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密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法子……”
  的确是没有法子,临江王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嗯了一声,然后又重新睁开看着她:“王妃最近身子不大爽利,加上想为景行超脱办法事,因此出府清修,府里的内务,往后就要劳烦你了。”
  就算是临江王妃禁足的那段日子,这府里的事也不是她说了就算的。
  因此瑜侧妃是真的惊住了,惊疑不定的看了临江王一眼,才起身跪在了地上摇头:“府里的事情繁多,我恐怕无法胜任……”
  临江王便挑了挑眉:“这是说的什么话?现在还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吗?你的本事我是清楚的,多事之秋,你便尽心替我分忧吧。”
  话已经说到这里了,她不答应反而显得无用,瑜侧妃下意识的看了临江王一眼,还是恭恭敬敬的答应下来。
  这么久以来,一直盼望着得到的东西真的得到了,可是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容易和开心。
  到了第二天瑜侧妃开始理事了才知道,这府中的关系究竟有多盘根错节……………她从前虽然也曾在临江王妃管理庶务的时候安插过不少钉子,可是等到真正理事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些钉子跟临江王妃自己的人比起来,简直沧海一粟。
  府中的事物都早有定例,管家娘子们一个个的丈夫或是婆家都在外头跟着王爷行走,每一个拿出来都有来路,革了谁的差事都不是小事,最起码也得闹出一场风波。
  因此她接过来了以后竟什么也不能动,做每件事都只能依循旧例。
  她有些头痛,应付起府里的这些人便觉得费尽了心神。
  楚景谙来的时候,方嬷嬷正轻手轻脚的替她按摩,瑜侧妃面上笼着一层薄怒,正闭目养神。
  方嬷嬷听见了动静才停了手,恭敬的朝楚景谙行了礼。
  瑜侧妃也睁开眼睛,见了儿子来,才露出一丝笑意,招手将他唤道跟前坐下,才道:“应付起这些事来就实在筋疲力尽了,咱们这位好王妃可真是,人都已经不在府里了,手还伸的这样长。”
  楚景谙抿了抿唇,面色不大好的上前亲自替瑜侧妃揉太阳穴,轻声道:“母妃您受委屈了,王妃经营多年,手底下的人不少都是自从父王在京城时就跟着的,父王待他们很是重视,他们也难收服……”
  他见瑜侧妃的眉头越发的皱的紧了,就顿了顿又安慰她:“不过您也不要操之过急,现在他们恐怕是还觉得王妃要回来的,所以才这么忠心耿耿。可是要是有那么一天,王妃不会再回来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继续这样忠心事主。”
  楚景谙在她面前向来是不掩藏心思的,瑜侧妃心里突的一声,回头看他形容冷硬,便问:“出什么事了?怎么你这样怒气冲冲的?”
  都是母子,没什么好隐藏的,楚景谙有些委屈又有些愤愤,半跪下来蹲在她右手边,揽住她的胳膊,有些嫌恶的道:“是京城那边的事,京城那边已经下旨,召沈琛回京了。沈琛这趟回京,肯定是又要高升了。圣上不会吝啬拉拢他,父王今天提起这件事,很为他开心。还跟郑王商量了,要替他跟卫安筹办婚事。”
  这些还都不是最要紧的。
  最要紧的……
  最要紧的,是临江王跟郑王和书办他们提起来的时候说,沈琛跟楚景吾兄弟情深,他要是回了京城,以后也就是楚景吾的一个臂膀。
  虽然楚景吾被封了世子,也素来都是临江王的得意儿子,可是当这件事毫无遮掩的被众人承认的时候,他这个不被那么偏宠的儿子,心里总不会那么好受的。
  瑜侧妃就反手握住儿子的手,皱了皱眉头才说:“你心里难受,母妃都知道……不必想那么多,再怎么样,你同样也是你父王的儿子。就算是他更看重楚景吾一些,也是因为他是嫡子,又自幼因为沈琛的缘故在他跟前一直很得脸,他对楚景吾多重视一些也是有的。何况看眼前有什么意思?真正要看,那要看长久以后。”
  等到他们料理了眼前的沈琛,然后便轮到楚景吾跟临江王妃了。
  彭德妃这个棋子虽然蠢,可是胜在有用啊。
  谁能跟彭德妃抗衡?现在她可是有一个太子傍身的人,加上她一直以来都是横冲直撞的,除非是活腻了,没什么人敢去触她的霉头。
  等到她在沈琛那里的事情弄完了,瑜侧妃自然有办法让她想起来楚景吾跟临江王妃,并且让她好好照顾他们的。
  楚景谙嗯了一声,重新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母妃寄去的信怎么样了?有回信了吗?”
