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深宫-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天天色就大亮起来,每次路过这里,夹道里舒爽的凉风总能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秋天天色蒙蒙灰,路边花坛里的小枝叶上总是带着晶莹可爱的露珠,他有时会多看一眼,但大多数时间都忽略而过。
而冬天就更不必说。
寅时仍旧漆黑一片的天遮挡了路边所有的美丽,寒凉刺骨的风让他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停留。
就这样。
一天复一天,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酸甜苦辣反复轮回。
而他的幼年时光,他的父皇母后,他的一切却都不会再回来。
他停在狭窄的巷道中间,负手而立。
转头看向御书房的方向,琉璃色的眸子里布满难以描述的伤感。
以前不论春夏秋冬他路过这里,御书房总有明亮的灯在亮着。
那盏灯告诉仿佛在告诉他,在鼓励他。
‘孩子你放心大胆地往前走,路上遇到的一切都不用怕,一切有父皇在!’
可现在……
那个曾经顶天立地撑起一切的父皇,他突然消失了。
他曾经挺秀笔直的腰背,突然就弯了下来。
他俊逸无双神采飞扬的锐利鹰眸,突然就浑浊暗淡下来。
他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激昂气势,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那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掌尽所有天下事的君王。
那个胸怀天下,主江山沉浮的天子。
那个能将所有朝臣的命脉所有百姓的命脉尽数平衡在手的帝王。
全都消失不见了。
现在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寻常的丈夫。
他一如既往地爱孩子,爱妻子,爱这个家,可他唯独不爱江山了。
自从父皇主动退位。
他再也没踏进过昭宸宫半步,更别提御书房。
为了维持这里原样不变,为了维持这盏灯。
他派了三班宫人持续当值,和端凝宫一样。
为的就是留住心里的那段时光。
以前他觉得自己是害怕接任帝位,害怕无法胜任,害怕难以和父皇一样当一位令天下人敬仰的明君,所以才弄了盏灯,假装身后有靠山。
但他现在终于明白。
他不是怕自己。
而是怕年华逝去,父皇母后老去,他高处不胜寒,成了孤家寡人。
……
“皇上,日头毒辣,此处不宜久留……“李德明欲言又止地劝他。
李德明是他身边的心腹大太监,也是李盛安的干儿子。
不过他并不像小柱子一样自小伺候在李盛安身边,当个小跑腿的。
而是从小就被送往太子身边。
李盛安得空就教导给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加上这小太监本来就极为聪明,有了这些悉心栽培更是如虎添翼。
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入了赵启辰的青眼,回回出门将他带在身边。
李德明跟着太子见多识广了以后更是机灵剔透。
主子想到的没想到的,他脑力心里门门儿清。
赵启辰用得十分顺手,也就对此人很是满意。
登基之后,就直接将此人提拔为东宫大总管。
如今,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掌管了皇上身边的大小事宜,深得帝王信任,前途无可限量。
听闻他所言。
赵启辰微微回神,转头看了他一眼,片刻就吩咐道。
“回宫吧!”
“是!”
李德明应了一声,高喊一句皇上起驾。
随即下人们上前伺候,大部队缓缓离去。
……
回到东宫。
赵启辰不动声色将太医院的所有太医都秘密召了过去,并且一个个单独觐见。
每宣召一个人,进门第一句话必然是。
“我父皇的身体怎样!!”
太医们吓坏了,苦思冥想也只得中规中矩地回答。
“禀皇上,太上皇身体尚好!”
赵启辰目光凉了几分,每个人都挨个儿扫了一遍。
不知情的太医坚持原答案。
稍稍知情一点的太医虽然有些心虚,但也不敢说实话。
因此。
赵启辰问了半天,什么都没问出来,他有些生气。
让那帮太医院的老古董一个个滚蛋之后,自己就一个人坐在书桌旁生闷气。
……
书房里所有下人都在暗暗递眼色交流。
‘皇上的眼神真吓人!’
