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师夫妇日常-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事情,求神还不如求医。
    只是求医无用,就只能是寄希望于神佛了。
    一行人到达娘娘庙,早有道姑在山门处等候,负责接待,一路将人引领至后院,态度恭敬。
    张猎户夫妇俩见状不由得暗自感叹,果然是身份不同,境遇就天差万别。
    上次他们诚心拜求,非但不得其门而入,还被那小道姑轻侮蔑视,这次却被人恭敬相请,这全都是因为有谭教谕相随的缘故。
    谭教谕领着韩彦和舒予一路进入厢房,拜问灵微道长,张猎户夫妇则带着小望之在院中等候。
    厢房陈设简单,除了几只蒲团,只有香案一张,香炉一只,香烟袅袅幽香。
    灵微道长手持拂尘,微微合目,敬慕端庄地坐在上首。
    舒予抬头看见灵微道长的模样,不由地暗自惊讶。
    作为名扬一方的得道高人,灵微道长竟然比她想象中的要年轻得多,看起来约莫三十来岁,而且姿容明艳过人,算得上是她穿越以来,见过的最为漂亮的妇人。
    然而与一般妇人不同,灵微道长神情萧散、道骨仙风,就那么静穆地坐在蒲团上,似乎世俗隔绝、超然物外,让观者不由地心生敬畏,不敢亵渎。
    双方寒暄过后,谭教谕说明来意,并将韩彦和舒予的八字奉上。
    灵微道长抬手接过,扫了一眼,便搁在一旁,双目微阖,掐指推算。
    气氛瞬间静穆沉凝起来,众人不由地敛气屏声,静待接过。
    良久,灵微道长才缓缓开口道:“乾为天,乾道成男;坤为地,坤道成女。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莫测高深,听得众人都忍不住随之凝肃起来。
    好在最后灵微道长很是温和地断语道:“阴阳相合,此乃正道;六合相应,乃是大吉。两位实乃天作之合,定能夫妻和睦,子孙绕膝,终身无咎。”
    众人闻言,不由地长舒一口气。
    就是舒予,虽然知道灵微道长极有可能是看在谭教谕这个媒人的面子上,故意将一分好说成了十分,却还是忍不住开心,对未来神往不已。
    “多谢道长。”谭教谕合掌感谢。
    韩彦和舒予亦合掌道谢。
    灵微道长微微颔首,又凝眉掐指推算婚期。
    很快,便推算出几个吉日,供韩彦和舒予挑选。
    “正月二十六、六月初十、九月十六、腊月二十六,都是大吉之日。”灵微道长清声道。
    至于到底选定哪一个,那就要看男女双方自己的喜好和方便了。
    “多谢道长。”谭教谕三人再次致谢。
    临别之际,韩彦恳请地看了谭教谕一眼。
    谭教谕会意,冲灵微道长恳托笑道:“这位姑娘的父母还有一些难事,劳烦道长解惑。”
    灵微道长并不推辞,清声应道:“慈悲为怀、造福天下,乃是贫道毕生所向,不敢有所推辞。”
    谭教谕三人再次合掌道谢,退出厢房,请张猎户夫妇入内。
    

第190章 婚期

  没想到灵微道长竟然真的同意接见他们,张猎户夫妇十分惊喜,紧张地将双手在身上抹了又抹,这才微微躬着身子,跟在引路的道姑身后进入厢房,态度十分虔诚恭敬。
    谭教谕等人去前殿等候,顺便烧柱香,拜求个家宅平安。
    没多久,张猎户夫妇两人便一脸愁苦地从后院出来了。
    舒予见了不免担心,但想到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方,便忍着没问。
    等一行人回了客栈,谭教谕和韩彦自去房间商量小定的事情,舒予便趁机问道:“林微道长怎么说?可有解决爹娘的困惑?”
    事到如今,张猎户夫妇觉得没有必要再瞒着自家闺女。
    “唉……我们本来是想求子延续香火,将来我们老了,你也能有个依靠的。可谁知灵微道长说,子女缘要看天意,天意如此,咱们也只能耐心等着看有没有奇迹了……”
    言下之意,两人这般年岁,再想怀孕生子,并非易事。
    不过好在他们对此早有预料,而且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当初的心思也早就慢慢地淡了下来,对此虽然觉得无奈失望,可也没有倍受打击、萎颓不振。
    舒予不知道该怎么开解自家爹娘对于求子承继香火这件事情的执着,毕竟是千百年来深入骨髓的思想,代代传承,不是她几句话就能够让他们真正放下释然的。
    只能笑着宽慰他们道:“我虽然不是小子,却也并不比男儿差!爹娘尽管放心,将来我定会尽心尽力,奉养你们终老的!”