  瑜侧妃便摇了摇头:“才四五天的功夫,便是有信,哪里有这么快的?你别急,你姨母的心思再瞒不住我,她这个人,自小就是拔尖要强的,从来没有肯认输的时候。现在林淑妃横在她前头,她早就几次三番的过问过我的意思,想着要如何了结了林淑妃跟六皇子,这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我是好不容易劝住她的,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她烦躁不安又没人可以对付的时候,正好腾出手来对付沈琛。”
  能对付沈琛,她心里一定是万般乐意的,这并没什么好说的。
  楚景谙面色沉沉的点头,他现在听见沈琛的名字便觉得心慌厌烦,恨不得这个人不存在。
  永和公主既然这样爱沈琛…那自然最好了。
  ………………………………


第964章 毁掉
  得不到的人,那能怎么办呢?
  正常的人,知道面前的东西得不到,有的是转身就走,有的是退而求其次,可是也有一种,就是得不到宁愿毁掉,也绝不会拱手让人。
  他相信永和公主就是如此。
  事实上,永和公主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她在接到宫中送东西来的嬷嬷说的话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狂躁异常。
  这阵子好容易修身养性,想着要出去而装出来的乖巧温顺全在这一刻破了功。
  桌上的杯盘碗盏碎了一地,连茶几上摆放的花瓶都没有幸免,屋子里被她砸的一片狼藉。
  伺候她的小尼姑进来的时候,简直不知道从何下脚,看了她一眼,战战兢兢的躲在门后不知道如何动作。
  普慈庵不是什么好去处,多少公侯夫人们进来,照样是被修理的服服帖帖的。可是唯有永和公主,打也打过了,罚也罚过了,却总是梗着脖子不知道服输。
  一开始庙里的师傅们是根本不给永和公主什么脸面的。
  虽然是皇家公主,可是永安公主她们可都已经私底下交代过了,永和公主大约是永远没有回去的机会了,让她们尽可费心调教。
  她们会意,自然是能有多少手段就使出多少手段来。
  永和公主一开始很受了一些苦楚,自己挑水担柴,连饭也要自己动手。
  她不肯,那便饿着。
  饿了四五天之后,她实在饿不住了,终于开始妥协学着自己做饭烧火。
  那段时间一到入夜,她的胳膊根本无法直起来,连腰都好像断了一般,肩膀上的衣服一扯开,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破了皮的通红的一片,都是扁担磨出来的。
  可是就算是这样,这位公主也傲气的很,这些小事可以自己做,可是说什么去念经抄经,佛前思过,那是万万不能。
  宫中后来也来过一两次的人,是隆庆帝派来看公主的,她直言受了虐待,虽然后来被庙里的师傅们遮掩过去了,可是从那以后,师傅们到底不敢对她太放肆,生怕她真的有朝一日能重回皇宫,回来找她们的麻烦。
  正因为这个原因,永和公主最近又开始故态复萌,脾气又大了起来。
  今天宫里来过人之后,她更是好像点着了的爆竹一样,将庵里闹的人仰马翻。
  可是平时还很严格的师傅们这回却没站出来指责的……………大家都知道,刚才来的是彭德妃宫里的宫人,公主不像是跟之前那些人说的那样,恐怕很快便要回宫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哄着她尚且来不及,没有人会那么蠢来找她麻烦。
  正因为这样,临时被遣来服侍的小尼姑瑟瑟发抖,目瞪口呆的看着永和公主大发脾气。
  永和公主尖叫着想哭,却竟哭不出来。
  这双手原本该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到如今也已经粗糙得如同任何一个劳作过度的妇人的手。
  还有脸,还有她曾经引以为傲的种种优越之处,如今已经随着这大半年的清修而荡然无存。
  她原本是金枝玉叶,却因为卫安而落到如今这个地步,被一众尼姑所欺。
  而卫安,她却事事顺心如意,到了现在,竟要跟沈琛成亲了。
  成亲啊。
  真是可笑。
  当初她心心念念着沈琛,为了他不惜抛下自尊,不要脸面,只为了能跟他在一起,可是沈琛却对她不屑一顾,对卫安情有独钟。
  现在这两人还马上便要被圣旨赐婚。
  他们凭什么?!
