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侠道行-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当黄茝以公道杯作为闻香器,闻香时专注、认真而又安静,心神快速宁静下来。说起来他也是首次尝到白庸泡的茶,尽管认为香味蕴藏得极好,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凤凰单枞的平和与内蕴的力道。
白庸问:“茶味如何?”
黄茝答:“苦尽甘来。”心中顿时晓悟此茶得用意,正是鼓励自己要耐心等待苦尽甘来。
白庸笑道:“道理不必尽知,能品出味道就好。闲来无事,我便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说一名贤者离乡在它州做官,数次归家省亲,想要劝家中独母跟他一起离开,他的母亲留恋家乡,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过去三十余年,一日,贤者忽得家讯,信上说他**病危,于是心急如焚,连忙归家省视。然而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辞世,从此阴阳永隔,而他却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黄茝心思敏捷,一开始就猜到恩公可能要开导自己,如果讲大道理,他心中有了提防,未必听得进去,可现在听到是故事,松懈了心理防备,又由故事联想到自身,一下子就沉迷进去,想听那位贤者的反应。
“贤者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的灵魂,回忆母亲的慈祥容貌、养育之恩,他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哭骂自己生平未能尽孝道,悔恨不绝,子欲养而亲不待。”
黄茝紧咬着下唇,似乎也想起自身的遭遇。
“然而贤者毕竟是贤者,如果一味痛哭,那他就跟常人无异了。在痛哭后,贤者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然觉得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因为愁苦消解,顿时觉得腹饥体倦,于是站起来饱餐一顿,然后倒头大睡。”。
第二十五章造化弄神
“他怎么能这样,难道一点也不难过吗?”黄茝心急,语含愤愤之情。
白庸道:“邻里乡亲,还有那些跟他一起来的仆人也觉得奇怪,等到他醒来,连忙问原因。贤者回答,‘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吾,恩重如山。今母辞吾而去,吾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吾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黄茝皱眉道:“什么叫以智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吾母及吾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吾母及吾,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吾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子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吾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称人的一生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在子与母都未出现的时候,世上没有他们的母子之情,当两人都有的时候,才有了母子之情,最后到两人都离开世间的时候,这段母子之情又会消失不见。亲情没有产生之前跟亲情全部归于虚无之后又有什么不同呢?骨肉之情难断,人人都是一样,合乎情理,但难断却不懂克制,放任它持续下去,那就违背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自然规律。只要想通这一点,那么就会感到饥渴和困倦,因为这也是人的自然。
