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连环(四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怀礼又惊又怒,伸手去揭闵安手上的白纸方子,喝道:“好你个小相公,平白无故诬陷本官,还敢越级上告,不怕本官治你那东家的罪么!”
  闵安两三年来陪着毕斯向王怀礼送了不少财礼,知道王怀礼肚里的斤两,才敢这样当场进行软语要挟。他抬高手晃了晃白纸方子,使王怀礼够不着,面上做出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说道:“王大人不要这么心急,且先听我说几句实在话。王大人好生伺候着世子爷,不就是想攀上楚南王家的富贵,让世子爷在王爷面前替您美言几句。可是大人您别忘了,王爷提升官员是要看政绩考课的,而政绩考课要首推审查案子。案子要是没审好,藏了冤情,被上级驳诘回来,那您是既掉了面子,又影响了考绩。”
  闵安话还没说完,王怀礼就冷笑:“横竖都让你一张嘴说完了,在你这张嘴里黑的可以说成白的,本官算是见识到了。来来来,说那些没用,不如随本官回一趟衙门。”他站起身,甩袖要走。
  闵安连忙拉住王怀礼的袖子,低声说:“这大好的机会在眼前,大人怎么就不珍惜呢?我敢向大人担保,我师父的案子一定有冤情,大人破了这宗案子,一定会博得上面的赏识。再说我们东家已经结了茅十三的案子,申详的供词也递到大人这儿来了,大人在供词里再提溜提溜,多写两笔对我们东家的督责,做个结词,那么这茅十三案子的功劳,铁定会分几成到大人头上。大人将我师父和茅十三的结案供词一并送上去,世子爷一看大人一个月破了两件要案,少不得对大人要赞赏几句,说不定还会在王爷面前推荐大人的才干,最不济的话,这两件案子也有利于大人下个月的铨选,让大人的政绩在同侪中脱颖而出,顺利走上享通路。”
  王怀礼站着想了一会儿,不由得被闵安的话说得心思活络起来,想着如果利用这个机会,把茅十三和马灭愚的案子串起来一次了结,也不失为一条好计策。他回头吩咐随从隔开闵安与马家人,将他们各自打发走了,自己去候在行馆外,专程等着李培南回来。
  傍晚,闵安向清泉县衙正式递交了诉状,请求查验马灭愚的死因。王怀礼不在县衙,没有派人答复闵安的申诉。闵安只好先回到驿馆。
  掌灯时,查完哨铺的李培南带着侍卫队回转,王怀礼赶紧迎了上去。他小心侯在李培南一旁,伺候着李培南净脸、宽衣、熏香,盛情说了说吴仁的案子,还提到了闵安要求验伤的申状,大有请李培南裁夺之意。李培南没说什么,饮了一口茶,摆袖将王怀礼唤退。
  两名伶俐的丫头走进来请安,询问是否摆上晚膳。李培南点点头,转到书房刚拿起《百草引》查看,侍卫长厉群大步走进来,施礼说道:“二公子来了。”
  李培南放下书说:“沏一壶苏州紫笋进来,叫厨房上几道北边的菜。”
  厉群还没退出去,楼梯上已经传来非衣不急不缓的脚步声。厉群连忙退到一边躬身施礼,候着非衣进了门,才快步走下去整治茶水。
  

  ☆、深夜举荐

  华灯高燃,书房如昼。
  李培南坐在主座上,穿着锦青常服,袖口翻出一片金丝藻绣,衣摆单绣一杆墨竹,如水一般垂泻下来,不染一丝纤尘。非衣穿得更是富丽,自打他走进屋向李培南行过礼后,紫红长袍就映着灯光,夺去了满屋的颜色,在粉壁上浮起一圈亮丽光彩来。
  李培南安然受了非衣的礼,回道:“坐吧。”
  非衣走到主座左侧位置坐下,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说话,身姿坐得端正,如往常一样得体。李培南与非衣聚少离多,近几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各自忙于事务,逐渐冲淡了原本就不深厚的手足情。非衣对李培南自小是敬大于礼,李培南对非衣向来是礼多于敬。