  他们凭什么事事都可以顺心如意,她在这里受尽苦处,他们凭什么过的那么潇洒?他们凭什么能拥有那么多东西?
  她撑着桌面强自镇定的坐下来,好一会儿才平复了情绪。
  她已经不是半年前被人挑拨几句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那个公主了,这半年来的经历,足够磨平她的幼稚。
  彭德妃让人来告诉她的消息。
  可是从前彭德妃跟方皇后恰好是最大的对头,因为她们两宫关系不睦,甚至牵连了她跟永清的关系也势如水火。
  彭德妃哪里有这么好心,只为了送个消息给她,还跟隆庆帝美言要接她出去?
  接她出去?
  接她出去是假,恐怕要她当棋子去对付沈琛跟卫安才是真。
  她攥着手里的纸,觉得手心有些疼,又觉得似乎麻木了没有感觉,好一会儿才重新睁开眼睛,缓缓的撑着桌面又站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能离开总是好的。
  没有人真的愿意一辈子就这么过一辈子。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尚且觉得清苦的生活,对于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公主来说更加是无法忍受。
  既然好不容易有机会送上门来可以从这个鬼地方脱身,为什么不呢?
  至于彭德妃的打算…
  就算是她真的是想借助自己的手来对付沈琛跟卫安。
  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沈琛欠她的。
  她哪里不好?沈琛为什么就是看不上她的一片真心,非得去跟卫安那么下贱的人扯在一起?来羞辱她?
  卫安就不必提,这个人最该死,勾引了沈琛又陷害了她,她是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
  现在有了机会,她当然要紧紧抓住。
  至于彭德妃的目的?
  那重要吗?
  她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法儿出去了,现在却还能得到一个机会,就算是这个机会需要付出的代价大了些,那她也认了。
  她能付得起。
  她最终还是心平气和的吩咐了那个吓得几乎晕过去的小尼姑收拾房里,自己去了前头,让也被吓得不轻的师傅给上头带句话。
  她知道,彭德妃现在身边有太子撑着,势力大的很,彭德妃想借着她的手除掉沈琛跟卫安,她也同样想利用彭德妃的势力来这么做。
  毕竟能报仇呢。
  她过的这么不好,就是见不得卫安跟沈琛过的比她好。
  既然得不到,那就干脆毁掉好了。
  她的消息送出去不久,也就是隔天,便收到了回信……………宫里派人来接她了,还是熟人………………彭德妃竟然将红苕和红豆送来了。
  看来这回彭德妃所求不小呢,她有些玩味的想,对着红豆跟红苕笑起来了。
  ………………………………


第965章 拉拢
  回京的路比离京的时候要好走的多了,少了那些魑魅魍魉,除了应付沿途拜见的官员,基本没有旁的事情耽误,因此钦差一行回京的时间只用了二十来天。
  卫大夫人没有跟着回京,因为订亲和成亲都赶着时间完成,还有许多事要处置,朱元毕竟刚成亲,她也不放心留朱元一人在福建,于是跟卫老太太商量了之后,决定留在福建,等他们小两口将事情都处理好了以后,再跟他们一起回京。
  连之前还留在山东的卫玉敏,也写信来说过一阵子会直接先去福建,再跟母亲女儿女婿一同回京。
  卫老太太就忍不住有些感慨:“当初再没有想过还能有这么一天,还以为阿敏一辈子就这样被耽误了……”
  花嬷嬷在旁边咳嗽了一声,看了看她又看看卫安,想了想才接了这话茬:“其实说到底,大姑娘是个有福气的,虽然之前那个杀千刀的不像话,是个阿物儿,可是到底都过去了,咱们发现的早,也抽身的早,难过也就是一阵子的事情,难过完了也就完了。现在大姑娘去了山东,得孔家庇护,嫁了个地方富户……”
  这是更早之前的事了,卫玉敏也是因为嫁了人,因此才不好跟女儿一同前往榕城。
  卫玉敏这门亲事来之不易,听说是孔家族人帮忙说合的,恐怕也是孔老太太怕卫老太太一直拿当日的事出来说,要挟人情,因此主动知会了山东的族人,让他们帮了这个大忙。