如果听起来有些难懂,那就换个粗野点的说法: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人死鸟朝天,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道理是一样的,当然,白庸若用这样的说辞,肯定无法开解黄茝,说不定还要反过来被鄙视。
至于现在,黄茝听完后长长嘘了一口气,回过神来,手中的茶已经凉了,别人泡的茶不喝掉未免实力,忙不迭的一口饮干,顿时一股透心凉的滋味渗入肺腑,窜入识海,杂念驱散,灵台为之清明。
“多谢恩公的开导,小子现在已经想通了,我想应该会练剑。”黄茝再次拜谢,充满感激。
白庸摆手道:“路是由你自己走的,我只不过是在背后推了你一把,如果你一开始面朝的方向就错了,那么越推越是误入歧途,一切还是要看你自己。现在也别急着练剑,回去睡一觉,明显醒来后再练不迟。”
他收起茶具,拒绝了对方的远送,心道这一趟没有白来,此子倒也是一块璞玉,如果能摆脱这一心病,将来必定有所成就,大凡成大事者,必经磨炼,正如凤凰涅槃。现在的阻碍,反而会成为他往后克服困难的助力。
他的想法不可谓不老气横秋,完全忘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比对方大不了多少年纪的少年人。自己带来的人能有所出息,倒是令他很欣慰。
诸番事毕,白庸思忖在玄宗该做的事情应该全部做完了,也该是时候该为出行狱洲做准备。穆若愚、上官婵都在闭关修行,趁着这段时间,他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万灵生死经》中的造化弄神诀。
修炼这一法诀的想法他早就有了,不过以前都是境界不够,不到四重雷劫无法修炼,等他抵达了这一境界,又是身处红世双巫的阵营,自然没有空闲修炼,后面的情况也是一直紧张,根本抽不出时间。
造化弄神诀的本质就是一不死功法,类似阎无辜的真魔元体,但不是肉身,而是元神。修炼后,元神不死不灭,而且也没有死门,当然这跟元神成圣后的不死不灭还是有差距的。成圣后的元神不但不灭,而且永远不会疲惫,甚至一般的攻击都无法令其负伤,除非运用达到极限的能量。
相比真魔元体被破了真魔法相就失去不死功效,造化弄神诀的是以损耗半数神魂力来恢复原有的状态。比如当元神形态的一只胳膊被击毁了,可以瞬间恢复出来,不过神魂力只有原来的一半,那么当整个元神被毁掉后,也同样可以瞬间恢复,神魂力也是原来的一般,而这个一半形态再度被毁灭,同样再以一半的形态重生,也即是完整状态的四分之一,这种重生可以无限次的进行下去,一半又一半。
这种意义上,造化弄神诀暂时只能用来保命,无法对敌,毕竟真要被敌人抓住元神,可以不停消磨元神的力量,最后再进行炼化,毕竟炼化只是将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不死不灭的定义。
这大概就是它没有死门所要付出的代价,世上不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法诀,有得必有失。真魔元体以死门为代价,在获得不死不灭的同时,也具备超强的恢复力,而造化弄神诀没有死门,也就失去了那种超强的恢复力。
当然,即便是有破绽的功法,修炼到极致都是可以进行弥补的,初级者就想一步登天,岂非痴人说梦。
当初的创始者也不会特意创造出一门有破绽的功法来玷污自己的名头,很多都是要分层次的,往往前期有缺陷的功法,继续修炼下去,就能一点点填补掉,所以功法秘籍的最终境界,总是令人遐想神往的,因为很可能连创始者都没有达到,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正如真魔元体在大成后可以将真魔法相与肉身契合,一定程度上将死门掩藏,若非东方易最后创出专门针对此法的极招,池州大战的结局还真不好说,至少让大成后的阎无辜对上乱世尊者,执意力斗的结局肯定是乱世尊者落败。