‘是啊,大夏天的,叫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什么情况啊,皇上想知道什么可以问咱们啊!?’
‘朝堂小道消息,宫廷秘事什么的,咱们无所不知啊!’
‘就是!’
一帮小太监的颜色在空中飞来飞去,愈演愈烈,直到被李德明撞见。
他一个犀利的眼神杀了过来,所有人立刻低头。
李德明满意,不再计较转身上前询问。
“皇上,可是您发现了太医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要不要奴才帮着查一查?”
赵启辰淡漠而疏离地瞥了他一眼,半天才回他。
“你行吗?”
李德míng xīn说我当然行啊!
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还没我李德明办不成的事儿。
以前有干爹李盛安罩着,现在有皇上罩着,谁敢不卖他面子?
赵启辰没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只是毫无希望地点了点头。
“也罢,你去试试也行!”
“看能不能……”
他挥退所有宫人,只在李德明耳边将这几个字说了出来。
李德明十分纳闷但还是一一应了下来。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赵启辰点点头,随意摆了摆手就让他下去了。
其实,他心里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毕竟……那帮太医敢当着自己面撒谎,就说明事态严重。
他们一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不然……欺君之罪落到谁的头上,都是必死无疑的罪帽子。
看着李德明离去的背影,赵启辰叹了口气。
‘父皇母后,你们究竟瞒了我什么?又想瞒我多久?’
第1481章 无人可用
太医院的事还没查清楚,朝堂上就出了大事。
广南遭遇狂风骤雨的袭击,一时间洪涝频发,伤亡无数。
灾情百年难遇,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报灾的折子八百里加急连夜送往京城,第二天凌晨就出现在了东宫皇上预设的书房。
赵启辰寅正起身上朝前,就已经有小太监将此折子呈到了御前。
他迅速拿起来浏览了一遍,之后神色迅速凝重起来。
他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狂风暴雨伤亡无数,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这只是当下。
往下深挖。
如果灾情控制不当,瘟疫饥荒会随之而来。
灾民为了求生存只会北上,一路会闹到相对富庶的江南。
如果他们力求果腹,而当地官府也愿意收留灾民倒也罢。
如果不然,一旦起了冲突,灾民bào luàn十有**躲不掉。
再严重些,他们将瘟疫也传过来……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思及此。
赵启辰再也顾不上什么,推开身边宫女替他更衣的手转身大步离开。
“皇上!皇上!”
李德明抢过宫女托盘里的衣裳,一路小跑跟过去。
“您衣服还没穿完呢!”
赵启辰脚步匆匆,黑着脸将衣裳接了过来自顾自往身上套。
李德明都快哭了,什么事儿啊这么着急,再说了您会穿吗?
赵启辰表示:真的不会。
谁弄出来的这玩意儿复杂的要死?真想一刀剁了他。
……
太和殿后的小厢房里,赵启辰不得不停下来更衣。
他脸色黑得吓人。
宫女替他更衣也哆嗦得不行。
李德明也在一旁看得冷汗直冒。
三个身份,三个心思,此刻想的居然是同一件事:将内务府制衣的工匠给暴揍一顿。
经过漫长的‘几百年’,皇上的龙袍终于复杂地穿好。
赵启辰迫不及待抬脚离去。
后殿的一堆宫人终于松了口气。
正打算抱怨几句,忽见皇上又转过身黑着脸吩咐。
“叫人将龙袍改了,以后不许这么麻烦!”
众下人的心瞬间又就揪起来,连忙应答。
“是!”
……
经过这漫长的一番折腾,赵启辰的心情简直差到了极点。
朝臣们本来在议论纷纷。
看见皇上这般脸色,一个两个瞬间回归原位。
心里一边做好挨批斗的思想准备。
一边将眼皮一耷拉,做出‘今天我就不说话了,什么事儿别来找我’的姿态。
赵启辰眼神犀利地只扫了一眼就已洞悉了一切,心下气得冷笑。
‘这帮人!有好事儿的时候争着赶着上前,一看势不对立刻就能缩到八百里之外,呵呵!’