  不管怎么说,这也的确是解决了她们的一桩心头大事。
  卫玉敏到底还青春年少,要是看着她一辈子都这样冷冷清清的,卫老太太和卫大夫人心里都不落忍也都不好受。
  可是现在的局势,卫玉敏再在京城找归宿那显然是不可能了。
  其他地方的,总又有着各种各样的顾忌,怕她重蹈覆辙,因此也没有想过。
  孔家帮的这个忙,真是帮到了点子上。
  “这回回京,也该亲自去衍圣公府拜见道谢。”卫老太太擦了擦嘴,唇角微抿:“毕竟是这样大的一个人情,他们能这样对我们下功夫,我们也该投桃报李的。”
  衍圣公府的人情呢……
  孔老太太和孔家一家子全都是人精。
  他们想要撇清跟卫家的关系,所以送上来这么大一个人情。
  可是卫老太太却有些不厚道的想法,她并不希望跟孔家就这样旧账两清。
  要知道,孔家以后的作用还大的很。
  想到这里,她拉了卫安的手让卫安坐下,看着她才道:“安安,衍圣公那里…如同平安侯府一样,不可以生疏。”
  卫安是知道这一点的。
  朝代无论如何更迭,衍圣公府的尊荣从来不曾更改,能跟他们府上扯上关系,是很重要的一层保障。
  要是换做从前那也罢了,卫老太太不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不择手段的拉拢别人,拖别人下水的人。
  可是现在不同……
  她挑了挑眉,叹了一声气,很是心事重重:“我最近时常在想,当初明家何以招来这样大的灾祸,后来总算是想明白了……向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又有功高震主一说……反正上位者的心思,实在是难测的很。”
  卫安知道卫老太太的意思了,她嗯了一声便道:“可是若是跟孔家有关系就不定了,因为不管是谁登上帝位,都是一定要礼敬大封衍圣公,以示天下自己的帝位是上天旨意的。”
  “正是这个道理。”外头眼看着已经是熟悉的景色,卫老太太收回目光,认真看着卫安,眼里含着期许和疼爱:“我知道临江王是养了沈琛长大,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也算大致知道了临江王的为人。可是安安,恕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人都是会变的……………沾上了权力,什么都不一样了,这刻不知下一刻的事,当初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圣上会是那样狠心绝情。我们都该早做防范。”
  她老了,再也经不起当初的痛苦和打击,只希望看着子孙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过完这一生,至于其他的事,真的没那么要紧。
  卫安知道了卫老太太的意思,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老太太会这样谨慎是必然的,今天她刻意避开沈琛说这番话,也是为了他们打算。
  她心知肚明,握着卫老太太的手点头:“祖母放心,您的苦心我都知道。”
  卫老太太便欣慰的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好孩子,我知道你素来聪明。明敬的身份如今得到承认,我心里估摸着,他是不会愿意看见明敬回云南的,充其量只是让他回云南告慰祖宗,以后明敬大约也要在京城过富贵闲人的生活了。我私心里想着,明敬他毕竟是在平凡人家长大,原本若是没有意外,也是该平平淡淡无忧无虑过一生的,现在这样也正好。因此他不会成为你的掣肘,却也不是你多大的助力,你以后跟沈琛,可什么都要靠自己了。”
  这些话都是卫老太太再三叮嘱过的,卫安也很认真的答应:“您放心,以后的路我们都会走的很稳,不管是明敬还是大伯母她们,我们都会照顾好。”
  正好沈琛进来,卫老太太也就不再说了,笑着问沈琛是不是第二天便进京。
  时候差不多了,离京的时候没有想过事情能进展的这么顺利,将心头大石彻底搬开,因此回来的时候,便格外的有感慨一些。
  沈琛进来便听见卫安说要照顾明敬跟卫大夫人,知道她们祖孙是在说体己话,笑一笑并没有问,只是应了卫老太太的话,又道:“明天进京,城门处有人来迎。我来是问您的意思,是同我一道,还是避开?”