造化弄神诀最初的时候的确只能恢复一半的神魂力,可随着修为的精进,这份恢复状态就会越来越大,从一半到三分之二,再到四分之三,不断下去可以抵达近乎没有减少的境界,比如亿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那么基本上就形同不灭了,因为元神本身的恢复力就已经超过损耗的部分,除非敌人能在无限小的时间内杀死无限次。
这种境界离白庸还非常遥远,以亿做分母至少也是虚空境巅峰,一般而言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就很难杀死了,因为恢复力的百分比状态是相乘的,而不是以原有状态的百分比相减,并非杀死一百次就为零。
而且《万灵生死经》好歹也是八品镇道**,比《天魔斩仙诀》要精深,其中也有针对前期功法疲弱的弥补之法,就是以补天诀来快速回复神魂力量。造化弄神诀有缺陷,无法十全十美,那就不强求将此法创造得尽善尽美,而是以辅助手段填补缺陷。
造化弄神诀虽然还是刚刚上手,可补天诀白庸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领悟得十分透彻,只是碍于自身修为,无法将效果进一步提升。基本上如果他的元神毁灭,重新复活后只要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完全恢复,毕竟修复元神比修复肉身来得方便,无形之物相比有形之物少了许多要害之处,可以大刀阔斧的作为,无需有所顾及,而且,这段时间也会随着他对造化弄神诀的领悟加深而快速减少。
在太虚界找个修炼场所可比在外面方便多了,无论是极阳之地,还是极阴之幽,都可以找到。《万灵生死经》乃是妖族圣经,自然是要找一份妖气浓郁的场地。这倒并不难,毕竟玄宗也是有不少妖族的修真者,不过纵然是充满妖气的修炼场所,也是山清水秀,里面的妖气也不是那种戾煞属性,而是充满了灵动和清幽。
白庸最后选择了盘丝洞,这处地方一般是作为妖族破蛹而出的场所,也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因此充满了“生”的气息,对《万灵生死经》有极大帮助。
洞内到处是裂开的茧蛹,有许多还残留着原主人强大的气息,这些蛹如果剥茧抽丝,弄出来的都是制作宝衣宝甲的罕世材料,一些炼器的弟子也常到这里找材料。
整个洞看上去就是一个巨大的蚕蛹,到处是丝线,一不小心就会被缠住双脚,凭借这些丝线的韧性,哪怕是锋利如龙渊剑也不好斩断。白庸也被缠上两三次,都是运足了功力,才能勉强挣脱。
为了能加快修行,他特地找了一个大一点的蛹,从裂口处钻进去,里面的“生之妖气”浓郁得令人窒息,仿佛变成了另外一方天地。
盘膝坐在蛹中,白庸开始回忆**,并将体内真元化为妖元,随着内功运转,周围的气息也开始变动,围绕着这个蛹形成漩涡,明明四周都是浓郁的生之气,偏偏核心处却是死之气,一片幽静,白庸要做的,就是以生换死,将元神中的死之窍穴给替换掉。
随着功法的运行,蛹的表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妖族文字,密密麻麻,忽隐忽现,如果是在平常,这些文字就会散播出去,一些动物沾到了,就可能转变成灵兽,再遇上一定机缘,就能开启智蒙,蜕变成妖。不过现在有蛹阻隔着,气息散发不出,最后还是要反弹回白庸的身上。
说起《万灵生死经》,白庸曾考虑将其放入它石阁,不过打算低调处理,毕竟这是妖族**,太过盛兴反而要压倒玄宗的道脉气运。而且以他现在的资历和成就,还远没到能留下个人笔录的程度,只有等将来退隐的时候才有机会,当时候将**藏在普通的个人回忆录之中,等待有缘人发现。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形状……”
随着修炼的进行,生之气息在蛹的上面集结起来,而死之气息从蛹里面冲出,被生之力压制在下方,最后形成天之生门与地之死门。
人死容易,想活却难,死是必然的,活却是未必然,因此一般都是死的力量压倒生的力量,不过得益于环境的帮助,此时却是生的力量稳稳压住死的力量,这样一来,修炼造化弄神诀的最大难关就渡过去了。
天、人、地三种物质,只有人居中,是半阴半阳之物。天属纯阳,地属纯阴。凡人至十六岁开始损耗半阳中乾卦的一道道阳爻,阳爻破损,阳气耗尽,其半阳变为半阴,双阴合成纯阴坤卦,人体性命即分离而死亡。