‘你们不是缩吗?朕来看看谁缩得最厉害!’
见时机已到。
李德明用自己独有的嗓音高高地喊了一声“上朝!”,尾音拖得长长的,气势十足。
朝臣们立刻站好,抬头。
赵启辰也换了一副神情。
他摆出一如既往的淡漠神情,将广南受灾的消息云淡风轻地说了出来,然后问。
“各位爱卿,灾情的事你们怎么看?”
没人回,赵启辰就开始点名。
“户部刘爱卿,你认为呢?”
刘尚书战战兢兢上前将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很简单,就是凑银子救灾。
大楚朝国力强盛,也安定了许多年,国库里积蓄还算可观,应付这种小灾小难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完全可行,完全没毛病,就连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的确没问题,难道不救灾,等着百姓饿死或着起义zào fǎn?
然而,赵启辰显然不满意。
“刘爱卿可还有别的想法?”
刘尚书茫然摇了摇头。
赵启辰有些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
挥了挥手让他归列,又叫了别人。
“工部周爱卿,你觉得呢?”
周尚书显然就自信多了,他出列抱拳回禀。
“回皇上,臣以为,除了救灾之外,还应该帮扶百姓重建家园!”
赵启辰赞同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周尚书心里一高兴就又接着道。
“虽然民以食为天这话不错,但衣食住行哪一样又能缺了?百姓是人又不是牲口,不是一口饱饭就能安抚的!”
“帮百姓重整房屋家园,为的就是让他们重新拥有生活下去的念头……”
周尚书长篇大论说了足足半柱香的时间,赵启辰也没打断。
相反,他倒觉得此人还算有点儿脑子。
等他答完,赵启辰淡笑着赞赏了两句,又继续问别人。
然而问来问去,直到将朝臣问了整整一遍,他也没听到一个全面的细致的答案。
要么太片面,要么太偏激,要么听着好但是不现实。
所以赵启辰十分心烦。
下了朝之后,他召集了几位心腹重臣去书房,将灾情讨论了一番。
最后定下来确切的救灾方案。
‘先找个地方将灾民集中安顿下来,由朝廷负责施粥补给!’
‘然后征集民力整理灾区,焚烧死难者尸体,再建造些简单的茅草屋篱笆园供灾民居住!’
‘最后将灾民重新迁移回去!’
这办法是目前最稳妥的,但同样也是实施起来最困难的。
赵启辰并非怕困难之人,但有一个问题躲不过去。
那就是……派谁去?
巨大的权利和利益伴随着巨大的生命风险,这任务谁能胜任?
带着朝堂数量庞大的粮食和银两的钦差,随时会面临被山匪抢劫杀人越货等诸多风险,这是其一。
广南各势力盘踞勾心斗角,灾民水深火热随时会化身暴民起义dòng luàn,钦差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是其二。
最后,狂风暴雨之下山洪泥石流随时爆发,加上天气炎热,浮尸遍野,尸体没来得及焚烧就尽数腐烂,瘟疫也几乎是必然。
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
去了就简直是找死。
没有一位臣子能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也没有谁能抵御巨大的yòu huò(不贪腐灾银)。
更没有谁能躲过地头蛇的侵袭,手腕翻飞将所有事情掌握在手。
至少目前来看,朝堂上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沉默,书房里死一样的沉默。
所有心腹重臣都不说话。
答案很明显,朝堂……无人可用。
第1482章 咳痨之症
“说话啊!”
赵启辰淡淡地道。
“没关系,你们心里想的就怎么说,不管说什么朕都不会生气!”
他又补了一句。
几位重臣先是面面相觑一番,又低头想了一阵,这才一个个道。
“皇上,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复杂的差使恐怕一个人不行……”
“我觉得也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赵启辰看着异口同声的几个人,面色冷了几分,幽幽问。
“你们想派几个去?”