  卫老太太略想一想便皱眉:“你是钦差,又做下此等大事,恐怕周围得热闹上好一阵子,可是我们卫家现在却不能这么热闹…还是分开走吧,至于明敬,到时候我递了折子,亲自领着他进宫谢恩。”
  ………………………………


第966章 更甚
  沈琛已经料到了卫老太太会这么做,因此也没说旁的,答应了以后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在别庄处分开?您在别庄住一晚,等到我进京第二天之后,再自行回京?这样也不那么被人注意。”
  卫老太太略一思忖便应承下来:“正好,我想带着明敬去瞧一瞧别庄,让他熟悉熟悉庄子里的人,既然你这么说,那便这样定吧”
  花嬷嬷上来添茶,沈琛看着她添完了退下去,又忽然出声:“还有一件事…”
  他说到这里,特意停下来看了卫安一眼。
  卫老太太跟卫安对视了一眼,都看向他。
  沈琛便隔了一会儿才道:“谢家那边,出了些事……”
  因为卫安之前在船上的时候受了风寒,加上坐船不舒服,身体一直不大好,许多来往的信件便交给了他。
  谢良成跟他也是熟识的,加上谢良成在荆西做的事,沈琛也有份决定,因此交给他,卫安也并不曾过问太多。
  现在听见出了事,她先是一愣,而后便放下杯子有些担心的问:“出了什么事?”
  谢二老爷他们的势力已经随着楚王和长缨公主他们的覆灭尽数被清除了,那些曾经依附楚王的官员也都被谢良成拿住把柄,加以利诱握在手中,按说没有理由会出大事才对。
  可是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了,卫安心里很是担心。
  沈琛叹了口气,语气不是很好:“谢良成他失踪了。”
  失踪了?
  什么叫做失踪了?
  谢良成好端端在荆西呆着,荆西又握在谢家手里……
  沈琛揉了揉额角,抬起眼睛看着卫安:“你别担心,我接到的消息是说,谢良成是在大同失踪的。”
  大同。
  谢家已经渐渐不再做之前谢二老爷那些勾当了,渐渐开始洗白,那些见不得人的生意都已经渐渐的放手,现在他们更多的是靠镖局谋财。
  走镖局的,虽然危险些,可是比起之前挖矿和向关外贩卖铁器要轻省百倍了。
  只是就算是轻省百倍,常在河边走,也有湿鞋的。
  谢良成是押送一批茶叶的时候丢失的。
  沈琛仔细的告诉卫安:“不是打劫的,谢家发现跟他失去联络之后已经先行查了一遍,然后才发现,托他们押送这趟镖的主顾竟无端消失了。”
  可是这可是价值至少三十万两的茶叶,这笔生意的利润这样大,寻常人怎么能轻易放弃?
  除非,除非他们原本就不在乎这些茶叶和利润,更不存在什么关外的主顾,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局。
  而且是一个针对平安镖局,或者说的再确切一点,是针对谢良成一个人来的局。
  可是要算计谢良成的,是谁?
  如果说是平安镖局的对头……
  荆西却并没有能跟谢家比肩的镖局,能跟谢家抗衡的家族。
  谢家的信里也已经说了,那帮茶叶商人自称是来自武夷山那边的,因为最近才联系上关外的一条线,因而决定铤而走险前往关外走商。
  又因为听说关外多悍匪而害怕,因此在荆西找了名声赫赫的平安镖局来走镖。
  可是后来出事之后,谢家的人想去找这批茶叶商人,却意外的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他们所谓的在荆西的店铺竟也是三个月前才租下来的。
  这批人就这么消失了,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简直如同没有存在过。
  这下谢家的人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及时的联系了沈琛跟卫安。
  卫老太太见卫安着急,就问沈琛:“那现在咱们知道的消息有多少?”
  “不多。”沈琛实话实说:“只知道那帮人对平安镖局已经注意许久,对镖局的很多规矩都了然于心………………这批茶叶价值三十万两,他们承诺,事成之后给平安镖局二万两银子。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值得让谢良成亲自督阵走这一趟。他们应该一开始就是朝着谢良成来的。”
  而且还谋算已久。
  卫安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