  见非衣沉默,李培南也不急,耐心地坐着,饮上一两口清茶。厉群屏退了丫鬟及侍从,亲自捧着案盘进来,放在非衣身边的黄梨木方头桌几上,退到一旁给非衣斟茶。他掀开瓯窑淡青釉彩茶盏盖,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注入茶汤,使汤水顺着杯沿流下。然后他用双手捧起茶杯轻轻摇晃,使茶叶得到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飘溢出来,他才放好茶杯及盏盖,垂手退到了屏风后。
  非衣深谙茶道,看了厉群侍茶的一手,脸色不由得缓和了下来,说道:“世子有个好下属,做事方方面面通透。”非衣自三岁起就称李培南为“世子”,既客气又疏离,从未改过口。李培南今年二十四,安然听了十六年这样的称呼,也不在意。
  李培南看看厉群,厉群会意,连忙站在屏风后躬身说道:“二公子过奖了,在下受之有愧。”
  非衣揭开茶盏喝了一口茶,不答话,书房里再次变得冷清。李培南知道非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猜想他肯定是有事要说,所以比他更沉得住气,连寒暄都免了。
  非衣昨天中午坐马车刚进清泉县,哨铺的通信兵就忙不迭地把消息送到行馆来了,李培南第一时间掌握了非衣的动向。他等了一个时辰,见非衣并没有来拜见他,差人去请。差去的侍从后来报告说,非衣路过街市时停留了一会儿,专心看着道长与徒弟跳大神。那徒弟就是闵安,在这之前,李培南站在主楼栏杆旁,早就看过闵安与吴仁在下面场子里的捣腾了。非衣来后,只说了两三句客套话,问问王爷身体安好,对他连续两年流荡在外地的事情一字不提。李培南也没心思问,饮过一盏茶后,觉得兄弟见面友爱悌睦的场面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唤厉群去安置非衣。非衣也不道谢,转身先下了楼,住进了行馆后宅里。一天一夜过去,声名已经传出去的非衣却不露一次面,拒绝了各方官员士绅的拜见,在闵安拦车喊冤不久后,他倒是出现了,所以李培南猜准了他来的目的,是与闵安有关。
  非衣放下茶杯说道:“在世子面前我也不说废话,今天再来叨扰世子,是想向世子举荐一个人。”
  “闵安么?”
  非衣对于这样的应答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李培南是个心思敏捷的人。“是的。”
  “为什么?”
  非衣清淡答道:“两年前娘亲过世,我向王爷辞行,决定外出走一趟,散散心。王爷大概怕我走回了北理,临时编排一个任务给我,要我考察各地民情,为世子网罗和推选人才。两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楚州各地郡县,游山玩水之余,倒也没忘记王爷的交代。我平日里所接触的两百一十七号人里,只有闵安符合王爷的要求,能担当大任。”
  非衣称同父异母的兄长为“世子”,唤起自己的父王来更生分,叫“王爷”,可见心性的冷淡。但他这样喊了十九年,也没人能纠正。
  李培南听到是父王的旨意,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闵安么?”他坐在椅子里,用手指轻轻叩着扶手,沉吟道,“他的性子不大稳妥,用他我不放心。”
  非衣看着李培南说:“我举荐闵安有三点理由。一是闵安出自闵州闵家,父亲被先皇判处斩刑,爷爷受累气死,全家上下没一人受到先皇的恩待,死的死散的散,所以可以保证闵安不会投向先皇旧党那派人。二是闵安精于律法刑名学,熟悉衙门里的各种陋规,由他出面充任相关司吏,绝对要比旧党官员强,可培植起有利于世子的势力。三是属于我私人之请,若世子答应闵安,主持吴仁案子的审查,确保王怀礼不会挟私糊弄过去,这样才能让吴仁脱身。我需要吴仁指点我的医理知识,医治好小雪的头痛病。”
