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密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这么想,可是对着三老爷的时候卫老太太已经又恢复了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不管外头怎么闹,横竖不关我们半点事。林三少和曹大人都是亲临过的,谁也不能把脏水泼到我们家头上来!”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三老愣了片刻就反应过来如今情势……………虽然朝堂上仍旧有攻讦卫家的,说卫老太太肯定是明家余孽同云南叛军有关,可是因着朱家的事,隆庆帝已经算是摆明了态度,亲自派了夏太监出城来瞧。
  这一看大有门道,说明隆庆帝是不信那些的,既然不信,那就又多了一重保障……………有了隆庆帝的这番作态,林三少和曹文又亲自来搜过的,说明卫家是真没关联。
  既然没关联,想必那些人这回是没把卫家算计进去,是他草木皆兵了,他明白了,形容也就镇定许多:“娘您说的是……”
  卫老太太点头,叹口气又再次告诫他:“谨言慎行,少说少做,下去休息吧,明天若是这路卡撤了,还要回京当差。”
  等三老爷走了,卫老太太才起来,叫人又把后头的沈琛领来,盯着他问:“你方才说,你是追着一个消息来的,是什么消息?”
  卫老太太既然卖了个人情,沈琛也就不藏着掖着:“您知道我父王同几个王叔的关系……相互之间都是有眼线细作的,大约在月余之前,我同父王一同启程回京,中途收到我内线的情报,说是当年的事有了头绪,郑王似乎是对当年云贵的事是知情的,并且还留有同那时明家老太爷的书信……”
  卫老太太的胸脯剧烈起伏,一双眼睛在黑夜里亮的出奇:“然后呢?”
  “您知道我父亲平西侯也是死在云南叛乱里……我母亲去世之前告诉我,我父亲并不是被叛军杀死,而是死在内奸手上……天下的人都说那内奸就是明家,是明家同叛军里应外合,可我不信,明家若真的是通敌,那云南早就保不住了,明家更不至于满门都死在进京的路上。”
  可当年三司会审,偏偏就被他们定了明家的罪。
  卫老太太听完这话,出乎意料的并没激动也并没什么情绪表露出来,语气平平淡淡的问:“所以你们一直在查?”
  如果临江王也一直在查平西侯的事,那么,是不是说明临江王对于隆庆帝也是不满的?他是单纯的想为妹夫平反,还是想借着这件天下皆知的案子来给自己铺路奠基?
  沈琛点了头应是,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里,就更加没什么好隐瞒的了,他告诉卫老太太:“我受到了信就回禀过父王轻车简从的先行赶到了通州……………因为内线给的情报里说的很清楚也很紧急,说郑王好似见过什么神秘人……我等不及,父王却要应付沿途官员,因此就让我同二哥一同回来了……”
  卫老太太面上现出惊讶之色,顿了顿跟他确认了一遍:“你说二哥,你的意思是,连小镇国也同你一起回来了?!”
  藩王们的儿子们如今全部未立世子,因此称呼起他们来基本称呼大小镇国。
  临江王居然连自己的嫡出儿子都让出来陪沈琛一同上路了,那说明什么?说明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的确是极高的……
  不管临江王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也不管临江王到底是因为要靠着这件举世皆知的惊天大案给自己奠基,这件事到底对卫家是绝没有坏处的……
  屋外又开始下雨,夏风裹挟着雨后独有的泥腥气透过窗户缝钻进来,引得沈琛打了个哈欠:“是,我二哥同我一同回来的,我们到的时候,内线已经死了,郑王受了伤…我们就知道一定是被设计了,二哥和我分头跑了……”
  难怪曹文肯那么快收手,恐怕也是有去追小镇国楚景吾的打算。
  沈琛说完这话又站起来朝卫老太太一揖到底,态度诚恳的道谢:“多谢老太太肯替我解围……到底幕后设计我们的人是谁,我如今也不敢下定论,而内线之前送出来的东西不尽不实,真真假假,我也不好一时就分辨出来……”
  他虽然以这个理由寻求了卫老太太的庇护,却并没有张口就来拿莫须有的事来糊弄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卫老太太的眼神略微温和了一点儿。
  “您放心。”沈琛直起身子看着卫老太太:“血海深仇,这一点上我同您是一样的。等我弄清楚了,一定会知会老太太您。”
  卫安就蹙起眉头。
  听沈琛这意思,卫家的人情是白做了?