几人正要答,却被赵启辰一句话堵了回去。
“还嫌那边不够乱吗?”
广南灾情形势复杂,朝堂的形势也好不到哪儿去。
帮派林立结党营私,这些问题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
只是出于相互制衡的目的,他并没有出手管。
而且这些党派就算是出手管也不过是此消彼长,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
毕竟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党派纷争。
消不掉那就好好利用也罢,总比坐以待毙强得多。
见皇上如此说,几个老臣瞬间低了头。
‘原来皇上不同意多派人去啊!’
想想也是,如果派了好几个钦差过去。
他们每天除了担心灾民灾情,还要担心被自己身边人阴一把。
毕竟大家来自不同党派,纷争是不可避免的。
没闹出乱子倒也罢,万一出了乱子,那可是牵涉到成千上万百姓性命的大事。
到时候不管是被阴的还是阴别人的,都讨不了好处。
所以,这样的差使谁会心甘情愿地去。
“微臣考虑不周,请皇上恕罪!”几人又异口同声。
赵启辰唇角微不可查地勾了勾,淡淡摆手。
“无碍!”
“朕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并不能怪你们!”
几位老臣瞬间松了口气。
虽然皇上脸色依旧不好看,但语气缓和了许多,这让他们放下了心。
不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们膝盖瞬间发软,软地想跪下来。
只听赵启辰云淡风轻地道。
“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就亲自去!”
他们听完瞬间就吓得跪了下来,几乎下意识地丝劝。
“皇上不可啊!”
之后几位老臣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死命地劝解游说。
什么‘皇上您还年轻连个妃子也没有,连个后都没有……’
什么‘朝堂离不开您啊,您要是走了这朝政可怎么办啊’
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您千万不能以身犯险啊’
和当年赵君尧要御驾亲征,朝臣跪地请求的场景一模一样。
然而。
这些话听在赵启辰耳朵里,就像一群苍蝇在嗡嗡叫一样。
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冷冷地顶了回去。
“朝堂无人,朕不去那你们去?”
心腹大臣:“……”
‘皇上啊,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就是啊,事情总有解决办法的么’
‘可不是,总之您千万不能去送死!’
他们心里如实地想,只是不敢说。
见他们都不说话,赵启辰淡定而无赖道。
“既然你们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说完他大步流星起身离开。
留下一帮大臣满脸震惊,面面相觑,心下无奈却又敢怒不敢言。
万一,皇上真让自己去呢?
虽然活了一大把年纪,当谁又想死呢!
……
皇上要亲自去广南赈灾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朝堂。
朝臣们纷纷阻拦,又上演了当初太上皇御驾亲征前的一幕。
然而赵启辰并不吃这套。
他直接撂下一句。
“谁若阻拦朕就派谁去!”
之后整个朝堂再无一人发声。
赵启辰唇角微勾心下冷笑。
‘就这种勇气,也好意思在朝堂上公然来这一套,这帮老臣真是老泥鳅一样,越来越滑了。
一个个的表面冠冕堂皇,遇事就只会往后缩!’
诚然也有人真心替他担忧。
但和自身一家老小的安危相比,他们自然选择后者,这也无可厚非。
朝堂安静了许久,见他们都不说话赵启辰只好又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四下依旧安静,针落可闻。
“退朝!”
李德明奇特的长音仿佛能穿透灵魂。
赵启辰起身离开后,朝堂上众人这才仿佛脱开的束缚。
大家三五成群结伴往外走,边走边议论。
“皇上要去广南,这可怎么办啊!”
“就是,你说要是万一……唉!”
“可不就是,我回头想想还是应该上个折子,就是真去也得多带些人……”
“对对对!”