上士闻道勤修实炼,将半阳中破损之爻,修复返补成阳爻,复归至半阴半阳状态;再将另一半坤卦的道道阴爻,复归为阳爻。至此则完成纯阳之体,与天道合,变为全真,可与日月长存。
此即古人所谓“顺为鬼,逆为仙,机关窍妙卦爻间”,也即“起死回生”之路。
**中的生死之门户,正是教人去情忘欲,知此出入之机,不起求生入死之妄念,不作轻生徇死之事,如此死门不有,生门常开,天长地久,可与天地同春。人生的来去因缘,旅途归宿的规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运沉浮的根蒂,荣辱顺逆等等来龙去脉,皆在自然法则的全息因果规律之中。
导致人死亡的根本原因,除**妄动害命之外,作为修真者,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就是清除本因之业。只有无因无尘,才能问鼎大道;只有无挂无碍,才能归根复命,长生久视。
“……其故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生之徒为取生之道,死之徒为取死之道,二者统言天地间人物生死的常道之理。人生于天地间,往往舍弃其取生之道,而妄取死之道,这是人不能全生的通弊也。
世间之理,从来都是“贪生而不生”。人若贪生之厚,只图享受,不重道德,只重物质,轻忽精神,其结果必然是求生反而无生之地。自贵之人伤内,劳贱之人伤外,**之人不能寿终正寝,此皆是取死之徒。
人与物一样,自有生以后,后天智识逐渐开启,好恶心生,贪物欲,事繁多,因之竭精耗神,促龄丧命。所谓动之死地者,亦是十中有三,是因为生之数不敌死之数,阴之机多于阳之机,造化生生之机的理气枯竭,故入于死之徒。
白庸的修炼,其本质就是将元神中的死之徒拔除,全部转换成生之徒,元神冥冥中沟通造化,从而将死亡的定数也一并从命运中剔除。
有了天然环境的帮助,再加上他早已领悟了生死之道,这是整部**的核心,因此修炼起来无比顺利,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从门外汉跨过了初窥门径,再进步到小有成就,不可谓不神速。
出关之时,感觉全身精神抖擞,宛如重生一样,身体也因为得到生之气息的补充,而变得精力十足,不但没有因为元神修炼而虚弱,反而有所进步,可见元神和肉身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上官婵先他一步出关,已经突破到三重雷劫的修为,倒是穆若愚迟迟未出,又过了三日,才在戏无涯的陪同下出现。短短数十日不见,他竟是个子长高了不少,唇上还有了些许胡渣子,显得成熟许多,本身修为则是突破了金丹经,凝练了两重窍穴,相比下反而并不夸张。
听到解释,才知道这小子竟是进了岁月之间,按照一月一天的比例,在里面修炼了一年半,个子都超过白庸,成为“傻大穆”了。
这种延长时间的修行,在玄宗弟子中极少有人进行,就像传说中的长生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修真者为避免自身衰老而躲进时间流逝缓慢的长生界,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傻瓜行为。
以为这样就能长生,事实上无论时间流逝速度快慢,自身经历的时间是不变的,你在现实中一辈子修炼不成功,在长生界一辈子也不会成功,你在现实中能活一百年,在长生界也只能活一百年,只是对于生存在现实中的人而言你的年龄变大了,或者说虚长了几岁,可结局还是一样,会增长的只有年龄,寿命是不会增长的。
而岁月之间里除了灵气,什么也没有,同样的也没有奇遇,也没有机缘,怎么比得上在外修行,里面闭门造车一百年,说不定还比不上人家在外界的一个奇遇。
没有变数,就意味着一成不变,所以除了像穆若愚这样积累足够,就等着赶时间突破境界的,一般人也不会进去。
众人准备好东西,正整装待发,戏无涯却在这时候来了兴致:“稍等一下,提问,东海有鱼,将往何处?”。
第二十六章虚空隧道
穆若愚眨了眨眼睛,以理所当然的语气道:“东海有鱼,自然是向东。”
戏无涯毫不客气批评道:“傻蛋,给我闭嘴,你小子也就适合回答一些故弄玄虚的问题,刚好能用小孩子的智慧蒙对答案,遇上正经的道问,一下子就会露出马脚。”
穆若愚一副委屈表情道:“可是,都要去东海了,不往东难道还往西吗?”