  等他弄清楚了,还要过多久?谁知道他是不是只是张口一说?过后就当没有这事?毕竟卫家总不可能到时候还到处去说临江王欠了她们家这样的人情。
  与其等什么遥不可及的以后,不如先要一些能接受的回报,她踮起脚在卫老太太耳朵边上说悄悄话。
  卫老太太一面听一面皱眉,却又一面忍不住想笑,到最后还是按照卫安的意思,朝底下有些莫名的沈琛张口:“那些事我们卫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朝廷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儿,我们再去追究就是不信朝廷了……倒是如今,摆在我们眼下有些难事……”
  要说卫老太太不在乎明家的事,说出来鬼才信,他父王这些年探查云南的事,也不是没有碰上过同道,可是如今卫老太太这么摆明态度,沈琛总不能说你们胡说,就有点儿郁闷的看了卫安一眼,心知这是卫家在变相的要求别的回报,想了想就道:“还请您直言,但凡我能办得到的,总要尽力。”
  卫老太太倏然笑了:“不瞒你说,最近我们府上有些流年不利……”他说了朱家的事,也说了冯家的事,然后对皱起眉头的沈琛说:“这些事好像就是冲着我们卫家来的,只是我们却不知道到底背后是谁在拉这根线……”
  电闪雷鸣又停电,实在是条件不允许,不是我偷懒啊,深深的为了我的全勤担心……被挤下来了,还一下子被挤掉了这么多,好想哭…求月票求订阅求打赏啦~~~~我们这受灾不是很严重,不知道为什么也会停电,等恢复了一定会加速更新的。
  ………………………………


第73章 内情
  沈琛只用了片刻就释然了,卫老太太这个要求提的合情合理,他没有理由不应,毕竟承了人家的情,何况卫老太太话里的深意再明显不过,那些人既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卫家下手,未必就同当年的明家的案子脱得了关系。
  他既然这么快应承下来,卫老太太也就没有旁的话好再说,把沈琛安排在东次间里休息:“今天晚上通州的锦衣卫恐怕是不会断的,后头山上也还热闹着,你不如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另作打算。”
  曹文其人办事向来是秉承着斩草除根的精神,找不到人,他是不会罢休的。
  沈琛答应了,又看了卫安一眼。
  这个看上去才十岁的小姑娘着实不一般,卫老太太竟然对她也很是亲近的样子,同他所知道的大不一样。
  他想起很多年前在普慈庵,已经成了妇人,梳着妇人髻的卫七,总觉得有些恍惚………………这两个人分明没有半点相似的地方,那个卫七从容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行事之间狠辣毕现,丝毫分寸不留,比之如今的曹文林三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眼前的这个卫七……
  眼前的这个卫七是活生生的小姑娘,笑起来有甜甜的酒窝,就算是之前有袖手旁观的意思,那狠厉也是有限的,不像是从前,别人的生死在她眼里丝毫不算回事。
  这些记忆回忆起来太久远了,他觉得头有些疼,顺着卫老太太的话点头起身,在东次间的罗汉榻上囫囵躺下。
  卫安却并没立即就走,倚着卫老太太和她说清荷不见了的话。
  她的话说的很慢,条理却很清晰:“这件事是我大意了……”
  卫老太太若有所思:“你为什么非得要找到清荷不可?”
  卫安没有回避,直视着卫老太太的眼睛:“祖母,您再给我一点时间,等我把这些事都问清楚,就告诉您。”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说的事,就像卫安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这前后的差异总有缘由,可是既然她不愿意说,卫老太太想了想也就不追根究底。
  不管怎么说,卫安上回也说过,她的变化只会对卫家有好处,不会害卫家,这就够了。她也身体力行的在做,这回卫玉敏没有遭到算计……光是这一点,已经足够叫卫老太太信任她。
  卫老太太斟酌了一会儿,问她:“那你有什么打算?”
  卫安同卫老太太道:“您能不能给我一间铺子?”
  卫老太太就愣住了,卫安这要求实在是显得有些怪异,她想了半响才明白过来:“你想打听外面的消息?”
  卫安现在还小,远没有到可以管铺子田庄的年纪,现在要铺子,无非为的是里头的人,那些掌柜的一般来说都是个顶个的人精,尤其是当铺茶馆这一类的铺子,有什么消息他们打探不来的?