  李培南知道吴仁不救官及亲的规矩,也知道祁连雪对非衣的重要性。除去非衣的生母如王妃,祁连雪可算是最体恤非衣的亲人。她被头痛脑热病困扰了多年,一直没找到解决的方子。现在非衣提出来,在吴仁这个前御医首座手里试一试的办法也是可行的。然而李培南转念想到闵安披头散发拦住他马车的样子,眉头又不禁皱起来,就冷淡说道:“不审这个案子,我也能提出吴仁,让他给小雪治病。”
  非衣回道:“吴仁脾气古怪,传闻宁愿死也不愿意破规矩,又怎会屈服于世子的手段。只能通过闵安去说情,事情才能稳妥一些。”
  非衣说得再合乎情理,李培南也不是那种为闲杂人等操上一份心的人。他拿起茶喝了一口,没说什么,只是当面不拒绝非衣而已。非衣懂得他的意思,斟酌再三,最后还是把话说开了。
  “现今新皇年幼,朝政把持在王爷手里,王爷辛劳勤政三年,已有取代新皇之心。王爷碍着太上皇退位前的诏令,不敢打破誓言越矩登基,但他心里中意的人是世子你,想把世子扶到皇位上去。王爷在禁兵营安插亲信,改变领将格局,做了诸多事情,就是为了给这后来的新皇铺路。他要我为世子挑选辅政人才,也是为了给世子培养亲信的机会。日后,这些人一定为世子所用,辅助世子登基称帝,成就一番霸业,像昌平府萧知情、荆门左轻权、闵州闵安等自然就包括在里面。”
  非衣说的一段话涵盖了华朝皇族的一段历史,他与李培南都是正宗皇嗣出身,可算为历史的延续部分。
  约五十年前,太上皇叶沉渊诞下两子,取名为叶兴琪与叶景卓。他察觉到第二子叶景卓自小野心勃勃,难以驯服,就威逼叶景卓去扬州雨花溪畔隐居,将皇位传给嫡长子叶兴琪。叶兴琪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曾整顿过官场风纪,开创过一段时日的宴清局面。锦州知府闵昌弹劾赈灾官员贪污粮饷,引发新旧两派官员廷争面折,叶兴琪为平息朝政动荡,依照大理寺呈报上来的证据,判处闵昌及家人。随后,华朝吏治更加趋向混乱。叶兴琪体虚多病,不近后宫妃嫔,年过四十才与祁连皇后诞下一子,不久后染疾离世。祁连皇后扶幼子登基,将镇南王叶景卓请出辅政。此时,叶景卓先在雨花溪畔、后在无名岛中深入简出已有三十年。
  叶景卓出山那日,去东海告祭天地,将自己的姓氏恢复成祖上旧制,更名为李景卓。他的改变,就是意味着李家皇权的逐步回归。在二十三岁时,领爵号在身位同平民的李景卓倾心恋上一名女子,不顾她的反对娶她为妻,生下一个男孩。因长期受父皇及皇兄的两层压制,李景卓对幼子寄予厚望,从《南华经》里挑取鹏鸟培风图南之志为他取名为李培南,将他寄放到海边及沙场里教养,逐渐冶炼出他的强韧性子。正当李景卓隐秘实施复出计划时,华朝与邻国北理边境发生多起动乱,边防势态一度紧张起来。彼时正当权的叶兴琪为平息隐患,主动与北理皇族缔结婚约,北理国派出最受尊崇的郡公主前来和亲,叶兴琪以李培南生母出身贫寒为由,将郡公主谢如珠拟旨赐给李景卓。
  李景卓必然不从,声称已有发妻,且恩爱有加,愿与她执手到老。叶兴琪向退隐到海外无名岛屿上的太上皇请令,不久得到太上皇加急手谕,将和亲之事再度压置到李景卓身上。李景卓生平所怕只有父皇一人,无奈应下这门亲事。成亲之日,发妻萧冰领皇令另去别宅安置,将府邸留与新妇。待李景卓第二日寻去时,萧冰已不知所踪,未留只字片语。李景卓迁怒于新婚妻子谢如珠,再也不踏进谢如珠宅院一步。
  谢如珠贵为郡公主,从来没有受过如此对待,常常饮泪望北。但她深知自己身上所担负的使命,又不能随性回到故国,强撑两年后,终于心苦病倒。随嫁的侍女请来李景卓,教与公主采取软和战术,希求一点点打动李景卓的心。李景卓见谢如珠病体柔弱,动了恻隐之心,一连两日守在榻前。侍女为撮合自己的主子,冒死使出一计。李景卓一时不察,喝下侍女准备的汤水,与谢如珠共度一宿,清醒后就手刃侍女,再次弃谢如珠于不顾。谢如珠被激怒,搬出故宅,去楚州昌平府定居,十月后生下麟儿非衣,让他从母姓谢。