上官婵一本正经道:“正是如此,正州不在神洲中央,东海也未必在东,有民住东海之东,则东海于其在西,欲去东海当往西行,如民住东海之北,则东海于其在南,欲去东海当往南行,故吾等所去的方位,应是东海所在的方向。”
戏无涯点点头,不置可否。
白庸答道:“天下有鱼之河泽,非东海一处,故吾之将往,与东海无关,而是有鱼之处。”
戏无涯笑着抚摸髯须。
臧森罗道:“人之觅食,鱼肉荤素皆可,东海有鱼,南林有兽,西山有蔬,北原有禽,与东海无关,与鱼无关,吾之将往,心之所安。”
“咦,你小子哪冒出来的你又不一起离开,回答个什么劲?”白庸拎出了这个想要不声不响混入其中的家伙,“而且你的回答看上去好像更全面,本质是一样的,还不是拾我牙慧。”
“我为什么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是借鉴,谢谢。”
两人回想起当年在求是峰上听道的一幕,不由得会心一笑。
这时臧森罗又拿出一样东西递给白庸:“这是玄尊命我带给你的,说到了狱洲也许有用。”
玄尊送的东西?那可要好好保管。白庸接过东西,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小球,这玩意所有的玄宗弟子都认识。
“天衍球,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处吗?”
天衍球是一种类似幻石的东西,不过功能要更加强大,除了记录景象外,还能以个人意识进行推演,当你将神识投射进去的时候,将会进入另外一方天地。
对这个东西玄宗一般用来做两件事,一是推演星体的运转轨迹,比如将个人设想的星体运行图投射在天衍球产生的世界中,然后输入诸代前辈们发现的狱洲规律,加速时间流动,推演运行轨迹是否会出现差错,又或者拿来跟真实的星体轨迹对照,从而发现细节处的差别。这样的推演,对于研究阵法或者星象运行有极大帮助。
另外一中用途,就是帮助弟子的领悟。比如由修为高深的长辈,将星辰诞生与毁灭的情景在天衍球当中模拟出来,放给弟子们观看,从而参悟一些玄妙的定律。不过考虑到弟子的境界若是不够,提前看了反而效果不佳,就像同样的百两银子放在乞丐手里,和放在商人手里,产生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会坐吃山空,后者则会以钱生钱,所以一般都是等到弟子突破天人境后才会开放。
白庸在红世双巫的交战中,就曾参透了星辰毁灭的意志,他的生死之道就是借此机缘领悟的,所以回来后并没有观看,毕竟他这种以生命危险为代价,来亲身体悟得到的经验比作为第三者观看要来得更加深透。
此外,据说当年的玄圣曾经游历其他位面,亲眼目睹一个世界的诞生与毁灭,也留下了记录景象的天衍球,不过规定只有虚空境的强者才能观看,否则会被景象反客为主,夺取神智。
臧森罗道:“玄尊只是命我将这些东西交给你,没有说原因,并指示到时候你就会明白用途,另外还让我带一句话给你,圣人斩无私,希望你能牢记。”
“圣人斩无私……”这句话白庸曾参悟过,但事过变迁,此时再品味,另有一番滋味。
“等等,你说,这些东西?”上官婵敏锐的察觉到字眼。
臧森罗点点头,随即掏出一个乾坤袋:“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样东西。”
穆若愚先一步抢过袋子,哈哈笑道:“说的也是,玄尊送东西怎么可能只送一件天衍球,这玩意一点战斗的作用也没有,好歹也送个先天法宝什么的。”
他打开袋子,神识往里面一探,只见袋中世界密密麻麻全是天衍球,看这数量,只怕不下十万。
白庸倒是察觉到其中的一些秘密,这些天衍球的功能比正常的要少,自成世界,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但无法进行推演,被删除了这一功能,变得更加简单。但具体用意并不清楚,毕竟玄尊的眼界和修为不是他能涉及的,既然说到时候就会知道,那便权且放着吧,又不占地方。
这趟出去的人比较多,大家又多是年轻人,自然没那么多伤感,各自豪爽的挥挥手拜别。
白庸取出奇迹方舟,这件法宝经过算百纪的重新炼制,加上了许多额外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可以随心改变大小,不过只能缩小和恢复,不能扩大,最大的体积就是原本的状态,最小可以化成一粒粉尘,而在最小状态的时候并不具备原有的冲击力,跟一粒粉尘并没有区别,如果受到极其强烈的冲击,就会脱离缩小的状态,因此若是想用来碾人,还是以最初的状态比较适合。
奇迹方舟出现在白庸的掌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