  卫老太太见卫安没说话,想了想就摇头:“这不大合适,,你做这些,无非是想手头上有得用的人,可是你现在身份年纪所限,这些人给你就太惹眼了,不如你同我说,到底有什么难事,我看看能不能帮得上你。”
  这件事偏偏却不能说,人也没要成,卫安有些苦恼的敷衍过去,出来立在廊下,微风一吹打了个寒颤,慢慢的提步回东厢房。
  东次间的沈琛的耳力却极好,隔着一堵墙和博古架,也照样把卫安和卫老太太的悄悄话听了个大概,心里有些讶异。
  怎么年纪这样小的卫安好像也开始有了难事?
  汪嬷嬷快步从廊庑处迎出来,看见卫安松了口气,又忙着让小丫头点灯倒茶,等四处都寂静下来了,才告诉卫安:“真不是李嬷嬷,我看李嬷嬷对这事儿毫不知情。”
  卫安坐下来接了汪嬷嬷递过来的茶水,听见汪嬷嬷轻声说:“我打听过了,李嬷嬷回来以后就没出过门…”
  既然连门都没出过,就更不可能知道清荷的事了。
  卫安点了点头。
  那就是说,清荷大约是自己走的。
  卫家别庄里固定有护卫巡逻,蓝禾又不是轻率大意的人,如果真的是被人掳走的,总不可能一点儿动静都不闹出来,就算是真的有高手劫人,那总不能有穿墙术吧?既然如此,……………之前清荷指明要蓝禾去拿点心,恐怕就是在想逃走的事了。
  可问题是,清荷为什么要逃?如果她要逃,又为什么早不逃,非得等到已经到了别庄,眼看着都能见到自己了再逃?
  不管清荷到底是为什么逃的,现在别的事情都不重要,摆在眼前的难关是先得要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卫安骨节分明的手按着杯子,眼睛盯着上头的花纹瞧,声音出口的时候淡淡的,听不出什么情绪:“嬷嬷,之前的事做好了么?”
  汪嬷嬷知道卫安说的是什么事,连忙点头:“姑娘放心,都已经做好了,都照着您说的去做的。纹绣她娘恨不得帮您办事呢……寻了个由头撺掇了李嬷嬷她妹妹,一同去了李嬷嬷闺女儿家……”
  卫安嗯了一声,抬眼再看看天色,轻声告诉汪嬷嬷:“等明天早上,您替我去寻李嬷嬷过来。”
  既然清荷这里断了线,那就只能从李嬷嬷身上下手了。
  她不能一直这么被动的等着长宁郡主决定如何对她,等着长宁郡主冷淡她多年再缓解,否则她重生有什么意义?否则她上一世受的那些苦算什么?
  卫安的脸藏在昏黄的灯光里,看不清楚神情,汪嬷嬷却知道她此刻定然是不开心的,抿了抿唇低声应是,又安慰她:“不管怎么样,姑娘,我总陪着您。”
  如果卫安真不是长宁郡主的孩子,那向来最疼她的老王妃以后也未必就会跟现在这样待她了,汪嬷嬷实在是替她忧心。
  卫安自己却反倒想开了。
  不管怎么样,总得先知道真相才能决定如何自处。
  作者君坐标江西,大家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几乎年年夏天都要涨水,只分情况严重还是不严重,今年倒是没什么,比前年好太多,可是附近的地方都不怎么好…最近两三天不知道怎么了,隔三差五的就停电,很烦。可是更新一定会保证的,再不济保底也一定会保证,大家放心吧。
  ………………………………


第74章 脱身
  这一晚没什么人睡的好,卫安早起先去卫老太太房里请安,顺便也是想问问卫老太太如何安置沈琛……………毕竟是个大活人,庄子上上下下这么多人,人多嘴杂的,再厉害的人也不能让她们都只长一张嘴吧一条舌头,总得想个稳妥不叫人起疑的法子才是。
  否则一旦泄漏出半点风声,加上昨晚曹文来的那一遭,卫家恐怕是有数不尽的麻烦。
  卫老太太却招手把她唤至身前,等梳妆完毕了,让花嬷嬷吩咐下去传饭,这才压低声音告诉她:“人走了。”
  走了?林三少不说,既然与临江王府有旧,总是会看在临江王的面子上再放沈琛一条路走,可是曹文有那么好心?
  这通州已经用锦衣卫编就了一张大网,沈琛就如同在这网里头扑腾的鸟儿,除了卫家这个安身的地儿,他还有什么路可走?