  谢如珠难以忍受李景卓的冷漠,等着边境关系和睦时,带着非衣回到北理国,一去就是十年。李景卓从不过问非衣与她的任何事,更不会写信催讨她的归期,只是潜心培育李培南,重金搜查萧冰的下落。直到华朝先皇驾崩大举国丧时,谢如珠才偕着非衣回到昌平府,以皇亲身份参与丧礼。随着她的这次回归,非衣也第一次立足在华朝宗亲面前,引得众亲属惊异:原来只闻名不见面的二公子论神韵气度,并不输于世子李培南;论及出身资历,甚至比世子更显富贵。
  从此后,不受李景卓青睐的非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礼待,最大原因就是他的显贵身份。非衣不愿重蹈父亲覆辙,对待兄长李培南敬重有加,外人见了,自然会在原先的敬重上再加一层,更加小心地候着李培南,由得这位唯一的世子爷只手遮天。
  非衣能与李培南相安无事,实在出乎谢如珠的意料。她对非衣耳提面命了一番,要他从李培南手中夺回一半权力,遭到拒绝。谢如珠难免失望,又因奔波两地亏损了身体,不幸染上风寒。临死之前她唤人请来李景卓,当面告诉他一个隐秘:萧冰已病逝,骸骨就埋在昌平府故居后花园里,她是得知了这个消息,才花费重金买下这座宅院。她笑话李景卓一生辜负了两个女人,含恨离世。非衣随后外出散心,李培南得知生母消息,从西疆赶回。
  一别两年,直到昨天兄弟俩人再次见面。
  

  ☆、洗刷刷

  华灯下,李培南听到非衣直接道出了父王的隐秘,包括那些秘而不宣的野心,就笑了笑,打破满屋的冷清:“这话可不能当着父王的面说。”
  非衣答:“那是自然。”
  李培南状似无意说道:“看来这个闵安本事不小,一晚上没过,竟让两个人来我这里举荐他的名字。”
  非衣不关心另一个人是谁,只说道:“我来这里不是闵安的意思。”
  李培南答:“我知道,除了父王和小雪,没人能请得动你。”
  非衣淡淡道:“世子随口对我说上一句,我也会马不停蹄地给世子办好差事。”
  李培南站起身:“这话我先记着。你去偏厅吃晚膳,不用再上来了。我亲自会会闵安。”
  非衣知道李培南起身送客的意思了,也知道他所说的“会会”就是考验闵安,心想事情已经成了一半,也就没再说什么,直接出了门。
  李培南负手踱开两步,转到书架之后,回头对屏风后侍立的厉群说道:“王爷安插在此地的眼线是谁?”
  厉群用心想了想,回道:“清泉县的桩子一直没被点开过,如果不是公子这会儿一提,我险些都忘了。按理来推,那应该还是王爷十一年前派下来的老人,一个叫做李非格的司吏。”
  十一年前华朝先皇囫囵判了知府闵昌的弹劾案,引起朝政及官场的动荡。当时还在扬州归隐的李景卓用钱银买通吏部,安插进了九名亲信,将他们散到九个重要的州县中。这批人的位置或大或小,能沟通上下官衙事务,起到收集消息、监察官员的作用。最终的消息会汇集成一本册子,送到李景卓手里。八年过去,有两名亲信告老还乡,正式推卸了李景卓的任务;还有三名亲信被先皇罢官,回家种药草去了;再后来的三年先皇驾崩,李景卓复出为王,掌管了朝政,将自己改封到物产富饶地势广阔的楚州,又将余下的三名亲信调到楚州来,一一封赏了五品或是从五品的官职。唯一一处没有调动的亲信就是李非格,因为他本来就在楚州境内,且多年过去“不思上进”,只从一个小书吏升到主管书吏,称之为司吏的职位。
  李培南提拔的亲信却是在父亲李景卓之后的,他回来才两年,也就提拔了两个,一是荆门左轻权,二是昌平府萧知情,其余的大批人都留在了西疆,多属武将出身,善于冲锋陷阵。李培南需要文官辅政,听到非衣今晚殷勤提到闵安的名字,在抑制住了内心的不喜之后,他还是决定要会会闵安,随后再决意闵安的去留。
  “你去将李非格请来,隐秘些。”李培南下了命令。
  厉群一见自家的公子忙了一天连晚膳都顾不上吃,就要专程提见李非格,处置一堆杂事,忙开口体恤说道:“公子喝口热汤也不迟,我去请李先生来,还要一会儿。”
  李培南摆摆手:“既然想卖二公子一个面子,就要早些把事情处置完。”
  厉群躬身退出去,亲自点了一辆青布小轿,趁黑将李非格请进了行馆二楼。李非格长期做书吏,养了一副清酸的脾气,见到李培南就行了个礼,然后拢着袖子一言不发地站着。
  李培南请李非格坐下喝茶,直接问道:“先生认为闵安这人怎样?”