    张猎户夫妻俩相视一眼,眼底浮起一层水雾,重重地点点头,咧嘴笑道:“你说得对!有你这样的一个女儿,可比十个小子都中用得多嘞!”
    话虽如此,可是一想到张家自他这一代绝了户,张猎户心中还是郁郁难解。
    ……
    正月二十六的吉日肯定是赶不上的了,不过却可以作为小定的良辰。
    剩下的三个,六月初十张猎户夫妻嫌太赶,不舍唯一的女儿早早出嫁;腊月二十六韩彦又觉得太难熬,只想快点把媳妇儿娶到家中,于是两厢商议之后,最终决定折中,将婚期定在九月十六。
    那时寨子里正逢秋狩大比,本就欢腾热闹的,气氛正适合成亲。
    “正月二十六小定时,还要劳烦谭大人辛苦跑一趟。”临别之际,韩彦殷勤诚恳请托。
    韩家人此时都远在京城,就只能劳碌谭教谕这个媒人跑这一趟了。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但是却绝不能委屈了舒予。
    谭教谕爽然笑道:“你尽管放心,届时我一定准时赶到!”
    等送走了谭教谕,韩彦便嘱托张猎户夫妇留在客栈里,代为照看小望之,又找借口请舒予陪他一起上街。
    向掌柜的打听了康平县最好的银楼、脂粉、绸缎之类的铺子,韩彦便带着舒予直奔目的地而去。
    舒予一听,这才知道韩彦招呼她一起上街的目的,不由地好笑,却也没有阻止,只是笑着调侃一句:“哪有韩大哥这样的,拉着人家姑娘亲自去挑小定礼物。”
    韩彦重视这门亲事而且力所能及,要置办丰厚的小定礼物给她和家人体面,她当然不会拒绝。
    有时候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就是对对方的最好的回报。
    见舒予看破他的心思,韩彦嘿嘿一笑,倒也不否认,坦诚道:“我没有买过姑娘家用的东西,也不懂那些脂粉钗鬟、绫罗绸缎的,万一要是买来了你却不喜欢,浪费银钱且不说,关键是坏了你的好心情。
    “我希望咱们成亲,能够从头到尾都顺顺利利、可心欢悦的!”
    韩彦眼底的认真,让舒予忍不住唇角上扬,也不再与他争辩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了。
    一路采购,韩彦大方阔气,进门便让掌柜的将店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舒予由着他开心畅意,却在选购的时候只选择那些既实用又实惠的,只有偶尔拗不过韩彦时,才挑选一两样拿出去倍有面子的物什充门面,再多了就坚决不收了。
    韩彦现在不缺银子不假,但是比起他将来要做的那些事情所费,这点积蓄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等韩彦和舒予拎着一堆东西回到客栈时,少不得又被得知情由的张猎户和张李氏数落一顿。
    “你看重舒予,看重这门亲事,我们自然是高兴的!”张李氏颇不赞同地说道,“但是过日子就跟那树叶似的,稠得数不清,讲究的日细水长流,可不能这样大手大脚的。
    “况且对于我和你大叔来说,不在乎嫁女时在外人面前有多风光体面,最重要的是你和舒予成亲之后,两个人有商有量、和和美美的,不用我们操心。”
    张猎户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就是就是!你可一定要记住,一时的风光,可抵不上一辈子的用心善待。”
    戏文里怎么唱的?
    非支动余丽情,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张李氏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韩彦禁不住眼眶微热,心里暖暖的。
    这是没有将他当外人,才会如此直言劝诫啊!
    “哎,我记得了!日后我一定加倍对舒予好的,绝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韩彦立誓般地许诺道。
    等到回去的时候,张李氏坐在车上,一面护着小望之,一面护着那些钗环脂粉、绫罗绸缎,一再叮嘱张猎户小心赶车,生怕那些贵重的东西给颠坏了、颠散了。
    刚入山进得寨子口,就恰好碰到白起跑马归来,韩彦遂勒马笑问道:“白起兄弟这会儿是否得空?”
