落在地上。
    阴阴郁郁的,无端让她觉得胸中有些闷。
    舒予便起身,踱到花架外面,仰头看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只见晴光湛湛、玉洁可爱,不由地心中一动,口中暗诵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吟罢,到底心中思绪难平,思念之情在如此夜深人情之时更加汹涌而出,遂又低叹一声,怅然吟诵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恰好此时,屋里传出韩葭梦中惊醒不见母亲的哭闹声,瞬间便将舒予的思绪从怅惘迷茫中拉回。
    此时舒予哪里还顾得上伤感自怜,慌忙提起裙角,飞快地往屋中奔去,一面行,一面还口中柔声安慰道:“葭儿莫急,娘亲来了……”
    等进得里间一看,韩葭早就坐了起来,正抹着眼泪哭闹呢。
    见了舒予来,韩葭一面哭喊着“娘亲”,一面朝舒予扑了过去。
    把舒予心疼得不得了,少不得要将韩葭抱在怀里轻哄安慰。
    好一会儿,韩葭才又在舒予怀里沉沉睡去。
    舒予被韩葭这一哭闹,倦意也渐渐地袭了上来了,便掩唇打了个呵欠,吩咐外间吹灯。
    不多时,人便也挨着韩葭也沉沉地睡去了。
    韩彦的违期不至,让舒予心中不自在了好几天。
    好在没过几天,张猎户并张李氏夫妻两个,跟随王记马行的商队,赶来京城了。
    同行的,还有王行与韩霞夫妇。
    小平安早就在康平帝梳理完孙党之后,便仍旧搬回百花巷张宅去住了。
    因此等到张猎户和张李氏夫妻俩抵达京城时,提前得到消息的小平安早就将家中一切安排妥当,正院到处一片整洁簇新——年前小平安独行至京后,便一直住在跨院里。
    张猎户和张李氏原本还很担心小平安小小年纪难以照顾自己周全,当初送他来京城也是因为战火四起,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到了京城,见小平安不仅个头蹿高了、学识增长了,更兼接人待物、处世做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觉心中又是欢喜欣慰,又是心疼不已。
    尤其是张李氏,一见面就搂着小平安,说他“瘦了”“一个人受苦了”之类的话,说着话,眼圈便也红了。
    张猎户也心疼儿子,但是到底不比妇人心细敏感,更兼他一向认为男儿就得粗糙些、扛事儿些,因此听见张李氏这样,便劝慰她道:“儿子长进,你该高兴才对,哭什么呢?”
    说罢,又笑着招了小平安近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头,哈哈笑道:“不错!瘦是瘦了些,但是这小身板儿看着倒更加健壮了!”
    小平安闻言便笑道:“姐夫离京之前,特地给我寻了两个可靠的护院,都是很有本事的。我每天进学之余,便跟着他们学些拳脚功夫,一来强身健体,二来以免堕了爹的威名!”
    张猎户自己骑射极佳,更兼教出了舒予寨中第一的“女射神”,因此在獾子寨也是数得上名号的。
    如今听得小平安如此说,张猎户顿时心中大悦,拍着小平安的肩头哈哈大笑:“不错!不错!颇有乃父风范!”
    那模样,别提有多得意了。
    张李氏见了不免好笑,遂笑着打断他的自吹自擂,道:“既然咱们来了京城,那少不得要去拜访亲朋故旧的。尤其是亲家那里,得早些做好准备,分拣出土产,递个帖子,好见面的。”
    “对对对!是得赶紧准备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