  李非格听到这句话心里有底儿了,因为他正是将吴仁案子私下说给闵安听的那个司吏。他在衙门捱了十一年,不结交人,不得罪人,对闵安也是如此。他能提前知会闵安一声吴仁犯了案,主要是因为清泉县的长官王怀礼瞧不起文人,听信小妾的枕头风,前不久将所有幕僚都逐出了府,对书吏也经常是颐指气使的,由此才得罪了这位司吏大人。
  李非格咳嗽了声,说道:“我先说小相公的两点坏处,世子拣一只耳朵来听听。小相公一张嘴能说死人,只要有缝儿,他就能钻进去,说得你不得不信,还以为他是万般的好意。再就是他爱随着性子做事,聚众赌博、拉结衙役、轻浮人家小娘子、放山炮轰猴子、转嫁猴患给邻地……一些告上来的暗状多少都与他有干系。”
  李培南听到这里皱了皱眉:“随性难以成事。”
  李非格顿了顿,又慢吞吞说道:“小相公只是性子随意了些,帮长官处置事务的底子还是有的。楚州大大小小一共一百一十座县衙,哪座县衙不是聘请六七个幕僚,分管刑名、钱谷、书启、账房四大块的,唯独黄石郡三年来只请了小相公一人,将审判、税收、治安、风化、教俗理得一丝不差,光看这一点,小相公也比整个楚州幕僚班子强上一截。”
  李培南听了这句垫底的话,放下心来,朝厉群看了一眼。厉群会意,将李非格送走,又派人去驿馆叫来闵安,自己专程等在了门楼底,对闵安说:“等会见到了世子,说话谨慎些,千万不可随意。”
  闵安忙低头应道:“知道了,多谢侍卫大哥提点。”他正等在了驿馆里,担心着师父的案子,突然听到侍卫通传世子要见他,就马上欣喜地赶出门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一番话奏效了,让王怀礼请动了一副冷脸的世子爷。
  然而见到李培南之前,闵安又费了一番周折。他还是穿着昨天花翠给他拾掇的长袍及罩衫,全身上下汗津津的,夹杂着各种烟火气。他不以为意,底下穿堂里的小丫鬟们却捂着嘴直笑,避得有点远,让他猛然醒悟了过来,他该是有多脏,远隔百里还给花翠丢了脸,一直丢到行馆来了。
  闵安懊恼不已,觉得不能唐突这么美丽的小姑娘们,忙躲在了柱子后,有丫鬟请他去梳洗时,他就脸红道谢。
  洗澡是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用水十分讲究,先用皂荚蒸煮之后,加入药用的花瓣,方便客人进行泡浴。闵安遣走众人,坐在热汤里浸泡一刻,觉得满身的毛孔都开了,才抓起一旁的花皂球上上下下擦拭了一遍。不多时,水里浮起了一层污垢,他的身上染上了一层花香。
  闵安洗得全身舒畅,束好胸甲,取来衣架上的新衣穿上。世子府备用的中衣用白绫裁成,料子薄软,贴身溢出一丝熏制好的丁子香。外袍是淡雅的水蓝色,箭袖窄腰,衣襟领口及腰带绣饰着同色花草,将闵安衬出了两分清贵气来。他穿戴好衣衫,走出门,如同一枝香气暗浮的雪兰,相貌简直是变了样。
  厉群远远睇了一眼,心想这个模样能见公子了,精巧衣装下的人果然有灵气一些。他在远处做了个请上楼的动作,丫鬟拉住闵安袖子轻轻笑:“别急,见我们公子前,小相公还少不得一道工序。”
  那道工序就是熏香。
  闵安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够香了,比他这一辈子炮制的香气还要多,可他随着丫鬟走进暖阁时,才知道自己想得差远了。
  阁子里四角各立黄金漆杆的金凤衔水香炉,正缓缓吐送香气。最为巧妙的是每隔一刻时辰,就有丫鬟分撒香汤,用正中央的镂刻花叶熏筒加热,使香汤和四周的香气印染,形成一道道水雾喷散出来。闵安被推进门,站在气雾里熏染一会儿,衣衫上就带着郁郁香芬。他接过丫鬟递来的莲柄香斗,持在手里熏染袖口,忍不住低头闻了闻。鼻子底最先能辨别出沉水、白檀、薰陆的味道,随着热气的弥散,又转化成青桂皮、白渐香的果香,最后沉淀下来时,还能隐隐嗅到一股麝香和安息香的气味。
  这些味道很熟悉,与昨晚驿馆院子里非衣给他的香囊是一样的。
  闵安挑眉,立刻想到这些熏香技艺可能是出自小雪姑娘的手笔。丫鬟在旁轻轻一笑,细碎说道:“小相公你可瞧好了,这么多香料碾碎成细末,用清酒沥干,加上白蜜调制,才能团成这一粒粒精巧的香球,稍有差池就让整盘的香料作废,受我们名贵香料待遇的客人,你可是头一个。所以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