  卫老太太晓得她的心思,拨弄着手里的一串油光水滑的佛珠笑了一声:“都不是池中物啊!”
  当年隆庆帝能坐上这个位子,也就亏得他提前得知先帝驾崩,亏得他有个那样雷厉风行的岳家,又能得到那几家勋贵扶持,否则,他这几个兄弟,有哪个是省油的灯?!
  卫安也不由觉得心惊,想起沈琛昨晚还要留在这里避难,一晚上的时间却能打通关节,眉间就不由闪过了一丝阴霾。
  她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人的…………如果沈琛说的话全都是假的呢?人总还是要想的多一些,才能活的久一些。
  被她以最坏恶意揣度的沈琛现在正跟着他二哥楚景吾到了一座毫不起眼的民居里,仰面倒在炕上大声嚷嚷着要水喝。
  楚景吾看见他就来气,不客气的往他头上凿了个糖炒栗子:“你倒是会找地方躲!”
  哪里不好躲,非得躲到卫家去,卫家那是什么地方?现在多少双眼睛盯着,她们自己都是别人案板上的鱼肉,一不小心,沈琛就要同她们一样被一锅端了。
  沈琛两只手枕在脑后,往旁边一滚就躲过了楚景吾的再一次黑手,慢腾腾的翻身起来看着楚景吾:“我就是走岔道了……”
  楚景吾哼了一声,飞快的拿起杯子喝口水又放下,皱眉看他:“你分明知道卫家如今景况……还凑上去做什么?!”
  “摔坏脑子了呗。”沈琛坐在炕上,两只脚晃荡一会儿,很是不正经。
  可楚景吾眼神却不由幽深了一些,沈琛在半年前在浔阳摔了一跤,几乎没摔死……
  他叹了口气坐在沈琛对面认真的看着他:“你又想起了什么?”
  沈琛摔得那一跤实在有些重,连着发了好几天的烧不说,有几天还总是说胡话,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安稳,常常嚷嚷着喊父母亲,他嘴里的父母亲自然不是指的临江王和临江王妃,而是平西侯和长乐公主。
  “模模糊糊的,不大记得了。”沈琛很老实的看着自家二哥,又叹了口气:“我什么也记不得,只知道有人告诉我,我父亲母亲的死另有乾坤……我记得那个人是长宁郡主的女儿……所以我想去看一看……”
  楚景吾又心疼又觉得好笑,看着沈琛的模样又觉得心中发酸。
  他还记得当时跟着父王一起去长乐公主府接沈琛,年纪小小的沈琛跟早已成了一具尸体的长乐公主呆在一个房间里,推着长乐公主要她起来吃饭……
  可是小孩子的记忆终究是有限的,这么多年下来,沈琛被临江王和王妃纵得不知天高地厚,乃是远近闻名的纨绔膏粱。
  偏偏那一跤把他摔成了这个模样,楚景吾摸摸他的头:“你傻了?长宁郡主的女儿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岁,她能知道什么?”
  沈琛莫名回想起卫安多年后冷血无情的说要灭彭家满门时的模样,又觉得那些记忆不甚清楚,头痛的捶了捶脑袋:“反正就当顺手做了善事了,再说……只要能给他们添堵的事,我都乐意做。”
  楚景吾于是不再说什么,转而说起了这回的事:“林三少说,是曹文在皇叔跟前闹出来的事……”
  沈琛仍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早料到了,否则哪有这么巧,我才进通州,锦衣卫都已经埋伏好了。”他说着顿了顿,语气也陡然变得讥诮又讽刺:“只是我们终日打雁却被雁叼了眼,居然没想到差点儿被自己人给坑了。”
  林三早在锦衣卫有动作的时候就觉得不对,给他们去了信,可是他跟先行回来的楚景吾却谁也没收到,而且那个在郑王跟前打听消息的内线传回来的消息也是假的,是为了引他上钩。
  这批人还真厉害,手脚都动到了王府了,可见背后势力多大。
  楚景吾提起这个脸色就更不好看,站起了身一刻都待不住:“我让人去查。”
  当然要查,而且还要严查,否则迟早连性命都不保。
  沈琛点头答应,又觉得自己在浔阳摔得那一跤很不值,老天好像是想要通过这一次劫难告诉他什么东西,可惜却太小气了,遮遮掩掩的什么都不说清楚,来来回回只叫他梦见已经成了妇人的卫安对他说当年明家和平西侯都死的冤枉的事。
  父亲的模样他记不大清了,可是自小带着他的母亲的模样却总在梦里出现,他至今也还记得母亲自尽的时候的形容和那时候他面对到死都不曾闭眼的母亲时,心里的惊恐。
  如果不是内奸同叛军通信,他的父亲又怎么会死?