大家的意见难得这么统一。
所有人都对‘劝谏皇上改主意’这件事避而不谈,毕竟谁都不想去送死。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
隔日。
在赵启辰全身心预备出巡之事时。
李德明忽然神神秘秘将一本脉案递在他面前。
“皇上,这是奴才费了好大劲才偷偷弄来的,只有一个时辰的空隙,您赶紧看!”
赵启辰抬头就看见一本被卷的不成样的小册子。
整体皱皱巴巴的,不像是才有的折痕,倒像是一直被卷起来藏在某处的。
这都能找到?他赞赏地看了李德明一眼。
“回头领赏去吧!”
李德míng xīn下激动,连忙无声叩头谢恩。
赵启辰搁下手边事宜,一页页开始翻看脉案。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他的脸色也越发凝重。
到最后他眼里再也没有半分淡定,全剩下不知所措和惶惶然。
“李德明!”
“奴才在!”
李德明揣着手立在一旁等候。
“去宫外找几个医术好的大夫来,要悄悄的不许让任何人知道!”
“是,皇上!”
李德明也不敢多问,转身出去了。
不到一个时辰,他就领着两个鹤发童颜的老大夫进来。
“启禀皇上,这二位都是京城百草堂的坐诊大夫,经验丰富医术高明……”
赵启辰没说话直接将脉案递了过去。
“你们给看看,这是什么病?”
两个老大夫也算见过不少达官贵人,但进了宫,他们依旧吓得不敢抬头。
哆哆嗦嗦接过脉案,两个人轮流翻了翻。
然后就跪了下来。
“启禀皇上,这脉案看着像咳痨之症!”
“你说什么?!”
得到明确答案的赵启辰更加绝望,声音都带了几分惶惶然的颤抖。
那两位大夫直接吓得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皇……皇上,草民……不敢欺君!这的确是咳痨之症!”
第1484章 百年难遇
赵启辰已经忘了自己花了多久才缓过来的。
尽管他不懂医术,但咳痨之症意味着什么,他还是清楚的。
见两个鹤发童颜一大把年纪的老大夫被自己吓成那样,他撑着无力的手臂挥手示意他们起身。
李德明上前把两位老大夫扶了起来,侍立在一旁。
赵启辰看着他们,终于长舒一口气做足了心理准备,问出了自己最惧怕的一个问题。
“大约……还有多久?”
沉寂。
死一样的沉寂。
两个大夫面面相觑,以为是皇帝大人生病了,就又跪了下来。
“皇上,单看脉案并不准确,如果有可能,还是亲自切脉望闻问切方能下定论!”
赵启辰为难了。
父皇母后瞒得那么严实,会愿意过来切脉?
而且,他们瞒着自己是出于好意,自己非要戳穿岂非糟蹋了他们一片苦心?
他苦笑着摇头。
“病人不能来!”
哦,原来不是皇帝大人生病啊!可他脸色怎么白成那样?
两个老大夫只好又颤颤巍巍地战起来。
“没关系,只要你们说个大约而已”赵启辰又道。
两人稍稍点头,交换意见然后郑重道。
“启禀皇上,以草民的经验来看,病人的症状还算轻微,只要注意静养,按时用药,用最好的药,三五年应该不成问题!”
赵启辰闻言瞬间闭上了眼。
三五年……
听大夫的话音,三五年已经挺长的了,毕竟这种病乃不治之症。
可对他来讲这不够,远远不够!
他心如刀割,撕心裂肺,呼吸都喘不过气。
两个老大夫也不敢多说,一直低着头。
实际上他们觉得三五年已经挺长了,这种病能活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
在老百姓中间,得了这个病,一年半载没了的很正常!
不过,不论是三五年还是一年半载,亲人得了这种病谁都不好受,这也是人之常情。
良久,赵启辰挥挥手。
“李德明,赏他们,好生送出去!”
李德明知意,行过礼带了两人出去。
一人给了一封百两银子的荷包,然后郑重其事地嘱咐。
“口风严实点儿,啥事儿没有!”
“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