    白起扫了一眼马车上的礼盒、锦缎等物,猜到它们的用途,不由地眼神一暗,嘴角却扬起,笑应道:“有空!”
    说着,策马跟随而上。
    途经张家时,舒予驾着赤霓,同张李氏和小望之先回了自己家,张猎户则驾着马车,先帮韩彦把车上的东西送过去。
    等到得韩彦家中,帮忙将车上用作小定的礼物存放好,张猎户便笑着告辞了,并不耽误韩彦与白起说正事。
    待送张猎户离开,韩彦和白起这才回屋相对而坐,边喝茶边说正事。
    

第191章 释然

  两人寒暄过后,白起终究忍不住,状似好奇地笑问道:“韩大哥怎么采购了这么多东西?可是有什么事情?”
    韩彦倒也不瞒白起,爽然笑回道:“今次去康平县,已经到娘娘庙中请灵微道长合过八字,乃上上之吉。并且请道长择定了婚期,就在九月十六。
    “下定的日子也定下了,就在本月二十六,那些都是我提前准备的小定礼物。”
    虽然对此早有猜测,然而经韩彦证实之后,白起还是忍不住心里一惊,眼色一暗。
    再回头看那些东西时,更是暗暗叹息。
    礼盒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他暂且不知,但是单从那几匹几乎全是地质上佳的绫罗绸缎,就可以猜测得出,这些小定礼物定然价值不菲。
    这可丝毫都不必当初王家人给韩霞准备的小定礼差。
    白起想,即便是将来他要成亲了,也绝对准备不出这么丰盛的小定礼物。
    礼物价值的多少虽然并不是关键,但至少可以看出韩彦对这门亲事、对舒予的重视。
    如此想来,舒予嫁给韩彦,并不会受委屈。
    这么一想,白起虽然难免失落且自愧弗如,然而更多的是想通之后的释然,一直以来郁积在心头的阴霾,似乎一下子便四散开去,心里瞬间澄明起来。
    有什么能比自己仰慕的人各得其所、相互爱重重要呢!
    脱去重负,白起整个人顿时浑身一轻,扬唇真诚祝愿道:“韩大哥对舒予真是情深意重,那我就提前祝福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一辈子和和美美!”
    韩彦敏感地察觉到了白起整个人精神气的变化,却不知是何缘故,然而听得白起祝福他和舒予,嘴角立刻就翘了起来,眼底的欢悦抑制不住的流泻而出,连连笑回道:“多谢,多谢。”
    白起看在眼中,更是放心松快,以茶代酒,敬韩彦一杯。
    韩彦端起茶盏,仰头一饮而尽,心中的欢悦丝毫都不加掩饰。
    白起就两人的亲事又说了些吉祥话,这才转入正题。
    “对了,韩大哥找我是要说什么事情?”白起笑问道。
    韩彦人逢喜事精神爽,再之信任白起,遂直言笑问道:“不知你的东家最近有没有打算开辟新的商路?”
    白起惊讶扬眉,不解地问道:“韩大哥这话是什么意思?”
    韩彦遂笑回道:“还是上次我和你提过的建立京城和辽东之间通讯往来的事情。”
    白起惊讶,随即赧然回道:“对不起,韩大哥,这件事情,我只怕是无能为力……”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韩彦笑着打断。
    “你不必觉得抱歉。”韩彦笑道,“我还是那句话,你已经帮我良多,是我应该好好地谢谢你才对!”
    白起连连摆手,愧不敢受。
    韩彦笑着摇摇头,遂直接笑问道:“你还记得我每次寄信到的,余记茶楼吗?”
    白起直愣愣地点点头,不明白韩彦为何突然调转话题,提问这个。
    “余掌柜祖籍辽东,经常要往家中寄送信件,一封信往往要两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抵达,要是有急事往往会耽搁下来,十分不便。
    “近日余掌柜发现王记马行的商队经常往来于辽东和京城之间后,送信十分便捷快速,心中羡慕。
    “余掌柜自己没有商队之称,所以便想和你们东家合作,以王记马行的商队为基础,建立起京城和辽东之间稳固的通讯途经。一来利己,二来借此盈利。
    “所以在上次的回信中,故友特地提到了这些,问我能不能从中牵线搭桥。”
    韩彦笑着将他和庄贤商量好的说辞,转述给白起。
    白起一惊,脱口问道:“竟然还有这么巧的事情?!”