  如果父亲不死,母亲也不会死了,他的人生就不是现在的模样。
  何况,舅父舅母对他如同亲子,做人不能只顾享乐不想回报,若是他把这件事提前揪出来能给舅父舅母增添些助力,那是皆大欢喜的事。
  他喊住即将出门的二哥,想了想道:“从我身边的人开始查,王兴他们……一个都别放过。”
  虽然是母亲留给他的人,可是世事难料,谁都不知道各自肚子里藏着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
  ………………………………


第75章 不对
  李嬷嬷也不知道如今这副漂亮皮囊底下藏着的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她心烦意乱的坐着,看着自己女婿进来了,就站起了身问他:“怎么说的?”
  吴朋出了一脑门子的汗,先跟李嬷嬷抱怨了几句:“这几天通州到处都是锦衣卫,连路也不通,我在大兴窝了好几天,通州才戒了严……”
  说起这事儿李嬷嬷就觉得心里更加烦闷,通州出了这么大事,卫老太太却把卫安看的眼珠子似地,这几天行动都带着她……
  她冷了脸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吴朋喋喋不休的抱怨,干脆的问他:“到底怎么说的?”
  吴朋就知道自己丈母娘不耐烦了,陪笑嗨了一声:“还能怎么说,葛嬷嬷说,现在她那边事情是已经成了,只是老王妃想着把事情压下去,她的意思是,您最知道七小姐的性子,您寻个机会……把事情透露出来……”
  李嬷嬷就觉得自家郡主这心思实在是有些太复杂了,她不喜欢卫安,也的的确确的确定了卫安绝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可是她恨着卫安的同时却又不肯给卫安一个痛快,非得把事情弄得这些复杂。
  说来说去,卫安也不过是个小孩子,值得她如此大费周章的设计么?
  只是这也不是她该担心的,她垂下眼皮嗯了一声,又交代吴朋:“葛嬷嬷是郡主身边的老人儿了,她指使你做什么,你可不要推脱怕麻烦,该做什么尽管去做,多跑些腿也别嫌累,以后有你的好处。”
  吴朋点头哈腰的应了,连说知道,又有些困惑的看着李嬷嬷:“娘,说起来也奇了怪了,你说七小姐怎的改了性子了?这回王府陈嬷嬷都亲自来请了,她怎么就是不回去呢?”
  要是换做从前,哪怕王府那边不派人来接呢,卫安自己也要千方百计的去的,可是现在她好像却一点儿也没把那边的事放在心上了。
  李嬷嬷就低头冷笑了一声:“另攀上了高枝儿了,那边自然就想着能放一放了。”
  千里之外的洪都,倪嬷嬷正替长宁郡主绾发,她的手指灵活的在发间穿梭,很快便把一个望仙髻梳好了,又在上头点缀了赤金玉兰花簪,几只金镶琥珀蝴蝶钗,然后又退了一步笑起来:“奴婢还记得这金镶琥珀蝴蝶钗是老爷特意去楠贵坊给您买来的,当年还未在市面上流通呢,您就先带着它去参加花会了,那时候连长安长公主也羡慕的了不得……”
  长宁郡主冷若冰霜的神情微微消融一些,情不自禁的露出一个怀缅的笑:“可不是,那时候我还没出嫁……”
  那时候明鱼幼还不知道她同卫阳清已经私定了终生,羡慕的问她的这钗是如何买到的……
  想起这些枝节,长宁郡主唇边才扬起的笑意瞬间如同烛火一般熄灭下去,眼睛里闪过一丝嫌恶和怨忿,半响才问:“去京城的人回来了么?”
  话音才落,外头却有丫头急急忙忙的声音响起来,然后又连忙打了帘子。
  卫玉珑风一般的刮进来,笑着腻在长宁郡主身边,挽住她的胳膊赞她:“娘越来越漂亮。”
  长宁郡主心情再不好,看见她如花笑靥也雨过天晴了,俯身在她秀气的鼻子上刮了刮,嗔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