    这好比是瞌睡时恰恰有人送来枕头,这位余掌柜真是想到了韩彦的心坎里。
    韩彦笑着点头道:“无巧不成书嘛!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然了,这件事情成与不成,最终还要看你们东家有没有这个意思。”
    但是他想,只要能够盈利且利润足够打,王耀祖应该不会拒绝的。
    不管怎么说,替人送信可比贩卖军马安全多了。
    白起凝眉仔细地想了想,猛然间抬头击掌,惊呼道:“韩大哥要是不说,我还没有想起来呢!
    “上回长驻京城的商队头领回来后,东家曾经特地把我给叫了过去,问我最近是不是经常托商队往京城捎信?又是为了什么?”
    “那你怎么回答的?”韩彦连忙笑问道。
    白起遂笑回道:“自然是实话实说,就说是帮好友送信。东家得知后,并没有刨根究底。”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怎么会出卖韩彦呢?
    再说了,即便是想“出卖”,他也不知道韩彦信件的内容和投寄之人啊。
    韩彦悄然松了口气。
    不是他不信任白起,他只是担心王耀祖商人本性,为了求证余掌柜的提议是否有价值,而动了那些信件的心思而已。
    如今看来,王耀祖为人虽然贪财,但是该有的底线还是有的。
    “那你们东家有没有和余掌柜合作的打算?”韩彦急于知道结果。
    白起摇摇头,叹气回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东家也只不过是问了我那么一句而已。”
    韩彦闻言不免叹息,默然思索片刻,这才开口问答:“对了,你上次不是说年后你们东家准备亲自往各地去察看一番吗?那么他打算先去哪里、都要去哪些地方呢?”
    “原本是要先去江南的,毕竟物以稀为贵,在北地,那些丝绸、茶叶、瓷器之类的,绝对都能卖个好价钱。”白起笑回道,“不过,具体的行程,还要到出了正月才能确定。”
    韩彦笑着点点头,致谢过后又请托道:“那麻烦白起兄弟帮我留意一下你们东家的行程。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在他出发之前,无论成与不成,都先将这件事情敲定下来。”
    怕白起理解不了他的心急,韩彦笑着解释道:“眼下我好不容易与亲友故旧取得联系,而且九月还要和舒予成亲,少不得与亲旧书信往来频繁一些。
    “如果此事能够早日达成的话,那也就不必一直麻烦你去欠人情了。”
    欠下的人情虽然不需要他去偿还,然而却要白起背负。
    

第192章 不舍

  白起闻言连忙笑道:“韩大哥这是哪里的话?咱们寨子里亲如一家,更何况是你我这样的关系!不过是送一封信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知道你为人仗义。”韩彦笑道,“可亲如一家的是咱们,又不商队的头领,这样麻烦别人,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我既然和舒予成了亲,日后少不得要在此长住,那么与京城的书信往来,自然就更频繁更长久了……”
    言下之意,一直麻烦别人,最后总会透支人情,不好偿还的。
    白起知道韩彦这是为他考虑,心中感动,连忙笑道:“正好我明日要回秀水河子镇,到时候,我寻机会问一问东家的想法。尽快给韩大哥一个准话!”
    韩彦连连致谢:“多谢多谢!”
    白起连忙摆手逊辞:“当不得当不得。”
    说罢,两个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正事谈完,两人对饮、闲话一阵,白起便起身告辞了。
    “咱们一起走吧,正好我要去张大叔家接小望之。”韩彦笑道。
    两人遂说说笑笑,相携出门而去。
    等到得张家,白起在院外和张猎户打了声招呼,便策马归家去了。
    韩彦则进了院子,和张猎户夫妇继续敲定正月二十六小定礼的细节,力求不出差错,一切完美。
    ……
    白起办事效率很高。
    正月十七当天,他便又连夜从秀水河子镇赶回獾子寨,一路直奔到学堂,欢喜地和韩彦说道:“韩大哥,我们东家说了,约你明天到马行一见!”
    韩彦闻言十分惊讶,他没有料到事情竟然这么顺利。
    看着寒夜里白起跑出的那一头汗,韩彦十分感动,连连致谢。
    白起咧嘴一笑,摆摆手不以为意,道:“那咱们就说好了,明儿吃过早饭就出发。”
    韩彦连连点头应下。
    待送走白起之后,韩彦在心中默默地将明日见到王耀祖要说的话和可能遇到的状况一一在心里预演了一遍,这才熄灯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麻麻亮,韩彦就起身装束完毕,带着小望之先去了张家。
    和舒予说明缘由之后,便将小望之先托付给了她照顾。
    舒予知道事关重大,少不得在自家爹娘询问时,笑着帮韩彦打掩护。
    等韩彦离开之后,少不得被张李氏酸溜溜地抱怨几句“女生外向”之类的话。
    舒予笑嘻嘻地听着,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张李氏顶嘴。
    以前还没有这种不舍、怅然的情绪,可是自从和韩彦的婚期定下来之后,她便深觉光阴太快、时间太短,好像不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回报爹娘的养育之恩之万一。
    张李氏将舒予顷刻间的转变看在眼里,转过头去,就抹着眼泪和张猎户感叹道:“这孩子,真是长大了啊……可是,我倒宁愿她永远都长不大了……”
    女儿长大了,就要离家嫁人了。
    虽说两家住得近,甚至往后一日三餐也可能还在一处吃,可是感觉就是不一样。
    张家的姑娘,变成了韩家的媳妇……
    一切都变了……
    想到以后家里大多数时候,就只有他们两口子相对静默,张李氏就忍不住心里发酸,眼泪愈发地控制不住了。
    张猎户见状不由地眼圈一红,赶忙别过头去,瓮声瓮气地抱怨道:“闺女要嫁人是大喜事呢,别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闺女看了该伤心了……
    趁着张李氏不察,张猎户飞快地抹了下眼睛,起身拿下墙上挂着的弓箭,闷声道:“我去山林里转转去!”
    说罢,便大步出了屋子。
    “这时候山林里有什么好转的……”张李氏连忙起身,追出去急声说道。
    正月里天寒地冻,野兽都还潜伏不出呢,最多不过是碰见几只山兔、野鸡罢了。
    而且自家备冬的粮食储存得足足的,眼下根本就不需要出去打猎。
    可惜她的话还没说完,张猎户就已经去后院马厩里牵了马,翻身而上,一路疾奔而去。
    舒予正好带着小望之洗完手脸出来,见状诧异地问道:“爹这时候出去干什么?”
    张李氏回过神来,明白养了十几年的闺女眼看着就要出嫁了,丈夫和她一样,心里都不好受,叹息一声,道:“大约是怕家里存的肉菜不够,担心正月二十六那天招待不周,所以要再去打些山兔什么的吧。”
    “不够不是还有韩大哥的嘛!”舒予想也没想地就回道,“韩大哥可是备了不少过冬的肉菜呢!到时候去他家拿就好了!反正都在一个寨子里住着,到时候也不可能做两份席面。”
    张李氏一噎,瞪了舒予一眼,一本正经地耳提面命、谆谆教导道:“你还没有出嫁呢,一定得分清楚,他的东西是他的,又不是咱家的!这样的话,以后可不许再说了!”
    气得她心口疼。
    “哦。”舒予虽然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训,但是一想到自己为数不多的待嫁时光,还是乖顺地点点头。
    张李氏看了,只觉得自己的心口更闷了。
    ……
    王记马行里,韩彦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短小、白白胖胖、笑起来慈眉善目得像个弥勒佛一般的中年人,丝毫不敢怠慢。
    虽然有在辽东军中做参将的叔父王继高的暗中支持,但是能够白手起家,在秀水河子镇一家独大,拥有自己的商队,甚至还将生意做到了军中,此人绝对不容小觑。
    双方见礼之后,分主宾安坐。
    出乎韩彦的意料,王耀祖并没有和他寒暄客套,而是直接切入正题:“我听白起说,韩先生祖籍京城,最近托马行的商队往京城捎过几封书信,而且和接洽的余记茶楼的东家很是熟悉?”
    直来直往,爽快得和传闻中他八面玲珑的性子完全不像。
    不过转念一想,韩彦也能够明白王耀祖这番表现的原因。
    对方要么是对余掌柜的提议并不怎么心动,要么是觉得他不过是一介教书先生,根本就不值得费心应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